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治疗经验

水肿治疗经验
水肿治疗经验

去水肿的方法

去水腫的方法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时,有明显的凹陷。 全身性水肿按照病因可分为: (1)心源性水肿:常见于郁血性心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 (2)肾源性水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及肾病综合症候群等。 (3)肝源性水肿: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4)营养不良性水肿:常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l缺乏症等。 (5)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常见于红斑性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变态反应性水肿:如血清病等。 (7)内分泌性水肿:常见于席汉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库欣氏综合群等。 (8)特发性水肿:如功能性水肿等。 (9)药物: 药物引起的水肿,是因为服用消炎止痛剂影响肾脏排泄机能,或类固醇制剂"美国仙丹"伤害到肾上腺机能所导致的。 (10)其它如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 局限性水肿包括有: (1)静脉阻塞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2)淋巴阻塞性水肿:常见于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3)炎症性水肿:常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 (4)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肤炎等。

很多人水肿的发生是体质性的,不需要任何治疗。但最好能在发生时,请医师作简单的心、肝、肾及肾上腺的筛检,以确定病因,做到早期治疗,或长期观察追踪。千万记得,不要因为找不到原因,而到处看诊或滥用利尿剂。 水肿主要可举下列几项例子给你看: 1.肾水肿. 2.脑水肿. 3.脚水肿. 4.下肢水肿. 5.阴囊水肿. 6.淋巴水肿. 7.孕妇水 1.肾水肿: 一旦输尿管被结石阻塞,阻塞端的输尿管会先扩张来适应,如果阻塞的问题未获得改善,则可能引起肾水肿或并发尿毒症等问题. 肾水肿患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除非合并感染,才会出现有血尿,腰痛,明显的敲痛,及发烧的情况。 2.脑水肿: 这是组织受到伤害的正常反应,组织一旦受伤,附近血管立刻开始涨大血液增加,人体意图去对抗坏死的组织,将之消耗。这时患部就会红、肿、热、痛出现发炎的现象。正像军队企图包围叛军一样的作战情形。水肿带来更多的组织破坏,接着又引起下一波的水肿,如此恶性循环使病情恶化。 3.脚水肿: 其成因有多种,除了创伤发炎引起的肿胀,都与心肾有关。 脚有水气是很容易发现的,手指压一压脚背无法弹起来,是一般人很容易注意到的情况,有些病人还可观察到鞋子变紧了,袜子的压痕变深了。 水肿的形成原因众多,首先必须先看是单脚还是双脚。单脚水肿是局部的问题,如静脉栓塞、静脉曲张、蜂窝性组织炎、关节炎,还有一些是外伤手术之后,局部血液或淋巴循环不良而引起的。局部的问题和全身其它器官通常没有关系。至于双脚都有水肿,当然也要考虑两侧同时发生的局部问题。 水肿的分级一般分为四级:一、二级为下肢的水肿,第三级除了下肢、还有脸及手有水肿,第四级是全身性的水肿,除了以上的部位还有腹部。 对于疾病引起的水肿,一定要针对疾病的治疗才是治本之道。而非疾病引起的水

地奥司明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神经根水肿的临床观察

地奥司明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神经根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根水肿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即连续口服地奥司明治疗2w,对照组术后予以地塞米松治疗,疗程3d。结果观察组术后4、6、14d V AS评分及JOA评分、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地奥司明治疗腰椎术后神经根水肿安全有效,而且可以避免激素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水肿;地奥司明;地塞米松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1月~6月我科收治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肺疾病、术前肝肾功能异常及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完成术后评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4 2.1±4.8)岁,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2~70岁,平均(44.5±5.2)岁,这些患者都有腰腿痛症状,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严格按照手术指征)[1],观察组3例患者行椎板开窗单纯髓核切除术,17例患者行半椎管减压PLIF手术,16例患者进行了全椎板减压PLIF手术。对照组4例行椎板开窗单纯髓核切除术,20例行半椎管减压PLIF手术,12例行全椎板减压PLIF手术,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神经根管的探查减压手术,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及手术方式,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补液、抗炎、腺苷钴胺营养神经、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即予以地奥司明片口服,方法:口服地奥司明片(商品名:葛泰,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471)0.9g,2 次/d,2 w为1疗程。术后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2次/d,应用3d,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5%GS250ml+DSMS10mg静滴1次/d,连用3d,20%甘露醇250ml 静滴2次/d,应用3d。 1.3术后观察指标手术前后观察患者腰腿痛程度,下肢麻木程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第4、6、14d分别进行V AS、JOA评分,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1.4统计学方法所得计量资料以(x±s)表示。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所得数据进行两组间成对t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数据应用SPSS15.6软件来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术后6d进行疗效判定,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r=28.51,P <0.05)。见表1。

水肿的辨证论治

水肿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阳水和阴水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 辨证虽然以阳水、阴水为纲,阳水和阴水有本质区别,但应注意,阳水和阴水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虚,水邪日盛,便可转为阴水;反之,若阴水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肿势剧增,又可表现为以实证、热证为主,而先按阳水论治。 二、治疗原则 水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提出“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三条基本原则。张仲景宗《内经》之意,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辨证地运用了发汗、利小便的两大治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沿用至今。根据上述所论,水肿的治疗原则应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势壅盛则可酌情暂行攻逐,总以祛邪为主;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总以扶正助气化为治。虚实并见者,则攻补兼施。 三、分证论治 阳水 1、风水泛滥 症状:浮肿起于眼睑,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甚者眼睑浮肿,眼合不能开,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如浮肿较甚,此型亦可见沉脉。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 方用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其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化湿,有崇土制水之意。可酌加浮萍、茯苓、泽泻,以助宣肺利小便消肿之功。若属风热偏盛,可加连翘、桔梗、板蓝根、鲜白茅根以清热利咽,解毒散结,凉血止血;若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若咳喘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气定喘;若见汗出恶风,为卫气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解表;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水湿浸渍型论治。 鲜浮萍草,数量不拘,煎水洗浴。用于急性肾炎初期,全身浮肿,头面尤剧者。以汗出为佳,汗出后宜避风寒,切勿受凉。 2、湿毒浸淫 症状: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咽喉红肿,或乳蛾肿大疼痛,继则眼睑浮肿,

心衰中药治疗

心衰的治疗: 1心气不足型: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2脾肾阳虚型:咳嗽、气喘、畏寒尿少、面色苍白。 方药:真武汤加减 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真武汤 - 用法 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3气虚血瘀型:口唇青紫、咳嗽气喘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克),川芎一钱 半(克),牛膝三钱(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 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 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 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4痰瘀阻肺型: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 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 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78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患者现在自觉胸口发闷,患者自诉:晚上躺下就开始咳嗽.不能正常 入睡.在他院诊断为心脏衰竭. 请问,对于这样的病情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应给予什么进行治疗. 心衰是由于慢性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 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 本病临床又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合心衰三种。多数右心衰乃左心衰影响到右心所致。其主要 临床是心胸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黯、脉弦滑,常用的,如下。 1、辨证论治: ●心气不足,心阴(血)亏型 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疲乏无力,头晕,心烦,,,,舌质偏红,脉细结代或细数。 治法:益气敛阴,活血利水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方剂名称】:五苓散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歌诀】: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 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特发性水肿

特发性水肿 临床特征如下:(1)有多方面的精神、神经症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疲倦、头昏、头疼、焦虑、失眠。烦躁等。(2)水肿(3)直立性低血压(4)肥胖者居多(5)尿钠排泄减少,醛固酮分泌及排泄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加。 诊断特发性水肿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过程,必须排除引起水钠潴留的已知病因,如心脏、肝脏及肾脏等疾病以及药物性水肿后才能诊断本病。其中,药物引起的水肿发生率高,但常被人们忽略而疑似为本病。 据报道,女性高血压患者80%服用钙通道阻滞剂,伴有钙通道阻滞剂依赖性水肿。药物引起的水肿一般不涉及面部及眼睑,且水肿形成的机制一般比较明确。血管舒张药直接或间接引起容量增多并且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扩张平滑肌及影响肾素的释放(或前肾素的合成)导致水钠潴留。 立卧位水试验也可助于特发性水肿的诊断。此类病人立位时的尿量低于卧位时尿量的50%以上。立卧位水试验:嘱病人清晨空腹排尿后,于是20分钟内饮水1000ml,然后每小时排尿一次,连续4次,测量总尿量。第一天取卧位(不用枕头);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重复一次,但取直立位(活动或者工作)。立位时的尿量低于卧位时尿量的50%以上,即可诊断。治疗: 1 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控制在3-6克,重症者及治疗无效者应减至一克左右。2注意休息和安静。 3心理治疗 4使用利尿剂,首选安体舒通,固有其抗醛固酮作用。可用安体舒通与双氢克尿塞间隙使用,每3-5天给药一次,消除水肿效果好,副作用较轻。 5抗组胺药,如非那根等,对部分患者有效。 6一些患者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试用甲状腺素治疗。 7中药治疗。

经方里的几个治水肿的方剂

经方里的几个治水肿的方剂 作者:姜宗瑞 一、大青龙汤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大青龙汤是强烈发汗剂。本方可视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比例是3:2,本方是6:2,很明显,其重用麻黄,发汗之力尤胜一筹。再从方后条文来看,其发汗之峻堪称中医之安乃近。 根据仲景方后叮嘱并结合本人体会,我认为用本方治感冒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识证要准。这是运用本方前提。除原文“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等经典描述外,辨别体质与脉象也很重要。能够经得起峻汗的人其体质必定强壮,年高体弱者显然不适合用此方。仲景说“无少阴证者”乃可服之,“无少阴证”即揭示了脉象必非细弱无力。脉浮紧则提示血容量充足,有发汗之资;也说明心功能良好,经得起汗出过多。虽然原文说取微似汗,但治疗实际中汗出多少又通常是很难把握的,否则就不必有“温粉扑之”的后续手段了。另外,用大青龙汤者,其人有水,我校史欣德教授的经验,患者发热而眼睑浮肿或面部轻度浮肿者,用之最有效果,可以参考。二是作好救逆准备,预防阳脱之变。本方峻汗,中病即止,若不过服,一般不会有大汗之虞。但作为医者,要想到意外。大汗出者,可予补液、止汗。“温粉”之法,今已罕见。吉益南涯认为茯苓四逆汤为本方救逆剂,可以参考使用。 张仲景以“发之”,“病溢饮者当发其汗”等语句来阐述大青龙汤功用,这些都说明大青龙汤发汗之峻。麻黄汤服后需温覆取汗,本方则未言及此。可见相比之下,大青龙汤才是真正的发汗剂。其治疗溢饮,即是通过发汗后体内潴留水分重吸收而达到消肿目的。这种情况下,即使发汗过多,也不至于出现厥脱。体内多余水分会及时吸收入血,以补充血容量,相当于内补液。溢饮多见于急性肾炎,

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 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

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

水肿的原因和改善、治疗的办法

水肿的原因和改善、治疗的 办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水肿的原因和改善、治疗的办法 1.水肿的原因和针灸办法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而言。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依据症状表现不同而分为阳水、阴水二类,常见于肾炎、肺心病、肝硬化、营养障碍及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病历病机】 (一)风湿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则水道不通,水液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二)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停聚,横溢肌肤,发为水肿。(三)房劳过度,内伤肾元,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溢于肌肤而水肿。【辨证治疗】 (一)阳水 主证:发病急,初起面目微肿,继之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甚,皮肤光亮,阴囊肿亮,胸中烦闷,呼吸急促。或形寒无汗,苔白滑,脉浮紧;或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取肺、脾经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以宣肺、解表、利水;表邪退后,宜参用阴水治法。 处方:列缺合谷偏历阴陵泉委阳 方义:阳水为病,系肺气失宣,水湿内停所致,腰以上肿宜发汗,故取列缺、合谷发汗解肌,通利肺气;腰以下肿宜利小便,故取偏历、阴陵泉利小便以消水肿;委阳为三焦下合穴,功可调三焦气化功能以消水肿。 (二)阴水 主证:发病较缓,足跗水肿,渐及周身,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复平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或兼脘闷腹胀,纳减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或兼腰痛腿酸,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取足太阴、少阴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处方:脾俞肾俞水分复溜关元三阴交 方义;阴水病因脾肾阳虚,针灸脾俞、肾俞、复溜可温脾肾元阳,促三焦气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肿;灸关元培补元气以温下焦;补三阴交健脾利湿,通利小便。 【其它疗法】 耳针 取穴:肺脾肾三焦膀胱皮质下 方法:每次取2-3穴,中等刺激,隔日一次。也可用耳穴埋豆法

声带水肿该怎么办,声带水肿治疗方法

声带水肿该怎么办,声带水肿治疗方法 (黑龙江长庚耳鼻喉医院整理) 声带水肿是什么病? 声带水肿是什么病?声带水肿是发生在声带固有层浅层间隙的水肿,表现为声带表面及游离缘的隆起变形。声带慢性水肿一般发生在成人,吸烟是导致声带慢性水肿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的间隙水肿患者都有长期大量吸烟的历史。目前对声带慢性水肿的病因并不清楚,唯一公认的一个因素是与吸烟对声带黏膜的损害有关。另外还可见于其它咽喉部病症继发所致。 声带水肿的临床表现: 最初的声带水肿表现是说话疲劳及和发声效率下降,音色变得低沉不明亮、粗糙;高声喊叫的效果差;说话音调逐渐降低。如果不及时治疗或不停止吸烟,

声带水肿病变将继续发展;而停止吸烟可控制病变的发展,部分患者可出现病变的缩小。 声带水肿的治疗方法 声带水肿治疗原则是手术摘除与发声训练。发声训练在手术前、后都是必要的。 日本奥林巴斯纤维喉镜---声带水肿患者的首选 传统的直达喉镜手术,患者比较痛苦,颈椎有病变的患者难以完成手术,支撑喉镜下手术病变暴露较好,但并发症较多,需全麻手术,手术时长,费用高,而纤维喉镜视野清晰,可以在电视直视下操作,具有放大作用,能准确、彻底摘除病变组织,该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声带水肿患者的健康福音。 声带水肿的日常保养: 1.不要用嗓过度。用嗓过度是指滥用超过本人能力范围的嗓音(用声)。每人的发声能力有音高(声音频率范围)、音强(声带张力)、音时(发音用声的时间)三个方面,超过此范围将发生声带病变。 2.演员唱歌前不宜饮食过饱,最好二小时前不要进食。 3.生活习惯不良,如烟、酒、辣椒嗜好以及唱后冷饮,对喉部器官不利。因此要尽量改变此类习惯。 4.声嘶常在喉肌疲劳情况下发生,喉肌疲劳一般较难恢复!职业用声者在练声要注意喉肌需得到有规律的休息。

血管神经性水肿中文治疗方案

血管神经性水肿 目前给你两个建议.首先是西医的方法,可以口服扑尔敏加维生素C及钙尔奇D. 再者就选择中医的方法.因为中药的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益气固表等功效的调节,改善了局部毛细血管的生理状态,从而降低其敏感性.此外药理研究表明健脾益气,清热饵毒中药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及NK细胞活性,调节机体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因而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也有助于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具体中药分两期服用. 第1期药物配方为:药用紫草根15g,金银花15g,土茯苓15g,赤小豆15g,连翘12g,生地12g,防风9g,紫苏叶9g,白蒺藜9g,蝉蜕9g,白鲜皮9g,荆芥9g,黄芩9g,赤芍9g,甘草9g.用水煎服,每天1剂,一般连服3~5剂.肿胀消退即进入第2期治疗. 第2期(发病的第2,3周)为治疗巩固期, 药用紫草根15g,生地12g,防风9g,紫苏叶9g,白蒺藜9g,蝉蜕9g,白鲜皮9g,荆芥9g,黄芩9g,赤芍9g,甘草9g,黄芪20g,白术15g,大枣10g.水煎服,每天1剂,一般连服1O~14剂. 其中这些药物有治宜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方中紫草,生地,赤芍凉血消斑;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赤小豆清利湿热,配以土茯苓利水下行,使壅聚之水湿得以分消;荆芥,防风,白蒺藜,蝉蜕,白鲜皮祛风发表,散热止痒;紫苏叶可解鱼蟹之毒;甘草调和诸药.药中病机,故疗效显著.第2期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为目的.治疗应益气固表为主,故方中加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大枣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气旺表实,邪不得内侵;同时配以祛风发表药,抵御风邪.其扶正祛邪有机结合,从而防止疾病复发.

药用紫草根15g,生地12g,防风9g,紫苏叶9g,白蒺藜9g,蝉蜕9g,白鲜皮9g,荆芥9g,黄芩9g,赤芍9g,甘草9g,黄芪20g,白术15g,大枣10g。水煎服,每天1剂,一般连服1O~14剂。 药用紫草根15g,生地12g,防风9g,紫苏叶9g,白蒺藜9g,蝉蜕9g,白鲜皮9g,荆芥9g,黄芩9g,赤芍9g,甘草9g,黄芪20g,白术15g,大枣10g。水煎服,每天1剂,一般连服1O~14剂。 药用紫草根15g,生地12g,防风9g,紫苏叶9g,白蒺藜9g,蝉蜕9g,白鲜皮9g,荆芥9g,黄芩9g,赤芍9g,甘草9g,黄芪20g,白术15g,大枣10g。水煎服,每天1剂,一般连服1O~14剂。 药用紫草根15g,生地12g,防风9g,紫苏叶9g,白蒺藜9g,蝉蜕9g,白鲜皮9g,荆芥9g,黄芩9g,赤芍9g,甘草9g,黄芪20g,白术15g,大枣10g。水煎服,每天1剂,一般连服1O~14剂。

治疗水肿的中药方剂

治疗水肿的中药方剂 文章目录*一、治疗水肿的中药方剂1. 治疗水肿的中药方剂2. 引水肿的生理原因3. 哪些疾病会引起水肿*二、消水肿吃什么*三、水肿平时要注意事项 治疗水肿的中药方剂 1、治疗水肿的中药方剂水肿病:白乌鸡1只,当归30g,桑皮30g,赤小豆30g。将后几味压碎,装入洗干净的鸡腹内,用线缝好,置锅内加水煮熟,不放盐。喝汤食肉,分3~5次吃完。具有温暖肾阳、行水消肿之功用。经上方治疗水肿多例,效果良好。轻者1剂,重者2~3剂可愈。 鲜白茅根500g,将上药切细,加四大碗水煮沸,移其炉旁,候10分钟,视药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再移其炉旁,视药皆沉水底,其药汤即成。去渣温服大半杯,日服5~6次,夜服2~3次,12小时后,小便自利。此药不可久煎。方中白茅根性微凉,味甘淡。功能宣通脏腑、畅达经络、清虚热、利周身之水。罗布麻根12~15g。将上药2次水煎服,每日1剂。方中罗布麻根为夹竹桃科植物,以根人药,性凉,味甘苦。 2、引水肿的生理原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见于蛋白质吸收不良或营养不良及伴有大量蛋白尿的肾脏疾患等。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阻塞或静脉回流障碍。毛

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管活性物质(组胺、激肽)、细菌毒素、缺氧等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而引起水肿。淋巴回流受阻,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腋窝淋巴结切除后的局部淋巴液循环破坏,可发生患侧上肢水肿。 3、哪些疾病会引起水肿心脏疾病风湿病、高血压病、梅毒等。肾脏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肝脏性疾病肝硬化、肝坏死、肝癌、急性肝炎等。营养性因素如原发性食物摄入不足等。妊娠因素如妊娠后半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内分泌疾病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结缔组织病所致水肿,常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消水肿吃什么1、红豆属赤色,入心,能带动血液循环;古籍也记载,红豆有清热解毒功效,经常被用来改善脚气病及消下肢水肿。 2、绿豆清热解毒,且利尿、消除水肿的功效。 3、薏苡仁中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酯、植物固醇等多种成分,有解热、镇静、镇痛的作用。薏米可以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4、冬瓜性味甘淡寒,具有利尿消肿、清热消渴等作用,而且冬瓜还具有高含量的钾元素,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钠盐,是消除

下肢浮肿的病理和偏方

下肢浮肿的病理和偏方 一、双下肢浮肿最常见的病理原因有: 1、心源性浮肿:当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由于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心室,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并可使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浮肿,最早出现于踝部,最后遍及全身。这些患者通常还会出现胸闷、尿少和不能平卧等症状。 年青患者,主要应除外风心病、先心病、心肌病的可能; 2、营养不良性水肿:营养障碍时血浆白蛋白降低而出现水肿,最早出现在下肢,逐渐向上蔓延并遍及全身。浮肿前,先有营养不良、吸收障碍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出现下肢浮肿、疲乏、无力的症状。 3、其他如肾性浮肿,虽可出现下肢浮肿,但首先出现于眼睑和面部,然后波及下肢和全身。而肝性水肿除下肢浮肿外,则以腹水最为明显。可能性不大。 二、功能性下肢浮肿的原因有: 1、超重或肥胖患者,尤其是女性,易出现下肢浮肿。这里主要是指功能性浮肿,也就是无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 肥胖病人的下肢浮肿与血管滤过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有关。肥胖者皮下脂肪组织增多,可减弱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使之易于扩张,血管外压力减低;肥胖者因多不爱活动,故减少了肌肉运动对静脉血回流的协助作用,使下肢静脉压升高,组织间液积聚,出现浮肿。女性

浮肿,还与雌激素促进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的作用有关。上述情况在减轻体重、增加运动后都能改善或消失。 2、女性特发性水肿 特发性水肿,特点为无明确原因可查,虽然它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但从病生理的角度上说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使细胞外液在皮下间隙有异常增多。 特发性水肿大多无严重后果,也不会有明显的进展。此病多偏爱女性,发病女姓多处于育龄期,年龄20~50岁。水肿多为轻中度,经休息、平卧后水肿可减轻。 你可做心电图、心脏B超、肝功、尿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如确无明显的病理或器质性原因存在,可考虑为特发性水肿。 治疗:对于特发性水肿,可采取限制食盐、适当休息、穿弹性袜、用醛固酮抑制剂、配合利尿药等进行治疗。良好的心境、愉快的情绪在该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每日食盐不超过5g;适当减少饮水量;争取在午间有一段平卧休息时 间等也都有助于水肿的恢复。 药物治疗:安体舒酮20mg加双氢克尿塞12.5mg(半片)日2次服,对治疗水肿有效,可间断应用,无明显副作用。 浮肿未必都是病 浮肿常是心脏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等疾病的信号,但有些浮肿并非是疾病的表现,而是一种生理反应。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4-05-15T11:25:06.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何德恒 [导读] 心力衰竭是原有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心脏虽有足量的前负荷。 何德恒(新疆奇台县中医院 831800)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245-01 心力衰竭是原有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心脏虽有足量的前负荷,但所排出的血量仍不足以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这个综合征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特征为心排出量下降以及肺静脉和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休征,多属于中医心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等范围。 1.病因病机: 1.1复感外邪 “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 1.2劳累过度思虑劳累都可以损伤心气,不能鼓动血液循环,引起心悸,心跳。 1.3脏腑功能失调 1.3.1 肺病及心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 1.3.2 脾(胃)病及心脾与心有经脉联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血懒心气之鼓动。 1.3.3 肝病及心心主血脉,肝藏血。“肝旺,心亦旺。” 1.3.4 肾病及心心肾二脏经络相连。“肾之受邪,毕传于心。”肾为先天之本,气之根。《内经》“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藏元阴元阳,肾为水脏,心为火脏,心失肾阴的濡养,就会导致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肾阳虚,则五脏六腑之阳气亦不足。心阳来自于肾之元阳,若心阳失去肾阳的温煦,就会导致心阳不足,心阳虚,则可致心血瘀阻。 2 主证分型 2.1 水气凌心心悸、怔忡、脉结代或怪脉,真脏脉。 2.2 水饮射肺咳嗽、咯血、呼吸喘促、不能平卧。 2.3 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恶心、纳差、便溏、四肢浮肿、甚则胸水、腹水。 2.4 瘀血停滞面色晦暗,颈脉动,肝肿大,舌质紫暗,脉涩。 3 临床主症分析 3.1 呼吸困难肺气不足,水饮射肺,肺失肃降,以及肾气不足,摄钠无权。其特点:平静时如常人,喘促时呼气吸气都感困难,属虚喘。心源性哮喘亦有实证,如血瘀水停之证,但多系本虚标实。 3.2 心悸怔忡心气不足,心血耗伤,宗气外泄。 3.3水肿本病水肿起病较缓,从下肢开始凹而难起,一般无表症,故属阴水。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多因脾肾阳虚,膀胱气化不行,肺气失宣所致。 4 辩证论治 治则:益气、温阳、利水、化瘀。所有证型均可静脉点滴生脉注射液,血瘀明显者加用丹参注射液。 4.1 益气 4.1.1 益气敛阴用于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甚则倚息不得卧,心烦心悸,口燥咽干,脉细数或弦数。方药:生脉散加炙甘草、生地、阿胶、酸枣仁、茯苓、远志等。 4.1.2 益气化瘀用于气阴两虚,血脉瘀阻。症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咳嗽咯血,面色紫暗,脉细数或濡数。方药:生脉散加远志、丹参、红花、生地、沙参、桂枝、贝母、茯苓、炙甘草。 4.1.3 益气利水用于气阴两虚,水湿内停。证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口干不饮,四肢浮肿,尿短黄,舌红,脉沉数。方药:复方北五加皮汤(北五加皮、党参、太子参、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 4.2 温阳 4.2.1 温阳益气用于心阳不振,气阴亦虚。证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心悸心烦,面赤如妆,舌淡红,脉沉细无力。方药:参附汤加麦冬、五味、玉竹。 4.2.2回阳救逆用于阳气欲脱,阴寒内盛。证见倚息喘促,鼻翼煽动,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小便量少,面色青灰,脉沉细欲绝。方药:四逆汤、参附汤或参附汤加黑锡丹加黄芪、干姜或参附龙杜汤。 4.2.3 温阳化瘀用于心阳不足,瘀血内阻。症见心累气喘,四肢欠温,下肢微肿,面色暗滞,口唇紫绀,脉细涩或结代。方药:真武汤加桃仁、红花、琥珀或抗心衰方:(赤芍、川芎、血藤、党参、益母草、麦冬、附子、五加皮、泽兰)。 4.2.4 温阳利水用于心阳不足,水湿内泛。证见心累气喘,畏寒肢冷,肢肿尿少,腰酸、腹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4.2.5 温阳通卫用于营卫不和。证见咳嗽咯痰,动则咳嗽加重,汗出恶风心悸头昏,脉浮缓。方药:参附汤合麻辛附子汤加菖蒲、丹参。 4.2.6 温阳填髓用于心衰恢复阶段,心肾阴阳俱微。证见形寒肢冷,汗出,腰脊背痛,心累气短,肢软无力,脉细软或浮滞无力,方药:参附汤加龟版胶、阿胶、五味、元肉、枣皮。 4.3 利水 4.3.1 宣肺利水用于心衰,肺失肃降,水饮内停。证见咳嗽咯痰,胸闷气喘,身肿、尿少、舌淡红、苔白,脉浮数。方药:麻杏石甘汤、越痹加术汤、麻黄加术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或桂枝、附子、桑皮、茯苓皮、陈皮、法夏、紫菀等。 4.3.2 健脾利水用于脾失健运,水饮内泛。证见四肢浮肿,腹部膨胀,纳少脘闷,心累气短,恶心呕吐,苔白腻、脉缓。方药:五苓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angioneuroticedema)亦称急性神经血管性水肿或Quinche水肿,以发作性局限性皮肤或黏膜水肿无疼痛亦无瘙痒及皮色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所致,常因食物或药物过敏引起急性局限性水肿本病也可有家族遗传倾向。 简介 血管神经性水肿: 又称巨大荨麻疹。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减低,或无活性所致。是真血管神经性水肿图片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小血管受累,组胺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渗出液自血管进入疏松组织中形成局限性水肿,具有发作性、反复性及非凹陷性的特点,一般不痒,可单发,突然在口唇、面侧部或四肢局部出现正常皮肤颜色的肿胀或由于肿胀严重、压迫皮肤浅表的毛细血管而呈白色肿胀损害,边缘不清,局部有紧张感,一般痒感不明显,该类损害可在数天内自然消退,但可以复发生,有些病人也可出现两片以上的损害,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病人可因发生在咽峡部而造成窒息。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托普利等,都可能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 病因 1、食物或药物过敏 2、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有家族遗传倾向。 3、遗传;受刺激物如药物、食物、花粉、动物的皮屑及昆虫叮螫引起;精神压力;剧热或剧冷;由其他感染或疾病如白血病或自动免疫系统紊乱等引起。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精神及物理因素作用下中枢及周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交感神经功能减退或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不同部位的水肿与相应的自主神经节段平面有关全身性水肿大脑 可能与下丘脑功能紊乱有关。 2.过敏反应部分血管神经性水肿可能与过敏有关如食物药物或环境中某些物质均可因过敏导致血管神经性水肿。 3.遗传性因素某些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然而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神经性水肿,最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均可因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液体过度渗出而发病任何部位的水肿通常都能经自身调节在几日内消失,药物治疗可加速水肿缓解和消退病变处可见皮下或黏膜下小血管扩张,以及血管周围疏松结缔组织水肿等。 临床表现 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居多发病前可出现周身不适寒战或发热等前驱症状。急性起病在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数天或数十天不经治疗也可完全自行缓解但发生在重要部位时可导致严重后果。多表现为反复发作有的病例可长期不复发间歇期内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2、常发生在单个部位也可同时发生在多个部位病变多位于面部、颈部头部、上肢、真皮截面或下肢,也可发生于眼结膜视网膜、咽喉口腔、生殖器消化道及肾脏等病变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边界不清压之较硬但无指压痕,皮肤色泽及温度正常;除了感觉肿胀或热感外,一般无疼痛及发痒等感觉异常发作时间较长者局部可出现毛发脱落。发生在特殊部位还可出现特殊的严重表现,如发生于咽喉部黏膜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26种偏方调治水肿

26种偏方调治水肿 偏方一、茯麦赤豆粥 配方:茯苓皮、大麦、赤小豆各30克。 制法:将茯苓皮加水先煎,然后再放入大麦和赤小豆,煮至豆烂如粥。 功效: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型水肿。 用法:每天2次,早晚服食。 偏方二、扁豆粥 配方:白扁豆100克,大米150克,油,盐适量。 制法:将白扁豆、大米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成粥,加油、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消肿、适用于脾虚型水肿。 用法:分2次,空腹服食。 偏方三、杯山薏米粥 配方:山药30克,薏苡仁120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山药,薏苡仁一起洗净,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煮成粥,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型水肿。 用法:早晚空腹食用。

偏方四、薏枣山药粥 配方:薏苡仁、大枣各15克,山药粉12克,荸荠粉3克,糯米、白糖各75克。 制法:先将薏苡仁洗净,加水煮至开裂时,放入糯米、大枣共煮至烂,撒入山药粉,边撒边搅,煮20分钟后,撒入荸荠粉,搅匀后停火,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生津止渴,适用于脾胃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症。 用法:分3次服。 偏方五、多味黄芪粥 配方:生黄芪、薏苡仁各10克,赤小豆30克,鸡内金粉3克,金橘并1个,糯米30克。 制法:将黄芪用布包好,加适量水煮沸,再加入洗净的薏苡仁,赤小豆,用小火煮30分钟,捞出黄芪,然后加入洗净的糯米和鸡内金粉,煮成粥。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型水肿。 用法:用粥送服金橘饼,每日1剂。 偏方六、蚕豆龙眼枣汤 配方:蚕豆、大枣各50克,龙眼肉15克。 制法:将蚕豆洗净,加适量水煮至蚕豆开花,然后加入洗净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_毛静远

DOI:10.13288/j.11-2166/r.2014.14.026标准与规范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I08B02-01,2007BA120B07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007001)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由任何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变化,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逐渐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1]。虽然现代医学对心衰治疗理念和手段不断进步,心衰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中医药因其在稳定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衰的治疗中[2]。然而心衰的中医诊疗至今尚未在业界形成共识,制约了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立项启动的针对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路径及评价方法等相关研究[3-6],在文献回顾分析、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专家咨询问卷、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常用中药系统评价等研究工作[7-30]的基础上对心衰的基本证候特征、证候演变规律、临床辨治及用药规律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评价,初步把握了心衰中医诊疗的基本规律。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起草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初稿,经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第三届学术论坛初步讨论,进一步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近百名中西医心血管病学专家以会议、邮件的形式充分征求意见、修订完善,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现公布如下,以供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听取意见,不断完善。 1心衰的诊断 本共识所涉及的心衰诊断可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1]等。 2心衰的中医证候特征 心衰的基本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常兼有阴虚、阳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饮等,每因外感、劳累等加重。本虚是心衰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心衰的发展趋势;标实是心衰的变动因素,影响着心衰的病情变化,本虚和标实的消长决定了心衰发展演变。心衰中医基本证候特征可用气虚血瘀统驭,在此基础上可有阴虚、阳虚的转化,常兼见痰、饮。 3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 心衰中医证型可概括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气亏虚血瘀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 3.1气虚血瘀证 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 次症:①倦怠懒言,活动易劳累;②自汗;③语声低微;④面色/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不胖不瘦,苔白,脉沉、细或虚无力。 3.2气阴两虚血瘀证 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 次症:①口渴/咽干;②自汗/盗汗;③手足心热;④面色/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瘦,少苔,或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3.3阳气亏虚血瘀证 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

下肢水肿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肢水肿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所说的下肢水肿就是下肢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产生过多的 组织液,但是引起下肢水肿的原因有肾脏代谢异常、肝脏功能异常等等一些疾病。所以要根据水肿原因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