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 2544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

RFC 2544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
RFC 2544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

RFC 2544

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

编写人:m0m0p2p

2005-5

前言

RFC 2544下的测试主要包括:吞吐量,时延,丢包率,背靠背。本文主要说明使用IXIA测试仪及IXscriptmate软件进行测试时,测试仪相关配置的调整以及防火墙部分端口和策略的设置。

RFC2544 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1.吞吐量测试

网络中的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包组成,防火墙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要耗费资源。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其测试方法是:在测试中以一定速率发送一定数量的帧,并计算待测设备传输的帧,如果发送的帧与接收的帧数量相等,那么就将发送速率提高并重新测试;如果接收帧少于发送帧则降低发送速率重新测试,直至得出最终结果。吞吐量测试结果以比特/秒或字节/秒表示。

吞吐量是防火墙应用的主要指标,一般采用FDT(Full Duplex Throughput)来衡量,指数据包的全双工吞吐量,该指标既包括吞吐量指标也涵盖了报文转发率指标。

1.1 测试仪设置方法

首先选中左侧TEST目录下面的ATSS-Throught-xxx-Config项(如图1)。如果没有这个选项,可以到下面的library目录中找到ATSS-Throughput右键点击-New Test,建立一个新的测试项目。(如图2)

图1 图2

System setup 设置方法:

Port setup 设置方法:

注意右侧的settings里面的端口自动协商功能应该开启(Auto Negotiate on)

如果使用千兆端口测试百兆设备的时候注意要将端口的SPEED设置为copper100

Traffic setup 设置方法:

Frame date选择IP,然后点击ip port names& VLAN IDs进行测试仪端口的IP地址设置,Map选择manual,点击configure,进行测试map的设置,双向测试一般采用交叉式的测试方式:如下图:(注意图右侧的Configure maps)

Test setup 设置方法:

测试采取每个帧的测试时间为1分钟,每个帧进行2次测试。

Search type 选择binary,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如果需要进行多流测试,则修改Address per port的数值。如需要进行100流测试,则将Address per port 数值设置为100。

如果此时被测设备已经设置完毕,则可以点击开始按钮,进行吞吐量测试了。

2.时延测试

防火墙的延时(Latency)是指从防火墙接收到数据包到开始向目的端口复制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时延测试中,按一个固定的持续时间发送帧,每一秒会有一个打了tag的帧被传输出去,当测试仪收回了这个帧,查看上面的timestamp,就可以计算出延时了,结果会显示每个帧长度的延时以及每个帧长度流的平均延时。延时测试可以容忍一些帧丢失,因为测试仪是使用加了tag的帧来测量延时的,没有tag的帧将会被丢弃,无论如何,为了精确延时结果,需要配置一个使DUT不丢包的帧速率,如果不知道这个速率,那么做Throughput测试,查看那里的结果得出一个合适的速率。

2.1测试仪设置方法

首先选中左侧TEST目录下面的RFC2544-Latency-xxx-config(如图1),如果没有找到这个项目,可以到下面的library目录中找到RFC2544-latency右键点击-New Test,建立一个新的测试项目。(如图2)

图1 图2

System setup 设置方法:

Port setup 设置方法:

注意右侧的settings里面的端口自动协商功能应该开启(Auto Negotiate on)

如果使用千兆端口测试百兆设备的时候注意要将端口的SPEED设置为copper100

Traffic setup 设置方法:

Frame date选择IP,然后点击ip port names& VLAN IDs进行测试仪端口的IP地址设置,Map选择manual,点击configure,进行测试map的设置,双向测试一般采用交叉式的测试方式:如下图:(注意图右侧的Configure maps)

如果被测设备在透明模式下无法跑通,可将learning frames内的send MAC only选项选上。

Test setup 设置方法:

测试时间为1分钟,测试次数为2次。

Latency type 选择cut through

Max rate(%)为每个测试帧的最大吞吐量-3%。

由于每个帧的吞吐量不同,所以要分别对每个帧进行时延测试。

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3.丢包率测试

这个测试测定的是被测设备在不同帧速率情况下丢包数量。测试至少需要两个接口,作一对一的流量互发(可单向),需要指定发送的帧数量,还有初始速率,以及每个循环帧速率的递减颗粒大小。按初始速率开始发送帧,记录收到的帧数量,如果被测设备不能完全转发,那么,会降低一点速率再次发送,测试会一直进行到DUT可以完全转发为止,最后的结果会显示出各种帧长度的帧丢失情况。

3.1测试仪设置方法

首先选中左侧TEST目录下面的RFC2544-frameloss-xxx-config(如图1),如果没有找到这个项目,可以到下面的library目录中找到RFC2544-frameloss右键点击-New Test,建立一个新的测试项目。(如图2)

图1 图2

System setup 设置方法:

Port setup 设置方法:

注意右侧的settings里面的端口自动协商功能应该开启(Auto Negotiate on)

如果使用千兆端口测试百兆设备的时候注意要将端口的SPEED设置为copper100

Traffic setup 设置方法:

Frame date选择IP,然后点击ip port names& VLAN IDs进行测试仪端口的IP地址设置,Map选择manual,点击configure,进行测试map的设置,双向测试一般采用交叉式的测试方式:如下图:(注意图右侧的Configure maps)

如果被测设备在透明模式下无法跑通,可将learning frames内的send MAC only选项选上。Test setup 设置方法:

测试次数为2次(No.of trails)

测试的帧数参考下表(No.of frames):

由于每个帧的每秒发送速率不同,所以需要对每个帧进行分别测试。

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4.背靠背测试

这个测试测定的是被测设备正常收发报文并且不丢包的情况,能维持的最长时间。按照用户指定的速率发送报文到DUT,一般来说都是设定为设备的理论最大值,使用二分算法来获取最长的不丢包时间。测试至少需要两个端口,然后做一对一的流量互发(也可单向的发送),最后的结果会显示出各种帧长度的情况。

4.1测试仪设置方法

首先选中左侧TEST目录下面的RFC2544-back to back-xxx-config(如图1),如果没有找到这个项目,可以到下面的library目录中找到RFC2544-back to back右键点击-New Test,建立一个新的测试项目。(如图2)

图1 图2

System setup 设置方法:

Port setup 设置方法:

注意右侧的settings里面的端口自动协商功能应该开启(Auto Negotiate on)

如果使用千兆端口测试百兆设备的时候注意要将端口的SPEED设置为copper100

Traffic setup 设置方法:

Frame date选择IP,然后点击ip port names& VLAN IDs进行测试仪端口的IP地址设置,Map选择manual,点击configure,进行测试map的设置,双向测试一般采用交叉式的测试方式:如下图:(注意图右侧的Configure maps)

如果被测设备在透明模式下无法跑通,可将learning frames内的send MAC only选项选上。Test setup 设置方法:

测试时间为10秒

测试次数为10次

最大发送速率为100%

其他参数保持默认。

上述参数设置好后就可以进行时延的测试了。

4.2被测设备设置方法

下面以BP的设置代表被测设备的设置方法:

BP的背靠背的测试主要包括路由模式下的背靠背和桥模式下的背靠背

稳定性测试标准

为了验证被测设备的稳定性,需要对被测设备进行极端情况下长时间的压力测试,观察被测设备是否能够在极端情况下正常工作。

1.全端口吞吐量测试

将被测设备的全部端口都连接到测试仪上,进行测试。

2.长测试时间测试

在2端口或全端口的测试的基础上,对被测设备进行长时间的压力测试,观察被测设备的稳定性。总测试时间一般计算为48小时。

3.全功能测试

在上述测试的基础上,打开被测设备的其他消耗资源的功能,例如:AV。进行全功能测试,观察在全功能打开的情况下,被测设备的稳定性,以及性能下降的多少。

4.多流稳定性测试

将原来的单流测试改成多流(一般为单向100流),观察在多流测试时,被测设备的稳定性以及性能下降的多少。

将Address per port 数值设置为你需要的值,设置为100的话,就是进行双向200流的测试。

5.查看被测设备的LOG

在测试完成后,使用命令查看被测设备的运行时间,确认是否在测试过程中被测设备由于不能忍受高压导致重启的现象发生。

手机APP测试报告模板

手机APP测试总结报告

目录 1.测试概述 (1) 1.1. 编写目的 (1) 1.2. 测试范围 (1) 2. 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1) 2.1. 测试类型 (1) 2.2. 测试环境与配置 (3) 2.3. 测试人员 (3) 2.4. 测试问题总结 (3) 3. 测试总结 (4) 3.0.程序流程 图 (3) 3.1.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4) 3.2. 安全测试 (6) 3.2.1. 软件权限 (7) 3.2.2. 安装与卸载安全性 (7) 3.2.2. 数据安全性 (8) 3.2.3. 通讯安全性 (9) 3.2.4. 人机接口安全性 (10) 3.3. 安装、卸载测试 (11) 3.3.1. 安装 (11)

3.3.2. 卸载 (11) 3.4. UI测试 (12) 3.4.1. 导航测试 (12) 3.4.2. 图形测试 (12) 3.4.3. 内容测试 (13) 3.5. 功能测试 (13) 3.5.1. 运行 (13) 3.5.2. 注册 (13) 3.5.3. 登录 (14) 3.5.4. 注销 (14) 3.5.5. 应用的前后台切换 (15) 3.5.6. 免登入 (15) 3.5.7. 数据更新 (16) 3.5.8. 离线浏览 (16) 3.5.9. APP更新 (17) 3.5.10. 时间测试 (17) 3.5.11. 性能测试 (17) 3.5.12. 交叉性事件测试 (17) 3.6. 兼容测试 (18) 3.7. 用户体验测试 (19) 4. 测试结果 (19) 软件缺

陷 (15)

1.测试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招标手机APP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情况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是否已达到用户预期的功能目标,并对测试质量进行分析。 测试报告参考文档提供给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阅读。 1.2.测试范围 测试主要根据用户需求说明书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相应的文档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用户界面测试以及兼容性测试等,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由开发人员来执行。 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登录、我的项目、推荐项目订阅、软件设置、我的收藏、消息中心,借阅同步等。 2.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2.1.测试类型

性能测试指标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 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 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 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 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 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是,尽管多个用 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 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 发的范畴。 可以看出,后一种并发是包含前一种并发的。而且后一种并发更接近用户的实际 使用情况,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系统,只有数量很少的用户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对于WEB性能测试而言,这2种并发情况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通常做法是先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发一般发生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模块中,尽 管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一旦发生性能问题,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严格意义上 的并发测试往往和功能测试关联起来,因为并发功能遇到异常通常都是程序问题,这 种测试也是健壮性和稳定性测试的一部分。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第一页 | 第二页 TPC-C 作为一家非盈利性机构,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负责定义诸如TPC-C、TPC-H和TPC-W基准测试之类的事务处理与数据库性能基准测试,并依据这些基准测试项目发布客观性能数据。TPC基准测试采用极为严格的运行环境,并且必须在独立审计机构监督下进行。委员会成员包括大多数主要数据库产品厂商以及服务器硬件系统供应商。 相关企业参与TPC基准测试以期在规定运行环境中获得客观性能验证,并通过应用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开发出更加强健且更具伸缩性的软件产品及硬件设备。 TPC-C是一种旨在衡量联机事务处理(OLTP)系统性能与可伸缩性的行业标准基准测试项目。这种基准测试项目将对包括查询、更新及队列式小批量事务在内的广泛数据库功能进行测试。许多IT专业人员将TPC-C视为衡量“真实”OLTP系统性能的有效指示器。 TPC-C基准测试针对一种模拟订单录入与销售环境测量每分钟商业事务(tpmC)吞吐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将专门测量系统在同时执行其它四种事务类型(如支付、订单状态更新、交付及证券级变更)时每分钟所生成的新增订单事务数量。独立审计机构将负责对基准测试结果进行公证,同时,TPC将出据一份全面彻底的测试报告。这份测试报告可以从TPC Web站点(https://www.360docs.net/doc/153919572.html,)上获得。 tpmC定义: TPC-C的吞吐量,按有效TPC-C配置期间每分钟处理的平均交易次数测量,至少要运行12分钟。 1.TPC-C规范概要 TPC-C是专门针对联机交易处理系统(OLTP系统)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也把这类系统称为业务处理系统。TPC-C测试规范中模拟了一个比较复杂并具有代表意义的OLTP应用环境:假设有一个大型商品批发商,它拥有若干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商品库;每个仓库负责为10个销售点供货;每个销售点为3000个客户提供服务;每个客户平均一个订单有10项产品;所有订单中约1%的产品在其直接所属的仓库中没有存货,需要由其他区域的仓库来供货。 该系统需要处理的交易为以下几种: ?New-Order:客户输入一笔新的订货交易; ?Payment:更新客户账户余额以反映其支付状况; ?Delivery:发货(模拟批处理交易); ?Order-Status:查询客户最近交易的状态; ?Stock-Level:查询仓库库存状况,以便能够及时补货。 对于前四种类型的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对于库存状况查询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20秒以内。逻辑结构图: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测试报告模板(标准版)

. 文档编号:CIECC-EP-TP-0B3 [项目名称测试报告(标准版)] [V1.0( 版本号)] 拟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 年9 月9 日]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China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erce Center

变更历史记录 日期版本说明作者审核批准2010-09-09 1.0 首次建立项目测试报告(标准版)模 文建东 板

目录 [项目名称测试报告(标准版)] 0 [V1.0( 版本号)] 0 [2010 年9 月9 日] (1) 第1 章简介 (5) 1.1 目的 (5) 1.2 范围 (5) 1.3 名词解释 (5) 1.4 参考资料 (5) 第2 章测试简介 (6) 2.1 测试日期 (6) 2.2 测试地点 (6) 2.3 人员 (6) 2.4 测试环境 (6) 2.5 数据库 (7) 2.6 测试项 (7) 第3 章测试结果与分析 (7) 3.1 对问题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7) 3.2 遗留问题列表 (10) 第4 章简要总结测试的结果 (10) 第5 章各测试类型测试结论 (11)

5.1 功能测试 (12) 5.2 用户界面测试 (12) 5.3 性能测试 (12) 5.4 配置测试 (12) 5.5 安全性测试 (12) 5.6 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13) 5.7 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13) 5.8 业务周期测试 (13) 5.9 可靠性测试 (13) 5.10 病毒测试 (13) 5.11 文档测试 (13) 第6 章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14) 第7 章建议的措施 (14) 第8 章追踪记录表格 (14) 8.1 需求—用例对应表(测试覆盖) (14) 8.2 用例—需求对应表(需求覆盖) (14)

性能测试指标

Web性能测试得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得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得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得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b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得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得过程,一般得响应时间都就是针对事务而言得。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得就是从客户端发起得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得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得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就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得响应所耗费得时间,响应时间得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得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很不错得";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好得”;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勉强接受得";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得响应时间主要就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得概念,就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得、例如:跨行取款事务得响应时间就就是由一系列得请求组成得。事务响应时间就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得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就是严格意义上得并发,即所有得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得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得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得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

性能测试基础知识

性能测试基础知识 一、性能测试概述 1、性能测试定义 所谓性能,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性能指运行速度的快慢。广义的性能涉及很多内容,如可靠性、可用性、功耗、环境适应性、兼容性、安全性、保密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利用率、性能价格比、速度等。 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程序或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2、性能测试目的 真实环境下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系统性能以及服务等级的满足情况 预见系统负载压力承受力,在应用实际部署之前,评估系统性能 分析系统瓶颈,优化系统 二、主要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点击率、资源利用率 1、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的是客户端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响应时间=网络传输时间*2+服务器处理时间+客户端显示时间。 2、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流经被测系统的数据流量,一般单位为b/s,即每秒钟流经的字节数。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的数量,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力。 TPS的概念,每秒事务数。确实TPS会随着负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不会无限制的一直增加。比如,到了300用户后就会出现连接服务失败,那可能说明系统进入了繁忙期,从而产生了失败的事务,从而使得每秒的事务数不再增加,甚至会减少。 TPS就像是一个抛物线,可分为3部分,轻负载区、重负载区、负载失效区。 一开始上升的部分就是轻负载区,最顶端的部分就是TPS的峰值(重负载区),然后随着负载的继续增加,TPS会慢慢下降,从而进入我们所谓的负载失效区。 3、并发用户数 指在某一给定时间内,某个特定点上进行会话操作的用户数。是陆陆续续交替执行的。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HIT PER SECOND开始逐渐减少,说明系统已经开始有失败的VUSER 和事务出现。 4、资源利用率 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

测试报告模板

产品名称Product name 密级Confidentiality level 秘密 产品版本Product version Total 10pages 共10页 XX测试报告 Prepared by 拟制Date 日期 yyyy-mm-dd Reviewed by 评审Date 日期 yyyy-mm-dd Approved by 批准 Date 日期 yyyy-mm-dd **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Date 日期Revision Version 修订版本 CR ID CR号 Section Number 修改章节 Change Description 修改描述 Author 作者 2009-02-09 1.00 initial 初稿完成Name+ID 作者名+工号 yyyy-mm-dd 1.01 xxx x.x.x; y.y.y revsed xxx 修改XXX Xxx Xxx ... Name+ID 作者名+工号 xxx x.x.x; y.y.y revised xxx 修改XXX Xxx Xxx ... Name+ID 作者名+工号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1概述 (6) 2测试版本及配套版本 (6) 3环境描述 (6) 4主要结论和关键风险 (6) 4.1测试结论 (6) 4.2关键风险 (7) 5测试对象质量评估 (7) 5.1缺陷统计 (7) 5.2缺陷分析 (7) 6测试过程评估 (7) 6.1测试设计评估 (7) 6.2测试执行评估 (8) 6.2.1测试执行统计数据 (8) 6.2.2测试用例执行结果统计数据 (9) 7附件 (9) 7.1附件1:遗留问题报告 (9) 7.1.1遗留问题统计 (9) 7.1.2遗留问题列表 (10)

详解网站性能测试指标

网站的性能测试指标包括了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系统服务器等各种性能测试。每一项测试中都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测试,本文重点讲述了网站性能测试指标,并加以案例分析。 通用指标(指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必需测试项) Web服务器指标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指标 系统的瓶颈定义

稳定系统的资源状态 通俗理解: ·日访问量 ·常用页面最大并发数 ·同时在线人数 ·访问相应时间 案例: 最近公司一个项目,是个门户网站,需要做性能测试,根据项目特点定出了主要测试项和测试方案: 一种是测试几个常用页面能接受的最大并发数(用户名参数化,设置集合点策略) 一种是测试服务器长时间压力下,用户能否正常操作(用户名参数化,迭代运行脚本) 一种则需要测试服务器能否接受10万用户同时在线操作,如果是用IIS做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不可能达到10万级,那就必须要使用集群,

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如果是用websphere之类的应用服务器的话,单 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可以达到10万级,但为性能考虑还是必须要使用集群,通 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通常有1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个连接产生1个session,每个session在服务器上有个内存空间大小的设置,在NT上是3M,那么10万并发就需要300G内存,当然实际使用中考虑其他程序也占用内存,所以准备 的内存数量要求比这个还要多一些。还有10万个用户同时在线,跟10万个并发数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这个楼上已经说了。但如何做这个转换将10万个同时在 线用户转换成多少个并发数呢?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历史日志信息来支撑了。系统日志需要有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的日志信息,还需要有用户操作次数的日志信息,这 2个数据的比例就是你同时在线用户转换到并发数的比例。另外根据经验统计,对 于1个JAVA开发的WEB系统(别的我没统计过,给不出数据),一般1台双CPU、2G内存的服务器上可支持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500个(这个状态下大部分 操作都是超时报错而且服务器很容易宕机,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可正常使用(单步非大数据量操作等待时间不超过20秒)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300个。假设 你的10万同时在线用户转换的并发数是9000个,那么你最少需要这样的机器18台,建议不少于30台。当然,你要是买个大型服务器,里面装有200个CPU、 256G的内存,千兆光纤带宽,就算是10万个并发用户,那速度,也绝对是嗖嗖的。 另外暴寒1下,光设置全部进入运行状态就需要接近6个小时。具体的可以拿1个 系统来压一下看看,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服务器宕机; 2、客户端宕机; 3、从某个时间开始服务器拒绝请求,客户端上显示的全是错误; 4、勉强测试完成,但网络堵塞或测试结果显示时间非常长。假设客户端和服务器 之间百兆带宽,百兆/10000=10K,那每个用户只能得到10K,这个速度接近1个 64K的MODEM上网的速度;另外以上分析全都没考虑系统的后台,比如数据库、中间件等。 1、服务器方面:上面说的那样的PC SERVER需要50台; 2、网络方面:按每个用户50K,那至少5根百兆带宽独享,估计仅仅网络延迟就 大概是秒一级的; 3、如果有数据库,至少是ORACLE,最好是SYSBASE,SQL SERVER是肯定顶 不住的。数据库服务器至少需要10台4CPU、16G内存的机器; 4、如果有CORBA,那至少再准备10台4CPU、16G内存的机器;再加上负载均衡、防火墙、路由器和各种软件等,总之没个1000万的资金投入,肯定搞不定。

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XXX项目or府门户网站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测试活动 (4) 2.1 测试用具 (4) 2.2 测试范围 (4) 2.3 测试目标 (5) 2.4 测试方法 (5) 2.4.1 基准测试 (5) 2.4.2 并发测试 (6) 2.4.3 稳定性测试 (6) 2.5 性能指标 (6) 2.6 性能测试流程 (6) 2.7 测试术语 (7) 第三章性能测试环境 (8) 3.1 服务器环境 (8) 3.2 客户端环境 (8) 3.3 网络结构 (8) 第四章测试方案 (10) 4.1 基准测试 (11) 4.2 并发测试 (12) 4.3 稳定性测试 (13) 第五章测试结果描述和分析 (15) 6.1基准测试性能分析 (15) 6.2并发测试性能分析 (20) 6.3稳定性性能测试分析 (27) 第六章测试结论 (28)

摘要 本文档主要描述XXXX网站检索和页面浏览性能测试中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策略等。 修改历史

第一章概述 由于当前对系统要接受业务量的冲击,面临的系统稳定、成熟性方面的压力。系统的性 能问题必将成为焦点问题,海量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业务增加时,系统抗压如何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较为真实的性能模拟测试来给出答案,通过测试和分析为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一些重要参考数据,以供后期系统在软硬件方面的改 善和完善。 本《性能测试报告》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当前的一些性能测试方法而编写的,用以 指导即将进行的该系统性能测试。 第二章测试活动 2.1测试用具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采用 HP 公司的 Loadrunner11 作为性能测试工具。Load runner 主要提供了 3 个性能测试组件:Virtual User Generator, Controller,Analysis。 ●使用 Virtual User Generator 修改和优化脚本。 ●使用 Controller 进行管理,控制并发的模拟并发数,记录测试结果。 ●使用 Analysis 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2测试范围 此次性能测试实施是对吴忠市门户网站系统性能进行测试评估的过程,我们将依据系统 将来的实际运行现状,结合系统的设计目标和业务特点,遵循着发生频率高、对系统或数据 库性能影响大、关键和核心业务等原则选取需要进行测试的业务,模拟最终用户的操作行为, 构建一个与生产环境相近的压力场景,对系统实施压力测试,以此评判系统的实际性能表现。 根据与相关设计,开发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本次测试主要就是针对大量用户在使用吴忠 市门户网站进行信息查询,而选取的典型事务就是用户使用检索进行关键字搜索以及界面浏 览和反馈回搜索结果,这是用户使用最频繁,反应最多的地方,也是本系统当前以及以后业 务的一个重要压力点所在。所以本次测试只选取检索业务的性能情况和界面浏览进行记录和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

通用指标(指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必需测试项) Web服务器指标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指标 系统的瓶颈定义

稳定系统的资源状态 通俗理解: 日访问量 常用页面最大并发数

同时在线人数 访问相应时间 案例: 最近公司一个项目,是个门户网站,需要做性能测试,根据项目特点定出了主要测试项和测试方案: 一种是测试几个常用页面能接受的最大并发数(用户名参数化,设置集合点策略) 一种是测试服务器长时间压力下,用户能否正常操作(用户名参数化,迭代运行脚本) 一种则需要测试服务器能否接受10万用户同时在线操作,如果是用IIS做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不可能达到10万级,那就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如果是用websphere之类的应用服务器的话,单台可承受的最大并发数可以达到10万级,但为性能考虑还是必须要使用集群,通过多台机器做负载均衡来实现;通常有1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个连接产生1个session,每个session在服务器上有个内存空间大小的设置,在NT上是3M,那么10万并发就需要300G内存,当然实际使用中考虑其他程序也占用内存,所以准备的内存数量要求比这个还要多一些。还有10万个用户同时在线,跟10万个并发数是完全不同的2

个概念。这个楼上已经说了。但如何做这个转换将10万个同时在线用户转换成多少个并发数呢?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历史日志信息来 支撑了。系统日志需要有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的日志信息,还需要有用户操作次数的日志信息,这2个数据的比例就是你同时在线用户转换到并发数的比例。另外根据经验统计,对于1个JAVA开发的WEB 系统(别的我没统计过,给不出数据),一般1台双CPU、2G内存的服务器上可支持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500个(这个状态下大部分操作都是超时报错而且服务器很容易宕机,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可正常使用(单步非大数据量操作等待时间不超过20秒)的最大并发数不超过300个。假设你的10万同时在线用户转换的并发数是9000个,那么你最少需要这样的机器18台,建议不少于30台。当然,你要是买个大型服务器,里面装有200个CPU、256G的内存,千兆光纤带宽,就算是10万个并发用户,那速度,也绝对是嗖嗖的。 另外暴寒1下,光设置全部进入运行状态就需要接近6个小时。具体的可以拿1个系统来压一下看看,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服务器宕机; 2、客户端宕机; 3、从某个时间开始服务器拒绝请求,客户端上显示的全是错误; 4、勉强测试完成,但网络堵塞或测试结果显示时间非常长。假设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百兆带宽,百兆/10000=10K,那每个用户只

性能测试计划 完整版

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目录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本《性能测试计划书》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科学的性能测试方法而撰写的,用以指导即将进行的系统的性能测试。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系统项目 性能测试报告 ―――――――――――――――――――― XXX部 XXXXXXXX XXXX有限公司

修订控制页

目录 1.测试目的 (4) 2.测试地点 (4) 3.测试环境 (4)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4) 3.2.测试工具 (5) 4.测试规模及限制 (5) 5.测试过程说明 (5) 5.1.测试模型 (5) 5.2.测试案例 (6) 5.3.测试场景 (6) 6.测试结果 (7) 6.1.平均响应时间 (7) 6.2.差错率统计 (9) 6.3.主机系统资源消耗 (10) 7.性能测试总结 (10) 8.大数据量业务测试数据 (11) 8.1.测试参数 (11) 8.2.测试结果 (11)

1.测试目的 本报告是针对XXX系统的功能完整性、高可靠性的集群、系统容量等多方面而进行的。其目的主要是验证系统架构设计决策的正确性,检验架构设计是否有能力承受高并发登录系统进行交易和大数据量的批量处理业务,根据用户提出的业务需求组织利用典型业务来验证XXX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发现现有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性能方面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尽可能降低后续工作风险,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主要测试目标如下: 1、获得XXX系统的性能表现,为系统上线提供依据。 2、考查XXX系统的并发性和效率情况,为代码优化提供指导。 3、获得系统性能较优的参数配置,为XXX系统调优提供依据。 4、获得XXX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主机资源消耗情况,为硬件配置提供依据。 2.测试地点 ××。 3.测试环境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本次测试的服务器环境为XXX系统的生产主机,客户环境为1台P4 1.6G 的便携式笔记本。 本次测试使用的设备清单如下:

性能测试指标

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发送请求 (2)webserver 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3)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 (4)web 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 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就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 请求响应时间指的就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就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 (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很不错的”; (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好的”;

(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就是“勉强接受的”; (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 3、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就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就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就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 4.并发用户数 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一种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比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一定数目的拥护在同一时刻对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进行提交;还有一种特例,即所有用户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例如在信用卡审批业务中,所有的用户可以一起申请业务,或者修改同一条记录。 另外一种并发就是广义范围的并发。这种并发与前一种并发的区别就是,尽管多个用户对系统发出了请求或者进行了操作,但就是这些请求或者操作可以就是相同的,也可以就是不同的。对整个系统而言,仍然就是有很多用户同时对系统进行操作,因此也属于并发的范畴。 可以瞧出,后一种并发就是包含前一种并发的。而且后一种并发更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系统,只有数量很少的用户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对于WEB性能测试而言,这2种并发情况一般都需要进行测试,通常做法就是先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发一般发生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模块中,尽管发生的概率不就是很大,但就是一旦发生性能问题,后果很可能就是致命的。严格意义上的并发测试往往与功能测试关联起来,因为并发功能遇到异常通常都就是程序问题,这种测试也就是健壮性与稳定性测试的一部分。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1 概述 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网站的性能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网站是否符合需求。 背景 XXXX网站,XXXXXX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性能测试。考虑到用户数量及数据的增多给服务器造成压力不可估计,因此计划对XXXX网站负载性能测试,在系统配置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行为表现,便于对系统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及评估。 范围 本次测试主要是XXXX网站系统的性能测试。 引用文档 下表列出了执行测试过程所引用的文档: 2 测试概要 测试环境

下图描述测试该项目所需要的硬件环境: 下图描述测试网络的拓扑结构: 客户机测试环 境服务器测试环境 测试机与被测服务器在同一局域网进行,排除了网速限制及网速度不稳定性。 系统采用B/S架构模式,客户端通过中间件访问数据库,中间件和数据库分别部署在两台服务器上。 人力资源 下表列出了所有参与此项目的测试人员: 测试工作量

3 测试内容及方法 测试需求/目标 在大用户量、数据量的超负荷下,获得服务器运行时的相关数据,从而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瓶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主要是对XXX网站“首页登录”、后台“成长记录”及网站信息页面访问操作在大负荷情况下处理数据的能力及承受能力。 测试方法: 注释:所有用户登陆、没有权限限制。 测试工具 主要测试工具为: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 辅助软件:截图工具,Word 4 测试结果及分析 XXX处理性能评估

这次测试属于局域网环境进行,排除了外网的网速限制及不稳定性。 并发登录用户测试 测试内容: 这次测试属于模拟真实环境,加入思考时间(think time);用户输入网址登录首页,加入1~5秒思考时间,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说明:用户的整个执行流程都录制在Action(循环)部分,所以Vuser_int (开始)和V user_end(结束)部分为空。Action_Transaction部分的时间为运行整个Action脚本所需的时间。 整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为:秒;登录操作的平均响应时间为:秒。 说明:所有响应事务数为:8720次(个) 服务器平均每秒响应事件:次/秒;其中登录的平均每秒响应事件为:次/秒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圣马一单式订单管理 软件测试报告 一、测试环境 1.服务器: 笔记本电脑,配置:酷睿2,内存2G; 2.程序: 订单管理最新程序,自动更新操作; 3.数据: 圣马正式帐套数据,并执行相关SQL; 4.测试用户: 岗位:业务员用户编号:1111 岗位:车间主任1 用户编号:2222 岗位:车间主任2 用户编号:3333 岗位:车间主任3 用户编号:4444 岗位:PMC部长用户编号:5555 二、测试描述 1.综合订单维护 1)业务员维护综合订单,配置BOM; 存在问题:综合订单“交货期”,能否在表头维护,表体自动复制;体现一单式思想,一个订单一个交期; 紧急程度:*** 2)自动生成销售订单; 存在问题:销售订单表体产品默认为“预留库存”,无法提交保存;不知这预留库存,是出于什么考虑? 紧急程度:** 2.订单变更 1)综合订单变更后没有标记; 2)需要将变更前信息与变更后信息在同一个界面中显示;并提供变更相关查询;

3)变更后没有提醒销售订单变更; 紧急程度:***** 3.综合订单管理 1)综合订单管理界面表头筛选栏,右击帮助信息不准确,且报错; 紧急程度:** 截图: 2)综合订单管理界面“一单式”不明显,表体部分都是订单的分录; 界面上,仅显示销售物料不能对单个产品进行刷新;建议用双击进行 查看零部件物料; 紧急程度:* 3)无法实现注塑派工功能 紧急程度:***** 4)无法实现注塑车间主任权限控制; 先看到订单,然后看到具体的注塑零部件,并直接进行派工; 紧急程度:***** 5)生产领料无需进行库存余额判断,限制太死,只要将BOM中零部件,分半成品和外购件不同的仓库进行生成领料单; 紧急程度:*** 6)生产任务转移无法实现,建议增加一个任务转移功能,区别于订单变更,独立功能,将装配任务、注塑任务的资源通过转移功能进行 调整,然后通过资源权限控制; 紧急程度:****** 7)综合订单资源取数不准,生产工艺中资源为圣马装配车间,显示的是雪豹装配车间,这样影响装配权限的控制; 紧急程度:****** 8)班组长无法查看派工后信息; 紧急程度:****** 9)生产日报优化,设置表头,填写车间班组信息后,维护自己资源下的完工信息,简单方便;(目前是每条完工信息都得填写车间、班组

服务器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服务器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当前业界常见的服务器性能指标有: TPC-C TPC-E TPC-H SPECjbb2005 SPECjEnterprise2010 SPECint2006 及SPECint_rate_2006 SPECfp2006 及SPECfp_rate_2006 SAP SD 2-Tier LINPACK RPE2 一、TPC (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 即联机交易处理性能协会, 成立于1988年的非盈利组织,各主要软硬件供应商均参与,成立目标: 为业界提供可信的数据库及交易处理基准测试结果,当前发布主要基准测试为: TPC-C : 数据库在线查询(OLTP)交易性能 TPC-E : 数据库在线查询(OLTP)交易性能 TPC-H : 商业智能/ 数据仓库/ 在线分析(OLAP)交易性能 1.TPC-C测试内容:数据库事务处理测试, 模拟一个批发商的订单管理系统。实际衡量服务器及数据库软件处理在线查询交易处理(OLTP)的性能表现. 正规TPC-C 测试结果发

布必须提供tpmC值, 即每分钟完成多少笔TPC-C 数据库交易(TPC-C Transaction Per Minute), 同时要提供性价比$/tpmC。如果把TPC-C 测试结果写成为tpm, TPM, TPMC, TPCC 均不属正规。 2.TPC-E测试内容:数据库事务处理测试,模拟一个证券交易系统。与TPC-C一样,实际衡量服务器及数据库软件处理在线查询交易处理(OLTP)的性能表现。正规TPC-E测试结果必须提供tpsE值,即每秒钟完成多少笔TPC-E数据库交易(transaction per second),同时提供$/tpsE。测试结果写成其他形式均不属正规。 对比:TPC-E测试较TPC-C测试,在测试模型搭建上增加了应用服务器层,同时增加了数据库结构的复杂性,测试成本相对降低。截止目前,TPC-E的测试结果仅公布有50种左右,且测试环境均为PC服务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并无power服务器的测试结果。除此之外,TPC官方组织并未声明TPC-E取代TPC-C,所以,说TPC-E取代TPC-C并没有根据。 附TPC-C与TPC-E数据库结构对比 3.TPC-H测试内容:对大型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支持(decision support)的基准测试。TPC-H包含一组复杂的业务查询及修改操作,属于商业智能/数据仓库/在线分析(OLA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