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尊重与赏识开始

浅谈尊重与赏识教育

涪陵区白涛街道白涛小学校李英电话:136******** 小学学段[摘要]尊重与赏识教育能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没有赏识教育就不完美;尊重与赏识教育应把握客观性、差异性、适度性、及时性原则;实施尊重、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同时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

[关键词]尊重赏识教育孩子

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赞赏学生,鼓励成功,是师生感情的催化剂,并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

一、尊重与赏识教育的作用

尊重,就是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强加干涉,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对孩子的选择给予适当的帮助,要与孩子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赏识,是指意识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为手段,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与赏识是相互贯通的,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实施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在赏识教育中得以充分体现。通过尊重与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而我们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但是通过尊重与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尊重与赏识教育能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这说明我们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对孩子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二、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对他的尊重

成功是成功之母,符合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和儿童的需要。要培养儿童的成就感,教师首先就必须让儿童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尊重。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师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也才能使学生自己作为主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好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师要像对待一株刚发芽的幼苗

那样用心呵护,千万别伤害学生的自尊,不能用冷落、讽刺挖苦以及惩罚来对待学生,不“尊生”也难让“生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因为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在教会学生尊重他人,这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

2.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

承认学生存在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每一个学生由于生理遗传的不同,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存在着明显差异,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见解,对学生正确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对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要给以解释,指出什么地方理解有偏差,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延长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不让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这样的教学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与融洽。

三、让教育从赏识开始

教师也许不知道,你不经意间的一些话语,一些微笑,能拯救多少“差生”。你的话语、微笑给了学生生活、学习的自信和勇气,能够从容的面对人生的挫折,体会生活的快乐。更使学生懂得鼓励和信任一个人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以同样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别人,对待自己。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学生,细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加油,让孩子形成一种“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还会把这种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发展,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

赏识的本质是信任和看得起孩子,无论他的变现令人满意,还是不尽人意都要给孩子以信任。一位母亲说的好:“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都要眼含热泪的拥抱他、亲吻他,为他感到自豪。”赏识教育就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为契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成功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找到“我能行,我很不错”的感觉,从而提高他在其他方面的自信,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四、尊重与赏识教育把握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尊重、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才能尊重、赏识得当,才能使被尊重、赏识的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尊重、赏识的选择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尊重、赏识只会导致孩子的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尊重、赏识教育的初衷。

2.差异性原则。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像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赏识也要因人而赏。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

点的不同,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于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

3.适度性原则。尊重、赏识孩子就要客观的分析和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及心理状态,掌握好尊重、赏识的“度”。若尊重、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4.及时性原则。尊重、赏识教育要做到及时,迅速。当孩子做出选择时,要及时给予理解、支持;当发现孩子某一方面的优点或一点进步时,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错过尊重、赏识的最佳时机,再进行赏识其效果将大大减弱。

五、尊重与赏识教育实施要注意的问题

尊重、赏识教育实施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不要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孩子的能力,甚至对孩子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降低了孩子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尊重、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在教育中,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孩子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让孩子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实施赏识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度。同样尊重、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孩子对自己认识不足,

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迁就和放松要求。用尊重传递出来的期望和要求,远比任何说教、批评更有效果,更持久,更能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运用尊重、赏识教育来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要教育好学生,就让我们从尊重与赏识开始,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

[2]吴效锋.让教育从赏识开始.新课程怎样教,2004,160

[3]罗森塔尔.皮格玛利翁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