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常识上册期末复习主观题精品100道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期末复习主观题精品100道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期末复习主观题精品100道

高二哲学常识上册期末复习主观题精品100道

◆1.材料一:据上海电视台报道,酝酿已久的人工降雨终于在申城上空“悄悄”实

施。一架“运一7”飞机携带了200发焰弹播散在市区外围,但由于天空中云系条件不理想,此次试验并未给上海带来大范围的“人工雨”,在奉贤地区下的雨,也不到0.1毫米。

材料二: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对生物具体形态的改造上,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两则材料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分别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

答案:(1)材料一是人们利用自然物的表现,但没有获得成功;材料二是人们改造自然并获得成功的表现。

(2)从材料一的事例来看,一种自然物能否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都是以自然物的本身属性为根本前提,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云系条件不具备时,人工降雨不可能获得成功。从材料二的成就看,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制造基因鱼和基因猪都要以鱼和猪的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基础。因此,无论人们对自然物的利用还是改造,都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在诸如沙漠、废墟等许多绝望地,我都见过一些驼背弯腰,步履蹒跚,气喘如牛

的负重之人。在他们那被苦难压塌的眼皮下面,分明有两道光芒直视前方,而在光芒的尽头,本是绝望之地,我却突然发现,希望之光正冉冉升起。他们的眼中之景可以理解为海市蜃楼,或心绪迷茫的幻想。可我却认定,这是一种被称作信念的物质,是可以观望而不可触摸的物质存在。

辨析题:信念是一种物质。

答案:①从哲学角度看,信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意识,不是物质。因此,说“信念是一种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信念作为一种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我们改造世界,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信念,能帮助人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③从短文中可以看出,探索者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在这种信念支撑下,最终战胜了困难,实际上讲的仍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短文并不是从哲学上证明“信念是一种物质”的命题,而是通过事实说明信念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学习这种自信自强的精神。

点拨:本题应首先把握住哲学中信念和短文中信念的区别,从哲学上看这种说法的错误性。其次,分析短文中信念的实质意思,结合哲学知识,应该不难看出,主要是强调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3.某地遭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这是天意,人没法

子。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们呢?”第二种人垂头丧气哀叹:“多年辛苦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无法改变。”第三种人坚定地表示:“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我们以丰补歉还是大有可为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

结合上述议论回答:

(1)上述三种人各属什么哲学派别?

(2)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评析这三种人。

答案:(1)第一种人属客观唯心主义;第二种人虽属唯物主义但缺乏辩证思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人属辩证唯物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种人认为天意决定一切,是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是荒谬的。第二种人只看到灾害带给人们的困难,认为人无法改变,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所作为的观点。第三种人既承认灾害,又看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战胜灾害,这是完全正确的观点。

点拨:分析哲学各派的根本分歧,不难找出三种观点所属哲学派别。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4.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

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强调,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辨析: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客观实际上。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科学地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理论,坚持和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会推动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③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毕竟是意识范畴,只能起指导作用。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只能把客观存在作为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具体说来就应该立足国情。

④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二者的紧密联系将会使我们取得更大成功。

点拨:关键是把握从实际出发和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的关系问题。首先,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由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决定的。其次,科学理论不能充当出发点,它只能起指导作用,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统一。

◆5.浙江省杭州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使两

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1999年,该市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该市十分注重抓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围绕“四优四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和安全感、亲切感、舒适感、文明感)的目标,以“塑造天堂新形象”为总载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几年来,该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获得了八项全国性荣誉。

(1)杭州市的做法蕴涵着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上述哲学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①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③杭州市坚持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做法,符合上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第一,杭州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使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属物质文明建设成果,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第二,他们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实现“四优四感”的目标,以“塑造天堂新形象”为总载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从而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第三,整个材料说明,经济发展为杭州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精神文明建设又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全面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点拨:本题应突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注意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统一,应做到材料论证理论,不能形成“两张皮”。抓住哪些属于物质范畴,哪些属于意识范畴,再利用材料分别论证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在IT行业有个“摩尔定律”,每18个月主频速度就要翻一番。因此,在业内就流行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答案:(1)IT(电脑)业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往往超乎人们的预料。认识落后于实际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2)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但是,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3)要处理好物质、意识、实践三者的关系。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看,想问题、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从认识对实践的支配作用上看,总要先有计划,才能去做事,在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但是,这个“想”必须是符合实际的,否则,即使想到了也做不到。

◆7.材料一:2003年春,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爆发。这在一些人中引起了很大的恐惧,以至谈“非”色变,致使“恐惧比灾难本身还要可怕”。

材料二:在“非典”疫情的高发期,一些地方出现了种种荒唐现象,一些人害怕感染“非典”,受巫婆神汉的唆使,求神拜佛,烧香磕头,或放鞭炮避邪,或吃某种东西消灾避难等等。一时间,不少地方鞭炮齐鸣,乌烟瘴气。

材料三:面对“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在全社会倡导“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到5

月下旬,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1)用有关哲学道理评析人们的恐惧心理。

(2)上述三则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面对“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产生一定的恐惧情绪,是正常的反应。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恐慌过度,不利于防治疫情,因此,“恐惧比灾难本身还要可怕”。

(2)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要坚持科学,反对迷信;要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8.我们党在总结过去扶贫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确立了“扶贫先扶志”的扶贫工作方针。

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扶贫先扶志”?

答案:(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正确意识为指导,克服错误意识。

(2)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扶贫不扶志,不在转变干部和群众的精神状态上下功夫,是扶贫效果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克服“等、靠、要”思想,扶贫先扶志。

(3)扶贫先扶志,就是要改变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扶志,开发式扶贫才能落到实处,贫困地区才能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9.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案:(1)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建设中就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国家和民族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南省开展了“不良标语”整治行动,大量含有强制性、

威迫性内容的宣传标语被清除。诸如“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等等。标语虽小,影响不小,它伤害了干部群众的感情,也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而好的标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达到宣传政策、规范行为的效果。

(1)不同的“标语”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这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答案:(1)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空的,就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我们应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促进社会发展。

◆11.据内蒙古电视台报道,内蒙古自治区根据资源优势,将乳、肉、绒、粮油、马铃

薯、饲草饲料确立为六大主导产业,全区乳品加工企业已有110家。全区现有140万农户加入产业链,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来自于农产品加工转化。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对上述事实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1)①上述材料说明,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②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把千千万万个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③内蒙古自治区根据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

(2)第一,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第二,内蒙古自治区根据资源优势,确立六大主导产业,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因而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2.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

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橘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1)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2)该乡政府的决定是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

答案:(1)上述材料包含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①他们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这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现。②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橘取得可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指导作用。

◆13.据《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

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本届政府极其重要的任务。”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结合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

(2)结合哲学常识,说明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答案:(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①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国家鼓励全国人民热爱科学、锐意创新,对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和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坚持发展的观点,必须有创新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因此,只有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才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

◆14.新华社2004年2月8日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

干政策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一条原则:真抓实干。要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的坏作风,戒吹、戒假、戒空。要客观地评价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说大话和过头话,更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1)上述要求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什么?

(2)运用上述道理对材料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上述要求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③中央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是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充分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弄虚作假则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给现代化建设事业、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危害,因此,必须坚决摒弃。

◆15.江泽民指出:“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义,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现行路线和政策都是从这一实际出发制定的,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又不超越初级阶段,因而完全正确的政策。

(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也就准把握了党制定现行路线和政策的依据,也就准确把握了党制定现行路线和政策的依据,这样才能澄清种种疑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6.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只要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答案:①物质和意识准是第一性、准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者必须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则就是唯心主义。

②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既要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又要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彻底唯物主义者既要正确处理好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还要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

(2)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答案:①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由物质决定。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不论意识的反作用有多大,它总是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决定的。所以,精神不可能是万能的。

◆17.据2003年4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浙江省某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过程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并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该市市委、市政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1992年到2002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净增2000亿元,年均递增18.1%,达到2225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中等城市第二。2002年全市财政收入1102.66亿元,同比增长18%.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他们十分注重抓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围绕实现“四优四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和安全感、亲切感、舒适感、文明感)的目标,以“塑造天堂新形象”为总载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八年来,该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获得8项全国性的荣誉称号。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的做法蕴涵着辨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上述哲学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第一,从经济角度而言,这里的“全面”是指用二十年的时间将现在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人民将全面告别贫困和温饱,全体人民都将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

第二,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上看,这里的“全面”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2)第一,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存在地区、城乡、各阶层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必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18.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1)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2)怎样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答案:(1)第一,立场不同;第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第三,知识构成不同。

(2)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19.据报载,某地乡镇的领导不顾群众反对,强行在国道两旁搞了一个连片千亩的土

豆基地,先是出动100多名干部,把农民自主栽种的油菜、豌豆等农作物拔掉,然后强令农民种上土豆。土豆丰收了,但市场供过于求,卖不出去。农民只好把那些土豆犁进田里作水稻的肥料,使许多农民受到很大经济损失。

请运用有关哲理对材料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分)该乡镇领导脱离市场供求情况的实际,违背价值规律,凭主观意志办事,属于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必然导致决策失误。(3分)

◆20.(辨析题)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答案:(1)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分)命题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归结为意识的促进作用,是片面的。(1分)

(2)意识是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它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改变客观事物。(2分)可见,命题认为“意识能直接改变客观事物”是错误的。(1分)

◆2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

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分)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形势严峻,创业环境不佳。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珍重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正体现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分)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3分)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再就

业,就其自身来说,主要原因是就业观念陈旧、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接受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就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3分)

◆22.开国之初的美国,围绕“工商立国”还是“农业立国”发生了一场形同水火的争

斗。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论述了“工业立国”的措施:制造业不受土壤、气候影响,比农业有更大的效率和产出,是美国产业发展方向。这有利于弥合英美矛盾,引进英国的资金、技术。“汉氏药方”使美国用10年时间走完西欧几百年的路。

种植园主出身的国务卿杰斐逊认为,美国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应把工业留给欧洲,美国则走商品农业的道路。杰斐逊入主白宫后,大力推行“杰氏方略”,但是随着英国的战争威胁,法国抛出“禁运法案”,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深刻教训使杰斐逊重新执行没有汉密尔顿的汉密尔顿路线。

如何从哲学角度看待美国的“立国方略”之争?

答案:(1)美国的“立国方略”之争说明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全面地把握实际。(3分)汉密尔顿不仅把握美国的实际,而且还认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对多方面实际的把握。而杰斐逊的考虑则仅仅基于美国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实际,具有片面性。(3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3分)“汉氏药方”不仅考虑了美国的现状,而且科学地预测了美国发展可能会引起的国际形势变化,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把握。“杰氏方略”则只看到了美国发展的现状,具有静止性。(3分)

◆23.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

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回答

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1)要立足国情,推动国内文化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2)放眼世界,认识到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3)使主观符合客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趋利避害。

◆24.辨析题

(1)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题: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答案: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标记,满足人的需要。

②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的活动而消失。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2)辨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答案: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②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③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因此,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5.2003年中央经济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同时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简要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哪些基本观点?

答案:(1)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属于意识范畴,它是一定客观存在的反映。在我国,我国的国家性质、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认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正确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所以,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统一的,把它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26.《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自始

至终都必须坚持一条原则,真抓实干。要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的坏作风,戒吹、戒假、戒空。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说大话和过头话,更不能睁着眼睛说假话。

(1)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运用上述哲理说明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1)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不说大话和过头话,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应大力提倡。而弄虚作假则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给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必须坚决摒弃。

(2)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作出的,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我国中西部的实际,尊重客观规律;西部也要结合本地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地区优势,不能照搬照套东部发展的模式。总之,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7.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节约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下面是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节约的谈话摘录。

甲院士:要节约资源,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反对重复建设。比方发展旅游业,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人就“好心办了坏事”,他们的初衷是想发展经济,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不足、交通不便、景点单一等情况,只凭局部的、片面的、静止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结果“花了大钱,搞了个摆设”。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在景点开发方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导致投资冲动,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乙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说我们不要消耗。社会要发展,人们要生活,没有消耗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怎么消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在发展中进行资源节约,要坚持在资源节约中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相反。

联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4分)

(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8分)

(3)地方政府在旅游区的建设方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0分)

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4分)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2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2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2分)

(3)①从当地的整体和多方面的实际出发,不能以局部或片面的事实作为决策依据。(5分)②要从当地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不能从主观出发。(5分)

◆28.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华夏大地引起强烈反响。

材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但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

材料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请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适时提出“八荣八辱”,符合时代的要求。(7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八荣八辱”,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7分)

◆29.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唯物主义思想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存在着唯心主义思想。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必须剔除糟粕、吸其精化。

请回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该如何来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观从主观出发?

答案:(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8分)

(2)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2分)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2分)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2分)第四,正确估量和对等自己。(2分)

◆3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分析说明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1)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社会意识和科学理论,对“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材料提出上述号召就是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1.苏北某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他们广泛深入地调查了周边市场行情,根据当地养殖业优势,决定把发展养殖业作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他们扩大了养殖规模,培养各类经济联合体,拓展市场,衽产供销一条龙,使当地成为有名的“神州鸽市”。他们还全面提升产品档次,运用基因工程培育的青壳鸡蛋被外国人喻为“东方神蛋”。针对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又开展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与把当地经济推向更高台阶。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该地区是怎样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该地区首先认真了解了当地的实际,特别是与周边的比较优势,把养殖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体现了对客观实际的真切把握。

(3)全面地把握实际,辩证地制定政策,发展加工、销售、提升产品档次,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4)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而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与变化了的实际相一致。

◆32.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温家宝总理的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道理的?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在温总理的讲话中就是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符合国情的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要不搞“形象工程”,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温总理要求各级政府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各级政府履行好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3.材料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25%以上。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北京奥组委重申了“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强调在现有条件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奥运会主赛场国家体育场工程“鸟巢”进行“瘦身”,工程造价从38.9亿元,缩减到现在的23亿元;同时主要奥运场馆之一五棵松篮球馆造价缩减过半。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节俭办奥运?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提高效用,才能办好奥运会;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节俭办奥运”的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奥运事业的发展。

◆34.(辨析)原则不是问题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结果。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答案:(1)原则是指理论、思想等,属于主观的范畴,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2)根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我们观察和研究问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思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原则不是问题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35.一鞋厂推销员甲到某国去推销鞋子,发现某国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此地不会有销路,就打道而回。另一鞋厂推销员乙也到这一国家发现同样情形,但他预测到鞋子在这里将大有销路,建议厂长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用的鞋子向该国出口,结果该厂获利丰厚。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论的知识回答:

(1)甲乙两个推销员面对同样的实际,所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结论是什么?

(2)他们得出相反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才能做到真正从实际出发?

答案:(1)甲:“不会有销路”乙:“将大有销路”

(2)原因在于:①是否能从不断变化的情况出发;②是否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思维方法和知识构成不同

(3)①不断加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②要从事实的总和出发,反对从个别事实出发;要从多方面实际出发,反对从一个方面事实出发;要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使思想适应和科学预见变化的实际,反对静止地看问题。③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做到真正从实际出发。

◆36.材料一: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于2003年5月23日宣布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并对果子狸标本中分离的一株SARS病毒进行了基因全序测定,显示该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

材料二:2003年6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公布了该校“动物源冠状病毒专项研究”部分成果。其中一条最具震撼力的消息是: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并未在目前嫌疑最大的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病毒。

你对材料中的现象是怎么认识的?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也不等于人们随时随地获得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2)人们面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就客观方面而言,最根本的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就主观方面来讲,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

(3)上述关于果子狸与SARS病毒的关系的不同结论,从客观上的研究条件、主观上的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等因素的不同有关,这些是制约人们能否形成正确认识的因素。

(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我们有理由相信,SARS病毒的来源终会被找到的,人类也最终能战胜SARS病毒的。

◆37.材料一: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一只青蛙的捕虫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的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的有机肥料。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它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

材料二: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1998年,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捉了50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000万美元,结果造成虫灾严重,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

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有意识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结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2)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38.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他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8分

(1)从唯物论上看,海尔集团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答案: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物质有指导作用。海尔集团正是靠着正确的科技创新的研发理念为指导,才取得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长期成功的。4分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海尔集团为什么必须不断技术创新?

答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缰化,进行技术创新。海尔集团正是因为不断技术创新,才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从而取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成功。4分

◆39.据199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消息,为了杜绝“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准确衡量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同时为制订”十五“计划提供科学的统计资料,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者亮起红灯。

(1)这一规定确立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根据(1)的结论说明为什么要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亮起红灯”?

答案:(1)确立这一规定的哲学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对客观现象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能凭主观臆造,任意夸大或缩小。

(2)虚报隐瞒统计数字现象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不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严重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科学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决制止和纠正。

◆40.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1)这两段话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问题(1)揭示的哲学道理说明,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3)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或从照抄照搬的教条出发?

答案:(1)主要包含的哲学道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第一,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实际。第二,只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才能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才能正确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以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主观符合客观。第三,实践证明,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就能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成功。

(3)如果从主观愿望出发,从外国的模式或是从本本出发,都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分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41.2003年中央经济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同时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简要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哪些基本观点?

答案:(1)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属于意识范畴,它是一定客观存在的反映。在我国,我国的国家性质、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认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正确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所以,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统一的,把它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42.某村为创建养猪基地,强令所有农户搭建高标准猪舍,并要求人均养猪5只,以期达到家家户户养猪致富的目的。可后来,由于相关的服务措施没跟上,市场上饲料贵,卖猪难,大多数农户亏了本,致富项目变成了“致贫”包袱。

请运用唯物论道理说明该村决策失误的原因。(14分)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分)

(2)该村没有从本村相关服务措施欠缺的实际出发,没有深入市场调查,不了解市场行情,因而没有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该村决策的失误给农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7分)

◆43.材料一:我国南方某镇,原来全镇工业经济总量为4亿元,外向型经济则一直是一条短腿。镇领导也有这方面的积极性,但投资环境与一些乡镇相比差得很远。

“引凤必先筑巢”,这个观念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个镇的做法照样引“凤”!他们认真调查,积极进取,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到2005年,工业经济总量上升到40亿元。

材料二:我国开放水果市场后,各地发展水果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大量搞苹果园,以致近两年出现了价跌滞销、果贱伤农的状况,使那些辛苦数年刚尝到甜头的果农们,又感到了失望和痛苦。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两则材料中的“积极性”相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2)从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实践中,我们要办好事情,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7分)南方某镇的做法,开拓新思路,打破旧框框,正是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经济当然发展快,而某些地方政府不分析客观实际,不调查研究,不了解水果市场变化的信息,作出错误的决策,必然果贱伤农,使农民损失惨重。(8分)

(2)从上述事例我们应该得到如下启示:重视意识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3分)从本地实际出发,注意调查研究,注重信息收集,注重市场变化,特别是政府部门,应为企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反对从经验出发的主观主义工作作风。(8分)

◆44.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只会导致人类环境危机,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少数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0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哲学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2. 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A. 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实践决定认识 C. 事物是发展的 D. 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 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 四季更替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牵一发而动全身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长江起初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因而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了唐古拉山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峰。回答5—6题。 5. 长江流向漫长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 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C. 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D. 事物的发展变化千头万绪,毫无秩序可言 6. 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A. 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D. 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 ㈠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有求实的精神,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则方法论为: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从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时间活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的动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注:分析材料时,通常要用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6、规律具有客观性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

人教版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复习选择题精选

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复习选择题精选 单选题 1、Don’t go very far, Stay shouting distance. A.over B.off C.within D.at 2、The British Isles is a group of islands that lie the west coast of Europe. A.on B.along C.to D.off 3、There are six languages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native the British Isles plus two local accents. A.speaking ; to B.speaking; with C.spoken; to D.spoken; with 4、For centuries the upper classes in Britain spoke French the common people spoke English. A.while B.when C.though D.since 5、We have only a short holiday, so let’s the most of it and try to enjoy ourselves. A.get B.take C.make D.have 6、The deepest holes of all are made for oil, and they go down to 25 000 feet. A.so far as B.so long as C.as many as D.as much as 7、Your views on education are similar mine. A.in B.with C.as D.to 8、Could people become infectedHIV by swimming in a pool or sitting in a bath? A.with B.of C.into D.to 9、Our defeat was due to a lackexperience. A.in B.for C.of D.to 10、with foreign countries can bring us 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world. A.Collection B. Competition C.Contact D.Consumer 11、—Why is the university doing so much building? —number of studentsso rapidly. A.The; have increased B.A; have increased C.The; has increased D.A; has increased 12、The student came to school late, which made his teacher a bit angry. A.as usually B.as usual C.like usually D.like usual 13、She has successfully a career with bringing up a family. A.joined B.connected C.managed D.combined 14、It isn’t quite that the director will be present a t the meeting tomorrow. A.sure B.right C.certain D.exact 15、They spent three happy months on the island and watch the planet Venus crossing in front of the sun. A.would B.could C.were able to D.had to 16、—I’d like to book a room for tonight. —Sorry, sir, but we don’t have any roomsat the moment. A.available B.usable C.suitable D.comfortable 17、—Let’s have dinner in the hotel dining-room. —Oh, I’m afraid it may be. A.too much expensive B.expensive too much C.much too expensive D.too expensive much 18、my car is being made ready for a long journey.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基本观点归纳 利川二中牟方利 唯物论 一、基本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内容:自然是客观的,即自然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社会的客观性原理 内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客观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5、规律是客观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

高二上期末复习题(一)

高二上期末综合试题(一) 一、选择题: 1.若a b 、是任意实数,且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22a b > B .1- D .b a ?? ? ??,则 221a b >-”的否命题为“若a b ≤,则221a b ≤-”; ③“2,11x x ?∈+≥R ”的否定是“2 ,11x x ?∈+≤R ”; ④在△ABC 中,“A B >”是“sin sin A B >”的充要条件. 其中不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6.已知直线x y a +=与圆2 2 4x y +=交于,A B 两点,且||||OA OB OA O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实数a 的值为( ) A .2 B C .2或2-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事件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一定比A 、B 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大 B .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一定比A 、B 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小 C .若1)()()(=+=B P A P B A P 则事件A 与B 是互斥且对立事件 D .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事件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

哲学常识(上) 257、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58、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259、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60、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26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62、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63、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64、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 265、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266、物质和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267、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268、从本质上看,宗教是鬼神观念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269、正确思想意识的科学预见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反映形式。√270、人的意识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相对独立性。× 27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272、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7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74、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275、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27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277、“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说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278、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79、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280、意识对物质(认识对实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阻碍)作用。× 281、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还是相统一,是错误路线与正确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282、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83、机会主义和主观主义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284、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共同毛病是从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 285、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286、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8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28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290、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291、必须以承认自然与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29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293、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94、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295、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A. 核酸中的RNA决定细胞的遗传特性 B. 核酸包括DNA和RNA C. 核酸是生物体中的一种生物大分子 D. DNA决定细胞和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答案】A 18. .如图表示减数分裂不同时期人体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中一个处于时期II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时期I的细胞进行比较,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比值不可能出现的是 2:1 1:1 B.常染色体数目之比为A.常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 1:1 D.红绿色盲基因数目之比为C.红绿色盲基因数目之比为B 【答案】,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1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 )正确的(mRNA A. 噬菌体内可以合成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充分混合 ,实验效果越好 C. 噬菌体与 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越长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产生许多遗传信息相同的子代噬菌体D 【答案】( ) 某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0. A. ①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B. ②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③的形成只能发生在细胞核G占26%占48%,则DNA分子中D. 若a链中A+T D 【答案】的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其中二倍体生物(2n=6)21. )①~④表示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该细胞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A. 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B. C. ①②③含有该生物的一套遗传物质突变而来图中基因g可由基因G D. A 【答案】株绿色以1株黄色圆粒和1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22..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黄:绿色皱粒=9:3:15:5,中黄色圆粒F,其自交得到的F: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21)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D. 4种A. 1种 B. 2种 C. 3种B 【答案】)2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每种氨基酸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④ 3.我国的许多典故中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 )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A.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④ 5.“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 ) A.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D.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其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自然科学的发现是 ( ) ①细胞学说②生物进化论③能量守恒定律④地质学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李强在学习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之后,做适应性练习时,遇到一道题,感觉有点难度,要求选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的联系的选项。你能否帮助他选出下列四个选项中的正确选项 (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的学说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是其直接理论来源 8、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9.最近,“土豪”“高大上”“点赞”等流行语爆红,其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常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

高二上学期数学综合练习题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高二上学期数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实数a 、b 、c 满足b +c =6-4a +32a ,c -b =4-4a +2a ,则a 、b 、c 的大小 关系是( ). (A )c ≥b >a (B )a >c ≥b (C )c >b >a (D )a >c >b 2.设a 、b 为实数,且a +b =3,则b a 22+的最小值为( ) (A )6 (B )24 (C )22 (D )8 3.如果直线ax +2y +2=0与直线3x -y -2=0平行,那么系数a = (A )-3 (B )-6 (C )23- (D )3 2 4.不等式0|22|33>+->+-x x x x x 且的解集是( ). (A ){}20|<>),2 lg(b a R +=则( ) (A )Q P R << (B )R Q P << (C )R P Q << (D )Q R P << 7.已知两条直线1L ∶y =x ,2L ∶ax -y =0,其中a 为实数,当这条直线的夹角在)12 π,0(内变动时,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3,33( (C ))3,1()1,3 3(

(D ))3,1( 8.直线23 1+- =x y 的倾斜角是( ). (A ))3 1arctan(- (B )3 1arctan (C ))3 1arctan(π-+ (D ))3 1arctan(--π 9.两圆0222=-+x y x 与0422=++y y x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 10.11lg 9lg ?与1的大小关系是( ). (A )111lg 9lg >? (B )111lg 9lg =? (C )111lg 9lg =a ax y 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与FQ 的长分别是p 、q ,则q p 11+等于( ). (A )2a (B )a 21 (C )4a (D )a 4 二、填空题 13.不等式5|2||1|<+++x x 的解集是 . 14.若正数a 、b 满足ab =a +b +3,则ab 的取值范围是 . 15.设双曲线)0(122 22b a b y a x <<=-的半焦距为c ,直线过(a ,0)、(0,b )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c 4 3,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16.过点P (2,1)的直线L 交x 轴、y 轴的正向于A 、B 则||||PB PA ?最小的直线L 的方程是 . 三、解答题 17.解不等式1|43|2+>--x x x . 18.自点(-3,3)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线所在直线与圆074422=+--+y x y x 相切,求光线L 所在直线方程.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政治. 含答案

高二思想政治(文)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政治. 含答案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5.本试卷共6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I卷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2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具体科学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觉得哲学没有实际效用。哲学对于人生的影响一直都是极其深刻、巨大、久远的,它给人生以心灵上的陶冶、动力上的激励、发展上的指导、境界上的提高。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是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B.没有哲学理论的民族无法生存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反思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为自然界立法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③→①→④ B.①→②→④ C.③→②→④ D.①→③→④ 4. 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 际上就是 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祝福别人“万事如意”,在担心一件事情不能成功时又常常安慰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从哲学上看,“万事如意”与“成事在天”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 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 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6.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事实说明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一课第一节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解析:选D。回答引文题重在理解引文含义,李振声的观点体现出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D正确。A错误,颠倒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B错误,哲学研究事物的共性,它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2012·广东河源龙川中学第一次模拟)东方哲学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中国社会科学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承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东方哲学史》最近完成并出版。该书共5卷,约250万字。我们之所以重视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D.哲学社会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A项错误,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B项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项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D项符合要求。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解析:选D。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A错误。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但必须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和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存在的条件,但并不能改变规律本身,故B、C错误。D的说法反映了人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创造出自然界许多原本不存在的东西,这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4.(2011·高考江苏卷)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选D。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因此D项入选。A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都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选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应选D。A、B、C虽然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但不能理解为是社会客观性的集中体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练习题(文科)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练习题(文科)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前15项和为9015=S ,那么8a =( ) A.3 B.4 C.6 D.12 2.满足条件?===45,23,4A b a 的△ABC 的个数是( ) A.一个 B.两个 C.无数个 D.不存在 3.“0≠k ”是“方程b kx y +=表示直线”的( )条件 A.必要不充分 B.充分不必要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x y 82 =上,且动圆恒与直线02=+x 相切,则动圆必过点( ) A.)0,4( B.)0,2( C.)2,0( D.)2,0(- 5.若2)(0='x f ,则k x f k x f k 2) ()(lim 000 --→等于( ) A.-1 B.-2 C.1 D.2 1 6.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1322 +-=n n S n ,则1054a a a +++ 等于( ) A.171 B.21 C.10 D.161 7.已知12=+y x ,则y x 42+的最小值为( ) A.8 B.6 C.22 D.23 8.在△ABC 中,三个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有C b a cos 2=,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9.函数)1()(2 x x x f -=在]1,0[上的最大值为( ) A. 932 B.922 C.923 D.8 3 10.若椭圆)1(1222>=+m y m x 和双曲线)0(12 22>=-n y n x 有相同的焦点1F 、P F ,2是两条曲线的一个 交点,则△PF 1F 2的面积是( ) A.4 B.2 C. 12 10 - D.1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1.命题“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是 , 它的否定是 ;

银川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理)A卷

银川市2020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理)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2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大城市的交通问题需要通过综合交通系统解决,包括由轨道交通、BRT 等公共交通方式构成的公共客运系统,由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为主骨架的道路运行系统,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交通管理系统各交通系统之间协同发展,形成综合交通体系。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通过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完善 ③应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意识可以使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分)(2018·南京模拟) 如图为2017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两幅海报:一幅是青花瓷杯盛着清茶,倒映世界地图,寓意共饮一泓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幅是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啡杯相映成趣,寓意与会政党和而不同、坦诚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寓于斗争性之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2分) (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这种观点() ①用是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作为判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有机统一起来 ③认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时脱离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 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差异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 (2分)在国内大多数城市,道路隔三岔五“开膛破肚”已让人见怪不怪:今天下水管维修,明天通讯光缆改造;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浆……一方面造成市民出行不便,影响城市交通;另一方面,多部门重复施工增加建设成本,是一个“双输”结局。如何变“双输”为“双赢”?从哲学上看,需要政府() ①打破部门分割,各部门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下,为实现全局最优通力合作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废除原有政务流程 ③认真考虑和兼顾所有人的利益要求,科学规划

《哲学常识》基本知识点总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哲学常识》基本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及答案 1.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_____________。(根本看法)2.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_____________和根本方法。(根本原则)3.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的学说,同时又是关于__________的学说。(世界观,方法论)4.哲学是________化、_________化的世界观。(理论,系统) 5.世界观____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_____世界观。(决定,体现) 6.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______本质和最一般规律。(共同) 7.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___ ____本质和规律。(特殊) 8.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________。(总结)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____________,在于它正确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科学性)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它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目的。(改造客观世界) 12.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依据生活经验明确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把金木水火土等看作世界的_________。(本原) 13.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原子)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本质)是_________(物质)。 15.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______而客观存在的______世界。(意识,物质)1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客观实在) 17._____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18.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_________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___________的事物。(认识,不可认识) 19.就其本质来说,意识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__的__________。(人脑,客观世界,能动反映) 20.就其起源来说,意识是___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世界) 21.就其生理基础来说,意识是________的机能和属性。________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人脑,人脑) 22.就其形式和内容来说,意识是_______内容和_______形式的统一。意识是_______存在的_______映象。(客观,主观,客观,主观) 23.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是来源于_____________。(客观世界) 24.意识具有能动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_ _______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________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阻碍) 25.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_______。(前提) 26.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_________。(实践) 27.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意识) 28.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