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和行知行指导高中物理课堂

教学做合一和行知行指导高中物理课堂

作者简介:吕振宁,男,广西宁明县宁明中学物理科教师,邮编532500。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和“行知行”是非常好的指导教师教,学生学的,通过对以往教学不成功的经历,不良的效果,反思如何在新课改的新思想指导下,上好物理课,如何操作等进行有效性的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做行知行物理教学实验探究

正文:

在一次对全校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各科兴趣调查中显示,物理科是学生最没有兴趣学习的科目之一,学生普遍觉得物理科难学,相应的段考、期考的考试成绩,物理科和数学科一样是100分制中平均分最低的两科。以下是广西宁明县宁明中学2007年秋季学期高一崇左市段考252班成绩表的各科凳分表的平均分一栏:

该班是普通班,大多数是择校生,所谓的差生班,生源总体基础较低,虽然在往后两年的考试成绩中,该班的物理成绩有点进步,教师非常努力,学生也非常努力,但物理科仍然是学生最担心的一门课。表现为对上物理课兴趣不大,对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是很满意。学生对老师满堂灌,反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提不起精神,讨厌做题,抱怨在题海中漫游不知何时是岸。

我校使用的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采用

传统教学模式传递——接受,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具体到物理课堂上就是情景引入课题(或复习引入)——讲授新物理课知识——习题巩固。这种上课我校教师也是十分喜欢,备之课后,贺轻就熟,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说:“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而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以此类推,教师是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帮助者,物理课堂是为学生更好学习物理准备的,如果无法激发学生的学物理的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重新反思,改进教学方法、策略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不是借口,什么教育都就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不管使用什么版本的教材,遇到不利的教学形势,都要好好反思,借鉴新课改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校本人本班实际,进行探索,找出越来越好的教学方法。

2004年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课程性质: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基本理念:(四)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好好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语录——1、教学做合一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

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2、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通的现象。3、我的理论是“行知行”。最初电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是像雨一样从天上落下来的吗?不是。是法拉第、爱迪生几个人从把戏中玩出来的。电的知识是从实验中找出来的。其实,实验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创意的把戏。把戏或实验都是一种行动。故最初的电的知识是由行动中得来。那么,它的进程是“行知行”,而不是“知行知”。

以上三句名言警句,足以用来作教育的有利武器。

高中物理科的课程教学是实验操作与知识吸收并重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学物理离不开实验,也离不开生活。在学习物理中,动手实践、验证、实验操作与接受物理的知识、规律、思想、方法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的。

可见,用教学做合一、行知行的思想指导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件值得偿试的事情,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物理知识。

反思以往的教学经历,改变以往的上课方式,我试以下一届的新生上的一节课说明如何让“教学做合一、行知行”的思想与物理课堂相结合,在“做”中完成物理教学。这是一节实验丰富多彩的课堂。

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的地位和作用:自由落体运动是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等运动学知识之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这种特殊的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加强了课本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在授课中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性质;

(2)了解重力加速度;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渗透抓住事物主要矛盾、探究、定性与定量等物理思想方法教育。

(3)经历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的引入和性质的得到过程,获得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感悟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分析。

[教学结构]

教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主导。

学法:探究式学习方法,学生主学。

[教学用具]

铁片、纸片、牛顿管、抽气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铁架台、重锤、纸带、刻度尺、计算器、自制尺子(背面有对应刻度的反应时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生合作完成游戏:用自制尺子一方让其自由下落,另一方用手抓住的办法来测量抓者的反应时间。

以娱乐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动中对学生嘉奖肯定和鼓励。在做中开始学习,寓教于乐。

二、新课教学

1、几组有趣的实验

师: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物体从高处往低处落的现象,同学们想过没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与重量有关,越重的落下越快。

(简单提问,一般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当然也会有不一样的回答,教师应灵活应答)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观察几组实验,看看是不是和同学们想的一样?

(1)实验: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面积同样大的长方形铁片和纸片。

观察结果:重的物体下落快。

(2)实验:面积同样大的两张纸片,一张揉成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观察结果:重量相同的物体下落的不一样快。

学生认知开始产生冲突。

(3)实验:一张大纸片,一张小纸片,把小纸片揉成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观察结果:轻的物体下落快。

相互矛盾的三个实验让学生的认知重新形成。

师:不同的实验说明:重的物体下落不一定快。

让学生增长见识,介绍一段物理学史:伽利略如何以逻辑上的矛盾推翻亚里士多德的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师:刚才的三个实验也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问题:现实中物体下落的快慢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受空气的影响。有空气阻力。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确实是这样子。那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用抽气机和牛顿管演示实验,牛顿管中有羽毛、铁片。

操作:用抽气机对牛顿管抽气,几分钟后,牛顿管内几乎是真空,没

有空气,关闭阀门,让铁片和羽毛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

现象:同时落到牛顿管另一端。

结论:快慢相同。

2、自由落体运动模型

经过牛顿管的实验师生一起建构。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条件: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理解: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近似条件:空气阻力作用远远小于重力。

3、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研究

①定性观察: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

经过观察,结合前面学的运动学的知识,同学们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

②定量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分工配合,选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铁架台、重锤、纸带、刻度尺、计算器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这是可行的,前面同学们已经做过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这个实验了,操作方法和步骤基本相同。教师在同学们实验中下观察指导各组,注意安全,保证一定时间内完成。

最后全班各组一起与教师分享实验结果: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2

g 。

m

/

8.9s

这个实验忽略纸带受到的摩擦力,数据结果是会有误差的。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出地球各地的重力加速度值,找出数值规律。

4、小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①基本规律:at v t = ; 22

1at h =。

②加速度2/8.9s m g =,方向:竖直向下。

5、练习——以两道习题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评析:课后回忆这节课,觉得情景丰富,学生反应强烈,注意力非常长时间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得益于实验辅助教学。以上这节课“做”的事情有很多:有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以三个相矛盾的演示实验质疑“重的物体下落快”。然后用牛顿管的实验引出本节知识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学生猜想运动模型的性质,分组合作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小结本节重点。当然,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要指导他们几个一起组合,克服困难,合作学习,合作实验,尽管不一定很顺利。整个过程是一个“行知行”的过程。

需要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新课教学都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并不是实验都要学生参与,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有相应实验演示。比如说有的时候上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就要教师规范讲解,教师就讲多点,学生跟着思路想和做,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在学生展示中,学生也显得很有成就感,对往后的学习充满信心。上课的内容要怎么做,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总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学好。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责任编辑:曹先捷,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年10月,第2卷第557页

2、陶行知著《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陶行知全集》华中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责任编辑:曹先捷,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年10月第2卷第650页

3、陶行知著《行知行》《陶行知全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责任编辑:曹先捷,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年10月,第3卷第574页

4、课程标准研制组著《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版别: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4月

作者的姓名:吕振宁

详细通信地址:广西宁明县城中镇宁明中学

邮政编码:532500

联系电话:手机138********

宅电:0771*******

电子信箱:lvzhen84@https://www.360docs.net/doc/11267690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