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QUS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

ABAQUS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
ABAQUS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

ABAQUS 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

一、ABAQUS 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简介:

岩土工程中的开挖问题主要是指隧道、基抗的开挖。这些问题的施工过程常常较为复杂,如分步骤开挖,支挡结构的施工等,常规的分析方法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往往需要通过有限元对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周围土体的位移等进行分析。

ABAQUS 由于其本身强健的非线性求解功能,在工业界被公认为技术最先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与传统商业软件不同,ABAQUS 是专门为解决工程中困难问题而发展并逐渐被广大用户推崇的超级通用有限元软件。 因此,本文将采用ABAQUS 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及分析。

二、隧道开挖过程问题简介:

1、模型简介:

某个地下隧道,由一个混凝土的衬砌支持。建造这样一个隧道,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土木工程过程。工程界希望能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和验证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加快建造过程和优化建造成本,并且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性。

2、几何特性:

隧道直径8米,在地下20米,隧道周围黏土的本构简化为线弹性(E=200MPa ,0.2ν=,220kN /m γ=),混凝土衬砌(E=19GPa ,0.2ν=),厚度为0.15米。

图1 模型示意图

3、分析思路:

隧道的开挖和其他开挖问题类似,其实质主要是应力的释放。如果没有衬砌的施工,那问题很简单,只要在建立初始应力之后,移除开挖单元即可。但实际工程中,隧道的开挖施工步骤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灌浆、卡极为、衬砌施工等。而在有限元计算中衬砌等支护结构施工的模拟尤为重要,特别是衬砌单元激活的时机,若在开挖区域单元移除之前激活不符合真实工程中的施工顺序,衬砌施工时土体应力已有所释放;而若在单元移除之后进行则应力早已完全释放,衬砌起不到支撑的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法:

1、在衬砌施工前,将开挖区单元的模量降低,移除来模拟应力释放效应。

2、首先将开挖面上的节点施加约束,得到与初始应力平衡的节点力。然后放松约束,将节点力加到相应节点处,并让节点力的大小随时间递减,当减小某一程度时(如30%~40%)激活衬砌单元,再衰减余下的载荷。

三、问题的求解:

为对比起见,首先进行没有衬砌的隧道开挖问题求解。

1、没有衬砌时的隧道开挖:

Step 1:建立部件。在Part模块中,Create Part,将Name设为soil,Modeling Space 设为2D Planar,Type设为Deformable, Base Feature 设为Shell。在图形编辑界面,绘制如图1所示的几何轮廓。如图2所示。

图2 part

Step 2:设置材料及截面特性。在Property模块中创建E=200MPa,μ=0.2线弹

性的材料,并创建截面属性和给部件赋予截面特性,操作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设置截面特性

Step 3:装配部件。在Assembly模块中执行Create Instance,建立相应的Instance。Step 4:定义分析步。在Step模块中,建立名字为geo, 分析步类型为geostatic,和一个名为Remove的静力分析步,其时间为1.0,初始时间增量步为0.1,允许的最大增量步为0.2。操作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定义分析步

Step 5:定义载荷、边界条件。在Load模块,执行BC/Create命令,限定模型两侧的水平位移和模型底部两个方向的位移,如图5所示。

图5 定义边界条件

图6 定义载荷

执行Load/Create命令,在Geo分析步中对土体所有区域施加体力-20,以此来模拟重力载荷。操作结果如图6所示。

Step 6:划分网格。在mesh模块进行操作。为了便于网格划分,执行Tools/Partition 命令,将区域分成几个合适的区域。

图7 确定单元形状

图8 确定单元类型图9 网格划分

执行Mesh/Controls命令,在Mesh controls对话框中选择Element Shape为Quad,选择Technique为Structured。执行Mesh/Element Type命令,在Element Type对

话框中,选择四节点平面应变单元作为单元类型。通过Seed下的菜单设置合适的网格密度,然后进行网格划分。操作过程如图7-9所示。

Step 7:修改模型输入文件,设置初始应力,控制单元生死。修改模型输入文件:由于ABAQUS不支持*INITIAL CONDITIONS, TYPE=STRESS, GEOSTA TIC功能和*MODEL CHANGE功能,所以要通过添加关键字来实现。

主菜单Model->edit keywords,进入edit keywords对话框,然后添加*INITIAL CONDITIONS和*MODEL CHANGE,具体操作如图10,11所示。

图10 定义初始应力语句图11 移除单元语句

Step 8:提交任务。进入Job模块,建立任务,然后提交进行计算。

2、有衬砌的隧道开挖问题:

采用模量衰减的方法来模拟应力的部分释放现象。除初始分析步外,还需要定义这样的几个分析步:

Reduce 分析步,在此步开挖区模量衰减40%。

Add 分析步,此步中激活衬砌单元。

Remove 分析步,此步中移除隧道开挖单元。

另外,还需要定义衬砌单元和定义与场变量Field V ariable相关的弹性模量参数。

四、结果分析与对比:

1、没有衬砌时的隧道开挖问题的结果处理:

图12 没有衬砌的土层表面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进入Visualization后处理模块,打开相应的计算结果数据库文件。

将土体表面的水平位移U1和竖向位移U2绘制于图12中。

由图可见,土层表面靠近中心线处的沉降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水平位移则指向中心线,大体反映了变形指向开挖面。

图13给出了隧道周围局部区域的位移矢量图,隧道底部回弹,顶部下沉,同样反映了这一规律。

图13隧道局部位移矢量图

2、有衬砌的隧道开挖问题的结果处理:

进入Visualization后处理模块,打开相应的计算结果数据库文件。

(1)地表沉降变形。

图14比较了有无衬砌两种情况下地基表面的沉降变形。有图可见,有衬砌之后地表最大沉降仅为原先的20%左右,衬砌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同时注意到隧道顶部两侧的土体出现了隆起变形,这可解释为由于衬砌刚度较大,将隧道底部回弹力向上传递所导致。

图14 衬砌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2)衬砌变形和应力

图15给出了衬砌的变形前后的形状对比。由图可见,衬砌有向隧道中心移

动的变形趋势,尤其是底板隆起变形要更明显一些。

图15 衬砌的变形前后的形状对比

图16 衬砌内外两侧的轴线方向应力

我们比较关心衬砌内的应力结果,将衬砌轴向方向应力绘制于图16中。图16中横坐标代表距离衬砌上顶点的弧线长度。计算结果表明,衬砌内主要承受压应力,在衬砌最右侧的外侧边缘处压力最大,为-7.83MPa;内边界对应的压力值为-5.76MPa,压应力的差异体现了衬砌的弯曲变形,即外侧有弯曲受拉、内侧

受压的趋势,这和图15中的变形模式是一致的。

基于flac3D深基坑开挖模拟与支护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flac3D深基坑开挖模拟与支护设计 指导教师: 职称: 评阅人: 职称: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深基坑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大,给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量预测已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武汉市万达广场深基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勘查资料和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求,比选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计算设计。同时,本文针对深基坑工程变形量验算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引用了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施工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监测,将计算设计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算,得出比较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和变形量控制方案。 根据基坑实际情况和勘查资料,本文选择的围护方案为以大直径混凝土排桩、双排桩、角撑与对顶撑相结合的内支撑为主的多种联合支护方案,结合坡顶大面积卸土减载、坑内被动区加固的措施。计算部分主要设计计算大直径混凝土排桩(钻孔灌注桩)桩长、内力和配筋,而对卸土减载、内支撑结构、坑内被动区加固和降水设计只进行了简要的说明;flac3D模拟部分主要从建立模型、设置大直径混凝土排桩、放坡开挖、放坡坡面土钉施工、预应力锚索(代替内支撑)施工和基坑主体开挖为顺序进行建模计算,最后进行变形量监测、分析,输出桩单元、锚单元的内力分布情况并给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常规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考对比,常规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非常接近,给出了有效合理的安全系数。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设计flac3D模拟数值模拟

FLAC3d基坑模拟复习进程

计算说明 1、计算方法 1)内力计算采用弹性支点法; 2)土的水平抗力系数按M法确定; 3)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采用矩形分布模式; 4)采用力法分析环形内支撑内力; 5)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软件FSPW 5.2"计算,计算采用单元计算与协同计算相结合,并采用FLAC-3D进行验证; 6)土层参数选取 2、单元计算 1)基坑分为4个区,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为1.1; 2)荷载: 施工荷载:10kPa; 地面超载:4区活动荷载为25kPa,1区、2区和3区超载按10kPa考虑; 水压力;基坑外侧为常水位,内侧坑底以下 0.5m。 3)基坑开挖深度:根据现场地形确定,按开挖12.50m确定; 4)支撑水平刚度系数: 2 a T s EA K L s α = 式中α取0.8,E取28000MPa,L取7.0m,sa取1.20m,s取7.0m,经计算,kT 大于800 MN/m,本计算中,取800MN/m。 5)计算过程详见附件1,其中1区选用钻孔ZK1,2区选用钻孔ZK4,3区选用钻孔ZK16,4区选用钻孔ZK5。各区计算结果汇总如下: 表2 计算结果汇总表 3、协同计算 1)计算方法简介 协同计算采用考虑支护结构、内支撑结构及土空间整体协同作用有限元的计算方法。 有限元方程如下: ([K n]+[Kz]+[Kt]){W)}={F} 式中: [K n]-内支撑结构的刚度矩阵;

[K z]-支护结构的刚度矩阵; [Kt]-开挖面以下桩侧土抗力的刚度矩阵; {W}-位移矩阵; {F}-荷载矩阵。 计算时采用如下简化计算方法: (1)将基坑周边分成几个计算区域,同一计算区域的支护信息相同,地质条 件相同。 (2)将每一个桩或每单位长度的墙看成是一个超级的子结构,这一子结构包 括桩墙,土,主动和被动土压力。 (3)将第三道锚索等效为弹性支承点,作为支承系统的一部份进行计算。 (4)单独求解(2)中的子结构,可采用单桩内力计算的一套方法,将刚度和 荷载凝聚到与支锚的公共节点上,这是一个一维梁计算问题。 (5)单独求解内支撑系统,将(4)中所得子结构刚度,荷载迭加到内支撑 系统,求解后即为最终结果,这是一个二维梁计算问题。 2)基坑模型建立:为能较好地模拟基坑开挖实际情况,在基坑建模时,严格按照基坑实际尺寸进行构建,其构件编号详见附件2图1~3。 3)由于协同计算时,软件无法考虑土体的被动土压力,因此如果按整个场地不同区段不同地层的参数进行计算,其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为消除这种误差,本协同计算时选用钻孔ZK5作为计算依据,将整个场地的土层视为等厚土层,计算时基坑开挖深度14.80m,地面荷载按25kPa考虑。 4)按以上的简化计算原则,本协同计算结果汇于下表,其计算过程详见附件2协同计算书。 表3 协同计算结果汇总表 4、环梁内力力法分析 1)模型的简化 根据工程实际条件,环梁四周存在多个集中力的作用。若依据集中力来求解环梁所受弯矩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其工作量过于庞大。加之,无现成的程序可以利用,以人工运算的方式难于完成。既使通过人工运算得一结果,也难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因此,设计者将多个集中力的作用转换为一均布水压力作用。这是计算过程中的第一步简化,即从图1所示力学模型转化为图2所示的力学模型。二是将封闭圆环受集中力作用的力学模型转化为非封闭圆环受集中力作用的力学模型,并在圆环开口处施加固定端约束,即从图2所示的力学模型转化为图3所示的力学模型(无铰拱)。图3所示的结构力学模型,其实是3次超静定结构。求解该3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须采用力法,于是将图3所示的结构力学模型的基本体系如图4所示。所以环梁内力的结构力学计算转变为一个三绞拱在均匀水压力作用下的3次超静定结构计算问题。

flac3d基坑开挖命令

new title 基坑开挖模拟—未穿通 ;---建立壳模型 gen zone brick p0 -22.5 15 -0.6 p1 -20.5 13 -0.6 p2 0 17.5 -0.6 p3 -22.5 15 0 & p4 0 15.5 -0.6 p5 0 17.5 0 p6 -20.5 13 0 p7 0 15.5 0 gen zone brick p0 -22.5 -1 -0.6 p1 -20.5 0 -0.6 p2 -22.5 15 -0.6 p3 -22.5 -1 0 & p4 -20.5 13 -0.6 p5 -22.5 15 0 p6 -20.5 0 0 p7 -20.5 13.0 0 gen zone brick p0 -12.5 -15.5 -0.6 p1 -10.5 -13.5 -0.6 p2 -22.5 -1 -0.6 & p3 -12.5 -15.5 0 p4 -20.5 0 -0.6 p5 -22.5 -1 0 p6 -10.5 -13.5 0 p7 -20.5 0 0 gen zone brick p0 -12.5 -15.5 -0.6 p1 0 -15.5 -0.6 p2 -10.5 -13.5 -0.6 & p3 -12.5 -15.5 0 p4 0 -13.5 -0.6 p5 -10.5 -13.5 0 p6 0 -15.5 0 p7 0 -13.5 0 ;---建立对称单元 gen zone reflect dd 90 dip 90 origin 0 0 0 group shell ;---冠梁参数 model elas sel shell id=1 range group shell sel shell id=1 elemtype=dkt crossdiag range group shell z -0.6 0 sel shell prope density 1600 iso 2e11 0.0 thick 0.6 range group shell ;---建立基坑模型 generate zone radbric size 5 5 5 5 & p0 0 0 0 p1 50 0 0 p2 0 0 -20 p3 0 40 0 p4 50 0 -20 & p5 0 40 -20 p6 50 40 0 p7 50 40 -20 p8 20 0 0 p9 0 0 -8.5 & p10 0 15 0 p11 20 0 -8.5 p12 0 15 -8.5 p13 20 13 0 p14 20 13 -8.5 fill group kengnei generate zone radbrick size 5 5 5 5 & p0 0 0 0 p1 0 -40 0 p2 0 0 -20 p3 50 0 0 & p4 0 -40 -20 p5 50 0 -20 p6 50 -40 0 p7 50 -40 -20 & p8 0 -13 0 p9 0 0 -8.5 p10 20 0 0 p11 0 -13 -8.5 p12 20 0 -8.5 & p13 10 -13 0 p14 10 -13 -8.5 fill group kengnei ;---建立对称单元 gen zone reflect dd 90 dip 90 origin 0 0 0 ;---连接 attach face rang z -8.6 -8.4;---基坑参数设定莫尔库仑参数 attach face ran y -.1 .1 attach face ran x -.1 .1 group section1 range z -2,0 group kengnei group section2 range z -4,-2 group kengnei group section3 range z -6,-4 group kengnei group section4 range z -8,-6 group kengnei group section5 range z -8.5,-8 group kengnei ;---基坑土体设置材料模型参数

FLAC3D模拟实例循环开挖与支护

FLAC3D模拟实例循环开挖与支护n res ini.sav set geometry=0.001 ini ydis0 ini xdis0 ini zdis0 ini yvel0 ini xvel0 ini zvel0 m m prop bulk 4.0e9shear 2.5e9fri32coh 2.0e6& range grou diban-shayan ; prop bulk 1.8e9shear 1.2e9fri25coh 1.0e6& range grou diban-niyan any grou hangdao any ; prop bulk 1.2e9shear0.8e9fri22coh0.8e6& range grou diban-gentuyan ; prop bulk 1.9e9shear 1.3e9fri24coh 1.0e6& range grou diban-tniyan

; prop bulk0.7e9shear0.8e9fri21coh0.7e6& range grou mc any grou gzm any ; prop bulk 3.0e9shear 2.5e9fri30coh 1.8e6& range grou dingban-fenshayan ; prop bulk 1.5e9shear 1.2e9fri25coh 1.1e6& range grou dingban-niyan ; prop bulk 3.5e9shear 2.5e9fri34coh 1.4e6& range grou dingban-shayan ;添加接触面 gen separate gzm interface1wrap mc gzm interface2wrap dingban-fenshayan gzm interface1prop kn20e9ks10e9tens1e9 interface2prop kn20e9ks10e9tens1e9 set mech ratio=5e-4 def excav_mc loop n(excav_p,excav_p_z+cut_liang)

flac3d模拟基坑开挖

3.5 计算模型 计算模型见图3-3~图3-5,X轴为水平方向,Y轴为竖直方向。本模型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土体、桩、筏板,其中素混凝土桩长5m,筏板厚2m,筏板嵌入土层0.4m。模型中共有12730个网格点,12542个实体单元。 图3-3 计算模型图 图3-4 开挖完后模型图 图3-5 筏板、桩、空洞模型图

3.5 模拟计算工况 计算过程先对计算域进行初始应力场平衡计算,然后模拟计算地基开挖过程,最后模拟地基土的加固,并施加竖向荷载。 计算分析地基中存在空洞时上层土层开挖后产生的卸荷回弹,以及采用筏板及置换桩加固并施加压力后土层的沉降量 4 计算结果及分析 为便于分析空洞部位的位移应力,对模型中的4个空洞进行编号,见图4-1。计算结果中竖向位移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应力以拉为正,压为负。 图4-1 空洞示意图 4.1 地基中不存在空洞 上层土层开挖后的竖向位移分布见图4-2,由图可知,地基开挖完后在开挖面产生较大的反弹,最大回弹位移为17.8cm。在空洞附近,回弹量比相同高程土层要大,且最大回弹位移均发生在空洞上表面,4个空洞四周的回弹位移极值见表4-1,其中1#空洞虽然埋深较深,但由于其尺寸较大,其最大回弹量与埋深较浅的2#空洞、3#空洞接近,4#空洞则由于埋深较深,且尺寸较小,其最大回弹量也相当较小。 表4-1 地基开挖后空洞四周位移极值统计

图4-2 地基开挖完后竖向位移分布云图 采用混凝土桩加固,并在筏板上施加荷载后地基位移变化量分布见图4-3。由图可知,地基加固后并施加荷载后地基土产生了一定的沉降量,在场地中央的最大沉降量为3.8cm。空洞上表面的沉降量比相同高程的土层大,下表面的沉降量则比相同高程的土层小,空洞最大沉降量均发生在上表面,最小沉降量均发生在下表面,空洞四周的位移极值统计见表4-2,1#空洞尽管其尺寸相对较大,但由于其位于场地边缘,且埋深较深,施加荷载后位移相对较小;尺寸及埋深接近的2#、3#空洞沉降量基本一致;4#空洞虽然埋深较深且尺寸较小,但由于其更接近作用力中心,故产生的沉降量与埋深较浅的2#、3#空洞基本一致。 表4-2 施加荷载后空洞四周位移增量极值统计

(完整word版)用flac3d模拟基坑开挖

new ;网格建立 ;;;;;;;;;;;;;;;;;;;;;;;;; gen zone brick p0 90 0 -30 p1 202 0 -30 p2 90 4 -30 p3 90 0 0 size 112 4 30 ratio 1 1 1 gen zone brick p0 90 0 -30 p1 90 0 0 p2 90 4 -30 p3 0 0 -30 size 30 4 25 ratio 1 1 1.1 gen zone brick p0 90 0 -30 p1 0 0 -30 p2 90 4 -30 p3 90 0 -75 size 25 4 18 ratio 1.1 1 1.1 gen zone brick p0 90 0 -30 p1 90 0 -75 p2 90 4 -30 p3 202 0 -30 size 18 4 112 ratio 1.1 1 1 gen zone brick p0 202 0 -30 p1 292 0 -30 p2 202 4 -30 p3 202 0 0 size 25 4 30 ratio 1.1 1 1 gen zone brick p0 202 0 -30 p1 202 0 -75 p2 202 4 -30 p3 292 0 -30 size 18 4 25 ratio 1.1 1 1.1 ;分组 ;;;;;;;;;;;;;;;;;;;;;;;;;; group 1 range x 90 110 y 0 4 z -30 0 group 1 range x 180 202 y 0 4 z -30 0 group 2 range group 1 not ;建立连续墙单元 ;;;;;;;;;;;;;;;;;;;;;;;;;; gen separate 1 gen merge 1e-4 range x 90 110 y 0 4 z -30.1 -29.9 gen merge 1e-4 range x 180 202 y 0 4 z -30.1 -29.9 attach face range x 89.99 90.01 y 0.0 4.0 z -29.9 0 attach face range x 109.99 110.01 y 0.0 4.0 z -29.9 0 attach face range x 179.99 180.01 y 0.0 4.0 z -29.9 0 attach face range x 201.99 202.01 y 0.0 4.0 z -29.9 0 sel liner id 1 crossdiag group 2 range x 89.9 90.1 y -0.1 4.1 z -30.1 0.1 sel liner id 2 crossdiag group 2 range x 109.9 110.1 y -0.1 4.1 z -30.1 0.1 sel liner id 3 crossdiag group 2 range x 179.9 180.1 y -0.1 4.1 z -30.1 0.1 sel liner id 4 crossdiag group 2 range x 201.9 202.1 y -0.1 4.1 z -30.1 0.1 sel liner id 1 prop isotropic (2.0e10, 0.20) thickness 0.8 density 2.5e3 & cs_nk=4e9 cs_sk=4e9 & cs_ncut=4e7 cs_scoh=4e7 cs_scohres=0 cs_sfric=20.0 & range x 89.9 90.1 y -0.1 4.1 z -30.1 0.1 sel liner id 2 prop isotropic (2.0e10, 0.20) thickness 0.8 density 2.5e3 & cs_nk=4e9 cs_sk=4e9 & cs_ncut=4e7 cs_scoh=4e7 cs_scohres=0 cs_sfric=20.0 & range x 109.9 110.1 y -0.1 4.1 z -30.1 0.1

(完整word版)FLAC-3D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的命令流

FLAC D3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的命令流 一、实例工程 南宁地区地层属于河流阶地二元地层,广泛分布有较厚的圆砾层,国内尚无在类似地层条件下建设地铁基坑的经验,为此,可使用FLAC3D 对基坑开挖的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对比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圆砾层中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及周围地表沉降变形特征。 该基坑位于大学路与明秀路交叉路口处,沿大学东路东西向布置。车站基坑长465m,标准断面宽度为20.7m,为地下两层式结构,底板埋深为15.535m(相对地面),顶板覆土厚度大于3m。本工程主体建筑面积21163.6m2,主要结构形式为双柱三跨框架箱型结构。本工程所处的大学路为南宁市东西向的主要交通枢纽,车流量大,人流密集,地面条件复杂。 基坑施工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为800mm厚地下连续墙+内撑(三道内支撑加一道换撑)的支护体系。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尺寸为800×900mm,冠梁同时作为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围檩。第二、三道支撑及换撑使用钢支撑并施加预加力,直径为609mm,壁厚为t=16mm,斜撑段采用800×1000mm钢筋砼腰梁,其余为2×I45C 钢围檩。 二、模型建立 建模工作由两部分组成,实体模型部分,包括土体和地下连续墙;结构单元部分,包括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 根据对称性原理,拟选取1/2 的实际工程尺寸进行分析。考虑到实际的基坑长度将近500m,根据以往的经验,选取全部长度的一半虽然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但是由于中间部分的基坑基本处于同样的受力状态,这样会使大部分的计算长度变为重复的计算,降低了计算效率。根据初步计算结果和经验,最终确定的基坑尺寸为,宽度取基坑的最大宽度24m,开挖深度19m,基坑长度36m。根据地勘报告,合并相似土层,模型中共划分了7个土层。 在FLAC3D 中,围护结构可以用衬砌单元(liner)或实体单元模拟。根据Zdravdovi的研究,在二维平面基坑模拟中,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梁单元(相当于三维模型中的衬砌单元)计算所产生的墙体变形差别小于4%,而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围护结构变形造成的地层损失,可见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别可忽略不计。相比于衬砌单元(liner),实体单元物理模型清晰,参数相对较少且容易确定,因此本例围护结构采用实体单元模拟。 模型的范围必须要足够大以覆盖基坑开挖可能影响的区域,同时又要兼顾计算效率。根据现行国家和个地方规范的要求,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影响范围为4 倍开挖深度,整个模型的尺寸为96×144×39(长×宽×高m)。为减少不必要的网格,网格划分原则为基坑附近密集,远处稀疏,模型共有节点10890个,单元9408个。模型如图所示。

深基坑开挖与锚杆支护FLAC_3D_数值模拟分析_张卢明

收稿日期:2007-08-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68002)及江西省教育厅2007年度科技项目计划项目资助(赣教技字[2006]182号).作者简介:张卢明(1982-),男,硕士生,从事滑坡、边坡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5-0523(2007)05-0009-04 深基坑开挖与锚杆支护F LAC 3D 数值模拟分析 张卢明1,郑明新1,何 敏2,郑玉之2 (11华东交通大学道桥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13;21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运用F LAC 3D 软件对某市影视城及商办综合楼深基坑进行了开挖与支护的模拟.计算中采用摩尔-库伦弹塑性模型.通过计算得出深基坑的竖直位移、土体水平位移、锚杆的内力、土体应力应变分布,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最后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基坑开挖和支护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可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关 键 词:F LAC 3D ;基坑开挖与支护;稳定性;强度折减法中图分类号:T U47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基坑的变形或应力应变状态是一个支护结构与土体的共同作用问题,在基坑开挖的不同工况、支护结构与土体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渐变过程.因此,一般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基坑支护问题[1].目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是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有限元法主要是以弹性地基梁法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维有限元法,以及以Blot 固结理论为基础的二维有限元法[2].上述方法将基坑支护体系的三维问题简化为一维问题或平面问题,未能反映支撑轴力和基坑位移的实际情况.而基于有限元差分法的F LAC 3D 程序不仅能很好的反映基坑的三维问题,考虑支护结构与土体的相互作用问题,而且F LAC 3D 程序能够很好的模拟地质材料受力作用下屈服、塑性流动、软化直至大变形等力学行为,因此F LAC 3D 程序模拟的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有鉴于此,本文采用IT ASC A 公司的F LAC 3D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程序,对某市影视城及商办综合楼深基坑进行了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分析,据此分析了基坑外土体的下沉、坡顶水平位移及塑性变形等情况.为深基坑锚杆支护技术的设 计与施工提供有益的指导. 2 工程概况 该建筑分地上二十四层,裙楼五层,地下室两层,共二十六层,建筑物高度93160m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长36150m ,宽32100m ,总 建筑面积1829510m 2,基坑开挖-10190m (±0100标高1066170m ).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1)场区地层分布如下 ①杂填土(Q ml ),该土在场地内普遍存在,厚1140-6120m.由旧基础、挡墙、煤渣、砖瓦及大小不 等块石、碎石和杂色粘土组成.结构疏散,层次不清,强度变化大,压缩性高. ②红粘土(Q el ),厚0100-5110m ,土质不均匀,厚度变化较大,在场地分布不连续.仅见于基坑侧壁局部地段. ③基岩(T 2sz ),是三叠系松子坎组地层(T 2sz ),岩性为灰色、浅黄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与泥岩、页岩互层,地层产状250∠35°. (2)地下水 第24卷第5期2007年10月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V ol 124 N o 15Oct 1,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