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地理学

聚落地理学
聚落地理学

聚落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

12经济学类5班

201231140524

吴江亮

广东历史文化名城——高州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简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高州目录

-高州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

-文化教育

-历史建筑

-民风民俗

-特色小吃

-个人观点

一、高州简介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是由茂名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史称潘州,是古代粤西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高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辛勤劳作。高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高州木偶戏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盛产岭南三大名水果——香蕉、龙眼、荔枝,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县)”。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高州位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高州西南鉴江平原岭南佳果——高州菠萝境内分布着一江十河,及众多的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错,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为种植树农作物的和经济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

高州市地形复杂,地势大体是东北高,西南低。从高空腑瞰,南狭北宽,像展翅飞翔的彩蝶。境内东北部是连绵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台地、小平原,山地及河谷小盆地相互交错,山川纠结。锦山地面积占51.5%,丘陵面积占31.9%,平原面积占16.6%。地势最高点是东北部的棉被顶,海拔

1627.3米,最低点是西南部祥山鉴江河床,海拔11.5米,高低相差1615.8米。

2、气候状况

高州市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日照年平均1945.3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109385.2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2.8℃,最高温度为37.6℃,最低温度零下1.5℃。1月平均气温为15.1℃,7月平均气温为28.4℃,年温差明显,为13.3℃左右。年积温约8176℃,无霜期361天。年均降雨量为1892.7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相对出现干湿季,雨季为4月—9月,以南风为主;旱季10月至次年3月。

(延伸)由于高州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高州盛产水果,并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县)”。

高州的水果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2000多年。据史载,荔枝、龙眼始于秦,世界上最古老的、有1500多年树龄的古荔枝树就生长在高州。早在唐朝,高州荔枝就被列为朝廷贡品。汉代,龙眼成为重要的贡品,《汉书和帝记》有“旧南海(沙田)献龙眼”的记述。早在清朝高州就有将桂圆加工成桂圆肉的传统,自古深受人们喜爱,高州桂圆肉已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州香蕉栽培历史久远,最早产于曹江一带,古代民间《竹枝词》中曾有“郎君欲问曹江路,只依蕉荫绿里行”的诗句,可见此地当年种植香蕉的盛况。高州香蕉为广东四大香蕉优良品种之一,久负盛名,上世纪五十年代,高州香蕉被国家列为出口农产品出口到苏联,是解放后茂名地区最先的出口农产品。

高州盛产南亚热带优质水果,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鲜美的水果。水果品种资源丰富,质优味佳,早熟,产量高,饮誉国内外。高州出产的遁地雷香蕉、白糖罂荔枝、储良龙眼均为全国特有的优稀品种,获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水果业是高州一大特色产业,是高州农业的重要支柱和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高州已成为庞大商品性集中生产的水果基地。

三、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GDP居茂名四县一区首位。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3229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2545万元,增长3.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3%;第二产业增加值907126元,增长20.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6%;第三产业增加值1489525万元,增长10.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1%。按现行价计算,第一产业比重为25.8%,第二产业比重为28.1%,第三产业比重46.1%。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现行价计)24888元,增长16.7%。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783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2100万元,增长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5%;第二产业增加值803821元,增长1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1%;第三产业增加值1278020万元,增长15.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4%。按现行价计算,第一产业比重为25.2%,第二产业比重为28.8%,第三产业比重46.0%。

四、文化教育

1、文教之乡

高州素有“广东四大文教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已成为当地群众公认的品牌之一。高州良好的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全市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被誉为“广东教育的一面旗帜”,教育发展迅猛,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近千个,中小学在校生35万人,教师近2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市。近年来,高州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规模、作风、质量、效益全面丰收,实现了良性循环,为创建教育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高州市省一级以上学校的数量已达到16所,茂名市一级学校37所,高州市一级学校244所,石鼓职中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优质学位(茂名市一级学校以上的学位)达10.5万个,其中高中优质学位接近90%,创建优质学位工作在广东省山区县(市)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各中小学校还精心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营建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有广东省“美丽校园”2所,茂名市“美丽校园”99所,高州市“美丽校园”118所,增幅和数量居茂名市第一。首批“安全文明校园”省级5所,茂名市级21所,高州市级37所。高考成绩连年排在全省前列,有力地巩固了全省高考大户的地位。

2、四大名校

高州市的四大名校分别是广东高州中学、高州市第一中学、高州市第二中学、高州市第四中学。我的母校就是广东高州中学。

五、历史建筑

1、城雕

“高凉鼓韵”位于瀛洲公园中间,高16米,主体青铜铸造,鼓面直径4米,堪称世界之最。鼓旁塑壮士击鼓,造型威

高凉鼓韵雕(3张)

武强劲,显示了动与静的统一、力与美的和谐,极具历史感,更富有时代性。铜鼓下面四壁分别是“凤翥高凉”、“马骋南疆”、“汉俚一家”、“百粤归心”的浮雕,造型栩栩如生。基座八面浮雕展现了高州昔日蕉荔之乡,今天是“全国水果第一市(县)”的场景,内容丰富,造型逼真。

2、高州三塔

高州三塔为艮塔、文光塔、宝光塔。

艮塔、文光乃清时建造,文光塔又称文笔塔,相传高州读书人多出秀才是因为有文光塔(笔)、学砚塘(砚、墨)以及笔架山(笔架)这“文房三宝”。宝光塔建于明朝万历。塔高65.805米,为全国第二高塔。塔身双层,浮图九级。熠熠闪光,别具特色。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公元1993年由高州政府再次重修,塔貌焕然一新。

六、民风民俗

1、年例

年例是高州地区乃至粤西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

1)年例古今

光绪《高州县志·风俗》有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据了解,明、清时年例已记入粤西的地方志,民国

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年例逐渐恢复。

游神

2)年例活动

“游神”活动

游神队伍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等。彩旗上面写有与保佑、赐福等有关的话语,有的还注有此旗是由谁捐赠等。彩旗队伍主要由小孩子组成,前面由一个成年人举着一面大旗带领,站在整个游神队伍的最前面。有的地方还举有“出巡”、“回避”等等的牌子。炮手沿路隔一定的时间就燃放一个炮头,冲天一响。

文艺汇演

文艺表演的节目有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技、魔术表演、醒狮表演、烟花汇演等等,其中粤剧、木偶戏、采茶戏、杂技、魔术表演、醒狮表演分场分段由白天表演到晚上;电影、歌舞、烟花汇演一般安排在晚上至凌晨甚至通宵,烟花汇演一般安排在晚上晚饭后七至九点或夜间“间醮”时或凌晨三四点配合着当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进行烧船活动。

年例宴食

高州地区将过过年例分为“睇年例”和“食年例”两个部分,宴食在年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菜式有:白切鸡、炒粉、扁豆炒鱿鱼、梅菜扣肉、鸡翅膀、红烧鱼、鲜虾等。有的地方年例的中午饭是吃素的,传说要等到“间醮”、拜神完后才可以开斋,晚饭才是“开大餐”的时候。

2、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高州木偶戏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2006年,高州木偶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州单人木偶曾赴法国、德国、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备受欢迎。

1)表演程序

木偶戏按人数多少可分为大中小班,十人以上的为大班,几人的为中班,一人的为小班,其中小班一人演一台戏,舞、唱、念、敲、打全都是“一脚踢”,样样皆能。

演出时,艺人舞弄木偶并以本地方言说唱,剧目古装现代兼而有之,其表演通俗易懂、亦庄亦谐、独特新颖,令人叹为观止。

2)艺术价值

高州木偶戏的艺术价值主要是保持了传统,同时能够结合很多现代的流派。高州木偶造型漂亮,故事美丽,演绎比较清楚。”

3、祭荔枝神

这个习俗是在每年荔枝收获完毕,一般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后不久进行。祭荔枝神先定吉日,有单户,也有集体。单户的各自在自家做籺,加菜并邀亲戚朋友饮自家酿的荔枝酒,饮罢,带祭品特别是要有荔枝酒去自种的荔枝树下拜祭。拜祭完毕,燃鞭炮,锣鼓喧天,跳傩舞。集体的,人们拣一条丰产,“功劳”最大的荔枝树下作祭坛,八仙桌上摆上从各家各户送来的三牲祭品和荔枝酒,请道公喃斋。晚上在荔枝园附近做木偶戏。此俗最早出现在根子,后传至分界、泗水等地。[4]

4、冼太夫人诞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高州城乡凡有冼太庙处,均于正日前后数日,演戏祭奠,良德、长坡、东岸等冯冼氏聚居地尤盛。冼姓聚居的长坡雷垌村,称冼夫人

为“姑太”,过去每逢冼太诞,村民总是备办牲醴,敲锣打鼓,到良德(冯宝的故乡)迎接“姑太”回娘家欢庆佳节。而长坡旧城为冯宝后裔聚居地,那里的冼太庙则去数十里外的雷垌村把“冼太”迎接回到旧城的冼太庙来。而毗邻的化州,解放前,在冼太诞前几天,便到高州城迎接冼太到化州,一路上各村庄都有“抢拜”的习惯,抢拜完毕,当晚还演戏游行。

既然说到了冼夫人,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冼夫人吧。

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12年—公元590年),广东电白县电城镇山兜丁村人,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5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1]

冼太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约80年,其军事、政法活动横跨南越10余州。她生逢全国时局最混乱之时,作为南越首领,拥有自己庞大的武装力量,并且深得民心,完全具备割据称雄的条件,但她却能完全地顺应人民的要求与愿望,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她一生不遗余力地协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据势力。惩治贪官污吏,革除社会陋习,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她事国以忠,亲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义,因此恩播百越,威震南天,而深受人民爱戴,屡得皇朝褒扬。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团结尽心尽力,成为南朝梁、陈及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岭南地区

社会相对百年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冼太夫人的历史功绩和思想文化,于国内乃至世界都有很大影响,在广东历史版图中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历来都得到很高的评价。自六朝梁陈至明清皇朝先后给予册谥之外,还有如唐魏征、宋苏轼、明李东阳、清王士桢等名人给予作记与歌颂。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江泽民主席视察冼庙时,盛赞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七、特色小吃

相信去过很多地方的你应该算是尝尽人间美味了,但是,你们知不知道“籺”这个字呢?如果不知道,不如就让我来带你进入高州独特的“籺”文化吧。

首先告诉大家的是,籺的发音为,粤语就念类似英文的at ,如果是普通话的就念hé(籺) 。另外,籺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煮汤籺、菜包籺、寿桃籺、水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挞籺、灰水粽、艾籺、糯米糍、发籺等。各种籺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的时候,我市民间便兴起做籺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以“摆年”(即将籺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在其他一些比较特殊的日子,人们也会做籺的!

艾籺薯包籺

八、个人观点

要问我为什么选择高州作为我的课程论文写作对象?原因很简单!我来自广东高州,并深爱着那里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从我的论文介绍中了解高州,向往高州!无论是那里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还是那深厚的历史沉淀,抑或是令人垂延的人间美味,总之,那一切一切你都值得拥有!

最后说一句:“高州欢迎您!”

【此图为我在2013年春节登平云山(冼夫人军事遗址所在地)时所摄】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 (2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作用 ①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②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J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2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3)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4) 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4)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基本形式) (5)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5)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5) 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6) 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6)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7)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7) 二、分学科(常考名词) (8)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8) 一、人口转变理论和模式 (8) 二、人口与发展—适度人口 (8) 三、人口分布与迁移 (9) 四、人种 (10) 五、民族 (10) 六、民俗 (10)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0) 一、农业类型 (10) 二、农业景观: (11) 三、农业区位论 (11)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11) 影响工业区位分布的因素 (11)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1) 一、城市化概念 (11) 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划分) (12)

三、城市化机制 (12) 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2) 五、城市地域 (12) 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学说、名称、内容) (13) 七、城市体系 (14) 八、城市景观与感知 (14) 第八章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15) 一、语言语系分布范围 (15) 二、语言传播的特性 (15) 三、语言传播与环境 (15) 四、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6)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6) 一、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及分布 (16) 二、宗教的传播 (16) 第十章旅游地理 (17) 一、旅游文化 (17) 二、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7)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8) 一、政治与政治地理 (18) 二、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9) 三、国家权利 (19) 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0)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 (20) 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0) 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1)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22) 可持续发展 (22)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第四章

自然地理第四章作业 4-1 1、地球内部有哪两个不连续面?它们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有什么意义? ①地球内部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在大陆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1909年由奥地利地震学者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1914年由德国地震学者古登堡首先发现。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②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以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三个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面以上的是地壳,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古登堡面以内的是地核2、地壳结构有哪两个主要特点? 地壳厚度的不均与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 3、地壳与岩石圈有什么不同?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为岩石圈 4-2 1、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有哪些? 根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自然界存在的化学元素或多或少都能在地壳中找到,其中以氧、硅、铝、铁、钙,纳、镇、钾八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共占地壳总重量的97%,其余元素只占3%。 2、什么是矿物?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 ①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称为矿物。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矿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 ②目前已发现的矿物有三千多种,其中成为岩石主要组成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在造岩矿物中,硅酸盐类矿物和氧化物类矿物合占地壳总重量的90%以上,是构成地壳的主要造岩矿物。就单种矿物来说,长石是地壳中最大量的矿物,其次是石英,二者都常见于各类岩石中。其他主要的造岩矿物还有云母、方解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 3、什么叫岩石?岩石可分为哪三类? ①岩石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产状的地质体。主要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1章绪论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

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4)学科的交叉性。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文化区: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1)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2)功能文化区: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3.文化的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 (1)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供参考)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第一章 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 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 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 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 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 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 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 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 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 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士 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 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 A.亚里士多德 B.李特尔 C.洪堡 D.梁启超 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 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 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 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C.生态论 D.适应论 二、填充题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 三、名词解释 1.现代地理学2.二元论3.人地关系适应论 4.人文地理学5.人地关系6.人地相关论 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 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 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四、问答题 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 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 五、分析题 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 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

名词解释: 1.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结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 学科。 2.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 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低于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3.人地关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起源以来存在的客观关系。 4.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之间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狭义: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5.文化源:文化进步,文化地理环境质量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区。 6.文化区:文化区是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理区域,它是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 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7.形式文化区:某种(习俗)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民族),在空间 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8.功能文化区:受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内部彼此间相互联系并确 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9.乡土文化区: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 识。 10.文化传播与扩散:指某种文化从一地区扩散到另一地区,从上一代传递到下 一代,包括扩散、交流、传承等意,是指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过程。 11.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通过其居民,不断向四周传递、辐射、占据空间扩 大的过程。 12.接触扩散: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经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 扩散过程。 13.等级扩散: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中,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 的扩散过程。 14.刺激扩散: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播到另一地后,保留了思想是指而摈弃了 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 15.迁移扩散:文化主体的迁移、流动对文化的引进与传播引致文化扩散。是指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解读

一、人文地理学的主要人物 1、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2、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3、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4、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5、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6、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片名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观点,他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和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 7、亨丁顿:片面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突出人类文明只能在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等观点。 8、巴罗斯:把人文地理学成为人类生态学,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 9、索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10、哈特向: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方之间的变异特性的科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区。 3.功能文化区:是改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5.扩展扩散:是指谋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 6.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 7.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8.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 9.迁移扩散: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10.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协调。 11.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 12.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13.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 14.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 15.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 16.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17.城市化:以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 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18.城市地域: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由两大部分组成:①已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②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 外侧郊区。 19.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地位的中心性质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 20.政治实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 21.政治整合:就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才去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 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22.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 23.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 24.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即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横断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科学性、综合性。 3.人文地理学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①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 ②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 ③地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④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和市镇设置; ⑤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规律; ⑥农村劳动力迁移研究; ⑦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规划。 4.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人地关系研究。 5.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论。 6.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确定研究课题; ②制定研究计划; ③收集整理资料; ④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 ⑤分析研究; ⑥研究总结,成果评审; 7.人文地理学调查研究方法: ①地理社会调查;

自然地理学题库

自然地理学习题库 绪论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当代地球科学关注那些前沿领域? 2、试述现代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3、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事件和过程可以区分为哪几种事件尺度?为什么自然地理学注重研究中间尺度的事件和过程? 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它有哪些主要的分科? 5、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所要回答的问题。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简要回答太阳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2、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3、列举出四个关于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体的简明例证,埃拉托色尼是怎样测量地球的圆周长度的?提出地球的形状是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球体的证据什么? 4、通过地球两极横切地球所得的剖面是什么样的几何形状?什么叫地球的扁平率?用什么样的分式可近似地来表达这一扁平率?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6、什么叫大圆?怎么可以得到一个大圆?什么叫小圆?列出大圆的六种特征,大圆有何重要的实用意义? 7、什么叫经线?地球仪上的经线是怎么组成的?列举出经线的一些特点。 8、什么是纬线?纬线是怎样构成的?列举出纬线的一些特征。 9、经度的定义是什么?经度通常是怎样表示的?试举例。什么是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子午线是在何处?在赤道上经度是1度的长度是多少?在纬度60度处是多长?在极地处又是多长?10、纬度的定义是什么?怎样表示纬度?试举例。纬度1度的长度是多少?从赤道到两极纬度的长度是变更的吗?变化有多大?为什么? 11、什么是地球自转?什么是根据太阳而来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12、试描述和解释傅科摆实验。这一实验证明什么?你能否根据傅科摆来测定你所在的纬度?为什么? 13、什么是地球公转?有哪两种方法可以计算一年的长度和起点?我们的历法系统是用哪一种方法?这种历法的一年有多少日?为什么这种理发必须定期校正才能与我们现在的历法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14、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15、地球的轨道是什么形状?什么是近日点?什么是远日点?它们是在哪一天?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日地间的距离各为多少?这种距离上的差异对季节有什么影响? 、试描述地轴与地球轨道相倾斜的情况。什么是倾角?这种角度全年中是否有变化?16. 17、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 18、地球内圈分为哪几层?简述各层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和矿物组成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19、简述地球表层系统中六大圈层的基本性质与功能,以河流为例,说明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如何形成地球表层系统。 20、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简述陆地和海底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划分依据。 21、试比较地球与火星、金星、水星、月球和外层行星的表面环境。地球的表面环境在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终极)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赵荣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题 1.分析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1)社会性 (2)区域性:①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性和区域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②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3)综合性:①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和整体性。②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他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想。 三、论述题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知的价值,而且还能直接指导和参与社会实践。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②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③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2.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四章

第四章xx和陆地水 1、水的作用? 1)灌溉 2)运输 3)医疗 4)工业中广泛用于能量转化和力的传递介质,例如热电厂、水压机和各种冷却装置。 5)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可提取重要的矿物和元素 2、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质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岩石圈深部封存的水分外,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雪共同构成地球的水圈。 3、地球上的水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通过运动和相变从一个地圈转向另一个地圈,或从一种空间转向另一种空间,这种现象称为水循环。 4、全球水量平衡特点? 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大洋年降水量加入海径流量等于大洋年蒸发量1)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说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基本上长期不变 2)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量的89%,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陆地降水量中只有11%来自于陆地蒸发,说明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远不及海洋气团的作用。 4)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洋和陆地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5、洋的主体指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较少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系统,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的水域。 6、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称为海。 内海(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与洋或临海相通。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临海相分割,但直接受外海洋流或潮汐的影响。外海,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联系的海。 7、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氯离子大约在海水的溶解固体中占55%,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称海水的氯度。 8、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 地球中心所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是这两种引力的平均值,而地球上任何地点所受到的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同这一平均值比较,大小有差别,方向也不同。正是这一引力差使海面发生升降,所以称为引潮力。 9、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这就是潮流。 10、海洋中的波浪是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做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因地震或风暴而引起的波浪称为海啸。 11、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就是洋流。 12、洋流的成因和分类? 按照成因,洋流可分为摩擦流(主要为风海流)、重力-气压梯度流(倾斜流、密度流、补充流)、潮流 根据海水温度的高低,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人文地理学选择题

1、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A. 地理环境 B.人地关系 C. 人文现象 D. 社会现象 2、人文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是() A.人地关系问题 B. 地域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性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3、人文现象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 A.自然环境的影响 B.人文环境的影响 C. 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D.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4、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因素的影响,在生产上和民族习惯上都表现出明显的()。 A.水田农业民族特征 B.生产和生活方式落后特征 C.游牧民族特征 D.旱地农业民族特征 5、中国西北地区的蒙古族的典型民居建筑,主要是受()影响,蒙古族人民适应地理环境的结果。 A.风沙大 B.冬季西北风强劲 C.气候干旱 D.游牧生产方式 6、中国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因为()。 A.南方地区人民主食以大米为主 B.水稻比其它作物经济价值更高 C.水资源丰富,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种植 D. 南方地区土地不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 7、珠江三角洲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是因为() A.经济基础好 B.地理位置优越,紧靠港澳,又是海外华侨的主要原生地之一 C.该地区人民市场经济意识强 D.该地区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 8、古印度文明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因为() A.印度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气候温暖湿润 B.印度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灌溉条件 C.恒河流域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河水灌溉 D.印度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和喜马拉雅山区丰富的冰雪融水灌溉。 9、乡村地理学是研究()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A.村落 B.农村 C.农民 D.农业 10、区域人文地理学是对一定区域内的()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A.地理环境 B.人文地理环境 C.人类适应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 D.人文现象 二、多项选择 1、受地理环境影响,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表现出具有()的特征。 A一定的影响区域 B一定的空间关系 C一定的地域范围 D一定的空间规模 2、下列属于区域人文地理学的有() A. 城市地理学 B. 陆域人文地理学 C.世界经济地理 D.资源地理学 3、下列属于部门人文地理学的有()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四章 重点总结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1、水的作用? 1)灌溉 2)运输 3)医疗 4)工业中广泛用于能量转化和力的传递介质,例如热电厂、水压机和各种冷却装置。 5)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可提取重要的矿物和元素 2、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除了存在于各种矿物质中的化合水、结合水以及岩石圈深部封存的水分外,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雪共同构成地球的水圈。 3、地球上的水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通过运动和相变从一个地圈转向另一个地圈,或从一种空间转向另一种空间,这种现象称为水循环。 4、全球水量平衡特点? 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大洋年降水量加入海径流量等于大洋年蒸发量 1)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海陆蒸发量之和,说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基本上长期不变2)海洋蒸发量提供了海洋降水量的85%和陆地降水量的89%,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3)陆地降水量中只有11%来自于陆地蒸发,说明大陆气团对陆地降水的作用远不及海洋气团的作用。 4)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洋和陆地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5、洋的主体指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较少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系统,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的水域。 6、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称为海。 内海(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与洋或临海相通。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临海相分割,但直接受外海洋流或潮汐的影响。 外海,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联系的海。 7、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氯离子大约在海水的溶解固体中占55%,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称海水的氯度。 8、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 地球中心所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是这两种引力的平均值,而地球上任何地点所受到的月球和 太阳的引力,同这一平均值比较,大小有差别,方向也不同。正是这一引力差使海面发生升 降,所以称为引潮力。 9、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这就是潮流。 10、海洋中的波浪是指海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做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因地震或风暴而引起的波浪称为海啸。

最新自然地理学考题答案总结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 答:①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分为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 经济环境: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音、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本身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②自然地理系统: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信息传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自然地理系统。 2、地理环境的研究范围 答: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地球表层具有哪些特征? 答: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其中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而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4、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哪些? ①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 ③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第一章地球 1、日地距离、地球的质量、地球的形状环境效应及地理意义? 答:地球的形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同地球的平均距离长达14960*10^4km,这样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就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照到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由于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最后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2、试述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 ①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②产生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④同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洋运动、大气运动等)有密切关系 ⑤自转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3、试述地球公转的环境效应。

人文地理考试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绪论: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1.答案:(1):研究对象: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学科特性: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 (2):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导理论,代表人物与理论思想2.(1) 环境决定论 (拉采尔) (2)或然论(白兰士) (3)生态论(巴罗斯)(索尔)文化景观论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四个流派3.结构主义人本主义;经验主义;实验主义;答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和主要关注点4.答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1)人 地关系 (2)区域研究 (3) 空间分析 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关注点:five focus place (4) movement (5)human interatons)(1) location (2) regions (35.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系统分析 4)(3)空间模型(调查分析(1) (2)社会学 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1)城市与区域规划(2)经济区域与规划(3)社会问题研究 二.人口地理学 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 特点 (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特征:A 低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 B.大分散,小聚居 C.人口迁移,扩大范围 (2)农业革命-人口特征:A.高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 B.出现定居的出落 C.出现劳动分工和阶层的分化 (3)工业革命-人口特征:A.人口密度变大,出生率由上升转下降,死亡率下降

人口迁移规模大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2.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3试论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与成因 (1)新中国成立前:高位静止阶段 (2)1950-1970年:早期扩张阶段 (3)1970年代初起,进入后期扩张阶段 (4)预计2020年前后,进入低位静止阶段 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预计2040(5)4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人口政策(32)人口构成)自然因素(1 (5.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 (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3). 6.名词解释:人口构成,适度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分布 (1)人口构成:是指按不同的属性划分的各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分为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两种。人口构成的差异会造成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异。 (2)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3)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4)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三.聚落地理学 1.简述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聚落的起源和发展(不同地区的) (2)聚落的自然地理条件 (3)聚落的形态 )聚落的分布4(2.简述城市化得动力机制和城市类型 动力机制(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