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_马太效应_及其政策含义

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_马太效应_及其政策含义
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_马太效应_及其政策含义

周其仁(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周其仁 人力资本理论,像不少读者知道的那样,是将经济学关于“资本”的理论,推广到对“人力资源”的分析上来。一些经济学家的先驱们,探究经济总产出的增长何以比要素投入增长更快的原因,发现健康、教育、培训和更有效的经济核算能力等等,是现代收入增长的日益重要的源泉。这个认识一般化后,人力资本经济学家就把人的健康、体力、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等等看成是一种资本存量,即构成未来收入增长的一个源泉。 “资本”的产权特性,如同其他“物”的产权特性一样,许多人认为是清楚的。事实上,大家讲产权,好像不言而喻地都是在讨论“物(property)”:产品、货币和其他财货。讲到“资本”,不外机器、设备、厂房、场地、可周转的钱、道路、桥梁等等。所谓资本的产权,当然就是这些可以投到生产过程生利的“物品”的那一束权利,也就是资本品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 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就不同了。首先是“人力资本究竟有没有产权”?这个问题的困难,说来有趣,首先不在于难找好的答案,而在于问题本身很难明明白白地提出来!权利问题总是和“排他性的归属”连在一起的。经济学家定义的人力资本,包括人的健康、容貌、体力、干劲、技能、知识、才能和其他一切有经济含义的精神能量,天然归属于自然的个人。人力资本的每一个要素,都无法独立于个人。这同任何“物”的资本不同。机器可以搬来搬去,厂房可以东拆西建,货币资本更能无腿而行天下。道路铺在地面,桥梁架在河上,但道路并不天然附属地面,正如桥梁并不附属河流。因此,当我们试着问“人力资本的产权”时,我们究竟是在问,“人力资本的归属”,还是在问“人的归属”呢?人力资本不可分地归属于人,天然如此,何问之有?至于人的归属,除了可以蓄奴的社会,哪里有人会往“这个人归谁所有”这样愚蠢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呢?问题提不出来,答案就连“非婚生子”的地位都不会有了。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本文献,要么讨论人力资本的经济含义,要么测度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不讨论“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劲头十足的学者,同时又对产权问题有兴趣的,寥若晨星。 首先碰到人力的产权问题的,正是研究奴隶制的经济学家。1977年,巴泽尔(Barzel)在美国《法律和经济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提出奴隶经济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奴隶制下,奴隶在法权上属于奴隶主,是其主人财产的一部分。因此奴隶主可以全权支配奴隶的劳动并拿走全部产出。但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有一部分奴隶不但积累了自己的私人财产,而且最后居然还“买”下了自己,从而成为自由民呢?巴泽尔发现,奴隶是一种“主动的财产”(full-fledged property),不但会跑,而且事实上控制着他自己劳动努力的供给。奴隶主固然“有权”强制奴隶劳动,但由于奴隶的“主动财产”的特点,奴隶主要强制地调度奴隶的体力和劳动努力,即使支付极其高昂的“监控(supervision)和管制(policing)的成本”,也不能尽如其意。为了节约奴隶制的运转费用,一部分奴隶主不但只好善待奴隶,而且只好实行定额制(quota),允许奴隶将超额部分归己,于是一些能干的奴隶因此拥有“自己的”私产,直到积累起足够的私家财富,最后有钱“赎买”自由身份。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 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特殊风险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案例】: 浅谈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 人力资本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Theodore Schultand Gary Becker1960年代的工作。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出现,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率差异,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一起的解释变量,但是,它的缺陷是将技术变化看作是外生的。新增长理论将技术看作是生的,强调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力资本集中于个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关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方式。由于人力资本在创新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因子,所以社会思想的开放、有技能的人力资本的吸引就会不断增强。在国家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本越高,就能支持更多的公司,而且从其它区域吸引公司的能力也越强。Becker 认为个人积累的技能和能力等人力资本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决定性因素,Rauch 则认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工资也相应较高。Coulombe S 考察了加拿大各省之间人力资本指数和人均收入的条件收敛。Ali Youssef 等指出,发展中国家会通过提高当地技术和加强人力资本来吸引FDI,较高的人力资本能够吸引更多的FDI,而FDI 的流入又给本地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外溢效应,进而促进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关注。James J. Heckman 认为中国现在的投资政策是物质投资高于教育投资,城市人力资本投资高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国学者也围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的作用不断提高尤其是人力资本因素在加速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未来几年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此一来,作为创新主体和新技术应用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日益凸现。因此,对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模型构建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物质资本投入量、人力资本投入量。为了估计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将考察有效劳动投入对国生产总值的影响和作用,这里将人力资本投入量与劳动力投入量之积作为有效劳动投入的代表量。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给出了人力资本投入与物质资本投入对产量的贡献比例关系生产函数式如下: ()t t t t t t Y A K L H e αβ= 其中, t Y 为t 年的GDP, t K 为t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t L 为t 年的劳动力数量, t H 为t 年三个层次学校的学生在校人数, α和β为方程的参数。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校率分别为:小学学生在校人数(1t H ),中等学校 学生在校人数(2t H ),大专及以上学校学生在校人数(3t H )。这就是说,有三个模型需要估计检验。估计下列线性模型。为了消除异方差,对上式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后,得到: 0123log log log log t t t t t Y a a K a L a H e =++++ (1) 将方程(1)中的t H 分别用1t H 、2t H 、3t H 代入,可得到相应如下的三个模型:

人力资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人力资本原理 第一章:人力资本概论 第二节: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了解) 1、第一个将人力视为资本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P7 2、亚当斯密:《国富论》最早把人力与资本联系在一起。 (1)强调后天的学习与工作经历是影响劳动者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学习与工作经历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 (2)他认为这种资本和其他资本一样都将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3)“从事消耗许多工夫和时间学会的特殊技巧”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是一种资本“外,还指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人的劳动和收入能力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 资的萌芽思想。 3、马歇尔:对人本身的投资是具有价值的投资,认为对人的教育和训练投资对于经济增长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实际已经意识到了人力资本的存在。 4、第一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 5、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抽象出人力资本概念,并被直接使用于对多个经济现象之谜。他认为:拖动美国农业生产产量迅猛增加和农业生产率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土地、劳动力的数量增加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技能、经验等的提高。 舒尔茨在1960年九任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的就职演讲中,以人力资本投资为议题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认为,人力资本远比土地等物质资本重要得多。P13 第三节:人力资本概念及其含义(重点) 1、人力资本的含义:是行为者通过教育、培训、干中学等途径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2、人力资本的特征: (1)外部性:是指某个变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到其自身,而且还同时影响到其他变量。(2)时限性:人力资本不能及时有效地被理由和开发,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丧失其作用。 (3)动态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中。 (4)资本性:(资本的特性主要体现在生产性、稀缺性、流动性和可投资性)人力资本的生产性是人力资本最基本的性质。 (5)产权特征: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有别于其他物质资本,只能依附于活生生的人而存在,且以具有劳动呢你的年龄为条件。 3、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二者产生的背景相同;都具有社会效用,能推动社会进步;人力资本有高效益性,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条件;人力资源的水平制约这人力资本的发挥。 (2)区别:二者研究的范畴不同:人力资源以群体为研究对象,人力资源研究后天的; 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人力资源重点在开发,人力资本重点研究投入、产出、收 益。 第二章: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人力资本的需求: 1、人力资本的需求的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租用 个人力资本量。

人力资本构成要素解读

人力资本构成要素解读 内容摘要:对人力资本内涵的认识应该从人力资本要素入手,健康、智力、精神是人力资本的三大构成要素。笔者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统一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比具有多种不同特征。 关键词:人力资本要素特征 人力资本的定义 自从舒尔茨创立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通过对已有定义的分析发现,大致可分成三种情况:绝大多数学者是在舒尔茨定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从人力资本构成内容的角度定义的,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术、能力、健康、道德、精神、信誉、社会关系等;有少数学者从人力资本形成的角度定义人力资本,典型代表人物是贝克尔、我国的周天勇等,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健康、迁移等方面投资形成的资本;还有不少学者结合人力资本的构成内容或投资性,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定义人力资本,主要强调人力资本的资本性,代表人物有米尔格芮姆、罗伯特以及我国的姚树荣、张耀奇等。如果单从某一种角度去定义都会存在

缺陷。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为实现未来的增值,通过有意识地投资获得的,依附于人身上的健康、智力、精神等价值存量的总和。这一定义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含义:人力资本的人力特征,即人身依附性;人力资本的资本特征,即价值性和增值性;人力资本构成内容的三大要素,即健康、智力和精神;人力资本是由特定行为主体有意识投资形成的,特定行为主体一般有国家、企业或其它组织、家庭、个人等。 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 为了进一步理解人力资本的内涵以及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管理,有必要对人力资本的三大构成要素即健康、智力和精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见图1)。 健康是人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根据健康的内涵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生理健康,这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具有同情心与爱心,情绪稳定,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适应健康即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各种角色的适应情况,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角色,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

作业6.我对人力资本投资理解

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解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是指与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的一系列价值活动和价值关系。其中,价值活动包括投资前的价值分析、预测以及投资后的价值监控、调节和评估等;价值关系则是由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如投资额在各类型人力资源或其个体之间的分配关系、接受投资的人力资源个体对企业服务的契约责任关系等。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框架,包括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理论的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两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理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环境、假设、目标和方法等几个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环境是指影响或决定人力资本投资的财务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内外条件;假设是指为构建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和方法,而对不确定环境所作出的符合逻辑的确定性推定;目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在财务方面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服从于企业财务目标;方法主要是指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所运用的财务价值分析方法。上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体系。 上述理论框架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管理时,首先应当了解宏观经济环境、人才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的内部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立人力资本投资的财务目标,再根据实现财务目标的要求,界定人力资本投资的行为准则,并运用特定的定量分析方法评估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与风险,确定投资价值,以期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影响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宏观经济条件。这些经济条件包括:(1)宏观经济的现状与预期走势。一般而言,宏观经济的现状良好或呈上升走势,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价值则较大,企业可望从这种投资中获得的杠杆收益也较多,因而企业可适度追加人力资本投资,反之则应控制人力资本投资。 (2)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首先,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人力资本的投资规模。我们知道,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并将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形态;在资本结构中,知识资本获得迅速扩展,并将成为企业资本的重要构成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的财务结构评价,重要的不是考察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以及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结构问题,而是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分别在资产与资本中的比重问题,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的比重越大,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发展前景越好。也可以判定,今后的企业竞争主要不是市场营销的竞争、价格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富有程度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培养人才、积累知识和开发创新能力,进而扩大企业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的重要途径,无疑应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从财务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投资价值是由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两个要素所决定。而无论是投资收益还是投

论人力资本股(一)

论人力资本股(一) 摘要: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具有私人性、不可处分性、动态性等特点。人力资本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物的属性,但不同于农奴社会农奴所出卖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具有追逐利润的本性,其结果是实现了人力资本的股份化。人力资本股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股份化,其产物是人力资本股;二是间接股份化,其产物是物质资本股。人力资本股具有与职工身份的密不可分性、股权行使的非本人性、不可自由转让性等特点,发挥着确认人力资本价值……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特点和法律属性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经济学说思想可追溯到1676年,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首次严肃地运用了人力资本概念。其后,亚当·斯密、欧·费雪、H·冯·屠、马歇尔等经济学家都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本做过论述,但人力资本明确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给出的。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指凝结在人体内的能够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1]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人力”之所以能成为资本,是因为它同物质资本一样具有稀缺性,具有能够使价值增值的能力。2]但同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在很多方面又有其自身特点:(1)显著的个人性或私人性。人力资本体现、凝结、贮存在特定的人身上,与作为其载体或天然所有者的个人须臾不可分离,并须经由这个人形成、支配和使用才能发挥职能,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想对之施加影响并从中获益,都不能无视或超越这个人。3](2)非同质性。从其自然属性来说,物质资本是“被生产出来的生产手段”,4]可以相互代替或经过一定加工处理后相互代替,具有同质性;而人力资本是非同质性的,不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而且不能对之进行加工处理,不能相互代替。(3)不可处分性。物质资本的所有权是一种完全物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全都包含在内,并且所有权同其四项权能都可以分离;而人力资本由于与其载体或天然所有者不可分离,其所有权权能只包含占有、使用、收益三项,人力资本具有不可处分性,并且其所有权与三项权能不可分离。(4)专用性。特定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一旦长期服务于某一企业,双方就会产生“共生”效应,任何一方离开对方都会造成价值贬损。(5)无形性。尽管人力资本的载体是有形的,但人力资本本身主要表现为无形的知识、技能、体力。(6)动态性。由于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知识、技能、体力)不是凝固不变的,因此人力资本本身也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5] “人力资本”现已成为普遍使用的经济学术语和日常用语,6]并已发展成为拥有人力资本财富论、人力资本增长论、人力资本产权论三个分支的完备的、独立的理论体系,7]其重要意义和显著作用也已得到经济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国家、社会、个人加大对保健、教育、培训、科研开发的投资,便是对这一认同的综合反映。但是,法学界对人力资本却态度漠然、声音微弱,纠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力资本在法理上仍然存在较多障碍,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人力资本的法律属性有待明确。 1、人力资本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在近现代法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不可动摇的理念和命题:“人是权利主体,不能成为权利客体。”人力资本虽然依附于人身上,但它并不是人本身,正如人的人格、荣誉等人身权益一样。要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只需具备两个条件:一要具有客观性,即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感知和人的行为所支配;二要能够满足主体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并得到法的确认和保护。8]人力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总称,具有客观存在性,并能被人感知和支配的;人力资本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合法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9]满足其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并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因此,人力资本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2、人力资本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物,还是人身权益?法律关系的客体基本上可以分为4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周其仁 人力资本理论,像不少读者知道的那样,是将经济学关于”资本”的理论,推广到对”人力资源”的分析上来。一些经济学家的先驱们,探究经济总产出的增长何以比要素投入增长更快的原因,发现健康、教育、培训和更有效的经济核算能力等等,是现代收入增长的日益重要的源泉。这个认识一般化后,人力资本经济学家就把人的健康、体力、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等等看成是一种资本存量,即构成未来收入增长的一个源泉。 资本”的产权特性,如同其他”物”的产权特性一样,许多人认为是清楚的。事实上,大家讲产权,好像不言而喻地都是在讨论”物(property)”:产品、货币和其他财货。讲到”资本”,不外机器、设备、厂房、场地、可周转的钱、道路、桥梁等等。所谓资本的产权,当然就是这些可以投到生产过程生利的”物品”的那一束权利,也就是资本品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 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就不同了。首先是”人力资本究竟有没有产权”?这个问题的困难,说来有趣,首先不在于难找好的答案,而在于问题本身很难明明白白地提出来!权利问题总是和”排他性的归属”连在一起的。经济学家定义的人力资本,包括人的健康、容貌、体力、干劲、技能、知识、才能和其他一切有经济含义的精神能量,天然归属于自然的个人。人力资本的每一个要素,都无法独立于个人。这同任何”物”的资本不同。机器可以搬来搬去,

厂房可以东拆西建,货币资本更能无腿而行天下。道路铺在地面,桥梁架在河上,但道路并不天然附属地面,正如桥梁并不附属河流。因此,当我们试着问”人力资本的产权”时,我们究竟是在问,”人力资本的归属”,还是在问”人的归属”呢?人力资本不可分地归属于人,天然如此,何问之有?至于人的归属,除了可以蓄奴的社会,哪里有人会往”这个人归谁所有”这样愚蠢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呢?问题提不出来,答案就连”非婚生子”的地位都不会有了。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本文献,要么讨论人力资本的经济含义,要么测度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不讨论”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劲头十足的学者,同时又对产权问题有兴趣的,寥若晨星。 首先碰到人力的产权问题的,正是研究奴隶制的经济学家。1977年,巴泽尔(Barzel)在美国《法律和经济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提出奴隶经济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奴隶制下,奴隶在法权上属于奴隶主,是其主人财产的一部分。因此奴隶主可以全权支配奴隶的劳动并拿走全部产出。但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有一部分奴隶不但积累了自己的私人财产,而且最后居然还”买”下了自己,从而成为自由民呢?巴泽尔发现,奴隶是一种”主动的财产”(full-fledgedproperty),不但会跑,而且事实上控制着他自己劳动努力的供给。奴隶主固然”有权”强制奴隶劳动,但由于奴隶的”主动财产”的特点,奴隶主要强制地调度奴隶的体力和劳动努力,即使支付极其高昂的”监控(supervision)和管制(policing)的成本”,也不能尽如其意。为了节约奴隶制的运转费用,一部分奴隶主不但只好善待奴隶,而且只好实行定额制(quota),允许奴隶将超额部分归己,于是一些能干的奴隶因此拥有”自己的”私产,直到积累起足够的私家财富,最后有钱”赎买”自由身份。 这位巴泽尔,是张五常教授当年在华盛顿大学的同事。据张五常在1984年的回忆,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特征及重要性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特征及其重要性。 1.1、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在经济学家眼中,有两类资本:一是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 );二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所谓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进行投资,包括学习、上学及在职培训等所形成的资本。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结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这是现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他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价的,需要耗费一定的稀缺资源,人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形成,都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他所论述的人力资本投资概念大体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表现为人的健康、体力、知识、技能、经验和其他精神等,一句话,表现为人的素质;二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型的人力资本是稀缺的;三是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于教育、健康等而形成的资本,这种投资支出是生产性的;四是人力资本像一切资本一样应当获得回报,人的时间的经济价值提高是一种趋势;五是人力资本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1.2、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如下四大特征: (1)、投资收益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一般来说,对人力资源最初的投资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效益,如在小学期间的教育投资,可能需要经过一二十年才能体现出来。这就是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滞后性。但是,人力资本在见效后,就能体现出受益的长期性,因为人力资本能够长期使用。 (2)、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倍增效应 人力资源投资能够促进人力资源载体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舒尔茨通过对美国在1900~1957年间的物质资源的投资收益和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进行详细调查和计算,发现在这段时期的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是物质资源投资收益的率的5倍。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和物质资源的投资相比,对人力资源进行的投资具有更高的效益。 (3)、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具有递增效应 物质资本投资有个收益递减规律,经济学发现了土地肥力递减的趋势。唯独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却具有收益的递增效应,即在人力资源上投资得越多,经过一段特定的时期后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也将越多,这将克服其它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从而保证经济的长期增长。 (4)、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具有多样性 对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样的,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能增长人力资源载体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劳动者的体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3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在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中,加里·贝克尔把以往宏观的人力资本研究转向微观的人力资本研究中,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继往开来的研究,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现象。他断言,当投资教育和训练的收益大于不投资教育和训练时,人们就会着眼于长远,积极投资教育。而如果教育在经济上是重要的,那么教育的货币回报率应该是显著的,于是贝克尔开始对人力资本进行研究,最初是想估计美国大学和中学教育的货币回报率,但在研究过程当中,发觉很少人对投资于人的过程进行理论探索,于是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人力资本、教育、家庭、婚姻、歧视及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贝克尔计算,美国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起码相当于国民收入总值的17 %至25 %。他根据过去40 年的资料分析,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只受过低等教育的人,薪酬差距日渐扩大,可以说,知识的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人力资本理论,像不少读者知道的那样,是将经济学关于"资本"的理论,推广到对"人力资源"的分析上来。一些经济学家的先驱们,探究经济总产出的增长何以比要素投入增长更快的原因,发现健康、教育、培训和更有效的经济核算能力等等,是现代收入增长的日益重要的源泉。这个认识一般化后,人力资本经济学家就把人的健康、体力、生产技能和生产知识等等看成是一种资本存量,即构成未来收入增长的一个源泉。 "资本"的产权特性,如同其他"物"的产权特性一样,许多人认为是清楚的。事实上,大家讲产权,好像不言而喻地都是在讨论"物(property)":产品、货币和其他财货。讲到"资本",不外机器、设备、厂房、场地、可周转的钱、道路、桥梁等等。所谓资本的产权,当然就是这些可以投到生产过程生利的"物品"的那一束权利,也就是资本品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 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就不同了。首先是"人力资本究竟有没有产权"?这个问题的困难,说来有趣,首先不在于难找好的答案,而在于问题本身很难明明白白地提出来!权利问题总是和"排他性的归属"连在一起的。经济学家定义的人力资本,包括人的健康、容貌、体力、干劲、技能、知识、才能和其他一切有经济含义的精神能量,天然归属于自然的个人。人力资本的每一个要素,都无法独立于个人。这同任何"物"的资本不同。机器可以搬来搬去,厂房可以东拆西建,货币资本更能无腿而行天下。道路铺在地面,桥梁架在河上,但道路并不天

然附属地面,正如桥梁并不附属河流。因此,当我们试着问"人力资本的产权"时,我们究竟是在问,"人力资本的归属",还是在问"人的归属"呢?人力资本不可分地归属于人,天然如此,何问之有?至于人的归属,除了可以蓄奴的社会,哪里有人会往"这个人归谁所有"这样愚蠢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呢?问题提不出来,答案就连"非婚生子"的地位都不会有了。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本文献,要么讨论人力资本的经济含义,要么测度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不讨论"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劲头十足的学者,同时又对产权问题有兴趣的,寥若晨星。 首先碰到人力的产权问题的,正是研究奴隶制的经济学家。1977年,巴泽尔(Barzel)在美国《法律和经济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提出奴隶经济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奴隶制下,奴隶在法权上属于奴隶主,是其主人财产的一部分。因此奴隶主可以全权支配奴隶的劳动并拿走全部产出。但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有一部分奴隶不但积累了自己的私人财产,而且最后居然还"买"下了自己,从而成为自由民呢?巴泽尔发现,奴隶是一种"主动的财产"(full-fledgedproperty),不但会跑,而且事实上控制着他自己劳动努力的供给。奴隶主固然"有权"强制奴隶劳动,但由于奴隶的"主动财产"的特点,奴隶主要强制地调度奴隶的体力和劳动努力,即使支付极其高昂的"监控(supervision)和管制(policing)的成本",也不能尽如其意。为了节约奴隶制的运转费用,一部分奴隶主不但只好善待奴隶,而且只好实行定额制(quota),允许奴隶将超额部分归己,于是一些能干的奴隶因此拥有"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Ξ 李守身 黄永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肥 230001) 摘要:关于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仍存在着诸多争议,但其采用经济方法观察人本身智力与体 力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无疑具有历史性的突破。贝克尔从一个全新角度揭示了坚持以人 为本的经济发展思想,对现代西方新经济理论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新经济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来临,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思想,强调人本身生产能力的积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弥补了西方传统经济学研究以物为主、忽视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者的个体差异对经济影响之不足。作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格里?贝克尔(G ary Becker)长期致力于运用经济学方法和观点研究人类行为,开辟了以前只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关心的研究领域,拓展了经济学研究范围,被称为“帝国创建者的经济学家”。在人力资本研究方面,贝克尔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出发,做了许多开创性研究工作,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其代表作《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人力资本革命”的起点,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西方新经济理论研究有深远影响,对于我们正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有现实参考价值。 一、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间。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样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①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 Ξ贝克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特别是在发展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81年曾来我国访问,并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举办的发展经济学讲习会上作了《人力资本的投资理论》的长篇报告。在报告中,贝克尔重申了人力资本的确切定义,列举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六种含义,强调了人力资本的社会有效投资以及人力资本回收率的重要意义和计算方法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他对1964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的《人力资本》一书的继续和重要补充。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参阅了他的报告录音稿及其它公开出版物。谬误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人力资本特性、人力资本投资路径与创新网络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2012.4下旬·11 ·□【摘要】本文在对人力资本特性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分为六种类型,并讨论了人力资本特性对人力资本投资路径及创新网络结构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的人力资本特性对应三种不同的人力资本投资路径及创新网络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架构与模型。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路径创新网络 吴小立(博士) 品秉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州510665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511370) 人力资本特性、人力资本投资 路径与创新网络 创新网络的形成能带动整个区域以及区域之间的互动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整个国家的创新实力和水平(Freeman ,1991)。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其构架的主要联结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Imai 和Baba ,1989),而当员工作为创新网络的网络节点,以人力资本的形式进入企业,构成以个体间的创新关系为连接边的创新网络时,人力资本投资路径对创新网络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应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必须以异质性的人力资本为网络节点构建创新网络,通过资源共享,获得技术及制度创新的低成本优势;通过外部性经济的协同创新效应,获得技术及制度创新的差异性优势。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人力资本的差异性能否以不同维度解析?针对不同的人力资本特性应选用何种人力资本投资路径?人力资本特性、投资路径与创新网络之间是什么关系?构建何种机制,有利于激发创新因子的连锁、协同效应?这一系列高度相关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加速区域经济发展亟须突破的难题,且也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人力资本特性及投资路径类型 一般认为,资本是一切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价值增值的生产要素。《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作为现在和未来产出与收入流的源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强调了人力资本的范畴是知识和技能。 Schultz (1961)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可以带来未来的收入或满足,它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据此,人力资本主要由知识、技能与体能三要素构成。贝克尔(1987)提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强调了“资本”在“人力资本”中的特征。由此可知,人力资本必须满足两个充要条件:第一,价值增值的源泉;第二,以人为资本的载体。可见,人力资本的“增值性”已广为认同。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兴起,人力资本 专用性得到充分重视。 早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时期,罗默就将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根据投入知识的类型,人力资本可分为物质劳动(L )或原始劳动(Raw Labor )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而德姆塞茨、阿尔钦、巴泽尔、哈特和张五常在解释企业问题时运用到人力资本理论的有关内容,把人力资本作为研究工具,引出新理论、 完善原有理论,或者进行实证研究。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本的增值性和专用性总是正相关。Lucas 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Schultz 在《报酬递增的源泉》一书中,也强调了专业人力资本是报酬递增的源泉,认为专业人力资本包括了与报酬递增现象有关的诸多形式的人力资本,他虽也提及特殊人力资本理论,但实质上特殊人力资本与专用人力资本内含基本一致。 但是,对经济组织而言,人力资本的增值性只能是个相对的概念。 增值不仅是个体知识技能与经验的存量问题,更是个体存量与组织的适应性效率问题。专用性人力资本只是实现增值的一个条件,人力资本之间还必须相互合作、相互协调,人力资本还必须与物质资本、 经济组织环境相匹配,才能实现适应性效率。而且,分工越深化,专业化程度越高,适应性效率就越重要。也就是说,当不具备适应性效率的时候,专用性人力资本不一定有增值性。 所以,人力资本可以归结为两个特性:增值性与专用性。企业资源理论也支持了此观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核心能力的有价性、异质性、不可仿制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此企业关注核心员工,而将非关键活动外包。 本文所指的人力资本增值性与力资本专用性具体含义如下:首先,人力资本增值性有两重含义,一方面是个体的知识与技能存量高,增值的实力与潜力大;另一方面是相对企业而言,具有适应性效率,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其次,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是相对于一般人力资本而言,一般性人力资本指的是某些技能反映了人力资产的特性,它的数量可以通过入门时的资格证书或培训取得的资格证书,加以认定,此类技能可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思想派别,或称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人力资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和学说,并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概念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知识、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第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第四,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渊源 (一)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早期人力资本思想 早在17世纪,威廉.配弟(William.Petty)就已经提出了人力资本思想。在1676年的《赋税论》中,他把作战中军人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的生命损失做了比较,他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这一著名论断即便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他认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其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和人的体质与技能有关。他主张加大在提高人口素质上的投入,尤其是在普及教育和选拔技术人才方面。此外,他还在《政治算术》(1690年)中对当时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进行了测算。正因为如此,他被认为是“首次严肃地运用了人力资本概念”[1]的人。 亚当·斯密(Adam.Smith)则将前者的思想发展了一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提出了初步的人力资本概念。他说:“学习是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社会上的固定资本。”[2]由此可见,在亚当.斯密那里,人力资本投资已经运用比喻的方式隐性的表现出来。但是,尽管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已经看到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之一,但是他们只是认为劳动的报酬是工资,而资本的报酬才是利润。既然工资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支___________________ [1]王建民.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6 [2] 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57—258

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 在经济中,人力资本涉及人类作为生产收入的行为者的生产能力。这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这个术语只是在过去的25年里才在专业论著中获得广泛的使用。在这25年里,把资本理论的一些原理扩展到人在生产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作为现在和未来的产出与收入流的流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或报酬在于提高了一个人的技能和获利能力,在于提高了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中经济决策的效率。这个条目概述的是主要思想,参考文献必然是有限的。更详尽的和其他解释,读者应当查阅布劳(Blaug)、罗森(Rosen)、萨霍塔(Sahota)和威利斯(Willis)撰写的评述,它们还会给读者提供完整的参考文献。 对分析来说,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在形式上的差别,较之它们之间在产权性质上的差别,其重要性不大。在自由社会中,人力资本的所有权限于体现它的人。一般说来,一个人甚至不可能自愿地出卖有法律约束的未来获利能力的所有权。基于这个原因,最好是把人力资本服务的交换作为租金的市场交易来进行分析。数量分析限于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收入和产出流量。由于一个人不可能出卖其自身的资产所有权,因此工资支付和收益流量被视为等价于人力资本价值的租金。甚至连在持久的雇用关系中发现的那种长期承诺,最好也视为一系列短期的、可续订的租金契约。相比之下,法律制度对非人力资本所有权的交易和自愿转让的限制,却要少得多。事实上,大量的非人力资本资产的市场活动,是企业组织制度的特点。 然而,由于这些区别并不总是严格的,因此在其中必定要保持着某种伸缩性。奴隶制茺就是可转让人力资本产权的突出例子。当然,奴隶制的非自愿因素是基本的,但就是自愿的制度也并非无人所知。类似地,受契约束缚的劳役,就是一个在法律上可以对其他人的人力资本服务强制实施长期契约要求权的例子。在当今的许多社会里,非人力资本所有权的转让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主要的例子是计划经济中非人力资本的集体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 理论背景古典经济学坚持把生产要素分为三个部分,即土地、劳动和资本。而现代经济学对这种划分则不那么刻板。从供给角度看,生产要素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可以以某种代价换取它的增长和改善。当这种改善涉及到权衡未来收益与现在成本时,资本理论的原理是适用的。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早期的统计家和国民收入核算家,由于他在1676年把作战中军队、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类生命的损失进行了比较,一般被认为是首次严肃地运用了人力资本概念。这种比较的一些原理直到今天还保留着。然而亚当·斯密为这个主题确定了总的方向。《国富论》把工人技能的增强视为经济进步和经济福利增长的基本源泉。它还包含了首次论证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者技能如何影响个人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内容。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强调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性质和家庭在从事这种投资中的作用。由于工人作为生产要素和其工作环境的消费者的双重性质,因此,他还指出非货币因素在这些决策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杰出的统计家和科学家艾尔弗雷德·洛特卡(Alfred Lotka)与达布林(Dublin)合作,提供了人力资本在数量方面的应用,估算了个人收益的现值,用以充当合理购买人寿保险的指标。J·R·沃尔什(Walsh)作出了第一个人力资本价值的成本估算。弗兰克·奈特(FrankK Knight)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增长的经济中生产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