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作品分析文本资料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文本资料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文本资料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

美国电视节目概述

电视节目的四分法

在美国电视行业中,栏目的分类完全采用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

Action/Adventure 动作与冒险类

Cartoon 卡通

Children 儿童节目

Comedy 喜剧

Drama 戏剧

Game Show 游戏(滑稽综艺节目)

News 新闻

Reality 真实探险类

Science Fiction 科幻

Soap Operas 真人秀

Talk Shows 脱口秀

电视节目的简单四分法

1.普通新闻(以晚间新闻为核心的常规新闻播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特别报道等)

2.娱乐性新闻(由新闻部门制作并以制造收视率为主要目的的其他新闻类节目)

3.非虚构娱乐节目(包括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综艺节目等类型的各种电视剧以外的娱乐性

节目)

4.电视剧(所有戏剧性节目,包括电视电影)

体育节目、纪录片、科教节目、生活服务节目等

用新闻娱乐公众

美国电视中,早间节目与黄金时间新闻杂志最大的共性在于

1.它们都是由新闻部制作的娱乐节目

2.它们都是杂志型栏目,即在一次节目中分出若干板块,分别讲述一些互相没有关联的故

《今天》(Today)、《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60分钟》(60 Minutes)、《20/20》

等代表性节目

在电视中谈话

夜间谈话节目在形式上变化不大,但在内容和主题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早期的夜间谈话节目内容主要集中于娱乐界新闻和生活琐事,追求娱乐性和戏剧效果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夜间谈话节目越来越向严肃和敏感的时事话题靠拢,甚至逐步以这类话题

作为主题内容

综艺还是游戏

上个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这类滑稽综艺节目成为电视中最热门的类型。

当前,目前唯一真正有影响的综艺节目,是NBC的《周六夜直播》(Saturday Night Live)

历史上第一种让大众着迷的单纯电视娱乐形态是所谓的“益智节目”(quiz show)

1955年,CBS推出了一档高额奖金的智力竞赛节目《64000美元问题》(The $64000

Question)

此后,CBS制作了派生节目《64000美元挑战》(The $64000 Challenge)

NBC 仿效《64000美元挑战》制作了《21点》;类似的节目还有《大惊讶》(Big

Surprise)、《高额经费》(High Finance)等

“真实”的游戏

目前最流行的“真人秀”节目诞生在欧洲,是上世纪末的产物

“真人秀”目前最普遍的叫法是Reality TV,即真实电视节目,此外还有reality soap opera、constructed

documentaries、docusoap等称呼。

所谓的真实节目,就是有制作者制定规则,然后把普通人在一个假定的情景和虚构的规则中的真

实生活录制下来播出,它本质上是一个游戏节目。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是美国一档日间谈话节目

1986年,“国王世界”(King World)节目制作公司与奥普拉签约,该节目正式诞生

所谓辛迪加节目,是指公司独立制作,并通过节目分销商将其播出权分别卖给不同的电视台以及

全国有线电视网的电视节目。

辛迪加节目中最重要的形态是首播辛迪加节目,主要包括谈话节目、游戏节目和娱乐新闻节目,

其中也有少数电视剧或其他系列性节目。

节目定位为“对所有女性来说最好的日间谈话节目”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的推广

第一步:将该节目以“focus groups”的形式进行测试

第二步:将节目录像带有选择地送给一些地方电视台免费播出

第三步:以有偿的辛迪加节目形式出售

1986年9月,全美国138家电视台,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播出该节目

该节目在广告销售上大获成功

节目开播当年(1986)的毛收入达到了1.25亿美元

1994年,节目的毛利达到7.05亿美元

1986年,奥普拉与杰夫·杰克伯斯联手创办了“Harpo Production”。

1988年,奥普拉从芝加哥WLS电视台手中买回了该节目的制作权。

策划——节目骨架的构建

该节目一般为录播,周二、三和四每天录制两期,周一和五则用做节目的策划和准备。

第一阶段:每期播出前1-3周,召开创意讨论会(idea meeting),这是一期节目创作的起点。

主要讨论话题的选择

奥普拉以创作人员的身份参与进节目的策划

该阶段对话题的切入角度、有无可发掘的趣味点进行深入分析

话题质量的评判有两个标准:

一是要以故事为基础,话题能够展开

二是要具有论争性,话题能够展开的精彩

对明星、名流的访谈采取平均每周邀请一名嘉宾的方式

这类常规节目在整个节目中的话题选择比例不高,但它的内容固定,播出频率固定,对观众而言,

有很高的辨识度

时尚话题关注最近一些大的潮流趋势

社会问题则会关注一些新近发生,具有一定新闻因素的社会事件

部分话题比例留给了特别节目企划

第二个阶段:召开制作会议(production meeting)

主要由执行制片人负责,讨论的主要议题是话题的可行性

针对主题选择的标准,嘉宾的选择也有要求

符合节目主题的故事和精力;善于表达;情绪化等

节目一般提前一个月开始邀请观众

通过网上报名、电话、信件报名方式

就话题内容与相关团体、组织联系

专家的选择一般都是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专家或者畅销书作者

第三阶段:实际的摄制阶段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形成了三种基本固定的节目形态

1.问题讨论式

邀请三组嘉宾来到节目现场,就某一话题结合自身经历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专家进行讨

论。

明确问题

观众与三组嘉宾冲突

提出治疗方法

2.明星访谈

每周固定播出一期

去除专家环节

节目分为六个段落

揭秘性和情感性成为节目卖点

3.特别节目

基本上每月保证一期

与观众的互动

为了某一特殊目的

应和社会热点事件

故事——节目的血肉构成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两个:嘉宾的讲述和现场的话题讨论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的“故事”包括两个概念

一是每一个段落内的嘉宾自述

二是整个节目主题的叙述

1.“小故事”

即嘉宾讲述的自己的故事

VCR的作用

把故事讲清楚

营造气氛

2.“大故事”

“大故事”的概念首先就是涉及怎么确定故事的主题

“以小见大”

美国应该攻击伊拉克吗

关于伊拉克你知道什么

战争故事

战争是唯一的答案吗

来自前线的消息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不喜欢美国

战后的生活

会见来自前线的英雄

不可或缺的节目灵魂

主持人是最大的角色

嘉宾是主要演员

现场观众是次要角色

专家是主持人的代言人

真诚、亲切是奥普拉最突出的一个主持风格

对节目全身心的投入,是她的另外一大主持风格

敏锐的反应是她最为出色的技巧

她在节目中既是一个完美的演员,又是节目导演的化身

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

节目的历史沿革

《60分钟时事杂志》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打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

栏目由唐·休伊特(Don Hewitt)创建于1968年,同年9月24日CBS首播。

节目设想:创办一个在黄金时段片长一个小时的新闻节目。

节目有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故事,由一个记者出镜采访,并串联讲述整个故事,

三个故事中间穿插广告,通过广告将不同风格品味的故事融合成一档节目。

世界电视业引入了一个崭新概念:电视新闻杂志

当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栏目形态,只是在每周二晚间黄金时段和《CBS新闻小时》轮流播

出。

1972年,《60分钟》从星期二的晚十点移到了星期日的6点。

1975年,《60分钟》转到了7-8点的时段。同年,著名记者、主持人丹·拉瑟加入该节目。

新闻评论版块——安迪·鲁尼评论

节目样式和外部形态

《60分钟》栏目的形象包装

黑色背景,在一片寂静的背后,响起了时钟滴答的声音,随后黑色背景上出现了白色的方

框,勾勒出一本尚未翻开的杂志,在杂志上方写着“60 minutes”,中间和下面的内容是各

位主持人记者的姓名,向观众表达明确的意思:节目是一档名为《60分钟》的杂志。

杂志的封面很大,方框中依次显示即将播出的精彩段落,同时配有同期声,人物语言和现

场音响,在片头就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

滴答行走的秒表的声音以及画面始终伴随着片头,在各组段落与镜头之间穿行,成为分隔

符和连接各个部分的纽带。

杂志和跑表是《60分钟》重要的符号

杂志代表栏目的性质定位是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

跑表对应着以时长命名的栏目名称——《60分钟》。

节目主持人形象

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身着正装且严肃、话语严谨

谈吐、主持风格等与栏目的定位和内容相契合

栏目整体的色彩基调偏暗

《60分钟》的板块设计

每期的《60分钟》基本由3个独立的新闻深度报道和1个新闻评论版块组成,深度报道各

13分钟左右,评论版块4分钟左右,加上片头导视、片花和广告,总共60分钟整。

我们的节目本质上与一开始没什么两样。这并非碰巧如此。我有一个疯狂的理论,即我们是美国

生活中唯一一个看上去、摸上去、闻起来仍人保持不变的东西……人们说,在某些时候,你不得

不改变悬摆的挂钟,而我说,绝不、这个挂钟就像爷爷屋里的纱窗门,这个纱窗门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但你从来不想给它上些润滑油,因为它带给你的是这样美好的回忆,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们追求不变。我喜欢纱窗发出一点声音。——唐·休伊特

《60分钟》的“硬”风格

定位硬新闻

“我们所擅长的,是向黑暗的角落里投下光亮。如果有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从事不应该的

勾当,我们所做的只是把灯光打开。”——唐·休伊特

《60分钟》的选题大多以涉及国家政策、政府部门、社会性问题、司法的公正性、重大灾

难、战争问题等“硬新闻”为主。

在内容上,《60分钟》强调“硬新闻”的深度

严格的选题策划

考虑题目是否具有独家性、资料的来源通道是否畅通、收到的信息是否准确、方案的执行

是否可行等。

独立、客观、公正的栏目品格

曾任《60分钟》执行主编的菲利普·席弗勒总是自豪地说:“《60分钟》是新闻品格的象征,

是客观立场的代表,为这个栏目工作,我感到骄傲!”正是这种新闻职业品格和精神,支撑

着《60分钟》近半个世纪来的长盛不衰,凝聚着一大批尖端新闻从业人员。而他们的终极

目标是“真相”。

给你讲一个故事

《60分钟》成功的本质在于他所讲的故事,即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向观众讲述几个精心挑选的

小故事。

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是栏目收视率的重要支撑。具体表现在对情节的精心选取和挖掘,对矛

盾冲突的捕捉和表现,对细节的抓取和提炼,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和控制,还有就是以形象

化的信息为论据,避免说理。

采访对象应是一个善于将故事的人

选择的采访对象必须是知名的或者身世离奇的,其中必须包含有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讲故事的同时,必须把握故事中的“关节点——故事中的冲突”。

《60分钟》的影像语言却总是那么精致纯熟,他们首先关注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传

达信息,如采访时多用特写;然后在机位变化、运动轨迹、色调运用、场景转换、镜头剪

接、声画组合、特技使用等各方面进行最佳配置,以达到最好的传播和观赏效果。而所有

这些都是新闻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会“抓眼球”的制作队伍

《60分钟》栏目的成员,根本没有那种二十几岁刚刚大学毕业、冲劲十足的毛头小伙,他们大多

数的年龄都在35岁~45岁之间,在到这个栏目之前,他们都有过相当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都是非常出色的新闻记者,否则无法胜任这个栏目的工作,这几乎已经是《60分钟》的一种传统。

《60分钟》不设固定的栏目主持人,只让本期节目的出镜记者在演播室做简短述评。它的主持人

都是记者,记者同时也是主持人,这是它的要求,也是它的特色。

《60分钟》的记者在采访时,尽量让相关信息源在镜头面前讲话,解说词尽量不用,而且注意在

现场的运动感,如果采访对象能够动起来就比坐在椅子上说话好;如果能让采访对象在新闻现场说话,就尽量不让他在家说话。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接近主人公生活的原生态,让观众了解人物真实的处境,表达人物的真实想法。

《60分钟》注重记者对节目的参与。节目的过渡与画面的转接应该在记者的采访与提问中来完成,

尽量减少依靠外力和后期的剪辑制作来添加转场。

在现场拍摄技巧上,比如在拍摄采访对象时,镜头会有意卡到对象的脸部,脸庞之外,连额头与

喉咙都不拍进,整个屏幕就是一张脸。

60分钟》还注重非语言符号的扑捉。比如不同的受访者的个性化神态、动作、手势等,通过对大

量细节和表情的抓取,使节目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达更多的内容与信息。重视通过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来增加信息量,应该是电视人必须掌握的技巧。

明星主持人的强大阵容早已成为抓住观众眼球的关键。

大卫·莱特曼深夜秀

深夜脱口秀节目巡礼

早期脱口秀的主要阵地是广播电台,二战后电视的逐渐普及也吸引了众多广播界名嘴转战这一全新的媒体平台.

深夜脱口秀最早就来源于综艺节目。

深夜脱口秀的基本模式最初由Steve Allen, Jack Paar这些先驱者们奠定,之后又被“脱口秀之王”

强尼·卡森以喜剧脱口秀的形式真正发扬光大

深夜脱口秀自诞生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形成了以单口小段+喜剧环节+名人访谈的固定表演模式.

娱乐至死——民众狂欢的舞台

《大卫·莱特曼深夜秀》带有莱特曼鲜明的个人色彩

莱特曼是一个天生的喜剧演员

莱特曼把电视内容推向可接受范围的极限

“我想让观众觉得我们的节目里什么都可能发生。哪里有真正的危险,哪里就有了

真正的乐趣。”

莱特曼的幽默也把演播室外的日常生活放了个底朝天

《大卫·莱特曼深夜秀》带有莱特曼鲜明的个人色彩

莱特曼以一种狂热的激情摆脱了规则的束缚,从节目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力量和情感上的

满足

在现实中无法实践的叛逆行为的观众在节目中得到想象的释放

嘉宾访谈——消费英雄的时代

消费英雄

大众能从明星出模仿的,不是成功的诀窍,二是对服装、发型的选择,开什么车子,喝什

么酒,并且从中体验到“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

消费英雄

作为明星主持人,莱特曼经常在节目中“自爆其短”,取悦观众

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

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做笑料

轻松自如地调侃他人

大话新闻——被颠覆的传统话语

不同于一般的谈话节目,莱特曼的节目更像是新闻评论与谈话节目的混合体。

莱特曼对于新闻的评述采取一种“戏说”的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代表主流思想,是来自权威的声音

“戏说新闻”,站在了大众的反叛立场上,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

在道德、价值判断上,强调和遵照的还是最主流的意识形态

“我经常使用幽默,虽然有时候我的幽默会让某些人觉得很尴尬,但是我的本意并

不是要把幽默当做利剑,幽默的最大作用应该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周六夜现场

硕果仅存的电视综艺节目

在美国电视发展初期,综艺节目(variety show)是最为流行的节目样式之一。

1948年,米尔顿·伯尔(Milon Berle)在NBC主持《德克萨克明星剧场》(Texaco Star Theater)。

上世纪50年代,《阿波特和科斯特洛节目》、《阿兰·扬节目》等。

上世纪60年代,《ABC67驿站》、《出人意料的家庭》等,综艺节目呈下滑趋势。

上世纪70年代,《坎贝尔娱乐时间》、《小家伙》、《奥兰多和道恩》等新综艺节目。

洛恩·麦克尔斯是该节目的第一个导演。

从音乐、舞台、电影中摄取情感,并用于电视之中。

“第一个节目往往需要六个月的时间,理念和形式一旦固定下来,第二个节目只需要六天。”

1975年10月11日,该节目开播,每周六晚11:30-次日1:00。.

节目的第一任主播是Don Pardo

节目的第一个嘉宾主持是George Carlin.

节目最初的固定板块有:

《周末快讯》

《圆锥人组织》

《勇士》

电影短片或木偶剧片段

音乐表演

1979年,《周六夜现场》把一些精彩节目重新编辑,冠以《最好的周六夜现场》(The Best of Saturday

Night Live)之名,每周三晚10:00播出。

1985年,回归的麦克尔斯将重点放在培养新星上,逐步建立新星队伍。

1986-1987演出季,在原有策略基础上,加入时政讽刺和滑稽模仿两大元素,以及融入当时最火爆、

最流行的音乐元素。

《周六夜现场》的规律元素

1.每周一换的主持人

节目实行客座主持人制

通常来说客座主持人都会是正处在宣传期的大明星,来自影视、音乐、体育等各个圈子

SNL有一个“Five-Timers Club”

2.庞大的演员队伍

SNL既会找电视、电影、音乐各领域最著名的明星客串演员,同时也会给一些有潜力的演

艺新人提供登台机会。

每一年,SNL都会公布该年当季的固定演员班底。

3.不可或缺的音乐嘉宾

以音乐愉悦观众,并在音乐的基础上以嘉宾的表演为观众奉献视觉大餐

基本上具有表演和音乐两方面才能的人才能胜任

4.幽默新闻场景表演

新闻场景全是模拟的,新闻人物都是扮演的,但新闻事件和涉及的新闻人物都是有章可依

的。

5.喜剧小品

每一期节目中会有一些固定板块,如《杰瑞特的房间》、《办公室短剧》等

小品中,大多数会有一个主要人物不断受到嘲弄讥笑,会涉及年龄、体重等各种问题。

6.幽默新闻播报

《周末快讯》(Weekend Update)

将一周发生的重要以及不重要的囧新闻汇集,用有趣且讽刺意味十足的播报方式告诉

7.音乐秀

不是每期都有,但会以比较固定的板块出现。如《俱乐部快讯》

8.脱口秀

不是固定板块,会不定时地出现在节目中

《周六夜现场》的两大法宝

1.直播

2.时政讽刺

“《周六夜现场》挑战了时间和美国的娱乐节目传统,它对当代文化中的喜剧艺术依然发挥着最强

有力的影响。”——第25届艾美奖颁奖词

职场真人秀《学徒》

节目推出概况

《学徒》的发起人为美国电视界的著名人物——马克·伯内特,《幸存者》就出自他的手笔。

2004年1月8日,《学徒》在NBC正式开播,以对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热门节目《生存者》

(Survivor)。

《学徒》,每周四在NBC的黄金时段播出,每个演季15集,每集时长60分钟。

立足于商业社会生活,舞台感、设计感较少,更加贴近真人秀节目的本质,也更符合观众的收视

心理。

基本节目设计

节目元素

节目主题:宣扬美国主流价值观

参与者:节目主题的演绎者

假定规则:高明的叙事结构

规定情景:都市丛林

选手的选拔

基本原则

合法的美国公民或在美国合法工作的人;

21岁以上,语言表达能力清楚且身心健康;

不能是媒体从人员。

帅哥美女组合业

教育背景与商业成就

多样性与局域性的统一

节目竞技规则

16名竞争者根据性别分成两组(各8人),互相竞争完成特朗普给予的工作任务;

每次任务都确定一个项目经理,由他领导小组完成工作。项目经理可以民主产生,也可以

自荐;

每一轮的项目经理需要轮流担当,身为项目经理要为该队的失败或成功负部分责任;

豁免权

完成任务后对其成果进行比较

节目基本流程

它的流程是人事测评中“无领导小组讨论”等非结构面试法的一个改版。

节目基本流程

环节一:选手被安排同住在纽约的一个公寓中。每周特朗普与他们会面,将他们分为两组,

布置一个商业任务。

环节二:小组成员自行选出项目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完成特朗普布置的任务。

环节三:特朗普和他的两个助手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对项目进行评价,决出胜负。

环节四:失败方的项目经理选出一到两个人和他一起承担失败的后果,被解雇者将从这几

人里产生。

节目制作

精良的制作

巨额的投入使得制片方拥有无人匹敌的执行力

前期制作班底庞大

拍摄过程事无巨细的全面性

细节的重视

对音乐的整体性把握

极具戏剧效果的人物因素

剪辑节奏、镜头设计

真实

成功的商业运作

创意策划,精心制作

整合营销传播

成本控制和植入式广告

版权销售

品牌的延伸

节目的策划特色

独创的商业竞争真人秀模式

抵制了《老大哥》、《阁楼故事》一类通过对隐私偷窥来博取高收视率的创作方式

扬弃了《幸存者》一类“鲁宾逊漂流记”式的原始荒岛探险类真人秀的过时模式

最大限度的提炼、浓缩现代都市工作生活

传统商业项目案例让观众充满怀旧色彩

地产大亨兼执行制片人唐纳德·特朗普本人的高度介入

荧屏上的美国梦

对机会平等的信仰

对生存守则的遵循

即时性采访

制作现场对矛盾双方第一感受的真实提问记录

叙事结构

悬念的设置

节奏的控制

平行交叉的方式

纪实性与戏剧化相结合的节目形态特征

纪实性:纪录手段的使用、人物的非扮演性、节目过程和结局的开放性

戏剧性:虚拟情境、设定假定规则控制节目节奏和走向、制作上和肥皂剧相似

《学徒》节目形式的本土化

《学徒》类节目本土化存在的问题

文化差异难以磨合

节目关键元素难以复制

原创力低下,流于形式

制作理念、水准亟待提高

《学徒》带给我们的职场启示

Wait, Wait, and Wait

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Business Ethics

God is in the Very Details

Team Synergy

Focus on the Goal

Execution

《美国偶像》

节目简介

《美国偶像》2002年1月在美国福克斯公司电视网(FOX)播出

播出时段为每周二、周三晚8-9点,决赛延长至10点

该节目是电视真人秀中人气最旺的一档节目

该节目每半小时收益高达664万美元

《美国偶像》开辟了观众参与节目的先河

节目的游戏规则

参赛者条件

年龄(16到24岁,到2006年上限被放宽至28岁,2010,参赛年龄下限被降低到15岁)和国

籍(美国公民)。

赛程赛制

海选阶段(The First Audition/First Recall )

片方会挑选美国东西海岸以及中部的6到8个城市举行海选

主办方会请来唱片公司的从业人员或者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来进行初审

该阶段只节选一部分录播

赛程赛制

好莱坞周(The Second Audition)

好莱坞周的结果完全由三人团来控制,他们通常会把近200人的海选过关选手最终筛选

到男女各12人的半决赛名单。

每一届美国偶像在好莱坞周都会变点新花样

需要通过有关个人过去行为的背景检查和药物检测

好莱坞周的表演会被FOX制作成3到5集不等的特别节目,最后一集则永远是50人入

围24人的逐一通知过程

赛程赛制

半决赛(Stages of Final Auditions)

谁将登上美国偶像的宝座将全凭观众电话投票决定

电话投票的时间集中在比赛结束后的一个小时之内,并且只收取基本通信费用

每个人的投票将不限制次数

自第四季开始,男女选手是分开比赛

赛程赛制

决赛(Final)

每一场比赛都只淘汰一名选手,并且不在性别上作任何限制

每周比赛都有一个相关的主题

余下三位决赛者的时候,不再有歌唱主题。每位参赛者演唱三首歌曲:一首自行选择的

歌曲、一首评判选择的歌曲和一首由唱片执行制作人Clive Davis选择的歌曲

节目的盈利模式

电视节目的版权

广告

音乐CD

演唱会

衍生产品和品牌授权产品

节目成功的因素

保持外部形态的稳定性

坚持平民大众的狂欢

评委和主持人的专业性

全民的参与,公平投票

凸显节目的责任感,契合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强大的集团经营运作支持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2018年广电网络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广电网络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6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二、国内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行业发展现状 (8)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1) 1、有线电视业务竞争状况 (11) (1)有线电视与IPTV的竞争 (11) (2)与互联网电视的竞争分析 (13) 2、宽带业务的竞争状况 (15) 3、新业态的影响 (16) 四、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17) 1、歌华有线 (17) 2、广电网络 (18) 3、天威视讯 (18) 4、吉视传媒 (18) 5、湖北广电 (19) 6、广西广电 (19) 7、贵州广电 (19) 五、行业经营模式 (19) 六、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20) 1、政策性限制 (20)

2、区域性经营限制 (20) 3、资金和技术等的限制 (21) 七、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21) 八、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21) 九、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2)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公益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结合,规模效应十分显著,兼具着政府喉舌、文化传媒、公用事业、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特点。上述特点决定了行业企业发展的双重目标:一方面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收视便利,维护收视安全,确保主流媒体声音的有效传播;另一方面需要在各种业态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通过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技术水平和客户体验的不断提升,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国家对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为广电总局及地方广电部门。广电总局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研究制定、标准研究与起草、行业管理与规划等,通过发放经营许可证实施认证管理。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传送、视频点播、增值电信等业务须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许可。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发展广电网络、促进“三网融合”是国家推动文化产业、信息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开发可管可控可信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也是保证党和政府舆论导向地位、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家政策为鼓励和

最新全国最全广电网络组织结构

全国最全广电网络组织结构 2016-04-25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各自定位越来越清晰,分工越来越明确。 各地的广电网络公司已经推行了转企改制,身份的转变之后,大部分都完成了股份改造,形成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创新、颠覆以及跨界,对传统公司的战略以及组织形态的变化正在产生深远影响。 在战略方面,过去企业制订长期发展战略的模式已经变得滑稽,因为世界变化太快,公司战略最长在1年内有效,处于不断动态调整和变化之中。 在组织形态方面,扁平化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大公司正在被拆分,变得小型化,机构正在小微化。 1、为什么扁平化组织结构被热衷? 2、组织结构的定义、组成、模式有哪些?工业时代下的组织结构与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结构有哪些不同?

3、如何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扁平化组织才有生产力? 4、什么时间点或时机下可以进行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变革? 5、怎么看待互联网公司的结构与广电网络结构的差异?广电网络的组织结构多长时间进行变革一次呢? 一、需要知道的前提 1)广电网络经过多年发展,从几十人,小的省网发展到1-2K人,多的省网到1-2W人,也是一个庞大的机构。这么些人,除了少部分以事业身份到企业任职的老同志(随着组织要求,这种情况逐步杜绝)之外,绝大部分都已经是企业身份。 2)广电网络的实际控制人一般都要么是台/集团,要么是局,主要是在整合过程中,有行政整合,划拨,也有市场兼并或购买,或是资本注入方式等多种形态。 3)广电网络具体的考核单位一般都是当地的国资单位(也有文资办、文改办等); 4)广电网络开展相关业务所需要的各种资质,新闻广电相关资质要找新闻出版广电局,宽带等相关资质的要找通管局,集成等资质要找经信委;(概括就是婆婆比较多)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21805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 54 学分 3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2006年11月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54 学分: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新闻作品评析》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它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新闻评析的性质与作用、特点与目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并结合案例分析对各种新闻体裁及不同新闻媒体的新闻评析进行了阐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及对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基础以及对不同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范专业),属专业课程,于第三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是全面系统的原则:本大纲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统讲授新闻评析的相关理论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使学生首先具备全面而系统的新闻评析的理论基础。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在掌握新闻评析相关理论和新闻评析写作原理的同时,突出实践环节,并通过个案分析与写作练习,使学生具备对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评析能力。 三是互动与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讨论、实践练习等活动,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文本资料复习进程

广播电视作品分析 美国电视节目概述 电视节目的四分法 在美国电视行业中,栏目的分类完全采用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 Action/Adventure 动作与冒险类 Cartoon 卡通 Children 儿童节目 Comedy 喜剧 Drama 戏剧 Game Show 游戏(滑稽综艺节目) News 新闻 Reality 真实探险类 Science Fiction 科幻 Soap Operas 真人秀 Talk Shows 脱口秀 电视节目的简单四分法 1.普通新闻(以晚间新闻为核心的常规新闻播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特别报道等) 2.娱乐性新闻(由新闻部门制作并以制造收视率为主要目的的其他新闻类节目) 3.非虚构娱乐节目(包括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综艺节目等类型的各种电视剧以外的娱乐性 节目) 4.电视剧(所有戏剧性节目,包括电视电影) 体育节目、纪录片、科教节目、生活服务节目等 用新闻娱乐公众 美国电视中,早间节目与黄金时间新闻杂志最大的共性在于 1.它们都是由新闻部制作的娱乐节目 2.它们都是杂志型栏目,即在一次节目中分出若干板块,分别讲述一些互相没有关联的故 事 《今天》(Today)、《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60分钟》(60 Minutes)、《20/20》 等代表性节目 在电视中谈话 夜间谈话节目在形式上变化不大,但在内容和主题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早期的夜间谈话节目内容主要集中于娱乐界新闻和生活琐事,追求娱乐性和戏剧效果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夜间谈话节目越来越向严肃和敏感的时事话题靠拢,甚至逐步以这类话题作为主题内容 综艺还是游戏 上个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这类滑稽综艺节目成为电视中最热门的类型。 当前,目前唯一真正有影响的综艺节目,是NBC的《周六夜直播》(Saturday Night Live) 历史上第一种让大众着迷的单纯电视娱乐形态是所谓的“益智节目”(quiz show) 1955年,CBS推出了一档高额奖金的智力竞赛节目《64000美元问题》(The $64000 Question) 此后,CBS制作了派生节目《64000美元挑战》(The $64000 Challenge) NBC 仿效《64000美元挑战》制作了《21点》;类似的节目还有《大惊讶》(Big Surprise)、《高额经费》(High Finance)等 “真实”的游戏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影视作品分析指导 影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

新闻作品消息赏析

徐金波吴忠新陶涛 2012年12月18日0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武汉12月17日电(徐金波吴忠新陶涛)年初承诺,年底“验收”。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的为期5天电视问政17晚正式开场,多个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现场向百姓评委交出答卷。当晚的首场考试,那些信心满棚进场的官员却“哭着”走了出来。 武汉电视问政的出题人是普通百姓。今年3月1日,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针对百姓普遍反映的部门职责不清、新城区工业化水平不高、审批流程复杂、出租车营运秩序不规范、小餐饮脏乱差与扰民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市交委、城管局等2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向社会作出公开整改承诺。 武汉电视问政的评委也是普通百姓。本期电视问政就是让5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特约评论员等,手持“笑脸”(表示满意)和“哭脸”(表示不满意),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整改承诺进行“拷问”、“验收”和“打分”。 17日晚20时正式开始的首场电视问政,以“兑现承诺,优化环境——让服务更到位”为主题。为给“考官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武汉市委组织部部长胡志强、市政府副市长秦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市编办主任黄松如、市法制办主任李子林、市人社局局长潘汉生等6位“考生”,满脸笑容地提前了20分钟入场,并频频向现场“考官们”挥手致意问好。 在开场总结年初承诺阶段,政府官员们显得成竹在胸、高谈阔论,认为自身的工作应该得到考官们满意的笑脸。然而,随着暗访人员将小餐饮整改存在“盲点”、卤味作坊“五味杂陈”、低价羊肉卷由鸡鸭肉混合造、民众维权遭遇多个部门推诿等问题,以短片的形式在现场一一呈现,刚刚还危襟正坐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做出“自我批评”,连忙道歉,甚至现场办公督促其职能部门立即查处。 轮到评委们现场打分时,虽然大多评委对政府官员一年的成绩表示“满意”,但也有评委表达“不满”,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而评论员犀利的点评,更是让他们在近两个小时的问政过程中如坐针毡。场内外观众积极踊跃地献计献策,则让他们甚感宽慰。 中共武汉市纪委负责人表示,武汉电视问政就是要通过“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方式,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落实服务承诺,从而进一步优化武汉社会发展软环境。(完)

影视作品的鉴赏方法

影视作品鉴赏需要掌握影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影视作品解读可以分为文本内解读和文本外解读,文本内的解读是画格、镜头和段落的分析,而文本外的解读则是多角度、多视域的社会、文化、时代、审美、政治等方面的分析。影视作品是视听艺术,基本的结构单位是镜头,这就需要准确掌握影视作品的镜头与镜头的结构方式:镜头语言、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对影视作品的结构的掌握同时也是对其意义的解读。影视作品的结构按照层级可以划分为画格、镜头、段落。画格是影视作品最小的单位,就是一格画面的图像。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画面静止的内容就是一格画面,也是一格胶片的内容。对画格可以进行构图分析,对拍摄对象、位置关系、光线、色彩、前景、后景和背景等进行仔细的分析。镜头的内容其实就是画格的集合,镜头会因此产生人物的运动,从而进行叙事,镜头分析是影视作品的基本分析单元。对镜头的构图、色彩、光线、场面调度和镜头中人物的身体、表情、动作等等方面的分析是影视作品意义解读的基本组成部分。镜头之间的组合形成段落,段落可以交代场景,也可以进行叙事,形成一个小情节。 镜头之间也可以产生修辞效果,形成抒情性段落和表情段落。在镜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段落分析,最后形成影视作品的分析。对一名选修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或影视艺术初学者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从视听语言出发,理解作品的美学、社会和文化含义,对作品的主题、叙事、人物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分析。 一、影视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影视作品是现代传媒时代的艺术,这种光影构筑的世界具有独特的魅力,分析影视作品的情感、美感和艺术内涵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了这些方面才能感受到影视艺术的独特感染力。 1.重视影视知识的积累 专门的影视分析与一般的观众观看电影电视是不一样的。观众看电影或电视作品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而专门的电影或电视作品分析则不大一样,首先是需要一定的影视知识的积累。作为一般的选修者或爱好者,需要积累的影视知识很多,阅读的书籍也很多,首先可以系统地涉及专门的中外电影史或电视史、影视美学以及影视评论;其次则可以阅读关于中外经典电影、本章内容的写作主要参考了《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王心语著《导演艺术基础》,林洪桐著《表演艺术手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等,特此感谢。033奥斯卡获奖电影和其他电影节获奖的影片等介绍或分析的书籍。只有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影视作品介绍或分析的论著才能具有比较系统的影视知识,从而可以对影视作品进行正确的意义解读和全面的审美体验。当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定的影视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培养专业的影视思维,培养视听语言体验和欣赏的习惯,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但是现阶段影视教育在中国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专业的影视专业老师很少,初学影视艺术鉴赏的学生如果完全是自学,那么就特别要注意影视知识的系统学习。 2.不断扩大知识面 影视艺术鉴赏需要一定的影视、美学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后可以对影视作品进行专业的分析及表述,否则只能陷入文学的泥淖,把影视作品当作文学作品来分析。因此,除了掌握一定的影视知识之外,美学知识的学习可帮助观众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对作品进行文本内外的阅读,即对影视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进行到位的阅读。文化方面的修养可以使得观众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多维度的视域,从宏大的文化视域对作品进行恰当的分析。 3.养成写影评的习惯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共2页)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共2页)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百集 视团 上上上通 海第第海网海 文一一看络广 财财看电广电科经经牛影视技电广视技视 (视播网术制 集制制络发作 团作作传有展)中中播有限 有心心有限公 限限 责司 公公任司司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职能管理与运营保障部门广播新闻中心电 视新闻中心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1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购物有限公司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社)上海第一财经报业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杂志制作中心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东方卫视中 心广告经营中

心上海新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星尚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影视剧中心大型活动中心艺术人文中心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上 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 海上腾娱乐有限公司上海东方之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永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江 苏东方电 视购 物有 限公司甘肃东方电视购物有限公司成 都每 日电视购 物有 限公司湖 北广通东 方购物有 限公司广东南方家庭购物有限公司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上海 炫动投资有 限公司广州炫动卡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炫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哈哈恒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广播电视台职 能管理与运

营保障部门广 播新闻中心电视新闻中心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2职能管理与运营保障部门重大题材创作办公室外语中心五星体育传媒有限公司真实传媒有限公司上 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上海正大综艺电视制作有限公司上 海今夜娱乐文化演出影视有限公司上海有线电视实业有限公司

优秀电视新闻节目对比评析(绝对独家!!)

优秀电视新闻节目对比评析 【PK作品】 由东南卫视《海峡深呼吸》栏目播出的“打击‘酒驾’两岸如何互相借鉴”节目 由央视《新闻1+1》栏目播出的“醉驾,‘满月’入刑!”节目 【栏目概况】 《海峡深呼吸》是大陆第一档“两岸互看”、“两岸同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台湾电视媒体深度合作,主持人和特邀评论员将与北京、台北、香港等地演播室的嘉宾实时卫星连线,专访两岸高端人物,与网民进行实时视频互动,对新闻事件与社会文化现象深入点评,寓意“台海同呼吸,两岸共此时”,力图打造一档关于台海和两岸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 【评析】 一.从题材与主题上(或是从报道角度上) 由于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酒驾入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有关“酒驾入刑”的最新消息。2011年5月22日东南卫视《海峡深呼吸》栏目、2011年5月26日央视《新闻1+1》栏目分别进行了报道,对我国出台的这一新规定展开评论分析。 《海峡深呼吸》栏目播出的“打击‘酒驾’两岸如何互相借鉴”节目,邀请了大陆的刑法专家陈浩然、台湾知名政论名嘴张友骅,围绕两岸如何打击酒驾这一角度展开热烈讨论。由于大陆酒驾入刑时间较台湾相对晚一些,所以此次节目对于两岸今后如何更加合理的打击酒驾具有借鉴意义。节目不仅分别介绍了大陆、台湾对于“酒驾”的处理方式,还简略探讨了大陆和台湾之间对于判定“酒驾”标准的差异、两岸和国际之间对于“酒驾”处理方式的不同。 《新闻1+1》栏目播出的“醉驾,‘满月’入刑!”节目,通过列举了各地法院对“酒驾”案件处理方式的不同,主要围绕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对于“醉驾入刑”标准不同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建议公检法三家提前统一入刑标准,今后能更合理准确的执法。

影视作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1、影视作品:是以动态的画面作为存在和传播的基础,作者是借助画面来表情达意的,一切意义和情感都在“真实”的具有动感的画面之中。所以,影视作品又被称为“形象记号”,它是一种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形象符号,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实在的物质形态。 电视散文:是运用电视艺术手段把文学散文视像化的一种方式。它特别重视人物内心情感,作者的艺术激情与丰富想象的表达、自然风物与民族风俗习惯的描写,具体事件过程的主观化叙述,既强调文学品格,又强调声画特征,是传统文学作品与现代声画艺术相结合的影视艺术品种。 时空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 正剧: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主张那个对现实和历史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既表现社会生活中令人轻松鼓舞的一面,又表现生活中否定的、令人悲痛的和深思的一面,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社会历史生活。在电视剧中,多表现为革命历史与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三位一体:演员一方面运用自身形体、表情、声音作为电视剧的创作材料去创作角色,因而他本人既是创作者,有事创作的工具材料,又是完成了的创作对象。三位一体,构成了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 电视剧:是电视文艺的主要品种。它是电视艺术和电视技术相结合,用电视文学创作和电视技术制作问手段,靠电视屏幕播放,以镜头语言为主要表现方法,以演员动作、语言表达来表述一定故事情节的视听艺术作品。 悲剧:影视戏剧文学的一种,渊源于古希腊艺术,描写英雄人物与命运、神力的斗争。在悲剧中,主人公为自己的命运、理想、事业不屑抗争,但仍然遭受来自敌对势力或者不幸命运的打击,最终抗争失败,形成了悲惨的结局。鲁迅对之概括为: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一 新闻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

一新闻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 1新闻本位原则: 构成新闻的要素:事实新鲜报道 2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真实(消息)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5W) 引用材料、背景材料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2)事实的概括真实 3)单个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总体要一致 新闻评析的真实性原则 分析消息来源: 是否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的选择、倾向 同质消息源与异质消息源的选择 分析记者提问 分析现场感 3 把握作品新鲜性原则: 时效性:事实是否新鲜: 报道的角度是否新颖 4、新闻价值的判断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所包含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引起受众兴趣的素质。 分析新闻作品中的新闻价值 是否具有重要性 是否具有显著性:显著性除了表现在人,还表现在特定的地理空间、特定的事件,特定的生活领域等。 是否具有接近性(地理、心理) 是否具有趣味性:(可读性) 积极方面:唤起人们肯定、欣赏的追求真善美的事件和人;消极的方面:满足人们猎奇、窥探欲望的暴力、犯罪的事件。 是否具有人情味:一方面指写出感人的故事,靠真情实感打人;更表现在媒体的人文关怀。将人放在新闻报道的核心位置。人文关怀的基本要素就是对生命的关怀 5 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原则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媒介舆论监督 6 社会指向与文化批评原则 二新闻作品分析的方法: 个案研究:对特定的新闻作品中的不当进行分析对新闻报道的模范文本进行分析 比较研究 综合研究:对作品表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新闻报道的一般趋势,审视新闻价值观,是否触及突出社会问题,维护公共利益。 三新闻作品分析的角度 1 新闻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的要求: A 准确:表达恰如其分知识准确时间准确:尽量避免使用近日、日前等词表达准确要形象具体避免笼统抽象 不要滥用修饰词及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套话

影视作品分析

影视作品分析 《影视作品分析》是影视类专业招生的必考科目,包含电影作品分析和电视作品分析,涉及内容繁杂,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察。对于报考影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高度重视。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 1.感悟能力(有所感触而领悟的:表示镜头中所有带感情的、主观的差异,如韵律、质感、色彩以及影调的变化,诸如滑、硬、软、亮、暗这些形容词,都可以用来描述电影的感觉。) 2.鉴赏能力(鉴定和欣赏的:指图像的表面特性和视觉风格)3.理论分析能力(运用理论的知识加以分析的) 4.文字写作能力(文字表达的) 大体说来,《影视作品分析》的考察内容不外乎以下几类: 1.电影作品2、影视纪录片(专题片)3、电视新闻4、电视剧5、电视小品6、电视文学 以上几类作品在内容、风格、样式上都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它们都靠声音和画面来表达思想。不能以一种普通观众心理,自己的偏爱、兴趣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优劣,没有上升到专业分析的层次是不够获得高分的。 对于影视作品的分析也必须从所具有基本特征入手。 对于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画面系统,一是声音系统,对这两个系统是进行分析的源头。 影视作品的画面系统主要包括画面和字幕两部分。对于画面来说,包含有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元素,这些元素相互衬托,才构成了影视画面的丰富多彩。

从拍摄角度讲,影视画面既有景别的不同,也有拍摄方法的不同。 就景别而言,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不同的景别承担着不同的表现作用。 就拍摄技巧而言,除最常用的固定摄像外,有推、拉、摇、移、跟、综合和特技等不同的摄像方法。 推镜头是指向被摄主体接近拍摄的镜头;拉镜头可以造成视觉后移的效果;摇镜头是指摄像机机位不动;移动镜头是指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跟镜头是指摄像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综合镜头则是综合运用以上各种运动摄像方式拍摄的镜头;特技画面则是运用光学、机械、模拟、数字等技术而获得的电视画面,它能够形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画面效果,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就拍摄角度而言,又有平摄、仰摄、俯摄等不同的角度。平摄指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俯拍是摄像机高于被摄主体向下拍摄;仰拍指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向上拍摄。 在影视作品的声音系统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人声、音乐和音响,三者有机配合,构成了影视艺术的声音系统。 需要提出的是,人声、音乐、音响在影视艺术作品中都不是独立起作用的,而是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有机配合,构成一个整体的艺术氛围。 声、画配合的方式最基本有两种:一是声画同步,也就是声音与画面中的内容完全一致,画面中的人或物就是声音的发声源,或者声音直接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二是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表达并不是同一个内容,而是按照各自的逻辑表达不同的内容,但二者结合起来却表达了新的内容,形成声音或画面不能单独完成的效果。 在了解了影视作品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后,才有可能对一部作品进行专业的分析。一般说来,对于影视作品的分析应该从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结构、叙事、镜头、画面、构图、解说、音乐、剪辑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但是,每一部作品都有自身的特点,其构成要素也不是均衡存在的,有的作品可能主题好、有的可能结构好,也有的画面或解说、音乐好,因此,对于一部作品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要抓住最能体现这部作品艺术特征的东西进行深入分析,而不

影视作品分析教案

五、课后作业: “拉片”xx影片《我的父亲母亲》 第四周 课题: 分析xx影片《我的父亲母亲》 教学目的: 熟悉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 课的类型: 职业基础理论模块 教学方法: 讲授、观摩、讨论 教具: 放像机、投影仪 教学重点: 再认知色彩 难点: 色彩在影片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讲色彩“两要点”及“八种”常用色彩的含义与象征(一)《色彩——影片成功的情绪元素之一》(50分钟)

电影诞生是从黑、白、灰的单调来反映世界的,尽管如此,观众在欣赏黑白影片时也能聪明的从黑、白、灰的单调中找到蓝天、白绿树、红花。这就是艺术的假定性,马克思说的好: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的运用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一是从技术角度而言,我们首先要求色彩的准确还原,尤其是接近真实。 二是在影片中,追求色彩的再现并非绝对准确还原,而是注重美学上的思考。 现实生活中色彩斑斓、绚丽夺目,但是人们对它的选择、喜爱则各有不同。中国人喜欢用黑白来表示悲伤;用红色来表示喜庆;以黄色显示富贵。欧洲人则喜欢用黑、红色装点葬礼;用白色打扮新娘。尽管国度不同、习惯各异,但色彩能够表现人的情感,这一点是共同的。 电影艺术家总是把色彩看作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一种手段,是从情绪上、心理上感染观众的一种重要造型因素。 请10位同学谈(色彩的作用与象征性) (二)“八种”常用色彩的含义与象征 色彩可分两大色调体系: 暖色调(黄色为主) 冷色调(蓝色为主) 暖色调: 白色、红色、黄色、紫色(中性色彩) 冷色调: 黑色、蓝色、绿色、灰色(中性色彩)

(结合影片讲授让大家再认识色彩的作用) 二、分析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艺术特色(150分钟) (一)色彩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运用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在色彩的运用方面独具特色 1、现实时空采用“黑白”色彩,过去时空采用“彩色”色彩, 将色彩与剧情有机结合。(“彩色”表现美好的纯洁爱情的多彩人生,“黑白”色彩表现现实冬天与对先生逝去的哀思。) 2、影片人物造型运用色彩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绝妙的艺术效果。(“招娣”服装色彩的变化与“先生”服装色彩的对比,人物服装色彩与自然景色色彩的对比。) (二)影片的叙事结构(两部分,四个点) 1、影片的叙事结构由“现实时空与过去时空”两个部分组成。 2、影片的叙事结构由四个点(等、追、找、看)补充完善。 (三)影片艺术特色与风格 影片采用朴实、自然的视“许多如中国民间版画”听叙事手法,诗意、散文化、抒情、浪漫与纪实性巧妙结合的艺术风格。 (四)影片思想内涵 关于“爱情观”对当代人的一种忠告或者挑战。 (强调观摩时注意摄、录等讲过的内容的分析。) 注: 一、二为重点,二为难点 三、作业: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21805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54 学分 3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2006年11月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54 学分: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新闻作品评析》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它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新闻评析的性质与作用、特点与目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并结合案例分析对各种新闻体裁及不同新闻媒体的新闻评析进行了阐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及对新闻作品的

鉴赏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基础以及对不同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范专业),属专业课程,于第三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是全面系统的原则:本大纲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统讲授新闻评析的相关理论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使学生首先具备全面而系统的新闻评析的理论基础。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在掌握新闻评析相关理论和新闻评析写作原理的同时,突出实践环节,并通过个案分析与写作

练习,使学生具备对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评析能力。 三是互动与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讨论、实践练习等活动,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影视作品分析方法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 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新闻作品评析

对《北京:非典阻击战》节目的评析 经济新闻0901 胡冬双 0912040419 摘要:《北京:非典阻击战》是2003年4月25日《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这期节目很成功。首先,新闻价值重大,主要体现在所报道内容的重要性上;其次,从新闻立意上来说,主题重大,效果明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每个人都有着生存的本能,但由于对“非典”的不确定因素和对各种传言、谣谚信息的恐惧,社会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紊乱,大众除了恐惧还是恐惧。节目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同期声的处理和画面的真实性、纪实性以及强烈的现场感,都体现出了节目传递信息的用心。 关键词:“非典”新闻价值新闻立意表现手法 《北京:非典阻击战》是2003年4月25日《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这期节目很成功,一期节目的成功往往也有很多种定义,或许是收视率,或许是良好的社会效应,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主要就新闻作品评析角度谈谈自己对《北京:非典阻击战》这期节目的看法。 首先,新闻价值重大,主要体现在所报道内容的重要性上。“非典”来得太突然,它在人们毫无心理准备的状况下,以其诸多的不可知信息因素造成社会民众心理上的巨大恐慌,由于政府对新闻的严格管制,媒体长期以来“报喜不报忧”,广大市民对政府的某些方面缺乏信任,一时间,关于“非典”的种种传言一个接一个流传全国。从2003年3月1日北京市发现第一例非典型性肺炎病人到4月25日这期节目的播出,在这之间的将近二个月的时间里,政府对于“非典”的态度始终模糊,这就更加重了人民对于“非典”的各种猜测,种种因素造成人们心理上的过度防御。在这种时刻,社会需要媒体出来说话,而作为官方的正面回应,这期节目很成功履行了自己作为媒体的责任与道义,引导了舆论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期节目紧跟时事发展,积极做出回应,节目组明确的新闻价值定位无疑是这期节目成功的重要前提。 其次,从新闻立意上来说,主题重大,效果明显。新闻立意是一个新闻作品的灵魂,所谓立意就是指新闻的主题。节目通过镜头,想让我们了解关于“非典”疫情的“发现”、“隔离”、“治疗”三个环节是如何运行,以及三者运行的结果又是否能有效地控制疫情,这些都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想观众所想,答观众所惑,是新闻立意重要的参考标准。看完整个节目,人们会对“非典”有了一种正确的认识,让人们意识到“非典”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积极配合,积极治疗,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xx新闻奖获奖作品的xx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 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 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xx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

《新闻作品评析》教学大纲

《新闻作品评析》教学大纲 大纲执笔人:赵继光大纲审核人:陈健强 课程编号:503000545 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news works 学分: 2学分 总学时: 32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 适用专业: 新闻学专业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新闻专业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系统地介绍新闻作品评析的一般原理,同时选择经典的中外新闻作品实例进行评析,在全媒体的新闻层级开发和波纹扩散理论的指导下,打破媒介的界限,使学生了解优秀新闻的当前标准和曾经的历史标准,让该专业的学生学会分析和鉴别新闻作品的优劣得失,懂得鉴赏优秀的新闻作品,强化新闻文本意识,提高新闻采写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通过系统地介绍,让学生了解新闻作品评析的性质与作用、特点与目的、掌握新闻作品评析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同时选择经典的中外新闻作品实例进行评析,让该专业的学生学会分析和鉴别新闻作品的优劣得失,懂得鉴赏优秀的新闻作品,强化新闻文体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和难点:新闻作品评析的标准与方法、新闻作品评析文章的写作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采取课堂讲授、课堂内讨论、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的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六、实验、上机与实训教学条件及内容 无 七、作业要求 撰写1-2篇新闻作品评析稿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 1.知识考核 占总成绩的70%,主要采用期末书面考查的方式评定。期末考试可采用(如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 2.能力考核 占总成绩的30%,其中根据作业、质疑、课堂讨论等能力、素质评定。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推荐教材: [1] 陈龙主编.新闻作品评析概论[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2 2.主要参考书: [1] 夏琼编著.新闻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 白庆祥主编.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M].新华出版社,2001.1 [3] 张君昌著.北广讲坛中国广播电视创优报告[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4 [4] 江欧利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1999——2003年度新闻佳作赏析[M].新华出版社,2001.—2005. [5] 黎信主编.西方新闻作品选读[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