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教案精选

郦道元《三峡》教案精选
郦道元《三峡》教案精选

郦道元《三峡》教案

8年级3班杨杰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

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多媒体显示: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经注?阳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画面。

阳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④折芰:

采菱。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图,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口语表达训练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峡风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收着无数游人。从古至今,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或是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或是古今诗文中的描写,或是神话和民间传说,或是当今改造三峡的水利建设……请以三峡为主题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可以实地考察,可以采访他人。

三、写作活动

写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片断,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优秀选手,参加全班比赛。

八年级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品味语言。 2.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页1 第 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

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页 2 第 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三峡郦道元(省一等奖优质课)

《三峡》教学设计(附: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 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 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②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说说你的看法。2.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六)课堂拓展 1.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三峡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 4.老师评价

三峡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 课题:三峡(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13年11月 26日 授课班级 初二(10) 授课教师 何兰芳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2013年福州第四十中学 区级公开课教案

《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案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教案(两课时)

《三峡》教案(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郦道元《三峡》教案(课时)

26、三峡 郦道元 备课者:郑时仁 目的要求: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5.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6.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案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案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教案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U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教案要点]

初二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初二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虚实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 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 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 峡》。(板书文题) 二、 自学质疑 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1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①读准字音: 阙 g 聲嶂 £ zh-cmg J 睡月 ■ 沿拗如G 素湍 C *■ 绝雳< yan ) 曙 飞锻(鈕0 ■ 长啸C TCI M V- M (zh.Li> 弓 I 哀转Czh.皿口7 ②辨明词文 通假字:略无辱处<通“缺J 空缺 哀号久绝〔通':曙S 声 音转折) 古鸟异文二主要了解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古文: 至于超水寧陳,沿溯阴绝龙冲 清東峻茂:艮叢趣味(:真,实在7 一词參文:' 丄[克三峡七百里中(在》 冃I 直非亭午夜分C 如果》 車点;司语: 重岩睡嘻£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牢遡阻绝〔沼: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集吝■御凤〔牟奔马,衬托貝水顺流行舟之快J 事石绿淳匚素:白芭的;惴:急流;畚流溅起的雪白浪花亠 素诂、绿淳,一动 -静) 曰冶倒毕C 回清:动宾短语+回錠着清波a 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 请亲畋康:四字并列+濟,垢水;荣t 指树;峻,指山;茂躺草Q 盘孱入龜C 转十婉餐;维,悄失〉 ? *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㈠、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 整体布局的巧妙。

《三峡》优质课教案

三峡》优质课教案 执教者:王永涛 单位: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三峡》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三峡》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 26 课,是本单元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之一,体现了本单元的单元特色。该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澈明丽,秋季的凄凉肃杀。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三峡景物特点。 2.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 2.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成长。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文言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特殊用法的文言词汇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导致在理解文意上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同时对课文中某些词句的翻译理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至于朗读的指导、品析语言等重点环节,更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手段、不同角度的引导点拨,以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宽阔,对三峡的了解不多,因而在课前老师应提醒学生收集三峡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学习交流。 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教学资源(PPT 课件),采用现代教育技

郦道元三峡教案精选版

郦道元三峡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

《三峡》教案 刘霞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二、自学质疑 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㈠、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几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导读:课文题解 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魅力。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多吟咏三峡的脍灸人口的诗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李白的《上三峡》、《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他的散文《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课文简析课文以激越奔放的感情,运用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瑰丽、险峻的山川景色,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奋勇直前的革命精神,并启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能战胜困难险阻的生活哲理。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航行三峡总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瞿塘峡的雄伟险峻。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描绘巫峡神奇绮丽的动人姿态。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实际感受。 全文以“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这条思想线索贯串全

文,统帅全篇,这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特点提示 本文即写了三峡水陡,流急、滩险的共同特征,又写了三峡各自的特点,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不同特点又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对瞿塘峡的描写,则从正面写它的形、声、色、势以壮其观;对巫峡的描写,则多采用贴切的比喻以状其秀;对西陵峡的描写,则通过“江津号”的艰难行进和上行船的小心翼翼从侧面来突出其险。除了挥酒自如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作者还大量引用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来扩展意境。这些引用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加了历史知识,而且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尤应注意的是,作者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托物言志,使文章寄寓了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迪。以上几个特点使这篇散文达到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结合。 问题思考 作者在叙写西陵陕这一节江流虽险,却流传着无数优美的传说时,为什么重点表达了对屈原和王昭君的怀念之情? 解题思路 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过贡献,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这里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而是提示了这样的一个生活哲理: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将永该在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

三 峡(郦道元)教学设计

三峡(郦道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优秀教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9三峡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 优美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着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着称。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着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着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着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4)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郦道元《三峡》备课教案

郦道元《三峡》备课教案 《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郦道元《三峡》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三峡》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

《三峡》优质课教案

《三峡》优质课教案 执教者:王永涛 单位: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三峡》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三峡》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是本单元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之一,体现了本单元的单元特色。该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澈明丽,秋季的凄凉肃杀。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三峡景物特点。 2.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 2.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成长。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文言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特殊用法的文言词汇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导致在理解文意上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同时对课文中某些词句的翻译理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至于朗读的指导、品析语言等重点环节,更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手段、不同角度的引导点拨,以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宽阔,对三峡的了解不多,因而在课前老师应提醒学生收集三峡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学习交流。 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教学资源(PPT课件),采用现代教育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卢雨清 【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意并感受文章的魅力,在第一课时设置以下学习目标:①熟读课文,理解文意。②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③掌握方法,轻松背诵。在第二课时设置以下学习目标:①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②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③感知三峡之美,理解作者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一、引入课堂。 二、了解作者、作品。 三、整体感知,梳理字词。 (一)、一读课文,正字音。 (二)、二读课文,准确停顿。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三读课文,译《三峡》。 要求:文从字顺。(生借助词典、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全文。小组共同解决疑问,师适当指导) 重点句: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四读课文,知三峡。 山——怎样的山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

第26课、三峡教案 郦道元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秋——凄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①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6三峡-教学设计_公开课(1)

《三峡》教学设计 哈密石油外国语学校芦秀丽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读通课文,正音清句 好,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自读课文的方式共同走进美丽的三峡,同学们读中可以将值得读准的字以及值得读清的句子圈点勾画出来交流。(学生自读,圈点勾画,小组交流) 优美的文章需要优美的朗读,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名家的朗读,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并加以圈点勾画。(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并圈点勾画) 如此美文,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读来试试,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我们一起来评点他朗读的优点和不足。(学生推荐朗读,读后师生评点交流) 四、读懂课文,感受美景 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再次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把意思难以落实的词或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疏通文意。(学生质疑释疑) 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出示画面,学生回答) 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来,我们一起把课文再朗读一遍,这一遍要注意边读边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美丽神奇的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呢?(学生齐读,回答问题) 五、读精课文,赏析美景 不错,所谓峡者,两山夹水之地也。山水最能表现峡的特点,因此作者正是抓住山和水来为我们描绘三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