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10.2 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10.2 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10.2 人体的血液循环(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重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重点)

技能目标:

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情感目标:

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

二、教学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尾鳍颜色浅的小金鱼。

2.教师准备:观察实验“心脏的结构”、“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3.FLASH:(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心脏的结构;

(3)血液循环的过程。

4.视频文件:(1)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人的心脏及血液运输;(4)血液的流动及循环。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二课时)

一、心率和脉搏

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

血液循环教案

第一节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

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 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应鼓励。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有异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血液循环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血液循环) 【教学课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也知道氧气会通过呼吸作用进入血液。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 (2)知道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两条循环的途径; 2.血液在循环中的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学习运用原有知识自主地获取新知识。【情感目标】 1.在合作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及实验能力; 2.通过血液循环的学习知道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观察小鱼心脏的实验; 2、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变化及位置。 【教学策略】 1.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对血液流动产生感性认识。 2.PPT演示:更直观反映人体内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以及血液循环的路径。 3.课时安排 本节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为1课时。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多媒体设备、人体心脏模型 【教学板书】 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 上腔静脉 肺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 右心室左心室 主动脉 身体毛细血管网 体循环肺循环 【教学进程】 教学程序 (包括时间 进程)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1.5min 提问: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 了人体输送血液的泵——心 脏以及运输血液的通道—— 血管,也了解了血液中有许多 物质,如血浆、血细胞,那你 学生讨论 (有的认为是朝着 一个方向运动的, 有的则认为不是; 有的认为总是朝着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让他们对血液的 流动产生自己的 认识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理

血液循环 百科名片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主要功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 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 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 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 )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 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人体的血液循环 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分析】 《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时设计为三课时,本节课为第三课时。在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功能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难点】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理解,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悟血液循环过程中蕴藏的生命魅力—生命高度的有序性。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模式来学习新知。 三、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学法分析】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四、教学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日益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打造具有生命力的阳光课堂,成为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本质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_1

---------------------------------------------------------------最新资料推荐------------------------------------------------------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百科名片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简介过程和分类血液的作用肾脏血液循环系统介绍路线介绍历史发现能量介绍简介过程和分类血液的作用肾脏血液循环系统介绍路线介绍历史发现能量介绍主要功能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 1628 年提出的科学概念。 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 1661 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 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 1 / 10

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 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态度: 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模型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模型地设计技术。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活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说说你的感受。 2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 、认识心脏。 ( 1 )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 2 )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 3 )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

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 4 )讲述:我们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 5 )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分组实验、交流)全班汇报。 ( 6 )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 7 )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 、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 1 )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 2 )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 3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 4 )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 5 )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人的血液循环第2课时参考教案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重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重点)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重点) 技能目标: 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 二、教学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尾鳍颜色浅的小金鱼。 2.教师准备:观察实验“心脏的结构”、“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3.FLASH:(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心脏的结构;(3)血液循 环的过程。 4.视频文件:(1)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人的心脏及血液运输;(4)血液的流动及循环。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心率和脉搏 [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 响。 [提问]:知道什么是心率 吗? [小结]:心脏每收缩和舒 一般都能回答出:心率 是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探究实验:运动对心率的影响。张一次,就跳动一次。心脏 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 率。 [讲述]:动脉随着心脏的 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可以用 手在皮肤外按摸到这种搏 动,即动脉脉搏。 [指导]:切脉的方法。出 示切脉的照片,用右手的食 指和中指并排按摸左手腕部 外侧桡动脉处感受桡动脉的 搏动。 [探究实验]:以四人为一 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并完成 探究实验——运动对心率的 影响。 [指导]:运动形式可选择 原地踏步、下蹲等。 姓名 安静 状态 脉搏 次数 1 2 3 平均 值 运动 状态 脉搏 次数 1 2 3 平均 值 尝试切脉,感受脉搏。 有的同学按摸颈动脉,也 可以感受到脉搏。 以《实验与评侧手册》 的实验探究报告为主线, 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实 验数据,列表或绘制曲线 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 系。 通过实验证实:正常 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 跳的次数一样。 了解我国传统切脉诊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10.2《人体的血液循环》word练习题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10.2《人体的血液循环》word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图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哪项解释合理 A.血管1的血流速度最快 B.血管3是动脉血管,流静脉血 C.湿棉絮包裹小鱼的身体以免其乱蹦 D.毛细血管极细,应用高倍显微镜寻找 答案: A 解析:解答:选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是利于鱼的呼吸,血管有三种,动脉是运血出心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运输血液回心脏的血管,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最小,数量最多,血流速度最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通过分析图一和图二,图中的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选项BCD解释不合理,选项A解释合理,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流的流动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2、我们去医院看病,中医切脉实际上是以下哪个部位()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 答案:A 解析:解答: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切”主要是在桡动脉. 分析:本题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回答。 3、下列各项中,哪项与毛细血管特点不相符合? A、数量多,分布广 B、管腔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C、管内血流速度很慢 D、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答案:B 解析:解答: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没瓣膜有,B错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只有B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毛细血管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4、下列对血管内血流速度表述正确的是 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B.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D.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解答:选C.。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将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很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分析:本题考查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结合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5、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A 、心脏 B 、肺C、肝脏D、动脉 答案:A 解析:解答:选A。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所以A正确; 分析:心脏由主要由心肌组成,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密闭的管道中往复流动,是血液循环动力器官。 6、关于心脏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心脏四个腔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B.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房 C.心脏中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心脏全部由肌肉组织构成 答案: C 解析:解答:选C。心脏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心脏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左心房、左心室内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内是静脉血,心房、心室间有房室瓣,可使得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心脏的图解和模型解答即可。 7、人体心脏存在瓣膜,保证血液在心脏的流动方向是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节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对教材的认识 “血液循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已安排了血液、血管的相关内容,学生已经亲身体会到心脏和部分血管的跳动,已经感受到血液的流动离不开心脏和血管,从而建立起强烈的求知欲,希望更进一步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教材将“血液循环”安排在此可以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建立起血液循环系统的完整“路线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1.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血液循环的概念;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认识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视频,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的方法。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 ②难点: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1.4 课型与时间 ①课型新授课 ②时间一课时 2. 学生分析 2.1学生一般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心理上较不成熟,知识基础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相对不足,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指导需要具体化,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活动,以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 2.2学生特殊特征分析 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和血管以及心脏的结构普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可采用多媒体指导其观察。本节应有足够时间用在血液循环途径和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变化的学习上,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3.教学策略 3.1教学方法以实验法、问题法和讨论法为基本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前导,提问、讲解、演示、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 3.2教具和媒体应用视频资源、PPT课件等。 3.3课程资源开发组织学生学习测量血压的方法。

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课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

生物科《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课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 镇安镇中学林勇华 《血液循环》是《生物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人》的知识,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生的废物也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作用。这一节教学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了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课堂目标:血管、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等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很大的难度,而这些内容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所以,把以上内容列为难点。在教学中, 利用编制顺口溜和简图帮助学生轻松记忆突破了难点。 一、血管复习中难点的突破 1.识记概念,分清知识点 根据概念认识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教学中,提示学生,三种血管是根据血液流动方向(以心脏做区分点)来区分的,其中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离开心脏,相接直不并脉静和脉动而,脏心回流是向方动流液血的内管血脉静. 通,两者通过毛细血管相连通。实际运用中,这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就是:“动离静回毛连通”。将顺口溜多读几次,学生很容易就分清楚了。 2.简图强化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 A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传身各器官的血管,所以,动脉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是从大血管流向小血管(分散型血管); B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会心脏的血管,所以,静脉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是从小血管流向大血管(汇聚型血管); C 毛细血管处的血液流动情况是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根据血流方向可以判断毛细血管两端各是哪一种血管);由于毛细血管管腔非常小,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 在相同级别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各有不同,具体情况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以上四点理解后,马上进行解题训练(借助简图)如下图:

10.2 人体的血液循环 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时设计为三课。在学习了血液和血型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模式来学习新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4. 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5. 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 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 1.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五、教学工具和手段 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2《人体的血液循环》word练习题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二节 血液循环同步训练 、单选题 1图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哪项解释 合理 A ?血管1的血流速度最快 B ?血管3是动脉血管,流静脉血 C.湿棉絮包裹小鱼的身体以免其乱蹦 D ?毛细血管极细,应用高倍显微镜寻找 答案:A 解析:解答:选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是利于鱼的呼吸, 血管有三种,动脉是运血出心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运输血液回心脏的血管,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最小,数量最多,血流速度最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通过分析图一和图二,图中的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 选项BCD解释不合理,选项A解释合理,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流的流动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2、我们去医院看病,中医切脉实际上是以下哪个部位()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 答案:A 解析:解答: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切脉是汉 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切”主要是在桡动脉. 分析:本题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回答。 3、下列各项中,哪项与毛细血管特点不相符合? A、数量多,分布广 B、管腔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解析: 解答: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没瓣膜有, B 错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 慢,毛细血管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只有 B 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毛细血管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4、 下列对血管内血流速度表述正确的是 A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B .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C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答案: C 解析:解答:选 C.。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 度快. 静脉: 将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 管腔大,血流速度很慢。 毛细血管: 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毛细血管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 它的管壁 极薄,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分析:本题考查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结合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5、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 A 、心脏 B 、肺 C 、 肝脏 D 、 动脉 答案: A 解析:解答:选A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 前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所以 A 正确; 分析: 心脏由主要由心肌组成, 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密闭的管道中往复流动, 是血液循环 动力器官。 6、 关于心脏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 心脏四个腔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B.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房 C.心脏中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心脏全部由肌肉组织构成 答案: C 解析:解答:选C 。心脏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心脏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 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左心房、左心室内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内是静脉血,心 房、心室间有房室瓣,可使得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心脏的图解和模型解答即可。 C 、管内血流速度很慢 答案: B D 、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血液循环(教案)

血液循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三、教学过程 大家知道,当人手上不小心划破一个小伤口,就会流血,那么血液在人体内是流动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血液循环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其中英国的科学家哈维贡献最大。下面请大家讨论并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哈维实验 (即用绷带将上臂扎紧) 1、现象: 1)上臂肘和腕处的摸不着了。 2)前臂的静脉鼓起来了。 2、哈维猜想: 血液在血管内是,并且在动脉和静脉之间一定有一种血管,这种血管把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液连通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3、讨论:哈维的猜想正确吗? 过渡:哈维猜想,血液在血管内是流动的,在动脉和静脉之间有一种血管,即我们所说的毛细血管。下面请大家通过实验来验证哈维的猜想。 活动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1、实验方法: 将如图所示将培养皿中的小鱼,放在显 微镜下观察。 2、实验现象: 血液由血流速度快的血管 (即),流向小鱼尾部分支多、 数量大的血管(即),该 血管内血细胞一个一个通过,血流速度很 慢,再流出小鱼尾部,流向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即)。 3、实验结论: 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 过渡: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下面请大家讨论并完成活动三。

活动三动脉血和静脉血 1、动脉是指把血液从输送到的血管。 静脉是指把血液从送回的血管。 2、动脉血是指含氧浓度,血液呈的血液。 静脉血是指含氧浓度,血液呈的血液。 3、判断: 动脉血管内一定流的是动脉血吗?() 静脉血管内一定流的是静脉血吗?() 过渡:通过观察鲫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我们了解了血液在人体内是流动的,那么它在人体内又是怎么流的呢?下面请大家完成活动四。 活动四人体的血液循环 组织 O CO 细胞 2 营 养物 质 细血管网 CO 2 O 2 肺泡2 废物 血液循环示意图 1、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和。 2、体循环的路径:(即从左心室身体各部分右心房) 左心室(1)(2)(3)右心房 (1)是、(2)、(3)。(提示:体循环就是将心脏内血液流入身体各部分的循环) 3、肺循环的路径:(即从右心室肺部左心房) 右心室(1)(2)(3)左心房 (1)是、(2)、(3)。(提示:肺循环就是将心脏内血液流入肺部的循环) 4、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 。(填“心房”或“心室”) 5、血液流至人身体各部分时,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血液流至肺部时,成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各自流的是什么血?(即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苏教版生物七下10.2《人体的血液循环(4)血液循环》经典教案设计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4)——血液循环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对照插图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 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 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观察、讨论、实验,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到的有关哈维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一杯凝固的猪血,两根止血带、听诊器、血压计。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心脏结构图,提问: ①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2、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资料(学生提供),进一步提出问题:心脏为何不停的跳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协作完成书本P18的两个讨论和课堂练习(一);②带着问题,观看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资料,并模拟哈维的实验;③血液循环的概念。整合点二:实物展示台便于展示学生的作业,且便于批改,让学生印象深刻。3、新课 活动一 教师活动:出示血液循环图片。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P17的图14-13血液循环示意图,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活动二 教师活动: 资料1显示:有人曾做过测定:安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20秒钟,而其中16秒在体循环,4秒在肺循环,因此,有些书又把体循环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 资料2显示:在心脏的结构中,左心室壁为右心室壁的三倍厚,它收缩有力,适于把血压到身体较远及位置较高的头部血管,与完成大循环的功能相适应。 展示血液循环动画,结合书本P17图,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血液流动的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各自的路径,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及发生部位。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小组成员合作写出血液循环途径(名称间用“→”连接)。 整合点三:对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学生无法观察活体的循环过程,借助于动画,课件结合白板,便于学生反复观看,便于教师讲解时进行圈点。 活动三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分析为何动脉血、静脉血的颜色会不同。分析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组织细胞 氧气↑↓二氧化碳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利用复习提问②解释,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反之则分离。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气体扩散。因此,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鲜红的动脉血→暗红的静脉血。变化部位: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处。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分析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血液循环》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血液循环》备 教案 人体的血液循环 什么是血液循环?由哪些结构组成?有什么功能? 观察:“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血液在不同的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 (板书血管中血液的流向箭头图) 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如何通过的?——单行通过——毛细血管腔最细(实验报告册36页) 请人都书3页倒数第2段。 按照血液流动的途径,血液循环分哪两种? 解读书4页图10-10“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 动脉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吗?静脉血管中流的都是静脉血吗? 体循环的路线是怎样的?(边讲边板书)体循环的结果是什么? 肺循环的路线是怎样的?(边讲边板书)肺循环的结果是什么? 巩固:集体朗读《随堂练》知识目标3-2 《补充习题》第31页第14题“循环系统模式图”

《随堂练》第21页第11题“挂盐水时,药物到达伤口处的途径” 3班学生赵阳问:我在脚上挂水。 启发我:手腕和脚上挂水有什么区别? 时常听到“三高”,哪“三高”? 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收缩压?什么是舒张压? 如何表示一个人的血压?分子代表什么?分母代表什么? 一个人正常的血压数据范围?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高血压? 板书: 第二节血液循环 第十章血管 血管名称 血流方向 结构特点 血流 速度 出血情况 动脉 心脏 全身

管壁厚,弹性大 快 喷射状 静脉 全身 心脏 管壁薄,弹性小, 管腔大 慢 不断流出 毛细血管 小动脉 小静脉 (物质交换的场所) 非常薄(一层细胞) 数量多,分布广 最慢 慢慢渗出 ⑴人体皮肤下一条条的“青筋”就是分布浅层的静脉血管。 ⑵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第十一章心脏

血液循环 教案

第2节血液循环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心脏模型 四、教学方法探究试验讨论 五、课时安排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二)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四)课堂练习 第2课时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世界上第一张心电图的故事: 今天课堂讨论的主题就是心脏。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那么,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心脏的结构

血液循环教案

高霞 《血液循环教案》 CAI:两副动画片:车水马龙的交通图(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跳动的心脏图(人的命脉在哪里?) 师喊上课稍微停顿几秒种后说道:常言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人的命脉在哪里? CAI:血液循环图 师:请看,人的命脉在这里,这就是我们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人的命脉-----血液循环(引导学生说) CAI:显示课题第三节心脏 二、血液循环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人体的血液会怎样流动呢?是乱七八糟的流动还是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请你想象并设计一下它们的流程好吗? 生:讨论想象并交流他们想象的流动方向 师:及时评价表扬,之后 CAI:血液循环的动画图片,教师分别演示血液循环的2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生:学生观看引起激发学习的欲望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70页血液循环模式图讨论学习以下知识 CAI:1、体循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到心脏的哪一腔?(CAI:体循环) 2、肺循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到心脏的哪一腔?(肺循环) 3、体循环过程中,在何处发生了怎样的物质交换?血液成分由此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交换) 4、肺循环过程中,在何处发生了怎样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气体交换) 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他们的讨论 师:引导学生逐一分析以上学习知识的同时,逐一演示体循环、物质交换、肺循环、气体交换的动画片 学习完1、2问题后,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2大组开展比赛的形式来进行,以收获苹果的多少决定胜负 师:在学生回答完第4问后,师引导学生说出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那么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是什么? 师展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本,培养皿的表面颜色怎样?为什么?底面的颜色怎样?为什么?学生讨论并交流原因 生:表面血液接触氧气多,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颜色鲜红,底面血液接触氧气少,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血液颜色变得暗红 师:强调我们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的 CAI:思考题: 关于“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有同学这样说,“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0.2《人体的血液循环》教案(3)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用具 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猪心脏水蚤鲫鱼 教学方法 探究试验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二)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 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 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 第2课时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世界上第一张心电图的故事: 今天课堂讨论的主题就是心脏。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那么, 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心脏的结构 实验观察心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