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题型2——《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问题》

解析几何题型2——《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问题》
解析几何题型2——《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问题》

解析几何题型2——《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问题》

题型特点:

定值、定点问题必然是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变的量,那么就可以用变化的量表示问题中的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这些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不受变化的量所影响的一个点,就是要求的定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引进参数表示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根据等式的恒成立、数式变换等寻找不受参数影响的量。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寻找不变量的方法。

典例 1 如图,已知双曲线)0(1:222

>=-a y a

x C 的右焦点为F ,点A ,B 分别在C 的两条渐近线上,x AF ⊥轴,OB AB ⊥,OA BF //(O 为坐标原点)。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

(2)过C 上一点),(00y x P 的直线1:

020=-y y a x x l 与直线AF 相交于点M ,与直线23=x 相交于点N ,证明:当点P 在C 上移动时,NF MF

恒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典例2 已知动圆过定点)0,4(A ,且在y 轴上截得的弦MN 的长为8。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2)已知点)0,1(-B ,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 过定点。

典例3 已知直线6:+=x y l ,圆5:2

2=+y x O ,椭圆)0(1:2222>>=+b a b x a y E 的离心率33=e ,直线l 被圆O 截得的弦长与椭圆的短轴长相等。

(1)求椭圆E 的方程;

(2)过圆O 上任意一点P 作椭圆E 的两条切线,若切线都存在斜率,求证:两切线的斜率之积为定值。

典例4 椭圆的两焦点坐标分别为)0,3(1-F 和)0,3(2F ,且椭圆过点)23,1(-

。 (1)求椭圆方程;

(2)过点)0,5

6(-作不与y 轴垂直的直线l 交该椭圆于M 、N 两点,A 为椭圆的左顶点,试判断MAN ∠的大小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典例5 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且椭圆C 经过点)2,2(M 。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过圆3

8:22=

+y x O 上的任意一点作圆的一条切线l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求证:OB OA ?为定值。

典例6 椭圆)0(1:2222>>=+b a b y a x C 的离心率为2

3,过其右焦点F 与长轴垂直的弦长为1。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设椭圆C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点P 是直线1=x 上的动点,直线PA 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为M ,直线PB 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为N ,求证:直线MN 经过一定点。

一、定点、定值、定形问题中的两种常用方法

1.“特殊”探求

例1.已知椭圆C :22

143

x y +=.F E 、是椭圆C 上的两个动点,点)231(,A 是椭圆上的一个定点.如果直线AF AE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与参数k 无关”

例2. 已知双曲线222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2F 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A B ,两点. (1)若动点M 满足1111FM F A F B FO =++ (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点M 的轨迹方程; (2)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C ,使CA ·CB 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 已知点00(,)P x y 是椭圆2

2:12

x E y +=上任意一点001x y ≠,直线l 的方程为0012x x y y +=.(1)判断直线l 与椭圆E 交点的个数;(2)直线0l 过P 点与直线l 垂直,点M (-1,0)关于直线0l 的对称点为N ,直线PN 恒过一定点G ,求点G 的坐标.

二、先局部,后整体,有序地运算:“由局部→整体的重组”

解析几何中的数学顺序,表现为“由局部→整体的重组”,“整体消参”.而“对称运算”与“对偶运算”是强力支撑.

例4.过双曲线22x m -2y =2

m 的右顶点A ,作两条斜率分别为1k 、2k 的直线AM 、AN ,交双曲线

于M 、N .其中1k ·2k =-2m ,1k +2k 0≠,且1k >2k ,求直线MN 的斜率为定值,并求这个定值.

三、“代点配凑、代入消参”的运算定式

“代点配凑、代入消参”的运算定式是非常重要的运算.“点差法”,本质上是这种定式的先期运用.反之:“代点配凑、代入消参”的定式,是“点差法”运算的深化.同时,“代点配凑、代入消参”的运算定式,也是“先局部,后整体,有序地运算”的深化.复杂一点的问题,其题型特征是:①曲线上有两个动点; ②于是很容易误导 “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运算模式; ③一旦用上式,得到的是无效运算. 先看下面的一道“定值”形式的题,做完后再小结,期望得到解题定式.

例5.已知Q P 、是椭圆T :2x +22y 1=上两个不同的点,满足2||OP +2||OQ =2

3,求证:|

OP K ·OQ K |是定值,并求这个定值.

四、“代点配凑、代入消参”与求轨迹方程

1.“代入法”求轨迹方程、曲线过定点中的“整体消元”

例6.已知点),(001y x P 为双曲线1822

22=-b

y b x 上任一点,F 2为双曲线的右焦点.过1P 作右准线的垂线,垂足为A .连接A F 2并延长交y 轴于2P .

(1) 求线段21P P 的中点P 的轨迹的方程;

(2) 设轨迹E 与x 轴交于D B 、两点,在E 上任取一点)(11y x Q ,,直线QB 、QD 分别交y 轴于N M 、两

点.求证:以MN 为直径的圆过两定点.

2.“参数法”求轨迹方程中的“整体消元”

例7.已知曲线1C :||||1(0)x y a b a b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45,曲线1C 的内切圆半径为253

,记2C 为以曲线1C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顶点的椭圆. (1)求椭圆2C 的标准方程

(2)设AB 是过椭圆2C 中心的任意弦,L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 是L 上异于椭圆中心的点. ①若|MO|=λ|OA|(O 为坐标原点),当点A 在椭圆2C 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方程;

②若M 是L 与椭圆2C 的交点,求△AMB 的面积的最小值.

本节内容小结:这节内容的难度较高,有题型、有方法、有运算定式.归纳起来:

1.“曲线过定点”、“定点、定值”问题,两种常用方法:①先用特殊点、特殊位置、特殊直线、极端位置、极限位置、特殊值、特殊图形,求出定点、定值.然后有目标地运算;②“与k 参数无关”问题的求解方法;

2.先局部,后整体,有序地运算:“由局部→整体的重组”,是解题方法.熟练地运用,功能很大;

3.“先局部,后整体,有序地运算,由局部→整体的重组”是“先列分歩式,再列综合式”的高级形式;

4.由“点差法”、“局部→整体的重组”的解题思想,生成了“代点配凑、代入消参”的解题定式.运算过程比“点差法”多了“消参”.模式化为:

①代点:因为)(11y x A ,、)(22y x B ,在曲线0)(=y x F ,上?0)(11=y x F ,,0)(22=y x F ,; ②配凑:按照求解目标,两式相加或相减,得到关于1x 、2x 、1y 、2y 的整体关系式;

把上述关系式,配凑为含有)(11y x F ,、 )(22y x F ,的式子,从而整体消除部分表达式,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式0)(2211=y x y x f ,,,;

③代入消参;

6.“代点配凑、代入消参”的方法,主要运用于“定点、定值”、求轨迹方程两个方面,增加了“对称、对偶运算”、 “代点配凑、代入消参”的方法。

同步训练

1.已知△ABC 的两个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0,1)-,(0,1),且,AC BC 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0)m m ≠.

(Ⅰ)求顶点C 的轨迹E 的方程,并判断轨迹E 为何种圆锥曲线; (Ⅱ)当12

m =-时,过点(1,0)F 的直线l 交曲线E 于,M N 两点,设点N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Q (,M Q 不重合).求证直线MQ 与x 轴的交点为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2.已知P(x 0,y 0)(a x ≠0)是双曲线E:)0,0(122

22>>=-b a b

y a x 上一点,M,N 分别是双曲线E 的左、右顶点,直线PM,PN 的斜率之积为

51. (I)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II)过双曲线E 的右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C 为双曲线上一点,满足OB OA OC +=λ,求λ的值.

3.已知圆C:=8及点F(1,0),P 为圆C 上一动点,在同一坐标平面内的动点M 满

足:,││=││. (1)求动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

(2)过点F 作直线l 与(1)中轨迹E 交于不同两点R,S,设

=λ,λ∈[-2,-1),求直线l 的纵截距的

取值范围.

4.设A 是单位圆221x y +=上的任意一点,l 是过点A 与x 轴垂直的直线,D 是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点M 在

直线l 上,且满足||||(0,1)DM m DA m m =>≠且. 当点A 在圆上运动时,记点M 的轨迹为曲线C . (Ⅰ)求曲线C 的方程,判断曲线C 为何种圆锥曲线,并求其焦点坐标;

(Ⅱ)过原点斜率为k 的直线交曲线C 于P ,Q 两点,其中P 在第一象限,且它在y 轴上的射影为点N ,直线QN 交曲线C 于另一点H . 是否存在m ,使得对任意的0k >,都有PQ PH ⊥?若存在,求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已知椭圆

22

221(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0)F c ,M 为椭圆的上顶点, O 为坐标原点,且两焦点与短轴的两端点构成边长为2的正方形.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l 交椭圆于,P Q 两点,且使F 为△PQM 的垂心?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已知一条曲线C 在y 轴右边,C 上每一点到点F(1,0)的距离减去它到y 轴距离的差都是1.

(1)求曲线的C 方程:

(2)是否存在正数m,对于过点M(m,0)且与曲线C 有两个焦点A 、B 的任一直线,都有FA FB ? <0?若存在,

求出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面内与两定点)0,(1a A -、)0()0,(2>a a A 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非零常数m 的点的轨迹,加上1A 、2A 两点所成的曲线C 可以是圆、椭圆或双曲线.

(Ⅰ)求曲线C 的方程,并讨论C 的形状与m 值的关系;

(Ⅱ)当1-=m 时,对应的曲线为1C ;对给定的),0()0,1(∞+-∈ m ,对应的曲线为2C .设1F 、2F 是2C 的两个焦点.试问:在1C 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21NF F 的面积2||a m S =.若存在,求21tan NF F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圆锥曲线方程”这一章的基础,对这些定义我们有必要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这里就探讨一下圆锥曲线定义的深层及其综合运用。 一、椭圆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1. 如图1,P为椭圆上一动点,为其两焦点,从 的外角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将F2P的延长线于N,求M的轨迹方程。 图1 解析:易知故 在中, 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二、双曲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2. 如图2,为双曲线的两焦点,P为其上一动点,从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求M的轨迹方程。 图2 解析:不妨设P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延长F1M交PF2的延长线于N, 则, 即 在 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 三、抛物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3. 如图3,AB为抛物线的一条弦,|AB|=4,F为其焦点,求AB的中点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

图3 解析:易知抛物线的准线l:, 作AA”⊥l,BB”⊥l,MM”⊥l,垂足分别为A”、B”、M” 则 即M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2 故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为。 评注:上述解法中,当且仅当A、B、F共线,即AB为抛物线的一条焦点弦时,距离才取到最小值。一般地, 求抛物线的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最短距离,只有当(即通径长)时,才能用上述解法。 四、圆与椭圆、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4. ①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图4 ②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析:①如图4,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QM|=|QP|, 而|QM|=|OM|-|OQ|=2-|OQ| 即|OQ|+|QP|=2>|OP|= 故Q的轨迹是以O(0,0)、P为焦点 长轴长为2的椭圆。应选B。 ②同理,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Q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应选C。 五、椭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5. 如图5,已知三点A(-7,0),B(7,0),C(2,-12)。①若椭圆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P的轨迹方程;②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Q的轨迹方程。

1解析几何基本题型

解析几何基本题型 一.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1.设直线1l :220x y -+= 的倾斜角为1α,直线2l :40mx y -+= 的倾斜角为2α,且 2190αα=+ ,则m 的值为 . 2.设直线0=++c by ax 的倾斜为α,且0cos sin =+αα,则a 、b 满足 。 3.已知直线l 经过)1,2(A 、),1(2m B )(R m ∈两点,那么直线l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4.直线01cos =++y a x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5.已知点A (2,3),B (-3,-2),若直线l 过点P (1,1),且与线段AB 相交,则直线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为 。 6.实数,x y 满足3250x y --= (31≤≤x ),则 x y 的取值范围为 . 7.已知直线210ax y a -++=.(1)若(1,1)x ∈-时,y >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1 [,1]6 a ∈时,恒有y >0,求x 的取值范围. 二.直线的方程: 1.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①经过点),(00y x P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00x x k y y -=-表示;②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点),(111y x P 、),(222y x P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121121y y x x x x y y --=--表示; ③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1=+ b y a x 表示;④经过定点),0(b A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 程b kx y +=表示。 2.无论m 、n 取何实数值,直线0)2()3(=-++-n y n m x n m 都过一定点P ,则P 点坐标是 。 3.经过点)1,2(-P ,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 条 4.直线过点)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直线方程为 。

解析几何七种常规题型及方法

解析几何七种常规题型及方法 常规题型及解题的技巧方法 A:常规题型方面 一、一般弦长计算问题: 例1、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直线1:1x y l a b -=被椭圆C 截得的弦长为,且3e =, 过椭圆C 的直线2l 被椭圆C 截的弦长AB , ⑴求椭圆的方程;⑵弦AB 的长度. 思路分析:把直线2l 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求解. 解析:⑴由1l 被椭圆C 截得的弦长为,得228a b +=,………① 又e =,即222 3 c a =,所以223a b =………………………….② 联立①②得2 2 6,2a b ==,所以所求的椭圆的方程为22 162 x y + =. ⑵∴椭圆的右焦点()2,0F ,∴2l 的方程为:)2y x =-, 代入椭圆C 的方程,化简得,251860x x -+= 由韦达定理知,1212186 ,55 x x x x +== 从而125 x x -= = , 由弦长公式,得12AB x =-==, 即弦AB 点评:本题抓住1l 的特点简便地得出方程①,再根据e 得方程②,从而求得待定系数22,a b ,得出椭圆的方程,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弦长问题时,常用韦达定理与弦长公式。

二、中点弦长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x y 11,(,)x y 22,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去四个参数。 典型例题 给定双曲线x y 2 22 1-=。 过A (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1 及P 2,求线段P 1P 2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分析:设P x y 111(,),P x y 222(,)代入方程得x y 1 2 1221-=,x y 22 22 2 1-=。 两式相减得 ()()()()x x x x y y y y 121212121 2 0+--+-=。 又设中点P (x,y ),将x x x 122+=,y y y 122+=代入,当x x 12≠时得 22201212x y y y x x - --=·。 又k y y x x y x = --= --12121 2 , 代入得24022x y x y --+=。 当弦P P 12斜率不存在时,其中点P (2,0)的坐标也满足上述方程。 因此所求轨迹方程是24022x y x y --+= 说明:本题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性,必须单独考虑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 例2、过点()4,1P 作抛物线28y x =的弦AB ,恰被点P 平分,求AB 的所在直线方程及弦AB 的长度。 思路分析:因为所求弦通过定点P ,所以弦AB 所在直线方程关键是求出斜率k ,有P 是弦的中点, 所以可用作差或韦达定理求得,然后套用弦长公式可求解弦长. 解法1:设以P 为中点的弦AB 端点坐标为()()1122,,,A x y B x y , 则有22 112 28,8y x y x ==,两式相减,得()()()1212128y y y y x x -+=-

解析几何专题含答案

椭圆专题练习 1.【2017浙江,2】椭圆22 194 x y +=的离心率是 A B C .23 D .5 9 2.【2017课标3,理10】已知椭圆C :22 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且以线段A 1A 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20bx ay ab -+=相切,则C 的离心率为 A .3 B .3 C .3 D .13 3.【2016高考浙江理数】已知椭圆C 1:+y 2=1(m >1)与双曲线C 2:–y 2=1(n >0)的焦点重合,e 1, e 2分别为C 1,C 2的离心率,则() A .m >n 且e 1e 2>1 B .m >n 且e 1e 2<1 C .m 1 D .m b >0),四点P 1(1,1),P 2(0,1),P 3(–1, 2),P 4(1,2 )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 上. (1)求C 的方程; (2)设直线l 不经过P 2点且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直线P 2A 与直线P 2B 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 过定点. 8.【2017课标II ,理】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2 212 x y +=上,过M 作x 轴的垂线, 垂足为N ,点P 满足NP =u u u r u u u r 。

高考中解析几何的常考题型分析总结

高考中解析几何的常考题型分析 一、高考定位 回顾2008,2012年的江苏高考题,解析几何是重要内容之一,所占分值在25 分左右,在高考中一般有2,3条填空题,一条解答题.填空题有针对性地考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及其应用,主要针对圆锥曲线本身,综合性较小,试题的难度一般不大;解答题主要是以圆或椭圆为基本依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解、考查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除了本身知识的综合,还会与其它知识如向量、函数、不等式等知识构成综合题,多年高考压轴题是解析几何题. 二、应对策略 复习中,一要熟练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在抓住通性通法的同时,要训练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运算技巧. 二要熟悉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重点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关问题的基本求解方法与策略,提高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向量与导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通性通法和基本知识. 预测在2013年的高考题中: 1.填空题依然是直线和圆的方程问题以及考查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为主,三种圆锥曲线都有可能涉及. 2.在解答题中可能会出现圆、直线、椭圆的综合问题,难度较高,还 有可能涉及简单的轨迹方程和解析几何中的开放题、探索题、证明题,重点关注定值问题. 三、常见题型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常常将直线与圆和函数、三角、向量、数列、圆锥曲线等相互交汇,求解参数、函数最值、圆的方程等,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的判定与应用,以及弦长、面积的求法等,并常与圆的几何性质交汇,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运算求解能力. 求解策略:首先,要注意理解直线和圆等基础知识及它们之间的深入联系;其次,要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特别是题中各个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隐含条件的挖掘;再次,要掌握解决问题常常使用的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待定系数、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最后,要对求解问题的过程清晰书写,准确到位. 点评:(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常用几何法,即利用圆的半径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及半弦长l2构成直角三角形关系来处理. (2)要注意分类讨论,即对直线l分为斜率存在和斜率不存在两种情况分别研究,以防漏解或推理不严谨. 2.圆锥曲线中的证明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证明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证明点、直线、曲线等几何元素中的位置关系,如:某点在某直线上、某直线经过某个点、某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等;另一类是证明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的一些数量关系(相等或不等). 求解策略:主要根据直线、圆锥曲线的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通过相关的性质应用、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以及必要的数值计算等进行证明. 常用的一些证明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概念、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及其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问题,在双曲线当中,最特殊的为等轴双曲

第17—20课时 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第17-20课时: 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一.复习目标: 1. 能正确导出由一点和斜率确定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出发推导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地选择恰当的方程形式写出直线的方程,熟练地进行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利用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与直线有关的问题了. 2.能正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知道线性规划的意义,知道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并用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线性规划方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会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 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r >0),明确方程中各字母的几何意义,能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掌握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知道该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并正确地进行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的互化,能根据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理解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r y r θ θ=?? =? (θ为参数),明确各字母 的意义,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5.正确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能根据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它们的标准方程;记住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各种标准方程;能根据条件,求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双曲线的渐近线)等,从而能迅速、正确地画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掌握a 、b 、c 、p 、e 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几何意义;利用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确定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解决简单问题;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并掌握它的应用;掌握直线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二.考试要求: (一)直线和圆的方程 1.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三.教学过程: (Ⅰ)基础知识详析 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题(2个选择题, 1个填空题, 1个解答题),共计30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约为20个左右。 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突出重点,全面考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中的基础知识。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知识的重组与链接,使知识形成网络,着重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求解有时还要用到平几的基本知识.......和向量的....基本方法.... ,这一点值得强化。 (一)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11x x k y y -=-; 2. 截距式:b kx y +=; 3.两点式: 1 21121x x x x y y y y --= --;4. 截距式:1=+b y a x ;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题型

解析几何题型 考点1.求参数的值 求参数的值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构造方程解之. 例1.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与椭圆22 162 x y +=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 A .2- B .2 C .4- D .4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抛物线、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 解答过程:椭圆22 162 x y +=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为(2,0),则4p =, 考点2. 求线段的长 求线段的长也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找出点的坐标,利用距离公式解之. 例2.已知抛物线y-x 2+3上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 、B ,则|AB|等于 A.3 B.4 C.32 D.42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公式的应用. 解: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b =+,由22123 301y x x x b x x y x b ?=-+?++-=?+=-? =+?,进而可求出AB 的中点11(,)22M b -- +,又由11 (,)22 M b --+在直线0x y +=上可求出1b =, ∴220x x +-=,由弦长公式可求出2 211 14(2)32AB =+-?-=. 例3.如图,把椭圆22 12516 x y +=的长轴 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 分于1234567,,,,,,P P P P P P 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 则1234567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____________.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性质和距离公式的灵活应用. 解答过程:由椭圆22 12516 x y +=的方程知225, 5.a a =∴= ∴1234567 7277535.2 a 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a ?++++++==?=?= 考点3. 曲线的离心率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常考题型整理归纳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常考题型整理归纳 题型一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求离心率、准线、 双曲线的渐近线是常考题型 . 22 【例 1】(1)已知双曲线 a x 2- y b 2=1(a >0,b >0)的一个焦点为 F (2, 0),且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圆 (x - 2)2 +y 2=3 相切,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22 A.x2-y2=1 A. 9 -13= 2 C.x 3-y 2=1 22 (2)若点 M (2,1),点 C 是椭圆 1x 6+y 7 22 (3)已知椭圆 x 2+y 2=1(a >b >0)与抛物线 y 2=2px (p >0)有相同的焦点 F ,P ,Q 是椭圆与抛物线的交点, ab 22 若直线 PQ 经过焦点 F ,则椭圆 a x 2+ y b 2=1(a >b >0)的离心率为 ___ . 答案 (1)D (2)8- 26 (3) 2- 1 22 解析 (1)双曲线 x a 2-y b 2=1 的一个焦点为 F (2,0), 则 a 2+ b 2= 4,①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b a x , a 由题意得 22b 2= 3,② a 2+b 2 联立①② 解得 b = 3,a =1, 2 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 x 2-y 3 =1,选 D. (2)设点 B 为椭圆的左焦点,点 M (2,1)在椭圆内,那么 |BM|+|AM|+|AC|≥|AB|+|AC|=2a ,所以 |AM| +|AC|≥2a -|BM|,而 a =4,|BM|= (2+3)2+1= 26,所以 (|AM|+ |AC|)最小=8- 26. ) 22 B.x - y =1 B.13- 9 =1 2 D.x 2 -y 3=1 1 的右焦点,点 A 是椭圆的动点,则 |AM|+ |AC|的最小值为

解析几何大题题型总结(1)

圆锥曲线大题训练1 (求范围)例1、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1)3()2(22=-+-y x 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12=?ON OM ,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定值问题)例2、已知椭圆C :12222=+b y a x (0>>b a )的离心率为2 2,点(2,2)在C 上。 (1)求C 的方程; (2)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例3、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 k ( x — 1 )(k >0),曲线C 的方程为 y 2 = 2x ,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系原点。求证:OB O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定值 例4、已知双曲线C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条渐进线的夹角的正切值为724,点A (5,49)是C 上一点,直线l :)4(4 5>+-=m m x y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 (1)求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 (2)当m 的值变化时,求证:0=+AN AM k k

例5、已知椭圆C :)0(122 22>>=+b a b y a x 过A (2,0),B (0,1)两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及离心率 (2)设P 为第三象限内一点且在椭圆C 上,直线PA 与y 轴交于点M ,直线PB 与x 轴交于点N ,求证:四边形ABNM 的面积为定值。 (轨迹方程)例6、已知点P (2,2),圆C :x 2+y 2—8y=0,过点P 的动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O 为坐标原点。 (1)求M 的轨迹方程; (2)当|OP|=|OM|时,求l 的方程及△POM 的面积。 例7、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一个顶点为B (0,-1),离心率为 36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过点A (0, 2 3)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且|BM |=|BN |,求直线l 的方程。

《空间解析几何2》教学大纲.

《空间解析几何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229 学时:22 学分:1.5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 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语译名:In terspace An alytic Geometry (2)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向 量代数知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刻理解坐标观念和曲线(面)与方程相对应的观念,熟练掌握讨论空间直线、平面、曲线、曲面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及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几何直观分析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高等代数》及《数学分析》及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为日后胜任小学教学工作而作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平面与空间直线(14学时) 1.教学内容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与空间直线的各种形式的方程,能判别空间有关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能熟练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与交角。 2?教学重点:根据条件求解平面和空间直线的方程,及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教学难点:求解平面和空间直线的方程。 4.教学内容: (1)平面的方程(2课时):掌握空间平面的几种求法(点位式、三点式、点法式、一般式)。 (2)平面与点及两个平面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平面与点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掌握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3)空间直线的方程(2课时):掌握空间直线的几种求法(点向式、两点式、参数式、一般式、射影式)。 (5)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6)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7)空间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直线与点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8)平面束(2课时):掌握平面束的定义(有轴平面束和平行平面束),并能根据题意求平面束的方程。 (二)特殊曲面(8学时)

第二轮第14讲 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doc

第14讲 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一、知识整合 高考中解析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题(2个选择题, 1个填空题, 1个解答题),共计30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约为20个左右。 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突出重点,全面考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中的基础知识。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知识的重组与链接,使知识形成网络,着重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求解有时还要用到平几的基本知识和向量的基本方法...............,这一点值得强化。 1. 能正确导出由一点和斜率确定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出发推导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地选择恰当的方程形式写出直线的方程,熟练地进行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利用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与直线有关的问题了. 2.能正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知道线性规划的意义,知道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并用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线性规划方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会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 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2 2 2 )()(r b y a x =-+-(r >0),明确方程中各字母的几何意义,能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掌握圆的一般方程:02 2 =++++F Ey Dx y x ,知道该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并正确地进行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的互化,能根据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r y r θ θ =?? =?(θ为参数),明确各字母的意义,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5.正确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能根据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它们的标准方程;记住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各种标准方程;能根据条件,求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双曲线的渐近线)等,从而能迅速、正确地画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掌握a 、b 、c 、p 、e 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几何意义;利用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确定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解决简单问题;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并掌握它的应用;掌握直线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二、近几年高考试题知识点分析 2004年高考,各地试题中解析几何内容在全卷的平均分值为27.1分,占18.1%;2001年以来,解析几何内容在全卷的平均分值为29.3分,占19.5%.因此,占全卷近1/5的分值的解析几何内容,值得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考试题中对解析几何内容的考查几乎囊括了该部分的所有内容,对直线、线性规划、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内容都有涉及. 1.选择、填空题 1.1 大多数选择、填空题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为主,难度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 (1)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的考查 例1 (04江苏)以点(1,2)为圆心,与直线4x +3y -35=0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_. (2)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的考查 例2(04辽宁)已知点)0,2(1- F 、)0,2(2F ,动点P 满足2||||12=-PF PF . 当

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一、知识整合 高考中解析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题(2个选择题, 1个填空题, 1个解答题),共计30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约为20个左右。 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突出重点,全面考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中的基础知识。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知识的重组与链接,使知识形成网络,着重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求解有时还要用到平几的基本知识和向量的基本方法...............,这一点值得强化。 1. 能正确导出由一点和斜率确定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出发推导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地选择恰当的方程形式写出直线的方程,熟练地进行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利用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与直线有关的问题了. 2.能正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知道线性规划的意义,知道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并用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线性规划方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会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 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2 2 2 )()(r b y a x =-+-(r >0),明确方程中各字母的几何意义,能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掌握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知道该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并正确地进行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的互化,能根据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理解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r y r θ θ =?? =?(θ为参数),明确各字母的意义,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 系的判定方法. 5.正确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能根据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它们的标准方程;记住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各种标准方程;能根据条件,求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双曲线的渐近线)等,从而能迅速、正确地画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掌握a 、b 、c 、p 、e 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几何意义;利用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确定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解决简单问题;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并掌握它的应用;掌握直线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二、近几年高考试题知识点分析 2004年高考,各地试题中解析几何内容在全卷的平均分值为27.1分,占18.1%;2001年以来,解析几何内容在全卷的平均分值为29.3分,占19.5%.因此,占全卷近1/5的分值的解析几何内容,值得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考试题中对解析几何内容的考查几乎囊括了该部分的所有内容,对直线、线性规划、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内容都有涉及. 1.选择、填空题 1.1 大多数选择、填空题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为主,难度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 (1)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的考查 例 1 (04江苏)以点(1,2)为圆心,与直线4x +3y -35=0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_. (2)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的考查

高考专题复习—解析几何的题型与方法(精髓版)

20XX 届高三数学题型与方法专题七:解析几何1【基础知识梳理】 班级: 姓名: [例1]已知直线1l 的斜率是3 3 ,直线2l 过坐标原点且倾斜角是1l 倾斜角的两倍,则直线2l 的方程为___x y 3= . [例2]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0(,0≠=++ab c by ax 且l 不经过第二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大小为( B ) A 、arctan a b ; B 、arctan(-a b ); C 、p +arctan a b ; D 、p -arctan a b . [例3]与圆1)2()1(2 2=-+-y x 相切,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有――( B ) A 、2条; B 、3条; C 、4条; D 、5条. [例4]过点)3,2(P 与坐标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是___026125=+-y x 与2=x . [例5]直线21,l l 斜率相等是21//l l 的――――――――――――――――――( D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6]直线l 过点)3,2(P 与以)3,1(),2,3(--B A 为端点的线段AB 有公共点,则直线l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4 3, 2[π arctg . [例7]将一张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图纸折叠使点)0,2(A 与点(0,6)B 重合,若点)0,3(C 与点D 重合,则点D 的坐标为 _;)5 28,51( D . [例8]抛物线C 1:x y 22 =关于直线02=+-y x 对称的抛物线为C 2,则C 2的焦点坐标为____.)2 5, 2(-. [例9]已知点),(b a 是圆22 2 r y x =+外的一点,则直线2r by ax =+与圆的位置关系 是( C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且不过圆心; D 、相交且过圆心. [例10]若圆O :22 2r y x =+上有且只有两点到直线01543:=-+y x l 的距离为2,则 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____.51<-+=≠=AF E D B C A . [例12]已知圆C 被y 轴截得的弦长是2,被x 轴分成的两段弧长之比为3:1,求圆心C 的轨迹方程.122 2 =-x y . [例13]直线l 过定点)0,4(M 与圆42 2=+y x 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中点N 的轨迹方程为_____;4)2(2 2 =+-y x ()10<≤x . [例14]直线l 过定点)0,4(M 与圆42 2 =+y x 交于A 、B 两点,O 是坐标原点,则△AOB 面 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2. [例15]已知A 是圆06422 2 =-+-+y ax y x 上任意一点,点A 关于直线012=++y x 的对称点也在圆上,那么实数a 的值为___3__.

解析几何(经典题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 1、 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0C By Ax :l 2211=++=++ 则:2 2 21B A C C d +-= 2、 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 则P 到l 的距离为:2 2 B A C By Ax d +++= 3、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0)y ,x (F b kx y 消y :02 =++c bx ax ,务必注意.0>? 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 4、 若A ),(),,(2211y x B y x ,P (x ,y )。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 则???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特别地:λ=1时,P 为AB 中点且??????? +=+=2221 21y y y x x x 变形后:y y y y x x x x --=λ--= λ21 21或 5、 (1)倾斜角α,),0(π∈α; (2)]0[,π∈θθ→ →,,夹角b a ; (3)直线l 与平面]2 0[π ∈ββα,,的夹角; (4)l 1与l 2的夹角为θ,∈θ]2 0[π,,其中l 1//l 2时夹角θ=0; (5)二面角,θ],0(π∈α; (6)l 1到l 2的角)0(π∈θθ,, 6、 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

空间解析几何简介

153 自测题七解答 一、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满分33分) 1.点)4,1,2(--位于第( Ⅵ )卦限;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 (2,1,4) );到z O x 平面的距离是( 1 ). 2.下列方程:(1)0222=--z y x ;(2)044222=+-+xy z y x ;(3) z y x 364922-=+; (4) 1=x ;(5)364922=+z x ;(6)1222=+-z y x 中, 方程( (4) )和( (5) )表示柱面;方程( (1) )和( (6) )表示旋转曲面;方程( (6) )表示旋转双曲面;方程( (3) )表示椭圆抛物面;方程( (1) )表示锥面;方程( (2) )表示两个平面.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1.下列点在球面02222=-++z z y x 内部的是〖 C 〗. (A ) )2,0,0(; (B ) )2,0,0(-; (C ) ()5.0,5.0,5.0; (D ) ()5.0,5.0,5.0-. 2.方程组22 1,492.x y y ?+=???=?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 B 〗. (A ) 椭圆柱面; (B ) 两平行直线; (C ) 椭圆; (D ) 平面. 3.圆? ??=--+=++-+-09336)1()7()4(222z y x z y x 的中心M 的坐标为〖 A 〗. (A ) )0,6,1(; (B ) )1,7,4(-; (C ) )0,1,6(; (D ) )1,6,0(. 提示:只有点)0,6,1(到球心)1,7 ,4(-(球心)1,7,4(-到平面的距离). 4.下列平面通过z 轴的是〖 D 〗. (A ) 013=-y ;(B ) 0632=--y x ;(C ) 1=+z y ;(D ) 03=-y x . 三、(本题满分15分) 求过点)2,0,1(1M 、)3,1,0(2M 且平行于z 轴的平面方程. 解 因为平面平行于z 轴,所以设平面的方程为0Ax By D ++=(缺z 项). 又点)2,0,1(1M 、)3,1,0(2M 在平面上,所以00A D B D +=??+=?,得A D B D =-??=-?. 则平面方程为0Dx Dy D --+= (0D ≠),即 10x y +-=. 四、(本题满分15分)求母线平行于x 轴,且通过曲线???=+-=++0 162222222z y x z y x 的柱面方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方法总结 老师在讲题的时候,经常如未卜先知一般,就知道已知条件里经常存在着一个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信息;或者分析着分析着,就突然来句:“这道题可以用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法是很精妙,但换你来做,你就是没有意识到要采用这样的方法。我也曾经问过老师,为什么你们当时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也往往是“不知道”、“题目做多了就明白了”。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方法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解析几何高考的命题趋势: (1)题型稳定:近几年来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直稳定在三(或二)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一个解答题上,占总分值的20%左右。 (2)整体平衡,重点突出:其中对直线、圆、圆锥曲线知识的考查几乎没有遗漏,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考查时既留意全面,更留意突出重点,对支撑数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深度。近几年新教材高考对解析几何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类型: ① 求曲线方程(类型确定、类型未定); 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题目(含切线题目);

③与曲线有关的最(极)值题目; ④与曲线有关的几何证实(对称性或求对称曲线、平行、垂直); ⑤探求曲线方程中几何量及参数间的数目特征;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方法: (3)能力立意,渗透数学思想:一些虽是常见的基本题型,但假如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就能快速正确的得到答案。 (4)题型新奇,位置不定:近几年解析几何试题的难度有所下降,选择题、填空题均属易中等题,且解答题未必处于压轴题的位置,计算量减少,思考量增大。加大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如向量、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凸现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加大探索性题型的分量。 在近年高考中,对直线与圆内容的考查主要分两部分: (1)以选择题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但每年必考,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与本章概念(倾斜角、斜率、夹角、间隔、平行与垂直、线性规划等)有关的题目; ②对痴光目(包括关于点对称,关于直线对称)要熟记解法; ③与圆的位置有关的题目,其常规方法是研究圆心到直线的间隔. 以及其他“标准件”类型的基础题。 (2)以解答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也较大。 预计在今后一、二年内,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会保持相对稳定,即在题型、题量、难度、重点考查内容等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解析几何重点题型归纳

解析几何重点题型归纳 1、设函数3()32f x x x =-++分别在12x x 、处取得极小值、极大值.xoy 平面上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1()x f x (,)、22()x f x (,),该平面上动点P 满足?4PA PB =,点Q 是点P 关于直线2(4)y x =-的对称点.求 (I)求点A B 、的坐标; (II)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 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43=-y x 相切. (Ⅰ)求圆O 的方程; (Ⅱ)圆O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圆内的动点P 使|PA |、|PO |、|PB | 成等比数列,求、 的取值范围. 3、已知(0,2)M -,点A 在x 轴上,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点P 在直线AB 上,且满足 AP PB =,0MA AP ?=. (Ⅰ)当点A 在x 轴上移动时,求动点P 的轨迹C 方程; (Ⅱ)过(2,0)-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E 、F 两点,又过E 、F 作轨迹C 的切线1l 、2l , 当12l l ⊥,求直线l 的方程. 4、已知抛物线C :2 2x py =()0p >的焦点为F ,A 、B 是抛物线C 上异于坐标原点O 的 不同两点,抛物线C 在点A 、B 处的切线分别为1l 、2l ,且12l l ⊥,1l 与2l 相交于点D . (1) 求点D 的纵坐标; (2) 证明:A 、B 、F 三点共线;

(3) 假设点D 的坐标为3,12??- ??? ,问是否存在经过A 、B 两点且与1l 、2l 都相切的圆, 若存在,求出该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 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3 ,过右焦点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 A 、 B 两点,当l 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 到l 2 (I )求a ,b 的值; (II )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l 绕F 转到某一位置时,有OP OA OB =+成立 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 的坐标与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6、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两条渐近线分别为12l l ,,经过右焦点F 垂直 于1l 的直线分别交12l l ,于A B ,两点.已知OA AB OB 、、成等差数列,且BF 与FA 同向. (Ⅰ)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Ⅱ)设AB 被双曲线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4,求双曲线的方程. 7、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20)(01)A B ,,,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0(>=k kx y 与AB 相交于点D ,与椭圆相交于E 、F 两点. (Ⅰ)若6ED DF =,求k 的值; (Ⅱ)求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 8、如图,已知抛物线2 :E y x =与圆 222:(4)(0)M x y r r -+=>相交于A 、B 、C 、D 四个点。 (I )求r 得取值范围; (II )当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时,求对角线AC 、 BD 的交点P 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