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演变

(一)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业,明确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出要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旅游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大了山川秀美工程力度,扩大了经济活动规模,旅游业又被列为优先扶持的重要产业。这就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之一加以培育,提高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明确了发展方向,加强了政策扶持,为做大我市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10%,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在未来的二十年中旅游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世界旅游业的持续高速增长铜川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铜川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4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大型旅游商将以各种形式进入我市的旅游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增加客源渠道。同时,使我市的旅游企业在人力、市场和财力资源等方面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5科学技术进步的机遇和挑战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社会工作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使潜在的旅游者有了更高的旅游消费欲望,也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手段。高速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生产方式。只有充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客源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艰巨任务。

6交通条件

铜川市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相接地带。全市公路总里程1217.69公里,其中国省道224.54公里,县道446.81公里,乡道441.24公里,专用道105.10公里,公路密度31.3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拥有210国道、208省道和305省道三条主干道。高等级公路在我市境内达到了36.13公里,铜黄公路建成后,这个数字将猛增到119.16公里。年内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铜川是陕西省铁路建设最早的地区,现在咸铜线、梅七线、西延线等三条铁路支线以及铜五线、乔东线、铜洞线等十几条专用线,通车里程200.5公里,其中专用线92.5公里。铜川市所辖的四个县区全部通了火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铁路0.05公里。

咸铜线和梅七线分别贯穿境内东西部,成为铜川经济发展的两大动脉,铜川直通河南商丘铁路客运线已于1999年开通,东联西延线,南接陇海线,形成铁路运输东南两个进出口,铁路运输比较发达。良好的交通条件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7城市环境质量

铜川市区由于地处河谷,风速低,逆温强,人口密度大,过往车辆多,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有烟原煤,加之铜川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因而,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严重。1989年,已成为严重污染级城市。

市区大气污染属煤烟型。主要大气污染源有各种工业窑炉、锅炉、茶炉、居民生活炉灶、饮食摊点炉灶、交通运输车辆和煤矸石自燃等;主要污染物是水泥粉尘、烟尘、二氧化硫、氟等。地面水污染主要是漆水城区段;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市区环境噪声属“坏”等级;主要污染源是交通车量。固体废气物主要是煤矸石,其次是建筑和生活垃圾,煤矸石堆放后自燃,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演变过程

铜川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全国兴起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下,对耀州窑遗址、药王山、香山等一些景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规划,在这之前,由于对旅游这一新鲜事物没有明确认识,所以基本未有大的开发史;90年代中后期,旅游业在全国发展迅速,许多地方兴起旅游资源开发热,铜川市委市政府根据《陕西省“九五”计划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摸底,对旅游有了新的认识,并兴建了一些餐饮娱乐设施和休闲、度假场所。2000年至今,随着交通条件和区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铜川市发展旅游的热情不断高涨。部分景区景点做了进一步的旅游规划,耀州窑博物馆、药王山风景名胜区、药王故里、玉华宫、香山、福地湖、玉华玄奘纪念馆、陈炉古陶瓷之乡、孟姜女祠等一批新的景点相继建成。以耀州区为例, 2004年,耀州区确立新的思路,充分发挥耀州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的优势,力求在旅游产业上求得新突破。

据了解,耀州区今年旅游业要抓基础,修复保护文物,挖掘旅游潜力。对宋塔进行抢救保护,争取柳公权纪念馆开工建设;完成区博物馆文物库房建设及东西厢房油漆彩绘工程;积极争取省级风景名胜区香山一一照金景区2000万元的国债建设项目及450万元的香山景区旅游道路建设项目,使全区的旅游景点多起来,亮起来。与此同时,该区还完善旅游服务管理,对旅游景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要求他们挂牌上岗,用语文明,规范从业。对安全不到位的景区、饭店坚决关闭。全力推出锦阳湖休闲生态游、香山佛教文化游、药王故里医药保健游及照金革命传统教育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组建耀州旅行社,组织开展耀州游活动。此外,还要继续办好香山古庙会等大型传统旅游活动。提前启动做好“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旅游黄金周质量、效益双丰收。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现状

由于资金匮乏,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等原因,铜川市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发,目前相对基本成熟的旅游景点有耀州窑博物馆、福地湖、太安森林公园、南山公园、香山、玉华宫、玉华玄奘纪念馆、药王山风景名胜区、药王故里、照金革命旧址、锦阳湖等。

耀州窑博物馆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是闻名中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州窑遗址所在地,是一座集遗址遗迹保护展示、文物标本、收藏陈列、模拟古陶瓷工艺演示于一体的大型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馆内陈列由四部分构成:“耀州窑陈列史”“参考研究室”“示范参与室”和“陶艺中心”。“遗址遗迹陈列”目前已开放的有唐宋瓷窑遗址保护厅,它们直观形象的再现了当时耀州窑陶瓷生产和三彩生产的工艺流程。

耀州窑博物馆内有许多瓷器,其复制品可以开发成为旅游商品,且具有相当竞争力。现简介如下:

1、青釉缠枝牡丹纹盘

盘高5。6厘米,口径22。3厘米,底径6。5厘米,为宋代烧制。敞口,弧壁,浅腹,矮圈足,盘内刻划缠枝牡丹花纹,花叶茂盛,互相缠绕,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灰白胎,釉色莹润,有少许冰裂纹。线条活

泼流畅,刀法刚劲犀利,是耀州窑的代表作品。

2、青釉刻花盖缸

带盖高10厘米,口径11.6厘米,烧制年代为宋。直口,深腹,圈足,盖顶拱起,上有一圈涡形小纽,宽盖缘,下有子母扣。盖内壁和底圈足无釉,瓷胎坚细,呈淡红色,青釉较厚,略显黄褐色,有细开片,光泽较好,是典型的耀州窑烧制品,也是耀州窑瓷器中的佳品。

3、青釉印花碗

碗高5.5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3.5厘米,烧制年代为宋。敞口,斜直腹,小圈足。胎呈浅灰色,釉色匀净,晶莹透亮。碗外壁刻有扇形纹,内壁印有缠枝菊花纹,疏密得体,是耀州窑常见的印花青瓷品。

4、刻缠枝牡丹纹葫芦形执壶

壶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7.3厘米,烧制年代为宋。壶是亚腰葫芦形,宝顶式盖,腹部两侧有柄和壶嘴。壶身刻缠枝牡丹,腰部饰两道弦纹,弦纹上下分别印仰覆花瓣纹,灰白胎,釉色青中泛黄,釉面有冰裂纹。造型优美,花纹活泼流畅,刀法犀利,纹饰主次分明,有较强的立体感。

玉华宫

玉华宫景区位于铜川市西北部,距铜川市区37公里,属乔山山系,海拔1240—1671米,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是陕西北线旅游开发的处女地。其特点是:(一)自然景观优美。玉华宫景区千顷松涛,天然植被保存完好,生物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林区四季景色各异。阳春,山花遍野,芬芳清香;盛夏,宁静清幽,凉爽宜人;深秋,青松挺拔,红叶似火;隆冬,银装素裹,“玉树”、“梨花”,高耸30于米的冰塔和遍地流堆凝脂般的朵朵“莲花”,使人叹为观止。景区内潺潺溪流,穿林绕麓,流云飘渺,气象万千。游人行其间,“飞瀑晴亦雨,浮面夏如秋”、“高寒清迥,远胜骊山”。景区平均气温8.4度,平均降水量742毫米,七月份平均气温比西安低10—12度,素有“夏有寒泉,地无大署”之美称,是避暑、度假、疗养的好去处。(二)人文景观丰富。玉华宫是盛唐的帝王行宫,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唐高祖李渊建“仁智宫”,唐太祖李世民扩建为五门九殿,改称“玉华宫”。(三)唐代佛教圣地。玄奘法师在此译经四载,完成20万字的《大般若经》巨著。于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圆寂于此。现有肃成院玄奘手制石雕佛足印、石雕金刚佛座等珍贵文物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当年珊瑚谷(西宫)、兰芝谷(正宫)、郭玉宫(东宫)佛龛石窟、浮雕石刻遗址遗物保存完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

近年,玉华宫旅游景区充分发挥冬季冰雪旅游的特色,通过扩建和增加冰雪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春节过后峰拥而至,仅2004年正月初一至初七的7天中就接待国内游客4.9万人次,游客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63%。

为了把玉华宫冰雪旅游这一具有北方特色的的旅游活动项目做得更大更强,从去年秋季开始,玉华宫管理局筹资近千万元,在对原有滑雪场地进行整修的同时,新建成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初、中级滑雪道,并购置了先进的人工造雪机及滑雪板、雪地摩托等滑雪设施和用具,基本上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同时,在冰雕作品制作中,打破往年由两、三个外地客商承包制作的模式,发动市级各部门和各区县积极参与,使2004年的冰雕作品艺术品位大大提高,花色品种增多,而且更具时代特色。据玉华宫管理局负责同志介绍,由于滑雪场地扩建,交通设施改善,安全设备齐全,管理服务到位,各地游客都是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记者看到,在游客中还有不少河南、山东、甘肃、宁夏等周边省区的游人慕名而至,充分显示出玉华宫冰雪旅游活动项目的吸引力。

药王山风景名胜区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山上五峰环拱,古泊苍翠,殿宇轩昂,碑石林立,风景优美,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晚年归因于此,后世尊称他为“药王”,药王山便因此而得名。药王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独特,文物荟萃,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山上有关中地区面积最大的古柏林,有金、原建筑及大型元代壁画,又药王

大殿及药方碑、太玄古洞、洗药池等景点五十余处,药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隋唐摩崖造像四十余尊,精美绝伦,北魏至唐代造像碑百余通,弥足珍贵;历代碑石二百余通,为药王山的实物历史档案;还有石塔、石棺、石牌坊等石刻,均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药王故里

耀州区孙原镇孙原村,由孙思邈的诞生地(老堡子)和先茔墓,是药王一生的“头”和“尾”。老堡子,也叫古堡子,位于孙原村以东,隔沟相望,东、南、西三面临壑,北通塬上。现存一段近20米长的土堡墙遗迹,堡门上原有“真人故里”石匾,现存村里,公元541年,药王孙思妙就诞生在老堡子以孔土窑洞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堡内留存多处窑洞残迹,有的尚完好,有的已坍塌,残留有陶瓷,砖瓦碎片。先茔墓,原为孙氏祖坟,已整修一新。现有药王墓,药王父母葬墓,仙茔碑等。茔墓区内,松柏苍翠,环境优美,庄严肃穆,每年清明节,孙氏后裔及远近群众都来扫墓祭拜。

香山

耀县香山,位于县城西北45公里的柳林姚村西北侧。山由东、西、中三个石峰相连而成。三峰突兀,依此排列,形似一座笔架,横置太空,故又名三石山。山石为砂岩内镶河卵石,平均海拔1415米。山势挺拔峭峻,古柏苍翠成林,殿宇巍峨古朴、四面。三峰之外群山环抱,如拱北辰,到处呈现出一派重绿叠翠的美景,令人神清气爽。难怪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有"三峰耸翠,巍焕射入云间;碧色秀气,隐若寓于野芳”的形容词。又有诗赞曰:“太华山头旧咏诗,砚池即取仰天池。更将三石三峰借,架我凌云笔一枝。”故亦称笔架山,清嘉庆二十三年,重修寺院,更名为香山。景区内有香山和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两大景点。风景区内山峦叠嶂,河谷纵横,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的白垩级砂砾岩地质地貌,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85%以上,是保存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区,有野生动物250余种,植物800余种,具有较高的科研教学和游览观赏价值。

香山是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妙善公主于此修身成佛(即观音菩萨),故以菩萨灵异而闻名遐迩。香山寺肇始于苻秦,兴盛于姚秦,至南北朝、隋唐时期成为佛教胜地。后历朝历代屡有废兴,到宋代、清代续建、扩建,逐步形成了以白雀寺、龙泉寺、圣果院、奇峰洞、准堤道院永善堂、云崖寺等寺院为主体的佛教建筑群,称八大丛林。现仅存白雀寺、龙泉寺、奇峰洞、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真身殿。白雀寺位于香山下姚峪村西,现有三间木椽青瓦顶厦房,前立一石碑。这是香山兴建较早的一个寺院。龙泉寺依崖势而建,现仅留下一道清泉和断壁上的单色壁画,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景区北部有著名的太子寺,位于东川的三政村。这里一崖壁上凿有大小不同的洞窟,其中一石窟昔日安置着迦罗卫国净饭王(古印度)的太子塑像,即出家前的释迦牟尼,故称太子寺。在旁边的岩壁上留有两块6平方米左右的双层壁画,据考证是隋唐时期的。奇峰洞背依悬崖,下临绝壁,内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金身坐像。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前后十天和十月十五左右庙会期间,登山拜佛者云集此处,烧香拜,热闹非凡。而两会期间山野景色或春色宜人,独有芳菲:或满眼醉红,秋高气爽,令香客和游人神清气爽、满载而归。

香山不仅是佛教圣地,而且还是姚秦王朝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现还存有魏王楼、秦王殿等古遗志。香山正沟内每逢四月花开之时,有成千上万的蝴蝶翩飞嬉戏,成为一大奇观。

陈炉古陶瓷之乡

陈炉镇是闻名古今的陶瓷重镇,被誉为“东方古瓷镇”的活化石,烧造陶瓷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陈炉窑神庙的梁间板记推断,其烧造陶瓷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朔到唐宋以前,兴盛于金、元、明、清,千百年来,发展成“郁郁千家烟火迷”的壮观景象,古时有“炉火不夜”之奇观。其陶瓷艺术代代相传,风格独特,具

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价值,是我国古瓷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根据最新考古资料,陈炉镇共有金、元、明、清陶瓷地30余处,烧瓷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时代典范文化堆积面20多处,采集和出土文物标本1.5万件(片)。许多到过众多陶瓷产地的陶瓷专家、摄影家、古镇专题小组研究员和文学艺术名流到陈炉后都有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近年来随着陶瓷艺术节的举办,到陈炉镇组团参观和玩陶吧者络绎不绝,年均接待人数达8万多人次。

实施耀瓷之乡民俗文化服务项目是对陈炉耀州瓷的生产技艺和文化艺术进行抢救、挖掘、研究、整理和创新,并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耀瓷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社会就业,推动陈炉镇乃至我市经济的发展。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5亩,总建筑面积34400平方米,由耀瓷产品研发及人才培训中心、耀瓷产品制作中心、耀瓷大观园、耀瓷文化休闲村和耀瓷之乡风味小吃城5个子项目组成,包括陶瓷展示一条街,耀瓷宾馆、广场、农家乐,扎花、鞋垫、剪纸、绘画等民俗产品制作中心等内容,力求再现完整的明清古镇风貌。

日前,由印台区陈炉镇申报的总投资达7210多万元的中国耀瓷之乡民俗文化服务项目,经省计委批准,首批先导资金80万元已到位。该项目将在今年启动,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望把陈炉镇打造成渭北陶瓷文化旅游名镇

照金革命旧址

1932年2月,谢子长、刘志丹率领红军陕甘游击队抵达照金,开始创建照金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军第二十六军。1933年3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在此成立,金理科任书记,习仲勋任军委书记。4月初,在此召开了陕甘边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产生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后改为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周冬至任主席,习仲勋为副主席。至是年春夏之间,照金苏区已成为纵横近百里,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的革命根据地,与江西瑞金遥相呼应。1933年春,根据地领导机关迁驻薛家寨,寨上的5个岩洞中分别设红军医院、兵工厂、仓库、被服厂等。1933年10月,国民党军队攻占薛家寨,照金根据地失陷,红军主力转战甘肃南梁地区坚持斗争。旧址所在地薛家寨位于高约500米的山峁上,东、南、西三面为绝笔。先存部分石砌寨墙及寨门,吊桥,岗亭,岩洞内仍保留土炕、炉灶等。

锦阳湖

锦阳湖生态园原为桃曲坡水库,1969年兴建,1984年竣工验收。东至坡脚,西以梅七铁路为届,南自马咀山,北到安里桥。水域面积为150公顷,蓄水量为5720万立方米,湖岸绵延10公里。2001年改建为锦阳湖生态园,2002年正式开放。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园名。开放第一年就接待游人一万人次。

旅游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院门左侧耸立着高18米的“挹爽塔”,登临塔台,湖区景观尽收眼底。山上果园成片,零星点缀农家小院何淳朴的陕北窑洞。“斯是陋室”是贾平凹先生《废都》的创作原地。坐船穿湖至对岸,可游览中之众多品种的生态植物园。桃曲坡水库是铜川市饮用水水源,为铜川市一级保护区。

福地湖

福地湖位于宜君县城东三十华里处。1998年,县政府集思广益,多数人慧眼识珠,蒙芒湖光秀色再展。几乎被岁月湮没的宜阳名胜--福地湖得以开发。

湖中半山腰的北魏石窟始建于446年。佛教、道教融为一窟。该窟始凿于北魏,历经北魏、北齐、隋、唐、宋、清也有零星雕凿。窟为方形平顶,进深1.25米,宽1.78米,高1.29米。石窟中央和左、右壁正中各雕一龛造像。正中央大龛中释迦牟尼佛结足加跌坐,左下方雕一供人在博山炉前跪拜礼佛。窟右壁中同磊龛中造像已塌毁,尚存文焰纹龛,楣上饰交龙和4朵莲花,周围雕12个小佛,佛龛上雕有山峦和走鹿、蹲猴。窟左壁中央尖拱形大龛中,雕手持芭蕉的老君盘膝端坐像,左右道士捧笏侍立。龛楣浮雕10个半身像,上为7个手持箜篌、笙、琵琶、萧、长笛、腰鼓、长鼓的伎乐飞天。雕刻内容除佛教、道教外,还涉及音乐、体育、游乐、服饰等。人物造型谨严,形象秀美。充满力量的摔跤力士给人以无穷力量,飘飘欲仙的

《飞天》是我国石刻艺术的一绝。龛楣背光精巧富丽,图案纹饰丰富多采,它对研究我国的艺术史、体育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1999年落成的福地湖宾馆,集宿、餐、娱乐于一体,真是游人下榻的福地洞天。

太安森林公园

太安森林公园位于县城的西侧,与玉华宫相连,占地面积10多万亩.山门前有一眼望不到边的马场川,相传为唐太宗牧马的地方.区内松柏苍翠,有油松,华山松,侧柏,白桦,六叶橡,小叶橡,白杨,五柏木等用材林木;有山梨,杜梨,山杏,山桃,桑树,榆树等经济林木;马兰,野亚麻,山楂,欧梨,野葡萄,沙棘,荆条,黄花柳等随处可见;有党参,黄芩,柴胡,苍术,连翘,生地,防风,远志等名贵药材;有野狼,白狐,金钱豹,野猪,黄羊,野鸡,杜鹃,百灵,黄鹂等多种禽兽.这里是宜君县唯一的省级森林公园.1998年开放以来,已建成了石级小道,小木屋,观景亭,筛月湖等景观. 南山公园

位于县城南侧,傍龟山,依龙山构成了南山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海拔1300多米,方圆300多亩,进入交通条件优越.区内环境幽静,夏季来此,烦暑顿消.清代诗人(画家)张祥河曾赞曰:寒入宜君暑不存,地非风穴即风门.1998年,政府已投资完成了“一平三通”工程.目前,景区内南山酒点已建成,对外营业;民俗村,避暑山庄,文博馆等正在建设中.

柳公墓

墓地在耀县阿子乡让义村北约一公里处。东西82米,南北64米,圜丘。柳公绰,柳公权系耀县人,亲生兄弟。绰墓在东,权墓在西,相距46米。墓前各立石碑1通。1碑上款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书",中行隶书大字"唐兵部尚书柳公公绰墓",下款楷书"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耀州事张凤鸣立石";另一通上、下款与前碑相同。中行隶书大字"唐太子师河东郡王柳公公权墓"。碑距墓丘均5米。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省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成立柳公权墓文管所。

姜女祠

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刻记载“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今铜川郊区)”人。相传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却没见到丈夫的面,她悲痛不已,放声大哭,一下子哭倒了长城800里,在倒塌的废墟里她找到了丈夫的骸骨。于是带着骸骨往回走,快到金锁关时,秦兵追至,情急中孟姜女抓住身边的山崖一转,挡住了追兵,人们把那座山转为搬转山。她继续往前走,走到同官金山下时,遇见一个石匠。石匠说:“你是没有根的浮萍无依无靠的人’;我没有娶妻,单身在外流浪,咱俩干脆结为夫妻,你愿意不愿意”?孟姜女没有回答,只是不停地流泪,石匠以为孟姜女同意了,欢天喜地的说:“我在这儿凿一孔石窑洞,咱俩先往下再说”。窑洞凿成了。孟姜女已经死了。可是,两只眼睛里不断流着串串泪珠。经过两千两百年的变迁,孟姜女的眼泪仍在留着,留到山旁一个石坑里,积成一泉清水,后来人们称它为“泪池”。直到现在这股泉水还在流着,而且清澈见底,甘甜爽口,常喝能延年益寿,明目开胃,尤其对治疗白发有奇效,难怪附近的老年人大清早来此挑水泡茶。当地人敬重她的气节,就以石洞为中心建了姜女祠,塑了姜女像,立庙祭祀。石窑中有洞隙,传说心诚的人叩拜时,可以看到姜女头上金钗的影子。这种景象,被称之为“石隙见金”。

铜川姜女祠修建于1000多年前,历经宋、元、明、清修葺扩建,到清代乾龙年间时,已成为规模宏大,庙宇林立,影响久远的名胜古迹。民国末年,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破坏,姜女祠日渐荒祀。1990年郊区人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始整修扩建姜女祠。经过四年的辛勤工作,现在以全新的面貌对游人开放。新修姜女祠的山门、祭亭和孟姜女雕像及踏步层层错落,浑然一体,山门面阔三间,仿清代歇山式建筑,半拱飞檐,正中门额悬挂“孟姜女”牌匾,山门院内,矗立着高达45米的孟姜女塑像,高达15米的基座上镌刻着明代陕西巡抚秦扬的《过节妇孟姜祠祀》,两侧竖立着古人歌咏姜女祠的诗文碑。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国,尤其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具有鲜明的个性,在众多的孟姜女的故事中,铜川姜女祠是最值得人们旅游观光的一处胜地古迹。

(二)游客接待与收入水平

铜川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文化积淀较深厚,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铜川统计年鉴》调查显示,2001年全市共接待市内外游客30万人次,带动消费1700万元,旅游业的初步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宜君县抓住生态旅游这一新兴旅游活动,相继举办了“99福地万人生态游活动”,“2000相约在太安”,“2001消夏在宜君”,“宜君县首届文化旅游节”等,使宜君县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以来,宜君县共计接待境内外游客3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145万元。

据本次资源普查的抽样调查,铜川市的主要客源来自西安、咸阳、延安以及周边县市,以休闲度假、水上娱乐活动以及商务活动为主要目的。旅游者对铜川的总体评价还可以,认为铜川的交通条件良好,气候宜人,近年来玉华宫举办的滑雪等冬季旅游项目也吸引了大批游客。

2004年第一个月,全市就接待海内外游客23.6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886.2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2%和22%,呈现出今年首月开门红的良好发展势头。

结合去年春节黄金周的统计,今年较去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玉华宫的冰雪节带动了铜川周边地区人员来我市旅游。据不完全统计,玉华宫冰雪节期间每天共接待的外地游客占80%以上,特别是西安、咸阳、宝鸡、渭南,以及河南、甘肃、宁夏等地的游客,在黄金周期间来我市观光、旅游,为宣传我市的特色旅游项目及旅游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空间,为提高我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创造了条件。二、玉华宫冰雪节的火爆带动了我市交通行业的发展。黄金周期间,每天发往玉华宫旅游专线车辆达30辆,为铜川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创造了契机。三、冰雪节的举办,使景区内的旅游餐饮、住宿日趋正规化,小型家庭式旅游服务项目随之启动,并进一步得到完善。冰雪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使旅游餐饮、住宿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宾馆、饭店的服务水平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市其他一些景区、宾馆、饭店的旅游人数和综合收人比往年分别增长了12%和22%。

综上所述。今年我市头一个月的旅游特点是:人气旺、服务佳、项目全、影响广、波及面宽。从全市旅游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业,对我市其他行业,特别是餐饮娱乐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全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旅游投资与产出水平

(四)旅游产业部门发展现状

“九五”期间铜川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九五”以来,铜川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多方筹措和吸引资金逐年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开拓旅游市场,培养旅游人才,坚持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业六大要素配套发展,使旅游资源配置逐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旅游设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环境和接待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九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50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13800人次,旅游收入28700万元。1997、1998、1999、2000年旅游总收入分别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2%、2.1%、2.6%和3.6%,旅游业已成为铜川市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

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加大

“九五”期间,全市共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对玉华宫、药王山、耀州窑、姜女祠、福地湖等旅游景点进行了开发建设,建成了具有吸引力的玉华博物馆、姜女祠、药王故里、姜女故里、哭泉、福地水上乐园等新景点。玉华宫的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道路得到极大改善,建成了玉华宫旅游公路和景区环行道路。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娱乐服务项目建设加快。

旅游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旅游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九五”期间评定了6家“铜川市国内旅游服务单位”,新建了两家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评定了8家旅游涉外定点饭店和3家“铜川市定点旅游涉外景点”。成立了6家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涉外汽车公司。在

旅游纪念品生产上,开发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文物复仿制品、药王山碑拓、耀县医药保健品、宜君核桃乳等。

培养了一支懂管理、会管理的旅游工作队伍

“九五”期间,铜川紧紧抓住发展大旅游、促进行业两个文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把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强化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铜川除积极组织参加省旅游行业举办的饭店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导游人员培训班外,在市里旅游行业举办了讲解员、导游员大赛,邀请省上岗位练兵技术能手来我市观摩指导,提高我市旅游饭店的管理水平,规范了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发展的后劲。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从事旅游业务的单位20多家,从事旅游接待服务人员1万多人。全市已形成接待国内外游客160万人次的能力。

(五)旅游资源开发对社会的影响

二战以后,现代旅游也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文化产业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短时间内往往很难觉察到,这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

旅游也是带有文化性质的高度综合的服务性行业,它不仅深刻的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而且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直接作用于接待国或地区的人民。旅游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有时更具隐蔽性,在一定是时间内往往不易被察觉,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等等;或者说,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改变不完全是由于旅游业的影响,但旅游业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有关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考察旅游活动给社会文化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高对旅游业的全面认识。人们普遍认为,旅游业对社会文化能产生正反两反面的作用,而积极作用是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对于存在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应加以有效控制,因势利导,花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1、旅游对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

旅游活动实质是人类文化活动,旅游业是文化型产业,因此旅游将对社会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1)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加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了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也促使政府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例如,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维护、修复文化遗址,资助传统艺术团体恢复活力,开放博物馆、科学宫、大学校园,举办国际艺术节、音乐节、建造主题公园等。

(2)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旅游业以旅游服务为载体和媒介,对外展示民族精神和民族风貌。发展旅游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成为创造精神文明的阵地。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加强美化环境,强化精神文明建设,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现象可以得到有效遏制,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旅游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人们通常把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接待过或地区造成的损害和对社会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称为旅游污染。旅游污染并非旅游活动本身所固有,但常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可以说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污染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旅游污染是否成为实际的社会问题还有赖于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和旅游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旅游对社会环境的消极环境主要表现在:

(1)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倾向在商品利益的驱使下,不少地区或是把风景名胜当摇钱树儿超负荷接待游客,或是在风景区乱建滥造旅游设施,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估计或独特、协调的自然、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同时,原本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烹调、建筑形式、人物古玩等可能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被人以夸大歪曲,或粗制滥造,是质量降低,甚至出现赝品。

此外,非教徒到宗教圣地游览,其不当的行为举止和服装服饰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不满。另一方面,某些宗教场所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把旅游接待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从而使宗教场所带有商业化的色彩。如玉华宫内的道士已成为为过往游客占卜算命的算命先生,与玉华内的清幽环境很不相符。

(2)有可能使民族文化淡化或消亡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越丰富多彩,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旅游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刻意加强对其保护;但另一方面,如若措施不力、保护不当,旅游活动又会加速其消退甚至于消亡。对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地区,外来游客往往代表着强势文化,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往往是弱势文化。在强势文化的长期不断冲击下,处于弱势的、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会由于后继无人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而逐渐衰落。为迎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民间习俗、节庆活动、宗教等,不按照传统的方式,在特定的意义下进行,而可能被随意改头换面,可随时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原有意义和价值。

(3)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在旅游供应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若旅游地超量接待游客,势必与当地居民争夺有限的生活空间,致使交通、商店、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变得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一定时期导致旅游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下降,有可能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

(4)对当地居民的道德标准的影响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各自具有不同的政治信仰、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的可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友好的态度,但有的可能带来消极的颓废意识和生活方式,可能对旅游区的居民造成不良影响。由于旅游活动的高消费,个别游客追求低级庸俗的旅游活动,可能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欲望,金钱的诱惑会迫使少数人从事违反道德规范的活动,如色情、犯罪、赌博等,从而使这些人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此外,社会污染还包括酗酒、吸毒等,有可能是旅游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问题。

尽管旅游业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已受到各国政府和有关行业认识的重视,旅游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限制旅游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全民对旅游业作用的正确认识,防微杜渐,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度发展旅游业,并把它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规划中,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引导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六)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旅游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人们从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中认识到,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长期可应用的自然资源,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和社会也难以持续发展也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可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将游客带往拥有优美自然环境和珍稀动植物的地区,以此为当地赚取更多的收入,从而鼓励人们保护自然资源,改变那种竭泽而渔,捕杀野生动植物的生活方式。

生态旅游对保护动植物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玉华宫,由于植被保护良好,为动植物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宫内植被繁茂,已形成了玉华小气候,夏季凉爽,微风徐来,松涛阵阵,是铜川市民及周边市民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冬季,万籁俱寂,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为人们进行冰上活动提供了好去处,从2002开始举办的玉华滑雪节,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西北地区极负影响力的旅游项目。

2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会带来较严重的损坏与污染。由于旅游的发展太快,加上环保意识不足,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已越来越尖锐,应当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有的地方一哄而上,滥建文物馆,而没有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及可行性分析,建到中途缺少资金,而将残柱停留在那,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不必要的浪费,如宜君“建设中”的文物馆。有的旅游风景区周边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其水体、土壤、大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中含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严重,已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环境,如药王山风景区周围的水泥厂排放的浓烟已对药王山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在生态旅游方面还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国内大多数人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仅停留在文明旅游的浅层次上,所以目前的生态旅游热在环保方面不容乐观。另外,我国目前的旅游收入基本上是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很少返回到生态保护,长此下去,势必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衷。因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合理利用旅游收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区的资源和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所有旅游区都是由旅游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的管理和建设,隶属于地方政府或与旅游区性质相关的政府部门,在业务上分别受上一级建设、林业、文化等部门的指导。旅游区管理处的工作侧重点主要在旅游发展和景区的建设方面,因此很少有环境保护的专业专项资金,有的根本没有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

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于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正是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也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为了旅游环境保护,我国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上却缺乏健全管理。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有的虽然办了手续,但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把关,流于形式。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指出:“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合格的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整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资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然而事实上这些措施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二)旅游经营人员缺乏环保意识,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名胜古迹受损。

有些旅游区的旅游业经营人员缺乏环保意识,管理不善,脏乱差现象严重,环境卫生很差。旅游业经营管理部门对旅游区内的粪便、垃圾等污染源只作简单处理,而不是彻底解决。对于维护环境的基本设施,如警示牌、垃圾桶、厕所等觉得没有必要,不愿投资。此外,一些经营管理人员的着装举止等也与旅游环境不相协调,岂不到模范带头作用,更谈不上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遇到有害环境的不文明举止,往往做不到严格执法。

(三)旅游区旅游点管理体制不顺

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导致旅游管理力量跟不上,管理体制不顺。在旅游区的环保工作中,经常发生相关部门车皮及互相推诿的现象,造成管理混乱,影响了环保工作深入开展。如森林公园内的园林风景、文物古迹、宾馆饭店、寺庙等,分别属于林业、文物、旅游和商业、宗教等部门,处于多头管理、分兵把口、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统一管理。此外,交通、商业、银行、邮电、工商、税务、环保、公安等部门,以及所属地区的各级政府,虽说都有权进行管理,可事实上又都未能认真行使管理权,往往形成事实上无人管理的状况。例如,位于耀州区的锦阳湖风景区,其湖泊则归属水利建设部门管辖,而旅游部门则没有管理权,这给旅游区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位于印台区的玉华宫,玉华宫内的玉华玄奘纪念馆的管理就不属于玉华宫风景区,而属于铜川市文物旅游局管辖,这种在同一个景区不同景点归不同部门管理的现象,在此次普查中并不少见,这也暴露出旅游业管理体制的弊端。

(四)旅游区环境保护法规不明确

旅游区环境管理职能部门在行使管理权时,尚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使旅游区环境管理工作难以开展。虽然有旅游区管理暂行条例等,但只有旅游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没有明确旅游区环境管理的职能部门,也没有具体的环境管理措施。对于地方环保部门,在没有法定的理由和环境监督管理职责情况下,在旅游区的环境管理方面根本插不上手,因此继续制定旅游区环境保护条例,作为指导全国旅游区的环境管理依据。

(五)环保资金紧缺,环境污染问题难以根治

各级财政拨给的环保专项经费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环保资金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账太多,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障,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旅游区的环保部门只有一些陈旧简陋的设施,对于排污情况无法进行监测,环境规划、环境趋势预测等工作往往也因没有坚持而无法进行。

旅游业的收入分别属于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交通、餐饮服务等部门和集体,但旅行社、交通等部门和旅游者只是竭力利用旅游资源,而对于旅游环境保护不负任何责任,在对旅游资源不投入环境保护的情况下,旅游区的环境治理缺乏资金,没有财力治理旅游区的环境,也没有权利将各部门统一起来,集中资金,治理环境。

众所周知,铜川市是一个以煤炭、建材、水泥、陶瓷生产等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其严重的工业污染已经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上空时刻笼罩者“煤炭”的颜色,恶劣的空气质量不用说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就是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环保资金的到位,而目前环保资金紧缺,使得环境污染问题难以根治。

现在国内旅游需求已呈大幅增长趋势,常常是几个方面同时超载,如自然生态和设施的超载,延续时间也长,旅游污染的问题更为严重。原因在于旅游地数量有限,扩建和新建旅游地的投资少,管理工作跟不上。

关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1)

————————————————————————————————作者:————————————————————————————————日期: 2

关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鼓浪屿是厦门的"瑰宝",其先天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加上后天人工建设和文化艺术底蕴的植入和铺垫,使其成为了得天独厚、天人合一的玲珑宝岛。属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的鼓浪屿,目前正为成为世界历史遗产而努力。对于鼓浪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建立在对其内涵的准备把握和科学认识上,更重要的是针对现状,进行统筹管理。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鼓浪屿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分类和分析,从而为鼓浪屿旅游资源更为有效地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鼓浪屿概况及其调查方法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侧与之相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鼓浪屿面积1.78平凡公里,岛上居民2万多人。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鼓浪屿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对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中,本文采用了以下的调查方法: (一)实地调查:通过一场到鼓浪屿实地观察、直接观察的历程,对鼓浪屿的旅游资源进行观察研究,我们对鼓浪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 (二)文献调查: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调查,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通过互联网,我们很方便地搜索到了有关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信息,收集了鼓浪屿鼓浪资源开发的各种现有数据和情报资料,然后通过集中收集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信息,按照我们所需要的要求进行甄别、修改、完善,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内容。 三、鼓浪屿旅游资源分类 我们小组对鼓浪屿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并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如山歌、地方剧。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人文旅游的特点

人文旅游的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 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具有“有用性”和“基础性”两大最基本的属性。 旅游资源:属于资源的一种,是伴随现代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管理过程中被逐步深化认识,但尚未取得一致认同。 旅游资源三大要点:①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②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③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形态) 旅游资源的客观存在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的争论,一是物质与精神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有形的。二是自然与开发的争论,即旅游资源既包括未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开发利用的。 2、旅游资源富有旅游吸引力(价值功能) 首先,旅游吸引力体现了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的最基本属性。 其次,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范围。 第三,旅游吸引力决定了旅游资源的效益。 3、旅游资源具有中和效益性(价值功能) 如果旅游资源被有效地开发利用,那么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社会和环境效益。 4、旅游资源是动态发展的(存在形态) 旅游资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发展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功能特征——吸引性 2、空间特征——广泛性、区域性、固定性 3、时间特征——节律性、动态性 4、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5、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利用的永续性 6、文化特征——美学行、知识性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天然性(形成) 2、生态性(状态) 3、地带性(分布) 4、变化性(时间) 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人为性(形成) 2、民族性、地域性(分布) 3、时代性(时间) 4、精神性(内涵) 5、阶级性、阶层性(层次) 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 旅游休闲需求(休闲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动机或需要)→旅游消费活动(旅游者)→旅游开发活动(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经济 可持续旅游发展: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

郑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河南科技学院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郑州、少林寺、发展战略、双心两翼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其中重点开发两带八区旅游资源。明确我市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推出旅游强市的战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郑州市包括新密、新郑、荥阳、中牟、巩义、登封六个县级市,其中以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最为著名,其次黄河风景名胜区、巩义风景名胜区也各有其特色。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90多个,其中5A级景区一个,4A级景区7个。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继少林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后,黄河风景名胜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7公里处,它北边临近母亲河黄河,南面依附岳山,历史悠久、生态保护良好,不仅是黄河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点地区,而且还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富集地区。目前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三大景区,有大禹塑像、炎黄二帝巨型雕像、黄河碑林等景观。 除此之外,沿黄地区还有黄河大观(其中有黄河大观苑、果岭山水、高尔夫球场等)、黄河花园口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点包括黄河公路大桥、扒口处遗址黄河沙滩游泳场等)、黄河花园生态旅游区(由黄河大堤风景线、休闲娱乐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综述论文.docx

成功承办了99 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 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 次突破200亿,达到204 亿,比1998年增长49。 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 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 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 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 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 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 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 在海拔764~6740 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 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 更是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的措施 1.空间层次整合 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大资源, 建设一个大景区, 扩大规模, 提升档次, 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原有分别开发的若干景区, 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将它们作为一个“大八达岭”景区做整体开发考虑, 以提升档次, 避免无序经营。 2.共生整合 将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协调利益关系, 调整开发行为, 限制开发力度,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太湖周边几个地区的旅游度假村由于共生于太湖,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这一共同要求必将促发各地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 3.主题整合 在某一个区域内, 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 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 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 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产品整合 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5.线路整合 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 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 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 丰富旅游内容, 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6.龙头整合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已经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 发挥其带动作用, 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 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借力开发,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龙头景区直接打包开发, 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182644285.html,)/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打造大众避暑胜地 ——对虹口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 (制药工程徐丹) 摘要:虹口乡位于都江堰市境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山水风景,是夏季避暑的首选地.目前,这里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开发工作,但旅游品牌尚未很好地树立起来.因此,突出本地特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旅游秩序便成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同时,开发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字:大众避暑胜地,虹口,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宣传,旅游秩序,环境保护,虹口漂流,旅游品牌 早就听说虹口乡近几年也在大搞旅游资源开发,今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去住了两天. 从都江堰市区出发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沿途的风景对于天天遭受酷热的城里人来说确实是非常地清爽宜人.公路的右边是按着厚厚实实的绿色外衣的小山,左边是一条小峡谷,峡谷的底部是白沙河,那清澈见底的流水,那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正是大自然灵气的闪现吗这里真是一个享受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

处,我开始感到轻松起来.然而在这住了两天之后,我有一些失望了,不是对这儿的景色的失望,而是对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失望.首先这儿提供吃住的都是一些农家乐,而且规模很小,沿途所 见的都是一户人家围起来一个院子,挂一个招牌便是了.据这里的"农家乐"老板说,他们一般都是靠关系,靠拉熟人来维持生意. 因此,对于地段较为偏僻,社会关系较少的人家来说要维持就比 较困难了.其次,娱乐活动单调,倒是有一个颇吸引人的"虹口漂流",但价位偏高(140元/人),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乐意消费的. 其它的活动就只有打麻将了.另外就是秩序不够规范,比如生溪 沟一带的路边小摊就显得很杂乱,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现在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各样的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吸引游客,并且保持长久不衰呢我觉得因地 制宜,突显自己的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 虹口应该塑造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主要依据有下列几点: 首先,这儿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距离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而都江堰又以成灌高速公路与成都这 样的特大城市相通,周围城市人口密集.对于城区的上班族来说, 忙了一个星期,周末去一些大景点如九寨沟之类的不太现实,一 是花费较高,二是路程遥远.因此像虹口这样又近便又舒适的场 所便成了度周末的理想场所. 其次,这儿的自然风光很纯,很美.小巧而秀气的青山,温柔 又调皮的绿水,清新湿润的空气,还有阵阵凉爽山风扑面而来.这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_李孝坤

2004年6月第21卷第2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2004 Vol.21No.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李孝坤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 摘 要: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质”。文章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描述,并提出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693(2004)02-0076-03 Exploitation of the C 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 ountry Tour LI Xiao-kun (Geographic Science College,Chongq 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China) Abstract:The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 tourism resources.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by taxonomy and comes up with the model and strategy for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country tour;sustainable develop ment;model;strategy 乡村地域(包括农村和城市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乡村旅游迅速兴起,这既是农村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必然。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吸引游客在乡村地域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可见,乡村旅游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而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中的“质”。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苍白的,要想使旅游区对游客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必须重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一种,是指乡村地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活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包括物态、礼态、心态等内容。它具有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的共性,又具有不同的个性。 (1)自然性。乡村地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受工业化影响程度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并且乡村区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对保留着自然原始状态。水光山色、耕作习俗、民俗风情等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生产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扩宽了旅游资源的广度,增加了旅游活动的多样性,满足了游客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加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形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文化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象征符号或人类创造之精神和物质成果,而是一种推动进步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2]。 (3)纯真性。旅游业是一种产业,因此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旅游,经营者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对乡村旅游文化少加干预,保持其纯真性。如家庭旅馆是当地农户把闲置的农屋稍加整理,不豪华、不高档,但干净、卫生、舒适、安全。这样,无论其外观还是室内设计风格都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协调一致,并且游 收稿日期:2004-03-15 作者简介:李孝坤(1962-),男,四川西充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罗清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北京 101101) 【摘要】 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陆续开发和完善了全国各地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的需求,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高品质要求促使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方法等必须有新的变化和调整。该文对此做了新的界定和建议。【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方法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罗清(1965-),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创意文化旅游、旅游经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并愈趋成熟,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成为现代人们的首要选择,依照我们过去的开发模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旅游需求。采取合理的原则和方法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1 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特殊资源,具有明显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的特征,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它又具有历史人文的特征。旅游资源是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来源,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才能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开发利用吸引游客,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和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逐渐增多,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开发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才能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所谓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发展旅游业,实质在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吸引力,使旅游资源变成现实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开发,就是根据域条件,运用资金和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和建设,使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并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而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展开的,为了充分有效地挖掘旅游资 源本身的价值,在选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的开发工作,使旅游资源所在地能够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和接待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资源开发就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成功的旅游开发必须首先要有成功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旅游开发的质量。 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文化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同时也要符合文化事业的开发规律,才能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就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可以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界定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美观原则、市场原则、特色 原则、 和文化原则。①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会使环境退化;旅游开发中应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做出持续的贡献;旅游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破坏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②协调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理性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强调整体效益,关注生态环境,注重社会公益,全面协调和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复杂关系,使旅游业得以全面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做到投资省、收益快、效益高。同时,旅游业既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产业又是一种经济性的文化产业,还是一种与环境生态密切相关的资源耗费型产业,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所追求的经济利益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即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保证旅游区居民及旅游者的生活秩序的安定与和谐,更要保护好旅游区域的环境生态。 ③美观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就是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设计和开发中应该充分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自然美、艺术美及观念美有机地融合进来,创造一种诗意的旅游环境,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美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力争做到旅游区布局和谐,旅游线路流畅,旅游氛围融洽。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论文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 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周桐 班级 Z旅游133 学号 1361102323 完成日期 2016年4月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徐州旅游资源的种类、条件、评价以及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据,分析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阐述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徐州特有的情况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发展状况,借鉴旅游业发展较好地区成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为徐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徐州;旅游资源;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徐州地处我国东部温带、亚热带交接地带,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徐州历史悠久,古称“彭城”已有6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拥有 2574 年的建城史,具有大量古文化遗迹。同时,徐州也是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两汉文化、红色文化和彭祖文化各具特色,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独具韵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体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很单一与低层次,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来增强徐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徐州旅游资源分类 (一)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 徐州拥有云龙山、九里山、香山等多个大小不同的山体资源以及云龙湖、微 山湖等多个水体资源。还包括徐州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泉山森林公园等。 (二)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徐州历史悠久,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所以徐州的两汉文化发展独具特色是汉文化的龙兴之地。徐州市内有汉兵马俑、楚王陵、龟山汉 墓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 (三)军事文化类旅游资源 徐州是我国东部南北要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素有“五省通衢”与“兵家必争之地”著名。历史上在徐州一带发生的战争多达 400 余起,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 200 多起,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晋楚彭城之战、秦末的楚汉相争以及现代的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等。 二、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徐州市拥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为 6 类 42 种, 属于丰富级。在 23处一、 二级景区中, 有 15 处为人文景观,8 处为自然景观。 (二)文化特色鲜明 形成了以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主要内容的“两汉文化”;以九里山古战场、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为代表的“战争文化”同时,以彭祖园、淮海食品城 饮食文化村为代表的“彭祖文化”。 (三)地域组合良好 徐州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两汉文化游览区、战争文化游览区、彭祖文化游览区及休闲度假观光区大多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地域组合良好便于游客游览。 三、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临黄海,西靠中原是东部沿海地带与中部结合地带,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铁路、航空业发达,京沪线、陇海线在此交汇,大运河穿城而过,观音机场成为淮海经济区内唯一起降大型飞机的国家一级机场,已形成高速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突出。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11处、市级文物5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单位区1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工作总结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工作总结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工作总结 摘要: 虹口乡位于都江堰市境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山水风景,是夏季避暑的首选地。目前,这里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开发工作,但旅游品牌尚未很好地树立起来。因此,突出本地特色,加强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旅游秩序便成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同时, 开发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字: 大众避暑胜地,虹口,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宣传,旅游秩序,环境保护,虹口漂流,旅游品牌 早就听说虹口乡近几年也在大搞旅游资源开发,今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去住了两天。 从都江堰市区出发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沿途的风景对于天天遭受酷热的城里人来说确实是非常地清爽宜人。公路的右边是 按着厚厚实实的绿色外衣的小山,左边是一条小峡谷,峡谷的底部 是白沙河,那清澈见底的流水,那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正是大自然灵 气的闪现吗这里真是一个享受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处,我开始感 到轻松起来。然而在这住了两天之后,我有一些失望了,不是对这 儿的景色的失望,而是对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失望。首先这儿提 供吃住的都是一些农家乐,而且规模很小,沿途所见的都是一户人 家围起来一个院子,挂一个招牌便是了。据这里的."农家乐"老板说,他们一般都是靠关系,靠拉熟人来维持生意。因此,对于地段较为 偏僻,社会关系较少的人家来说要维持就比较困难了。其次,娱乐 活动单调,倒是有一个颇吸引人的"虹口漂流",但价位偏高(140 元/人),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乐意消费的。其它的活动就只有打麻

将了。另外就是秩序不够规范,比如生溪沟一带的路边小摊就显得 很杂乱,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现在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各样的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吸引游客,并且保持长久不衰呢我觉得因地制宜,突显自己的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虹口应 该塑造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 主要依据有下列几点: 首先,这儿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距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而都江堰又以成灌高速公路与成都这样的特 大城市相通,周围城市人口密集。对于城区的上班族来说,忙了一 个星期,周末去一些大景点如九寨沟之类的不太现实,一是花费较高,二是路程遥远。因此像虹口这样又近便又舒适的场所便成了度 周末的理想场所。 其次,这儿的自然风光很纯,很美。小巧而秀气的青山,温柔又调皮的绿水,清新湿润的空气,还有阵阵凉爽山风扑面而来。这不 正是现在许多人所向往的回归自然的环境吗所以这里不仅是上班族 放松自己,消除疲劳的好去处,也是向往自然安宁生活的老人消夏 避暑,享受生活的好地方。 再次,经过近几年的开发,虹口已经作为一个避暑胜地在周围地区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司机们都戏言,一到夏天,任何一条省道都 没有到虹口的公路忙。据统计,在盛夏时节,游客数量一周可达4 万多人。这不仅为进一步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说明虹口 的发展将是非常有潜力的。 因此,我觉得把虹口塑造为这样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将是完全可能的。 另一方面,这里由于是山区,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而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因而这里的农民没有农田,生活没有来源,目前是靠政 府补贴生活费维持生计,所以生活水平也难以有较大提高。如果旅 游资源能进一步开发,这儿的农民便有了致富的新路子,不仅可以

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试卷(A)

兰州理工中专·兰州商学院联办大专旅游管理专业 第一学期《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课程试卷(A) 班级:201 级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统分人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旅游资源共性特征的是______。() A.区域性和特色性 B.观赏性和体验性 C.单一性和耐损性 D.引力性和定向性 2.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客观存在的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将 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_____个基本类型。() A.145 B.155 C.165 D.175 3.下列属于内营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有______。() A.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 D.成岩作用 4.下列不属于自然类旅游资源特点的是______。() A.历史时代性 B.地带分异性 C.自然演变性 D.生态脆弱性 5.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以下属于地文景观的是______。() A.草原与草地 B.河口与海面 C.冰雪地 D.岛礁 6.下列属于我国三大国粹的是______。() A.武术 B.国画 C.围棋 D.书法 7.下列不属于旅游资源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的是______。() A.价值工程法 B.层次分析法 C.模糊数学评价法 D.方差分析法8.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园林造园的“三境”层次的是______。() A.生境 B.美境 C.画境 D.意境 9.旅游客源市场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市场,其中一级市场又被称为_______。() A.潜在市场 B.机会市场 C.核心市场 D.边缘市场 10.旅游活动类型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下列属于提高层次的是_______。() A.游乐购物游 B.休闲度假游 C.浏览观光游 D.宗教朝拜游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研究性分类方法的两分法是指把旅游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人文旅游资源。 2.北京卢沟桥、潮州韩江广济桥、________________、赵县的赵州桥并称我国四大古桥。 3.特吉旺设计的二个评价指标指数是:舒适指数和________________。 4.旅游资源调查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实地调查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主要步骤。 5.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是:开发特色性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_________________, 和发展综合性原则。 6.旅游经营管理3P模式是指岗位管理、________________、薪酬管理。 7.按发展阶段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可分为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形象导向型和 ________________。 8.人文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包括:社会演变性、历史时代性、________________、发展持续性。 9.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的旅游资源一般选择的开发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 10.在舒适指数表中,“-1”表示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5分,满分25分) 1.旅游资源 得分 得分 得分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局 旅游业做为一个综合型产业,因其自身的集成性和“绿色、无烟、创汇”的特点,被喻为吻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西峰区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开发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拓展开发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步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西峰区旅游局基本情况 西峰区旅游局成立于1999年8月,为科级事业单位,区政府组成部门,现有职工9名,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一般干部4名,司机1名。下设有二级部门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建设办公室,现有职工11人,其中: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 二、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资源概况 辖区区现已形成的旅游景点有15个,其中人文类10个,自然风景类5个。在人文资源中,有石窟寺1个,古塔1个,古文化遗址3处,博物馆、文化馆和民俗活动点5个。重点景

观有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北石窟寺、东湖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南小河沟、巴家咀水库、老洞仙山等。其中北石窟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自然资源独特。西峰位于甘肃东部,总面积996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境内的董志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黄土高原,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不抵董志原边”之说。黄土风情浓厚。 2、史前文化世界瞩目。发掘于西峰南佐仰韶文化新石器遗址,及出土的红砂尖地瓶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掘。 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西峰是周先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区内可上溯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南佐、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多达84处,馆藏文物愈万件。在这块土地上,黄帝、岐伯、不窋、公刘、西汉付介子、东汉王符、魏晋傅玄、北魏胡太后、唐代狄仁杰、宋代范仲淹、明代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留下了青史可据的人文史话。 4、民间文化积存丰富。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堪称“四绝”,郭沫若誉其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出现了何占鳌、祁秀梅、史呈林、王光普等民间艺术大师。民俗专家靳之林对庆阳民间艺术的传承,现在仍呈现广泛的群众性,十分惊讶并赞誉。至今仍有40多个皮影演出戏班常年活跃在民间,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全区目前从事香包、刺绣、剪纸生产的人数以千计,有20多家专业公司,从事香包等民间工艺品的生产经

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分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地理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2010级1班 指导教师:杨印书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承德市是河北省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2009年承德市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将承德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城市。这个决策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考虑到承德市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宣传承德市,提高承德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深层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承德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本文概括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和程序,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资料收集法、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集中探讨了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承德市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市;旅游资源;影响因素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tourist cities. Chengde City in 2009 that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the goal, and strive to 2020, playing in Chengde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ttraction, gathering strength and visibility of the tourist city. This decision tim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engde, Chengde City in favor of propaganda, raise Chengde Cit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So, how to 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e city, need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 focused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Chengd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problems, explore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health tourism Chengde City orderly development. Keywords: Chengde City; tourism resource; influence fact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