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性实习申请表

分散性实习申请表

山东交通学院分散性实习申请表

姓名性别院别班级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申请事由(实习或实训)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所在院意见

院长签字(公章):

年月日

实践性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实效不尽人意的现状,提出了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方式。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实践性教学。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实践性教学 目前,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的实效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社会大环境而言,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的难度,且认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根本没有必要开设德育课;就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课本身而言,通常是重课堂讲授,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方法简单,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等都极大影响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德育课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追求德育行为的改善,达到“知行合一”。因此,加强德育的实践性教学,是增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实践性教学。 一、德育课的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 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德育的实效性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仅仅传授学生道德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穿插有关德育课的实践性内容,通过实践强化课堂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丰富课堂教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调整。教师可以列举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最后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相互探讨问题,启发思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和思辩能力。另一方面,情景教学模式和“把讲台让给学生”等也都是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情景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情景设置和学生的情景反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讨论、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其道德认识,改善其道德行为的实践性的教学过程。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的道德理论、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变得具体、生动、引人人胜;“把讲台让给学生”,即教师与学生可以互换角色,学生选派代表或教师指定学生上台讲解,让学生直接参与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性教学 学校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展厅、走向社会,通过欣赏、观摩、参观等活动,唤起、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道德需要的表征,是道德内化的推动力量,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道德情感也可以认为是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由于道德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参观学习、游览革命胜地、瞻仰历史纪念碑、访问先进典型人物、道德行为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参观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补充和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其兴趣和热情。游览革命胜地、瞻仰历史纪念碑可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访问、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以他们的典型事迹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因为,道德的示范作用具有实在、可教、可信、可学等特点,易于被学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精品社会实践报告十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社会实践报告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实践报告篇1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

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眼中的秋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秋的变化,秋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书本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要素。 1.教师的教育信念 信念是人对于生活准则的某些观念持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然而,教师的教育信念则应该是教师对教育中的某些观念的坚定确信和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目的、学生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及其实施和评价等问题的理解,教师的信念是积淀于个人心智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它是应用型的。 2.教师的自我知识 教师的自我知识是指教师对自身以及其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体验、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此类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知道运用“自我”进行教学,是否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教学风格,扬长避短,适度发展;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3.教师的人际知识 教师的人际知识包括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和激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品质: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体现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会通过身体力行表达自己对某些人际交往原则的理解,并表现在课堂管理中。

4.教师的情境知识 教师的情境知识主要透过教师的教学机智反映出来。教学智慧是教师作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时自然展现的一种行为倾向,这一层次知识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情境性、不确凿性、动态性和过程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场景中会面对许多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不能回避的变化和现实情况要求教师必须做出适当判断和选择,要超越理论的条条框框,根据情境“当机立断”、“急中生智”。 5.教师的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主要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此类知识包括:教师对学科内容、教学法、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对整合了上述领域的教学学科知识的把握,将原理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具体策略等。 6.教师的反思性知识 教师反思性知识是指教师静下心来对自己已经经历过的、现在和未来正在经历的教学行为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和选择的知识。主要表现在教师知道如何对日常教学中已经习惯性了的、部分常规化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理性的判断、检验与评价。尽管以上论述并没有说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所有内容,事实上也不可能用语言或符号表达所有的实践性知识,但笔者认为上述几个方面内容能够说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本构成成分。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系统分析

实践性知识 与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11期“深圳教育论坛”陈向明教授观点综述 第11期“深圳教育论坛”邀请到了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做主讲嘉宾。陈向明教授是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教学、课程设置与学习环境”专业学习和工作六年,先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1999.1-7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学者,系Bailol 学院成员。曾任北大教育与人类学系主任,现任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北大本科课程改革战略发展小组成员、元培计划委员会委员。陈教授还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外籍学校认证专家,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多家教育专业期刊编委。 她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研究方法、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著作《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社会科学界开创了“质的研究”之先河,并产生了重要影响;著作《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在全国教师教育界和基础教育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她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做过系统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教育叙事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权威专家。

主题演讲中,她从为什么师范生学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大量理论知识还是不会教书,优秀教师所拥有的妙招和直觉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才能学到?等问题出发,侃侃而谈,深入浅出,逐步将思路引向深入,让现场的教师进入了一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境界。 她以自己的课题详细诠释了实践性知识(英文表示Practical Knowledge,简称“PK”)如何捕捉和研究。她认为,首先要对实践性知识进行界定,包括内涵/定义,内容类型,表征形式,结构要素及生成机制,生成媒介/影响因素等,都得先大致摸清楚,这是研究的基础。其次,组建一支研究队伍,包括大学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合作,优势互补。第三,要注意研究的范式,实践性知识通常秉承解释主义(质性研究)+ 行动科学(行动研究),以及旁观、中立的解释+ 介入式的对话和生成等指导思想。第四,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观课)、访谈(座谈)、实物分析、参与式活动等。第五,研究过程是演化的、自下而上的,还常常用到求真的悖论等等。 关于实践性知识的界定。她先对各类知识论进行了归总:传统定义:“知识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事物正确把握后形成的信念”。杜威:“知识是通过操作把一个有问题的情境改变成为一个解决了问题的情境的结果”。还有,知识是“命题性知识”与“能力型知识”的结合;“知识能力说”。知识是真值

关于网络社会生活应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社会生活应用社会实践调查报 告 关于网络社会生活应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一、导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发展。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正如其他任何技术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综合了以往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在带给人们方便和新颖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这种影响是两面性的。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的主体,研究他们使用网络的情况,有助于找出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形成解决办法和指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网络这个新兴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和谐。 二、方法与步骤介绍 (一)调查方法的介绍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在问卷网上设计好问卷后,将链接发送给其他同学,邀请他们参与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的介绍 由于上网的主力是年轻人,我们能够邀请到的主要也是大学生,因此该问卷设计的调查对象为大学生,我们将对大

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三)分析方法的介绍 我们对调查结果采用图表进行统计,根据调查得到的结果,结合网上的文献资料,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得出相关结论,提出意见建议。 三、资料介绍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超两千万人,作为民族未来的栋梁,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对整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网络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调查,能够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更好的总结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网络的即时性和多样性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使大学生的生活与外界紧密相连。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获取新闻资讯,结交新老朋友,观看电视电影,进行评论讨论,开展网上购物,娱乐放松自己,可以说网络已成为自成一体的虚拟世界,几乎现实世界的所有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丰富了大学生的眼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许多消极的问题。沉迷游戏,荒废学业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为游戏动辄花费上万元人民币的也大有人在。网络上的暴力等不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历程与前瞻_温恒福

2011年3月  第4卷第1期 当代教师教育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M a r.,2011 V o l.4N o.1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历程与前瞻 温恒福,崔冬敏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已经有近30年的历程,可分为萌芽期、 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特征、构成、表征方式以及 获得与产生等方面。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看,其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 的问题。未来应有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是继承与发扬本土研究优势、持续跟踪引进与借鉴国外相关 研究成果;运用科学化与综合化的研究方法;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创生机制 等三个取向的研究。 关键词:教师;知识;实践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11)01-0026-07 收稿日期:2010-12-10 作者简介:温恒福,男,山东招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崔冬敏,女,黑龙江海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 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教师教育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存在一些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其研究的历程与内容作一梳理和回顾,并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教师实践性知识未来应有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概况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舍恩(S c h o n DA)的思想引发了人们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1983年,舍恩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是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同时又是充满许多潜在的价值冲突的专业。在这类专业中,执业者的知识隐藏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是一种行动中的默会知识。”舍恩认为,教师是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亲身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的。鉴于此,我们认为舍恩的这一思想标志着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开始。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注基于两方面原因:其一是教师和教师知识研究取向的变化,即对教师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群体教师,到关注个体教师的变化,从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到关注教师知识的变化;其二是以舒尔曼为代表的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1986年,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舒尔曼在《教学研究手册》(第三版)对行为科学的教学研究进行了根本性批判,他指出“行为科学“过程一结果”范式的研究缺乏“3C”,即内容(c o n-t e n t)、认知(c o g n i t i o n)、情境(c o n t e x t)”。[1]舒尔曼认为,证明存在保证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阐明发挥主导作用的专业知识领域与结构,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关键。他所建构的教师知识结构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关于教育情境的知识和有关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2]在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结构中,他鲜明地提出了“学科教学法知识”,即“学科内容知识 26 DOI:10.16222/https://www.360docs.net/doc/143553326.html, ki.cte.2011.01.003

2017考研政治马原考点: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2017考研政治马原考点:社会生活的实 践性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方便大家复习,在此对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进行解读,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内在地包含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本质特性。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如何理解“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马克思哲学认为,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社会生活,都以自己的所

教师实践性知识

国外研究者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其中, 英国学者艾尔贝兹( Elbaz, 1983)、美国学者舍恩( Schon, 1983) 、加拿大学者康内利和柯兰迪宁( Connelly & Clandinin, 1984) 的研究具有开创性。 “教师知道什么以及他们怎样表达他们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想通过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PersonalPracticalk加wledge)的研究去探讨教师知识。首先,我们把教师的知识理解成是出自个人经验的,就是说,那种知识不是某种客观的和独立于教师之外而被习得或传递的东西,而是教师经验的全部。在我们看来,个人实践知识是为使我们谈论教师时把他们作为博学而博识的人来理解经验这一概念而设计的术语。个人实践知识存在于教师以往的经验中,存在于教师现时的身心中,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中。个人实践知识贯穿于教师的实践过程,也即,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个人实践知识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与未来以致于把握现在(Connelly&Clandinin,1988,P.25)。 我们用以理解和研究教师个人知识的术语和方法是什么呢? 有必要直接研究教师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课堂上、在课堂外和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更理想的是这种直接研究是合作进行的,这种合作过程使教师成为研究参与者:教师帮助界定研究的目的,对解释提出建议,而且对最后结果加以评论。 我们的方法有许多步骤。首先是实地考察记录的收集。实地考察记录相当于定量的实证数据。它们是在研究现场所做的记录,例如,在一个教师的课堂上记下的笔记。下面部分地列出了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己所用的实地考察记录的种类:现场笔记、采访、交谈、日志、自传材料、教师与研究者间的通信、口头叙述历史、简史、纪事、教师故事、家族故事、照片、记忆箱以及其他个人/家族的作品。 现场笔记:这是由研究者在观察教师或以同事的身份在教师的课堂上与他们合作时所做的书面笔记。现场笔记也可以)是由参与合作的教师所做。 研究采访:采访多多少少围绕研究者制定的和在观察教师实践时生发的间题。采访也可以更多地以参与者为取向,根据与教师协商而制定的议程进行。 交谈:在方法上,采访融入交谈,类似于非结构化的采访。在交谈中,人们自由加入正在进行的某个兴趣话题的讨论。这些话题和交谈的录音稿是以后分析的基础。 日志:由教师参与者所做的日志是教师实践以及教师对这些实践之反思和思考的记录。当研究者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时也经常做日志,另外,作为研究过程的一部分,教师参与者和研究者经常交换日志。在日志写作中,参与者们一起编织他们个人的和专业的思想,抓住经验的片段以便逐渐加以理解。 自传材料:在自传材料中,人们写下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志向、他们个人的或专业的故事等等,一般而言自传材料的主题由教师参与者确定。 教师故事:我们工作的重要研究框架是叙述和讲故事。我们将在下文中展开讨论这一框架。在研究过程中,参与者们随时讲述或者写下教育故事。这些可能是他们自己受教育的故事、他们教学中的故事,有关学校的故事或者是学校的故事。 家族故事:相关的方法是讲或写家族故事,家族故事是世代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关于家族成员和家族事件的。通过家族故事,人们了解家族的历史并形成个人的身份。家族历史经常可以用于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行观察和评论。 照片、记忆箱、其他个人作品:与其他人一样,教师也在他们个人或专业生活中收集各种物品。这些物品包含了他们经验的有纪念意义的记录。教师们赋予了这些记录以教育意义。教育研究者则从中发掘出有关教师知识的信息和观念。即使一个人丢失了这些物品,或者这些物品被拿走了,这些物品仍然存在于教师的记忆之中,这些记忆代替了事物本身。 口头历史:口头历史是教师个人或专业生活的口头讲述。口头历史是人类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的改造。

培训: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培训: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目前,所有的幼儿园都很重视园内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国内专家一直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昨天下午在济南的培训,黄谨老师也提到这个问题。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SubjectInvolvedKnowledge)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上周五在幼儿园和老师们研课,其中有一个老师提出"空气无处不在"有科学错误,证据是"把玻璃制品、铁制品放入水中并不会有泡泡冒出,说明没有空气"——其实只是相对还是绝对而已,说"空气无处不在"没有什么错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不可能运用所有的手段检测所有的物品是否有空气,也没有必要。昨天开会与一园长朋友一起坐,她问我:立方体必须是实心的物体吗?据她讲,在他们本地区教研的时候,有位领导是这样讲的,老师们也不是很清楚。——所谓的立方体应该是指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物体,与物体是否是实心的没有任何关系…… 举上面两个例子只是想要说明,现阶段制约很多幼儿园老师设计组织科学数学活动的是教师学科知识的欠缺,我们需要补上这一课,有人

这样举例说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中的"水",条件性知识好比"怎么倒水",实践性知识就是倒水过程中的经验。虽然我们一直重视教师是否拥有"一桶水",但由于诸多原因,教师的"一桶水"明显的偏少或者"水质"偏差。因此,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的缺乏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我们都需要补课。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 性意见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性意见 1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分类 2.目标和要求 (1)目标 围绕构建以创新理论课程体系为引导、校内外相结合的综合实践平台为载体、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创新生态环境,突显学校“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创新理论课程体系纳入通识教育;在集中实践环节中,充分利用夏季小学期,开展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综合性、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工科专业要将CDOIO理念 (Conceive,Design,Organize,Implement,Operate)贯穿到培养过程及实践教学内容中;加大与企业的合作范围,鼓励创造和动手实践,特别是鼓励文经法哲管学科类与陕西省12市区对接开展深入实习实践教学。 (2)要求 集中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增强工程意识和社会意识,加强动手能力,熏陶科研素养。由夏季小学期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课程(项目)设计、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与综合性、学科竞赛等环节组成。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学分不得低于22学分。

3. 主要教学内容 (1)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包括金工、电工、测控实习及强化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夏令营,各专业按学科特点安排1-3个学分,学时为1-3周,为必修环节,优先安排在夏季小学期。 (2)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各大类专业根据学科特点可分阶段开展目标不同的实习环节,工科类可分为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文经法哲艺术学科类可分为认知实习、见习实习等,文经法哲管学科要推动与陕西省12市区对接开展深入见习实习等。 共计2-5个学分,学时为2-5周(不包含校内动员、往返交通和校内总结答辩时间),为必修环节,可优先安排在夏季小学期。 (3)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共计10学分,要求在大四第一学期完成选题工作,向学生下达任务计划书,学时为14-16周,为必修环节。? (4)课程设计(案例教学) 课程设计是针对某一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该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设计、开发题目,学分0-2个,课时0-2周或0-32课时。 文经法哲艺术学科门类专业可开设案例教学,具体是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一般要结合专业课程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学分0-2个,课时0-2周或0-32课时。(5)项目设计、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综合性竞赛、学科竞赛 项目设计要体现现代工程教育的CDIO理念,由教师设定项目主题,由学生自己选题,或教师提供一些题目供学生参考。项目要体现真实性、综合性和技术性,同时考察学生的行动能力和专业能力。项目设计要有对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求。提出项目设计的基本

实践性教学安排一览表

实践性教学安排一览表 序号实训室名称实训模块 工位 数 实训 课时 适用课程实训大纲 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与应用实训室附着式塔吊安拆实训 40 2课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安全用电技术 附着式塔吊驾驶(模拟)实训4课时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剖析、安全教育2课时 安全理论考证在线系统2课时 2 建筑结构材料力学、物理性能检测实 训室 钢筋(非标准试件)拉伸试验并力学性能分析 40 2课时 基础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2课时 水泥密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试验6课时 砂浆稠度及混凝土坍落度测试6课时 3 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实训室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损检测(回弹仪法) 40 2课时主体结构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2课时 主体结构施工楼板厚度检测2课时 其他检测设备使用认知2课时 4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施工测量(平面尺寸及轴线定位实训) 40 全部课时建筑工程测量内业计算 建筑物变形观测 5 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40 全部课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6 钢筋翻样实训室混凝土结构构造认知40 8课时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钢筋翻样 40 全部课时 钢筋翻样与加工(含手 工翻样、软件翻样)各类构件实地放大样实训 7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实训室地铁隧道盾构操作 40 2课时基础工程施工隧道施工测量4课时建筑工程测量气压沉箱工法实训40 2课时基础工程施工

8 钢结构安装技术实训室钢结构材料认知实训 40 2课时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钢结构典型节点测绘8课时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计算机控制钢结构整安装4课时主体结构施工 钢结构安装(手工) 4课时主体结构施工 9 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筑设备认知实训 40 2课时 建筑设备与施工图 水电安装预算 建筑设备安装实训4课时 管道安装实训4课时 10 建筑电气安装实训室照明电气、动力配电箱、低压电气设备、电动 机与控制设备安装 40 8课时 11 土建类工种专业技能实训室钢筋加工与安装实训40 2周钢筋翻样与加工木作实训40 2周 砌筑实训 40 2周 饰面镶贴实训2周 12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实训室三维建模(BIM)实训40 全部课时 BIM建模 信息技术基础 文字录入 建筑CAD(初级) 建筑CAD(中级) 文字处理实训40 计算机操作实训40 计算机施工图绘制实训40 13 建筑制图实训室施工图手绘实训40*3 16课时土木工程识图 14 室内装饰质量管理实训室装饰施工图绘制实训 40 16课时室内配饰实训4课时装饰质量检验实训一周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 摘要: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生长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存在对其研究不系统,界定不清等问题。本文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生成、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作系统的概述和分析,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实践性知识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对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进行分析与整理,旨在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舍恩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是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同时又是充满许多潜在的价值冲突的专业。在这类专业中,执业者的知识隐藏于艺术的、直觉的过程中,是一种行动中的默会知识。”他认为,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而是在学习理论和亲身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使用理论”[1]。舍恩的思想引发了人们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受国外研究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引进国外对于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并努力使之本土化。1996年,柯兰迪宁和康内利的《专业知识场景中的个人实践知识》一文作为特邀稿被译成中文,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发表。在其影响下,国内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现状 1.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定义的研究 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最早进行系统的探讨活动始于加拿大的学者艾尔贝兹。她通过开放性访谈,对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加拿大的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莎拉的故事展开研究。主要集中研究莎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试图理解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形成决策。艾尔贝兹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她把这种知识称为“实践性知识”,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的价值、信念统整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际情景为导向的知识[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加拿大学者柯兰迪宁和康内利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方面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他们一直致力于探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专业知识场景和教师专业身份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个人实践知识是使我们谈论教师时把他们作为博学而博识的人来理解经验这一概念而设计的术语[3]。在这里,可以看出,柯兰迪宁和康内利所说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也就是教师的“经验”,这种经验并不是教师原封不动地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而是一种教师个体在实践中经过内化、反思而获得的一种“个人经验”,它们强调个体性,也反映了这一反思和内化的过程。 从国内来看,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国内学者并没有达成一致。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

实践性教学论文

实践性教学论文 大工程观”理念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在“大工程观”理念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所学的知识具有复合性,具备的能力具有多样性,以满足综合国力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考虑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前提下,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凸现实践性教学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应用型人才;能力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的意义 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其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它是实现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及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重要途径,以实现学生能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熟悉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复杂系统的生产、制造、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大工程观”要求学生具备知识复合型和能力多样化的目的。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的原则

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②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课程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③“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性原则;④能力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种类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的种类,按从低到高的层次分为:①课程实验教学;②实训教学;③生产实习;④毕业课题。 学生在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方式有:①直接进行方式,根据实践性教学环节确定的内容,学生直接参加实践,亲自动手完成实践内容。②间接进行方式,通过观摩、参观、学习等间接的方式,让学生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四、实践性教学内容 1课程实验教学 (1)教学目的:通过验证性实验内容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书本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为今后更深入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教学准备:①教材的准备: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实验教材。 ②师资配备:由任课教师和一名实验员组成。③实验准备:所用的试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在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后来人们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抽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其他思想,把该命题确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在具体阐述实践何以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辨别实践、劳动、生产三个范畴。这是前提,否则在往后的论述中就会遇到困难。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的关键我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基本上是把实践、劳动、生产看做同等序列的、同义的范畴。马克思指出:“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这即是说,实践活动即劳动。由于实践活动就是实践,所以,实践就是劳动。马克思又指出:“产品不过是活动、生产的总结。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就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可见,劳动与生产也是同义的。当然,这三个范畴又是有一定区别的。 劳动、生产有广义和狭义的用法,广义的用法是指一切劳动和生产,狭义的用法是指物质劳动、物质生产。比如,当劳动、生产与实践相连用时,劳动实践、生产实践指的就是物质生产实践;再比如,生产力、生产关系中的“生产”一般指的就是物质生产。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分析,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社会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包括行动和意识两个方面。物质生活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存在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劳动发展的历史,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它制约着人类其他活动,如政治、艺术及宗教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由各种实践活动形成的,没有人类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生活。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的基础地位决定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自然规律是各种自然力盲目作用下形成的,社会规律是人在自觉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生作用的,是无数人在自觉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表现为最终决定人们行为的力量。

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教育实践中初步培养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手段,应用在学科教育实践中应认同三个基本假设,即,高校教师教育中的大学生就是准教师、准教师具备教学的研究能力、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就是研究教学实在。案例可以选自成熟的课例、教师自主编制的案例,也可以利用生成性案例。要建立教与学新的面对面的沟通关系,同时教与学二者都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才能够有效地达成目标。如何让教师教育专业中的学习者完成从大学生到准教师,再到新手型教师的转变,同时为其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这是教师教育者必须严肃认真地思考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和指标就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1]。而教师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学科教育中)一个有效的手段是案例教学。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之于准教师的意义 教学活动是具有多元性和多变性等特点的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作为教师仅有丰富的学科理论、教育学及其他的有关于教学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理论还需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发生互相的融合、相互的作用与反作用,才能使得“教”与“学”的活动真正合成为整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实践性知识极好地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日本的佐藤学教授在其

著作《课程与教师》一书中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提出了几个有意思的词:“同个别的具体经验结合的案例知识、整合了多种立场与解释的‘熟思性知识’、同不确定性占主流的情境相对峙的‘情境性知识’、无意识地运用默会知识的‘潜在知识’、以每个教师的个人体验为基础的‘个人知识’。”对于教师而言,“理论的实践化”固然重要,“实践性理论”或是“实践的理论化”更是必须[2]。着眼于“教学生会学知识”,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会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更会从自身的实践经验中“悟”出自己的“行动理论”[3]。教师实践性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意义[4]:一是对于教学实践的意义;二是对于教师专业属性的意义;三是对于教师教育的意义。对于正在教师教育专业学习的大学生而言,完成从大学生到准教师的转变,直至走出大学校园,成为新手型教师,也必须要初步形成教师实践性知识。只不过这是一个难题。难点在于大学的课堂中如何实现“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理论化”,尤其是后者。 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5]。只有在更多的实践场景中的实践、思考、解决问题,及更多同伴之间的相互补充、印证等的活动中,才能够形成坚实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有更广泛的迁移[6]。 二、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案例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国家开放大学教务处 2003年09月01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专科)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或管理实践)和毕业论文两项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管理、营销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进行一项模拟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它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各地电大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需要,积极建立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为圆满完成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一)方式 社会实践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实践,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提倡采用多种方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以下推荐三种方式: 1、社会调查: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报当地电大审核批准,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2、管理实践:由当地电大或学生选定项目,报当地电大审核批准,学生根据该项目的安排从事管理实践活动,并形成有关方案或成果。项目的类型可以是市场分析、制定商业计划、进行市场分析或营销策划、推销或谈判等。 3.模拟实验。中央电大提供模拟实验软件。该软件是构建一个样本企业的动态经营模拟平台,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完成其选定的一项任务。 4.除上述方式外,还可以由学校组织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以2--3人为宜。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模块: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和集中综合实习。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测量学课堂实验和集中综合实习构成测量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测量教学中,三分之二为课堂教学,三分之一为课外实践,另外各专业还分别安排二周的集中实习。开放实验作为对实践环节的补充。 1.课堂实验教学共16学时,按照理论教学的进度,相应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主要内容包括:(1)水准仪的基本操作及水准测量;(2)水准仪的检验校正;(3)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及角度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4)经纬仪的检验校正;(5)视距测量;(6)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和GPS使用;(7)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8)施工放样(包括平面和高程)。 2.综合教学实习2周,集中安排的2周测量实习,其目的有三: (1)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作一次系统的综合,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拓宽测量理论知识,了解测绘工作的整体概念,使各项测量知识融会贯通; (2)通过集中实习进一步增强实践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3)根据测量野外工作的精确性、严密性、艰苦性和集体作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中综合实习的具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在测量教学实习基地测绘一幅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包括测量仪器的检验和校正、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等野外测量工作和内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数字地形图绘制,要求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的方法和过程;二是建设工程的施工测量,要求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包括平面点位和高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分别安排房屋建筑的施工放样、道路管线的施工放样等具体测量工作。实习期间,对于不同专业还可安排室内地形模型测量,强化等高线概念,掌握等高线地形图测绘的原理和方法。 测量实习成绩由各测量小组的测量成果质量、个人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仪器操作考查和实习结束后的抽签口试成绩综合评定。 3.开放实验是对本课程所属实验及相应仪器设备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需要和兴趣,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仪器进行实践,教师将结合实际提供必要的指导,从而保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证同学能够有足够的使用测量仪器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