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教案9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教案9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教案9

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专练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动量及冲量概念;

2.理解和掌握动量定理的内容以及动量定理的实际应用;

3.掌握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会用代数方法研究一维的矢量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动量、冲量的矢量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动量和冲量

1.动量

按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

(1)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2)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3)动量的相对性:由于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选取有关,因而动量具有相对性。题中没有特别说明的,一般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

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动量的变化:

p

p

p-'

=

?

由于动量为矢量,则求解动量的变化时,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2)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1】一个质量为m=40g的乒乓球自高处落下,以速度v=1m/s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0.5m/s。求在碰撞过程中,乒乓球动量变化为多少?

解析: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乒乓球的初动量为:

p

?

p'

p

正方向

s m kg s m kg mv p /04.0/104.0?=??==

乒乓球的末动量为:

s m kg s m kg v m p /02.0/)5.0(04.0?-=?-?='='

乒乓球动量的变化为:

p p p -'=?=s m kg s m kg /06.0/04.002.0?-=?--

负号表示p ?的方向与所取的正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

2.冲量

按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I =Ft

(1)冲量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2)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不能说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

在作用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

变化,如绳子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则绳的拉力在时间t 内的冲量,就不能说是力的

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

方向间接得出。

(3)高中阶段只要求会用I=Ft 计算恒力的冲量。对于变力的冲量,高中阶段只能利用动

量定理通过物体的动量变化来求。

(4)要注意的是: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

【例2】 质量为m 的小球由高为H 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解析:力的作用时间都是g H g H t 2sin 1sin 22αα==,力的大小依次是mg 、mg cos α和mg sin α,所以它们的冲量依次是:

gH m I gH m I gH m I N G 2,tan 2,sin 2===合α

α 点评:特别要注意,该过程中弹力虽然不做功,但对物体有冲量。

二、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

m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既I =Δp

(1)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

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

量和)。

(2)动量定理给出了冲量(过程量)和动量变化(状态量)间的互求关系。

(3)现代物理学把力定义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t

P F ??=(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形式)。 (4)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的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以同一个规定的方向为

正。

点评:要注意区分“合外力的冲量”和“某个力的冲量”,根据动量定理,是“合外力的冲

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而不是“某个力的冲量” 等于动量的变化量。这是在应用

动量定理解题时经常出错的地方,要引起注意。

【例3】以初速度v 0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抛出后t 秒内物体的动量变化是多少? 解析:因为合外力就是重力,所以Δp =F t =m g t

点评:有了动量定理,不论是求合力的冲量还是求物体动量的变化,都有了两种可供选

择的等价的方法。本题用冲量求解,比先求末动量,再求初、末动量的矢量差要方

便得多。当合外力为恒力时往往用Ft 来求较为简单;当合外力为变力时,在高中

阶段只能用Δp 来求。

2.动量定理的定性应用

【例4】 鸡蛋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第一次落在地板上,鸡蛋被打破;第二次落在泡沫塑料垫上,没有被打破。这是为什么?

解析:两次碰地(或碰塑料垫)瞬间鸡蛋的初速度相同,而末速度都是零也相同,所以两次碰撞过程鸡蛋的动量变化相同。根据Ft =Δp ,第一次与地板作用时的接触时间短,作用力大,所以鸡蛋被打破;第二次与泡沫塑料垫作用的接触时间长,作用力小,所以鸡蛋没有被打破。(再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指出:鸡蛋被打破是因为受到的压强大。鸡蛋和地板相互作用时的接触面积小而作用力大,所以压强大,鸡蛋被打破;鸡蛋和泡沫塑料垫相互作用时的接触面积大而作用力小,所以压强小,鸡蛋未被打破。)

【例5】某同学要把压在木块下的纸抽出来。第一次他将纸迅速抽

出,木块几乎不动;第二次他将纸较慢地抽出,木块反而被拉动了。这

是为什么?

解析:物体动量的改变不是取决于合力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合力冲量的大小。在水平方 F

向上,第一次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一般来说大于第二次受到的静摩擦力;但第一次力的作用时间极短,摩擦力的冲量小,因此木块没有明显的动量变化,几乎不动。第二次摩擦力虽然较小,但它的作用时间长,摩擦力的冲量反而大,因此木块会有明显的动量变化。

【例6】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人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人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 )

A、过程I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I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

C、I、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

D、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

解析: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在过程I中,钢珠从静止状态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即为重力,因此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选项A正确;过程I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I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与过程Ⅱ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之和,显然B 选项不对;在I、Ⅱ两个过程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各不为零.且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从整体看,钢珠动量的改变量为零,故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C。

3.动量定理的定量计算

利用动量定理解题,必须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质点组内各物体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也可以是相对运动的。研究过程既

可以是全过程,也可以是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2)进行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给研究对象的力。所有外力之和为合外力。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内力)会改变系统内某一物体的动量,但不影

响系统的总动量,因此不必分析内力。如果在所选定的研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中物

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就要分别计算它们的冲量,然后求它们的矢量和。

(3)规定正方向。由于力、冲量、速度、动量都是矢量,在一维的情况下,列式前要先规定一个正方向,和这个方向一致的矢量为正,反之为负。

(4)写出研究对象的初、末动量和合外力的冲量(或各外力在各个阶段的冲量的矢量和)。

(5)根据动量定理列式求解。

【例7】质量为m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1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t2停在沙坑里。求:

(1)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

(2)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

解析:设刚开始下落的位置为A ,刚好接触沙的位置为B ,在沙中到达

的最低点为C 。

(1)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重力作用时间为t 1+t 2,而阻

力作用时间仅为t 2,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 g (t 1+t 2)-F t 2=0, 解得:()2

21t t t mg F += (2)仍然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在t 1时间内只有重力的冲量,在t 2时间内只有总冲量(已包括重力冲量在内),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 g t 1-I =0,∴I =m g t 1

点评:这种题本身并不难,也不复杂,但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根据题意所要求的冲量将

各个外力灵活组合。若本题目给出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可先把高度转换成时间

后再用动量定理。当t 1>> t 2时,F >>mg 。

【例8】 质量为M 的汽

车带着质量为m 的拖车在平

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 匀加速

前进,当速度为v 0时拖车突

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解析:以汽车和拖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全过程系统受的合外力始终为()a m M +,该过程经历时间为v 0/μg ,末状态拖车的动量为零。全过程对系统用动量定理可得: ()()()()000,v Mg

g a m M v v m M v M g v a m M μμμ++='∴+-'=?+ 点评:这种方法只能用在拖车停下之前。因为拖车停下后,系统受的合外力中少了拖车

受到的摩擦力,因此合外力大小不再是()a m M +。

【例9】 质量为m =1kg 的小球由高h 1=0.45m 处自由下落,落到水平地面

后,反跳的最大高度为h 2=0.2m ,从小球下落到反跳到最高点经历的时间为Δ

t =0.6s ,取g =10m/s 2。求:小球撞击地面过程中,球对地面的平均压力的大小F 。

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从开始下落到反跳到最高点的全过程动量变化为零,根据下降、上升高度可知其中下落、上升分别用时t 1=0.3s 和t 2=0.2s ,因此与地面作用的时间必为t 3=0.1s 。由动量定理得:mg Δt-Ft 3=0 ,F

=60N

m M v 0 v

/

【例10】 一个质量为m =2kg 的物体,在F 1=8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了t 1=5s ,然后推力减小为F 2=5N ,方向不变,物体又运动了t 2=4s 后撤去外力,物体再经 过t 3=6s 停下来。试求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

解析:

解法l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的运动可明显分为三个过程。设第一、二两过程末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物体所受摩擦力为f ,规定推力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对三个过程分别有:

111)(mv t f F =-

1222)(mv mv t f F -=-

230mv ft -=-

联立上述三式得 N N t t t t F t F f 464545583212211=++?+?=+++=

解法2 规定推力的方向为正方向,在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初动量p 1=0,末动量p 2=0。据动量定理有

0)((3212211=++-+t t t f t F t F

即: 0)645(4558=++-?+?f

解得 N f 4=

点评:遇到涉及力、时间和速度变化的问题时,运用动量定理解答往往比运用牛顿运动

定律及运动学规律求解简便。由解法2可知,合理选取研究过程,能简化解题步骤,

提高解题速度。本题也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4.在F -t 图中的冲量:

F -t 图上的“面积”表示冲量的大小。

【例11】如果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当以速度

v 1竖直上抛后,又以速度v 2返回出发点。这个过程共用了多少时

间?

解析:如图所示,作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v-t 图线(图中蓝色线所示),则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即s 1=s 2=h ,由于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在图中作出f-t 图线(图t F O t

中红色线所示),则图线下方的面积一定相等,而此“面积”表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阻力的冲量,即有I f 1=I f 2,对全过程由动量定理可得mgt =m (v 1+v 2),解得t =(v 1+v 2)/g

点评:该题是利用物理图象解题的范例,运用物理图象解题形象直观,可以使解题过程

大大简化。

【例12】跳伞运动员从2000m 高处跳下,开始下落过程未打开降落伞,假设初速度为零,所受空气阻力与下落速度大小成正比,最大降落速度为v m =50m/s 。运动员降落到离地面s =200m 高处才打开降落伞,在1s 内速度均匀减小到v 1=5.0m/s ,然后匀速下落到地面,试求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解析:整个过程中,先是变加速运动,接着匀减速,最后匀速运动,作出v —t 图线如图

(1)所示。由于第一段内作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常规方法很难求得这1800m 位移内的运动时间。考虑动量定理,将第一段的v —t 图按比例转化成f —t 图,如图(2)所示,则可以巧妙地求得这段时间。

设变加速下落时间为t 1,m f mv I mgt =-1

1s k t v k t kv t f I f ?=??∑=??∑=??∑=

又:mg=kv m ,得m v mg k =

所以:m m mv v mgs mgt =-11 s v s g v t m m 4150

1800105011=+=+= 第二段1s 内:22/451505s m a -=-= m a v v s m 5.2722

222=-= 所以第三段时间s v s s t 5.345

5.2720023=-=-= 空中的总时间:s t t t t 5.76321=++=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 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 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21年普通高 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 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 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 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 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 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 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 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 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 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 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高三物理教案全集(共250页)

力学 一、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概念; (2)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公式、单位及矢量性; (3)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做到恰当选择研究对象,增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会把运动物体抽象为正确的物理模型; (3)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注重理性思维的科学态度; (2)用科学家的言行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对高一、高二学习的各种力进一步加深理解,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2.引导学生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掌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3.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而受力分析又是解决物理问题最关键的步骤,熟练进行受力分析既是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复习的几点建议 1.提倡“三多、三少”.“三多”即多做小题,多做小综合题,多做变式型的常见题;“三少”即少做大题,少做大综合题,少做难题. [例1] 如图1-1-1所示,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置于斜劈B上静止,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方法一: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方法二: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迅速得出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可见,一道简单的题目,可以做得较复杂,也可以做得相当简单.此题关键在于研究对象选取是否巧妙.此外,若采用方法一,必须很明白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这两种方法,学生都应该熟练掌握. 此题变式型为: [例2]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斜劈B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利用上述方法一,受力情况完全相同,所以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例3]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 [例4]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 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θ-macosθ. 由此可见,多做小题、变式型题可以帮助你掌握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你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只有基础知识巩固,才能在做难题时能力得到发挥. 2.自我诊断:错题改正,定期复习,做好标记. 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回顾,考察自己在哪个知识点容易出错.只有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诊断,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弱点,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盲从,不要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抓不住自己的重点.总做一些对自己提高成绩帮助并不太大的事,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要经常进行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档案本.错题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须要做定期复习,并且做上标记.一道错题,若第一次复习时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时间过得长一些再复习,若复习三次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暂时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或一模、二模前再复习.这样,虽然你抄的错题越来越多,但通过每次的定期复习,不会做的,再做错的题目应该越来越少. 关于做错题本的建议: (1)分类别抄错题; (2)抄错题本身就是一次复习.用明显的颜色总结、归纳错误原因,以及得出的小结; (3)将题目抄在正页,在反面抄录答案,每一页在页边上开辟空白行,专供写错误原因、得出的小结以及复习的标记(日期、第几次)等用. 3.平时要经常准备“备忘录”.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范本 【范文一: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12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2、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研究高考理综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自复习教学更具有计对性,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形成物理情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教学相长。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把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四、教学时间安排

人教版高三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高三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力的合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几种力的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个力的合成方法,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深化。 本节重点介绍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实际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共同工具,为学习其他矢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今后牛顿运动定律、平衡问题、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定位 为了让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等效的角度进行力的替代.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一、重点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 .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二、难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重、难点突破方法——教法简介 本堂课的重、难点为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 因此,本堂课在学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归纳法——通过重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探究、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主体性。 实验归纳法的步骤如下。这样设计让学生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本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重要手段。 本堂课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思维。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采用六环节教学法,教学过程共有六个步骤。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安排两个同学共提一桶水,再请全班力气的同学来提这一桶水,游戏虽简单,但能迅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然后用图片引导学生通过作用效果相同得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由此引出——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展示合力与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强调等效替代法。举例说明等效替代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

专题04 曲线运动 考试大纲要求考纲解读 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Ⅱ1.本专题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具体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基本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 2.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研究思想在前几年高考题中都有所体现,在近两年的考题中考查得较少,但仍要引起注意. 3.匀速圆周运动及其重要公式,特别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天体运动的考查都离不开匀速圆周运动 4. 本专题的一些考题常是本章内容与电场、磁场、机械能等知识的综合题和与实际生活、新科技、新能源等结合的应用题,这种题难度较大,学习过程中应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2. 抛体运动Ⅱ 3.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 速度、向心加速度 Ⅰ 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Ⅱ 5.离心现象Ⅰ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预测2020年物理高考试题还会考: 1.单独命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电磁学知识相综合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2.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研究方法、近年考试的热点,且多数与电场、磁场、机械能等知识结合制成综合类试题。 3.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及加速度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且多数与电场、磁场、机械能等知识结合制成综合类试题,这样的题目往往难度较大。 考向01 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①掌握曲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条件;②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2)命题规律 单独命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电磁学知识相综合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案例1.【2020·广东·14】如图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 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 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 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 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 【答案】D 【考点定位】对参考系的理解、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名师点睛】此题也可假设经过时间t,画出两者的二维坐标位置示意图,求出相对位移,再除以时间t 即可。 案例2.【2020·安徽·14】图示是α粒子(氦原子核)被重金属原子核散射的运动轨迹,M、N、P、Q 是轨迹上的四点,在散射过程中可以认为重金属原子核静止不动。图中所标出的α粒子在各点处的加速度方向正确的是:()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答案】C 【解析】由库仑定律,可得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方向在两者的两线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考查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3篇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3篇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高三物理教学过程、课堂信息量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将产生较大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和辅助课堂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三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欢迎欣赏阅读。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一: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交流电 1(2011苏北四市二模).如图所示,50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 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 10 2T 的水平匀强磁场() 中,线框面积 S =0.5m 2 ,线框电阻不计。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 OO ′以角速度ω=200rad/s 匀速转动,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副线圈线接入一只 “220V ,60W ”灯泡,且灯泡正 常发光,熔断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 B .线框中产生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2500V C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5︰11 D .允许变压器输出的最大功率为 5000W 2(2011南京一模).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l0:1,b 是原线圈的中 心抽头,图中电表均为理想的交流电表,定值电阻R=10Ω,其余电阻均不计.从某时刻开始 在原线圈c 、d 两端加上 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 连接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22V B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d 连接且产0.01s 时,电流表示数为零 c .当单刀双掷开关由 a 拨向 b 时,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大 D .当单刀双掷开关由 a 拨向 b 时,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 25Hz 3(2011南京二模)·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 1=20Ω,R 2=30 Ω,L 为无直流电阻的电感线圈.已知通过 R 1的正弦交流电流如图乙所示 ,则 A .原线圈输入龟压的频率为500Hz 。 B .原线圈输入电压为 200 V C .电阻R 1的电功率约为 6.67 w D .若保持u 的大小不变而增加交流电的频率,则电灯 L 1将变暗 4(2011南通三模).某交流发电机给灯泡供电,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灯泡 熔断器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 静电场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理静电场的规律、概念,建立静电扬的知识结构。利用场的思想、场叠加的思想认识和解决电场问题,加深对静电场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静电场部分的内容概念性强,规律内容含义深刻,是有关知识应用的基础。但由于概念和规律较抽象,对掌握这些概念和规律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恰当地建立有关的知识结构,处理好概念之间、规律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复习困难的有效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对规律和概念的回顾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复习静电场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原来学过的规律和概念都有哪些?(将学生分组,进行回顾和整理) 学生活动 学生按组,回忆已学的有关知识,相互提醒,相互启发。 在教师的安排下,每组学生选择一名代表,将他们整理的知识内容写在黑板上。(安排3个,由于内容基本相同,其它组再做一些补充。) 学生代表上台。 建立知识结构: 从同学们整理出来的知识内容上看,基本上能够把静电场的有关内容列举出来,但一般来说,每个同学在整理知识时,方式方法又有所区别。为了使知识在我们头脑中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建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是必要的和有效的。下面,我们来共同构造这个静电场部分的知识结构网络。 (带领学生整理和建立静电场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图表见附图) 二、静电场概念的几个问题讨论 1.场概念的巩固 [问题1]带电小球A、C相距30cm,均带正电。当一个带有负电的小球B放在A、C 间连线的直线上,且B、C相距20cm时,可使C恰受电场力平衡。A、B、C均可看成点电

荷。①A 、B 所带电量应满足什么关系?②如果要求A 、B 、C 三球所受电场力同时平衡, 它们的电量应满足什么关系? 学生读题、思考,找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通过对此题的分析和求解,可以加深对场强概念和场强叠加的理解。学生一般从受力平 衡的角度进行分析,利用库仑定律求解。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做以下分析。 分析与解:①C 处于平衡状态,实际上是要求C 处在A 、B 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强度为 零的地方。 既然C 所在处的合场强为零,那么,C 所带电量的正或负、电量的多或少均对其平衡无 影响。 ②再以A 或B 带电小球为研究对象,利用上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 答案:①q A ∶q B =9∶4,②q A ∶q B ∶q C =9∶4∶36。 [问题2]如图3-1-1所示,在方框区域内有匀强电场,已知U A =2V ,U B =-6V ,U C = -2V 。试用作图法画出电场中电场线的方向。 学生读题、思考。找学生在黑板上作图。 通过此题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对匀强电场的理解更深刻。 分析和解:据题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8V ,A 、C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4V 。所以,先 将A 、B 两点用直线连接,则A 、B 两点间的中点的电势为4V ,与C 点的电势相同。将这 两点连起来,就是电势为-2V 的等势线,电场线应与该直线垂直,且由高电势点指向低电 势点。(如图3-1-1所示) [问题3]我们知道,公式2r Q k E =表示点电荷Q 的场中的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得到的单位为N/C ;公式d U E =表示匀强电场中的场强。大小,其单位为V/m 。那么,单位N/C 能否用在匀强电场中?如果能,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单位V/m 能否用在点电荷的电场中,如 果能,其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 第三章运动和力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教学要求: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受力 3、弄清受力 4、选好轴向 5、列式求解 6、检验讨论 带领学生看书P46 二、由运动情况判断受力情况 先由运动情况求出加速度a,然后利用F合=ma求得F合 再具体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此处a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例1(P46巩固练习3)、如图,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A处,受水平向右的恒力F拉动L距离时速度达到v,然后立即将水平力F反向而大小不变,再经过时间t物体速度 变为0,求物体的质量M和受到的阻力f(要求画出运动过程 例2(P48巩固练习2 m o的小球,车匀变速运动时悬绳与竖直方向夹角稳定为α,运 动方向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相对车厢静止.求:(1)m受到的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若车的质量为M(M中中不包括m和

m o),地面对车阻力多大? 例3(P45巩固练习2)、如图,斜面体M与水平地面间动磨擦因数为μ,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斜面上,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M受水平拉力F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弹簧长度比m和M静止时长度增加了L,而球不漂离斜面.求F( 例4、P47例题1、如图,吊篮沿斜索道向上匀口加速运动,已知其中质量为m的物体对吊篮的水平底面压力为1.2mg,此时加速度a=0.33g,求斜索与悬绳之间夹角θ以及m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由受力情况判断运动情况 先求出物体所受合外力,再利用F合=ma求得加速度 a,判断其运动情况,求出运动学量。 例1(P48例题2)、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O点,某一时刻起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恒力甲向右匀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突然撤去力甲,同时施一水平左的恒力乙,再经相同时间物体正好回到O点,此时速度的大小为V.求:(1)撤去甲力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 (2)F甲:F乙=? 例2、P49(巩固练习3)、如图,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的A、B用长为L=1米的绳拴着,在拉力F作用下正以6米/秒的速度匀速运动。A和B的质量分别为2m,m,某一时刻中间绳突然断裂,经2秒后A停下。求:(1)此时AB间距离;(2)此时B的速度。

2011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一讲 平衡问题

2011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第一讲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轴上和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质量为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N,摩擦力及拉力T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将和N合成,得到合力F,由图知F与的夹角: 不管拉力T方向如何变化,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即F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互相垂直时,T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方向要随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静摩擦力大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目练习资料精选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目练习资料 最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4.3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漏选的得3分,错选的得0分) 1.(·高考浙江理 综)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400倍.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海水的引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太阳引力远大于月球引力 B .太阳引力与月球引力相差不大 C .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D .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有差异 【解析】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万有引力定律F =GMm r2 可知,太阳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水的引力大约是月球引力的170倍,故A 正确,B 错误;不同海域的水与月球的距离不一样,故引力也不一样,所以C 错误,D 正确. 【答案】 AD 2.(·高考广东理基)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B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 C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 D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 【答案】 A 3.(·高考安徽理 综)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 处发生碰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 .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C .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 .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绕地卫星的线速度与半径、周 期、向心力等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公式T =2πr3GM 可知:A 错误;再根据公式v =GM r 可知:B 错误;由于甲离地球较近,故向心力较大,所以C 错误,D 正确. 【答案】 D 4.(·高考广东 卷)发射人造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场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赤道的地方,如图所示.这样选址的优点是,在赤道附近 ( ) A .地球的引力较大

2020年高三物理课教学计划【精品】

高三物理课教学计划(精选3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三物理课教学计划(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金榜高中物理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10)为理科重点班,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好些。高三(9)班是理科普通班,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目练习资料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目练习资料最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4.3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漏选的得3分,错选的得0分〕 1.〔·高考浙江理综〕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400倍.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海水的引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引力远大于月球引力 B.太阳引力与月球引力相差不大 C.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D.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有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万有引力定律F=可知,太阳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水的引力大约是月球引力的170倍,故A正确,B错误;不同海域的水与月球的距离不一样,故引力也不一样,所以C错误,D正确. 【答案】AD 2.〔·高考广东理基〕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 C.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 D.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 【答案】 A 3.〔·高考安徽理综〕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处发生碰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C.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绕地卫星的线速度与半径、周期、向心力等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公式T=2π可知:A错误;再根据公式v=可知:B错误;由于甲离地球较近,故向心力较大,所以C错误,D正确. 【答案】 D 4.〔·高考广东卷〕发射人造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场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赤道的地方,如图所示.这样选址的优点是,在赤道附近 〔〕 A.地球的引力较大 B.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C.重力加速度较大 D.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 【解析】本题考查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是一定的,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ω可知,离赤道近的地方地球表面的线

高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三物理课教案 中江中学周光荣 课题: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电势电势差 【教学目标】 1.准确记住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概念。 2.熟练的运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电势的变化关系。 3.熟练掌握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 4.注意有关电场与运动学的联系方面的思维培养。 【教学重点】 1.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能的变化、电势的变化关系。 2.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的运用。 【教学难点】 电势和电势差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复习知识要点: ) 一.电势能(E P 1.定义:因电场对电荷有作用力而产生的由电荷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电势能。 2.电势能具有相对性,通常取无穷远处或大地为电势能的零点。 3.电势能大小: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场力做功是电势能变化的量度: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功的多少和电势能的变化数值相等,这是判断电荷电势能如何变化的最有效方法。 二.电势(φ) 1.电势: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的比值,称这一点的电势。 ①表达式:φ= E P /q 单位:伏特(V),且有1V=1J/C。 ②意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在数值等于单位电荷在那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③相对性:电势是相对的,只有选择零电势的位置才能确定电势的值,通常取无限远或地 球的电势为零。 ④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之分,这里正负只表示比零电势高还是低。

⑤高低判断: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2.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①意义:等势面来表示电势的高低。 ②典型电场的等势面:ⅰ匀强电场; ⅱ点电荷电场; ⅲ等量的异种点电荷电场; ⅳ等量的同种点电荷电场。 ③等势面的特点: 1、同一等势面上的任意两点间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 2、电场线总是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三.电势差 1.电势差:电场中两点电势之差 ① ②电势差由电场的性质决定,与零电势点选择无关。 2.电场力做功:在电场中AB 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等于电量与两点间电势差的乘积。 W AB = q ?U AB 注意: ①该式适用一切电场; ②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③利用上述结论计算时,均用绝对值代入,而功的正负,借助于力与移动方向间关系确定。 四.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 1.电场方向是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在匀强电场中,电势降低是均匀的。 2.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上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U=E ·d 在匀强电场中,场强在数值上等于沿场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 E=U/d 注意:①两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②d 是沿场方向上的距离。 五.例题分析 多媒体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 1、因电场对电荷有作用力而产生的由电荷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电势能。 2、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的比值,称这一点的电势。 3、电势差:电场中两点电势之差。 4、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上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U=E ·d 【布置作业】 《高考导航》P121-P123 BA AB A B BA B A AB U U U U U U U U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201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的平衡 考点透视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例题1.(06广东模拟)如图1-2所示是山区村民用斧头劈柴 的剖面图,图中BC 边为斧头背,AB 、AC 边是斧头的刃面。要 使斧头容易劈开木柴,则( ) A .BC 边短一些,A B 边也短一些 B .B C 边长一些,AB 边短一些 C .BC 边短一些,AB 边长一些 D .BC 边长一些,AB 边也长一些 解析:设斧头所受的重力与向下的压力的合力为F ,按照力 的作用效果将力F 分解为F 1和F 2如图1-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BC AB F F =1 ,所以F BC AB F =1。显然BC 边越短,AB 边越长,越容易劈开木柴。 答案:C 。 点拨: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从理论上讲可以有无数个解,但实际求解时常用两种方法:正交分解和将力按照效果进行分解。 2.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例题2.(05全国卷Ⅲ)如图1-4所示,在倾角为θ的 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 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 为一 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 沿斜 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从开始到物块B 刚 要离开C 时物块A 的位移d 。(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用x 1表示未加F 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1sin kx g m A =θ 用x 2表示B 刚要离开C 时弹簧的伸长量,则:2sin kx g m B =θ 由题意得: d =x 1

+ x 2 解得:d =k g m m B A θsin )(+ 点拨:两个用弹簧相连的物体,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相对位移大小等于弹簧形变量的变化。因此求出初末两个状态时弹簧的形变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3.静摩擦 最大静摩擦 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定律 例题3.(06全国卷Ⅱ)如图1-5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 与物块Q 相连,从滑轮到P 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 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量、滑 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解析:设绳中张力为T ,对物块Q 和P 分别受 力分析如图1-6所示。因为它都做匀速运动,所以所受合外力均为零。 对Q 有:T =f 1=μmg 对P 有:f 2=2μmg F = f 2+T + f 1 解得:F =4μmg 答案:A 点拨:当两物体间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其方向与两者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该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 4. 滑动摩擦定律和多物体参与平衡问题 例题4.(08全国卷II )如图1-7所示, 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 同的小物块A 和B 紧挨着匀速下滑, A 与B 的接触面光滑. 已知A 与 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 斜面倾角 为α. 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αtan 32 B. αcot 3 2 C. αtan D. αcot 解析:对AB 这一系统受力分析,如图1-8所示,若设B 与斜面之 间动摩擦因数为μ,它们的质量为m ,对该系统受力分析,由摩擦定律 与平衡条件得: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第一讲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 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 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 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 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表现: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 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 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 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 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μ==αarcctg N f arcct 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μ=μ-=θarctg arcctg 90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 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全集

20XX年高考物理复习 全册教案 目录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临界问题》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光学》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动量》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图像问题》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恒定电流》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新科技问题》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机械能》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热学》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场》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磁感应》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磁场》教案 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论述题》教案

20XX 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磁场教案 一、基本概念 1.磁场的产生 ⑴磁极周围有磁场。⑵电流周围有磁场(奥斯特)。 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又叫磁性起源假说),认为磁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⑶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麦克斯韦)。 2.磁场的基本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对磁极一定有力的作用;对电流可能有力的作用,当电流和磁感线平行时不受磁场力作用)。 3.磁感应强度 IL F B (条件是L ⊥B ;在匀强磁场中或ΔL 很小。)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单位是特斯拉,符号为T ,1T=1N/(A ?m)=1kg/(A ?s 2 ) 4.磁感线 ⑴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的曲线。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也就是在该点小磁针静止时N 极的指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⑵磁感线是封闭曲线(和静电场的电场线不同)。 ⑶要熟记常见的几种磁场的磁感线: 地磁场的特点:两极的磁感线垂直于地面;赤道上方的 磁感线平行于地面;除两极外, 磁感线的水平分量总是指向北方;南半球的磁感线的竖直分量向上,北半球的磁感线的竖直分量向下。 ⑷电流的磁场方向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确定:对直导线,四指指磁感线方向; 对环行电流,大拇指指中心轴线上的磁感线方向;对长直螺线管大拇指指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方向。 二、安培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安培力方向的判定 ⑴用左手定则。 ⑵用“同向电流相吸,反向电流相斥”(适用于两电流互相平行时)。可以把条形磁铁等效为长直螺线管(不要把长直螺线管等效为条形磁铁)。 只要两导线不是互相垂直的,都可以用“同向电流相吸, 反向电流相斥”判定相互作用 条形磁铁 通电环行导线周围磁场 通电长直螺线管内部磁场 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