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工艺质量控制

5工艺质量控制
5工艺质量控制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了使产品制造工艺得到科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和有效的控制,及时解决、处理生产过程的工艺问题,以工艺质量确保产品质量,使之符合设计图样、国家标准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的工艺质量控制。

2 引用文件

2.1 QM01—2007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

2.1QCP01-06 焊接质量控制程序

2.2QCP01-01 文件控制程序

2.3QCP01-02 记录控制程序

3 职责

3.1工艺责任工程师负责图样会审、工艺文件编制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对其质量负责;对压力容器制造的产品标识做出规定;对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实施监控。

3.2 生产部负责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操作者负责做好产品标识。

3.3 质量部负责按工艺制订的质量标准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工作程序

4.1工作程序见图05-1《工艺质量控制程序图》;

4.2工艺准备

4.2.1施工图样的工艺性审图由工艺责任工程师组织焊接、热处理等责任工程师对图样进行会审。

4.2.1.1工艺性审图内容

1)设计资格的合法性审查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是否具备设计资格;

2)设计参数的正确性审查总图上标明的各项参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3)技术要求的完整、合理、正确性;

4)主要零部件的加工性,装备尺寸、公差精度的正确性合理性、合规性;

5)设计标准的时效性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是否属现行有效版本;

6)主要受压元件的可靠性审查其可靠性,必要时进行强度校验;

7)设计文件的齐全性。

8)发现的问题汇总至设计责任师处统一与原设计单位联系。

4.1.1.2 图样审核的标识及其记录

a 在图样上对主要受压元件(壳体、封头(端盖)、膨胀节、设备法兰、换热器管板和换热板、M36以上(含M36)的设备住螺栓以及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一般受压元件做出明显的标识。其方法为:主要受压元件用“▲▲”表示,一般受压元件用“▲”表示,标注在图样材料表中相应件号的左边;

b 图样审核结束后,应在图样上加盖“审图专用章”,并由审图人员签名。同时做好图样会审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原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4.2.2工艺方案的编审

4.2.1对于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压力容器以及新产品试制应编制工艺方案。

4.2.2工艺方案的内容

4.2.2.1 产品试制、加工要求达到的设计指标以及检测要求;

4.2.2.2 生产组织形式、工序和工艺路线安排原则;

4.2.2.3制造工艺规程编制原则及要求;

4.2.2.4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其要求;

4.2.2.5必须设计制造或外购的工艺装备;

4.2.2.6 关键工艺的解决方案及工艺试验要求;

4.2.2.7主要工艺协作件的要求;

4.2.2.8工艺方案的技术工艺分析;

4.2.2.9工艺准备工作的计划安排。

4.2.3工艺方案编制由工艺技术人员编制、工艺责任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4.2.3工艺文件的编审

4.2.3.1工艺文件的编制依据和要求

1)依据:设计图样、技术协议,图样。

2)工艺文件必须符合本厂的实际工序能力,其内容必须详实、具体、完整,操作性强,编审手续齐全。

4.2.3.2工艺文件的组成及作用

1)工艺文件的内容:产品材料汇总表、材料定额表、工艺卡、工艺过程卡、

产品工艺文件、油漆包装卡、作业指导书等。

2)工艺文件的作用

1)材料汇总表、材料定额表:可以了解容器所有零部件的材料、规格、数量和定额,作为领、发料的依据。

2)工艺过程卡汇集了主要受压元件的全部制造工序和检验、验证的程序、记录,提出了各工序操作和检验的要求或所依据的文件编号。按工序随工件流转,是产品制造全过程的履历及质量责任追溯的重要依据。对于主要受压元件(包括高压容器的一般受压元件)要做到“一件一卡”;

3)工艺卡:是针对某一重要工序而制定的操作工艺。如:水压试验工艺卡、热处理工艺卡等。

4.2.3.3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和发放

1)工艺文件以及产品通用、专用工艺文件的编制由工艺员编制,工艺责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2)工艺文件的发放程序按QCP01-01《文件控制程序》条款的规定执行。3)工艺文件发放范围:技术部、质量部、生产部、供应部、档案室各1份。

4.2.4通用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的编审

将各专业工种中带有共性的制造工艺通过剪辑、优化组合,形成各自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同遵守的通用工艺操作规程。

4.2.4.1 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基本内容

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的适用范围、材料要求、所需设备及工装、工艺路线、操作方法、质量检验标准以及检验方法、技术安全及注意事项等。

4.2.4.2 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编写要求正确、完整、统一、清晰以及可操作性强;

4.2.4.3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编审、发放执行QCP01-01《文件控制程序》。

4.2.4.4本公司所使用的通用工艺规程及工艺守则

作业指导书是压力容器制造的通用工艺规程,我公司共编制了27个。内容包括划线切割下料、冷加工成型、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压力试验、气密试验、酸洗钝化、油漆包装等工序的通用技术要求,每个班长人手一册,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工艺人员编制工艺过程卡的技术

依据,可直接被工艺过程卡和产品工艺文件所引用。

4.2.5材料工艺定额的编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避免材料混用。

4.2.

5.1材料定额的计算

1)钢板、钢管材料消耗工艺定额=零部件净重+材料的工艺损耗

2)法兰、弯头等管件以及阀门、人孔、手孔、安全阀液位计、螺丝、螺帽等的材料定额按图样中的实际数量计算;

3)焊材的材料消耗定额按实际填充金属除以焊材的利用率。其中:埋弧自动焊焊丝、CO2实心焊丝、氩弧焊实心焊丝为95%;CO2空心焊丝、氩弧焊空心焊丝80%;手工电弧焊条为55%。

4.3 工艺的实施

4.3.1工序控制

4.3.1.1 一般要求

1)对于新材料、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的产品,开工前由工艺工程师负责对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操作者熟知工艺文件内容后方可进行作业,在完成本工序作业、自检合格后,在工艺过程卡上签字,由专检员签字后工艺过程卡随实物一起转入下道工序。

3)下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应首先核实上道工序的制造质量和工艺过程卡上检验状态(检验结论、人员的签名、日期等),认可后方可进行本工序的操作。

4.3.1.2工序监控和测量详见QCP01-11“检验质量控制程序”。

4.3.2工艺纪律及监督

4.3.2.1工艺文件能否满足要求,在工艺文件中应有明确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要求、合格标准等。

4.3.2.2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技术状况应保持符合要求的精度和良好。量具、检具和仪表应在周检期之内,且保持量值的统一、精度合格。

4.2.3.3材料入库、管理、发放、使用,符合规定要求;材料代用是否符合要求;

4.2.3.4操作者是否应熟悉图样、工艺文件内容,掌握工艺要求、操作要点

检验方法、合格标准等。

4.2.3.5 材料标记移植以及其它标识情况

4.2.3.6由工艺人员负责组织质检、生产人员每2个月对工艺纪律检查1次。

4.3.3工艺更改

4.3.3.1在生产过程中,若确实需要工艺修改时,应由工艺人员编写“工艺变更单”,经原审批程序审批后,下发原文件的持有者,并由其修改。具体按QCP01-01《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3.3.2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生报废质量事故时,应重新按原程序补发工艺过程卡。

4.3.3.3 焊接接头返工按QCP01-06《焊接质量控制程序》执行。

4.3.3.4材料代用或图样修改应经工艺人员、焊接人员会签后下发原文件的持有者,并由其修改。

5.5.5工艺文件的归档按QCP01-01《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7 工艺装备

5.7.1 工艺装备规划、选型、设计制造的原则

5.7.1.1 必须达到产品制造质量要求的工序能力;

5.7.1.2 必须体现先进、合理、实用的原则;

5.7.1.3 制造能力和精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5.7.2工装设计由技术人员设计、工艺责任工程师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

5.7.3工艺装备的制造与检查验收

5.7.3.1工艺装备由生产部安排车间制造或外协。

5.7.3.2工艺装备制造完毕后由工艺责任工程师组织工艺技术员、质检人员和设备责任工程师检查验证并作好检查验收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

5.7.4工艺装备的管理

5.7.4.1经检查合格的工艺装备交生产部设备管理员统一建档管理。

5.7.4.2在用的工艺装备应定期进行检修。检修后,应重新进行检定验证。对预测检修后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不能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工装应报废更新。

6 产品记录表式清单(检验记录)

6.1 QR01.04 材料汇总表

6.2 QR01.05 零部件明细表

6.3 QR01.06 零部件材料限额领料表

6.4 QR01.08 外购明细表

6.5 QR01.10 封头工艺过程卡(检验记录)

6.6 QR01.11 筒节工艺过程卡(检验记录)

6.7 QR01.12 产品试板工艺过程卡(检验记录)

6.8 QR01.13 人孔工艺过程卡(检验记录)

6.9 QR01.14 DN≥250mm接管工艺过程卡(检验记录)

6.10 QR01.19 总装工艺过程卡(检验记录)

6.11 QR01.89 液压试验过程卡(检验记录)

6.12 QR01.90 气密性试验过程卡(检验记录)

6.13 QR01.106工艺装备检查验收记录

6.14 QR01.01 图纸会审记录

6.15 QR01.02工艺文件(封页)

6.16 QR01.03 工艺文件目录

6.17 QR01.64 产品油漆卡

6.18 QR01.86 产品制造变更报告

6.19 QRT01.54 工艺纪律检查记录

6.20 QR01.76 DN≥250mm法兰(法兰盖)工艺过程卡(检验记录表)6.21 QR01.105 工艺变更单

6.22 QR01.104 设计变更材料代用一览表

6.23 QR01.108 技术交底记录

附加说明:

本程序编制人:

本程序审批人:

程序文件的修订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守则.doc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本工序质量控制制管理制度规定了工序质量控制点(以下简称控制点)管理实施的职责,设置步骤等有关要求。 一、职责: 1.技术科是控制点设置及管理的归口负责部门。 2.检验科、机修车间等部门是控制配合部门。 3.生产车间负责控制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建立控制点原则: 1.全部质量特性重要性分为A级质量特性以及产品的关键工序。 2.工艺上有特殊工要求,对下道工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3.用户意见(包括下工序)比较多的薄弱环节。 三、控制点的设置与撤销: 1.控制点的设置要求符合建立控制点的三点原则为准。 2.控制点的撤销原则以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按工艺文件操作能稳定产品质量、 经验证后符合工艺要求的生产工序,可以撤销控制点。

四、控制点的管理: 1.控制点每年初由技术科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整顿,调整控制点内容,并上 报技术厂长批准。 2.车间质量检验员经常对控制点的操作人员进行工艺纪律,产品质量控制内容 的教育,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协调解决。 3.控制点有专人负责管理控制点日常工作,汇总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及有关资 料,出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4.控制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技术科联系,从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 中进行分析及时处理解决。 5.检验部门应对控制点工艺记录表进行复查。 6.机修车间对控制点设备作重点管理,保证完好率达到100%,并不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 五、控制点文件: (一)工序质量分析及其内容: 1.主要内容:

(1)控制目标:即质量特性值及允许界限。 (2)确定主要质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 (1)主要质量因素控制范围:包括控制项目及其允许界限,检查项目方法,检查频次,责任者,标准名称等内容。 2. 工序质量分析表由技术科编制、检验科会签,由厂长审批。 (二) 作业指导书: 1. 作业指导书是正确指导现场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1)操作要领和要求: (2)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模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3.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程序,格式要求按本厂技术文件规定执行。 (三)控制点的日点检记录表: 1. 日点检记录表由技术科负责编制。 2. 日点检记录表的内容按设备类别分别确定。 (四)控制表:

工序质量控制点

中文词条名: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 英文词条名: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 (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 (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 ①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②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 ③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④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表,对各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⑤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 ⑥编制计量网络图,明确标出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⑦质量控制点审核。可由设计者的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 (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①交底。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

②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③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 ④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⑤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⑥质量控制点实施中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 3.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 (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一览表(表31-33)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表31-33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表31-34~表31-36) (一)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基-4)表31-34

桥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平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路基、桥梁、涵洞、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中公交通监理咨询河南有限公司

平阳高速路基四标监理部 2010年1月 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路基工程 所有路基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严禁土石混填,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路基开挖保证边坡的坡率及开挖坡面平整。路基表面平整,边坡直顺,曲线圆滑;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上边坡不得有松石;桥头无跳车。 1、原地面处理: ⑴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必须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必须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填方路段坑穴填平夯实。 ⑵填方地段必须清除表面腐植土20~30cm,挖方的利用方同样需要清除表面腐植土。要求清表时填挖界线、沟槽分明,严禁混淆留下隐患,对于清除出的腐殖土应集中堆放,以利于后续绿化时使用。 ⑶对于梯田型路段,可采用击振力5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进行原地面碾压。对于压实机械无法到达的沟壑、

边角、死角地带采用夯锤击实6~8遍,直到达到规定压实度。 ⑷地面自然横坡缓于1:5时,可清除表面草皮、植被土并压实后直接填筑路基;若自然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必须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米,向内倾斜2%~4%);当基岩斜坡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必须将其挖除后挖台阶。 ⑸原地面清表、碾压、夯实应满足规范要求,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 2、填石路堤 原地面处理完毕后,逐层水平填筑石块,摆放平稳,码砌边坡。填筑厚度及石块尺寸符合设计、规范和精品工程规定。填石空隙用石渣、石屑嵌压稳定。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至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20t以上压路机振动两遍无明显标高差异(标高差≤2mm)。 (1)控制要点: ①石料强度不应小于20Mpa。 ②石料粒径≤20cm, 路床部分填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8cm。 ③松铺厚度≤50cm(具体数值通过试验确定)。 ④标高差≤2mm,平整度路床以下≤25mm、路床部分≤15mm,其他项目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 (2)控制措施

桩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桩基工程施工工艺指引及质量控制要点

桩基工程施工工艺指引 目录 编写说明 (1) 第一章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指引 (2) 一、适用范围 (2) 二、工艺流程 (2) 三、施工工艺 (3) 四、质量控制要点 (13) 五、质量标准 (15) 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19) 第二章钻(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指引 (24) 一、适用范围 (24) 二、工艺流程 (24) 三、施工工艺 (25) 四、质量控制要点 (31) 五、质量标准 (33) 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35) 第三章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指引 (44) 一、适用范围 (44) 二、工艺流程 (44) 三、施工工艺 (45) 四、质量控制要点 (51) 五、质量标准 (53) 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55) 第四章 CFG桩施工工艺指引 (58) 一、适用范围 (58) 二、工艺流程 (60) 三、施工工艺 (60) 四、质量控制要点 (62) 五、质量标准 (65) 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65)

编写说明 【编写目的】 为全面提升产品品质,根据建筑施工规范并借鉴多年来各项目开发建设的施工经验,编制相关施工工艺指引,规范和指引各项目工程施工的开展。 【实施原则】 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使用说明】 1、必须在满足国家、地方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采用(非强制要求)。 2、实施过程中如有疑问、建议,或地区公司现有可行实用的工艺,可函告我部,我们将采纳有益的建议,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补充、完善、更新,向全国进行推广,共享经验。【编制部门】 工程管理部

第一章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指引 一、适用范围 1、锤击预应力管桩适用范围 锤击预应力管桩适用于各种粘性土、粉土,当需要穿透较厚砂性土中间夹层或含砾卵石较多的硬夹层时,采用锤击管桩效果更佳,但因噪音大,在城市建设中应限制使用。 2、静压预应力管桩适用范围 静压预应力管桩适用于软土、填土、一般粘性土、粉土,尤其适用于居民稠密、危房附近及附近环境要求严格的地区沉桩,其持力层适用于硬塑或坚硬粘土层、中密或密实碎土层、砂土、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层;但不宜用于地下有孤石、障碍物或厚度大于2m的中密以上砂夹层。 二、工艺流程 1、锤击预应力管桩工艺流程

ABC工序质量控制点表

编制说明 1工序质量控制点分为A(AR)、B(BR)、C(CR)三个等级,其中: 1)A(AR)级为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点,由施工、监理和业主各方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2) B(BR)级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由施工、监理双方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3) C(CR)级为一般质量控制点,由施工方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4) 对各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时,施工单位均应首先提供必要的有关见证资料或自检记录。对于必须由施工单位使用规定的表格格式提供施工记录或检(试)验报告的控制等级加R,如AR、BR、CR级。 2对每一控制等级,必须进行严格的联合检查。某一工序未经联合检查各方签证,施工单位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3业主、监理单位有权对B(BR)、C(CR)级质量控制点检查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4工序质量控制点检查程序 1) 工序施工完成后或隐蔽前,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互检、专检,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确认合格并签证后,C(CR)级质量控制点检查随即完成; 2) 对B(BR)、A(AR)级质量控制点,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填写《工程质量报验单》提前24小时送达专业监理工程师,A(AR)级质量控制点同时送达业主有关人员; 3) 有关各方按《工程质量报验单》上注明的时间和地点联合进行检

查,确认合格,专业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有关人员签证,B(BR)、A(AR)级质量控制点检查完成。若确认不合格,施工单位须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并在处置完毕后重新报验。 5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上遵循《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HG20237-94),只做了少量调整、补充、增加: * 只对等级做了修改; ** 补充的检查项目; *** “中压快装锅炉”为增加内容。 5随着工程施工进展,本控制点表需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调整时,华旭监理部质量安全部将另行发布。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 (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一览表(表31-33)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表31-33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表31-34~表31-36) (一)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基-4) 表31-34 (1)在垫层上先弹线,经技术员复核验收后,才能绑扎钢筋。 (2)先扎底板及基础梁钢筋,最后扎柱头插铁钢筋。 (3)插筋露面处,固定环箍不少于3个。 (4)基础面与柱交接处,应固定牢中心线并位置正确,控制钢筋位置垂直以及保护层和中距位置。 (5)木工施工员、技术员要验收位置及标高。 (6)浇混凝土时,振捣要注意插筋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振偏钢筋,看模工注意钢筋位置。 (7)插筋露面、环箍大小,钢筋翻样要严格按图进行,不能任意改动。 (8)钢筋与基础相连部位,必要时用电焊固定。

(二)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结-5)表31-35 技术要求: (1)严格执行规范,砖砌体砌筑砂浆稠度必须控制在7~l0cm。 (2)砂浆保水性良好(分层度不大于2cm)。 (3)各种原料(砂、石灰膏、电石膏、粉煤粉等)精确度应控制在±5%误差内,有机塑化剂,如氯化盐早强剂等,精确度控制在±1%误差内,所有材料均需过磅计量。 (4)砂浆拌和时间不应少于1.5min,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h。 (5)砖块要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冬季施工另行考虑)。 (6)采用铺浆砌筑,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cm。 (7)砌墙操作宜采用皮头缝,加泥刀压砖办法,增加砂浆与砖块粘结率。 (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装-1)表31-36 技术要求: (1)阳台板吊装前应先检查板的搁置点,墙身处的标高是否平整。 (2)阳台板不论现浇或预制,在安装后要检查,是否有倒泛水现象。 (3)预制阳台板底必须要坐灰,严禁生摆,坐灰时适当提高,没有落水斗一侧的板面提高(5mm)。 (4)阳台找平找泛水时,用水平尺控制泛水坡度,并在墙身及栏板上弹好线,确保泛水基本正确。 (5)埋设落水斗前,必须先清理预留孔洞,预留孔表面过于光滑要凿毛。 (6)埋设时,要洒水湿润,四周用1:2水泥砂浆嵌密实。 (7)严禁粉阳台地坪与窝落水斗两道工序并做一次施工。

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日照市恒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关于下发工序质量控制专家讲义的通知 全体员工: 公司将工序质量控制下发你们,望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对照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要求、知识检查个人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自己的生产、工作行为。决不能出现质量事故,决不能再发生私自改变包装的问题。各管理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保证公司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工序是现场作业系统的细胞。构成工序的主体是操作者,客体是设备和原材料。为了使制造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也即能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状态,就必须把影响产品加工工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规定的界限内。 第一部分工序质量控制概述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含义 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一般包括加工、检验、搬运、停留四个环节。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工序的过程即为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 二、工序质量控制条件 为了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制定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工序作业标准、设备保证标准、仪器仪表校正标准等。这些标准是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依据。 (2)要取得实际执行结果与标准之间差异的信息,因此,须建立一套灵活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把握工序的现状及可能的变化趋势。(3)要具有纠正偏差的具体措施。 三、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1、对生产条件的控制 即对人、机、料、法、环境五大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2、对关键工序的控制

对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应采取特殊措施,除控制其生产条 件外,还要随时掌握工序质量变化趋势,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始终处于 受控状态。 3、对计量和测试条件的控制 计量测试条件关系到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4、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对不合格品控制除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外,还应据此掌握质量改 进信息,以便进行预防性控制,组织质量改进。 四、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 (材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环境)等,简称4M1E。对工序质 量的控制,事实上就是对这五大要素进行控制。 由于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工序条件也不一样,因而工序的主导因素 各不相同,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区别。因此,因根据工序的不同情况,找出 各自的主导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达到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 1、操作者因素 任何机械加工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即使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也是需 要人去操作和控制。 (1)造成操作者失误的主要因素有: ①质量意识差。②操作时粗心大意。③责任心不强。 ④不遵守操作规则。⑤操作技术不熟练等。 (2)预防和控制措施。 ①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责任心,并建立质量责任制。 ②进行岗位技术培训,熟悉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③加强自检和首检工作。 ④采用先进的自动加工方法,减少对操作者的依赖。

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摘要 深基坑支护属临时性工程,支护目的是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城市规划用地资源的紧缺,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但,因深基坑支护属临时性工程,往往被施工单位所忽略,施工事故急剧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是关键,有效减少施工事故,控制修建成本为目的,所以对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Abstract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project is belong to temporary work. The purpose of bracing is to creat the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for the next working procedur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deep foundation pit projects with the developing demands of the realty industry and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for urban planning. However, they are often ignored by construction units for which are belong to temporary work. Therefore, construction accidents rised sharply, and it made huge economic loss. The key is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ntrolling of qulali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project. Reasonably reducing construction accident and controlling construction cost is what the purpose is. Therefore, there are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trolling of qulali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project.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ling of qulality 引言 一般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支护属临时性工程,工艺工序包含施工准备、基坑场地清理、坑壁支护、降水、土方开挖、监测、清底等多道工序,支护目的是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过程中事故频发,导致修建成本增加,造成严重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86608

。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尤其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工序是产品、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制造现场的综合反映。工序状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工序质量的稳定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取决于工序质量的稳定提高,如果工序发生异常能迅速消除,保持工序的稳定,就能不断提高制造质量,实现制造质量控制的计划预定的目标值。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是必然的,如果生产的过程失控,将会带来重大损失,产品设计或工艺准备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样机鉴定来发现并加以纠正。但是,在产品图样和工艺文件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仍然可能产出不合格品,甚至产生成批报废。从现场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强化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全面提高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手段、计量和检测手段、生产环境等六大因素的质量与水平,工序的过程就是这六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做好工序过程的控制,应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本途径。在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机、料、法、环、测,即构成工序能力的六大因素。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决定全局

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谨慎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精度,严格检验制度,合理规定检验频次,严肃工艺纪律,检查和督促执行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什么是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是指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规定的界限内所进行的活动。工序质量控制是利用各种方法和统计工具判断和消除系统因素所造成的质量波动,以保证工序质量的波动限 制在要求的界限内.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由于工序种类繁多,工序因素复杂,工序质量控制所需要的工具和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场工 作人员应根据各工序特点,选定既经济又有效的控制方法,避免生搬硬套.企业在生产中常采用 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自控;二是工序质量控制点;三是工序诊断调节法. 自控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得到数据后,将数据与产品图纸和技术要求相对比,根据数据来判定合格程度,作出是否调整的判断.操作者的自控是调动工人搞好产品质量的积极性,进行工序质 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日常控制应是监视工序能力的波动,检测主导因素的变化,调整主导工序因素的水平.通过监视工序能力波动可得到主导工序因素变化的信息,然后检测各主导工序因素,对异常变化的主导因素及时进行调整,使工序处于持续稳定的加工状态. 按一定的间隔取样,通过样本观测值的分析和判断,尽快发现异常, 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使工序恢复正常的质量控制方法,称为工序诊断调节法.尽快地发现工序状态异常,就是所谓的工 序诊断;寻找原因,采取对策,使工序恢复正常,就是所谓的工序调节.工序诊断调节法,适用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的生产过程. 主要工序因素的质量控制 主要工序因素的质量控制,即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就航空产品而言,对这类工序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航空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及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要求,在生产中要加强工序的关键件、重要件制造中的严审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和周密的工序质量控制,尤其是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这类控制很适合于研制和批量生产的军民品的工序控制。其方法是: 1、工艺规程的编制。根据企业工艺管理特点,采用细化工艺堆积编制方法,把关键或重要图纸尺寸、技术要求写入工序名称栏内,工序图纸中的关键尺寸、重要尺寸或其它技术要求(如形状、位置公差标量),在该尺寸旁加盖“关键”或“重要”印记。同时要明确工、夹、量、模具的使用及产品检测要求,必要时增订“内控标准”,纳入工艺规程。 2、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工艺资料的更改与试机。要求更改慎重,其审批比一般工序规定提高一级;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其鉴定结论认为可行时方可纳入工艺规程。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本公司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职责 2.1 技术科负责组织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实施; 2.2 生产科、检验科、办公室参与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3 程序要求 3.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3.1.1产品质量特性特别重要,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项目、工序,一般为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的A类项目; 3.1.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3.1.3质量信息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良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 3.1.4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经济损失大的工序。 3.1.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考虑工序质量的重要性、迫切性,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抓住重点设置1-3个; 3.1.6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应该是不断更新的,设立质量控制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得到提高并稳定的工序可以撤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另外选择设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3.2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 3.2.1 根据本公司机床产品的特点,产品质量特性分为A、B、C三级;

3.2.2 A级是指对产品安全、卫生产生影响,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安全、卫生项目,主要件的关键项目等; 3.2.3 B级是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基本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但会影响产品的等级,产品档次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精度,外观,零件的主要项目; 3.2.3 C级是指零部件的一般项目 3.2.5 技术科负责按照产品的特点设计编制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后发放各部门。 3.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3.3.1 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确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在一定的周期内质量控制点一般设置1-3个; 3.3.2 每年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评审质量控制点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进行更新和增减; 3.3.3 由技术科形成质量控制点明细表,下达各部门执行 3.3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3.3.1 质量控制点文件要求 3.3.1.1质量控制点的技术文件包括图纸、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由技术科编制并发放;3.3.1.2质量控制点的文件应规范,审批手续应齐全。 3.3.2 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 3.3.2.1必须持有质控点岗位证才能上岗操作。

过程质量控制(定稿)

Q C 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 受控标识: 编制:李刚审核:批准:日期: 郑州知信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第一节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概述 “设计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应包含品种)的首要过程,该过程质量控制的好坏,深刻影响到:产品在“制造过程”是否“好做”,在“使用过程”是否“好用”,这两者应统一表现在市场上是否“好卖”。因此,“设计过程”应始于“市场调研”。 计划经济模式长期把设计过程禁锢于“制图室”和“画板上”,闭门造车,与市场无缘。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选准“适销对路的产品”,所谓“适销对路”应包含“质量”和“品种”两个方面满足市场需求。 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之后,企业应以选准的产品为中心,进行以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为内容的科研工作。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有较高科技价值的“技术开发”;第二步是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产品研制和推广”(包括新工艺的研究与采用)。 “技术开发”是指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而不是直接研究某种具体的产品。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故可用于本专业内产品的多个品种、型号,甚至还可跨越专业运用到其他专业的产品中去。比如,“激光技术”的研究开发,可用于机械工业(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以及激光打孔等激光工艺设备),也可用于电子工业的工艺设备、电子产品(如激光检测、激光显微加工、激光音像产品)。所以,“技术开发”是产品设计、工艺规范的技术基础,有多高水平的技术开发,才可能有多高水平的产品问世。比如同是汽车,日本汽车之所以在世界市场上占优势,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技术开发”水平高。以五十铃轻型客货两用汽车为例,其柴油发动机机体的薄壁铸造技术,是该机种60余项关键技术之一。我国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发这项技术。这对我国各型柴油机的机体铸造工艺技术改造,将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甚至可以推广应用于大多数铸铁机械产品上去。 总之,“技术开发”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进程,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产品的研制和推广是将“技术开发”的成果,物化为具体的产品,并不断使之品种系列化。比如,将“燃烧新技术”运用到某型内燃机上去(可使油耗降低、减少污染和噪音)就是一种新型内燃机的诞生。显然,前者属技术开发,其成果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而后者当然就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新产品了,属产品的研制成果;前者是一门新技术,而后者却是一种新产品。仅一种新产品,对市场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其发展为“多品种、多型号”,这就是产品系列化“推广发展”的任务,其本质还是“研制”性质的工作。 只有在上述“研制”成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式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规范的制订工作。接着,进行“试制”即“试生产”。成功后,进行“鉴定、定型”(包括“设计定型”和“工艺定型”),完成后,才允许进入“制造过程”或称“批生产”。 综上所述,“设计过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概括为:“调研———科研———设计———

施工方案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施工方案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施工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前案考虑不周而拖延工期、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现就两个施工方案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如何才能使选用的施工方案达到上述的要求。 案例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已知:某基础尺寸长、宽、高为2Omx8mx3m,浇筑混凝土时不允许留设施工缝,工地只有3台搅拌机,每台产量为5立方米/h,从搅拌蛄至浇筑地点的运输时间为24min,混凝土初凝时间为2h。 方案拟定分析如下 (1)求每小时混凝土的浇筑量。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不留施工缝时,应保证浇筑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不致产生初凝现象。 如果搅拌机数量不受限制,则应据此来选择搅拌机的台数,以保证搅拌机的产量能满足30立方米/h的需要。但现只有3台搅拌机,每小时只能生产混凝土为3x5=15立方米/h,不能满足所需的浇筑量。 (2)根据现有三台搅拌机的生产能力,决定采用浇筑量Q=3x5=15平方米/h。 (3)已知Q=l5平方米/h,则应求解在此条件下的允许浇筑长度L 也就是说,当Q=l5立方米/h时,下层混凝土只能浇筑lOm长,随 第 2 页共 9 页

即就要浇筑上层混凝土,此时,下层混凝土才不致产生初凝现象。 (4)浇筑方案选用分析。 1)全面分层浇筑方案。此方案在技术上不可行,因为基础长度为20m,允许浇长度为lOm,当浇完下层2Om后再浇上层,下层混凝土必然产生初凝现象。 2)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的浇筑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刚接近初凝再进行一次振捣,称二次振捣,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时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 全面分层、二次振捣浇筑方案,就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又恢复和易性;这样,当下层混凝土一直浇完2Om 后再浇上层,不致使下层混凝土产生初凝现象。此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捣设备;是否采用,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分段分层浇筑方案,如图3-5所示。就是当第一段第一层浇至 2~3m后,即成阶梯地浇第二、三……层,直至所需高度后再浇第二段、第三段,依次向前推进,且每段各层总的浇筑长度,不应超过允许的浇筑长度。此方案只适用于面积大、高度小的结构。对本例则不可行,因本例高度为3m,分层过多。 4)全面分层,加缓凝剂浇筑方案。此方案技术上可行,施工方便,不斋增加人员和设备,仅增加缓凝剂的费用。其缓凝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从计算结果可知,扣除混凝土初凝时间2h后,只需缓凝1.6h就能满足全面分层的要求。若采用木钙粉缓凝剂,一般只需掺占水泥重量 第 3 页共 9 页

工序质量控制点定稿版

工序质量控制点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中文词条名: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 英文词条名: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 (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 (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 ①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②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 ③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④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表,对各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⑤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 ⑥编制计量网络图,明确标出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⑦质量控制点审核。可由设计者的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 (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①交底。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 ②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③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 ④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⑤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⑥质量控制点实施中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

工艺质量控制程序

工艺质量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清洗工艺质量在施工的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施工中的工艺质量控制。(包括施工方案控制、工装模具管理、施工技术交底控制、施工环境控制) 3. 控制程序 3.1工艺文件控制 3..1.1工艺文件的审批 (1)工艺责任工程师负责项目工程全过程的工艺质量控制,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确定设计项目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质量符合规范和满足业主的要求。 (2)通用或者专用工艺文件的编制由技术质量科负责,质量管理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由工艺责任工程师负责组织项目经理部编制,质量保管理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甲方相关人员确认会签,并按合同要求发放、登记、归档,保存期不少于5年。 (4)施工组织设计∕清洗施工方案编制原则 1)技术要求明确,符合设计和现行规范标准; 2)施工方法必须先进可靠和经济合理; 3)材料、施工设备机具和检测仪器配置合理,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4)施工作业人员配备合理,特种作业人员资质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5)施工工序、关键和特殊过程质量控制明确,过程检验检测要求明确,方法措施完备,资料记录齐全; 6)必须根据项目特点建立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设立相关责任人。施工部署、施工手段、质保措施、安保措施、环保和文明施工等措施明确完备。 7)施工方案内容:清洗项目名称、概况,应执行的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施工工序、方法、技术措施、关键质量控制点和质量验收指标,人员配备及相关资质要求,施工机具及检验仪器设备的配备要求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质量技术措施,工作危险性分析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突

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集中专家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及一系列先进手段、先进工艺,保证隧道工程质量优良。 (一)认真操作,保证测量准确 采用电脑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断面仪和收敛仪等精测仪器,确保围岩监控测量信息准确、及时地反馈用以指导施工;确保隧道中线、标高和结构尺寸正确。 (二)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保证开挖质量 1、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进行钻爆设计,审定批准后,据此严格施工。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采用微震光面爆破,非电起爆技术,使硬岩、中硬岩、软岩残眼率分别达到90%、80%、60%以上,比规范分别提高十个百分点。越是软岩地段,越是要搞好光面爆破。 2、采用断面仪快速、准确测量洞室开挖轮廓线,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中,提高开挖质量。 3、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岗位责任制,确保隧道开挖轮廓线平顺,线性超挖控制在10cm以内,无欠挖现象。 (三)一丝不苟,保证施工支护质量 本合同段的隧道工程施工支护设计采用素喷、网喷、钢筋网和系统锚杆,并视围岩情况相应采用了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超前预支护

辅助措施和钢架加强支护。无论哪种支护方式,施工时:一是初期支护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施工顺序紧随开挖,及时施作,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二要喷射砼与围岩、钢件之间密实无隙,融为一体,消灭空洞现象;三要保证支护的厚度且大面平整,这对复合衬砌结构消灭初期支护与岩面之间、与防水板之间不密贴的质量通病打下基础,也是实施新奥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二次衬砌,除不良地质地段要紧跟外,对于较好的围岩,开挖面与二衬间的距离不得超过200m。 1、超前预支护是保证隧道软弱围岩地段施工质量、安全的关键之一,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环向布置间距、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外插角范围,可根据地质情况科学进行调整,必须报请批准方可进行;?注浆施工应有效止浆,防止漏浆。超前灌浆锚杆采用孔口止浆塞止浆,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用喷砼封闭岩面;?注浆采用注浆压力控制,注浆压力控制采用逐级升压法;?必须在注浆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后,方准进入下步工序施工。 2、系统锚杆的材质、密度、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浆液饱满。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安装前,除去油污锈蚀并将钻孔吹洗干净;所有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当锚杆不垂直岩面时可用垫片调整,使垫板与岩面密贴。锚杆安装后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0cm。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低于设计要求,每300根抽样一组进行抗拔试验,每组不少于3根。 3、钢筋网不得扎制成片,必须单根现场绑扎或焊接,起伏铺设

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 日照市恒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关于下发工序质量控制专家讲义的通知 全体员工: 公司将工序质量控制下发你们,望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对照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要求、知识检查个人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自己的生产、工作行为。决不能出现质量事故,决不能再发生私自改变包装的问题。各管理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保证公司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工序是现场作业系统的细胞。构成工序的主体是操作者,客体是设备和原材料。为了使制造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也即能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状态,就必须把影响产品加工工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规定的界限内。 第一部分工序质量控制概述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含义 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一般包括加工、检验、搬运、停留四个环节。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工序的过程即为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 二、工序质量控制条件 为了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制定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工序作业标准、设备保证标准、仪器仪表校正标准等。这些标准是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依据。 (2)要取得实际执行结果与标准之间差异的信息,因此,须建立一套灵活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把握工序的现状及可能的变化趋势。 (3)要具有纠正偏差的具体措施。 三、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1、对生产条件的控制 即对人、机、料、法、环境五大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2、对关键工序的控制 对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应采取特殊措施,除控制其生产条件外,还要随时掌握工序质量变化趋势,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对计量和测试条件的控制 计量测试条件关系到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4、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对不合格品控制除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外,还应据此掌握质量改进信息,以便进行预防性控制,组织质量改进。 四、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专业重点及建议

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专业重点及建议 1、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了解工程功能要求、技术特点,明确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2)坚持事前控制为主,从材料投入开始至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控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未发生之前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关键工序和工程部位,制定质量预控措施,实行重点监理。对工作量大的分项工程,先做样板,在进行大面施工。做好巡视和平行检验。 2、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质量的事前控制: (1)设计交底前,熟悉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2)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签认设计技术交底纪要。 (3)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签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并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4)审查总承包单位所选择的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特工种人员的上岗证,符合要求后专业分包单位可进场施工。 (5)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含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符合有关规定并满足工程需要时给予批准。 (6)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基准测量复核。

(7)建设单位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施工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总监理工程师作监理交底并审查现场开工条件,经建设单位统一后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 (8)对符合有关规定的用于工程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使用前施工承包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和送检。 (9)负责对施工承包单位报送本企业试验室的资质进行审核,合格后予以签认。 (10)负责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其他报表。 2.2 质量的事中控制: (1)关键工序的控制: A、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或施工方案中明确质量保证措施,设置质量控制点; B、应选派与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等级的施工人员; 施工前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保存交底记录; C、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查关键工序控制要求的落实。施工承包单位应注意遵守质量控制点的有关规定和施工工艺要求,特别是停止点的规定。在质量控制点到来前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 (2)检验批工程质量的控制。 (3)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 (4)分部工程质量的控制。 (5)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测放桩位→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浆液制作→试喷→高压喷射注浆作业→拔管→机具清洗移动机具。 1、测放桩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桩位放测。 2、钻机就位:钻机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使钻头对准孔位的中心并应保持垂直,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钻机安放要平稳牢固。 3、成孔:采用XL-100型地质钻机进行成孔,开孔直径不能小于110㎜,终孔直径不能小于91㎜,钻孔偏斜度不得大于1%。孔深钻至坝基以下0.5m后方可终孔,进行旋喷成桩。 4、浆液制作: 水泥浆:水泥采用32.5级,水灰比为1:1,为避免大块材料堵塞注浆泵,浆液需经过滤网。 5、喷浆:当成孔后、浆液制作好时,就可进行旋喷注浆,采用由下而上进行喷射。旋喷浆液压力36Mpa,风压0.5Mpa;旋转速度:10r/min,提升速度:5~7㎝/min,当喷射提升到设计标高后,结束旋喷。 6、移机:将钻机等机具移到新的孔位上。 (二)、质量保证措施: 1、开工前详细了设计等有关的技术要求和工艺参数,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T5200-2004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2、实行工序管理:以质量管理为中心,按前述的工艺流程,对各道工序实行质量控制,按现行施工规范严格把关,实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事后验收的“三环管理”,尤其对成孔、制浆、喷浆等主要工序进行强化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及时配合甲方现场监理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证工作。 严把各工序的质量关是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具体应做到如下:

(1)、成孔:对准孔位,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钻孔偏斜度不得大于1%,未达到设计孔深不得终孔。 (2)、喷浆:严格按配合比下料,浆液要搅拌均匀,每盘浆液搅拌时间应不少于90s,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应超过4h。喷浆应由下往上进行,喷浆压力应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应控制提升速度。旋喷灌浆前要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其压力和流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注浆管及喷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喷浆管接头的密封圈必须良好。注浆时要做好压力、流量和冒浆量的量测工作,并按要求逐项记录。钻杆旋转和提升必须连续不中断,在拆卸和安装钻杆、注浆管时动作要快。拆卸钻杆继续旋喷时,搭接段应进行复喷,复喷长度不得小于0.2米。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应迅速拔出钻杆。为防止浆液凝固收缩影响桩顶标高,必要时可在原孔位采用冒浆回灌或第二次注浆等措施。 在高喷灌浆过程中,压力骤然下降,上升或回浆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当高压喷射注浆完毕后,或在喷射注浆过程中因固中断,短时间(小于或等于浆液初凝时间)内不能继续喷射时,应立即拔出注浆管清洗,以防浆液凝固后拔不出管来。 3、漏浆、冒浆的处理:在旋喷过程中,往往有一定数量的土粒,随着一部分浆液沿着注浆管管壁冒出地面。根据经验,冒浆量小于注浆量的20%为正常现象,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高喷灌浆过程中,若孔内发生严重漏浆,可采用如下措施:降低提升速度;降低喷射压力、流量,进行原位灌浆,在空隙地段增大注浆量,填满空隙后再继续正常旋喷;加大浆液密度或在浆液中渗入速凝剂等。 (2)、冒浆量过大的处理:一般是有效喷射范围与注浆量不相适应,注浆量大大超过旋喷固结所需的浆量所致。减少冒浆的措施有三种:提高喷射压力;适当缩小喷嘴孔径;加快提升和旋转速度。 4、在高喷灌浆过程中,若孔口回浆密度变小、回浆量增大,应降低气压并加大进浆液密度或进浆量。若发生串浆,应填堵串浆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