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最后背诵资料)

2014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最后背诵资料)
2014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最后背诵资料)

2014年下学期政治复习过关资料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消费与生活】

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但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信用工具: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它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外汇汇率跌落。

6.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7.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着商品价值这个轴心进行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8.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经营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9.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①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就会加大当前的消费。反之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总体消费水平提高。②物价总体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上涨,会引起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人们消费水平降低;反之,则人们消费水平提高。

10.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消费心里面面观: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里的影响。人们常见的消费心里有: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12.做理智的消费者:要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3.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成为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4.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1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16.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7.劳动和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决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①党和政府必须把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18.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国家要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要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维护的途径)。

19.储蓄存款:存款储蓄分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定期储蓄利率高,收益高于活期,但存期限定、流动性较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20.我国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有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结算业务。

21.股票、债券、商业保险(Ⅱ):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债券是稳健的投资;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2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等)

23.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二是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三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

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5.财政及其作用: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它通过国家预算来实现。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6.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税收收入是构成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和最重要的来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科教文卫、行政管理和国防、债务、社会保障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27.税收及其种类: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税。它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偷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额征税。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2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自觉纳税是公民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精神的体现。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它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能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1.加强宏观调控:必要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3.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3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活动。经济全球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35.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最重要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加入WTO,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就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36.广泛、真实的民主: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民民专政的特点和优点是广泛性(广泛的主体享有广泛的权利)和真实性(制度的、法律的、物质的保障)。

37.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38.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9.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40.选举方式的选择(Ⅰ):直接选举: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41.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一方面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自己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

42.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①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②意义:有助于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43.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基层自治组织。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44.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①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②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5.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一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二是要负责的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46.政府的职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

47.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性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8.求助有门投诉有道: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多种途径:热线电话、电子政务、信访部门、法律途径(行政裁决制度、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

49.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此政府要加强立法工

作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0.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我国政府正在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以提高决策水平。

5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也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制约和监督政府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二是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三是政府要实施“阳光工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53.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的权力。人民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5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民主集中制。

5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我国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56.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57.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5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9.执政参政特色鲜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一个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6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

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自

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现实情况决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2.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63.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联合国是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64.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家的关系。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65.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6.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战后世界发展是主流,但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67.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68.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目前,世界正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69.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面对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应当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战略重点;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综合国力。

70.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71.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7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3.文化与经济、政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

济以重大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74.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75.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76.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为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的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处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77.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传播的形式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文化娱乐活动等。文化传播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现代文化传播主要的手段是大众传媒。文化交流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我们要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78.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一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另一方面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79.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思想运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80.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既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81.文化创新的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8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8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84.中华民族之魂(Ⅰ):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8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86.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87.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需要。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88.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89.在文化生活中选择:当前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存在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个人角度看,我们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从国家角度,要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90.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9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93.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94.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5.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96.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9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98.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它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9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1.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10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04.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05.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6.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10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对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08.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10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10.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1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1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其次,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1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②量变与质变

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既要脚踏实地,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1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矛盾的统一即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贯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对立即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1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11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人们学会分析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关键。

118.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19.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发展要求创新,创新才能发展。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创造性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要树立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要勇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2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12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2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124.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12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体现出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首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2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程度所作出的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27.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2018江苏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2018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若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t x v ??=t ?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 1、对于下列图解,准确的说法有:() DNA…—A—T—G—C—… ∣∣∣∣ RNA…—U—A—C—G—…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⑤共有5种核苷酸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2.一个DNA分子转录出多少种多少个mRNA () A.一种一个 B.一种多个 C.多种多个 D.无数种无数个 3.若双链DN A分子的某个基因含X对脱氧核苷酸和Y个鸟嘌呤,则该基因片段转录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尿嘧啶有()个 A.0~(X-Y)B.1~(X-Y) C.Y D.(X-Y) 4.如图所示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5.科学研究表明,生物体内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其意义是() A、使不同生物能够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对于保持生物性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能够避免生物氨基酸过多而引起变异 6.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准确 的是()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实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 内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实行①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7.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形状的控制过程的示意图。些列相关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导致③过程变化的根本原因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络氨酸酶活性下降 D.据图分析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实行的 8.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能够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动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 9.某生物体细胞基因型为DDDdEEEE,则可断定该生物为()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D.单倍体或四倍体 10. 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11.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12.如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得出()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 AAG 谷氨酰胺:CAG CAA 谷氨酸:GAA GAG 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氨酸:AAU

2018年12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2018年12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其中1~20小题,每小题2分,2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1.下图分别表示某高等动物个体水平以下的四个层次,其中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A B C D 2.已知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含有145个肽键,组成该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和它们在缩合过程中至少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145和144 B.145和145 C.145和146 D.146和145 3.细胞吸收下列物质的速率与右图相符的是() A.氨基酸 B.氧气 C.葡萄糖 D.钾离子 4.下列四组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 A.水和无机盐B.蛋白质和无机盐 C.水和脂肪D.葡萄糖和核酸 5.下列试剂中用于检测还原糖的是() A.碘液B.苏丹Ⅲ染液 C.斐林试剂D.双缩脲试剂 6.下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右图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①~④分别代表四条色素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的色素为叶绿素b B.③的颜色呈现黄色 C.②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④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 8.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A.核糖核酸B.核糖核苷酸C.脱氧核糖核酸D.脱氧核苷酸 9.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进行测交,理论上,其后代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A.4种B.3种C.2种D.1种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来源或去路的叙述,最准确的有()A.只来源于葡萄糖B.用于生成水 C.用于生成丙酮酸D.只来源于水 11.人体内环境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维生素B.尿素C.激素D.纤维素 12.基因“剪刀”是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它指的是() A.RNA聚合酶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DNA连接酶D.DNA聚合酶 13.下列细胞中,含有四分体的是() 14.能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 15.某地区的驯鹿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占24%,Aa个体占72%,aa个体占4%。则A的基因频率是() A.8% B.24% C.48% D.60% 16.人体内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激素D.抗利尿激素

2016年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全资料

2015年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I《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 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A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B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是是商品,有价值。 C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 D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2)流通手段: A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B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注意:价值尺度:“标价”“价格”等; 流通手段:“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 支付手段:“还债”“利息”“税款”“工资”等。 4、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 注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信用卡的含义、功能。★ 含义: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 支票的含义。★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注意:常用的结算方式: ①用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②双方通过银行转帐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5、外汇和汇率。★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

高二生物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有答案)

高二生物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有答案)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2.某学者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3.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B.蓝藻、灵芝、豌豆 C.小麦、番茄、大豆D.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 4.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5.把一块生物组织捣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知其含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由此可以判断该组织取自() A、小麦 B、家兔 C、病毒 D、细菌 6.人体体液中存在着许多缓冲系统(如H2CO2和HCO3-、 HPO42-和H2PO4-等),它们既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这说明无机盐() A.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B.能够维持生物体体液的酸碱平衡 C.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7.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具有98个肽键。则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接近() A.11036 B.12288 C.12544 D.12800 8.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最正确是() A.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B.两种蛋白质所含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C.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9.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内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染色体和叶绿体 C.RNA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10.在进行植物细胞融合实验时,要除去细胞壁,最好应选择() A.淀粉酶和果胶酶 B.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盐酸 11.

(完整word)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2018学业水平测试在线考试试题和答案

第一大题、单选<共20小题 20.0分) 1、监考员启封试卷袋的时间< ) A、考前5分钟 B、考前10分钟 C、考前15分钟 ?正确答案:B 2、监考教师分发草稿纸、答题卡在开考前规定时间< ),并用规 范用语指导考生填写答题卡上的姓名及准考证号。9qb8StVZKA A、15分钟 B、20分钟 C、10分钟 D、5分钟 ?正确答案:A 3、答题卡经考点清点验收合格装袋密封正确顺序应该为< ) 1、须核对《考场情况记录表》上缺考条码,与卡袋封面填写 缺考号一致 2、将答题卡清点30份齐全,贴有条形码的区域先装入塑料 袋,将塑料袋口折叠 3、《考场情况记录表》放在答题卡的最上面

4、再装进答题卡袋口密封并贴封条,交考点主任签字 A、1-3-2-4 B、3-2-4-1 C、4-3-2-1 D、2-1-3-2 ?正确答案:A 4、考生提前交卷的时间是( > A、整场考试不允许考生提前交卷离开考场 B、开考后30分钟 C、开考后60分钟 D、考试结束前30分钟至考试结束前15分钟 ?正确答案:A 5、生物科目开考时间是<) A、16:15 B、10:45 C、8:30 D、14:00 ?正确答案:D

6、物理科目开考,监考员领取试卷、答题卡、金属探测器等物 品,清点无误两人同行直入考场的时间< ) A、考前25分钟 B、考前20分钟 C、考前30分钟 ?正确答案:C 7、监考员原则上不得离开考场,应< )考场前后,以便从各个角 度巡查考场秩序,监督考生按规定答卷。整场考试不允许考生提前交卷离开考场。9qb8StVZKA A、前站后坐 B、一前<讲台)一后分立 C、前坐后站 D、一前一后 ?正确答案:B 8、监考员监督考生按规定答题,制止违纪舞弊行为,制止<)进入 考场 A、场外监考员 B、巡视员 C、考点的其他工作人员 D、考点主任、副主任

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华栋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命题人:苗伟 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第I卷(选择题)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 )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叶面上的全部太阳能 B.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C.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d B.a>b+d C.a<b+d D.a<c+d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B.能量循环、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 C.能量积累、物质合成和信息流动 D.能量释放、物质分解和信息流动 4.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经食物链的各营养级时其特点是() A.逐级递减和循环流动 B.逐级递增和单向流动 C.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 D.逐级递增和循环流动 5.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每增加5 kg,至少要消耗草多少?() A. 1000 kg B. 250 kg C. 25 kg D.125 kg 6.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 A.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 B.各营养级能量利用率的关系 C.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量的关系 D.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 7.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8.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 A.行为信息 B.化学信息 C.物理信息 D.营养信息 9.为解决人口问题,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提倡早婚、晚育 B.减少城市人口比重 C.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D.开垦荒地,增加耕地数量 10.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 A.②④ B.⑥⑦ C.⑤⑦ D.②⑤⑦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 12.生物多样性包括() 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变异多样性⑤群落多样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13.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列关于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B.控制污染和治理水污染 C.融化冰川,扩大淡水资源 D.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2014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和陕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

2018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整理

2018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一、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要求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若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 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公式: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12.自由落体运动 A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第2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 .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C .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 . 内环境中Na+不足,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 2. 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 .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 .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 .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3.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 . 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 . 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 . 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4.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血糖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 .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B .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C . 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 .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5.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6.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 . 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C .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D . 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7.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直接关系 B . 体液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 . 神经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 D .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只受神经或体液的调节 8. 人体的体温之所以维持稳定,依赖于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在夏季高温环境中,热量散出的主要途径为() A . 汗液的蒸发 B . 呼气 C . 排尿 D . 排便 9.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 . 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C . 人体的体温是一个定值 D . 人体的热量来源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10.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 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 . 图示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11.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 .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 .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 .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 .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12. 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后不会引起()

2014全国新课标1数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1 理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2 {|230}A x x x =--… ,{|22}B x x =-<…,则A B ?=( ). A .[]2,1-- B .[)1,2- C .[]1,1- D .[)1,2 2.3 2 (1)(1) i 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g x f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是双曲线C :2 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3 B .3 C .3m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 A .18 B .38 C .58 D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 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A . 203 B . 72 C . 165 D .158 8.设(0, )2π α∈,(0,)2 π 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 A .32 π αβ-= B . 32 π αβ+= C .22 π αβ-= D .22 π αβ+= 9.不等式组1 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 A .2p ,3P B .1p ,2p C .1p ,4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点,若4FP FQ =,则||QF =( ). A . 72 B . 3 C .5 2 D .2 11.已知函数3 2 ()31f x 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0x >,则a 的取值范

黑龙江省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学业水平测试方案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音乐鉴赏学业水平测试方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音乐鉴赏学业水平测试工作以教育部颁发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推动素质教育,促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基于我省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现状,增强我省高中音乐鉴赏学业水平测试考核力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测试对象 全省普通高中全体高一学生。 二、测试内容 1.《音乐鉴赏》模块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音乐知识; 2.学生在课内外应知应会的音乐鉴赏常识; 3.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鉴赏感受及分析判断水平。 三、测试原则 1.测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对学生的重视,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注重和促动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2.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体现出对三维目标的注重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1)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占总成绩的30%; (2)终结性评价——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四、测试方式 测试时间:全省统一时间,60分钟; 测试分值:笔试,闭卷;卷面满分100分; 试卷题型:听辨题、辩析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论述题;

试卷难度比例:基础题占70%;稍难题占20%;较难题占10%。 五、测试建议 1.建议全省统一制做测试用音响光盘(一式两份)。 2.测试形式分为笔试及学生平时表现两项内容: (1)卷面部分:卷面部分占70%。考查学生对音乐鉴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测试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时,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分析及鉴赏水平。 (2)学生平时表现:学生平时表现占30%。学生平时表现成绩由学生学籍所在学校提供,重点测试学生出勤、学习态度和应知应会的音乐鉴赏常识。 六、试题题型示例 第一题:听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时间:学生听辩音乐的时间约20分钟,10题,每段音乐之间有答题时间。 2.范围:包括民歌、京剧、欧洲民间音乐等内容。 第二题:辨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时间:播放两段音乐,时间约10分钟,每段音乐之间有答题时间。 2.范围:包括演奏乐器、演唱形式、曲式、速度、音乐情绪、音乐内涵等。 3.学生写下自己鉴赏体会。 第三题:填空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所考内容为测试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及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 第四题: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材料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天体的类型有、、、、、等。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请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请用图示意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行星(包括、、、 )、行星(包括、)、行星(包括、)。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 (2)适合生物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 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 (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 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球,主要成分是和。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 3、太阳能量来源于。请写出反应过程。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 (2)维持地表,促进地球上的、运动和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太阳能。 5、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层、层、层。请用图示意。 太阳内部 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7、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年。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大气中的层,使地球上通讯受到影响,甚至;(2)使地球磁场出现“”现象; (3)两极地区出现。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 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蓝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和内质网 B. 细胞膜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中心体 D. 细胞核和线粒体 2. 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 B. 激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 C. 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元素C、H、O D. 激素是由外分泌腺细胞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3、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对两种生物细胞中的何种物质进行化学分析( ) A.糖类 B.磷脂 C.蛋白质 D.脂肪 4、将用3H标记的尿苷酸引入某类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5、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

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是( ) A. 4、8、4和4、8、4 B. 4、5、4和4、5、4 C. 4、5、4和4、8、4 D. 4、8、4和4、5、4 6、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7、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8. 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2014年全国新课标1

2014年全国(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 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

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 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2017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8,6,4,2=A ,集合{ }6,5,4,1=B ,则B A I 等于 (A ){}8,6,4,2(B ){ }5,2,1(C ){}8,6,4,2,1(D ){}6,4 (2)函数2sin y =(π 36 x +),x ∈R 的最小正周期是 (A ) 3π (B )32π (C )2 3π (D )π (3)若向量(23)=,a ,(12)=-,b ,则-a b 的坐标为 (A )(15), (B )(11), (C )(31), (D )(35), (4)已知向量(1,2)=-a ,(2,1)m =b ,若⊥a b ,则m 的值为 (A )1- (B )1 (C )41 - (D )4 1 (5)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为 (A )2 (B )4 (C )6 (D )8 (6)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25a =,1021a =,则6a 等于 (A )13 (B )15 (C )17 (D )48 (7)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x y 122 -=,则其焦点坐标是 (A ))0,3( (B ))0,3(- (C ))3,0( (D ))3,0(- (8)若双曲线19 2 22=- y a x (0)a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2y x =,则a 的值为 (A ) 2 3 (B )23 (C ) 2 2 3 (D )6 (9)焦点在y 轴上,焦距等于4,离心率等于 2 2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A ) 2211612x y += (B )2211216x y += (C )1842 2=+y x (D )14 822=+y x (11)已知3>x ,则3 4 -+ x x 的最小值为 (A )2 (B )4 (C )5 (D )7 (12)直线1l :210x y --=与直线2l :024=++y mx 互相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A )8-=m (B )1 2 m =- (C )8=m (D )2m = (13)将函数cos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 3 π 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A ))322cos(π -=x y (B )π cos(2)3y x =+ (C ))3 22cos(π +=x y (D )π cos(2)3 y x =- (14)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422x y x y x y +?? -??-? ≥≤4≥则目标函数3z x y =+-的最小值为 (A )2- (B )5 3 - (C )1- (D )5 (1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72 (B )36 (C )24 (D )12 (16)已知13 log 5a =,3 5.0=b ,15 log 3c =,则,,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 )b <a <c (B )c <a <b (C )a <c <b (D )a <b <c (17)从自然数1,2,3,4,5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组成两位的自然数,则在两位自然数中取出的数恰好能被3整 除的概率为 (A )25 (B )15 (C )3 10 (D )12 (18)某商场在五一促销活动中,对5月1日上午 9时至14时的销售额进行统计,其频率分布直方 图如右图所示,已知9时至10时的销售额为2.5万元,则11时至12时 开始 s = s ×2 k ≤3 输出s 结束 第(5)题图 是 否 s = 1,k = 1 k = k + 1 第(15)题 9 1011121314第(18)题图 0.050.100.150.200.250.300.350.40 频率/组距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