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复习课)

主备:陈美英

教材分析:本复习课将一战和二战作并列关系处理。所讨论问题基本是将两次大战进行比较,找到其共性和个性之后作出解答。课内外材料也都是根据问题需要来组织采编的,教案设计的重心在于学生的分析推断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出现了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破坏了叙事的完整性(原因、经过、结果),学生关于一战和二战的知识仍然是破碎的和有限的,如果观点的形成是在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那么讨论的话题会更活泛,结论会更有依据。怎样能够既培养能力,又掌握知识,还激发兴趣,这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复习目标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和影响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和残酷性;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规模和如此严重的灾难;学习将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相联系,拓宽看问题的视野。

(2)过程与方法:内容(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著名人物、新武器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感受战争的残酷,修正对战争的看法,否定非正义的战争,尽量消除引发战争的隐患;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用。

复习重点与难点分析

复习重点: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

复习难点: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

复习方法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课堂讨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充分利用教材资料,同时适当补充必要的图文资料。

复习准备

学生准备:与两次战争相关的图文资料。

教师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图,两次大战相关图片(战争场景、战争新武器等),或者制作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有人说,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那么20世纪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纪呢?”

然而正是在20世纪,人类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震荡,它们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真正称得上“世界大战”的,还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不禁要问,在20世纪──为什么会爆发战争浩劫?为什么规模空前?

【提问】请学生观察教材图7—1漫画《德国向英国的霸权发出挑战》,并思考以下问题:

○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德国国旗。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他会对英国水兵说什么?

○英国水兵会有怎样的反应?

学生议论并回答,教师点拨:因为当时德国正在壮大,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二,就是在英国一向称雄的海上,最好最快的船也来自德国的造船厂;德国人说:“当初你们英国人做老大时,可以猛抢殖民地,现在该轮到我们德国人了。”英国水兵可能会与德国水兵发生冲突。

【归纳】这幅漫画实际上是反映了英德两国之间的矛盾。类似这样的矛盾,存在于当时的几乎所有欧洲大国之间:法国人想,我要报以前被德国打败的仇,把德国的地盘夺过来,我要重新成为欧洲老大;俄国、意大利,还有奥匈帝国都觉得自己的领土不够大,都看中了弱小的但是很重要的地区,想要占为己有。

总而言之,这些国家的想法差不多,都想要──抢夺地盘,争夺殖民地。在此背景下,各国按“我的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或者“我的朋友的朋友是我的朋友”的思路开始寻找自己盟友,对付可能的敌人,于是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叙述】正在这两大集团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时,弱小却重要的巴尔干地区发生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奥匈帝国以替皇太子复仇为借口首先出手争夺巴尔干宝地。于是,列强一拥而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起来了。

【承转】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爆发,我们将在《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一课中再作详细分析。在这里可以先作推断。

【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谁挑起的?

学生回答: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活动】奉行法西斯主义,是德、意、日这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之处。指导学生看教材第89页阅读卡“法西斯”,并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法西斯?现代法西斯主义有什么特征?

(2)现代法西斯对人类犯下了哪些暴行?

学生回答略。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作如下补充:法西斯主义正是德意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想根源。

【提问】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爆发原因上有十分相似的地方。大家推断一下,为什么会爆发这两次战争?

学生回答:为了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

【承转】那么,战争为什么规模空前?

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凡尔登战场照片,请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可根据教材第88页对凡尔登战役的描述来回答,也可结合课外知识作答。教师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可作如下补充。有亲历战场的人写道:“当这些大炮向你开火时,你会说‘现在我知道什么叫炮击了’。整片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都弹痕累累,甚至堆着三层沙包的地方也是如此。所有十字要道都像雨淋过似的,所有道路都像翻耕过似的。到处都是各种残骸,被击毁的战车、大炮,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几个月中都是如此。”

教师应当强调:在一战中,像这样的战争场景不是个别的。

活动一:比一比,填一填。

和的10倍;而二战损失等于一战损失的12倍多。看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与伤亡之惨重令人类以前漫长历史中所有战争相形见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以前也许是一种夸张,但到这里就成为不折不扣的事实了。

【活动】比较历代战争,我们有这样两个疑问提出来请大家思考与讨论,找到了这两个答案,就能回答“为什么战争规模空前”这个问题了。

(1)为什么两次大战范围空前地大?

(2)为什么两次大战空前地残酷?

教师注意导问与点拨,学生讨论并回答:(1)参战国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集团间战争,几十个国家协同作战。归根到底是如同教材所说,在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连成了一个整体,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所以战争范围空前地大。(2)工业文明中的科技成果被用于战争,武器杀伤性增强,伤亡更大,所以战争更残酷。

【提问】○有谁知道工业文明的哪些科技成果被用在这两次大战战场上了?

学生回答略。如时间允许,教师可展示飞机、坦克、雷达、原子弹等武器图片,并可简要介绍不列颠空战中雷达的作用,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背景和后果等。

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它在二战中建立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己方战斗机在有利方位和时间迎击。因此雷达无疑是“不列颠空战中”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

1945年秋,日本败局已定。为避免美国军队的过多伤亡,尽快迫使日本投降,也想以此压制苏联,美国决定使用其最新研制的武器──原子弹。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当日,死伤 14万人;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当日,死亡6万余人。

(课堂小结)

请大家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其一展开思考,并将自己的观点在课后表述成文,张贴于教室,供全班同学阅读交流。

科学技术运用于战争,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人说,它将使战争更具毁灭性;也有人说,它将使未来战争目标更精确,防御更安全,那将是“零伤亡”战争。你认为人类还经得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一战和二战对比

相同: 1、原因相同: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都是为了掌握政权,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革命。 2、领导阶级:三国的革命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3、革命动力:人民群众在三国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4、结果相同: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不同点: 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为了要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 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以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参加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 3、特点:英国是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4、意义不同:英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美国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国家独立;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理解: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认识: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发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属于这一范畴。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处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 而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又有着尖锐的矛盾.一战后,德国为了取得英法美对它的侵略扩张的支持与纵容,希特勒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而后法西斯国家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波兰的侵略,更使法西斯德经济军事力量大增.使得英法美等大国”坐失良机”,”自食其果”.二战时,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对抗法西斯势力. 2)原因: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加剧. :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法国退居世界第三, 四位, 新兴的美国, 德国跃居世界第一, 二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丧失的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争夺霸权, 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 欧洲形成了三个基本矛盾. 即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失控法国东山再起, 极力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表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奥匈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又怕他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匈帝国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他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即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的实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 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这三对基本矛盾, 形成了三国同 盟 (德, 意, 奥) 及三国协约 (英, 法, 俄) 两大军事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对峙局面, 激烈争夺加速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最中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也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年至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打击下, 德, 意, 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企图通过对外疯狂扩张的途径摆脱经济危机,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欧洲策源地: 1932年,纳粹当一越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掌握了国家政权, 对内实行恐怖统治, 对外积极扩张道路,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亚洲策源地: 守军部法西斯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 对内禁止工人罢工, 限制人民言论, 结社, 新闻和出版自由; 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了侵略扩张德基本国策, 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也都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 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二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利益耳机进行的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08历史董源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处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而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又有着尖锐的矛盾.一战后,德国为了取得英法美对它的侵略扩张的支持与纵容,希特勒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而后法西斯国家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波兰的侵略,更使法西斯德经济军事力量大增.使得英法美等大国“坐失良机”,“自食其果”.二战时,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对抗法西斯势力. 二.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加剧.: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退居世界第三,四位,新兴的美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二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丧失的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欧洲形成了三个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法德矛盾: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失控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俄奥矛盾:

表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奥匈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又怕他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匈帝国独立.英德矛盾: 英国从他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即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的实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这三对基本矛盾,形成了三国同盟(德,意,奥)及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对峙局面,激烈争夺加速了欧洲的紧张局势,最中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也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通过对外疯狂扩张的途径摆脱经济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欧洲策源地:1932年,纳粹当一越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道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亚洲策源地: 守军部法西斯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了侵略扩张德基本国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也都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帝国主义二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利益耳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在战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密切合作,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四.影响: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对比)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 1、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 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借此能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主张的主要原因。 2、下列材料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好心肠”?他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材料一: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时什么样子,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虚拟):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节前给我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3)材料三列宁所作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4、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保罗.肯尼迪《联合国的过去和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注意明确,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一战和二战

考点14-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考试范围 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局势的加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5、“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 二、真题回放 (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21)观察右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标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 “国父”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 时有共同目标③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 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 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邮票中人物分别的是林肯和孙中山。①项中被称为美国国父的是首任总统华 盛顿,孙中山是中国的国父一说正确。④项中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明 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必须归还,材料要求的时间不吻合。三、思路引领 20世纪,是生产力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成就不断涌现的一个世纪,全球联系加强,人类文明程度提高;20世纪,又是一个两次世界大战相伴的一个世纪,残酷的战争,核武器的威胁,局部冲突和战争接连不断。二战后,在两极格局中争取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运动不断兴起,各国要求国家独立、经济发展和公正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下扩大国际合作的普遍愿望日益强烈,汇聚成一股世界性潮流。在这股潮流推动下,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两大时代主题。 四、考点探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解析】18世纪英国确立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相对衰弱,美德成为科技中心,尤其是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新兴帝国主义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分配殖民地。 2、欧洲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核心是德国)、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核心是英国)。 3、20世纪世界基本形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面。 4、物质和技术基础: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5、军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加剧了国际矛盾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世界近、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表格)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

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三: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精编版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两极格局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一战与二战的对比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一战大事年表 1914年 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罗斯动员它的军队支持塞尔维亚 7月31日,徳国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军而法国要在事件中保持中立 8月1日,德国向俄罗斯宣战 8月2日,徳国的军队占领卢森堡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 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因为考虑到比利时对它的国土安全非常重要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8月19日,奥匈在Cer打败塞尔维亚 8月20日,德国军队占据布鲁塞尔 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 九月,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合作协约,组成协约国 10月9日: 比利时安特卫普被德军攻下 10月29日: 奥图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 11月2日: 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 11月5日: 法国和英国向土耳其宣战 1915年 4月24日: 土耳其人开始集体屠杀亚美尼亚人 4月25日: 英联邦军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岸边的加里波里半岛登陆,开始加里波里会战 4月26日: 意大利秘密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密约 5月23日: 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 10月14日: 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并加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团. 塞尔维亚在15个月后被征服 1916年 3月9日: 德国向葡萄牙宣战 8月27日: 罗马尼亚向奥匈帝国宣战 8月28日: 意大利向德国宣战 9月15日: 索姆河战役—每前进1厘米需死2个人 1917年 2月24日: 美国驻英大使Walter H. Page收到齐默曼电报, 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 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 4月6日: 美国向德国宣战 6月27日: 希腊加入协约国 8月14日: 中国向德国宣战 10月26日: 巴西向德国宣战 12月7日: 美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1918年 3月3日: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俄罗斯退出战争 8月: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同时在美国波士顿、法国布莱斯特和塞拉利昂自由城爆发 10月30日: 土耳其投降 11月3日: 奥匈帝国向意大利投降 11月11日: 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同盟国 1897: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 协约国1892: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第一次世界爆发 年8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4年9月5日17: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 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 年9月——10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月2日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年1月: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 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 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年德国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年5月:意大利攻陷埃萨尔比亚。 年10月:德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柏林——罗马轴心”成立。 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 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年11月:意大利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年近卫文磨上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年台儿庄大捷。 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撕毁《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奥

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同盟国 1897: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 协约国1892: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引发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使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1916年3月: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9月——10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年1月: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5月:意大利攻陷埃萨尔比亚。 1936年10月:德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柏林——罗马轴心”成立。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相同点:1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2战争都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損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也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不同点:1背景不同: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其中巴尔干地区因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而成为战争的火药库;二次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凡尔赛体系具有骇人听闻的掠夺性,成为产生新的温床。2战争目的和性质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掠夺战争。 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斯的正义战争。3影响不同:一战给人类带来的主要是战争灾难,所建立的战后秩序仍然体现大国压迫小国,强国控制弱国的帝国主义原则;二战不仅打败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世界人民,使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较多地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简述世界反法西联盟建立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1)原因:德、意、日法西斯不断扩大就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法西斯国家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巨大的威胁。这是世界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基础。 (2)经过:二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1942年,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就建立。 (3)影响:联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志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阅读下面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遍及亚、欧、非、大洋洲。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出乎及法西斯的意料,不是法西斯侵略者的胜利,而是人民的胜利。 请回答: (1)今年(2007)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2)想一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谈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学习了这段历史后,你认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迪?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开始标志结束标志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性质对立集团主要战场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914.7--- 1918.11)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939.9---- 1945.9)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同盟国、协约国欧洲战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西欧战场、苏德战场、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一战凡尔登战役(法国境内)——一战的转折点 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3、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主要战役二战 4、二战中和苏联有关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 5、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6、二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三次突袭: 德国闪击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结果影响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这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伤亡三千多万人,其中轴心国失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场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第二次历史的发展进程。 启示

1、应该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的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 2、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如何避免战争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一战二战知识点总结浙江版

专题九(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考点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主要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 (1)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因普法战争而起) (2)英德矛盾---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加上殖民地问题的冲突; (3)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俄国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渗透) 2.形成过程 (1)德奥同盟---1879年明显具有反俄性质; (2)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对付法俄,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3)三国协约---1892年法俄结盟,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1904年和1907年英法,英俄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考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1.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到波斯尼亚检阅 军事演习。本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6月28日,大公夫妇被普林西普刺杀)2.影响: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 继投入战争。这次战争范围越来越大,演变为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 考点三: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 争夺的矛盾 (2)具体原因: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

战的爆发。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促进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致全面爆发 2.条件: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会影响到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第二课:旷日持久的战争 考点一:欧洲三条战线 1.东线:俄国----德奥 2.西线:英法比----德国 3.南线:塞尔维亚----奥匈 考点二:主要战役 1.马恩河战役 (1)时间:1914年9月 (2)特征:是一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3)经过:德军直逼巴黎,发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反击,德军被迫撤退 (4)结果:德军速战速决战略,“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2.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一战二战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939.9— 1945.9(六年)(1943关健一年)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②德、意、日侵略扩张和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大战爆发 根本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时间 1914.7— 1918.11(四年)1916年决定性 一年) 具体原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形 因成(xx同盟、xx协约) 交战双德、奥(同盟国)←→英、法、俄(协约国)轴心国集团(德、意、日)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导火线1914萨拉热窝事件1938年慕尼黑阴谋、德得寸进尺 开始标 1914.7xx、xx挑起战争 1939.9.1德突袭波兰,志英、法对德宣战占领西欧法国沦陷 主要战东线、西线、南线(东线、西线起决定欧洲战场 线(战作用)xxxx战场场)xx战场 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速战计划宣告破①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产)②德突袭丹麦③不列颠之1916年凡尔登战役(首次使用飞机)战(1940年)④

1941.6.221916年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德突袭苏联(扩大)⑤莫斯科保卫战⑥ 1941.12.7日突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袭xxxx,太平洋战争的主 ②xx参战 三个加速事件 爆发(空前扩大),世界反要 ③交战国国内革命 xx同盟建立( 1942.1)战 (结束主要原因) 转折战役①1942年xx役 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②中途岛战役(亚太转折点)③1943年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战( 1944.6)(开辟第二战场)柏林战役(1945年)性质 结束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918.11德宣布投降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9.2①1943开罗会议②1943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义、形成凡尔xx会议③雅尔塔会议重要会 赛——xx体系(19—1921) ——政治上的合作④1945议

一战和二战的对比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战和二战的对比表格 篇一:一战与二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篇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1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

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