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差异及其影_省略__基于鄂州_黄石_仙桃的实证研究_谢晶婷

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差异及其影_省略__基于鄂州_黄石_仙桃的实证研究_谢晶婷
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差异及其影_省略__基于鄂州_黄石_仙桃的实证研究_谢晶婷

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鄂州、黄石、仙桃的实证研究

谢晶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文章基于4442位城乡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 回归,对18-45岁的育龄妇女分城乡生育意愿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时间、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存在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传统观念、生育政策对生育数量和生育性别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家庭总收入对意愿生育数量有正向影响,与莱宾斯坦的成本效用理论模型不符合。

关键词: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中国自1971年起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举措有效地控制了我国的人口生育率,在我国的人口转变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生育率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中国由于特殊的二元结构,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状况、文化观念、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别使二者的生育意愿也表现出差异。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城市的平均总

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2-1.3的水平,而农村平均一直比城市高1倍多。[1](P91)

在这种生育率的差别之下,城市和

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处于何种状况?她们之间生育意愿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回答和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政府针对城乡制定不同的生育政策,更有效地引导我国人口的发展。本文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目前,关于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差异的实证分析并不多。风笑天、张青松(2002)以二十年来有关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实证调查结果为依据,研究表明无论城乡,理想子女数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下降,但城乡之间的变迁速度不一致。[2]冯玉平(2007)利用中国2001年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的数据,结果表明城市和农村之间意愿生育数量差别不大,但意愿生育性别差距显著,农村偏好于男孩。[3]

关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很多学者感兴趣的课题,并产生了大量文献。

个人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陈卫、史梅(2002)利用伊斯特林模型表明,城市妇女意愿生育数量低于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与妇女的意愿生育数量呈负相关,民族、地区、年龄因素对生育意愿的影响较小。[4]

陈字、邓昌荣(2007)运用logit 和probit 离散选择模型,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其生育意愿

有负向影响,兄弟姐妹数量有正向影响,户口性质、工作的政府背景对生育意愿也有影响,[5]梁宏(2007)也得出类似的结论。[6]还有学者考察了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生育意愿。李嘉岩(2003)利用北京市的抽样调查数

据,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发生改变,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7]孟轲(2008)根据江苏

省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差异。[8]流动经历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也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尤丹珍、郑真真(2002)通过安徽、四川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外出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流动经历对妇女的意愿生育性别没有影响,但对意愿生育数量有影响,外出流动降低了农村妇女

作者简介:谢晶婷(1987—),女,福建龙岩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的意愿生育数量。[9]

家庭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莱宾斯坦从经济学的成本——效用角度对生育率进行研究,他认为,“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及家庭地位的上升,为了避免或减少损失,这类家庭倾向于少生育孩子”。[10](P22)周连福(1997)根据吉林省1995年的调查数据,验证了莱宾斯坦的家庭收入与意愿生育子女数呈负相关的理论。[11]社会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我国政府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政策也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冯玉平(2007)认为,独生子女政策使育龄妇女的生育性别偏好男性,是我国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12]

总结以往的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将分析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其差异性,为政府针对城乡制定不同的生育政策提供决策。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城乡育龄妇女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差异;第四部分是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语。

同时根据相关理论和以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3个研究假设:

假设1:育龄妇女个人因素的出生年代、受教育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和流动经历将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出生年代越靠近后期、受教育程度越高、有流动经历的育龄妇女,越趋向于少生育、无性别偏好。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其生育意愿趋向少生育、无性别偏好。

假设2:家庭因素也将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家庭收入越高的育龄妇女,其生育意愿趋向于少生育、无性别偏好。

假设3: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观念越强的育龄妇女越趋向于多生且偏好男性。奖励性生育政策使育龄妇女趋向少生,放宽的生育政策使育龄妇女趋向多生。

二、城乡育龄妇女基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区域研究所与湖北省计生委的合作项目“武汉城市圈育龄妇女的流动与就业保障”。调查于2009年2月在黄石、鄂州、仙桃三个市进行入户调查,总计调查了4442位18-45岁的育龄妇女(包括城市和农村的育龄妇女)。调查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育龄妇女基本信息、生育意愿调查、流动状况,本文数据主要来自调查的前两部分,基本信息有育龄妇女的出生年月、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情况、户口性质、是否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包括理想子女数、最佳生育年龄、意愿生育性别以及观念、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调查样本中,城市育龄妇女的问卷为1464份,占总样本量的34.5%,农村育龄妇女的问卷为2742份,占总样本量的64.5%,其余0.1%为无效样本。表1显示了城乡育龄妇女的基本特征及频数。在出生年代的分布上,城乡育龄妇女主要集中在70年代,分别占了49.6%、38.8%。从婚姻状况来看,城乡育龄妇女绝大多数是已婚。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城市育龄妇女小学及以下的较少,在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这三个层次的分布比较平均,农村育龄妇女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初中这两个层次,分别占了33.8%、55.5%。在独生子女的分布上,城乡育龄妇女主要集中在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分别只占了6.5%、1.5%。从流动经历看,农村育龄妇女流动的比例高于城市育龄妇女。

表1城乡育龄妇女的基本特征的频数和百分比

城市育龄妇女农村育龄妇女

频数(人)百分比百分比

出生年代婚姻状况

60年代36625.1%28% 70年代72449.6%38.8% 80年代37025.3%33.2%未婚1037.0%7.8%已婚(包括初婚和再婚)134792.1%91.4%离异或丧偶130.9%0.8%

频数(人)

766

1058

906

213

2504

21

受教育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流动经历

小学及以下83 5.5%33.8%初中42728.4%55.5%高中(包括中专及技校)43328.8%8.8%大专及以上56137.3% 1.8%独生子女94 6.5% 1.5%非独生子女136293.5%98.5%流动31821.7%47.6%未流动11468.3%52.4%

974

1597

254

54

40

2676

1304

1438

注:1.表1中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即只包含有效样本的百分比;2.本次的调查对象包括1990年和1991年出生的育龄妇女,考虑到该样本量较少,将1990年、1991年出生的育龄妇女合并到80年代,下文的80年代育龄妇女与此相同,将不再做解释。

三、城乡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差异的比较分析

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整个生育活动所持的价值观念。本文采用顾宝昌的“生育的三维性”,即从意愿生育时间、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三个方面对城乡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比较描述。

(一)意愿生育时间的差异

意愿生育时间是指人们认为最适合生育子女的时间。本次调查用“您认为最适合生育的年龄是多少”这个问题来反映育龄妇女对意愿生育时间的选择。从表2可以看到城市和农村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时间存在差异。城市育龄妇女中43.0%认为最佳生育年龄是20-24岁,55.2%认为是25-29岁;而农村育龄妇女中61.7%认为最佳生育年龄是20-24岁,36.7%认为是25-29岁。显然,城市和农村育龄妇女认为的最佳生育年龄都集中在20-29岁之间,但是有更多比例的城市育龄妇女选择25-29岁为最佳生育年龄,说明城市育龄妇女同农村育龄妇女相比,意愿生育时间有推迟的倾向。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城乡育龄妇女在意愿生育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表2城乡育龄妇女意愿生育时间的比较

20岁以前20-2425-2930-3435-3940岁以后总计

城市

人数(人)664783020101504百分比(%)0.443.055.2 1.30.10.0100.0

农村

人数(人)271759104715202850百分比(%)0.961.736.70.50.10.0100.0

注:

2=78.670,sig=0.00

(三)意愿生育性别的差异

意愿生育性别是指人们对生育孩子的性别期望,期望生男或生女,反映了人们的性别偏好。本次调查用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您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您希望是什么”这个问题来考察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性别。表4显示了城市和农村育龄妇女在意愿生育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和农村育龄妇女中,对意愿生育性别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大致相同,分别为66.0%和60.0%,同时也可以看出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偏爱男孩的比例都高于女孩的比例,农村育龄妇女中偏爱男孩的比例比偏爱女孩的比例高出22.8个百分点。说明我国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尤其在农村更加严重。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城乡育龄妇女在意愿生育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4城乡育龄妇女意愿生育性别的比较

男孩女孩无所谓总计

城市

人数(人)2992099871495百分比(%)20.014.066.0100.0

农村

人数(人)89424617102850百分比(%)31.48.660.0100.0

注:

表5城乡育龄妇女意愿生育数量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结果

系数

城市

(OLS标准化回归系数)

农村

(OLS标准化回归系数)

个人因素

60年代(参照组)

70年代-0.100***-0.127*** 80年代-0.163***-0.240***小学及以下(参照组)

初中-0.118**-0.035*高中(包括中专及技校)-0.137**-0.056***大专及以上-0.142*-0.020是否独生子女-0.063**0.019是否流动0.028-0.004

家庭因素家庭总收入0.076***0.075***

社会因素

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0.079***0.116***放宽的生育政策0.239***0.208***

奖励的生育政策-0.103***-0.027常数项——

——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城乡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在城市,有多子多福观念的育龄妇女比没有此观念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数量增加了0.079个,在农村则增加了0.116个,这表明传统观念对我国育龄妇女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尤其在农村这种影响更为显著。(2)生育政策:如果政府推行允许生第二胎的政策,那么无论城乡,育龄妇女都会增加其意愿生育数量,因此允许二胎的政策需慎行。奖励性的政策只会使城市育龄妇女减少意愿生育数量,在农村并不显著,这说明奖励性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存在问题,可能并没有使农村育龄妇女从该政策受益。

(三)意愿生育性别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6城乡育龄妇女意愿生育性别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城市农村

个人因素

60年代(参照组)

70年代0.055 1.056-0.0570.945 80年代-0.315*0.730-0.351**0.704小学及以下(参照组)

初中-0.4600.631-0.1660.847高中(包括中专及技校)-0.634**0.530-0.453**0.636大

专及以上-0.689**0.502-0.3340.716是否独生子女-0.1030.903-0.0730.930是否流动-0.2730.761-0.0720.931

家庭因素家庭总收入-0.0090.9910.017 1.017

社会因素

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 1.286*** 3.620 1.500*** 4.481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0.938*** 2.5550.598*** 1.818放宽的生育政策0.237 1.2670.200 1.221奖励的生育政策-0.414**0.661-0.1570.855常数项-1.164***0.312-1.335***0.263样本容量N13042403

Model Chi-square:135.667***409.035***

Overall Percentage:6873.7注:***0.01水平下显著,**0.05水平下显著,*0.1水平下显著。

从表6可以看出:

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中出生年代、受教育程度对城乡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性别有影响,而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1)出生年代的影响:无论城乡,70年代出生的育龄妇女同60年代出生妇女的性别偏好的差别并不显著。在城市,同非80年代出生的育龄妇女相比,80年代出生的妇女生育男孩的意愿降低了0.37倍(1/((

育男孩的意愿分别提高了2.620倍、1.555倍(((

((

[4]陈卫,史梅.中国妇女生育率影响因素再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2,(2):49-53.

[5]陈字,邓昌荣.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6):75-81.

[6]梁宏.广东人口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7,(3):5-10.

[7]李嘉岩.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3,(4):74-78.

[8]孟轲.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差异的比较研究[J].南方人口,2008,(4):1-7.

[9][14]尤丹珍,郑真真.农村外出妇女的生育意愿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2,(6):52-62.

[11]周连福.生育与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关系的研究[J].人口学刊,1997,(5):58-64.

[13]伍海霞,李树茁,悦中山.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行为分析——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J].人口研究, 2006,(1):61-68.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Fertility Desi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ertile Women between

the Rural and the Urban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Ezhou,Huangshi and Xiantao

Xie Jingt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43007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4442urban and rural fertile women and with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in fertility desire of18-45fer-tile women between the rural and the urban,and analyze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and the result of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ime,the number and the gender of the wishes of fertility,the age,the educational degree,the traditional concept,the fertility policy have the significant effect.The research also finds that total family incom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the wishes of fertility,which doesn’t match Leeibenstein’s cost-utility theoretical model.

Key words:Fertile Women between the Rural and the Urban;Fertility Desire;Influencing Factors

(责任编辑:毛鑫)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图l 1979~2000年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理想子女数 注:(1)由于不想要孩子的比例在历次调查中都极少,图中只列出了理想子女数为1个、2个、3个及以上的百分比。(2)这仅仅是变化趋势的一个参考,因为调查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由不同的调查人员与调查方式进行的,严格说来不具有可比性。 资料来源:风笑天、张青松(2002):《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第5期。 图21979~1998年不同地区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 注:同图1的注(2)。 资料来源:陈胜利、魏津生、林晓红主编:《中国计划生育与家庭发展变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 限的理想子女数之后仍然没有得到理想的性别构成,育龄夫妇可能会再生育。根据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估算,如果没有性别偏好的影响,1993~1997年的生育率可以下降11.4%,妇女的二孩生育率可以下降36%,三孩生育率则可以下降51%(陈卫,2002)。可见,不考虑性别偏好的理想子女数是一个低估的指标。 1997年中国首次在人口与生殖健康全国性调查中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偏好。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为1孩的妇女对性别的偏好较弱,城市中有较多人希望要1个女孩;而选择2孩的绝大 部分都希望要1男1女。在所有的选择中,希望要1男1女的比例最高,与其他地区性调查结果一致。分地区看,无性别偏好甚至偏好女孩的比例在城市中最高,其次为东部农村。 国内外关于生育意愿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探讨中,有学者认为,理想子女数与生育习俗相关,并不是真正的个人偏好(Thomson等,1995)。由于中国的生育意愿调查大多是在有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开展的,所以大部分了解到的生育意愿实际上是基于当地生育政策的有条件的生育意愿(乔晓春,1999)。从理论上讲,条件生育意愿并不能算真正的生育意愿,但它对我们的研究和决策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1)存在决定意识,政策的影响是无法摆脱的,即使在提问时强调“如果不考虑计划生育政策,你希望要几个孩子”,调查对象也很难自由地想象;(2)中国人口控制政策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至少在近几十年完全取消的 可能性不大,一定要搞清没有政策影响的生育意愿反而缺乏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值得研究,也缺乏可靠性的检验,仅从现有调查数据判断这些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从各次调查结果看,有关生育意愿的大部分调查结果都比较一致,而且相对稳 ?74?

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是生育观念的直接体现,从内涵上看,应当包括生育目的、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理想生育年龄和生育间隔、理想孩子质量等多个方面。基于此,我们可以把生育意愿界定为:人们在生育子女方面的愿望和要求,它体现着个体生育孩子的目的以及对生育孩子的数量、时间、性别、素质等方面的期望。但是,由于其中的质量维度在生育意愿调查中少有体现,而时间维度在问卷调查中又难以操作,再加上受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了个体生育时间的不确定性。所以,多数生育意愿调查的内容往往体现在生育目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和生育性别三个方面。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从生育目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和生育性别这三个维度探讨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有关生育意愿的资料和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发生了显著变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总体上表现为多育和偏男,传统生育目的占主体地位;70年代,在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和个人生育行为的强制干预下,人们的生育意愿开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意愿生育子女数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意愿生育性别的变化;进入80年代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进步从根本上推动了人们生育意愿的自觉转变。总体来看,生育意愿的变化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不同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使人们的生育意愿也有明显差异。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70年代末生育意愿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几乎没有进行过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但通过实际生育水平的变化还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推测出生育意愿的变化特征。 首先,意愿生育子女数变化显著,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的生育意愿主要表现为早婚早育和多生多育。由于社会安定、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孩子的经济效用增加,再加上政府有关部门限制人工流产的规定 ,在客观上都起着刺激和鼓励生育的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妇女的生育水平比新中国成立前还有所上升五六十年代我国妇女的初育峰值时间多在婚后第二年,婚后前三年有一半以上的妇女都生育了一孩。生育间隔以2~3年的比例最高,大部分妇女在4年内完成了下一胎的生育。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制定了逐渐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并加以全面推行。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城镇妇女产生了节制生育的愿望和要求,她们的生育意愿出现了降低的趋势。不少相关资料显示了当时人们对避孕节育知识的渴求。这些现象和事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和节育需求,说明传统生育观开始受到新型生育文化的冲击,出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苗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国家通过免费提供避孕、节育药具的形式,帮助广大妇女实现节育的要求,不少夫妇开始按照自己的生育意愿进行生育数量和生育时间的选择。 第三,农村地区生育观念转变相对缓慢。20世纪60年代后期,城乡妇女的生育水平开始出现较大差异,1969年妇女总和生育率,城市为3.30、农村为6.26。在农村,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避孕节育技术设施落后等),再加上当时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和按人口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制度,孩子的经济效用较高,多生孩子多受益,而且能够强化家庭养老保险,使得农村居民生育观念转变缓慢,基本上还维持着传统状态。尽管进入1970年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由70年代的6个左右降至3个左右,但仍然高于城市的2倍。 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开展后生育意愿的变化 在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高速增长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而促使中国的人口政策发生了指向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进入1980年代后,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一种框架

现代经济信息 一、引言 生育决策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决策之一。Becker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的生育经济理论在开启我们对生育行为思考的同时,也促使后续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理论进行拓展。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厘清的基础上,综合Becker、Leibenstein、Barro等人的生育经济理论,对决定生育的因素及其作用进行了重新阐述。 二、生育意愿的概念界定 在对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对生育意愿进行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生育意愿应包括三个维度:意愿生育子女数量、意愿生育率、意愿生育性别比(周福林,2005);也有学者将意愿生育质量纳入生育意愿范畴(Becker& Tomes,1976);也有学者将生育动机、生育目的等主观性因素纳入生育意愿的范畴(庄渝霞,2008)。而本研究对生育意愿进行如下定义:生育意愿是个人进行生育决策的基础,它包括三个维度: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质量、意愿生育性别比,其中,意愿生育数量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下愿意生育的子女数;意愿生育质量是个人对其子女质量的期望;意愿生育性别比是个人愿意达到的子女性别结构。使用这三个维度来定义生育意愿有三点理由:第一,使用这种定义是沿袭以往生育经济学理论对家庭生育行为分析思路的要求;第二,使用这一定义是贴合生育男女的经济回报不相等的现实要求;第三,个人的生育目的和生育动机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个人的生育数量及其对子女的投资,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联系和潜在的反向因果关系,因此,这两个因素应该作为自变量纳入对生育意愿的分析范畴,而不是因变量。 三、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一种分类方法 在回顾生育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决定个人生育意愿的因素分为如下三大类:基本信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情境因素(现代性冲击因素、传统性遗存因素)。其中,基本信息因素是指一系列刻画个人基本社会经济特征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户口类型、民族等。经济因素是指影响个人生育意愿的经济性因素,个人通常会出于理性的角度来考量这些因素。社会情境因素是指通过“场域”,并以较为间接的途径、较为无形的方式对个人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且社会情境因素分为两个部分:现代性冲击因素、传统性遗存因素。现代性冲击因素是指能促使个体的生育意愿由内生于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旧有生育意愿转型为现代性生育文化语境下的新型生育意愿的冲击性因素;传统性遗存因素是指沉淀于个人身上的旧有生育文化,并促使个人生育意愿向传统型生育意愿回归的遗存性因素。 四、生育意愿决定因素——作用机制 生育的目的主要有如下两种:第一,父母对孩子的“利他性”考虑,父母会通过生育、并在孩子身上进行投资以获得效用(Becker & Barro,1986);第二,父母也会通过生育并在子女身上投资以获取子女在未来带给自己的收益,这一收益分为如下两种,其一是子女直接会在未来以“施行孝心”为名义定期或不定期地给予父母钱财,平滑个人在生命不同时期的消费(Becker,1960),另一种则是在出现风险的情况下,子女资助父母以实现家庭内部对未来风险的分摊。 1.基本信息因素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基本信息因素是本研究的基本控制变量,它初步刻画了个人一定的社会、经济特征。将这一因素加入分析主要有如下两个目的:第一,帮助我们探查个人内部的不同群体在生育意愿上的系统性差别,如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政治面貌等;第二,帮助我们控制住一些潜在的、会引起内生性问题的变量,防止由于遗漏变量而带来的偏误问题。 2.经济因素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经济因素决定个人生育意愿的机制有如下三个:第一,支付能力,作为能够在未来给父母带来收益的耐用消费品的子女,个人对其的消费数量主要取决于其支付能力,支付能力越高,则个人更有能力对子女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消费,个人将会生育更多的子女,并在单个子女的身上进行更多的投资;第二,生育子女的成本,这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生养子女的直接成本,其二是由于个人生养子女而带来的机会成本,如个人因照顾子女对其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而带来的成本,生育子女的成本越高,则个人会选择生育更少的子女,并在单个子女身上缩减对其的质量投资;第三,子女的预期收益,子女在未来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包括直接性收益与风险防范性收益,直接性收益是子女在未来给自己的各种回报,风险防范性收益则主要是在个人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家庭内部以子女资助父母的形式实现的风险分摊,那么,子女给自己带来的预期收益越高,个人会倾向于更多地对子女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投资以最大化预期收益函数。 3.社会情境因素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社会情境因素对个人生育意愿的作用机制是:由于严密地核算生育行为的成本、收益不仅需要个体拥有能够进行精密测算的能力及完备的信息,它还会带来相应的测算成本,因此,在衡量不同决策方式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个人的生育决策主要有如下两种:基于社会情境因素的决策,基于成本收益计算的理性决策(Leibenstein,1981)。因此,在核算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个人会依据一定的社会情境因素来做出生育决策,如果周围的人生育数量较多、不重视对孩子的质量投入并且显现出较强烈的男性偏好,那么,个人出于对节约决策成本、融入所处群体、没有精密计算的能力及条件等的考虑,其生育意愿会倾向于与周围人的生育意愿趋同。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社会情境因素分为如下两种:一种是现代性冲击因素,另一种是传统性遗存因素。现代性冲击因素是以数量偏好较弱、质量偏好较强、性别偏好较弱为内容的现代型生育意愿对个人生育意愿的影响,它促使人们的生育意愿更加现代化。传统性遗存因素则相反,促使人们的生育意愿向传统型趋同,即强调数量、轻视质量、重男轻女。 五、结论 本文认为,生育意愿包括如下三个维度:意愿生育数量、意愿 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一种分析框架 孟 园 于泽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本文首先重新界定了生育意愿的概念,认为生育意愿包括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比、意愿生育质量三个维度。接着,本 文将决定生育意愿的因素分为:基本信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情境因素。最后,本文阐述了生育意愿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生育意愿;决定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376-01 (下转第387页) 376

2016年开放二胎政策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6年关于开放二胎政策你有什么看法?下面是小编搜集的相关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2016年开放二胎政策调查报告篇一 一、调查目的 随着国家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已经有几个省份具体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其余省份也都在准备中,并将适时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河北省也将于近期放开单独二胎。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本次单独二胎政策也是根据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以及人们的需求来制定实施的。放开单独二胎的政策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呢,这些影响需要政府实施哪些措施来应对呢。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我的这次调查得出的个人结论,为政府机构提供个人见解,为解决放开单独二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提供一些依据。 二、调查时间: 2015年3月20日至4月10日 三、调查地点: 宁晋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凤凰路256号)。 四、调查范围: 来宁晋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理各种业务的每个人。 五、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六、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 通过对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看法,83%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孩子们可以有个伴,互相照应,10%的被调查者不支持,并认为现在中国人口数量太多了,另外还有7%的被调查者表示还没有想好;对于你是否会考虑生二胎的问题,6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考虑生,22%表示不会

考虑生育二胎,养孩子成本太高了,同时也有1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一定,视情况而定;对于你为什么想生二 胎的看法,80%的被调查者持有希望儿女双全,年老多个依靠的观点,65%的被调查者表示这是遵照老一辈家长的希望,另外有55%被调查者认为想生二胎的理由是子承家业,传宗接代;对于你为什么不想生二胎的看法,82%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下生活成本高,多一个孩子家里开销增加太多,33%的被调查者则担心给孩子的爱不均衡,难免会出现偏心,另有12%的被调查者表示更喜欢三口之家的生活,62%的被调查者会选择独生子女作为自己配偶,75%的被调查者担心孩子以后的受教育问题,80%的被调查者担心孩子多了以后的医疗问题。 希望政府通过以上调查结果采取措施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未来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的医疗压力;第二,未来人口增加造成的基础教育压力问题;第三,做好单独二胎政策宣传解释工作。 2016年开放二胎政策调查报告篇二 一、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13.397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3.410亿人。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据《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2010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0.38%。据相关专家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27.53%,2030年更将是 37.55%,2040年将为45.00%。所以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中国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对比为数不多的人均收入,难免会让我们想到未来养老难的问题。 二、农村生育观原因分析 1、计划生育观 今天的农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有了更多的积蓄来干别的事,但和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以及农村传统思想的病根,在计划生育观上仍存在严重问题。通过调查,接近90%的村民认为农村不该多生,在多数城里人看来,只有一个才不叫多生,但70%的村民认为农村家庭两个孩子最好,尤其是一男一女,她们看来两个并不为多。在对待农村生育与中国人口压力的问题上,35%的村民肯定农村超生会增重国家人口压力,应该严格控制农村计划生育,只有严格符合条件的夫妇才可以生二胎,然而

国外生育意愿研究综述

国外生育意愿研究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的进入了人口负增长阶段,因此对于生育意愿的研究也较早,西方学者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成果很多,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两方面进行归纳。 一、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人们的生育意愿 1.成本与效用理论 莱宾斯坦在《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一书中强调,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量取决于出生孩子所能提供的效用以及精神上的满足与抚养这个孩子所需要负出的成本的对比关系。在作出生育选择时人们也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当生育所带来的效用大于他所负出的成本时,人们就会倾向多生育,但反过来,当生育所带来的效用小于所付出的成本时,便会倾向于少生育。而且他的研究还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和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养育孩子所付出的成本和孩子所能提供的效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育孩子所需的直接成本随之提高,此时,生育孩子的效用小于所负担的成本,因此意愿生育数量会减少。 2.孩子的数量与质量转换理论 贝克尔的研究认为,在家庭中,孩子被看做是与其他消费品相同的,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对优质品的需求更大,也就是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对孩子的质量需求会更强,因此,对孩子的支出也会随之增加,孩子的支出增加,自然也会减少生育孩子的数量。因此他的研究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孩子的数量的需求反而会减少,对孩子质量的需求会增加。 3.时间分配理论 同样是貝克尔,他在1965年提出了有关家庭时间分配的理论,他认为对于女性有工作的家庭来说,生育将会占用女性大量的时间,影响她们的工作进而影响家庭收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她们为了家庭的总效用能够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在生育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因此,母亲的收入与社会地位对她们的生育意愿有重要的影响,决定生育数量的因素不是孩子的质量而是母亲的质量。 二、从社会学出发对生育意愿的研究成果 1.社会毛细管理论 社会毛细管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阿森·杜蒙特提出的生育意愿与社会地位相关的理论。他认为如果家庭地位要像“毛细管”那样上升,就只能减少生育的数量。因为父辈如果想要提升他们个人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充实自

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探讨 生育意愿就是人们对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及瞧法,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就是人们的生育目的,二就是对生育数量的瞧法,三就是有关子女性别的瞧法。人类的生育意愿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就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关的“多子多孙多福”的观念;二就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关的“注重自我发展”的生育观念。她们代表着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剩余价值取向,生育意愿不就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倾向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就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探讨与论述。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作为生育意愿较高层次的影响因素,既可以影响一个街道、一个村庄,也可以影响到一个较大范围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群体生育意愿状况,从而形成一种有区域特点的生育文化,并通过人们的生育观念特别就是政府的生育政策而体现出来。 1、国家人口政策。国家的人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整体的生育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一般来说,有没有人口政策限制,人们的生育意愿就是不同的。如果没有政策限制人们认为理想子女数2 个孩子的比例最大。 2、经济情况。经济状况就是决定人们生育意愿的现实物质基础,生育意愿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在生育率、生育水平上得到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由东到西逐渐降低,生育率的分布却恰好相反。但风笑天等人在对近二十年来的有关生育意愿的实证调查的回顾中,发现有很多调查结果显示, 生育意愿并非完全随经济发展而同步变迁,而

就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特点。 3、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内在因素。我国千百年来积淀的传统宗教观念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依靠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不仅在农村根深蒂固,就就是在城市里 也不乏市场。长久以来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靠男性“传宗接代”、“祭祖送终”的传统生育文化影响深远,就是中国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这种传统观念中的男孩偏好强烈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可以说,生一个男孩就是中国农村人口生育文化的底线。很多社会学家认为:在农民的生育需求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性别,其次才就是数量与时间———早生就是为了生男、多生也就是为了生男。在这种生育观念下,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多数希望生养男孩。4、生产方式。由于人们的生产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技术革命,生产过程中需要人们支付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支付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 这样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一个家庭的子女多不意味着创造的财富就大,女子体力的劣势不意味着在生产中就处于劣势。这样就很大程度上使人们改变了“多子多福”与“男尊女卑”的观念。但由于资源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许多农村地区,生产力依然比较落后, 生产与生活主要还就是靠体力劳动,很多重体力劳动需要男性承担,成年男性也就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与支柱,在这些地方偏好生育男孩依然存在。所以,可以说生产方式就是偏好生育男孩的经济基础之一。 5、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问题由家庭承担,并且多由儿子来承担,在农村家庭中尤其普

“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 摘要在社会聚焦“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笔者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从生育意愿的三个维度出发,研究居民的生育意愿现状,得出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总体不高,但在不同个体特征下,居民生育意愿有所不同;同时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得出经济压力是居民不愿生二孩的最主要因素,怕子女孤单是居民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原因;并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居民所担心问题进行分析,为政府之后推行新政提供建议,助力“全面二孩”政策在南昌市的推行。 关键词生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居民 一、引言 (一)背景介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提高。但是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劳动力长期供给呈现短缺趋势,出生性别比失衡,这些导致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所降低。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

均衡发展,我国在2013年全面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但政策实施以来,反响未达到预期,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我国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继“单独二孩”政策后,提出“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二孩政策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南昌市的人口增?L得到了遏制,同时加之劳动力的输出,导致本市劳动力人口的缺失,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之需,深刻影响着南昌市的发展。2014年1月18日,江西省宣布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成为全国第二个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新政的省份。与此同时,南昌二胎政策也同步实施,只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各自家庭、年龄及健康等情况依法申请再生育一胎,但南昌市居民对政策的反响程度不高,多数人仍不愿生育二孩。 (二)选题意义 受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南昌市的人口红利减少,影响南昌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南昌市人口老龄化也日益严重,老年人生活旅居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银发危机”。并且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失独家庭问题。通过对南昌市居民的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探究影响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因素,以及在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

生育意愿定义及生男孩偏好原因分析

生育意愿定义及生男孩偏好原因分析 生育意愿的定义: (一)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于生育问题的看法、态度和倾向。生育意愿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生育的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二是对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为理想子女数;三是有关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对生育意愿的定义中,可以得到其包括的内容主要有生育目的、生育数量、生育性别、生育时间四个方面。 (二)在分类上,生育意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关的重数量、轻质量和强烈男孩偏好的传统生育意愿;另一类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关的少生、优生和无性别偏好的现代生育意愿。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育价值取向。 (三)同时生育意愿的载体在于未婚青年和育龄夫妇。因为作为有生育能力的人群,他们的生育意愿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上的生育愿望,而且是一种很可能使之变成现实的生育需求。 生育意愿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生育意愿直接支配人们的生育行为。从宏观上,生育意愿反映了社会的生育文化;微观上,生育意愿体现着个体行动者的的理性性选择。 在中国从古至今生育意愿都是男孩偏好。下面从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角度探究其原因。 一、文化因素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人们的重男轻女思想。传统文化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内在因素。我国千百年来积淀的传统宗教观念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依靠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不仅在农村根深蒂固,就是在城市里也不乏市场。长久以来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靠男性“传宗接代”、“祭祖送终”的传统生育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国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在中国大部分群众认为女儿既不能养老,又不能传宗接代,没有什么社会价值,因此偏好男孩。从人口社会学角度而言,中国偏好生男孩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子女的性别偏好所致。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等传统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

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探讨 生育意愿是人们对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及看法,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们的生育目的,二是对生育数量的看法,三是有关子女性别的看法。人类的生育意愿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关的“多子多孙多福”的观念;二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关的“注重自我发展”的生育观念。他们代表着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剩余价值取向,生育意愿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倾向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就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探讨与论述。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作为生育意愿较高层次的影响因素,既可以影响一个街道、一个村庄,也可以影响到一个较大范围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群体生育意愿状况,从而形成一种有区域特点的生育文化,并通过人们的生育观念特别是政府的生育政策而体现出来。 1. 国家人口政策。国家的人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整体的生育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一般来说,有没有人口政策限制,人们的生育意愿是不同的。如果没有政策限制人们认为理想子女数2 个孩子的比例最大。 2. 经济情况。经济状况是决定人们生育意愿的现实物质基础,生育意愿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在生育率、生育水平上得到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由东到西逐渐降低,生育率的分布却恰好相反。但风笑天等人在对近二十年来的有关生育意愿的实证调查的回顾中,发现有很多调查结果显示, 生育意愿并非完全随经济发展而同步变迁,而是在

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特点。 3.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内在因素。我国千百年来积淀的传统宗教观念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依靠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不仅在农村根深蒂固,就是在城市里也不乏市场。长久以来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靠男性“传宗接代”、“祭祖送终”的传统生育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国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这种传统观念中的男孩偏好强烈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可以说,生一个男孩是中国农村人口生育文化的底线。很多社会学家认为:在农民的生育需求中,最为核心的是性别,其次才是数量和时间———早生是为了生男、多生也是为了生男。在这种生育观念下,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多数希望生养男孩。 4. 生产方式。由于人们的生产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技术革命,生产过程中需要人们支付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支付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这样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一个家庭的子女多不意味着创造的财富就大,女子体力的劣势不意味着在生产中就处于劣势。这样就很大程度上使人们改变了“多子多福”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但由于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许多农村地区,生产力依然比较落后,生产和生活主要还是靠体力劳动,很多重体力劳动需要男性承担,成年男性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和支柱,在这些地方偏好生育男孩依然存在。所以,可以说生产方式是偏好生育男孩的经济基础之一。 5. 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问题由家庭承担,并且多由儿子来承担,在农村家庭中尤其普

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问卷

你好,感谢你参加本次调查问卷!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将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组织此次调查问卷,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婚姻及生育的看法,以便预测社会的人口发展。本卷将花费你3-5分钟的时间,本问卷不存在隐私,你所提交的问卷对正确预测今后人口及家庭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给予配合认真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你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你的名族 A 汉族 B 少数民族 3,年级年纪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4,你的专业类型 A 文科类 B 理科类 5,你入学前的户籍类型 A 农村 B 城镇 6,你有几个兄弟姐妹 A 无 B 一个 C 二个 D 三个 E其他 7,你是否为单亲家庭 A是 B 不是 8,你父母的最高学历 A 初中及以下 B 高中 C大专及本科 D硕士及以上 9,你的个人预期学历 A 本科 B 硕士 C博士 10,你是否会结婚 A 会 B 不会 C未考虑 11,你是否打算生小孩 A 是 B 不是 12,在没有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你的理想子女数是 A 一个 B两个 C 三个 D 四个及以上 13,你的理想生育年龄是 A 22岁及以下 B 23-25 C 26-29 D 30-34 E 35及以上 14,如果只能生一个孩子,你希望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C 无所谓 15,你未来选择抚养孩子的模式是 A 由男方父母带孩子 B 由女方父母带孩子 C 任意一方均可 D 自己带孩子 16,你选择孩子的原因是(可多选) A 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B 养儿防老(老有所养) C 巩固夫妻感情 D 增加家庭乐趣 E 增加家庭劳动力 F 父母、社会压力 G 喜欢孩子 H 完成人生责任17,现实生活中,影响你生育的因素有(可多选) A 是否结婚 B 结婚早晚 C 身体状况 D 工作压力 E 经济与居住条件 F 养育孩子的费用 G 父母、社会的压力 H 国家生育政策 I 限制自由

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一、二孩生育意愿的基本情况 我区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初婚家庭中,扣除病患、结扎等特殊情况,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家庭共计48093个。在这些家庭中,育龄妇女为30岁以下的家庭有5993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13%;30-35岁的家庭有10703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22%;36-40岁的家庭有11025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23%;40岁以上的家庭有20372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42%。我们将有生育条件的家庭按育龄妇女年龄进行比例抽样,共抽取500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在被调查的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调查总数的16%,没有生育意愿的占调査总数的63%,不确定的占调査总数的21%(如图)。 生育意愿随育龄妇女年龄影响很大,年龄越大生育意愿越小。不同年龄段的家庭中,30岁以下的家庭,有生育意愿的占该年龄段家庭的35%,没有生育意愿的占38%,不确定的占27%;30-35岁的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24%,没有生育意愿的占44%,不确定的占32%;36-40岁的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15%,没有生育意愿的占66%,不确定的占18%;40岁以上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3%,没有生育意愿的占88%,不确定的占9%。(如图) 二、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1、从受教育程度看,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要高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在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为9%,高中教育的30%,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有61%;没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20%,高中教育的占42%,大学教育及以上的占38%;在不确定生育意愿的家庭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12%,高中教育占35%,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占53%。 2、从职业分类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生育意愿要高于其他职业。而企业职工的生育意愿最低。在职业分类中,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二孩生育意愿最髙,为23%,其次是个体工作者、无业人员和企业职工,所占比例分别是19%、15%和14%。没有生育意愿的职业分类中,企业职工排名最高,为67%,其次是无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作者,所占比例为64%、59%和56%。 3、从家庭收人看,生育意愿受家庭收入影响明显,在相同收人层次中,收人高的家庭选择“想生”的比例高于“不想生”,而收人最低的家庭犹豫度最高。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收人低于5万的家庭占38%,收人5-10万的家庭占46%,收人10-20万的家庭占20%,20万以上的仅占1%。由于家庭收人问题较为敏感,所以这个数据应低于实际水平,但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收人水平的生育意愿。 在调查的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收人小于5万的家庭占26%,5-10万的家庭占44%,10-20万的家庭占29%,20万以上的家庭占1%;在没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收人小于5万的家庭占

关于90后大学生生育观调查报告

关于90后大学生生育观调查报告 目录 一、引言··2 (一)研究问题和选题背景··2 (二)相关的文献与评价··3 二、资料与方法··5 (一)研究方式、设计和对象··5 (二)研究的主要变量··6 三、结果与分析·6 (一)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生育观上的差异分析··6 (二)生育年龄的选择态度··7 (三)关于生育意愿、子女数和偏好的情况··8 (四)大学生对于生育目的的观点··10 (五)90后大学生对于孩子养育问题的看法··12 (六)丁克族的成因分析··14 (七)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大学生生育观的影响··14 四、结论与总结··16 (一)结论··16 (二)总结··17 (三)研究质量及局限性的说明··18 五、相关参考文献··18 附录··19 90后大学生生育观调查研究报告摘要:

对于即将或者已经达到婚育年龄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生育观将对社会未来人口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通过网上问卷调查与自填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影响其生育观的因素,预测其未来的生育行为,把握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促进国家生育政策的完善。根据调研结果的分析,对其进行生育观上的正确引导,从而产生合理生育行为,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生育观、生育政策、人口 一、引言: (一)研究问题和选题背景: 中国从1970年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在此之前的六十年代中,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08%,除1960年与1961年的增长率低于2.0%之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在2.3%以上。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人口增长率逐年降低,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增长率已从2000年的0.8%降至2012年的0.5%。 国家统计局2010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人口增长继续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根据2010年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总生育率几乎全球最低,仅为1.18%,同时,中国的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有专家担心,中国或成为首个“未富先老”的国家。 2013年我国推出“单独二胎”政策,调整生育政策,被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受教育水平提升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等,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降低是否仅仅由于政策的限制,或是更多地源于人们的自我认知与追求,社会压力与家庭观念的转变。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调查小组所要探讨和回答的主要问题包括:90后大学生对生育小孩的性别偏好是什么?对于国家生育政策又是怎样看待的?对于孩子的养育问题的见解又是什么?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预测将来他们的生育形态将会呈现的趋势又会是怎样的?

生育观问题调查报告记录

生育观问题调查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绍兴市居民生育观念及其发展趋 势调查报告 班级:XXXXX 姓名:XXXXX XXXXX

关于绍兴市居民生育观念及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问题的提出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一直以来人口形势严峻,因此需要了解当代生育观问题发展趋势,以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现。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面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上升,人们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这也成为塑造人们生育观的因素之一。研究当前人们的生育观对于深入理解这种变化及其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着对当前人们总体生育现状以及不同群体下的生育意愿做出回答,通过收回问卷,分析问卷,最终完成该课题的生育观问题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报告。 二、调查概况与研究 (一)调查的过程 本文采取的资料收集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实际的问卷详见附件1 在对生育观问题的调查上,问卷设置的主要具体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生育观的性别偏好(2)生育的具体目的取向(3)经济政策等非限制下的理想生育想法(4)实际养育的孩子数量(5)生育后孩子的带养问题。 在相关自变量的设置上,主要考虑性别、户口、年龄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婚姻状况等。其中年龄组主要分为:18-27岁,28-37岁,以及37岁以上。这样划分主要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是进入婚龄、育龄阶段的主要群体,在生育观念上比较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态。在生育观的性别偏好上,调查重男轻女现象是否明显或降低。其次,我们通过设计几个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以及对人们理想生育想法的对比调查,反映计划生育政策对人们的生育观的影响程度。另外,我们提出几个关于生育后的孩子带养问题的题目,可以帮助我们从侧面反映生育观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并找到一些解决的方法跟措施。 我们一共发放100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样本98份,占计划样本的98%。 不同问题下的实际调查情况如下: (二)调查的数据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新时期绍兴市普通居民生育观念现状 1.理想子女数 理想子女数0个1个2个2个以 上 人数 (人) 5 40 52 1 比例 (%) 5% 41% 53% 1%

女性生育意愿状况

女性生育意愿状况 本论文主要把女性的生育意愿状况分为了生育数量、生意性别、生育时间和间隔以及生育目的四个方面,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涿州市适龄女性生育意愿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一)涿州市适龄女性对生育孩子的数量的偏好 通过对涿州市女性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的数据显示。其中涿州市女性有513人约占全部有效调查问卷的75%都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如图1-1所示。由此可以得知涿州市的适龄女性有一半以上都希望拥有两个孩子。由此可以看出,涿州市的女性对于国家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是十分支持和认可的。其中有大部分的生育一胎的女性表示之前政策不允许生育二胎,人们只能选择生育一胎。但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之下,人们还是希望拥有两个孩子。让两个孩子互相扶持。其中父母辈是独生子女的生育二胎的比例较小。而非独生子女家庭则表示希望生育二胎的比例更大。调查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几乎没有适龄女性选择不生育孩子。由此可以看出涿州市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还是比较高的。然而女性的生育意愿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全面二胎政策是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此之前实施了单独二胎政策和双独二胎政策。双独二胎政策是最早提出实施的二胎政策。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关注的更多是双独二胎政策实施,女性的生育子女数量是否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有一重大表现是这些二胎政策并没有对涿州市的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太大的影响,没有促使父母双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提高生育二胎的意愿。所以由此可以观之全面二胎政策对城市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并不大。非独生子女家庭才是全面二胎,政策真正需要影响的群体。之前的单独二胎政策和双独二胎政策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独生子女家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独生子女家庭,赡养4个老人的负担。但是在这两个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发现,独生子女家庭真正生育二胎的人数并不是非常的多,更多的家庭则是由于某些原因而选择不生育二孩,更有甚者在某一段时间内都决定不生育孩子。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面向我国社会中的非独生子女家庭,农村家庭则大部分都属于这一范畴,由于从小受到农村的环境和思想的影响,农村的子女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生育二胎或者是更多的孩子,并且这些非独生子女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拥有兄弟姐妹在赡养老人、面对困难时的便利,所以她们会十分坚信生育二胎甚至三胎的好

城市居民二胎生育意愿调查问卷

长沙市城市居民二胎生育意愿调查问卷 您好: 我是湖南农业大学的本科生,我现在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的调查,目的在于通过该群体的调查与分析,为研究我国二胎生育率和人口结构的发展趋向等提供一个视角,因此衷心希望您能认真填写该问卷。此次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您的作答将绝对保密,请您不必有所顾忌。如无特殊说明,选择题为单选题。 一、基本情况: 1、性别:男()女() 2、年龄:() A.20~30岁 B.31~40岁 C.41~50岁 D.50岁以上 3、文化程度:() A.小学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专 E.大学及以上 4、职业:() A.企业职工 B.个体工商户 C.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D.公务员 E.其他(请注明) 5、家庭人均收入:() A.1000元以下 B.1001~2000元 C.2001~3000元 D.3001~4000元 E.4001~5000元 F.5001~10000元 G.10000元以上 6、婚育状况: A.未婚未育 B.已婚未育 C.已婚已育 二、二胎生育意愿调查: 1、您本人是否独生子女? A.是 B.不是 2、您的配偶是否独生子女? A.是 B.不是 C.未婚无配偶 3、如果政策允许生二胎,你会要吗? A.会 B.不会 C.不一定 4、如果您想生育二胎或更多,其原因是()(多选) A.父母(家族长辈)让要 B.一个孩子太孤独了,不利于成长 C.一个孩子有风险 D.头胎是女孩,想要个男孩 E.头胎是男孩,想要个女孩 F.自己将来有更好的保障 G..其他(请写具体) 5、您觉得生育二胎对您的家庭来说() A.家庭负担重,难以承受 B.家庭经济状况基本允许 C.完全有能力承受 6、您认为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应为() A.一个 B.两个 C.三个及三个以上 7、目前您所在的社区二胎生育家庭() A.数量多 B.数量少 C.不清楚 8、您觉得生育二胎的家庭与只生一胎的家庭相比() A.生活更幸福 B.生活质量不高 C.没什么不同 9、国家关于二胎政策的规定对于您家庭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