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第三至第八章)

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第三至第八章)
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第三至第八章)

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第三至第八章)

要求:

1.能用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应采取的措施。

2.能用平均利润理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并联系第二章的社会化生产理论说明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结构应采取的措施。

3.能思考资本主义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通过对于资本主义部分的学习,你认为这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研究和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实用价值。

一、填空题: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总起来说是____________。

2.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称为____________,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之比称为____________,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之比称为____________。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公式表示)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____________。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垄断价格就是____________与垄断利润之和。

8.利息率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资本主义地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10.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

1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目标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____________。

13.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____________,动因是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超额剩余价值

2.生产价格

3.社会总产品

4.资源配置

5.创业利润

6.公开市场业务

7.国际垄断同盟

8.资本输出

三、选择题:(单选题给四个备选答案,多选题给五个备选答案,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A.它能生产出劳动产品

B.它能生产出供自身消费的产品

C.它能转移和保持自身的价值

D.它能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D.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和具体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

3.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4.资本主义企业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力是:()

A.追求绝对剩余价值

B.追求相对剩余价值

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D.追求使用价值

5.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Ⅰ(c+v+m)=Ⅰ(v+△v+m/x)+Ⅱ(v+△v十m)

B.Ⅱ(c+v+m)=Ⅰ(c+△c)十Ⅱ(c+△c)

C.Ⅰ[v+△v+(m/x)]= Ⅱ(c+△c)

D.Ⅱ[v+△v+m/x]=Ⅰ(c+△c)

6.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A.等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大于利润率

D.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部门内各企业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一致的结果

D.各部门剩余价值率趋于一致的结果

9.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

A.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着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着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10.由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增加投资,新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称为:()

A.绝对地租

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Ⅰ

D.级差地租Ⅱ

11.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康采恩

C.混合联合公司和跨国公司

D.国际托拉斯

12.有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当股息为20元时,价格为400元,如果银行存款年利息率不变,股息为40元时,则该股票价格应为:()

A.400

B.600元

C.800元

D.1000元

13.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份的性质是:()

A.公有制经济成份

B.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

C.公私合营性质的经济成份

D.全民所有制的经济成份

14.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

A.各国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国别价值决定的

D.一国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借贷资本国际化

B.商品资本国际化

C.商业资本国际化

D.产业资本国际化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上升

C.劳动力价值下降

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E.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2.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包括:()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竞争的激烈程度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增大

E.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

A.所有部门和部门内部各企业的资本家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生产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

C.个别资本家既能获得平均利润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D.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先进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

E.不同部门资本家间的竞争使所有企业的利润平均化

4.决定国民收入量及其增长的因素有:()

A.社会所拥有的资本量

B.社会所生产的产品量

C.社会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

D.社会劳动生产率

E.生产资料消耗

5.引起股市波动的因素主要有:()

A.股票收益

B.银行利率

C.通货膨胀率

D.汇率变动

E.国内国际局势

6.以下属于"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是:()

A.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E.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7.一国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同时又要保护国内市场,所应采取的主要手段有:()

A.关税壁垒

B.非关税壁垒

C.鼓励出口政策

D.倾销

E.贸易谈判

8.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周期包括的阶段有:()

A.危机

B.萧条

C.复苏

D.高涨

E.滞胀

四、判断正确或错误:(在正确命题后打√,在错误命题后打×)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它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

2.资本集中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与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根据是相同的。

4.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能否正常进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5.利润平均化是由部门内的竞争引起的。

6.无论任何形式的劳动都创造国民收入。

7.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质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

8.从垄断价格的形成过程来看,它是由垄断组织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人为地制定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垄断资本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

9.资产阶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中是可有可无的。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保证垄断资本不断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11.金融寡头是垄断组织的指挥者和操纵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12.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国际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3.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对更大利润和利息的追求。

14.资本主义生产不断扩大的内在动力是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外在压力则是竞争的存在。

15.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五、问答题:

1.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对于当今的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应引起什么思考?

2.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是如何实现的?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4.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模式有什么特征?

5.什么是国际市场价值?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国际比较利益?

六、论述题:

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有哪些?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起的作用是什么?

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这些调节手段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吗?

东师《政治经济学》19春在线作业2.doc

(单选题)1: 资本技术构成是指()。 A: 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C: 生产中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 各企业中手工操作与自动化之间量的比例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的劳动 B: 生产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 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 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商业利润来源于()。 A: 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 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 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 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所有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按劳分配规律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 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 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A: 都具有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 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 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B: 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资本主义商品的成本价格是生产商品()。 A: 预付的不变资本和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B: 预付的不变资本和耗费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C: 耗费的不变资本和耗费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D: 耗费的可变资本和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总和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生产力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C: 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关于金银成为货币的问题,正确的说法是()。A: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也是金银 B: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C: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有()。 A: 维持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养育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 D: 历史和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 劳动时间 B: 劳动过程中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C: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D: 商品的销售时间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 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 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正确答案:

2017年秋政治经济学作业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26 道试题,共52 分。) V 1. 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A) A. 有形磨损 B. 无形磨损 C. 精神磨损 D. 自然磨损 满分:2 分 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 G—W…P…W‘—G’ B. W…P…W‘—G’。G—W C. P…W‘G’。G—W…P D. G‘—W…P…W’ 满分:2 分 3.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满分:2 分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B)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满分:2 分 5.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b)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满分:2 分 6.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满分:2 分 7. 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C)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满分:2 分 8.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 A. Ⅰ(v+m)=Ⅱc B. Ⅱ(c+v=m)=Ⅰ(v+m)+Ⅱ(v+m)? C. Ⅰ(c+v+m)=Ⅰc+Ⅱc? D. Ⅰ(v+△v+m/x)=Ⅱ(c+△c) 满分:2 分 9. 货币的本质是(B)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流通手段

17年春《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资本集中 A. 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 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 C.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D.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满分:2 分 2. 产业资本不包括的一项是 A. 投入制造业的资本 B. 投入建筑业的资本 C. 投入农业的资本 D. 投入金融保险业的资本 满分:2 分 3. 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 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 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 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满分:2 分 4.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要求 A. 第I部类有资本积累,第II部类可以没有 B. 两大部类都要有资本积累

C. 第II部类有资本积累,第I部类可以没有 D. 两大部类都不必有资本积累 满分:2 分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 A. 以按需分配为主体 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 以市场分配为主体 D. 以按要素分配为主体 满分:2 分 6.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 货币的积累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财产所有权 D. 贷放 满分:2 分 7. 货币的本质是 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 金银等贵金属 D. 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满分:2 分 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满分:2 分 9.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是 A. 危机阶段 B. 萧条阶段 C. 复阶段 D. 高涨阶段 满分:2 分 10.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 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满分:2 分 11. 垄断条件下银行的新作用使银行变成了 A. 信用中介 B. 万能的垄断者 C. 支付中介 D. 普通的中介人 12.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导论)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 导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生产力 答: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起到划分时代作用的生产工具。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在社会化生产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对生产者及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合理分配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生产关系 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3.经济范畴 答:经济范畴是对经济现象的普遍本质的概括,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工作的结果。有了经济范畴系列,就可以构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4.经济规律 答:经济规律又称“经济法则”,是指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经济规律依一定的条件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经济事物本身的性质和其存在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经济规律也就发生变化。经济规律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1.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2.平均利润是()。 A.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4.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A.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 B.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C.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5.银行利润率是()。 A.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平均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与利息率之差 D.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 6.股票价格是()。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等于股票票面额 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权收入 7.经营优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 A.只须缴纳级差地租 B.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C.拥有土地所有权 D.不须拥有土地经营权垄断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 A.前者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后者表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C.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后者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D.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趋势,一般剩余价值率具有提高趋势 E.二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③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④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⑤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①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②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③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④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⑤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4.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①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②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③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④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⑤运动是无止境的 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政治经济学作业

政治经济学 作业题一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20分)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生产力 B. 剩余价值 C. 生产关系 D. 经济规律 2. 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生活资料 D.科学技术 3. 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A. 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B. 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 C.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 D. 从生成、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来研究 4. 生产关系要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A. 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B. 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 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D. 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5.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C.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6. 经济规律的类型不包括() A. 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 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共有的经济规律 C. 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D.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7. 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 A. 它们都有价值 B. 它们都有效用 C. 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D. 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8.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B. 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C. 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 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

9. 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 抽象劳动 B. 交换价值 C. 私人劳动 D. 社会劳动 10.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 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 11.货币的本质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流通手段 1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C. 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D. 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13. 一定时期内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 A. 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B.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 与待实现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14.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的交换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 劳动起家勤俭节约 15. 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地改进技术() 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 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16. 剩余价值率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A. m’=v/m B. m’=m/v C. m’=m/c D. m’=m/(c+v)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8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习题及答案)

旗开得胜第1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综合选择 1.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 A.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B.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2.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 B.稳步发展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三步走战略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 A.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 D. 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 4.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 A.战略准备 B.战略步骤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 1

A.人口的关系 B.生态环境的关系 C.资源的关系 D.速度的关系 6.当前我国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有 A.机械、电子 B.石油化工 C.汽车制造 D. 建筑业 7.实现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 A. 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B. 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C. 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D.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8.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工具 9.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工工业,振兴支柱产业 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起来,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 10.地区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2

A.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B.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C.利益兼顾、共同发展 D.发挥优势、自成体系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自然资源 3.经济波动 4.经济周期 5.经济增长方式 6.经济结构 7.产业结构 8.经济发展战略 9.可持续发展 三、分析判断 1.有人说,失业人口那么多,只要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即可解决;还有人说,中国应在几 3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第三版)

本答案是根据第二版答案修改而成 其中各个颜色代表的意义如下: 蓝色——新添加的内容 紫色——相应内容与第三板内容不一致 绿色——相应习题已经在第三版中删去 红色——相应内容没有在书中找到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名词解释 1、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给予所有者一定的经济利益)和一定期限内他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支配,是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基本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政治经济学(专题)作业集答案(必做)

政治经济学作业集答案 必做题 第一章 1.请简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系统而科学地对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的理论作了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能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它的实现形式是采用公司制。 3.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①小农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股份制经济 4.请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谈谈为什么说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增强。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是由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量的比例决定的,而且要看公有制经济自身的活力与导向作用,看公有制经济的成长性与对社会的贡献率。 所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要看它对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影响力,只要它对混合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对混合所有制能起到引导、控制的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削弱,反而应看作是有所增强了。 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最终检验标准是什么? 讲生产资料所有制存在的条件,既要看它的决定因素,看生产力水平或生产力状况,还要用社会实践来检验。所以一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是有决定因素与检验因素统一在一起的,这一理论也需要加以完善。对采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还应该用社会实践来检验,应该将决定标准与检验标准统一起来。 第二章 1.试论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30年实践发展的结果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理论的重大创新 2.社会经济活动中配置资源有哪四种方式? 习惯,命令,计划,经济 3.请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和一般功能.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包括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它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供求关系 价格杠杆 竞争机制。 在这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体现出价值规律的作用,发挥了市场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

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线作业

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线作业 第1题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 第2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导因素。生产力,其主要便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出发点。 第3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第4题 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由( )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第5题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商品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想要交换首先需要商品有价值。商品的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是抽象的、无形的,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而存在,这个载体就是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第6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第7题 商品的二重性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第8题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时()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杨干忠 (12)

第五章资本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产生 [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 本章开始进入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学习本章要理解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资本家采取什么基本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是什么,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剥削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教学要点]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货币可以成为资本。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W-G-W)。这个公式叫简单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G-W-G)。这个公式叫资本流通公式。 资本流通公式准确地表示为G-W-G’,其中,G’=G+?G,即垫支的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马克思把这个增殖额(?G)称为剩余价值。由此可见,资本在运动中发生价值增殖,这是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的本质区别。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叫做资本,当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资本流通公式G-W-G’,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的动机,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本质,所以,这个公式被称为资本总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G-W-G’)是同商品经济规律即值规律相矛盾的。如果按照价值规律,商品等交换,那么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如果要获得剩余价值,只能是进行不等价交换,那就要违背价值规律,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能在流通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如果一个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把它贮藏起来,那么无论他贮藏多长时间,也不会增加一个价值原子。资本家如果不把货币投入流通,他就无法开始经营,他也就不能成为资本家。 剩余价值或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资本家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这样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具有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功能,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只有这样,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当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时,便产生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他能自由他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并把它作为商品来出卖。第二,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必须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就是说,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能作为商品来出卖以外,一无所有,再无别的谋生之道。 四、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和劳动力的买卖 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它包括三部分: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用于再生产他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维持家庭、抚养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用于劳动力的延续和不断补充。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付的费用,用于学习现代机器大工业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和操作技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1.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2.平均利润是()。 A.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4.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A.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 B.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 C.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5.银行利润率是()。 A.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平均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与利息率之差 D.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 6.股票价格是()。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等于股票票面额 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权收入7.经营优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 A.只须缴纳级差地租 B.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 C.拥有土地所有权 D.不须拥有土地经营权垄断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 A.前者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后者表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C.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后者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D.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趋势,一般剩余价值率具有提高趋势 E.二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③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④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⑤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①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②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③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④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⑤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4.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①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②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③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④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⑤运动是无止境的 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①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②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③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④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⑤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①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 ②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 ③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 ④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 ⑤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 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 ①增加雇佣劳动的数量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⑤增加劳动强度 9. 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中可以看出( ) ①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作用是不同的 ②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不同的 ③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④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同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杨干忠 (2)

第八章资本的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 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运动的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也是各种资本具体形式及其运动的统一。前几章阐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本章将要阐述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即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分配方式。学习本章,要求深刻理解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理解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了解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资本的具体形式,以及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实质;对资本整体运动过程所包含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矛盾及发展规律,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教学要点] 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的形成 商品的价值公式为:w=c+(v+m),由于资本家无偿占有m,资本耗费只是c+v部分,c+v看作是生产费用或成本价格。如果用k代表成本价格c+v,商品的价值公式就转化为w =k+m,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盈亏的标志。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全部预付资本包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全部预付资本都参加了生产过程,资本家自然把它看作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当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物,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价值公式转化为w=k+p,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即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即p′=m(p)/c+v。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用同一个剩余价值所计算出的不同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m′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p′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1)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关系;(2)同资本有机构成为负相关;(3)同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4)不变资本的节约;(5)原材料的价格变动。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转化原因: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存在利润平均化的现实,存在着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转化的原因,是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即资本家对最有利的投资场所的争夺,竞争的手段是通过资本转移来实现的。 2、转化过程:供求机制影响使价格与价值背离,导致平均利润率形成。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反映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 3、转化结果: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与其创造的剩余价值出现差额。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高于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则相反。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部门竞争的结果,是一种趋势而不是出发点。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形成后,企业要得到平均利润,必须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这就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因为: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从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变动为基础;全社会商品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价值转化为

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二

第1题 资本主义的工资的本质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雇佣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商品,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实质上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转化形式。 第2题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而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第3题 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的概念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P’==m/c+v。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第4题 商业利润来源于( )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商业利润从表面上看,来源于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商品的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但实际上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由雇佣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第5题 借贷资本是一种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其特殊

的运动形式是( )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握有闲置资本的资本家将其货币资本以借贷的方式暂时让给职能资本家使用,职能资本家则从自己获得的剩余价值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使用货币资本的报酬即利息,支付给货币所有者。这样,就产生了货币资本的借货关系,产生了借贷资本。可见,借贷资本是来源于职能资本,它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游离出来,而又从属于和服务于职能资本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 第6题 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必然会走向垄断。19世纪60和70年代,自由竞争已发展到了顶点,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第7题 垄断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 )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垄断组织,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都是为获得垄断利润而服务的。 第8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所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

政治经济学(专题)必做作业——读书报告(自己)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 《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课程考核方式: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 具体要求: 1.结合学习课件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2.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涉及课程学习中多章内容(至少2-3章),联系要有机紧密,论述 充分。如果只涉及单一章节内容或简单就事论事,都算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3.独立完成,切勿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以不合格处理。 4.请在作业截止日期前,在课程作业栏目自行上传读书报告电子版。 正文: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你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变更——《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中国经济发展模 式转型:理论与政策》之我见 本人通过学习中心发放的教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结

合老师悉心提供的教学课件,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理论与政策》进行认真学习,由于兴趣所致,研读之中收获颇丰,以下仅为个人读书报告的一点拙见。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鼻祖,有了初期正确理论作为前进方向的指引,后期的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是锦上添花。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现实的,他们坚持认为,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发展力发展的结果。这一结论也在后来斯大林、毛泽东时期得到了验证,乃至于在以邓小平为主的第二代中国领导人的带领下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曾高瞻远瞩的提到,中国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所谓海纳百川允许其他经济共同发展,并坚持主导经济不变的融会贯通的发展方式体现在此。 随着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伟大创举。十五大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十六大肯定和完善了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而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于经济发展整体脉路的掌握和支持。事实证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所有制形式,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不排斥的关系,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提出各种所有制形式应该均衡发展。它在重申和坚定以往我国经济发展正确发展的经济政策外,着重对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内涵、布局、任务等做了详实的介绍和阐述。改革开放是我们打开国

政治经济学笔记 第三版 谢地 宋冬林

政治经济学 【第三版谢地宋冬林主编】 导论 0.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0.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0.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0.4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生产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①人的劳动是指劳动者耗费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改变自然物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②劳动对象是指被劳动加工于其上的自然物质对象。 ③劳动资料或叫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件。 ④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就是生产的三个要素相结合发生作用的过程。人的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生产过程的结果便是劳动产品。★生产关系 ①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叫做生产力,也叫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它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②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叫做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来考察,生产关系一般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社会形态 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除了适应生产力结成的生产的社会关系以外,还包括人们的政治、思想的社会关系。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相对于政治、思想关系而言,叫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人们政治、思想的社会关系,即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叫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形态。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关系。而整个社会生活,则决定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