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少子高龄化的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研究_施锦芳

基于少子高龄化的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研究_施锦芳
基于少子高龄化的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研究_施锦芳

少子高齢化対策と女性の就业について

RIET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10-J004 2009 年12 月 少子高齢化対策と女性の就業について -都道府県別データから分かること-? 宇南山卓 (神戸大学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 要旨 都道府県別のデータで観察される結婚経験率と労働力率の正の相関を、次の 3 つの事実によって説明した。まず第1 に、結婚による離職率は、都道府県に よって大きく異なるが過去25 年で変化していないこと。第2 に、晩婚化?非 婚化は全国的な現象であるが、その傾向は結婚による離職率が高い都道府県ほ ど強いこと。そして、第3 に、都道府県によらず、女性は20 歳前後では未婚 状態かつ就業状態にあることである。また、結婚による離職率を説明する要因 についても明らかにした。最も重要な要因は、保育所の整備状況であり、育児 休業制度や3 世代同居率は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なかった。晩婚化?非婚化原 因は女性の高学歴化と考えられるが、理論的な考察は今後の課題である。 キーワード:女性の就業結婚都道府県別データ保育所少子高齢化 JEL classification: D10, J12, J13 ?本稿は、(独)経済産業研究所におけるプロジェクト「少子高齢化のもとでの経済成長」の一環と して執筆されたものである。 本稿を作成する過程で、吉川洋氏、宮川修子氏、および経済産業研究所でのセミナー参加者に有益 なコメントを頂いた。本研究で利用している国勢調査のデータは、経済産業研究所に提供を受けた。 また、神戸大学の荒木恵氏、久保一佳氏にはデータの入力?整理の支援を受けた。記して感謝した い。 RIETI ディスカッション?ペーパーは、専門論文の形式でまとめられた研究成果を公開し、活発な議論を喚起 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論文に述べられている見解は執筆者個人の責任で発表するものであり、(独)経 済産業研究所としての見解を示す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1 はじめに 日本経済の直面する最も大きな課題は、少子高齢化社会への対応である。高齢化は多くの先進国で進展しているが、日本は高齢化の水準?変化のスピードともに世界最高水準である。65 歳以上の人口の割合は2025 年には30%、2050 年には40%にまで達すると予想さ れている。一方で、少子化も急激で、年間の出生数は団塊の世代が誕生したピークの1949 年には年間270 万人であったが、2008 年には109 万人に減少しており、2050 年には49 万人にまで落ち込むと予想されている。 少子高齢化の問題に対応するには、短期と長期の2 つの視点が必要である。長期的には、少子化の進行により、水準としての人口が減少するという問題がある。一方、短期的な問題とは、団塊の世代が高齢化することで、現役世代である労働力人口との比率が低下し、社会的な扶養負担が急激に高まることである。長期的な課題に対応するには、少子化を根本的に是正する必要があり、女性の結婚?出産を促進する必要がある。しかし、日本では、結婚?出産による離職?非労働力化のため、30 歳前後で女性の労働力率が大幅に低下する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对策 摘要: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 ,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企业形态、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社会体系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成熟化而出 现扭曲 ,并加速了少子化问题的进程。本文试着就日本的经济、社会现状找出了少子化存在的原因 ,并分析了日本 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日本的晚 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 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 5年进行一次 “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 50岁以下的 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 , 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 28.5岁,女方为 26.8岁,与 5年前的调查相 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在结婚不满 5年的家庭中 ,计划 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 2个孩子以下。另外 ,独生子女的家 庭也有所增加。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 ,日本六 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

,居全球之冠 ,未满 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 ,创全世界最低纪录 ,成为全球最 少子高龄化的国家 ,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合计特殊出生率 (女性一生产小孩数 的平均推算值 )若低于 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日本的 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 ,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 只有 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 , 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少子化产生的原因 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而社会经 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二战期间, 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 ,禁止人工流产 ;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 保护法》 ,随着人流解禁 ,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样一来 ,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 :少子化也来 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 ,结婚育儿在 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日本女性的晚婚 ,不婚和少生孩子 ,似

浅析老龄少子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浅析老龄少子化 给日本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顾勇 [摘要]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然而,当其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及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加之少子化倾向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导致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人伦道德的崩溃。少子老龄化和人口自然减少问题将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乃至被视为”21世纪主要的社会问题”。引导人们以长期和超长期的视野来考量人口问题,以形成适应新时代的新人口观,正是人口学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人口研究和人口学复兴的契机。 [关键词] 老龄少子化现状影响思考 近年来,随着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及对于结婚、生子价值观的变化,日本整体的出生率大幅降低,除此之外,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死亡率也大幅降低,日本的少子高龄化(15岁以下人口低于65岁以上人口)问题日益严重。日本政府2008年4月22日公布的2008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警告称,如果对少子老龄化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日本15岁以上的可就业“劳动力人口”仅为4228万人,不足2006年(6657万人)的三分之二,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白皮书还强调说,尤其是“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减少与老龄人口退休的不断增加,预计劳动力人口将呈现老龄化与递减的趋势”。到2050年时,日本即将面临“超少子高龄社会”,平均每1.5名有职业者就需养一位高龄者。 一、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有6%-8%的老年人希望到养老机构去养老,养老床位缺口近800万张。目前家居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主要方式成为主流养老模式,国际国内都有不少机构涉足这一领域并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已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兴办机构养老事业,初步形成了国家或集体兴办、集资兴办、政府与非营利机构联办、民间资本兴办老年公寓的投资经营模式。社会的发展和保障体系的健全为中国社会养老业这一夕阳事业成长为新兴朝阳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老年公寓项目普遍具有用地量大、投资回收期长、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国家出台的政策多、市场发展空间大等特点(以占地200亩的老年公寓项目,扣除用地成本,建设成本一般在3亿元左右。)巨大的资金需求必须借助银行的支持,否则无法实现规模扩张。 一、国际上通行的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目前,发达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22%。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发达国家就陆续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养老的内涵与养老模式在不断变化。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由于新生婴儿数量减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劳动人口日益减少的“少子高龄化”现象。社会养老之财政负担使发达国家也感到难以承受,同时社会养老可能割断被养老人与家人的“共存”联系及情感诉求互动空间,不利老人的身心健康。但现代社会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结构的“简单化”,又普遍造成家庭养老人力资源的不足及养老功能的弱化,个人及家庭同样难以承受“居家养老”的人力需求与经济能力的双重压力。如此诸多矛盾,迫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养老模式,丰富养老模式的内涵和形式,形成养老及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长期应对老龄化的实践中,西方国家形成了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是两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他一些养老模式一般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衍生出来的。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适当的生活和精神照顾,免除后顾之忧。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社区、老年公寓、托老所、志愿者。其中,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是与其他养老模式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模式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原有熟悉环境的老年人。 机构养老——即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得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点在于容易造成老人与子女、亲朋好友间情感的缺失,而且成本较高。 公益组织也在积极参与:杭州萧山区老龄委于1999年投资4700万元建造萧山颐乐园项目,属国办性质自收自支。老年公寓有大、中、小套房间160套。按每平方米1200元收费,老人在入住前一次性付清,老人只有房屋的使用权,没有产权。该项目最成功之处,在于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颐乐园分6个区块:老年公寓、托老部、医疗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三产用房和后勤服务中心。早在刚开业时,老年公寓的套房已经转让完毕。现在有284位老人,平均年龄70岁。老人可以在老年公寓度过余生,也可选择居住几年:如住一年,返还所付款的90%;住1-5年,按照每年5%的比例递减退款;15年至终生退款比例一律为40%。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都是家庭条件较好、且主要以低龄老人为主,这是一种“居家养老”的新模式。 浙江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所属的浙江银发事业发展中心投资建设了“金色年华——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经验与反思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经验与反思 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了2019年10月1日的人口估算数据,结果显示:包括外国人口在内的总人口为1.26167亿人,比上年减少27.6万人,连续9年减少,创下了1950年以来的最大减幅。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3588.5万人,占总人口的28.4%,75岁以上为1849万人,占比为14.7%,两项占比均创历史新高;14岁以下为1521万人,占12.1%,占比跌至新低。这一数据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对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的担忧。 根据此次人口估算结果,日本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7507.2万人,占总人口的59.5%,跌至历史新低。不少企业不得不将生产制造基地转移到国外,很多产业难以为继。同时,随着老年人口增加,日本政府需要负担更多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开支,面临更加严峻的财政压力。 日本人口持续向东京地区流动的趋势明显。在47个都道府县中,40个地区人口减少,人口增加的仅有包括东京圈(埼玉县、千叶县、东京都、神奈川县)在内的7个都县。东京都人口增加9.9万人,增长率为0.71%,居全日本之首。然而,东京都自然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其他地区以及国外。 日生基础研究所研究员天野馨南子认为,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日本大学入学率的上升,很多年轻人从各地来到东京等大城市寻找工作。原本人口稀疏地区的人口进一步减少,相关产业后继无人,使得当地财政愈发困难。一些地方面临着人口危机,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人口从地方流向东京的趋势。 东京地区民众未婚率较高,出生率很低。天野馨南子建议日本各地应加大投入,吸引更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到地方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边育儿边工作的环境。近年来,日本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年轻人从城市搬到地方定居,但效果甚微。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和背景。认为这是随着高学历化及女性劳动者的增加,日本女性对结婚及生育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追求男女平等,拒绝成为生产工具,以及育儿成本增加导致的结果。作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已深刻的影响到社会、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困扰着日本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标签:少子化;原因;婚育观;日本 近年来,日本一直被“少子化”问题所困扰。何为“少子化”,如其字面意思所示,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日本当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要维持良好的社会结构,最理想的状况是,每对夫妇生下2.48名孩子。但在2011年每对夫妇的生育率平均只有1.39,与2010年持平。合计特殊出生率在2005年跌至1.26的历史最低点后持续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本文将以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原因为重点进行阐述。 一、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 1、晚婚晚育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婚姻状况直接地影响到人口的发展,并且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从日本厚生省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来看,2010年日本人的初婚年龄,男性为30.5岁,女性为28.8岁,而1980年,男性的初婚年龄为27.8岁,女性为25.2岁。约30年中,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上升了2.7岁和3.6岁。像这样的晚婚化日渐明显。初婚年龄的上升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生育年龄的上升。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由10年前的28.8岁到如今的29.9岁,增长了1.1岁。同样,日本的生涯未婚率(50岁为止的未婚率),男性从1.7%到20.1%,女性从3.3%到10.6%,以飞速增长。晚婚化和未婚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少子化的进展。 2、出生率的低下 由于晚婚化且女性最佳生育年龄限制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生育的夫妇在增加。另外,随着结婚之后还持续原先工作或者生育后想再就职的女性的增加,会有控制生育儿童人数的现象产生。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的合计特殊出生率(1名女性终身生育子女人数)为1.39。出生率在2005年创下历史最低记录的1.26后逐年上升。2008与2009年的出生率均为1.37,2010年则上升了0.02点。厚生省分析认为,出生率上升是因为36至39岁生育和生育第二胎以上的女性增加,同时表示“虽然出生率转为上升,但少子化现象今后仍将继续”。

少子高龄化

少子高龄化 少子化社会 一、少子化問題とは、 1.出生(しゅっしょう)数が減少(げんしょう)すること。 2.出生率(りつ)の水準(すいじゅん)が特に人口置換(ちかん)水準[注a]以下にまで低下すること。(故に、単なる出生率の低下とは異なるとされる) 3.子供の割合[注b](おりかい)が低下すること。 4.子供の数が減少すること 二、少子化の発展 日本の総人口そうじんこう は、2000 年(平成 12 年)时点で、およそ 1 亿 2693 万 人である。その后、2006 年の 1 亿 2774 万人をピークと して减少に転てん じる と予测されており、2050 年にはおよそ 1 亿人、2100 年にはおよそ 6400 万人にまで减少すると见込まれている。 日本にほんの出生率低下しゅっせいりつていかは戦前せんぜんから始はじまっていたが、戦時中せんじちゅうの 出産先送しゅっさんさきおくり現象げんしょう のため終戦直後しゅうせんちょくごの19401940年代後半ねんだいこうはんにはベビべびーブぶームむが起おき、出生数しゅっしょうすう は年間約270万人に達した(1947年の合計特殊出生率は4.54)。

しかし19501950年代ねんだいには希望子供数きぼうこどもかずが減少げんしょうし、人工妊娠中絶じんこうにんしんちゅうぜつ (19481948年合法化ねんごうほうか)の急速きゅうそくな普及ふきゅうをバネばねに出生数しゅっしょうかずは減少げんしょう し、19611961年ねん には、出生数159万人(合計特殊出生率1.96)にまで減少した。 その後ご、出生数しゅっしょうすうが若干回復傾向を示しめし、19601960年代ねんだいから19701970 年代前半ねんだいぜんはんにかけて高度成長こうどせいちょうを背景はいけいに出生率しゅっしょうりつは22.1313前後ぜんご で安定あんてい する。このとき、合計特殊出生率はほぼ横ばいであったが、出生数は増加し、200万人以上となったため第二次ベビーブームと呼ばれた。 しかし1973年をピーク(出生数しゅっしょうかず 約209万人、合計特殊出生率 2.14)として、第一次オイルショック後の1975年には出生率が 2を下回り、出生数は200万人を割り込んだ。以降いこう、人口置換水準 じんこうちかんすいじゅん を回復かいふくせず、少子化状態しょうしかじょうたい となった。 1年间に生まれてくる子どもの数は第2次ベビーブームである 1973 年の 209 万人をピークに减少をはじめ、最近では 110 万人程度となっている。 また、女性が生涯に生む平均の子ども数である合计特殊出生率(TFR) は低下が始まる前の 1971 年の 2.16 から 2004 年には4割减の 1.29 にな っており、减少の一途をたどっている 2)。 この数値は长期的に人口を维持できる水准(人口置き换水准)の 2.07 よ りかなり低い数値となっている。

2021年有关现代日本少子化原因分析

关于现代日本少子化原因的分析 摘要21世纪的日本面临着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抑制少子化的进程。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和德国,步入世界少子化国家的行列。如果任其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日本民族将面临严重的存亡问题。日本少子化问题最大的原因,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当今女性未婚,晚婚等原因所导致的。但是少子化问题不单是女性不生小孩的问题,它与日本的经济环境,女性意识,社会文化等有着紧密联系。日本政府已采取政策处理问题,但是没有明显的效果。所以本文来分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来尝试探究日本政府政策没有奏效的原因。 关键词少子化;经济;价值观念;政府政策 (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日本的人口在23年达到顶峰,从那之后一直处于减少状态。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是劳动力人口减少,国家税收减少,以至于使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的话,日本少子化对于日本的存亡有着莫大的关系。日本的政治家分析日本的少子化是由于日本女性在大学或者企业上班,总之,是由于日本女性进入社会的原因导致的。对于日本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出台的政策至今效果并不大。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出生率高的冲绳县和福岛县 等相比,出生率低的反而是京都,北海道,京都府等这样的大都市。日本的年出生率在1973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现在的出生率减少到当时的5%。出生率最高的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出生率是16跌落到23年的29。现在的29对于长时间保持人口,日本的少子化对于日本的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晚婚晚育的原因 日本的少子化变得越来越严重,应经成为日本国家的一大重大课题。全国的国民对于少子化抱有不安全感。这一重要的理由是晚婚和未婚。进入2世纪8年代开始,日本年轻人的结婚率越来越低。单身贵族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不愿意生孩子。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女性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这又导致了晚婚和非婚化。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所以晚婚化的推进,未婚率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全体社会的出生率。 日本晚婚晚育现象加剧,女性生育率仅仅39。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12年6月6日发表了211年的人口动态统计结果。据调查显示,日本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为3.1岁,首次突破了3岁大关。据了解,1975年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为27岁,到了3年后的5年则上升到了21岁,而去年更是达到了29岁,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果这种生育率

论日本的_少子化_及其对策

外国问题研究1998年 第2期论日本的“少子化”及其对策 关春影 战后50余年来,日本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日本,老龄化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识和重视,并对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关于少子社会、少子化给日本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是在近些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教育界,正在对这一课题进行广泛的研究并探索和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少子化的现状 从日本人口的变化来看,自1920年以来,平均每年大约有200万左右的婴儿出生。但在1947—1949年的三年里,人口数增长迅速,每年大约有270万婴儿出生。这是由于二战后,人们有了安全感,同时,从国外归来的士兵大都处于生育适龄期,因此出现了第一次生育高峰,日本人把在这一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称之为“团块世代”。另据统计,1947年“合计特殊出生率”,平均每位妇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数为4.5人。 1948年,由于日本制定了《优生保护法》,使堕胎合法化,加上避孕手段迅速普及,日本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下降的情况,1953年出生的婴儿数为150万人。到1957年,合计特殊出生率为2.4人,日本进入了低出生率时期。直至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每对夫妇2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但1966年的情况较为特殊,这一年出生的婴儿非常少,仅有136万人,这是因为1966年为丙午年,许多日本人认为丙午年出生的女孩命运不佳,而不愿意在这一年生孩子。从1971年至1974年,“团块世代”到了结婚生育年龄,这一时期的出生率连年超过200万人,出现了第二次生育高峰。这一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为“子团块世代”,其人数超过800万。此后,合计特殊出生率再次呈下降趋势,1989年下降至1.57万人,跌破了1966年丙午年1.58人的这一日本最低记录,日本人称其为“1.57冲击”。而实际上,日本要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合计特殊出生率必须保持在2.1人。1993年以后,最低合计特殊出生率记录一再被改写,1993年为1.46人,1994年为1.50人,1995年为1.42人, 1996年为1.43人。这一系列的数字虽有小幅度变动,但它确确实实地告诉人们“少子社会”已正式到来了。日本在1992年发表的《国民生活白皮书》中,首先使用了“少子社会”一词。 自1947年以来,日本平均千人的婴儿出生率基本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47年为34.3人, 1957年为17.2人,1967年为19.4人,1977年为15.5人,1987年为11.1人,1997年为9.6人(详见下页表格)。由此可见,日本的少子化进程之快,已达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二、出现少子化的原因 日本的少子化进程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已婚妇女生育数量减少 造成日本少子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已婚妇女生育数量逐年减少。众所周知,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能对人们的某些传统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去,日本也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但是随着“核家庭”的增多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观念逐渐淡化,依赖子女度过晚年的想法已不象以前那么强烈。另外,日本教育费用不断增大,考试竞争日趋白热化,使得许多家长为子女的前途忧心忡忡,这些都无形地加大了已婚妇女育儿的精神负担。需要提及的是日本的职业妇女,她们既要同男人一样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 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 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2055年,高龄化率将上升到40.5%,届时将有1.3个年轻人负担一个老年人的福利费用。 二、日本的“少子高龄化”现象的成因 1.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给日本的女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进而更加激起了她们要与男子一起参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随着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提高,新一代的日本女性已不再满足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再甘心做专职的家庭主妇,在封闭的家庭生活中度过一生。 2.“大男子主义”的世俗观念加深了女性对结婚育儿的恐惧感 日本社会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仍然存在,他们一心忙于工作和应酬,不愿意帮助妻子共同分担家庭和育儿事务,导致妻子身心一直处于疲惫的状态,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日本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要想在工作中获得同等成绩,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加上许多用人单位对有孩子的女性职工存在偏见,因此,很多女子不甘心为结婚育儿而失去自己为之付出心血的工作,从而导致晚婚晚育甚至终生不结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少子高龄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3.经济不景气使年轻一代对育儿倍感压力 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长期受不良债权、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等问题困扰,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收入的不稳定使人们不

少子老龄化的对策

少子老龄化的对策 少子先生年齢化した対抗策 关于缓解少子化矛盾的对策,日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各种优惠措施创造多生育的环境,但收效甚微。目前,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情况都很严重。因此,老龄化对策的制定实行是形势所迫,是亟需采取的行动。首先,要改变政府的投资重点,以往政府着重对产业和设备等硬件加强投入,而老龄化社会,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就必须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环境、老年人设施的投入。在经济活动中,过去着重发展第二产业,现在要强化第三产业,使服务经济化,对老年人提供服务援助,这方面的软件投入尤其要加强。 少ない子化矛盾した対抗策を緩和することに関して、日本中央政府から地元の政府までは全部諸般の特典を与えた施策創造の多い産んだ環境を制定して、ただ効き目が現れる何かのマイクロ。当面で、日本の少は子化して爺と年齢化する情況の都は厳しい。それゆえ、爺年齢化対抗策の制定は情勢が迫ることであることを実行して、亟がとらなければいけないことである行為。真っ先に、重点的に政府の投資を変えて求めて、以前政府は重点的に産業と装置などのハードウェアに投入することを強めて、それで爺年齢化する社会、老骨の生活を改善しなければいけなくて、すぐ老骨に対する社会環境を強めるべきで、老骨施設のものは投入する。経済的に動きに、過去に第2の産業を重点的に成育して、現在、強化サービス産業を求めて、サービスを経済化する、老骨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ことに援助する、この方面のソフトウェアは特に強まらなければいけないことを投入する。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如何树立日本老年人的形象。目前日本65岁以上和85岁以上老人和子女的同居率分别为54.3%和69.6%。事实上,老年人在家庭中也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爷爷骑着自行车送孙子上幼稚园,在放学后常对他们表示关心;在不动产方面,老年人以其丰富的经济实力给予中年一代以资产上的支持。因此,老龄化社会应当从积极的方面看待老年人的作用,不能简单地把老年人看作是社会家庭的负担。 それから少しは重要で、すぐどのようにか日本老骨を樹立するイメージ。率はそれぞれ54.3%当面の日本の65歳以上と85歳以上老人と子のものは同棲してなって69.6%と。事実上、老骨は所帯中也にまっすぐに積極的作用を発揮している。在日であることは常にこんな”風景”が見えることができる:おじいさんは自転車が孫上幼稚園を送り届けることに乗っていて、放課後に常に彼らに心配することを示す;身代方面にいて、老骨がそれによって充実する経済的実力は1代中年を授けてもって上がった支持を産することとする。それゆえ、爺年齢化して社会は積極的方面から老骨の作用を取り扱わなければいけなくて、簡単に老骨をみなして社会所帯の負担であることがあり得ない。 在此前提下,将老年人分成低龄、中龄、高龄三个年龄段人群,有利于制定适合不同老年人的有针对性的老年对策和措施。其中低龄老人年龄段为60-70岁,他们身体健康、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能和知识,还可以继续参加社会劳动,为社会工作,但他们的就业方式与劳动力人口是有所不同的,他们大多从事些自营业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老有所为意义上的再就业。中龄老人年龄在70-80岁之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多在生活的社区内发挥作用,他们参与社会,是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高龄老人的年龄在80岁以上,其中80%以上的依靠养老金生活。虽然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卧床不起需照顾者的比例相对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要高些,但这一比例仅在5%左右,但我们要明白这是生命的正常发展过程,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悲观的态度来评价全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据统计,约有

日本少子化对策对我国的启示

2019年9月 第32卷第5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VocationalInstituteofEcologicalEngineering Sept.2019 Vol.32No.5 doi:10.3969/j.issn.1674 ̄6341.2019.05.016 日本少子化对策对我国的启示 商钟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日语系?福建厦门361000) 一一摘一要:从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入手?梳理1990年以后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分析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实施情况和特点?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在缓解人口规模缩小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面对我国目前妇女生育意愿不佳的现实?我们应该吸取日本少子化对策的经验教训?立足我国国情?促进婚育?努力解决妇女的产后再就业问题二孩子的照料问题二托管问题等?积极促进男性参与家庭与育儿?缓解育儿家庭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医疗服务网络?力求形成均衡的人口发展态势? 关键词:少子化?全面两孩?人口 中图分类号:G640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674 ̄6341(2019)05 ̄0051 ̄03 EnlightenmentofJapan sMeasurestowardLowFertilitytoChina SHANGZhong-lan (XiamenUniversityTanKahKeeCollege?Xiamen361000?China) Abstract:StartsfromthecurrentsituationofJapan sdecliningbirthrate?summarizetheirmeasureswhichtacklethe problemoflowfertilitysince1990?andfurtherstudytheirimplementationandfeatures.Japan slowfertilitymeasureshaveachievedcertaineffectinalleviatingtheshrinkingpopulation.FacingtheproblemsofthecurrentChinesewomen spoorfer ̄tilitywillingness?weshouldlearnfromtheexperienceandlessonsofJapan slowfertilitymeasures.Basedonourcountry sreality?weshouldincreasethemarriagerateandbirthrate?andworkhardtosolvewomen sproblemssuchaspost-natalem ̄ployment?childcareissues?andcustodyissues.Maleparticipationinfamilyandchild-rearingtheimprovementofthepub ̄ licservicesystemandthemedicalservicenetworkshouldalsobeencouraged?soastoeasetheeconomicpressurefacedbychild-rearingfamilies?andstrivetoformabalancedpopulationdevelopment.Keywords:Lowfertility?Theuniversaltwo-childmeasures?Population 一一收稿日期:2019 ̄05 ̄15 作者简介:商钟岚(1981 )?女二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 生?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与日本文化? 一一2016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了 全面两孩 的政策?即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个政策是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修改?随后?党中央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力求实现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但 全面两孩 政策实施之后?2017二2018年连续两年我国人口增长低迷?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1]再创历史新低?专家预测?中国将在2027年出现人口零增长?此后逐步进入缓慢的负增长?[2]中国少子化的问题日趋严峻?少子化问题又将演化为一系列其他问题?如劳动力不足二老龄问题? 日本也面临着严峻的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为此实行了大量的应对措施?从1990年开始陆续出台了许多抑制少子化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目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日本的这些举措在缓解人口规模缩小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3]日本在促进婚育二改善托育制度二减缓经济压力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1一日本低生育水平现状 2018年日本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7年总人口为1亿2671万人?其中年少人口(0-14岁)1559万人?生产年龄人口(15-64岁)7596万人?高龄人口(65岁以上)3515万人?各自占总人口比例的12.3%二60.0%?27.7%?而到2065年?年少人口可能为898万人?生产年龄人口可能为4529万人?高龄人口可能为3381万人?分别占总年龄人口比例的10.2%二51.4%二38.4%?如此?至2065年?生产年龄人口将下降8%左右?高龄人口将增加9%左右?年少人口持续下降?[4]3 日本人口下降的很大原因在于结婚率下降二产子育儿的意识淡化等?日本人口问题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不生育的理由当中?由于抚养子女和教育子女花费太多而选择不生育的人数最多?占56.3%?因为 高龄而不愿意生产 的人数位居第二?占39.8%? 想要小孩却无法生育 的占23.5%?位居第三? 无法承担育儿上的心理二肉体负担 的理由排第四位?其他的诸如 对自己的工作有影响 家里小 丈夫不帮忙 15

少子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少子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长期以来,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受外需不振、固定资产投资泡沫化风险升高等因素的影响,如何稳步扩大消费在GDP中的贡献度,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然而随着少子老龄化的蔓延,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战略的人口结构基础必将受到严峻挑战。我国政府应该及早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少子老龄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少子老龄化;财政;养老保险“少子化”一词来源于日语,即由于婴儿出生率的降低而导致的人口数量减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少子化”在日本社会中俨然成为一种常态化趋势,与“老龄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困扰日本社会的两大难题。少子老龄化同时还被认为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重要推手,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我国少子老龄化的现状 从少子老龄化的形成原因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双下降是问题形成的关键。根据人口统计学的标准,在一个社会中0-14岁的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5%-18%,即属于“严重少子化”,如果该比例小于15%,这个社会就被称作“超少子化”社会。根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达到了历史性的13.4亿。其中0-14岁的儿童人口数只占到人口总数的16.6%,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更是下降到了16.5%,我国开始进入到“严重少子化”阶段。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0%和7%,标志着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而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二、少子老龄化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劳动力短缺可能对各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同时流动人口继续增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口和农村就业人口减少的趋势将愈加明显。当然,在有条件的地区土地集约化经营等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供给的不足,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农村人口结构比例失调的局面。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GDP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度增长。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在这一阶段处在“人口红利”阶段,平均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这样就保证了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但根据联合国预测,2013年将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率将逐渐下降,直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将会引起工资的上涨,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尤其对广大利润空间本已狭小的外向型企业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东南沿海地区一波又一波的外贸企业倒闭潮证明,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升已经降低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二)公共财政支出增长与国民负担加重 随着我国少子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付能力必将面临严峻考验。据人口学专家预测,如果政府不对我国当前少子老龄化的局面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受前几次人口高峰的影响,处于退休或临近退休年龄段的人口将快速增长,同时劳动人口将会减半,到了那个时候,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尹宁宁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点击数:6592 更新时间:2008-4-30 文章录入: admin ]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日本的晚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5年进行一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该所对女方为50岁以下的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28.5岁,女方为26.8岁,与5年前的调查相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在结婚不满5年的家庭中,计划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2个孩子以下。另外,独生子女的家庭也有所增加。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日本六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居全球之冠,未满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创全世界最低纪录,成为全球最少子高龄化的国家,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计特殊出生率(女性一生产小孩数的平均推算值)若低于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日本的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只有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 少子化产生的原因 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禁止人工流产;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保护法》,随着人流解禁,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样一来,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少子化也来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结婚育儿在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日本女性的晚婚,不婚和少生孩子,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考虑”,而不是自然选择。日本读卖新闻社在2003年进行了婚姻问题的全国舆论调查,其中有52%的人认

「日本の少子化问题について」

日本の少子化問題 日本では、子供の数が減少していると言い、つまり少子化問題が深刻化している一方である。では、具体的にどのような状況でしょうか、またその理由についても述べ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う。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の「少子化情報ホームページ」によりますと、2000年、日本人口の年齢構成は子供人口(0~14歳)が15%、働き盛り人口(15~64歳)が68%、高齢人口(65歳以上)が17%だったが、2050年には子供人口11%、働き盛り人口54%、高齢人口36%になる見通しだそうだ。つまり、子供人口が4%下がり、高齢人口がほぼ二倍にな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また、厚生労働省大臣官房統計情報部「人口動態統計」によりますと、日本では1950年代から出生率(一人の女性が生む子供の数)がだんだん低くなってきたそうだ。例えば、1950年は4.32だったが、1974年はわずかその半分に過ぎない、そして三十年後の2004は1.29であり、史上最低記録になっていた。社会問題として、少子化はますます注目されてきた。 では、少子化の原因はなんでしょうか。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少子化情報ホームページ」は、少子化には親世代の人口の減少と子供の生み方の変化が同時に影響してきたと述べている。そして、子供の生み方が変わった大きな原因は結婚の仕方が変わったことであるという。日本では男女ともに結婚する年齢がだんだん高くなり、1970年平均初婚年齢は女が24.2歳、男が26.9だったが、2008年は女が28.5歳、男が30.2歳になったそうだ。また、結婚しない人も増えてきた。2000年に未婚率は25~29歳女性が54.0%、30~34歳男性が42.9%となっていた。これらの晩婚化と未婚化は社会?経済全体の変化によって生活や価値観などが変化?多様化してきたことが関係しているとみられている。例えば、Aさん夫婦が結婚して、もう10年になっているが、まだ子供は一人もいない。二人の話によりますと、それぞれ自分の仕事、趣味を持ち、休みには一緒に出掛けたりして、ずっと楽しんでいるから、二人だけのライフスタイルを大切にしたいと思っているからだ。もう一人のBさんは35歳の会社員で、まだ独身である。今家族と同じ家に住んでいる彼女は部屋代はかからないし、食事の準備や洗濯も親にやってもらえるので、楽だ。また、給料はほとんど自分のために使うので、生活の悩みは少なく、まだ結婚するつもりはないという。 結婚することや子供を持つことに対する国民の意識を調べ、少子化政策の検討に役立てるように、2004年に厚生労働省は20~40代の男女約2000人に、少子化に関するアンケート調査を行った。調査を受ける人は年齢、結婚しているか、子供がいるかなどによって、7つのグループに分けて分析しする。例えば、21~31歳の結婚して子供がいない女性と、32~49歳の結婚して子供がいない女性と、20~35歳の結婚して子供が一人いる女性をそれぞれA、B、Cグループに分けて分析する。その結果、グルーぷの間に、大きな違いが出たということだ。 まず、「結婚の良い点は何か」と聞かれて、「家族や子供を持てる」と答える一番多くのはCグループで、84.7%に至り、一番少ないのはCグループで、わずか24.7%だ。それから、「子育ては大変なことより楽しいことの方が多いはずだ」と思っている一番多くの人はCグループ、94.0%であり、またそう思わない一番多くのはBグループで、30%だ。最後に、「少子化についてどう思うか」と聞くと、Cグループの54.0%の人は「解決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大きな問題だ」と言い、一番多いとなり、「仕方がな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