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_文化名城_提升文化_软实力_关于茂名市文化发展的思考

理论探索
建设“文化名城”提升文化“软实力”


——关于茂名市文化发展的思考

□吴再铭
【摘要】文化是一种绝不容小视的“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茂名市高度
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初步构筑了一个集各类文
化于一体的大文化格局,全市文化建设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新形势
下,要有效提升茂名文化软实力,促进茂名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进一
步提高对文化发展的认识,制定茂名文化发展规划,培育新时期“茂名人精
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标志性的文化设施,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进
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拓宽文化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培养引进高素质的文化人
才。

【关键词】文化名城;文化发展;文化软实力;现状;问题;对策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
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
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
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
且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
国家、民族的发展、强盛和振
兴,人民的尊严、文明和幸福,
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文化
力越来越成为一种绝不容小视的
“软实力”。地处粤西、属经济
欠发达地区的茂名市,如何在新
一轮的竞争中奋力追先?在继续
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
大文化建设力度,着力建设“文
化名城”,努力提升文化“软实
力”,是其必然选择。

一、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广义
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类别。所谓
广义的文化,是指将文化看成
“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
和”,或者“生活方式”,或者
“现存的一切”。所谓狭义的文
化,一是指将文化看成“文学艺
术”,二是指将文化看成“思想
文化”。广义文化又称为“大文
化”,狭义文化又称为“小文

化”。为了调查研究的方便起
见,本文所指的“文化”限定为
介于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二者之
间的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
文化,具体指文化艺术、新闻出
版、广播影视和旅游,即所谓
“中文化”。

(二)文化是一种必须的
“软实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一定
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人类文化
史。进入21世纪,高度重视和
研究文化,主动交流和创新文
化,大力传播和推广文化,已越
来越成为世界性潮流。党的十六
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
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
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
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决定》明确提出要“解放和发
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的力量,
是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
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必须的“软
实力”。

二、茂名市文化发展的基本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茂名市高度
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
下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初步构筑
了一个以农村文化为基础,企业
文化为骨干,社区文化为依托,
融街道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
化等各类文化于一体的大文化格
局,初步形成了文化与经济相互
渗透、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文
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经
济增长点。据统计,2002年,茂
名市文化产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0.09亿元。其中,文化娱乐业
实现营业收入为35.88亿元,文
化产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为
22.89亿元,文化产品商贸业实
现营业收入2.45亿元,文化服务
业实现营业收入10.74亿元。从
总体上说,茂名市文化建设已进
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


近几年来,茂名市各级政府
进一步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先
后投入2亿多元建起了一批文化
设施。即将竣工投入使用的市新
图书馆,加上市广播电视中心
(副楼)、茂名报社大楼、市影
剧院、博物馆、少年宫、文化

2006年第2期
··


理论探索
宫、群众艺术馆,市中心广场、
人民广场、文化广场以及各个县
(市、区)的三级文化基础设
施,标志着茂名市文化基础设施
逐步完善。据统计,全市现有公
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文化
馆(群众艺术馆)6个,广播、电
视台6座,镇(街道)文化站
120个,从而为茂名市文化发展创
造了基本条件。

(二)文化网络布局日趋合理

近几年来,茂名市充分发挥
街道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
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青年
文化、老年文化、妇女文化等群
众文化网络的作用,促进了社
区、企业、村镇、校园、老年等
各类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
了依靠社会各界共同办文化的发
展态势;群众自发参与的秧歌
队、健美队、舞蹈队、街头戏曲
表演队等群众组织星罗棋布,极
大活跃了全市群众文化生活。

(三)文艺活动精彩纷呈

近几年来,茂名市组织举办
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
艺活动,其中有定期举行、至今
已举办五届的全市大型“少儿艺
术花会”;有不定期举行的全市
性歌舞大赛、合唱大赛、小戏小
品汇演、群众舞台艺术展演、专
业剧团调演、广场文艺表演等;
有为配合重大迎庆活动及各种主
题活动而组织开展的一系列集中
性大型

文化活动;有每年一度的
“春节军民联欢晚会”、“国庆
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节目。据
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共组
织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43个,
群众文艺演出200多场,观众达
300多万人次。这些文艺活动,荟
萃了全市的文艺精品,展现了茂
名的地方风情,大大丰富了群众
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文
化活动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艺术精品不断涌现

近几年来,茂名市充分发挥
自身优势,花大力气制作优秀文
化产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优
秀作品逐年增加,成为广东文化
发展的一个“亮点”。如市政府
与珠江电影制片厂合拍的《荔枝
红了》荣获国家“华表奖”、
“神农奖”和长春电影节特别

·10·2006第期
年2


奖;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
合编绘,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画说毛东思想》、《画说邓小
平理论》、《画说江泽民“三个
代表”》荣获广东“五个一工
程”奖;电视连续剧《冼夫人》
在全国20多个省市电视台播映并
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大
型粤剧《冼太夫人》获全国孔雀
铜奖;小粤剧《扶贫媳妇》获全
国“群星奖”金奖;《胡土贵当
官》获全省第四届群众戏剧花会
金奖;少儿舞蹈《洋洋得意》获
全国首届“红舞鞋杯”校园舞蹈
大赛一等奖和创作奖;化州传统
舞蹈“跳花棚”获广东省2005年
岭南民间艺术汇演金奖,等等。
这些屡获赞誉的文艺精品,为活
跃群众生活,培养文艺人才,宣
传茂名文化,扩大茂名文化知名
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
响。

(五)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近几年来,茂名市坚持“一
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切实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微
观引导,引导健康的文化消费,
较好地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
序和繁荣发展。至2004年底止,
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217个,
其中,娱乐场所167间,游戏机
室61间,音像制品经营单位554
家,电影放映经营单位422家(含
影剧院和放映队),各类专业演
出团体34个,演出场所32个,
“网吧”171间;固定资产2亿多
元,年总产值1.4亿元,上缴税收
500多万元,安排就业人员1.5万
人。

(六)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
稳健发展

至2004年底止,全市共有新
闻出版经营单位和经营场所
1503家(个),其中,印刷企业
(含复印、打印单位)728家,音
像制品复制企业1家,书报刊批
发、零售企业595家,电子出版物
零售企业123家,报刊社11家。这
些行业拥有固定资产4.5亿元,年
总产值4.1亿元,上缴税收3700多
万元,安排就业人员13500多人。
特别是茂名报社,近年来通过深

改革和实行资产重组及报业自
办发行,切实加强印刷技术创新

和广告经营管理,进一步建立健
全覆盖茂名地区的发行网络,取
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拥有资产
总值7900多万元,年广告、发行
收入3400多万元,年印刷收入
1500多万元。此外,全市广播电
视系统取得了两个效益的双丰
收:培养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
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队伍,建
设完善了一批广播电视设施,加
强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有一批
广播电视作品获全国和全省大
奖;2004年,市广播电视台的电
视广告及有线电视收入达3000多
万元。

(七)文化旅游业方兴未艾

茂名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
富。其中,自然景观方面有大雾
岭、天马山、西江温泉、虎头
山、放鸡岛、深镇仙人洞、中国
第一滩、“三高”农业生态园等
20多处;文物古迹共有400多
处,其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处,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
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6
处,如高州冼太庙、宝光塔,电
白电城镇谯国夫人冼氏墓、娘娘
庙,信宜大洪国王宫、镇隆古书
院群,化州孔庙、芬坡书院,茂
南文武帝庙,等等;历史传说方
面有冼夫人、潘茂名、高力士、
杨贵妃的传奇故事;此外还有目
前我国出土的纬度最南的恐龙蛋
化石,等等。近几年来,茂名市
多渠道筹资开发文化旅游业,一
批新的旅游景点先后建成开放。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观
光、度假休闲为主体的特色旅游
模式,成为茂名经济新增长点。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五一”
黄金周,全市各大景点接待游客

27.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02亿元;2004年全市接待旅游
总人数29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

40.07亿元,旅游创汇
558.18万美元。
三、茂名市文化发展存在的
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茂名市文化
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
必须予以正视。

(一)观念滞后,文化产业
化程度低


理论探索
当前,影响茂名市文化发展
的最主要因素是,在总体上还缺
乏文化市场意识,缺乏大文化观
念,部分政府部门和文化从业人
员对文化具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的双重功能认识不够,只注
重文化的社会属性,不注重文化
的商品属性。不少文化事业单位
对政府依赖性过强,不能适应新
的变化,不能开拓新的局面。政
府职能部门服务市场意识淡簿,
对发展茂名特色地域文化,打造
茂名文化品牌缺乏宏观规划、系
统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这种状
况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是,茂名
文化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一些文
化部门和机构未能很好地融入市
场中

去;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未能
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还未能有
效形成经济优势。据统计分析,
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14.25亿元,文化产业为全
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7%(低
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世界上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是10%,日本
是17%)。综合地说,茂名市文化
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业关联度
低,科技含量低,名优品牌少,与
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极不相称。

(二)投入不足,文化设施
陈旧

由于茂名市文化企事业单位
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不强,经营举步维艰,因此,尽
管茂名市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每
年都有所增加,但是茂名市文化
发展在总体上还难以改变“无米
之炊”的现状。全市5个公共图书
馆全年购书不多,目前60%的藏书
都是七、八十年代所购买,50%乡
镇文化站因无经费全年未开展业
务活动。此外,茂名市对文化事
业经费的投入长期偏低,对基础
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多年来一
直在全省排倒数几名之内;市广
播电视中心大楼(主楼)1991年
已立项,但至今一直未能动工建
设;茂南、茂港两区的文化设施
十分缺乏;一些县(市、区)的
文化设施陈旧不堪。这些,严重
制约了茂名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人才缺乏,文化人才
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茂名市文化

事业发展较快,也培养了一大批
文化人才,但一些文化专才相继
年老退休,一批年富力强的专业
文化人员先后因种种原因调离、
辞职和以其他名义离岗。另一方
面,全市文化人才的培养、培训
和提高工作相对滞后,文化专业
知识老化,文化人才结构不够合
理。致使茂名市文化人才目前存
在“三缺”现象:缺文化拔尖人
才,具有全国影响乃至国际影响
的文化人才如凤毛麟角;缺高层
次、懂管理的文化管理人才;缺
文化职业经营人才。这些,严重
制约了茂名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文化体制改革滞后,
文化市场机制欠活力

目前,茂名市的文化管理仍
以行政手段为主,还带着很深的
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子,文化
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
内耗大,运作成本高,环境不宽
松;政策调整滞后,投资体制不
活,结构不合理,文化中介组织
不发达,投资渠道不畅,还没有
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
适应的资源配置机制与方式,民
间或其他投资进不来,自己的文
化品牌或投资往外跑的现象屡屡
发生;机制缺乏活力,文化发展
的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突出表
现为产权改革滞后,政企不分、
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权责利不
统一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

决;
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不强,缺乏具
有茂名特色的拳头产品。

四、提升茂名市文化“软实
力”的主要对策

茂名市委八届三次全体(扩
大)会议通过的《中共茂名市
委、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
实省委和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部
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茂名市
加快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力
争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
发展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使我市拥
有较完备的文化设施、充满活力
的文化体制、多层次的文化人
才、较高水平的文化精品、较有
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繁荣有序的
文化市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
化、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广大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显著提
高,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形
成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互动、传统
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发展局
面,成为在全省有影响的文化名
城。”要如期实现这个目标,必
须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努
力提升茂名文化“软实力”,促
进全市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
展。

(一)提高认识,胸怀全
局,制定茂名文化发展总体规划

1、解放思想,切实提高对
发展文化的认识。全社会特别是
各级领导必须从经济、政治和文
化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
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大
意义。要尽快在观念上实现“四
个转变”:从只抓文化事业转变
到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
经营性文化产业上来;从只片面
强调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转
变到既讲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又讲文化的产业属性上来;从只
重视文化的社会效益,忽视文化
的经济效益,转变到把文化的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文化的社
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上来;
从“文化只是文化”的“小文
化”观念转变到“文化也是经
济”的“大文化”观念上来。全
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对全
市的“大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
调查和价值评估,把文化建设放
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
置上来。

2、胸怀全局,制定茂名市
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
茂名市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并将其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
总体目标之中。同时,在总体规
划的指导下,制订好各文化门类
发展的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
性、连续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文
化建设的宏观调控,加强文化各
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确
立文化发展重大问题和重要项目
的研究协调机制,保证茂名文化
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扎根茂名

,与时俱
进,培育新时期“茂名人精神”

“文化是城市之魂”。一个

2006年第2期
··


理论探索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精神的培
育和提升。茂名人精神,是茂名
人的生命之根,是构筑茂名现代
先进文化的坚强基石,是茂名经
济与社会发展的文化命脉。建设
“文化名城”,必须从培育新时
期“茂名人精神”出发,以“茂
名人精神”建设茂名文化,以茂
名文化展现“茂名人精神”,以
“茂名人精神”凝聚全市人民,
激励全市人民不懈奋斗,为建设
粤西经济强市,实现宽裕的小康
而努力。培育“茂名人精神”是
一项重大的文化建设系统工程,
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有计
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要把它纳
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精
神文明建设的始终,体现在全部
文化工作之中。

(三)敢立潮头,拓宽思
路,大力发展茂名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
业。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
化事业才能在新世纪谋求更大的
发展,文化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
潮中找准位置并充分发挥其作
用。文化产业的范围很广,就茂
名的实际而言,今后一个时期,
应着重发展以下产业:

1、挖掘、开发、整合历史文
化资源,大力发展茂名文化旅游
业。茂名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人
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合理开发、
科学利用这些资源,加快发展文
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提升茂名文
化“软实力”的当务之急。但这
些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茂名并
没有形成优势产品和强势产业。
要改变这个局面,就必须打破部
门分割、区域分割和行业垄断,
从发展茂名文化的全局上整合文
化资源,并加大对现存历史文化
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创新和利
用,变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变
休眠资产为活跃资产,真正变历
史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品牌优
势、文化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壮大茂名文化产业。

2、拓宽思路,搞活经营,充
分发挥茂名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产
业化职能。对一些公益性文化单
位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
科技馆等实行有偿服务或部分有
偿服务,以解决生产和服务所需

·12·2006第期
年2


的经费,弥补文化事业经费的不
足;对一些公益型和经营型兼顾
的单位如影剧院(场)、演出公
司、粤剧团、书画院等实行改
革,进一步拓展经营思路,提高
服务质量,以质量创品牌,以服
务创效益;对一些地处“黄金地
段”的文化设施和地产,采取引
进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进
一步开发利用,搞活经营;对一
些文化设施条件较差而又无资金
兴建的,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
利用房

地产升值建起新的文化设
施,改善其服务和经营条件;对
一些已经显示出发展优势或潜在
优势的文化产业单位,如茂名报
社、茂名广播电视台、市新华书
店等,要集中力量给予支持,使
其真正成为实力强、名声响、势
头猛的文化产业品牌,并以点带
面,推进茂名市文化产业的整体
发展。

3、精心谋划,整合资源,建
设茂名文化产业大集团。国际上
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要在
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获胜,建立大
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必由之路。全
市各文化产业单位要胸怀推进茂
名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全局,抛开
小团体利益,立足自身实际,按
市场需求高效配置、精心谋划、
优化整合资源,建设茂名文化产
业大集团。以印刷业为例,如能
把全市相关印刷企业的有利资源
整合在一起,壮大企业规模,提
高印刷能力,必将大大提高茂名
印刷业务的吸纳力。仅是把茂名
地区使用教材的印刷业务留在茂
名,则全市每年的印刷业务可达
6亿元,每年新增税利6000万
元。%

(四)外引内联,凝心聚
力,着力打造茂名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文化发展战略的
核心。茂名文化底蕴深厚,拥有
众多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文化
样式,其中尤以冼夫人文化、石
油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文化品
牌最为突出,应着力打造这些特
色文化品牌。

1、冼夫人文化品牌。冼夫人
是高凉俚族人,是1400多年前岭
南百越的首领,中华民族一代女
中豪杰和爱国主义典范。广东省

委书记张德江指出:“广东古代
有两大历史名人,一个包公,一
个冼夫人,这是我省最大的历史
文化遗产。”着力打造冼夫人文
化品牌,是茂名市文化建设的当
务之急。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冼夫
人文化的研究,加大对其深度开
发的力度,加强对其包装宣传和
推介。二要联合市内外实力派作
家、艺术家创作一批融思想性、
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冼夫人
文化题材艺术精品,如拍摄《冼
夫人》电影等,全方位塑造冼夫
人艺术形象。三要加强与冼夫人
有关的文物保护和旅游景区的建
设,尽快形成冼夫人旅游品牌,
以旅游促建设。

2、石油文化品牌。茂名是
全国最大的炼油化工基地,被誉
为“南方油城”。茂名文化也因
此打上了鲜明的“石油文化”烙
印,石油文化成为茂名文化的一
大特色。打造石油文化品牌,必
须在继续做大做强茂名石化产
业,全力打造泛珠三角最大的重
化工业基地,形成特大型、品种
全、品位高、竞争强的石化品牌
的基础上,大力弘扬茂名石化人
创业五十多年来所体现出来的首
创精神、艰苦创业精

神、开天辟
地精神,以及凝聚在石化产品中
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并把这
些元素融汇到现代化石化工业厂
区中去,使其成为别具吸引力的
茂名文化旅游品牌。

3、荔枝文化品牌。茂名是
全国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茂名
荔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种植历
史,且早在唐朝就已成为贡品,
茂名荔枝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
富,形式多样,咏赞荔枝的诗、
词、歌、赋、曲、文数以万计,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
枝来”道出了茂名荔枝的优质和
历史。现在的贡园、红荔阁、江
泽民手植的“中华红”荔枝树以
及众多的诗词歌赋曲文构成了茂
名荔枝文化的主体。要充分利用
现有优势,加快以荔枝观光为重
点的茂名农业观光游和红色旅游
线路的建设和开发;充分挖掘荔
枝的文化价值,努力创作一批荔
枝文化艺术精品;努力挖掘荔枝
历史人文资源,打造茂名荔枝文


理论探索
化品牌。

4、民俗文化品牌。茂名市民
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
扬名海内外的高州木偶戏、山歌
剧、采茶戏、十番锣鼓,以及著
名的跳花棚舞、麒麟舞、鳌鱼
舞、采茶舞、狮子舞、春牛舞、
龙舞等等。这是茂名市文化产业
发展的一大优势。要善于挖掘资
源,发挥优势,在充分总结、借
鉴前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精心
打造具有茂名地方特色艺术,着
力发展以民间歌舞、戏剧艺术为
重点的文艺创作演出事业。要有
计划、有目标地积极组织精干力
量创作一批主旋律突出、群众喜
闻乐见、反映茂名重大历史文化
事件和现代重大典型题材的艺术
精品,加强市场运作,投入商业
运营;要扶植一批民办演出经纪
机构,努力提高演出策划与经营
管理能力,推进茂名文艺精品打
入国内外市场的步伐;要鼓励社
会办团,扶植一批具有一定规模
和基础的民办艺术团体,活跃农
村春(秋)班演出市场。

(五)加大投入,合理规
划,建设茂名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是城市个
性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特有的文
化魅力之一。要贯彻重在建设的
方针,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
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在
完善、整合、改造市、县、乡、
村四级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
上,重点规划建设好一批高品
位、有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以
更好体现茂名文化风采、展示现
代文明,使之成为茂名历史的记
录、时代的标志、进步的象征,
进一步增强茂名的文化集聚和辐
射功能。同时,要加快茂名旅游
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围绕“吃、
住、行、娱、购、游”,进一步
完善文化旅游的配套设施,重点
建设好主

要旅游景点和大型宾
馆、饭店,突出文化内涵,提高
设施档次,完善服务功能,形成
“游茂名文化景点,品茂名文化
大餐,住茂名文化宾馆,购茂名
文化产品”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进一步推动茂名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创新是加快文化发展的

突破口和助推器。按照十六大提
出的有关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
推动茂名文化体制改革已刻不容
缓。一要完善和规范文化发展组
织形式,构建形式多样、门类齐
全、结构优化、经营管理规范化
的文化产业组织体系。二要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将管理权与经营
权分开,使政府职能从办文化向
管理文化转变;对各类文化单位
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市
委、市政府要积极扶持一批重点
文化企事业单位,给予其充分的
发展空间;对于那些一般化文化
企事业单位,要采取破产、兼
并、租赁、有偿转让、股份制改
造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以
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实现文化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要
深化文化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
积极推进以聘用制为主体的用人
制度改革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
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和分配
机制。三要打破条块间、区域
间、门类间、文化与非文化部门
间的分割隔阂,开展统筹规划,
强强联合,实现规模效益,使文
化产业从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
为、社会行为;四要鼓励单位和
个人兴办参与文化建设,有计
划、有目的地建立一批文化中介
机构,充分发挥文化中介机构在
繁荣和发展茂名文化中的作用;
五要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在规范
企业法人治理的同时,成立文化
发展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维护
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完
善茂名文化管理体系。

(七)突破困扰,完善机
制,拓宽茂名文化发展的投融资
渠道

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茂名
文化发展的难题。必须逐步加大
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建立健
全文化事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制
度。要切实制定好全市文化建设
的相关措施,保证各项财政税收
优惠政策贯彻到位。要进一步完
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强化文
化建设的投融资手段,拓宽投融
资渠道: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设
立文化发展基金;实施各项优惠
政策,在文化产业项目上减免税

收;向社会募集资金;在国家文
化政策的引导下,实行股份制试
点,通过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股
票的方式募集资金;鼓励民间资
本投入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
基础建设。总的来说,要放宽市
场准入,坚持谁投资、谁拥有、
谁受益

的原则,鼓励国家、社
会、个人投资文化企业,形成全
社会办文化的新格局。

(八)优化环境,敞开胸
怀,培养引进高素质的茂名文化
人才

针对茂名文化人才的现状,
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人才和经营
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定期举办文
化项目运作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
训班,培养一大批既精通茂名人
文、历史,又热衷于文化事业;
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经
营管理经验,又有良好发展潜力
的文化人才。努力创造良好的环
境,为各类文化人才的成长与发
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与精神保障,
注重培养一批名演员、名画家、
名作家、名书法家、名记者(编
辑)、名主持人、文博专家、社
科专家。要研究制定有利于人才
流动和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多
种途径大力吸引全省、全国优秀
文化人才、文化名人专业人才来
茂名创业。要加强文化人才市场
建设,建立规范的人才有偿转让
和自由流动机制,要敞开胸怀,
面向全社会招聘文化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1]柯可主编:《文化广
东:现状与前瞻》,广东经济出
版社;
[2]叶南客等著:《文化中
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创
新》,南京大学出版社;
[3]吴再铭:《文化产业:
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强力引擎》,
南方论刊,2004年4月;
[4]茂名市委办公室编:
《茂名市情手册》
(2005);
[5]茂名市地方志编纂委员
会编:《茂名市志》,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单位:茂名市社科联)

编辑/何火权校对/陈雪

2006年第2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