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 信息焦虑: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找却不能对其访问时都会产生焦虑,这就是信息焦虑。

2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3 网络媒体:借助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移动电话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广义:借助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的站点。

狭义:我们认为只有在互联网上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才能被认为是网络媒体。

5 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指大众传媒以组织者、行动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物,倾听市民心声,寻找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发起的讨论,以各种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同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地报道,争取对社会各界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以实现某个良好愿望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媒体行为。

6网络广告:从广义上讲,一切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信息方法与过程都是网络广告。从狭义上讲,网络广告是基于计算机操作,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的电子广告。

7虚拟社区:又称网络社区,指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求的人组成,成员可以分布于各地,以知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核心功能: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等)8博客: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的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V)撰写博客文章的行为,其他人可以感受到博客门的行为价值。

(N)具有博客行为的人群,他们将其生活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生活,并通过网络社区实现其价值。

9、网络隐私: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领域与个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随意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他人的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

10、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显示出得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对人和多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

13、中国网络媒体:依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授权和认定,在

国际互联网上依法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评述、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凡是具有以上条件的网站,都称为中国网络媒体。

16、旁观者效应:现实生活中提供帮助的人越多,每个人的责任感越少,人的高度社会化相互影响和制约人们对事件的判断。所以人们总是不愿意先采取行动,而更愿意看别人如何反应。

17、谣言:指社会上已经发生或假想的一件事,经口耳相传,而又缺乏证据的解释或理论。

一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原因

表现:(1)身体上变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2)心理上,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3)行为方面,如欺骗父母上网,用自己的生活费上网

原因:

(1)社会原因分析

a网络自身的诱惑。网络的新鲜感,可操作性和虚拟性让人随心所欲。

b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青少年是上网主力军,网吧管理存在漏洞网络安全意识淡薄c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缺乏教育,忽视心理问题。

(2)病因学分析

a上网行为的动力学。网络的目的满足:性的需求、改变感知体验的需求、成就和控制需求,归属与人际交往的需求等

b人格素质理论网络成瘾者往往具备某些特殊人格倾向寻找外界认可促成病因

c行为学理论

(3)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

a网络成瘾的阳性强化机制(导致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频率提高)

b网络成瘾的阴性强化机制(指行为的后果导致刺激减少,使该行为的频率增加)

二网络新闻与纸质新闻的比较:

(1)信息量更大(2)时效性更强,(3)传播形式多样化

三商业网站与传统网站的比较:

(1)信息量大,新闻质量相对下降(2)信息来源不稳定,真实性无法保证

(3)广告充斥版面

四网络法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

特点:

(1)复杂性网络技术本身的高科技型和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彻底性,网络立法的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

(2)渐进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至今仍然处于高速发展中,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其技术可能性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

(3)兼容性信息交流的国际化,各国政府在进行网络立法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成本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外,还应当考虑与国际惯例相适应。

基本内容:

(1)网络行政管理法规主要涉及心心网络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方面

(2)网络权益管理法规涉及知识产权、人格权、专利权等

(3)网络交易管理法规网络电子金融、电子商务、域名注册等

(4)网络安全管理法规维护信息网络安全、惩治计算机网络犯罪

五网络传播的伦理原则:

1全民原则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

2互惠原则3自由原则、4兼容原则

六侵犯网络隐私的表现:

(1)侵害个人通信内容(2)手机他人资料卖钱(3)散播侵害隐私权的软件

(4)侵入他人系统窃取资料(5)不当泄漏他人资料(6)网上有害信息侵犯隐私

七网络新闻的优势与局限:

1从网络传播技术的角度看,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有:

(1)新闻迅速及时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随时更新。互联网触角延伸世界各地,信息在网上的流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2)全球传播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的事情,在网上都能够看到。

(3)海量信息网上的信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4)多媒体化网络媒体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综合多种媒体形式,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多媒体化。语言、文字、声音、画面、和影像等处理

(5)渠道开放完全开放的信息空间,任何人都可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表达意见。

(6)交互性强用户可以用BBS,论坛表达自己的意见

(7)搜索方便超链接和搜索引擎更方便

2网络新闻传播的局限:

(1)信息承载过量

(2)新闻公信力低网络新闻传播渠道开放,提供了言论自由,但降低了公信力

(3)技术依赖性强对电力的依赖和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依赖

3 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格局

相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局限性,传统媒体则具有明显优势:

(1)由于版面和播出时间限制,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精炼,不存在信息过载

(2)具有良好的新闻公信力和品牌优势

(3)技术依赖低

(4)大众化与市场化程度高

二、简答题

1、什么问题的出现需要网络伦理的规避?

1.不平等使用现象。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两大阶层的出现将不能避免。

2.道德冷漠现象。信息的生产责任观念淡薄,信息消费有偿意识淡薄。

3.人际情感疏远现象。由于人机关注的频繁导致人际现实接触不少,进而导致人们感情联系淡薄。

4.道德冲突现象。由于信息内容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超地域性,国家和民族之间的道德冲突。

5.利用网络侵权他人和损害他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2、网络传播伦理原则

1.全民原则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的利益2兼容原则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的行为规范、语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3.互惠原则网络成员和网络用户必须认识到,他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享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时,也应该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4.自由原则网络行为主体有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自由。

3、虚假广告的治理

首先,广告管理机关应加强对广告监督管理的力度,把广告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其次,充分发挥各级广告协会作用,使他们成为治理虚假广告的排头兵。再次,要把更正广告的规

定落到实处。最后,广大客户和消费者要提高鉴别虚假广告的能力,防止虚假广告的泛滥。

4、四种主要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1报纸作为广告媒介的优势:地理针对性、适时性、创意机会、信誉、受众兴趣、成本报纸作为广告媒介的劣势:寿命短暂、创意局限性·受读者影响、重复性差·细分局限性、杂乱的环境2.电视作为广告媒介的优势:创意机会、覆盖范围、到达率和重复率、单位接触成本、受众针对性电视作为广告媒介的劣势:信息短暂;绝对成本高;地理针对性差;受众态度不利、专注程度差;杂乱拥挤3.广播作为广告媒介的优势:成本、到达率和频次、目标受众针对性、灵活性和适时性、创意机会广播作为广告媒介的劣势:受众专心程度、创意局限性、受众分流4.网络传播优点:匿名性,减少产生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顾虑,一定程度上保证公众的话语权,使得调研能够进行;广泛的影响,低成本的投入,丰富的媒介应用,宽阔的信息平台,互动性。实时互动,无边界交流和反馈。缺点:信息的选择困难;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垃圾信息导致相关公共关系调研的效果大打折扣;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5、网络成瘾的原因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社会原因。主要包括1.网络本身。同伴之间的疏离水平较高的青少年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朋友,害怕遭到朋友的耻笑,而互联网匿名性的特点使他们摆脱了很多现实交往的限制,地域、外貌等可能成为现实交往障碍的因素在互联网上被忽略了。2.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3.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二,病理学分析,主要包括1.上网行为的动力学研究,网络成瘾者,很少将网络作为搜索信息的工具,而是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寻求性满足和利用网络创造新人格面具。2.人格素质理论,网络成瘾者具有特殊的人格倾向,一些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3.行为学习理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

6、BBS的传播优势与缺陷

优势:1.公开性与匿名性BBS成员相对固定的代号,通过代号获得一个稳定的角色;BBS为了避免舆论压力,有意识采用匿名。2.层级性群体传播主要以文字作为传播手段,文字的表现力和文字对其它成员的影响力很大程度取决于BBS成员的位置。3.高自由度BBS作为社会公众发表个人意见的渠道,对社会的民主政治有积极意义。4.话语赋权弱势群体能在BBS交流,重拾被剥夺的社会话语权。5.资料性BBS的单一专题通过文字留下很多资料。缺陷:1.高争议性 2.低信用度 3.非法内容

7、网络传播的特征

1.虚拟实在性

2.互动性

3.多平台性

4.即时性

5.海量性

6.多媒体性

7.去中心化

8.传受身份

的双重性

8、网络谣言的控制与解决

主要有建立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技术支持,提高个人修养,建立网络生存伦理。

9、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

1.匿名性使用者借助网络隔离,部分或全部脱离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在虚拟社区中跨越时空障碍与生理的限制,实现现实中一般不能达到的网络人际功效,并而实现真实世界的人及联接。

2.信任机制在系统担保的情形下,系统取代了我们对陌生人的信任,在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不依赖于系统的个人信任。

3.自我认同以网络的隔离功能为基础,代号之间借此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塑造自己的新身份认同。

虚拟社区的特质a、不稳定的多样性b、缺乏承诺c、具有符号性的边界d、阶级意识薄弱e、另一种写实

三、论述题

1、微博

特征:1.信息传播门槛低2.传播内容丰富3.传播速度的即时性4.传播方式的互动性

5.信息传播碎片化

其传播方式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变革1、议程的设置由媒体到民众的转变首先,微博打破了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强大掌控力, 议程设置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从媒体手中交到了普通公民的手中其次,微博成为传统媒介的信源, 影响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2、脖(博)领儿!!! 不一样的意见领袖传统的意见领袖多为社会精英所把持, 而微博的意见领袖则有很强的草根性, 3、被大大弱化的把关人微博时代的到来则大大弱化了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这种重大作用。4、不再沉默的大多数第一,微博的用户获取信息的来源不是单一的, 而是其他用户共同的形成的第二,在微博中人们通过交互的形式来传播信息, 第三,在微博上人人都有投票权。公民从媒体手中抢过了议程设置的权利, 从政府手中抢过了把关人的权利, 从公民自己身边选出了真正的草根意见领袖由线性传播模式转为互动性特点:1.微博得实时性和同步化2.交流的互动性3.内容字符的简短化4.传授双方的草根化

2、虚假广告的治理

首先,广告管理机关应加强对广告监督管理的力度,把广告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其次,充分发挥各级广告协会作用,使他们成为治理虚假广告的排头兵。再次,要把更正广告的规

定落到实处。最后,广大客户和消费者要提高鉴别虚假广告的能力,防止虚假广告的泛滥。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 信息焦虑: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找却不能对其访问时都会产生焦虑,这就是信息焦虑。 2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3 网络媒体:借助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移动电话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广义:借助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的站点。 狭义:我们认为只有在互联网上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才能被认为是网络媒体。 5 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指大众传媒以组织者、行动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物,倾听市民心声,寻找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发起的讨论,以各种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同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地报道,争取对社会各界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以实现某个良好愿望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媒体行为。 6网络广告:从广义上讲,一切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信息方法与过程都是网络广告。从狭义上讲,网络广告是基于计算机操作,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的电子广告。 7虚拟社区:又称网络社区,指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求的人组成,成员可以分布于各地,以知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核心功能: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等)8博客: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的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V)撰写博客文章的行为,其他人可以感受到博客门的行为价值。 (N)具有博客行为的人群,他们将其生活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生活,并通过网络社区实现其价值。 9、网络隐私: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领域与个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随意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他人的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 10、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显示出得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对人和多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 13、中国网络媒体:依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授权和认定,在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 表)。(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 续报道的形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 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 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问答: 一、网络新闻报道单元 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作用:(1)克服新闻碎片化现象;(2)体现网络媒体竞争力; 特点:(1)以某一稿件为主干,其他稿件为其服务、报道线索明确;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2)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2) 第二节连接的演进 (3) 第三节自进化:网络媒体的演变 (5) 第四节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7) 第五节重定向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9)

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硬件A. 若干台计算机; B. 相关的通信设备; C. 有线或无线通信线路。 (2)软件 A. 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B.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 C. 网络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要求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广域网和局域网 A. 局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公里以内,传输速率相对较高。主要用来构造单位的内部网。 B. 广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甚至可达到几万公里。传输速率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主要是公用数据通信网。 (2)有线网路和无线网络 A. 有线网络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一定的介质来连接。 B. 无线网络采用视线介质(无线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3.网络协议 (1)协议(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2)现在所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套协议的集合,用于定义设备连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地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3)IP地址分为两类: A. 一类是静态地址,即电脑的IP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一定要采用静态地址; B. 一类是动态地址,就是每一次登录后的地址都可能不一样,例如我们家庭中电脑上网,通常都是被分配动态地址。 4.网络互联技术 (1)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2)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衡量网络接入技术的一种重要指标就是带宽,即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

彭兰 《网络传播学》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97年开始从事网络新闻传播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网络传播概论》、《点击美国在线》等著作,并主译了《网络新闻导论》、《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等著作。 目录上编网络传播实践 第一章网络应用基础 第一节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互联网的发展 第三节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第四节互联网的接入 第五节IE浏览器的使用 第六节E—mail软件的使用 第七节在网上查找信息 第二章网页设计与制作 第一节网站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HTML语言 第三节网页制作工具之一——Frontpage的使用 第四节网页制作工具之二——Dreamweaver的使用 ★第三章网络新闻传播 第一节作为新闻媒体的网络的发展 第二节作为新闻媒体的网络的特点 第三节网络新闻的采集 第四节网络新闻的写作 第五节网络新闻的标题 第六节网络新闻的编辑 第七节新闻网页的设计 第八节新闻网站(频道)的规划 第九节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第十节现阶段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补关系 第四章网站建设与经营 第一节网站的经营环境分析 第二节网站的规划 第三节网站的建设与推广 第四节网站的品牌建设 第五节网站的资本运营 第五章网络营销 第一节网络营销简介 第二节网络广告 第三节电子邮件营销

第四节网络数据库营销 第五节电子商务 下编网络传播理论 ★第六章网络中的传播 第一节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第二节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第三节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第四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七章网络传播中的受众 第一节网络受众的整体特点 第二节网络受众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网络受众的类型 第四节网络受众的心理 第五节受众参与网络传播 第六节网络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第七节网络传播模式对受众个体的影响 ★第八章网络传播的宏观影响 第一节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第二节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论 第三节网络传播与“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四节网络传播与“数字鸿沟” ★第九章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 第一节网络与跨文化传播 第二节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 第三节网络传播与亚文化 第四节网络传播与文化的同质化 第十章网络传播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第一节网上不良信息传播 第二节网上诽谤 第三节网络传播中的个人隐私问题 第四节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后记 第一节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个计算机网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主要涉及到传输介质、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等一系列技术。这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是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网络操作界面、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措施等。网络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要求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应用系统。 一、网络提供的服务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电子邮件服务、信息发布服务、视频会议、新闻论坛、电子商务等。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4.04亿,互联网 普及率28.9%,手机上网网民2.33亿,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为3.46亿,农村网民数10681万。 2.如何理解中国农村网民的增长: a. 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12月底,已经达到10681万人,但其增长速率放缓。.在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b. 农村网民结构偏向年轻化、低学历. c. 广大农民通过网络了解天下大事,交流、沟通信息,使网络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优化了农村地区的信息结构,缩短了城市与农村的思想差距。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的“双刃剑”特征以及农村上网环境、上网群体的特殊性,相对于城市“网吧”目前的集中式管理以及日趋严格、完备的制度,农村地区目前上网呈自由、管理呈空白状态,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3、互联网新技术关键词 核心技术:是服务器+客户端,基本思想是网络信息共享 IPv6: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址。P2P: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还是英文Point to Point (点对点)的简称。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对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语义网:语义网是Semantic Web的中文名称。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 Web2.0: 定义: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应用,是一种平台,是一种趋势。一般来说We 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 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 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特征:1、多人参与2、人是中心3、可读可写互联网4、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的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索。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相比Web1.0,Web2.0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与此相关的技术有RSS、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等。Web2.0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Web2.0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Web2.0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UCC):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社会化媒体不仅为普通人提供了社交的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它也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社会化媒体也促进了公民新闻和自媒体的繁荣,对专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带来了重大打击。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 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 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 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 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 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 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15.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6.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

网络传播概论重点概念

网络传播概论 主要概念: 1、计算机网络:若干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且固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2、www:伯纳斯李在1989检提出的技术构想。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方式,主要功能是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相互连接起来 3、物联网:1999年提出,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也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4、P2P技术:也称对等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每一个节点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信息通信等三面功能。其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5、云计算:将庞大的计算粗粒任务自动分拆成多个较小的子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多部网络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利用此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

样效能强大的网络服务。

6、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社交平台以及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主要两个特征: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接人们彼此关系的纽带。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从无数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7、公民新闻:非专业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新闻信息和评论的发布、传播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从总体来看,人们对公民新闻的两点共识是,一是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二是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用。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包括新闻采集、发布、整合、传播以及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8、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浦尔教授提出。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构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模糊、功能交叉与产品的融合。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9、流媒体技术:流式传输,将声音、影像或动画经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进行接续、不间断的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合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者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用户在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还会通过服务器继续下载。流式传输技术两种:一是顺序流式传输,另一种是实时流式传输。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彭兰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彭兰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线路和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见表1-1) 表1-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见表1-2) 表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的含义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为达到实体(各种文件传送软件、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2)通信体系结构 ①计算机网络通信通常采用结构化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即采用层次结构的协议集合来实现。采用这种技术实现通信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就是通信体系结构。 ②目前一般采用的一种参照基准是ISO的层次模型。 (3)ISO层次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的英文简称是ISO,它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即OSI 模型。这个模型共分成七层,包括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传输层、网络层表示层、会话层、应用层等。现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 (4)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它是一套协议的集合,用来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 ①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障数据正确、安全地传送到目的地。 ②IP用于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目前,IP地址分为两类: a.静态地址,即电脑的IP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一定要使用静态地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传播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位于第二层次的是() A.大众传播 B.群体传播 C.自我传播 D.人际传播 2.1949年,首次从学科角度整理、总结此前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成果的学者是() A.卢因 B.施拉姆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3.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模式,其中增加的因素是动机和() A.理解 B.记忆 C.选择 D.情景 4.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5.有学者把传播的个人功能分为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两种。这位学者是() A.皮亚杰 B.霍克海姆 C.托尔曼 D.斯蒂芬森 6.“试图描述在新闻事件与最终的接受者(如报纸的读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的把关模式是() A.怀特的把关模式 B.巴斯的把关模式 C.卢因的把关模式 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7.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按照贝雷尔森的定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A.客观、思辨、定性 B.实证、系统、定性 C.客观、系统、定量 D.实证、思辨、定量 8.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9.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二关是受众的()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0.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主要观点是() A.“议程设置理论” B.“两级传播理论” C.“有限效果理论” D.“说服性传播理论” 11.格伯纳等学者提出的“培养理论”特别强调一种传播媒介在“培养”人们形成“共识”方面的作用,这种传播媒介是()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网络 12.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克拉帕 B.哈贝马斯 C.盖洛普 D.麦克卢汉 13.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社会心理学家是() A.霍夫兰 B.施拉姆 C.卢因 D.拉扎斯菲尔德 14.“新闻媒介历来没有发挥过独立的作用,也从来没有摆脱权力的操纵。”这个观点出自() A.《理解媒介》 B.《论出版自由》 C.《帝国与传媒》 D.《权力的媒介》 15.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有三个主要论点,其中之一是() A.人的行为大多是“前台行为” B.要把情景视为信息系统 C.人的行为大多是“后台行为” D.要把媒介视为一种情景 16.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调查,也叫()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

1、中国的网民人数超过了亿,居世界第一 2、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将互联网确定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3、“信息爆炸”是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 4、1883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采用点和划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创造了一种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点、划两种信 号的信技术 5、1948年,美国数学家克莱特香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被认为的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6、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应;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知后的再现 7、信息的主要特性: ①客观性;②可处理性;③可识别性;④可存储性;⑤可传输性;⑥时效性;⑦共享性 8、①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②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章符号的产生和运用;③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④第四次信 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这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9、“信息社会”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来的。日本著名学者梅田中夫在《朝日放送》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情报产业论》。第 二年,《朝日放送》杂志又刊登了日本立教大学教授上岛的论文《论情报社会的社会学》,第一次使用了“情报社会”这一概念 10、早在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奥地利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 11、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 12、1956年,美国的“白领人员”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两大具有上几节历史意义的时间,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开端 13、从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来看,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 ②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 ③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④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 14、信息技术又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和基本力量 15、现代通信的手段包括:①微波通信;②卫星通信;③光纤通信;④移动通信 16、根据美国政府的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要点为: ①铺设覆盖美国的光纤网络 ' ②用光纤网络联结所有的通信系统、数据库和电信消费设施 ③让光纤网络能够传输视频、声频、数字、图像等多种媒体 17、第一个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威廉斯卡德,1623年他制造了第一台计算器,并称之为“计算器” 18、目前公认的第一条使用计算器是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雷斯帕斯卡与1623年制造的 19、巴贝奇的设计已经于现代计算机十分接近了,因而她被后人尊为“使计算机之父” 第一个采用电子遇见自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朱西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的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其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在日本广岛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 计算,就是由Mark-I完成的 21、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代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8——1958);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④第四代大规 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 22、计算机信息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 23、任何一个网络必须有以下三个部分组成:①至少两台分离的计算机,在它们之间有一些需要共享的东西;②一种能保持计算机之间进行接触的 通道;③一些保证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规则 : 24、OSL模型分为两组共七层,即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一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为应用组,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

绝密★启用前 网络传播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目前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有:()。 A、弹出式窗口 B、文字链接 C、电子邮件 D、网上购物 E、专栏赞助 2、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是()。 A、文章宜短 B、段落宜短 C、句子宜短 D、文字朴实直白 E、具有“可扫描性” 3、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有()。 A、政府把关 B、网站把关 C、网民自我把关 D、意见领袖把关 E、学生把关 4、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有()。 A、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 B、网民专题 C、全面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解读型专题 D、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 E、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 5、网络传播的特性有()。 A、传播更新速度慢 B、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C、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D、检索便捷 E、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方式的是内联网、。 2、超文本结构的网络新闻写作建立在核心技术思想之上。 3、电脑游戏是网络传播中的形式。 4、是互联网的雏形,1969诞生于美国。 5、所谓4P’S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 6、网络社区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圈”式结构和。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传统媒体网站、、网民。 8、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9、组织子域名:com是商业机构 , 是教育机构。 10、网络受众的总特征有:个体性、、虚拟性、自主性、参与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 2、搜索引擎: 3、微博: 4、大众传播: 5、匿名心理: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哪几部分? 2、网站传播特点是什么?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什么? 4、记者微博的功能有哪些? 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 4、ACDE 5、BCDE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互联网 2、www 3、大众文化 4、阿帕网 5、促销 6、“链”式结构 7、商业新闻网站 8、意见整合 9、edu 10、社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网络共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数字交互式媒体等传播、沟通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 2、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3、微博: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博的方式,也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发布形式,个体可以利用它向公共空间发布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 4、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匿名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住的是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内容提要 层次三:新闻正文 层次四:关键词或背景链接 层次五:相关文章的延伸性阅读 2、网站传播特点: 技术上相对复杂性;特定网站中传播主体的单一性和高控制权;传播受众的相对不确定性;可互动性。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1)它是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2)它是维持网民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3)它 是维系网民与网站间关系的重要方式4)它是网站了解自己的网民构成,确立自己的定位的一个重要依据5)它是形成网站品牌的一种重要方式6)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传播渠道7)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反馈渠道8)它是网民评论的一个形成空间。 4、记者微博的功能是:记者利用微博,不仅可以吸收公民新闻,还可以将公民新闻的水准提升。主要体现在:1)新闻的直播平台2)新闻线索的集结地3)新闻的延展空间4)新闻真伪的检验员5)

网络传播概论(业务)

网络传播概论 绪论,总述。 第一单元(1-3章),基础知识。介绍互联网的历史、传播原理、传播方式。 第二单元(4-7章),传播学原理。网络传播的特征、信息使用方法、受众心理、网络传播的革新意义。 第三单元(8-11章),意识形态。分析网络传播的政治、伦理、法律内涵。 第四单元(12-16章),应用。网络新闻、出版、广告、文娱、社区发展等。 绪论 第一节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 也称后工业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是一种社会环境,以创造信息和享受信息为主要特征。在这种环境下信息是核心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信息时代的基础是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光导纤维、电脑技术、电脑网络、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因特网等。网络在整合一系列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崛起,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最具潜力、国际化的信息传播系统。并迅速向第一、第二产业渗透。 ●互联网 英文Internet,在我国也称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网际网路等。 从互联网发展过程和信息传播的角度看,Internet是媒介。如相对传统媒介它是新媒介(new media);具有数字化传播特点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因具有广义的媒介平台效应被称为泛媒介(pan media);因诞生晚于报广电三大大众传媒,被称为第四媒介。 1995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定义:Internet是全球信息系统。1是全球性的,网上每台主机都需要唯一的地址。2主机按共同规则连接,可以进行通讯。3在前述技术基础上,Internet可以为公众和私人提供信息服务。 ●WWW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简称web,是Internet的主干网。WWW将窗口技术、超文本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起来,通过统一的图形界面为用户提供文本、影像、声音等信息。 是网络信息服务中使用最广、功能最强的信息系统。 ·本质上WWW仅是Internet的一个系统。Internet的功能包括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服务、万维网服务。核心是万维网服务。但由于WWW最受欢迎、使用最广、功能最强,往往被认为是Internet的同义词。 ·WWW起源可追溯到1940年。有人提出使用线索(trails)提供相应链接,以共享信息的构想。 1965特德.纳尔逊(ted Nelson)提出超文本(hypertext)概念。1989提姆.本纳斯.李(tim burners-lee)提出WWW计划,推出世界首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器。1993美国伊利诺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发明WWW浏览器Mosaic。这是第一个能够支持图形、超文本等的浏览器,标志着WWW浏览器发展的新阶段。之后网景公司推出navigator;微软推出Internet explorer 等。 ·WWW随着Internet的普及,WWW迅速被应用于广阔的传播领域;同时WWW所赋予传播者、受众的信息查询和互动沟通的功能也促进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考研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卷+答案解析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 系统方法 B. 直观方法 C. 科学抽象方法 D. 理想化方法 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 A. 习题集 B. 录像带 C. 教室环境 D. 教科书 3. 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 资源管理器” 和() A “回收站” B “剪贴板” C “我的电脑” D “我的文档”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PU 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 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 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 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 Prowerpoint 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A )普通视图 B )大纲视图 C ) web 视图 D )幻灯片浏览视图 6. 下列哪个不是 INTERNET 上的安全标准 A. S-HTTP B. SSL C. HTML D. SEL 7. 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 CPU 运行速度

8. 在 E-Mail 系统中常常遇到的“ 邮件炸弹” 的是: A 、一种炸弹 B 、一种病素 C 、一种软件名 D 、一个邮件 9. INTERNET 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模拟信号编码 B. 二进制编码 C. 音频信号编码 D. 视频信号编号 10.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 ) A. 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 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 班风,校规,校纪等 D. 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 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 " 上窄下宽 " 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 ) 造成的。 A. 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 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 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 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 "d" 指示,则表示录像机 ( ) A. 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 录像带坏 C. 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 太热 13. CAI 的课件是属于 ( ) A.CBE 软件 B. 系统软件 C. 游戏软件 D. 课本 14." 发现学习法 " 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 ) A. 自己发现规律 B. 有所创造发明 C. 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 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5 .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 A 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 C 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6 .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 A 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

网络传播概论

?1、门户网站:指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第一个站点,是大型综合性网站,提供新闻、网 站指南、天气、音乐等服务,如新浪、百度、搜狐等 ?2、网络广告:是基于网络媒体的一种电子广告形式(后附有详细定义) ?3、网络新闻:指通过互联网发布、传播的新闻 ?4、网络出版: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 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政协的在线传播行为。如超星图书馆、万方、维普等(网络出版的优势P327)?网络新闻的优势P10 ?1、实时性 ?2、信息的整合性 ?3、有利于深入报道 ?网络广告的优势P14 ?1、传播范围广 ?2、查阅自由方便 ?3、针对性强 ?4、形式多样 ?5、成本低 ?6、实时互动,不受时空限制 ?网络广告的定义是:基于网络媒体的一种电子广告形式,英文称之为net AD ?网络广告的特点:1,广告传播网络化;2,广告信息数字化;3,实时交互性;4,广 告对象的广域性;网络广告与营销一体化。 ?传统媒体网络版 ?传统媒体网络版也叫上网媒体,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指在互联网上建 立网站,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和优势,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自己采编的新闻报道、播放自己制作的节目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 ?特点: ?1、打破了时空限制 ?2、在网上发布新闻方面占主导地位 ?3、拥有强大的资料数据库 ?4、能同时满足大众和小众的需要 ?5、交互性强 ?6、可实现多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 ?7、有精良的记者团队 ?网络自生媒体:指某个组织或者个人利用网站、主页等网络工具定期制作和发布新闻 而形成的新的新闻传播媒体,如优酷、土豆、新浪等 ?网络自生媒体的特点: ?1、内容包括新闻,同时包括受众对新闻的评论及受众对新闻评论的反馈 ?2、更关注受众的需要 ?网络自生媒体的类型: ?1、新闻媒体:指有正式出版刊号、专门在互联网上创办的电子报刊、杂志,如《神 州学人》 ?2、非新闻媒体:商业网站、专业网站、个人网站 ?商业网站——不具备采访权,报道新闻的方式主要是整合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源 ?其发布新闻的特点;

网络传播学期末考试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梅特卡夫法则 以太网络的发明人、3Com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梅特卡夫认为:网络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增加而增加,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如电话) 2、门户网站 门户(portal),原意是指正门、入口。现多用于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和企业应用系统的门户系统。 门户网站概念(Portal Site)月在1997年提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一个应用框架,它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地建立企业对客户、企业对内部员工和企业对企业的信息通道, 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 狭义:所谓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引擎、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 3、BBS BBS:“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 )它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拨号或者Internet来进行连接,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与其它用户交换消息等功能。 4、虚拟社区 内涵:瑞格尔德(英)最早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5、达维多定律 网络马太效应的具体显现。 英特尔公司高级行销主管和副总裁达维多 (1992)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如果被动地以第二或者第三家企业将新产品推进市场,那么获得的利益远不如第一家企业作为冒险者获得的利益,因为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尽管可能当时的产品还不尽完善。(不断创造新产品,及时淘汰老产品,成功的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形成新的市场和产品标准,从而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486,新与好?) 6、web2.0 意义: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来源于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部分) 特点: 1、由“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