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学科介绍

应用化学重点学科

☆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应用化学学科坚持立足基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注重创新、优化结构的指导思想,本着明确目标、统一规划、划分层次、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层次,逐步凝炼出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工、功能材料结构性能研究与制备、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三个方向。应用化学学科拥有一支由4名教授和8名副教授和10名讲师组成的共23名教师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为方红霞教授。本学科立足地方经济和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并重的学科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本学科点在有机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有机功能高分子、绿色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生物质绿色高分子的合成、改性、复合和应用研究。

本研究方向依托黄山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近年在新型有机或高分子材料及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生物资源的生态高值化研究与应用;高性能、功能性和绿色环保型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研究方向继续加强新型有机或高分子材料及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加快学科

师资队伍、科研梯队建设。目前与黄山永新、合肥特丽洁、黄山振洲电子等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并共建了多个产学研工程中心。

本学科点在功能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制备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

1)新型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与各种应用性能关系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

2)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与元器件的研制开发及性能检测;

3)正常与异常生物矿化的模拟及机理研究;

4)纳、微米无机或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

5)功能配合物等无机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具体为各种功能材料如陶瓷材料、金属材料的的制备方法、增强增韧及断裂机理等的研究;以生物分子为模板或晶体修饰剂调控无机矿物晶体生长,探讨生物矿物的形成机理;利用软模板(如有机或生物分子)在温和条件下构筑具有复杂多级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纳、微米无机或复合材料;各种功能配合物的分子设计、有效合成及其光、电、磁等各种性能的研究,等。

本学科点在精细化学品与精细化工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的开发,精细有机合成、染料和药物中间体研究;

2)精细化工中有关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共性规律;

3)精细化学品的高性能化研究等。

具体为新型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在医药、农药药物载体及靶向制剂中的应用;在药物合成方面,利用席夫碱反应合成小分子配体,与过渡金属及稀土金属组装构筑新型的手性配位聚合物,研究其生物活性,以期能得到可以临床使用的抗肿瘤新药。

本学科点在污染控制化学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危险化学物质的环境安全与风险评估研究;

2)危险化学物质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环境行为研究;

3)危险化学物质污染的控制技术研究。

具体为开展化学化工过程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特征、迁移转化规律与环境安全性研究;危险化学物质事故泄漏后释放规律、环境化学行为、污染生态过程机制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持久性有毒污染物低剂量长周期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化学化工过程废水的污染控制共性技术研究,难处理废水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与集成;化学化工过程固体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集成。事故泄漏后特征污染物污染水体的应急控制和水质保障技术研究;受特征污染物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研究。为环境突发事故的污染控制,特别是黄山市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与水质保障,提供快速的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为事故后的污染修复提供技术依据。

☆本学科点的国家和省需求分析及发展前景

应用化学是介于理学化学和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之间的应用型工科学科,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大力发展化学行业这一基础和支撑工业,才能发展其它高科技产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精细化工在化工比重达85 %以上,我国只有50%左右,而我们安徽省比重更低。精细化工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行业,产品利税率也很高。通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发展,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发展起来相对集中的精细化工产业群,这也为安徽的精细化工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化石资源的消耗,对利用生物质生产精细化学品的技术需求日益迫切。我省是东部的农业省,农产品等生物质资源产量较大,为生物转化与材料化提供了原料保障。因此,开展有机高分子合成与生物转化及其过程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我省乃至我国的高分子材料化学品生产技术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提高生产中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将会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家“十一五”和安徽“861”行动计划都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撑产业;功能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制备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强有力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本学科点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1)汪建利教授

黄山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学硕士。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和教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 收录1篇、EI收录1篇;作为第一完成人,“燃烧合成TiC基金属陶瓷材料的研究”获省级科技成果,主持完成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完成的“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分别获安徽省教学二等奖,“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三等奖。2009年3月入选为黄山学院学术骨干。

2)陈国平教授

黄山学院教务处长,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主持完成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和教研项目多项;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文3篇,取得科技发明专利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物理化学设计性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完成的“稀土功能性配合物研究”和“高档水基柔版油墨粘度及其流变学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获省级科技成果;2009年3月入选为黄山学院学术骨干。

3)方红霞教授

黄山学院化学系副主任,黄山学院应用化学所所长,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多项、黄山市科技重点计划项目1项、技术负责上海市科委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863计划项目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 收录4篇、EI收录1篇;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并转让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竹基生

物资源的高效高值转化与材料化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高档水基柔版油墨粘度及其流变学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获省级科技成果;参与完成的“复合软包装材料高性能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技术”获黄山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年3月入选为黄山学院学术骨干。

4)徐圣友教授

中国环境科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黄山市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黄山学院环境科学学科带头人,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近年来主要开展环境污染物风险评估、迁移转化规律及污染控制生态化学研究。主持完成“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上海市博士后基金”、“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黄山市科技局重点基金项目”各一项。现正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资金特别资助、安徽省人才开发资金”等项目。曾参完成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土资源部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2项。先后在Sci Total Environ.、JIPB、JES、Pedosphere、《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污染与防治》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 收录8篇、EI收录4篇。2009年3月入选为黄山学院学术骨干。

☆本学科点学术梯队情况

应用化学学科梯队共有教师23名,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8人,讲师10人。博士7人,硕士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80%,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次高、科研力量强的学术群体。学科带头人方红霞教授长期从事材料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功能材料、精细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