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教学探索无止境——读《我的教书笔记》有感

教学探索无止境——读《我的教书笔记》有感

在一次干部学院的培训学习中,偶然在图书馆看见一本《我的教书笔记》,陡然引起了我巨大的兴趣。那是因为,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以教学为主题的书籍还真是少见。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对教学的敬畏与探索理应是其灵魂皈依和价值砝码。于是,在我眼里,这本书熠熠生辉起来,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我的教书笔记》由现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所著,书本收录了他多年以来的一些教学随笔,其中关于诸如构建学术框架、钻研讲课艺术、恪守教学尺度等教学心得让人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党校青年教师(其实真的已经不年轻了,权且自我认定为一次青年教师),回顾这些年以来的教学经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深感教学挑战越来越大,教学压力越来越大。每次上讲台强做镇静状,内心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比照学校教学先进,自己在深度挖掘、课堂驾驭、逻辑编排、尺度拿捏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全方位的差距,一些教学专题也受到了同行与学员的善意批评。深感对一名年轻人而言,做好党校教师的确不容易。差距就是动力,教学探索无止境,永远在路上。把这些教学感悟记录下来并且进行理性反思,既有抛砖引玉之意,更是时刻激励自己之需。

一、转变观念,定位教师角色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学员从工作实践一线走进课堂,都是带着实践问题而来,非常渴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直接受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实践问题导向成为党校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党校青年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从表面上看,解决实践问题成为党校教师的头等大事。在教学实践中,我竭尽全力地去回答学员们提出的各种专业性问题,但是效果并不佳,似乎并不能让学员完全满意。我想,可能要重新解构问题的实质,合理定位教学角色,才可能走出“问题论”的困境。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把自己当做实际问题的解决者,就可能遁入对策论的尴尬境地。因为“由于对策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它使得研究被实践者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所牵引,在当代问题中跳来跳去,难以形成累积性的知识基础;引导研究者过于关注实务细节,而不能抽象思考现实问题,从而极大地伤害了研究指导实践的能力。”由于对策往往针对具体问题,其具体性、细微性使得教师疲于应付一个个具体问题,而不能抽身出来,从更为宏观或者一般性的视角去发现问题、阐释问题和理解问题,既不能累积知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位公共管理学的教师曾经说,如果教育者“受到质疑的话,那也是因为我们错误地界定了自己的任务。作为研究者和学者,我们能够为公共管理实践作出贡献的方式在于教育的层面,即帮助实践者更好地认知公共管理现实”。可见,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更多地通过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方法论工具等帮助学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是思维的激发者、思路的启发者、方向的导引者,而不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者。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实具体问题的答案还得要学员自己去体悟并解决。因此,我们既要秉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又可以追求“老师用一杯水,激发学员一桶水。”教师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二、潜心钻研,夯实学术基石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学理基础。在教学形式、教学技巧越来越趋同化的趋势下,教学水平的高低越来越以思想的深

度来区别。而思想的深度必须以理论的厚度加以支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积累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诞生源源不断的思想。但是在党校教学实践中,受教学现场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候自己也难免热衷于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和过分注重授课技巧(诸如虎头豹尾之类的),这在取得短期性好评上得到了收获,但我渐渐发现,就长远而言,如果仅仅注重教学形式,教学的深度和思想的厚度很难得到保证,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可持续增长的教学能力。那些教学成效显著的老师,无不是长期专注于挖掘、雕琢某一领域的内容而获得成功的。党校教师经常被批评为“没有领导经验的人给领导讲课”,我也听到很多青年教师常常感叹实践缺乏,感觉在学员面前底气不足。尽可能地了解实践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然是党校老师必须做的功课,但是我们也不必因为实践较缺乏而过于失去自信。基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个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有机会进行挂职锻炼,都能走上领导岗位,教师终究不能和学员拼实践经验。与其弥补客观上无法完全补足的短处,不如尽可能发挥长处,以长克短、用长补短。那么,我们教师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与学员相比,普通教师唯一的优势就是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系统地钻研一些问题,夯实学术基础。毛主席曾说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潜心钻研学术、打牢学理基础可能是实践经验比较缺乏的青年教师应该坚持走的路子。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已之长去补学员之短,才能更自信地走上讲台。

三、谦虚好学,涵养反思良习

有谚语曾云:“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深刻地认为,“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