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中国现代史试卷

扬州大学中国现代史试卷
扬州大学中国现代史试卷

扬州大学试题纸

(2004-2005年第二学期)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03班(年)级课程中国现代史(上)(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新潮》

2、三二O事件

3、济南惨案

4、“工农武装割据”

5、“四行二局”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原大战的影响。

2、简述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3、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国民革命失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如何?请谈谈你的观点。

2、试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

参考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

1、1919年1月,(1分)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得到胡适、李大钊、陈独秀支持。(2分)高举“伦理革命”、“文学革命”旗帜,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响应白话文运动。(2分)五四后,积极作用日益减弱。(1分)

2、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扩大反动势力、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事件。(2分)1926年3月20日,蒋以中山舰出行为借口,诬蔑共产党阴谋暴动,占领海军局,逮捕共产党员,包围苏联顾问住宅,(3分)实现了部分篡权阴谋。(1分)

3、1928年5月3日,北伐奉张的蒋军在济南遭到日军之阻挠。(2分)日军奸淫掳掠,屠杀中国军民5000余人,南京政府外交人员也遭杀害。(2分)由于中国人民强烈反对,日军始于次年撤出济南。(2分)

4、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概括。(1分)其基本内容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2分)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1分)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础,(1分)根据地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1分)

5、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建立的金融机构。(1分)即中、中、交、农“四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从事垄断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4分)

“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在全国建立的金融中心。(1分)

二、简答题:

1、①蒋在军事上、政治上确立了优势地位:②反蒋各派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改组派、两山会议派消失);③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体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6分)④东北军大量入关,日本侵占东北的野心更加膨胀;⑤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⑥客观上给革命的发展造成了有利时机。(4分)

2、人权派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2分)反对国民党的训政,主张“保障人权”和“专家政治”;(3分)声称打倒“五个大仇敌”,走“演进的路”;(3分)反对革命,反对共产党。(2分)

3、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3分)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3分)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2分)标志着中共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2分)

三、论述题:

1、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这一观点近年来已为学术界大多数人所认可。(5分)但是,共产国际究竟是负主要还是次要责任,仍有分歧。(5分)阐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言之有据。(10)

2、张、杨的主体作用;(4分)蒋在客观上配合;(3分)中共促成了和平解决;(4分)孔祥熙和宋氏兄妹的促进作用;(3分)各地方实力派的牵制有利于和平解决;强大的国内舆论的推动作用;国际反响也有间接作用。(6分)

扬州大学试题纸

(2004-2005年第一学期)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02班(年)级课程中国现代史(下)(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晋西事变

2、三三制原则

3、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4、双十宣言

二、材料分析(共10分)

材料:

中国的中间派,有它自己的社会基础,政治路线,对内对外的明确政策,以及对国共两党的独立态度。中国中间派的强大存在和不断发展,不但有此必要,而且有此可能。倘使没有强大的中间派,国共两党的合作便绝无可能,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经济工业化也无从实现。

施复亮《何谓中间派》(1946年7月14日)请回答: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三、简答(12分)

1、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的发展。

四、论述(共58分)

1、评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28分)

2、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30分)

参考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

1、1939年12月,(1分)阎锡山在山西西部进攻决死第二纵队和晋西独立支队,在晋东南进攻决死第一、三纵队,摧毁七个县的抗日政权。(4分)

2、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的,在政权人员分配上的一种原则,(2分)即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3分)

3、1948年1月召开,(1分)大会严正否认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的无理举动,不能接受民盟总部宣布民盟总部解散的声明,提出要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与中共合作,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3分)大会标志着民盟在政治上新的进步。(1分)

4、1947年10月10日发表,(1分)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2分)宣布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没收官

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等政策。(2分)

二、材料分析

中间派是独立于国共两党之外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主张通过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等和平手段,达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最终目标。它既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也反对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但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联合政府,是它的主要奋斗目标。(5分)

中间派是国共两党的主要争取对象,中间派别对国共两党的合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中间派为反对国民党独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奔走号呼,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如政协的召开和政协协议的签订,即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共同斗争的结果。但中间派的道路最终是走不通的,当国共之间决一胜负之际,它或者倒向共产党一边,或者倒向国民党一边。1947年,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中间派面临着选择,最后中间派与共产党合作,参加了新中国的建立。施复亮说:没有强大的中间派,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经济工业化无从实现,这就夸大了中间派的历史作用。(5分)

三、简答

1、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具体地说,1937-1942年为发展时期,1943-1945年为衰弱时期。(2分)东部地区工业西迁为大后方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大1940年内迁工厂打448家,其中60%为国防工业。(2分)大后方工业发展表现在新设工厂的迅速增加,棉纱、面粉、火柴、四种动力机等工业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还新增添了酒精、水泥、灰口铁等大后方原来没有产品。(4分)形成了重庆、川中、西安宝鸡、昆明等11个工业区,建立并初步健全了上百种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个基本能够自给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4分)

四、论述

1、(1)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战略防御的主体,起了主要作用。(3分)

(2)中国军队大量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4分)

(3)由于中国军队避免与日军进行战略决战,保持了军队的基本主力,同时迅速扩建和加强了军事力量。(4分)

(4)在战略防御阶段,把部分工厂、学校由沿海迁往内地,对发展大后方的的经济文化事业,对建立长期抗战的经济基础起了极大作用。(4分)(5)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也存在很多缺陷。总的来说,它没有能很好地完成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掩护人民和国家主要生产部门进行有计划的战略转移等任务,使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严重的损失。(4分)

(6)没有能很好组织广大民众积极参加抗战,把抗战变成单纯的政府和军队抗战。(3分)

(7)国民政府的“持久消耗战略”是正确的,但在战场上则采用了以阵地战为主体的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3分)

(8)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复杂,矛盾重重,在战场上各自保存实力,互不配合,严重影响了战役的效果。(2分)

2、(1)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过去党的工作重心在乡村,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4分)在城市工作中,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子。(3分)城市工作的中心是生产建设。(2分)

(2)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1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一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分)革命胜利以后,必须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3分)

(3)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对党的经济政策,作了理论上和原则上的说明。(1分)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所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2分)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容许其存在和发展,但要加以限制。(2分)引导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2分)总之,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1分)

(4)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情绪的滋长和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分)

七届二中全会,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及时地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分析了中国的各种经济成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生产建设任务和这个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问题;探讨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将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因此,这次会议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5分)

中国现代史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史》考试大纲 编号:021B02 适用专业:历史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基本的历史知识,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揭示现代史发展的规律,用全部中国现代史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的结论、伟大的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内容: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军阀的混战和政治纷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考核要求: (1)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掌握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准备; (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 (4)了解北洋军阀和政府的更迭; (5)掌握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未路 1、内容: 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北代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 2、考核要求: (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意义; (2)掌握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3)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思想的内容; (4)了解北代战争的胜利原因; (5)了解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及其影响。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1、内容: 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中国革命的低潮,苏维埃革命的开始,国民党军阀的混战,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2、考核要求: (1)了解国民党政权初期的内外政策和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 (2)掌握中国革命是如何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掌握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 (5)了解中间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与活动。 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1、内容: 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国民党法西统治的加强和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形成、抗日民主运动的继续发展、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红军长征、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共产党各项政策调整、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若干变化、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战形势基本形成。 2、考核要求: (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进程及其具体政策的变化; (2)了解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及其破产; (3)了解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4)掌握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5)了角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策略方针的形成; (6)了解国民党政府在华北事变后对日政策的若干变化及其原因; (7)掌握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 (8)了解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第五章抗日战争 1、内容: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敌后战场成为重要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敌后军民艰苦奋战、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抗战后期两种中国命运的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2、考核要求 (1)掌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及罪行; (2)掌握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性条件; (3)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方针政策; (4)了解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两面性表现及其统治日趋腐败; (5)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和重大意义;

中国现代史习题

中国现代史习题 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3.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这里所说的“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发生在() a.朝鲜战场上 b.越南战场上 c.科索沃战场上 d.伊拉克战场上 4.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其意义有() ①废除的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他所说的这几个“第一”出现在() a.一战时期 b.一五期间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6.某历史展览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里所说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实现是通过下列哪一运动完成的() a.五四运动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7.“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幅对联说的是() a.邓稼先 b.黄继光 c.王进喜 d.焦裕禄 8.2004年,人民网评选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下列口号反应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以阶级斗争为纲” 9.邓小平评价某会议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该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0.“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所述中国农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1.“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席话主要强调了()

初级会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初级会计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2、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 3、企业资产的价值必须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 4、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5、会计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会计科目按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 7、“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是属于跨期摊配账户。 8、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的。 9、原始凭证的审核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 和及时性。 10、“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1、选用适当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对科学地组织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 意义。 12、财务报告主要包括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13、更正错账的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三种。 14、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 15、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6、会计账簿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17、一项同时涉及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经济业务,一般只填制付款凭证。 18、不涉及企业货币资金的经济业务,一般只填制转账凭证。 19、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是按其承担经济义务期限长短的顺序排列。 二、单项选择题: 1、( C )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A、会计职能 B 、会计本质 C 、会计对象 D 、会计方法 2、某企业资产总额为100 万元,用银行存款30 万元购入材料,生产产品领用原材 料 10 万元,此时资产总额为( D )。 A、60 万元 B 、140 万元 C 、70 万元 D 、资产总额不变 3、企业向银行借入50 万元,直接偿还前欠外单位的材料款,这项业务引起企业 ( D )。 A、资产增加 50 万元 B、负债增加50万元 C、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50 万元 D、负债总额不变 4、下列属于负债类科目的是( A )。 A、预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待摊费用 D、累计折旧 5、若“应收账款”账户借方余额为500,000 元,“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为2500 元,则“应收账款净额”为(B)。 A、500,000 B、497,500 C、502,500 D、2500 6、下列不属于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账户类别是( A、资产账户 B、资本账户 C、财务成果账户 D、调整账户 7、下列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 A )。 A、预付账款 B 、预收账款 C 、应付账款A )。 D 、实收资本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注:不能写成北京)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临时:从1949年-1954年]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天安门广场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54门礼炮28响(54门: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1921—1949)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除港澳台外)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法律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近代史题库第六章

1[单选题]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1945年4月,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是”主要是指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 B.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C.消灭富农 ?D.减租减息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D.地方实力派 参考答案:C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大学初级会计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级会计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货币资金收付以外的业务应编制() ①收款凭证②付款凭证③转账凭证④原始凭证 2、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有() ①提货单②发出材料汇总表③领料单④购货发票 3、“四柱清册”的平衡关系是指() ①旧管+新收=开除+实在②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③旧管+开除=新收+实在④旧管-开除=新收-实在 4、下列经济业务中,能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①收回货款②以存款归还借款③分配利润④从银行借款 5、负债类账户的结构是() ①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②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借方。 ③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④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贷方。 6、下列()不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①设置会计科目②编制会计报表③资产清理④填制和审核凭证 7、下列会计账户中属于资产类的是() ①应付票据②预付账款③实收资本④预收账款 8、会计分期是从()前提(假设)中引申出来的。 ①持续经营②会计主体③货币计量④权责发生制 9、购进材料未付款时,这笔未结算的款项应作为一项()加以确认。 ①资产②负债③费用④收入 10、企业支付借款利息费用时,应贷记()账户。

①财务费用②待摊费用③预提费用④银行存款 11、债务结算账户的借方登记() ①债权的减少数②债权的增加数③债务的减少数④债务的增加数 12、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报表。 ①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②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③营业利润、利润总额④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分配 13、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①不反映各个科目的对应关系 ②能清楚地反映多个科目的对应关系 ③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 ④在某些情况下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 14、记录实物盘点结果,反映财产物资实存数的原始凭证是()

中国现代史_陈廷湘_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中国现代史课程用 上编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的统治(1912·1·1——1928·12·29) 第一章中华民国成立 一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一) 辛亥革命前的世界与中国 (二) 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动 (三) 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 (四)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及其政体 (五) 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二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北京 (一) 南北和谈和清帝退位 (二) 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与民国政权的财政危机 (三) 袁世凯执政中华民国迁都北京 三袁世凯巩固统治和民初政争 (一) 袁世凯对民主制度的践踏与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 (二) 二次革命和白朗起义 (三) 《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第二章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一洪宪帝制的建立 (一) 帝制的酝酿和“二十一条” (二) 洪宪帝制的成立 二护国战争 (一) 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 (二) 云南独立和讨袁战争的发动 (三) 护国战争的胜利进军洪宪帝制覆灭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三) 民初的文化教育 (四) 《新青年》创刊和新文化运动兴起 第三章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和皖系军阀统治的确立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 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二) “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 (三) 张勋复辟及其失败 (四) 皖系军阀统治权的确立和段祺瑞的“毁法” 二、孙中山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 (一)护法军政府成立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二)护法战争的发动和失败 (三)南北和谈及其破裂 第四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一)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 (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三)《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 (四)《学衡》派的主张 (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六)白话文运动 二、五四运动 (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五四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二)马克思主义及各种思潮之间的论战 (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四)工农运动的第一次高涨 第五章皖系军阀的衰败和直系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直皖战争瀑爆发皖系的衰败 (一)北洋政府的政权结构 (二)直皖争夺的加剧 (三)直皖战争爆发和皖系的失败 二、第一次直奉战争 (一)华盛顿会议和列强侵华新格局的形成 (二)直奉共掌北京政权和两系权力之争 (三)第一次直奉战争 三、孙中山领导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 (一)南方军阀的内争孙中山重建军政府 (二)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和南方军阀的“联省自治”(三)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和陈炯明叛变

大学 中国近代史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年年 年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C

初级会计学试题

【初级会计学·试卷1】 一、单项 1、货币资金收付以外的业务应编制() ①收款凭证②付款凭证③转账凭证④原始凭证 2、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有() ①提货单②发出材料汇总表③领料单④购货发票 3、“四柱清册”的平衡关系是指() ①旧管+新收=开除+实在②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③旧管+开除=新收+实在④旧管-开除=新收-实在 4、下列经济业务中,能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①收回货款②以存款归还借款③分配利润④从银行借款 5、负债类账户的结构是() ①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②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借方。 ③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④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贷方。 6、下列()不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①设置会计科目②编制会计报表③资产清理④填制和审核凭证 7、下列会计账户中属于资产类的是() ①应付票据②预付账款③实收资本④预收账款 8、会计分期是从()前提(假设)中引申出来的。 ①持续经营②会计主体③货币计量④权责发生制 9、购进材料未付款时,这笔未结算的款项应作为一项()加以确认。 ①资产②负债③费用④收入 10、企业支付借款利息费用时,应贷记()账户。 ①财务费用②待摊费用③预提费用④银行存款 11、债务结算账户的借方登记()

①债权的减少数②债权的增加数③债务的减少数④债务的增加数 12、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报表。 ①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②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③营业利润、利润总额④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分配 13、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①不反映各个科目的对应关系 ②能清楚地反映多个科目的对应关系 ③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 ④在某些情况下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 14、记录实物盘点结果,反映财产物资实存数的原始凭证是() ①各种财产物资的明细账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③盘存单④账存实存对比表 15、由于债务人消失,使企业没有办法偿还的款项,一般应记入() ①应付账款②营业收入③其他业务收入④预收帐款 16、《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由()。 ①单位会计主管人员负责②总会计师负责 ③由编制财务会计负责④单位负责人负责 17、资产和权益之间的关系是() ①独立关系②从属关系③制约关系④相互依存关系 18、借贷记账法下,收入类账户在期末() ①一般无余额②可能有贷方余额或无余额 ③一般有借方余额④一般有贷方余额 19、在权责发生制下,下列支出应列入本期费用的是() ①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保险费②用银行存款支付下月保险费 ③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保险费④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的保险费 20、企业计提大修理费用时,一般应记入() ①待摊费用的借方②预提费用的贷方 ③待摊费用的贷方④预提费用的借方 21、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属于()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新人教版

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国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共提出) (1)范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2)实行:全国已建立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 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4.发展成果: (1)重要牧区——西藏 (2)国家商品粮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3)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 (1)提出: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 想 (2)根本出发点:维护祖国和民族利益 (3)内容: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 本主义制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5)实施成果: 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正式回归 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正式回归 * 港澳回归的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 港澳回归的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台湾问题 (1)形成原因:美国扶蒋反共;国民党内战失败退守台湾;朝鲜战争爆发,美第七舰队侵入 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 (2)大陆对台政策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③改革开放后,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④1995年,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 程的指导思想(其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3)两岸交往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2019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通史详细复习提纲

精编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总复习资料 概况 1. 三条线索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 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 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 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 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 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 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 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 ①1840以前 特征:走私鸦片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8)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8)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 提出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中国人

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

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年******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部分(1949年10月至今) doc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部分(1949年10月至今) 一、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 本专题考点: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新中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北平) 会议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在1954年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确定新中国的名称;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定都,定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等等。 2、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历史,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纪元”是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到此结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中国开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还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拓展: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达赖喇嘛为首的部分势力一直在搞分裂活动,这是不得人心的。西藏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不是西方国家所谓的人权和宗教问题。) (三)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概况: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为开辟前进道路,用自己身躯堵敌人碉堡枪眼的黄继光;为不暴露目标,甘愿被烈火吞噬的邱少云。 拓展:我们应学习他们什么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四)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三大改造政策的制定: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三大改造。据此,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而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基本任务之一。 2、实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采取生产合作社的政策。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赎买政策,通过公私合营的形式进行。 3、意义: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在改造工作的后期,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本专题考点:“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1、主要史实: (1)“文革”开始:1966年,中共先后发出“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文化大革命”开始。 (2)林彪、江青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全国出现大局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总结 综述 ....... ..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基本特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

初级会计学试卷A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级会计学》期末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得分:】 1.在会计假设中,对会计活动所服务的对象做出基本设定的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2.当企业的产品生产完工以后,生产资金即转化为()。 A.货币资金 B.储备资金 C.产品资金 D.固定资金 3.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体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 A.可靠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可理解性原则 D.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4.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对象的是()。 A.资金筹集 B.资金运动 C.资金使用 D.资金退出 5.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应等于()。 A.资产+负债 B.资产-负债 C.资产-收入 D.资产-费用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负债的是()。 A.预收账款 B. 应付票据 C. 应收账款 D.短期借款 7.将交易或事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和载体进行记录的过程属于()。 A.会计确认 B.会计计量 C.会计记录 D.会计报告 8.在进行复式记账时,对任何一项交易或事项登记的账户数量应是()。 A.仅为一个 B.仅为两个

C.必须在两个以上 D.两个或两个以上 9.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产品耗用生产工时320小时,生产乙产品耗用生产工时480小时。本月发生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万元。该企业按生产工时分配制造费用。假设不考虑其他项目,则本月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为()元。 A.48 000 B.32 000 C.36 000 D.39 600 10.下列各项报表中,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是()。 A.资产负债表 B.现金流量表 C.利润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得分:】 1.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假设的有()。 A.会计分期 B.货币计量 C.历史成本 D.持续经营 2.在下列各项会计要素中,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 A.所有者权益 B.收入 C.利润 D.费用 3.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项目有()。 A.制造费用 B.生产成本 C.销售费用 D.管理费用 4.所有者权益包括()。 A.资本公积 B.实收资本 C.利润分配 D.盈余公积 5.企业对外编制的会计报表有()。 A.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B.现金流量表 C.成本变动表 D.利润表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画√,错误画х)【得分:】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2.企业向所有者分配股利或利润,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出应确认为企业的费用。() 3.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总是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 4.企业发生的所有借款利息都应该记入“财务费用”。() 5.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它是车间为生产所有产品提供服务而发生的,他需要经过分配才能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6.销售费用就是企业销售部门发生的一切费用。() 7.企业在交易中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外来原始凭证。() 8.会计账簿是根据原始凭证直接登记的。() 9.资产负债表属于期间会计报表,它是反映了某一特定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10.利润表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编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