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_陈静

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_陈静
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_陈静

第5卷 第2期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V o l.5 N o.2

J O U R N A LO FG U I Y A N GC O L L E G E

2010年6月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Q u a r t e r l y)J u n.2010

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

陈 静

(贵阳学院中文系,贵州 贵阳 550005)

摘 要:把字句主语语义角色的复杂性反映了动词的语义角色与句式的论元不一致。把字句的语义角色不能完全用施事、必有论元或原型施事这些动词论元概念来概括,而应该用句式义来概括。文章把这个句式论元概括为影响论元。

关键词:把字句;影响论元;句式义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25(2010)02-0019-04

S e m a n t i c R o l e o f S u b j e c t i nB a S e n t e n c e s

C H E NJ i n g

(C h i n e s e D e p a r t m e n t,G u i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55000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S e m a n t i c r o l e c o m p l e x i t y o f s u b j e c t i nb a s e n t e n c e s r e f l e c t s t h ei n c o n s i s t e n c yb e t w e e nt h e s e m a n t i c r o l e a n d

t h e a r g u m e n t o f t h e s e n t e n c e.T h e s e m a n t i c r o l e o f b a s e n t e n c e s c a n n o t b e t o t a l l y g e n e r a l i z e db y m e a n s o f a g e n t s,n e c-

e s s a r y a g e n t s o r p r o t o t y p i c a l a g e n t s b u t b y m e a n s o

f s e n t e n c e p a t t e r n m e a n i n g.T h e a r t i c l e r e

g a r d s t

h e s e n t e n c e m e a n

i n g

a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a r g u m e n t.

K e yw o r d s:b as e n t e n c e;i n f l u e n c i n g a r g u m e n t;s e n t e n c e p a t t e r nm e a n i n g

引言

把字句是一种常见句式,前人已经做过许多研究,一般从语法结构、语法意义、语用特点出发。比如,有对“把”的宾语语法性质的研究,存在“宾语说”、“主语说”、和“后结构说”的争议;有对“把”的宾语指称性研究,存在“有定”和“无定”,“确指”和“泛指”的争议;有对把字句动词的研究,比如,具有“处置性”,“非自主动词”,动力性,动词起始变化性,对“把”字宾语影响性的特点,另外有动词价数的研究;有把字句结构类型的分析,此外有把它与相关句式做变换比较研究,比较主语和宾语的施事性和受事性特征;还有把字句来源的研究。[1]在此基础上,又有把字句句式意义的研究,如张伯江把字句语义顺序是按从起因、已知和变化出现的。还有对“把”字宾语语义角色的研究。本文主要是从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出发,分析把字句的特点。

把字句主语语义角色的丰富性

把字句的主语语义角色呈现多样性特征,可以是动词的施事,也可以是动词的其他语义角色,甚至还可以包括不是动词的直接参与角色。

(一)句式的主语为动词的施事论元

这是典型的把字句句式,如:

收稿日期:2010-04-15

作者简介:陈 静(1981-),女,湖南益阳人,贵阳学院中文系助教。

(1)她把他的信弄丢了。

这类句子的主语能和动词构成主谓关系,发生“施事—动作”的关系:她弄丢了。

施事论元为动词的主体论元,在把字句中充当必有论元。

(二)句式的主语为动词的时间论元

(2)历史上把商汤伐夏称为商汤革命。

(3)这一辈子把这个自己的大事交代了。

(4)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的双边谈判终于戏剧性地圆满收场,其间把世人的情绪都牵住了。

此外还有时间中的一个小类,表示频率又如:

(5)习惯上把风来向定为风向。

这些时间的特点是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使得动作呈现出变化,产生结果。

(三)句式的主语为动词的处所论元

(6)东亚不是把很多妇女都杀掉了吗?

(7)国外把猕猴桃视为珍品。

(8)江浙一带把女贞也称为冬青。

这些处所都是地理意义上处所,有的是世界大的地理分界,有的是国内的行政区划。这些句子的主语都能出现在“在L+把+N+V P”结构中L的位置上,与动词形成“动作—处所”的关系,在东亚把很多妇女都杀掉了,在国外把猕猴桃视为珍品,在江浙一带把女贞也称为冬青。此外还有虚化的处所,如:

(9)民间习惯把他称为“三保太监”。

可能是因为词汇语义的层级性,同类型的词语可能充当同样的语法成分。

(四)句式的主语为动词的工具或方式论元

(10)步枪能把一发比自身口径大得多的炮弹射出去。

(11)一箭把他射死。

(12)这种模式把M B A的理论内容和公司工作结合。

这些句子的主语都能出现在“用通过+N1+把+N2+V P”句中的N1中,与动词形成“动作—工具方式”的关系,不过这种动词一般要带上补语,说明动作的结果。

时间论元、处所论元、工具方式论元为动词的外围论元,属于可有论元,但在被动句中占据主语位置,由此可见,把字句的语义角色不能完全用动词的必有论元来概括。

(五)句式的主语为动词的受事论元

(13)门去把它关上。

(14)这碗饭把它吃了。

(15)这件事把它办好了,自然有你的好处。

这类型的把字句主语能与动词构成动宾关系,形成“动作—受事”关系,一般把字后面的介词宾语复指主语。

(六)句式的主语为动词的与事

(16)我跟你下棋把手都下臭了。

使我手下臭的不是“我”,而是“你”,我只是动作的参与者。

(七)句式的主语为动作的对象

(17)这件事把邓艾气得要命。

(18)这一句话把杨业激怒了。

(19)琐琐碎碎的事把他给累坏了。

这些主语都可以放在“为+N+V P”中的N上,为这件事气得要命,为这一句话激怒了,为这琐琐碎碎的事而累坏了,形成“动作—对象”的关系。

受事论元、与事论元为动词的客体论元,在把字句中充当可有论元。

(八)句式的主语不是动词论元的参与者

一些把字句的主语不好说是动作的直接参与者:

(20)我听录音机把王师傅听烦了。

(21)儿子丢东西把她给丢怕了。

(22)他们说你撞了车,把我吓坏了,我还以为……

(23)我告诉自己不要看那轮子,但另一种巨大的力量把我的目光牢牢吸引在那两对后轮上……

(24)一个巨大的空间,把我和事实本身远远隔开,自成一家天地。

这些动词的非直接参与角色不是动词配价成分。但它们在把字句中占据了主语成分,充当“致使义”的环境因素,是必有成分,这个成分不是动词的配价而是句式的配价。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把字句:

(25)他失业才不久,又把两间房子失火烧了。

(26)三年困难时期,他把一个独生儿子饿死了。

(27)他把心脏病又犯了。

这些动词的非直接参与角色同样不是动词的配价成分,而同样充当主语成分。“汉语中似乎有一条通则,就是句首位置被公认是对论元角色约束力最低的,可以容纳语义较为间接的成分。(张伯江,2001)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把字句主语语义角色的多样性。

总的说来:(一)把字句的主语可以是动词的多种参与角色,包括主体论元施事,还包括客体论元受事、与事和外围论元工具、处所、材料;(二)有的主语甚至可以不是动词的直接参与角色,如(20)。(三)不管句子主语是动词的何种论元,它们在把字句中都占据主语成分。”[2]

用句式义看待“吃”字句式

单纯从动词配价看待把字句,会有一些问题难以解释,用施事、必有论元或原型施事这些不能完全限定句子的语义角色,既通常所说的施—受关系,需要用句式义和句式论元来概括。句式配价是指抽象的句式配备的、与谓语动词同现的名词性成分的数目和类属。(沈家煊,2000b)句式配价从句子出发来观察地动词和相关名词的组配关系,认为句式配价主要由句式的整体意义即句式义来决定。[3]从把字句式义看,核心义是“处置义”和“致使义”,处置和致使都带来责任,有责任方,也就是施加影响方,也有受影响方。把字句句式可以概括为N1+把+N2+V P,N1是施加影响方,N2是受影响方。施加影响方N1通过某一动作影响或使受影响方N2受到影响。根据N2出现了变化、位移、消失、受损等,这些均可以看成影响。此外,影响可以是直接影响,也可以是间接影响。

影响方占据了把字句主语位置,这不仅包括施事这一原型施事(主体论元),还包括了受事、与事这些原型受事(客体论元),还包括了时间、处所、工具或方式这些非典型论元,或者说外围论元,甚至还包括不是动词论元的直接参与者成分。

此外,为适应非原型施事论元充当主语,表达出“处置义”和“致使义”,把字句一些动词产生许多新的使动义项,“句子中论元成分之间的n元关系直接跟框式结构相联系,动词只跟少量的基础义项联系,这些意义一定能整合进句式意义中。当一个动词出现在不同句式中时,整个句式的意义及限制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必归结为动词的不同义项,可以更节俭地归结为这些不同的句式本身。”[4]至于把字句的的句式语义,根据张伯江,“我们得出了句式A把B V C”的整体意义:由A作为起因的、针对选定对象B的、以V的方式进行的、使B实现了完全变化C的一种行为。”[5]其中A即N1,B既N2, V C既V P,按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N1作为起因先出现,接着出现N2这一受影响方,最后出现变化的动程。时间论元充当把字句主语,意在说明出现受影响方的动态变化,是因为时间引起的,例如

(2)历史上把商汤伐夏称为商汤革命。

(3)这一辈子把这个自己的大事交代了。

在(2)句中,“历史上”相对于动词来说是时间论元,而在整个句子中,它充当影响论元,表示起因,是因为历史上存在着这习惯称呼。在(3)中,对于动词“交代”来说,“这一辈子”是它的时间论元,一辈子意味着有件大事要交代,隐含起因。

一个动作的出现,并造成变化,意味着有一个起因,而起因不仅包括施事这一原型施事,也就是主体论元,还包括了受事、与事这些原型受事,即客体论元,还包括了时间、处所、工具或方式这些非典型论元,或者说外围论元,甚至还包括不是动词论元的直接参与者成分。例如:

(20)我听录音机把王师傅听烦了。

(21)儿子丢东西把她给丢怕了。

例(20)中我听录音机时,影响着王师傅,虽然不是主观影响,但是是客观影响,成了听烦的起因;儿子丢了东西又要重买,虽然儿子不是故意的,但是造成了客观的结果。这正体现把字句主语语义角色的起因性特点。

在把字句式中,对于不是动词论元的直接参与者成分来说,其实存在着两个叙述角度,一个是不是动词论元的直接参与者本身的,一个是叙述者本身的。例如:

(22)他们说你撞了车,把我吓坏了,我还以为……

“你”对于动作“吓”而言,他她本身并没有主动实施这一行为,没有自主的控制,没有感知,没有使动性,没有移位,不能看成影响方,这是从第一个角度;而从第二个角度出发,叙述者认为这两者是有关的,正是因为“你”,出现了受影响方的损失或变化,是出现这一损失或变化的起因,也就是影响方。这种把字句式义中体现着起因的特点,表示叙述者主观心理认为的因果性,更体现了这一点。如:

(23)我告诉自己不要看那轮子,但另一种巨大的力量把我的目光牢牢吸引在那两对后轮上……

(24)一个巨大的空间,把我和事实本身远远隔开,自成一家天地。

所谓巨大的力量或一个巨大的空间,都是叙述者心理的投射,在叙述者心理存在一种抽象的事物,在句中形象表达为力量或空间,在把字句中,充当主语语义角色。

此外,还出现以下一些句子:

(25)他失业才不久,又把两间房子失火烧了。

(26)三年困难时期,他把一个独生儿子饿死了。

(27)他把心脏病又犯了。

例(25)句中房子烧了的施事,句中没交代,而把不在因果关系当中的“他”作为起因,是表面通过追查起因,探寻责任,实质上强调意外和不幸。这也是从叙述者角度出发的,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至于就句式的主语为动词的受事论元而言,除了句式义的要求,同时还需有另一条规则分析。如:

(13)门去把它关上。

把字句存在起因的特点要求主语充当影响方,例(13)中,隐含着门开了的起因,而把字后面的“它”是复指“门”,出现这一复指结构跟一些插入规则有关。

潘海华认为:在汉语语法系统中,有一条普遍的受害者插入规则(g e n e r a l m a l e f i c i a r y r o l e i n s e r t i o n r u l e,简称M R I),引发了把受害者角色加入相关动词的论元结构中的操作。[5]其实受害者插入规则可以推广为更加普遍的受事插入规则,对于把字句而言,句式可以概括为N1+把+N2+V P,N1是施加影响方,N2是受影响方。施加影响方N1通过某一动作影响或使受影响方N2受到影响。也就是动作涉及影响方,也要涉及到受影响方。N1作为影响方,交代了动作的起因,起因引起动作变化,也就是要涉及到受影响方,于是通过“把”插入N2,更好地适应了句式配价的要求。

结语

在现代汉语中,影响方占据了把字句主语位置,这不仅包括施事这一原型施事,也就是主体论元,还包括了受事、与事这些原型受事,即客体论元,还包括了时间、处所、工具或方式这些非典型论元,或者说外围论元,甚至还包括不是动词论元的直接参与者成分。

参考文献:

[1]刘培玉.把字句研究评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2]丁加勇.隆回湘语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兼论句式配价的必要性[J].中国语文,2005,(6).

[3]沈家煊.句式和配价[J].中国语文,2000,(4).

[4]袁毓林.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J].语言研究,

2004,(4).

[5]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1).

责任编辑 谭淑娟

现代汉语句子主题的语义角色的确定与翻译

现代汉语句子主题的语义角色的确定与翻译 从语言类型学上看,汉语是主题凸显的语言,而英语是主语凸显的语言。主语属于句法范畴,但对主题的范畴,国内外的学者有着理解上的分歧。有的学者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把主题当作一个句子的主语(赵元任,1968);有的从句子的信息结构的角度把主题看作是一种语用成分(徐烈炯,1998);也有的认为句法和语用混在一起,难分你我。(潘文国,1997)笔者认为,不论主题是句法成分还是语用成分,主题在语义结构上一定充当一个语义角色,该角色在投射到句法结构中,也一定有一个句法成分与之相对应,因为不用句子成分跟事件角色的对应关系做基础,语法模型就无法使用,这是可以断言的。(杨成凯,1997)据此,我们认为,主题是一个具有语用功能的句法成分。本文拟从语义层面来确定汉语句子主题的语义角色,并从语义结构映射到句法结构的角度来探讨汉语句子主题的英译。 一、汉语句子主题与主题化的语义角色 主题是说话者在形成一个表述时意念上作为句子陈述对象的,作为整个陈述‘所关’的实体。(刘鑫民,2004),通常置于句首。陈述所关的实体,有的是整个句子的所关,有的是句中某一部分的所关。之所以成为主题,是因为言者把该实体作为推动交际进行的出发点,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其所关的实体在句法上可能或可能不是句子的主语,但在语义结构中一定充当一个语义角色,与整句或句中其他成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语义关系。主题置于句首,往往是通过主题化手段移位生成的。所谓主题化就是通过移位的手段使一个不是主题的成分成为句子的主题。汉语中语义角色主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客体成分移位主题化 客体成分主题化是指将主体所涉及或改变的客体(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移位置于句首成为主题的过程。如: 1.他昨晚就想到了这种结果。这种结果,他昨晚就想到了。 2.我送小李一本词典。小李,我送(他)一本词典。 3.他送人一本词典。一本词典被他送人了。 4.同学们请张教授去作报告了。张教授被同学们请去作报告了。 5.一只老鼠吓得她花容失色。她被一只老鼠吓得花容失色。 (二)限定成分移位主题化 限定成分移位主题化是将充当修饰语的名词性成分置于句首成为主题的过程。如: 1.小王的手酸了。小王手酸了。 2.这些哥们的宿舍乱得像猪窝。这些哥们呀,宿舍乱得像猪窝。 (三)状元成分移位主题化 状元成分移位主题化是将具有情景语义角色的状元成分主题化的过程。这些语义角色在主题化之前,通常要用一个介词作为标记来说明其语义角色的类属,如我用这把刀切肉,介词用就标记其情景语义角色的类属为工具格。该状元成分移位至句首成为主题时,一定要省去介词,如这把刀我切肉。汉语可以主题化的状元语义角色主要有对象、关涉、范围、目的、依据、方面、工具和处所等。如: 1.(对)这门亲事,原本他们就没安好心。(对象) 2.(关于)这牲口的事情,我自己认倒霉吧。(关涉) 3.(在)这些书(里面)数这一种售得快。(范围) 4.(为了)什么事又开会?(目的) 5.(按照)现在的法律,再大的罪也只是个死。(依据) 6.(靠着)一个月200块怎么生活啊?(凭借) 7.(在)这件事(上)你说服不了我。(方面) 8.(在)图书馆他只待了十分钟就离开了。(处所)

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_陈静

第5卷 第2期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V o l.5 N o.2 J O U R N A LO FG U I Y A N GC O L L E G E 2010年6月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Q u a r t e r l y)J u n.2010 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 陈 静 (贵阳学院中文系,贵州 贵阳 550005) 摘 要:把字句主语语义角色的复杂性反映了动词的语义角色与句式的论元不一致。把字句的语义角色不能完全用施事、必有论元或原型施事这些动词论元概念来概括,而应该用句式义来概括。文章把这个句式论元概括为影响论元。 关键词:把字句;影响论元;句式义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25(2010)02-0019-04 S e m a n t i c R o l e o f S u b j e c t i nB a S e n t e n c e s C H E NJ i n g (C h i n e s e D e p a r t m e n t,G u i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55000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S e m a n t i c r o l e c o m p l e x i t y o f s u b j e c t i nb a s e n t e n c e s r e f l e c t s t h ei n c o n s i s t e n c yb e t w e e nt h e s e m a n t i c r o l e a n d t h e a r g u m e n t o f t h e s e n t e n c e.T h e s e m a n t i c r o l e o f b a s e n t e n c e s c a n n o t b e t o t a l l y g e n e r a l i z e db y m e a n s o f a g e n t s,n e c- e s s a r y a g e n t s o r p r o t o t y p i c a l a g e n t s b u t b y m e a n s o f s e n t e n c e p a t t e r n m e a n i n g.T h e a r t i c l e r e g a r d s t h e s e n t e n c e m e a n i n g a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a r g u m e n t. K e yw o r d s:b as e n t e n c e;i n f l u e n c i n g a r g u m e n t;s e n t e n c e p a t t e r nm e a n i n g 引言 把字句是一种常见句式,前人已经做过许多研究,一般从语法结构、语法意义、语用特点出发。比如,有对“把”的宾语语法性质的研究,存在“宾语说”、“主语说”、和“后结构说”的争议;有对“把”的宾语指称性研究,存在“有定”和“无定”,“确指”和“泛指”的争议;有对把字句动词的研究,比如,具有“处置性”,“非自主动词”,动力性,动词起始变化性,对“把”字宾语影响性的特点,另外有动词价数的研究;有把字句结构类型的分析,此外有把它与相关句式做变换比较研究,比较主语和宾语的施事性和受事性特征;还有把字句来源的研究。[1]在此基础上,又有把字句句式意义的研究,如张伯江把字句语义顺序是按从起因、已知和变化出现的。还有对“把”字宾语语义角色的研究。本文主要是从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出发,分析把字句的特点。 把字句主语语义角色的丰富性 把字句的主语语义角色呈现多样性特征,可以是动词的施事,也可以是动词的其他语义角色,甚至还可以包括不是动词的直接参与角色。 (一)句式的主语为动词的施事论元 这是典型的把字句句式,如: 收稿日期:2010-04-15 作者简介:陈 静(1981-),女,湖南益阳人,贵阳学院中文系助教。

别说句式

“别说”句式的语义预设研究及其应用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国际学生部简丽 摘要:本文对于复句研究从逻辑形式上进行深层挖掘,把“别说”句式的语义预设逻辑形式化,这样有利于“别说”句式最深层次上的理解。本文进而把“别说”句式语义预设形式化的研究结果进行运用:第一,从语义预设逻辑公式角度比较“别说……就是……也/都……”与“不但……而且……”句式,可操作性较强;第二,运用以上关于“别说”句式逻辑预设的研究结果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别说”形式逻辑语义预设对外汉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对于“别说”复句很难把握,经常和“不但……而且……”发生混淆,教师也很难从理论、形式上对二者加以准确区分。除了留学生学习方法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的一些因素之外,“别说”复句本体研究的滞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作者使用了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处理所的语料检索系统,共统计了176 个“别说”句,根据统计结果我们用“别说……,就是……也/都……”表示“别说”句的基本句式。其他“别说”句变体也在讨论范围之内,且用“别说C (D),就是A也/都B”作为该句式的基本语表格式。以下均用“别说C (D),就是A也/都B”(D项可省略,DB两项意义等同)代表“别说……就是……也/都……”句式进行讨论。 一、“别说C(D),就是A也/都B”的基本逻辑关系 先看两个例子: (1) 别说普通人,就是最出色的气象专家,面对如此庞杂的资料也难以理清头绪。(《人民日报》1994.1)

(2)别说晚上,就连白天我们出租车司机也不敢上街。(《人民日报》2000. 5) 例(1)中 D项省略,CA两项共用一个判断描写项B。CB项表达的意思是 “普通人面对如此庞杂的资料难以理清头绪”,AB项表述的意思是“最出色的气象专家,面对如此庞杂的资料也难以理清头绪”。C、A、B项进入“别说” 句式后表达的逻辑推理是“最出色的气象(A)专家面对如此庞杂的资料难以理清 头绪(B),这种可能性小,普通人的气象知识当然不如最出色的气象专家,所以 普通人(C)面对如此庞杂的资料难以理清头绪(B)的可能性大,如果最出色的气象专家,面对如此庞杂的资料也难以理清头绪,普通人就更可能难以理清头绪”,以此对“别说”后的C项成分“普通人”进行贬抑,对CB(C情况下B发生)的 发生表示“不成问题”“不值一提”。例(2)“白天(A)我们司机不敢上街(B)的 可能性小,晚上(C)我们不敢上街(B)的可能性大,那么白天司机不敢上街,晚上就更不敢上街了。由以上(1)(2)例,我们可以发现“别说C(D),就是A也/都B”句式表达的逻辑关系是CB(D)发生的可能性大,AB发生的可能性小,如果AB发生,CB(D)更应该发生,我们用三段论来表达其推理形式: 前提一:在C项成立的情况下,D(B)项成立的可能性大于在A项成立的情 况下,B项成立的可能性 前提二:在A项成立的情况下B项成立 结论:在C项成立的情况下,D(B)项更应该成立。 这里为了方便讨论,把CB(D)(即C项成立的情况下B(D)项发生)表示为p,AB(A项成立情况下B项发生)表示为q,那么其推理形式相应变为: 前提一: p成立的可能性大于的q成立的可能性 前提二: q成立 结论:p更应该成立

怎样判断句子的主语语文

怎样判断句子的主语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分不清主语省略和主语缺失,学生极易把二者混为一谈,很有必要对它们作一详细分析,以利辨析。 我们先看看主语省略的情况。汉语句法强调精练,因此,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表达时往往会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这就是省略。主语省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现为承前省略主语和蒙后省略主语两种情况。 所谓承前省略主语,即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因为前面分句用了主语,后面分句就可以承前省略主语。如: 例1有三个分句,它们的主语都是“我”,因为第一个分句用了主语,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就承前省略了,它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 所谓蒙后省略主语,即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因为后面分句用了主语,前面分句就可以蒙后省略主语。 可以为你参谋一下: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 +(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专业)课程定语用在

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如:“(冬天里)的春天”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辨认”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 (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削苹果。(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饼干吃完了。/文章写好了。(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 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挖了一个坑。/来了一个客人。/写毛笔。(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 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他在看书。/小狗啃完了骨头。/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张三修桌子。/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我们是教师。/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烙饼。/做烟斗。/打毛衣。/盖大楼。

存现句动词词义的游移与句式语义研究

第37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月 Vol.37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ul. 2015 ──────────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SJD740026),盐城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11YCKW003)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蔡旭(1977-),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47- 存现句动词词义的游移与句式语义研究 蔡 旭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摘 要:动作动词进入存现句中的句式义与其固有的词汇义不同,动词原有的动作义弱化,转而表示某种存在、出现或消失的状态。存现句的构式义是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人(或物)。存现句中宾语是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对象,也具有受事性质,因此动词对宾语具有某种支配性。这与述宾结构的原型语义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是存现句中动词对宾语的支配性较弱。 关键词:存现句;构式;原型;动词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4-0047-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4.012 The Verb Meaning and Semantics of the Existential Sentences CAI Xu (School of Liberal Arts,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China) Abstract: The meaning of the action verb in existential sentence is different from its lexical meaning. Weakening the original action meaning, it expresses a certain state of existence, appearance or disappearance. The construction meaning of the existential sentence is someone (or object) exists, appears or disappears somewhere. NP 2 in the structure is the object of the existence, appearance or disappearance. It is also the patient, and has some dominant, which has some similarity with the prototype semantic of predicate- object structure. But the dominant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 is weak. Key Words: existential sentence; construction; prototype; verbs 一、什么是存现句 现代汉语存现句是指表示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种事物)的一种句子。一般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类。存现句的格式为“名词性词语1+动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2”,用公式表示为“NP 1+VP+NP 2”。例如: (1)花瓣上有一只蜜蜂。 (2)马路对面是一条小河。 (3)屋顶上站着一个人。 (4)山上长了一棵树。 (5)他家丢了一只鸡。 (6)门上拉过一个横幅。 (7)对面游过来一条鱼。 存现句由三个部分构成。NP 1是主语,由表示处所的名词性词语充当,VP 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方式,它的构成是“动词+(着/了/过)”或动词带补语,NP 2 是宾语,即所谓存现宾语,由偏正结构充当,偏正结构的修饰语通常是数量词语。上例中,例(1)—(4)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物),是存在句。例(5)—(7)表示某处出现或消失某人(或物),是隐现句。 二、构式理论 Goldberg 对“构式”所下的定义是:“C 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 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C 的形式(Fi )或意义(Si )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 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1] 构式被认为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是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语素、词、短语、句子等都是构式的实例。从句法角度讲,语言中基本的句法结构形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语义结构和语法形式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每个句法结构本身表示某种独立的意义,而不同的句法结构应有不同的句式意义。

把字句教学

提要: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时常被教科书忽略的重要内容。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外国学生之所以用不好或者不太敢用把字句,和把字句教学的这种状况有很大关系。 本文讨论把字句教学中的一种练习形式,即英译汉。本文说明在对把字句介绍不系统,不详尽的情况下使用英译汉练习对学生“内化”(internalize)把字句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本文主张把字句的教学应该: 1.语义上分类分级:内容上分类,理解难易上分级 2.句法上设立“把字结构” 为句子主题,动补结构为句子述语的基本句型。把字结构提出的是一个两个事物间的engage 关系,动补结构则对这种engagement 做出交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建立在这样的语言学习理论上的: 1.人脑中普遍存在语言生成的机制。这种机制的不同参数造成不同语言。这是乔姆斯基的观点。 2.外语习得就是通过各种目标语的输入方式激活学习者头脑中被压抑了的目标语言生成机制。一旦这种机制被激活,学习者就从一个被动走向主动。 一:把字句教学的问题和原因 本人在美国教汉语的过程中感觉美国学生对于汉语的把字句的掌握总是难以做到得心应手。这是因为英语中根本没有相对应的句法结构。汉语把字句的提取宾语的句法形式在英语中常常表现为非提宾的句法形式。由于非提宾的句法形式不属于偏离常规的句法形式,美国学生在英译汉中常常不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把字句。例如他们常常会把XiaoWang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而不是更为地道的“小王把书放在桌上。“ 外国人学习…把?字句最大的困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能准确把握…把?字句表达的语法意义;第二,不能正确地掌握…把?字句在实现运用时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限制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在…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和所表达语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留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很少使用…把?字句。这似乎已经成为研究者和教师的共识。”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 这些课本说明把字句教学在对外汉语中: 一,过于原则化,大家都在重复经典语法书的观点; 二,类型有限,也许是由教学大纲限定了。但是高年级课中鲜见对其他把字句的深入学习,我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三,英译汉练习避难就易。 我在开头说过,外国学生常常会把Xiao Wang put the book on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即使是讲过语法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即使是强制把字句的规则很清楚的情况下,虽然学生可以按照句型做对一时,也难以做到巩固长久。在英语本族语的语言机制里,没有一条规则使他们能产生这种情况下的强制把字句。刘颂浩(2003)说,虽然把字句的教学是难点,但是这个难点被夸大了。他用本族语习得的的资料说儿童2岁就出现把字句,2.5岁把字句已经巩固。但是这个资料不能说明外族成年人学习把字句一定不太困难。他还引用研究说把字句的难度跟“是…的”句型,比较句,选择问句等难度相当。比较句我不敢说,但是另外两种我在教学中感到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我们的学生到了第三学期一样又出现错误的时候。做宾语的选择问句的错误主要是语言干扰(“我不知道如果我今天下午来”)“是…的”句型跟英语的形式主语强调句型(it 句)差别很大,给学生造成相当困难。把字句比起这两种来,难度还要大一些。 二.把字句教学中英译汉练习的问题

语义语法

仗剑独行编辑 为了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更好的传输,首先将每幀图像划分为NAL单元,为了提高压缩率及错误处理能力提出了RBSP编码算法。 nal_unit(NumBytesInNALunit){//NumBytesInNALunit规定了NAL单元的大小forbidden_zero_bit nal_ref_idc//nal_ref_idc如果不为0,说明NAL单元的内容包含一个序列参数集或一个图像参数集,或一个参考图像条带,或一个参考图像的条带数据分割。 nal_unit_type//指明含在NAL单元中的RBSP数据结构的类型 NumBytesInRBSP=0 for(i=1;i

“闲着也是闲着”句式的语义及语用价值分析

现 代 汉 语 修 辞 学 系部:文学院 班级:汉语言文学本(二) 学号:114102042032 姓名:冯茹心

“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的语法结构、语义及语用分析 什么是?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我们平常都会在什么语境下使用这类句式呢?先看下面几个例子: (1)我对朋友说:?你没事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陪我出去逛街呢?。 (2)妈妈说:?咱们家老房子没人住,空着也是空着,租出去也不错,每月还可以收点租金?。 (3)今天收拾房间,发现柜子里有好多穿不上的旧衣服,妈妈说让我把它扔了,我倒觉得:扔了也是扔了,挺可惜的,捐出去的话还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做点好事。 例(1)的?闲着也是闲着?、例(2)的?空着也是空着?和例(3)的?扔了也是扔了?有共同之处:?也是?一词的前后的短语是一样的形式,都是?——?也是?——?句式,而且都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式,所以,我们可以把?闲着也是闲着?、?空着也是空着?和?扔了也是扔了?归纳为同一种句式。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闲着也是闲着?是最为常见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我们把这类句式称为?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这类句式不仅在语法结构方面有一些限制,而且有独特的语义和语用价值。下面我们就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语法结构分析 1、?闲着也是闲着?类句式中的?也是?一词不变,一般是连接的前后同 形成分可以变化,但不能任意变化,一般是单音节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但也不乏有一些双音节动词(睡觉、溜达等等)的情况,但不能是三个或三个音节以上的成分。如: 例(1)我对朋友说:?你没事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陪我出去逛街呢?。 在例(1)中,我们可以说?闲着也是闲着?但不能说成?没事做也是没事做?,虽然这个短句子代入整个句子中读起来似乎也行,但不符合我们平时的说话习惯,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表达中都未见过这样的表述方式。 2、?也是?连接的前后成分可以是单个动词,也可以是动词短语。当?也 是?连接的前半部分如果是单个动词,那么后半部分可以是单个动词也可以说动词短语,但是,当?也是?前面部分为动词短语时,?也是?后面的成分必须和前面保持一致。如: 例(1)我对朋友说:?你没事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陪我出去逛街呢?。这个例子中的?闲着也是闲着?我们把它换成?闲也是闲?或者?闲也是闲着?,这样的话也都可以说得通。但是如果换成?闲着也是闲?就不通顺,并且在意思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的特征工程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的特征工程1 刘怀军2,车万翔,刘挺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哈尔滨 150001) 摘要: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语义角色标注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丰富多样的特征直接决定语义角色标注系统的性能。本文针对中文的特点,在英文语义角色标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有效的新特征和组合特征:例如,句法成分后一个词、谓语动词和短语类型的组合、谓语动词类别信息和路径的组合等,并在Chinese Proposition Bank(CPB)语料数据上,使用最大熵分类器进行了实验,系统F-Score由89.76%增加到91.31%。结果表明,这些新特征和组合特征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因此,目前进行语义角色标注应集中精力寻找丰富有效的特征。 关键词:语义分析;语义角色标注;特征工程;最大熵分类器 Feature Engineering for Chinese Semantic Role Labeling Huaijun Liu, Wanxiang Che, Ting Li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Abstract: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ield, researchers have experienced a growth of interest in semantic role labeling by applying statistical and machine-learning methods. Using rich featur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emantic parsing system. In this paper, some new effective features and combination features are proposed, such as next word of the constituent, predicate and phrase type combination, predicate class and path combination, and so on. And then we report the experiments on the dataset from Chinese Proposition Bank (CPB). After these new features used, the final system improves the F-Score from89.76% to 91.3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h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better features for semantic role labeling. key words: Semantic Parsing; Semantic Role Labeling; Feature Engineering; Maximum Entropy Classifier 1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金60435020, 60575042, 60503072 2作者简介:刘怀军(1982-),男,山西人,硕士研究生,hjliu@https://www.360docs.net/doc/1f1774180.html,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孙志景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谓词性词语”。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句式指的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动词性谓语句——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子,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其形式是“主语+(把+宾语)+ 谓词性词语”。把字句强调的是对某物的处理结果。把字句是一种有特色的句子,那么这种句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谓语动词大多数是表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语义上能支配把字后边的词语。及物动词一般后面都可以接宾语。例如:他把书看完了。“看”是及物动词,在语义平面“书”是“看”的受事。当然,这里的“书”可以被“看”所支配。又例如:“我踩到了石头”一句就不能改成了把字句,这里的“踩”对“石头”没有支配能力。第二,谓语动词(特别市单音节词)的后面或前面通常都有一些别的词语。例如:他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做”的后面加了“完了”一词,表示一种结果,作业完成了。同时,又例:我把论文认真地审查了一遍。这个句子中,谓语动词前面加了“认真地”修饰动词,表明一种态度;而谓语动词的后面也加了“一遍”表示一种频率或者一个量。当然,有些谓语动词本身含结果意义,如“采纳、接受、拒绝、说服”等,这类动词如果前面有某些状语,后面可以没有别的词语。例如:董事会已经把她的建议采纳了。“已经”一词表示一种完成的结果,同时 采纳也有一定的结果含义,那么动词后面可以不用加词语。第三,“把”字后面的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一般是定指的,是上下文出现过或交际双方都知道的。上例中的“作业、话、论文”都是定指的。有时候“把”字后面的词语包含有“一个、几个”之类的词语,但说话人认为所指的对象或范围仍是明确的。例如:我们把一个强大的中国带入了二十一世纪。这里的“中国”这个当然是特指,而后面的“一个”也是特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所表示的物象是明确的。第四,如果句中有否定副词或助动词,则出现在“把”字前面。例如:他没有把话说清楚。这里的“没有”要放在把字的前面。其实,看到这个特点,我想起了英文中的一个词“think”,跟我们这个把字句的这个否定特点很相似,都是将否定词放在前面。 前面都是在讨论“把”字句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就要讲讲把字句的作用。首先,语用表达的需要:强调动作的处置结果。这种把字句有不用把字的相对格式。例如:他推翻了原计划。//他把原计划推翻了。把字句就是把大家的焦点聚焦在句末,聚焦在谓语动词上,是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句意。在这个例子中强调的是已然的处置结果推翻了。又例:我明天可以看完这本书。//我明天可以把这本书看完。这里强调的是未然的处置结果看完。当然,也有一些“把”字句强调动作的致使结果,这种把字句的谓语中心通常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例如:繁忙的工作把他累垮了。其次,是在使用过程中结构上的需要。同时它们没有其相对格式。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动词紧接着补语,不允许宾语将它跟动词隔开,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短语。例如:他把自行车放在车棚里。(“放”与“在……”关系密切)。第二,动词带双宾语,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宾语都比较复杂,放在一起累赘拖沓,这种情况一般用“把”字把直接宾语提前。例如:我们把那封最后的通牒式的信退还给了他们。第三,动词后有“为、

TEST语法语义规则

TEST语言语法语义规则 程序中最后的声明必须是一个函数声明,名字为main。没有原型说明, 约定:主调函数的定义必须在被调函数的定义之前。 1.→{ fun_declaration } 2. → function ID’(‘‘ )’< function_body> 3.→main’(‘‘ )’ < function_body> 4.→ ‘{‘’}’ 5.→{} 6. →int ID; 7. | ε →{} 8.||| || | | < call _stat> 9. → if ‘(‘) [else < statement >] 10. → while ‘(‘’)’ < statement > 11. → for’(‘;;’)’ 12. →write ; 13. →read ID; 14. →’{‘’}’ 15. →< expression >;|; 16. < call _stat>→call I D’(‘’‘) 17. < expression >→ ID=| 18. -> |< additive_expr >(>|<|>=|<=|==|!=)< additive_expr > 19. < additive_expr>→{(+|-)< term >} 20. < term >→{(*| /)< factor >} 21. < factor >→’(‘< additive_expr >’)’|ID|NUM 有待扩充: 1.函数名、变量名都不可以重名。(有待修改:同一函数内部变量名不能相同,但不同函数的变量名可以相同,符号表的处理会更复杂) 2.考虑函数带返回值的情况; 3.考虑函数带参数的情况。

现代汉语“使”字句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使”字句的语义分析 本文结合认知理论对“使”字句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使”字句表层句法结构是致使义深层语义结构的“直接映射”;并对“使”字句的语义特征进行考察,发现绝大部分“使”字句具有[-动态性]、[-自主性]和[+已然性]的特征。 标签:“使”字句“致使” [-动态性] [-自动型] [+已然性] 本文所说的“使”字句是指带有“使”字且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使”字句是现代汉语中表达“致使”意义的典型句式,语法学界对此看法基本上一致。下面我们将尝试着结合认知理论进一步探讨“使”字句是如何表达“致使”意义的。 程琪龙认为,致使语义结构可以分解为:致使者、致使方式、致使对象及其变化的倾向。致使过程始于致使者,致使者影响致使对象使其变,变化倾向可以有结果,也可以没有结果。那么,“使”字句是如何体现“致使”语义的呢? “她的话使三位老者的心立刻都缩紧。”(老舍《四世同堂》)此例中,主语“她的话”对应于致使语义结构中的“致使者”;宾语“三位老者的心”对应于“致使对象”,在“致使者”的影响下出现某种变化或状态;“老者的心立刻都缩紧”对应于“致使倾向”,表明一种变化。在“使”字句中,我们看不到具体的“致使方式”。谓语动词“使”是一个虚化的动词,它只表示致使者对致使对象施加了某种抽象的影响,并不指出具体的致使方式。这句话中的原因事件可以描述为“她的话对三位老者的心施加影响”,结果事件为“三位老者的心立刻都缩紧”。 从认知语法的观点看,人们在经验结构中所形成的语义范畴,要在语法结构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说,句法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象似性”。所谓“象似性”就是指“某一语言表达式在外形、长度、复杂性以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上平行于这一表达式所编码的概念、经验或交际策略”。①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使”字句的句法结构成分对应于致使情景的构成要素,“使”字句句法成分的序列对应于致使情景要素的序列,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的先后顺序对应于人们经验结构中的先后顺序。因此我们可以说,“使”字句表层句法结构是致使义深层语义结构的“直接映射”。 从以上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使”字句因为虚化了致使方式,只是表示致使者对致使对象施加了某种抽象的影响,把焦点放在受影响后的人或事物所表现出的结果或状态,整个句式语义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如果我们把“使”字句的句法结构概括成“A使B+C”,那么“使”字句的句式语义可以概括为:因为A的影响,B出现了C所描述的变化、结果或状态。它表达的是一种因果致使关系。 对“使”字句所表现出的语义特征进行考察,我们发现绝大部分“使”字句具有[-动态性]、[-自主性]和[+已然性]的特征。

汉语语义角色标注研究概述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研究概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菜芳1 摘要:语义角色标注是实现浅层语义分析的一种方式,在问答系统、机器翻译和信息抽取等方面得到了成功地应用,是目前自然语言理解领域中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中文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中文语义角色标注发展现状以及对中文语义角色标注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浅层语义分析语义角色标注资源语义角色标注 0 引言 语义角色的自动标注是对句子中谓词所支配的语义角色进行自动标注,是对句子进行浅层语义分析的一种方法。语义角色标注技术在大规模语义知识库的构建、问答系统、机器翻译和信息抽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深入的研究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研究状况:首先,介绍相关的中文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其次,描述了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的发展现状;最后,对中文语义角色标注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 1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 语义角色标注离不开语料资源的支持。英语较为知名的语义角色标注资源有FrameNet、PropBank和NomBank等。中文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主要是从英语语义角色标注语料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或参照其建设的。 Chinese Proposition Bank(CPB)同英文PropBank基本类似。在CPB中,总共定义了20多个角色,只对每个句子中的核心动词进行了标注,所有动词的主要角色最多有6个,均以Arg0~Arg5和ArgM为标记,其中核心的语义角色为Arg0~5六种,其余为附加语义角色,用前缀ArgM表示,后面跟一些附加标记来表示这些参数的语义类别。它几乎对Penn Chinese Treebank中的每个动词及其语义角色进行了标注,国内大多数语义角色标注研究都是基于此资源。 中文Nombank是在英文命题库(Proposition Bank)和Nombank的标注框架上进行扩展,对中文名词性谓词的标注。中文Nombank加入了语义角色层的标注信息,与CPB一样,也标注了核心语义角色和附加语义角色这两类语义角色。中文NomBank中的角色位置有两类情况:一是角色在以名词性谓词为核心词的名词短语中;二是当以名词性谓词为核心词的名词1陈菜芳,女,南京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