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54309542.html,

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作者:王春琴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4年第11期

【引言】

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三令五申的强调:要对当前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实,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是提升他们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和本性,它能促进和协调好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宗旨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使他们能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以及热爱生命,不断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人是一切教育的起始点和归宿点,因而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人的价值意义,关注人性的完善,关怀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深层涵义也就是教育的人文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通过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事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推行生命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

1.为学生营造探究生命的氛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探究生命的良好氛围。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探寻生命哲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中设置探究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可以首先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在文章结尾时,作者写道“我”给了于勒叔叔小费,这一举动的出发点其实是亲情使然,那“我”这样做是否正确?从这一举动中能够看出“我”的人物特点吗?如果课文中的于勒叔叔是一个富裕的人,他们相遇的场景会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整个课堂处于探究式的氛围当中,促使学生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对各种可能的情形进行努力探寻,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生命。生命教育是充满人道和人性的教育,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探究生命的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尊严与珍贵。

2.在教材中挖掘生命的价值意义

与其他课程教材相比,语文教材是最适合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将教材中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会发现课本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是丰富学生精神层面的良好素材,然后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无疑是启发学生感受生命、认识生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体现生命价值内涵的有效途径。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背影》这一课为例,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活阅历方面的限制,他们很难切身感受到课文中父亲的浓浓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