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空间信息应用实践(中级)实验指导书

空间建模——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一.实验背景

Soil erosion and gullying in the upper Panuco basin, Sierra Madre Oriental, eastern Mexico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除永冻地区外,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人类社会出现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构成了特殊的侵蚀环境背景,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被称为“蠕动的灾难”,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诸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更大, 土壤侵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及其产生的泥沙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湖泊淤积、江河堵塞,并造成诸如洪水等自然灾害,泥沙携带的大量营养物和污染物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不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万公顷土地的生产力,造成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我国人口众多、农耕历史悠久,加之历史上战乱频仍,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发源地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1990年遥感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50%为水蚀地区,土壤侵蚀以黄土高原、四川紫色土地区和华南红壤地区尤为突出,仅黄土高原地区一处,平均每年流失泥沙就达到16.3 亿t。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价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预测方法需要在量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因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通过有限的数据输入,得到满足要求的土壤侵蚀预测结果成为趋势。8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成熟,它开始与土壤侵蚀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相结合进行流域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业已成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的有力工具。GIS与USLE 相结合的分布式方法运用GIS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可预测出每个栅格的土壤侵蚀量,便于管理者识别关键源区,并通过确定引起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针对性地提出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为流域内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手段。

二、实验目的

模型生成器(ModelBuilder) 为设计和实现空间处理模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模型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它通过工具将数据串起来以创建高级的功能和流程。你可以将工具和数据集拖动到一个模型中,然后按照有序的步骤把它们连接起来以实现复杂的GIS 任务。通过对本次练习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如何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掌握土壤侵蚀理论的基本知识;

?掌握利用脚本文件实现空间建模,加深对地理建模过程的认识,对各种GIS分析工具的用途有深入的理解;

?在ModelBuilder环境下如何计算RUSLE模型的中各个因子,实现RUSLE模型自动化;

三、实验准备

实验环境:ArcGIS Desktop 9.3

实验数据:矢量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研究区界线(bj.shp)、气象数据(Climate.shp),土地利用数据(landuse_Clip.shp,)和土壤数据(soil_clip);

栅格数据:地形数据(DEM);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准备

本次试验需要使用ArcGIS的建模功能,在实验之前需要掌握如何利用ArcGIS进行建模。首先,打开ArcMap,激活工具箱

在工具箱中右键单击,选择“New Toolbox ”,即可新建一个工具箱。可以在此工具箱上右击,通过“Rename”对工具箱重命名。

在新建的工具箱上右击,按照“New”——>“Model”新建一个Model,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给这个Model命名。

然后在此Model上右击,通过“Edit”进入模型的编辑模式。

到此,模型准备已经结束,接下来开始逐个建立模型的各个因子。 (2)地形因子(L ,S 因子) 算法:坡长因子采用公式计算, m

l L )13

.22(

=,式中:L 为坡长因子,l 为像元坡长,m 为坡长指数,像元坡长的计算式如下:i

i

i i

i

i i

i

i D D D l θθθcos /)cos /()cos /(1

1

1

=-=∑∑-,m 取

值如下式:

??????

?<<≤<≤≥=%

1 2.0%3 1% 0.3%5 3% 0.4%

5 0.5ββββm 式中,β为像元坡度 (%) 式中,l i 为像元坡长,D i 为沿径流方向每像元坡长的水平投影距 (在栅格图像中为两相邻像元中心距,随方向而异),θi 为每个像元的坡度 (°),i 为自山脊像元至待求像元个数。

坡度因子S 分段计算:??

????≥-?<≤??<+=10 0.96 21.91sin 10 5 0.5 -16.8sin 5

0.03 10.8sin θθθθθθS L 和S 因子的模型建立:

首先在工具箱中找到Resample 工具,可以使用工具箱自带的搜索功能快速定位到。在工具箱的下方有一行标签

,选择Search 标签,在搜索框中输

入要查找的工具名,如Resample ,点击Search 进行查询,查询结束后选中查询结果,点击下方的Locate 可以快速定位需要查找的工具。

可以将这个工具直接拖到Model 的编辑窗口中,如图:

现在需要给这个工具添加一个参数,在编辑窗口的Resample 上右击,通过“Make Variable ”——>“From Parameter ”——>“Input Raster ”添加。

注意:这里不建议使用右键菜单的“Create Variable”来添加输入输出参数,因为很多工具拖入到编辑窗口后会自带一个输出参数,而且它们也有自己的默认输入参数。如果另外新建一个参数,可能会因为这个新建参数类型不与工具要求的输入参数类型对应而出现错误。

按照同样的方法拖入Slope工具,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

通过编辑窗口上的工具将这些工具首尾连接起来。

双击Input Raster ,输入dem 数据

输入数据之后,编辑窗口中的工具颜色会相应的变化,说明这些工具已经相互连接起来,还是白色的工具代表它还没有和前面的工具联系起来构成“流水线”,同时,这也是判断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中的脚本语言是否和前面的输出文件关联起来的依据。在相互连接的工具中,只要有一个工具是白色的,就说明这条“流水线”不能正常运行。

可以发现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还是白的,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添加算法,下面添加用于计算S 因子的算法,依据为:

坡度因子S 分段计算:??

????≥-?<≤??<+=10 0.96 21.91sin 10 5 0.5 -16.8sin 5

0.03 10.8sin θθθθθθS 双击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添加如下代码:

Con([Slope_degree1] < 5 , 10.8 * Sin([Slope_degree1] * 3.14 / 180) + 0.03,Con([Slope_degree1] >= 5 & [Slope_degree1] < 10, 16.8 * Sin([Slope_degree1] * 3.14 / 180) - 0.5, 21.91 * Sin([Slope_degree1] * 3.14 / 180) - 0.96))

这时点击左上方的绿色圆点会发现有错误提示

单击

会看到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所接收到所有参数

我们发现,这其中并没有我们计算时所需要的Slope_degree1,所以会提示错误。这时就需要对这个Output raster参数名进行修改,改为Slope_degree1。修改这个参数其实就是把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前的Output raster输出框进行改名,如图: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些参数的设置。(只需要修改红框中的参数,其他的采用默认设置)双击编辑窗口中的Resample工具,进行如下设置,注意,这里设置栅格大小为90,并且本实验中这个设置都统一采用90。.

Slope设置

注意这里选择的是DEGREE(度数)。其实坡度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用我们平时常用的

度数;还有一种是用百分数表示。选择DEGREE表示是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即的值。

(这里还要解释一下代码: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条件选择语句CON,类似于C语言中的if 语句,其写法为CON(条件1,如果条件为真执行,如果条件为假执行)。如果多个条件进行嵌套,就要写成CON(W1,T1,CON(W2,T2,CON(W3,T3,CON(W4,T4,……))))W代表条件,T 代表条件为真时执行的语句)

(关于变量:这里的变量要用[]括起来,如[Slope_degree1] > 5)

注意:之所以使用[Slope_degree1] * 3.14 / 180这是将原来的角度制转化为弧度制,计算机不能识别角度制。

注意:在运算符(如+,-,*,/)的左右要有空格,如[Slope_degree1] * 3.14 / 180不要写成[Slope_degree1]*3.14/180。前者的运算符左右有空格,后者的运算符左右没有空格。这一点必须严格遵守,否则相同的代码会出现不同的错误。

这样一来,S因子的模型就建立好了。点击运行

运行成功口在S上右击,选择“Add To Display”就可以将结果显示出来

结果为:

接下来对L 因子建立模型

L 因子模型的建立可以在上面的S 因子模型基础上进行。需要添加工具Fill 和工具Flow Direction 以及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然后将他们连接起来

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中的代码为:

Con([FlowDirection] == 2 | [FlowDirection] == 8 |[FlowDirection] == 32 | [FlowDirection] == 128 , Sqrt(2) * 90 , 1 * 90)

这些步骤和在建立S 因子模型的时候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赘述。下面解释一下代码:

对于中间栅格来说,它与邻近的8(sqrt(2)和1),当流向为32,128,8,2的时候,距离为sqrt(2),其他情况下距离为1。因此在代码中的表现就是如上的形式。

接下来建立m

l L )13

.22(

=中计算m 的模型 这个过程有点和计算S 因子类似,不同的是计算S 因子使用的是度,而计算m 使用的是百分比。依据的公式为:

??????

?<<≤<≤≥

=%

1 2.0%3 1% 0.3%5 3% 0.4%

5 0.5ββββm 式中,β为像元坡度 (%) 将Slope 工具和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工具拖入编辑窗口中,然后将他们连接起来。 双击Slope(2),进行如下设置:

这里要选择Persent 百分比的形式,因为m 的判断是利用百分比形式的坡度。 然后在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中输入的代码为:

CON([Slope_p] >= 0.05,0.5,CON([Slope_p] < 0.05 & [Slope_p] >= 0.03,0.4,CON([Slope_p] >= 0.01 & [Slope_p] < 0.03,0.3,0.2)))

注意:这里使用0.05来表示5%,而不要将代码写成[Slope_p] >= 5。因为在变量存储值的时候,是不会存储%的,它只能利用浮点型数字来表示百分数。

接下来计算m

l L )13.22(

=中的l ,依据i i i i i i i i i D D D l θθθcos /)cos /()cos /(1

1

1=-=∑∑- 式中,l i 为像元坡长,D i 为沿径流方向每像元坡长的水平投影距 (在栅格图像中为两相邻像

元中心距,随方向而异),θi 为每个像元的坡度 (°),i 为自山脊像元至待求像元个数。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我们需要求出D 和θ才能计算l ,而在前面的部分,我们已经算出了D ,θ也已知了,在算S 因子的时候就已经算出了θ,因此我们可以再次利用Slope 计算后的结果来计算l 。

添加一个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 工具,将其与Slope_degree1和D 相连。

在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中输入如下代码:

[D] / Cos([Slope_degree1] * 3.14 / 180)

最后就是L因子的计算了

再添加一个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将其与L1和m相连,并输入代码:Pow([L1] / 22.13,[m])

最终结果模型为

运行这个模型,并将L通过“Add To Display”添加到视图中。

到此,L和S因子完成。

(3)降雨侵蚀力因子(R因子)

利用日降雨量估算降雨侵蚀力的多参数模型来计算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公式如下:

R = - 0.0334 P + 0.006661 P2 (1)

式中R表示的侵蚀力值( MJ·mm·hm-2 ·h-1),P表示年雨量(mm)。

为了方便,我们新建一个Model,命名为“K因子”。

在编辑窗口中先后拖入Create Thiessen Polygons工具,Feature to Raster 工具,还有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并把它们连接起来

双击Input Features输入实验数据。

双击Create Thiessen Polygons进行如下设置

双击Feature to Raster进行如下设置

在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中输入如下代码:(不要忘记修改参数Output_raster)0.0066611 * [Output_raster] * [Output_raster] - 0.0334 * [Output_raster]

最终的模型为:

运行这个模型,并将最终的R结果添加到视图中

到此,R因子完成。

(4)土壤侵蚀力因子(K因子)

新建一个Model,并且命名为“K因子”,如图

K因子反映了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影响K因子的因素是多方面,一般说来,质地越粗或越细的土壤有较低K值,而质地适中的反而有较高的K值。K值估算采用Williams等在EP IC模型中的方法, 利用土壤有机质和颗粒组成因子进行估算,计算式如下:

K ={0.2+0.3exp[-0.0256S d(1 - S i/100)]} *[ S i/(C l+

S i)]0.3*{1.0-0.25*(C/1.724)*[(C/1.724)+exp(3.72-2.95*(C/1.724))]}*{1.0-0.7(1- S d/100)/{1- S d

/100+exp[-5.51+22.9(1- S d/100)]}}*0.1317

式中:Sd为砂粒含量,Si 为粉粒含量,Cl为粘粒含量,C为有机质含量。

将4个Feature to Raster工具拖入编辑窗口,并拖入一个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然后将他们按照如下方式连接和命名

双击Input features导入数据

双击Feature to Raster分别进行如下设置:

在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中输入如下代码:

0.1317 * ((0.2 + 0.3 * exp(- 0.0256 * [SAND] * (1 - [SILT] / 100))) * pow(([SILT] / ([CLAY] + [SILT])),0.3) * (1 - 0.25 * ([OM] / 1.724) / (([OM] / 1.724) + exp(3.72 - 2.95 * ([OM] / 1.724)))) * (1.0 - 0.7 * (1 - [SAND] / 100) / (1 - [SAND] / 100 + exp(- 5.51 + 22.9 * (1 - [SAND] / 100)))))

模型如下

运行这个模型,并将结果添加到视图中

到此,K 因子完成。

(5)植被覆盖度因子(C 因子)和水保措施因子(P 因子)

植被覆盖度因子, 又称作物经营管理因子。经验指出, 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量关系极大。在其它地理环境因子值相同的情况下, 植被覆盖度越大, 土壤流失量越小;反之, 则越大。流域的C 因子值赋值如表。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是采取水保措施后, 土壤流失量与顺坡种植时的土壤流失量的比值。通常,包含于这一因子中的控制措施有:等高耕作、等高带状种植和修梯田等。将土地利用图与P 值属性库文件记录建立链接,再分别将P 值赋给土地利用图,得到P 值因子图。以自然植被P 因子为1,坡耕地为0.35,水稻是梯田修筑最好的一种土地利用,P 值为0.01。

表1 不同土地利用C 因子值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 水田 交通用地和水体 草地 居民地

林地 C 因子

0. 31

0.18

0.06

0.2

0.006

52 居民地

新建一个模型,命名为“CP因子”

分别将Feature to Raster工具和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工具拖入编辑窗口,并按如下方式连接它们和命名

双击Input features进行数据的输入

双击Feature to Raster工具进行如下设置

在Single Output Map Algebra中输入如下代码:

Con([Landuse] == 11,0.18,Con([Landuse] == 12,0.31,Con([Landuse] >= 20 && [Landuse] <=

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主要教学目标: 阐述土壤侵蚀调查目的及手段,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调查步骤、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和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及课下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调查目的、手段及步骤 第二节不同种类侵蚀调查 第三节调查报告与结果分析 主要讲解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调查目的、手段及步骤 土壤侵蚀调查就是依据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将调查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一定面积的调查单元进行土壤侵蚀调查。 一般情况下划分土壤侵蚀调查单元所遵循的原则是土地利用现状和该土地所处的地貌部位相一致。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制定出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的判定指标,并形成判定指标体系。进而根据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判读因子,判定出每种土壤侵蚀形式的潜在危险性(强度)。 根据调查得到的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形式及其分布特点、土壤侵蚀发生程度及其强度,对调查范围内的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特点、主要影响因素等作出评价。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侵蚀调查评价报告;二是与土壤侵蚀相关的图面资料,包括土壤侵蚀形式分布图、土壤侵蚀程度图和土壤侵蚀强度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面坡度图、沟系分布图等。 一、土壤侵蚀调查目的及手段 1.调查目的 我国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的自然条件复杂,土壤侵蚀类型和形式多样,通过土壤侵蚀调查,可查明调查地区土壤侵蚀特点、发展规律、形成原因,以及调查范围的水土资源

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归结起来,土壤侵蚀调查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为防治措施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2. 调查手段 土壤侵蚀调查常用的手段有野外现地实测与访问、遥感资料人工判读解译、计算机判读解译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到有关部门收集有关资料和查阅档案材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二、土壤侵蚀调查步骤 根据土壤侵蚀调查内容,常常将调查工作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调查目的这个总目标服务的。一个完整的土壤侵蚀调查工作可分为准备工作、资料收集与整理、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分析与评价等几个阶段。 1. 资料收集与整理 影响土壤侵蚀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的各种活动。因此在进行基本资料的收集时也要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两个方面,其中包括有关土壤侵蚀的文字及相关的图表。同时对已有土壤侵蚀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也应作为资料收集的对象。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整理工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供土壤侵蚀调查分析使用。 (1)自然条件 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象、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另外,该地历史上发生过土壤侵蚀灾害如山洪、泥石流等情况也应作为资料收集的范围之内。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包括调查区所属行政区划(省、地、县、乡、村),人口、劳力、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副各业产业情况、土地总面积及其利用现状、劳动技术装备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等。土壤侵蚀危害及已有防治措施,土壤侵蚀防治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 (3)土壤侵蚀资料 有些地区可能作过土壤侵蚀调查方面的工作,此时应收集前人的工作成果,包括调查范围(有时可能是调查范围内的一部分)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形式,各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程度及其发展强度,不同土壤侵蚀形式的分布等。 第二节不同种类侵蚀调查

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基于 USLE、GIS、RS 的流域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 ULSE 模型中各侵蚀因子及其相应的算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中获取各因子的新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土壤侵蚀分析研究的新模型及其进展。当前 GIS 和 RS 作为新兴技术在土壤侵蚀分析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当前 GIS、RS 和 ULSE 在土壤侵蚀评价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 GIS 和RS 在侵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土壤侵蚀; RS; GI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ULSE erosion factors of each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summed up the researches of a new method for each factor,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analytical study of soil erosion and its progress in the new model. Current GIS and RS a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in the analysis of soil eros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rticles for the current GIS, RS and ULSE soil erosion assess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GIS and RS are pointed out in the erosi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soil erosion; RS;GIS 土壤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土地以及不同质量的土壤生产了超过90%的人类和牲畜所需要的食物。土地退化的日益严重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壤侵蚀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全球土地退化日益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高达38。2%,研究土壤侵蚀的机理,有效地对其进行监控、治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土壤侵蚀量调查方法耗时、周期长,而且很难确定中等尺度流域的土壤侵蚀量。随着侵蚀过程和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和侵蚀空间分布规律探讨的不断加强,土壤侵蚀的研究也逐渐走上了多途径、多学科协同研究的道路。但许多定量研究方法长期以来都在坡面和小流域尺度上进行,很难在区域尺度上推广,而美国农业部颁布的在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方面富有特色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 USLE) 正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缺。20 世纪 80 年代 USLE 开始引入中国,而且研究人员在探讨坡面和流域土壤流失量的同时,还开始注重应用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数 据 处 理 流 程 作者:牛健平 时间:2011年10月11日 北京天合数维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CONTENT)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3) 1、所需数据 (3) 2、所需中间参数 (3) 2.1、水土保持因子P (3) 2.2、地标覆盖因子C (3) 2.3、地形因子LS (4) 2.4、土壤可视性因子K (4) 2.5、降水侵蚀因子R (4) 3、所需参数 (5) 3.1、潜在土壤侵蚀量Ap (5) 3.2、现实土壤侵蚀量Ar (5) 3.3、土壤保持量Ac (5) 4、指标结果参数 (5) 4.1、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 (6) 4.2、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 (6) 4.3、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6) 二、处理流程 (7) 1、DEM数据的处理 (8) 1.1、坡长L (8) 1.2、百分比坡度a (8) 1.3、地形因子LS (9) 2、气象数据 (9) 2.1、月降雨量Pi的计算 (9) 2.2、土壤侵蚀力指标R (10) 3、土壤类型数据 (10) 4、遥感影像数据 (10) 5、土壤理性化数据 (11) 三、所需参数的计算 (11) 四、指标结果参数计算 (11)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在计算的过程中,总共涉及到的数据有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理性化数据以及统计数据,涉及到的中间参数有水土保持因子P,地标覆盖因子C,地形因子LS,土壤可视性因子K,降水侵蚀因子R,所需要的参数有潜在土壤侵蚀量Ap,现实土壤侵蚀量Ar,土壤保持量Ac,指标结果参数有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1、所需数据 在进行土壤侵蚀的估算过程中,需要以下数据: A、地形数据; B、遥感影像数据; C、气象数据,主要是降雨量数据; D、土壤类型数据; E、土壤理性化数据; F、统计数据。 2、所需中间参数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中间参数与计算公式如下。 2.1、水土保持因子P 按照游松财的方法,水田的P值取0.15,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基本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因此取值为1.00。 2.2、地标覆盖因子C 地表覆盖因子是根据地面植被覆盖状况不同而反映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因素,与土地利用类型、覆盖度密切相关。C值的估算采用如下公式:

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第15卷第3期2001年9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V o l.15N o.3 Sep.,2001  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① 傅 涛,倪九派,魏朝富,谢德体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论述了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机理、研究方法及防治措施,分析了坡耕地泥沙、径流、养分流失的特征及影响 因素,认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研究多偏重于坡面 水土流失特征的描述和控制坡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等,研究方法以定性和统计分析为主,在坡耕地 水土流失机理、养分流失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坡面流失定量预测模型以及控制措施与坡面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还需 作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坡耕地; 土壤侵蚀机理;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1;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1)0320123206 Recen t D evelopm en t of Slop i ng F ield Erosion FU T ao,N I J iu2pai,W E I Chao2fu,X IE D e2ti (Colleg e of R esou rces and E nv ironm ent,S ou thw est A g ricu ltu ral U niversity,Chong qing400716) Abstract:T he p rogresses of slop ing field ero si on,study m ethods and of p reven tive m easu res are summ a2 rized.T he m echan is m and affect facto rs of sedi m en t,runoff and nu trien t lo ss on the slop eland su rface are an2 alyzed resp ectively.T he slop ing fields w ere the m ain sou rce of sedi m en t,runoff and nu trien t lo ss.M o st of the research w o rk s focu sed on the p reven ti on so il and w ater lo ss on the slopeland su rface and i m p rovem en t of so il fertility.M o st of the study m ethods w ere qualitative and statistics analysis.How ever,studies on the m echan is m of so il and w ater lo ss and nu trien t lo ss,the m odel of quan titative analysis w ere scarce yet,the fu rther studies shou ld pay m o re atten ti on to the p rocesses of runoff and sedi m en t yield,so as to study the m echan is m of slop e ero si on and bu ild the p rocess2based m odel of w ater ero si on p redicti on. Key words:slop ing field; m echan is m of so il ero si on; m easu res of p reven ti on and cu re 坡面侵蚀过程包括降雨溅击和径流冲刷引起的土壤分离、泥沙输移和沉积3大过程,研究和分析这些过程发生、发展的水力、土壤、地形条件以及各过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机理,是建立土壤侵蚀物理模型的前提。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同时我国山丘面积占总面积2 3,坡耕地在我国耕地面积中占有很大比例,陡坡农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近年来,坡耕地水土流失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大量资料表明,一方面坡耕地是大量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山区丘陵土层变薄,养分流失,保水能力变差,使大多数坡耕地生产力低下,严重阻碍山地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广大山区农民无法脱贫致富,更造成恶性循环,加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坡耕地土壤侵蚀分离、输移和沉积过程及其关系的研究,对于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壤侵蚀模型,进而指导水土保持生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目前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大多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方法研究,包括实验研究方法和土壤侵蚀评估方法,二是对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三是对减轻坡耕地土壤侵蚀措施的研究及评价。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研究方法 常见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室外和室内两大类[1],室外方法通常是选择比较规则、具有代表性的坡面,在坡面上根据研究目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观测小区。小区的宽度多在1~5m之间,基本要求是小区能够完整地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小区的长度也与试验目的密切相关,有的长3~5m,有的则长达10m以上。试验时多采用模拟降雨结合放水冲刷,或者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观测。试验时测定径流量和泥沙量,同时采集径流样和泥沙样,用于 ①收稿日期:2001204209 3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机理及预测评价建模”(编号410586) 作者简介:傅涛,男,生于1972年,博士生。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1篇。

实验三 基于GIS的土壤侵蚀因子分析与信息提取

实验三基于GIS的土壤侵蚀因子分析与信息提取 一、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使用该软件进行土壤侵蚀因子的分析和信息提取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是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工具。它主要包括距离制图、计算密度、统计分析、邻域分析、数据的重分类、表面生成、等高线生成、坡度提取、坡向提取、光照模型的生成、流域的划分等功能。利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解决空间问题,首先要把问题空间化、模型化,然后利用Arc/View 提供的各种功能的组合来完成。 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主要是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不仅支持矢量数据模型,还支持栅格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是用点、线、面来描述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它主要用于精确地描述地理特征,在Arc/View中,点、线、面数据分别是存放于不同的主题中来管理的。栅格数据是通过将地表分隔成不同的单元来表示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对栅格数据的存储只是通过存储栅格的原点、栅格单元的尺寸、距离原点的单元数和每个栅格单元的值。对栅格数据影响最大的是栅格单元的尺寸。单元尺寸越大,则对地理特征的描述越粗糟,越不精确,但产生的数据量会越小,处理速度会越快。相反,单元尺寸越小,则描述越精确,但数据量会越大,运算速度越慢。 三、操作步骤 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地形特征制约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影响着土壤与植被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水土流失的强度。地形指标的提取对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坡向Aspect 坡向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在Arcview中Aspect表示每个栅格与它相邻的栅格之间沿坡面向下最陡的方向。在输出的坡向数据中,坡向值有如下规定:正北方向为0度,正东方向为90度,以次类推。 坡向可在数字高程模型Dem或TIN数据的基础上提取。在Dem基础上提取坡向的步骤如下: 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dem并激活它。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 精品 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 关于土壤侵蚀量的计算,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是美国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作为一个经验统计模型,它是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在土壤侵蚀研究领域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方向和思路。由于USLE 模型形式简单、所用资料广泛、考虑因素全面、因子具有物理意义,因此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的形式如下: P C S L K R A ?????= 1-1 式中:A ——土壤流失量(吨∕公顷·年) R ——降雨侵蚀力指标; K ——土壤可蚀性因子。它是反映土壤吝易遭受侵蚀程度的一个数字。其单位是, 在标准条件下,单位侵蚀力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 L ——坡长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长与标准小区坡长(22.1米)土壤 流失量的比值; S ——坡度因子。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实际坡度与标准小区坡度(9%)上土壤流 失量的比值; C ——作物经营因子。为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处理地块(经过犁翻而没有遮蔽的休 闲地)上土壤流失量之比值; P ——土壤保持措施因子,有土壤保持措施地块上的土壤流失量与没有土壤保持 措施小区(顺坡梨耕最陡的坡地)上土壤流失量之比值。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计算结果只适用于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而不能够代表当地某一年或某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当方程式右边每个因子值都是已知数时,即地块内的土壤种类、坡长、坡度、作物管理情况、地块内的土壤保持措施以及降雨侵蚀力都已知,且都被分别赋于一个适当的数值时,它们相乘后,就得出在此特定条件下所预报的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完整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doc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级别平均侵蚀模数 [t/(km 2· a)] 平均流失厚度(mm/a) 西北黄土东北黑土区 / 南方红壤丘 西北黄土 南方红壤丘陵区 /西南 东北黑土区 / 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陵区 /西南土 土石山区石山区微度< 1000 < 200 < 500 < 0.74 < 0.15 < 0.37 轻度1000-2500 200-2500 500-2500 0.74-1.9 0.15-1.9 0.37-1.9 中度2500-5000 1.9-3.7 强度5000-8000 3.7-5.9 极强度8000-15000 5.9-11.1 剧烈> 15000 >11.1 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 1.35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劣地或石现代沟谷(细植被 程度质坡地占沟,切沟,冲覆盖度地表景观综合特征 该地面积 % 沟)占该面积 % ( %) 斑点状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沟 轻度<10 <10 70-50 谷切割深度在 1m 以下,片蚀及细 沟发育。零星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 有较大面积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 中度10-30 10-30 50-30 地。沟谷切割深度在 1-3m 。较广泛 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 强度≥30 ≥30 ≤ 30 密集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沟谷 切割深度 3m 以上。地表切割破碎 土地生物生 产量较侵蚀 前下降 % 10-30 30-50 ≥50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 级别床面形态(地表形态) 植被覆盖度( %)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非流沙面积)( mm/a)[t/(km 2· a)] 微度固定沙丘,沙地和滩地> 70 < 2 < 200 轻度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70-50 2-10 200-2500 中度半固定沙丘,沙地50-30 10-25 2500-5000 强度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地30-10 25-50 5000-8000 极强度流动沙丘,沙地< 10 20-100 8000-15000 剧烈大片流动沙丘< 10 > 100 > 15000 1

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空间信息应用实践(中级)实验指导书 空间建模——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一.实验背景 Soil erosion and gullying in the upper Panuco basin, Sierra Madre Oriental, eastern Mexico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除永冻地区外,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人类社会出现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构成了特殊的侵蚀环境背景,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被称为“蠕动的灾难”,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诸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更大, 土壤侵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及其产生的泥沙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湖泊淤积、江河堵塞,并造成诸如洪水等自然灾害,泥沙携带的大量营养物和污染物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不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万公顷土地的生产力,造成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我国人口众多、农耕历史悠久,加之历史上战乱频仍,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发源地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1990年遥感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50%为水蚀地区,土壤侵蚀以黄土高原、四川紫色土地区和华南红壤地区尤为突出,仅黄土高原地区一处,平均每年流失泥沙就达到16.3 亿t。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价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预测方法需要在量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因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通过有限的数据输入,得到满足要求的土壤侵蚀预测结果成为趋势。8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成熟,它开始与土壤侵蚀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相结合进行流域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业已成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的有力工具。GIS与USLE 相结合的分布式方法运用GIS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可预测出每个栅格的土壤侵蚀量,便于管理者识别关键源区,并通过确定引起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针对性地提出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为流域内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手段。 二、实验目的 模型生成器(ModelBuilder) 为设计和实现空间处理模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模型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它通过工具将数据串起来以创建高级的功能和流程。你可以将工具和数据集拖动到一个模型中,然后按照有序的步骤把它们连接起来以实现复杂的GIS 任务。通过对本次练习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如何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掌握土壤侵蚀理论的基本知识;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c6030673.html,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作者: 来源:《出版参考》2016年第01期 出版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书 ; ;名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责编姓名 ;李忠良 责编证号 ;201100173277 耐心,再耐心些 一部书,是某个领域填补空白的项目,选题往往激动人心,然而,因为是新项目,万事开头难,于是,责任编辑的耐心就要受到考验。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的专著。责任编辑遇上这样的独家选题,是幸运的,然而,不幸的是,这又是多人职务作品,稿件质量参差不齐、体例杂乱是常有的事情。果然,《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一书,从选题立项到最后付梓出版前后历时两年多。个中甘苦,个中折腾,我们在编辑工作记录中可以体会得到。初稿于2013年7月初提交,经过初审,除基础细节性问题外,责任编辑发现著作权与署名、未定 稿、内容结构、插图(尤其是地图)等比较大的问题,即写下初审意见反馈给作者,请修改后再提交。当年11月,作者将修改完的稿子再次提交,编辑经过检查,发现初审所提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正准备进入编辑加工流程,又被中断。这次是作者提出要修改稿子。到了次年2月初,作者修改稿发来。2月下旬,经历几次修改的稿子经过初审编辑后,终于提交复终审。未曾想,复终审刚回来,初审编辑正要逐个解决审稿细节问题,作者却再次提出要修改第7章内容,且认为属于必须修改。编辑这时能说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说,因为作者的认真态度只可以嘉许不可以打消。到4月份设计版式,书稿与初稿相比,已经被缩减了1/5。 当然,最后编辑和作者一起都收获了成功,这部专门性著作,首印3000册,竟然不到一年售罄。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各种经验,譬如多人职务性作品如何统一规范体例以及署名,又如,研究报告如何打磨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专著,等等。但是,给我们一个较深的启示和感动的,却是:做编辑,要耐心,再耐心些! 获奖感言 对于编辑职业,前辈有多种比喻,审判官和做嫁衣的便是其中的两种。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比喻,审判官和嫁衣娘在角色特点上也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编辑职业内涵的组成部分。审判官,即是审核判断书稿的内容和文字质量,从出版价值的角度对书稿作社会效益和经

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土壤侵蚀模型作为了解土壤侵蚀过程与强度,掌握土地资源发展动态,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总结了中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总结和评价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的主要研究方向:(1)注重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研究;(2)加强对重力侵蚀、洞穴侵蚀机制的研究;(3)充分利用先进的RS、GIS技术,为侵蚀模型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源,以利于对土壤侵蚀模型的检验。 关键词: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方向、问题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in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Model in China Soil erosion model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tool to understand the soil erosion processes and intensity, to master the dynamic of l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having attract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of the world.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findings of Chinese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Model and on the basis of summarying and evaluating these models it indicates the direction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 (1) focus on soil erosion model theoretical research; (2)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gravity erosion, cave erosion mechanism,; (3)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advanced RS and GIS technology for the study of erosion models which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data sources to facilitate the inspection of soil erosion model. 近年来,土壤侵蚀成为人们关注的生态环境热点之一。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估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研究是世界土壤侵蚀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土壤侵蚀过程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根据土壤侵蚀模型的建模手段和方法,一般可以将其分为经验统计模型和物理成因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是利用大量的试验观测资料,借助于统计方法,定量表述影响土壤侵蚀因子的指标,进而得出计算土壤流失量的方程式。物理成因模型以土壤侵蚀的物理过程为基础,利用水文学、水力学、土壤学、河流泥沙动力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根据已知降雨、径流条件来描述土壤侵蚀产沙过程,从而预报在给定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量。根据土壤侵蚀模型预报对象的不同,又可将土壤侵蚀模型分为坡面土壤侵蚀模型和流域或网格(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我国学者在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各个层面上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区域尺度研究的应用更为广泛。在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方面,以对统计模型及引进的统计模型中各因子的本地化研究较多,对基于过程的物理模型系统研究较少,特别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过程模型更少。本文希望对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以期为今后的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提出了预报模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促进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1.经验统计模型 经验模型主要从侵蚀产沙因子角度入手,建立径流、产沙与降雨、植被、土壤、土地利用、耕作方式、水保措施等之间的多元回归因子关系式。经验公式结构简单,计算方便,在制定公式使用资料范围内具有可靠的精度,但是模型被移植到其它区域使用时以及向建模条件外延时,模型精度难以控制,模型的实用性受到影响。这类侵蚀产沙模型以坡面模型和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为代表,同时也包括部分区域性的侵蚀产沙预报模型,这些通常不考虑侵蚀产沙过程,称之为“黑箱”或“灰箱”模型,在模型形式上主要是采用侵蚀产沙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式。自1953年刘善建首次提出坡面土壤侵蚀量的公式来[2],不同的学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

土壤侵蚀评价遥感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8-12-30;修订日期: 2009-04-1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ZCX1-YW-08-03)和水利部,官厅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二期工程(HW-STB2004-03)资助 作者简介:张喜旺(1979),男,河南辉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研究。E-mail:zxi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1c6030673.html, * 通讯作者: E-mail:wubf@https://www.360docs.net/doc/1c6030673.html, 土壤侵蚀评价遥感研究进展 张喜旺,周月敏,李晓松,袁超,闫娜娜,吴炳方*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土壤侵蚀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土地退化问题,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农作物产量,土壤结构和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侵蚀进行适当评估,了解其空间分布以及侵蚀程度,对政策的制定、治理措施的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遥感在土壤侵蚀中的应用为主线,介绍国内外多种土壤侵蚀评价方法,包括定性的判断和定量的计算。认为虽然遥感因其具有大面积重复观测能力,已经渗透到各种研究方法中,但无论是定性的方法还是定量的方法,遥感往往仅作为数据进行输入,而遥感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遥感多源多时相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目的是使今后的研究更加重视遥感的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能力,以及多源多时相的特性,使遥感真正在方法论上发挥其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土壤侵蚀;遥感;DEM ;GIS 中图分类号:TP 79: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3945(2010)04-1010-08 Vol.41,No.4Aug.,2010 土壤通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第41卷第4期2010年8月土壤侵蚀是发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土体迁移过程,受到多种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水 蚀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土地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害,通过减少表土层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而降低土壤生产力[1],它通过对农作物产量、土壤结构以及水质[2,3]剧烈地影响着环境,并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沉积作用淤积江河、湖泊,损害基础设施,威胁人类安全。此外,侵蚀导致土壤以CO 2,CH 4的形式向大气中散射有机碳,从而影响全球变暖[4]。而全球变暖又反过来增强土壤侵蚀率[5]。因此,对侵蚀进行适当评估,了解其空间分布以及侵蚀程度,对政策的制定、治理措施的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自从研究土壤侵蚀一个多世纪以来[6],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侵蚀评价方法,包括定性的判断[7,8]以及定量的计算[9,10]。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评价主要的困难在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数据的质量[11]。遥感具有规则重复观测能力,可以提供了大区域的同质数据[12,13],是进行环境和灾害动态监测的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深刻地了解地表的特征及其变化。而侵蚀退化标志如地表裸露程度、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是能够被遥感技术所记录和获取的,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就被应用于土壤侵蚀调查。许多研究已经全面或部分地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进行侵蚀评估,为方法的完善提供支 持,如光学影像对侵蚀特征[14]、植被[15]的研究,SAR 对地形[16]、 地表粗糙度[17]以及光学影像与SAR 结合对耕作方式的探测[18]等。而传统的土壤侵蚀遥感研究中主要是为了探测侵蚀特征和获取模型输入数据,遥感多源多时相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发挥,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的目的是对土壤侵蚀评价中遥感的应用方法进行综述,并展望遥感在土壤侵蚀评价中发展趋势。 1 定性方法 1.1 目视判读 目视判读法(目视解译)主要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判读,对一些主要的侵蚀控制因素进行目视解译后,根据经验对其进行综合,进而在叠加的遥感图像上直 接勾绘图斑(侵蚀范围), 标识图斑相对应的属性(侵蚀等级和类型)来实现的。目视解译是土壤侵蚀调查中基 于专家的方法中最典型的应用。这一方法利用对区域情况了解和对水土流失规律有深刻认识的专家,使用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其它专题信息,对区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判定或判别,从而制作相应的土壤侵蚀类型图或强度等级图,其实质是对计算机储存的遥感信息和人所掌握的关于土壤侵蚀的其它知识、经验,通过人脑和电脑的结合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19]。我国水土保持部门于1985年使用该方法,采用M SS 影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一次土壤侵蚀遥感调

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特别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此同时,在水土保持理论研究中也加大了力度。 而对于土壤侵蚀模型来说,则是土壤侵蚀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一,该成果能够为水 土保持实践提供有效依据。本课题重点围绕“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提高土壤侵蚀模型的实用价值,并为水土保持工作的进步及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模型;实用价值;发展 土壤侵蚀模型属于水土保持实践研究工作中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土壤侵蚀模型 的构建,进行相关参数的分析,能够为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 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便实行了土壤侵蚀监测工作,在 上世纪四十年代则基于黄土高原构建了水土保持试验站,而对于土壤侵蚀经验模 型的提出,则是在1953年[1]。总之,从水土保持实践工作的进步及发展角度考虑,本课题围绕“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 的价值意义。 1.土壤侵蚀模型发展历程及模型概念分析 1.1发展历程 从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历程层面分析,发展至今已有八十余年,模型的性质 基于经验发展至机理,模拟起初为空间尺度,随着不断的发展,实现了对坡面、 小流域、大刘宇以及区域性的研究;涉及侵蚀、沉积、产沙以及污染物富集及迁 移等内容的研究。与此同时,从模型的应用层面来看,可应用到水土保持措施的 选择、水土保持效益的分析以及水土资源管理等方面。显然,土壤侵蚀模型的发 展昭示着理论研究的逐渐进步,与此同时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 及遥感技术等逐步发展密不可分。 1.2模型概念 (1)土壤侵蚀数学模型。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土壤侵蚀数学模型,主要通过田间试验,利用土壤侵蚀因子参数及侵蚀相关性分析构建相对应的数学方程,可广 泛应用凹土壤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领域。 (2)欧洲土壤侵蚀模型。对于欧洲土壤侵蚀模型来说,指的是以物理过程为基础的次暴雨分布式侵蚀模型,以侵蚀产沙过程当作基点,纳入植物截留、土壤 表面情况、径流形成、剥蚀以及径流搬运功能等指标参数,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 参数对土壤侵蚀过程造成的影响,将1分钟组我诶时间间隔,然后将降雨期间的 水文与泥沙曲线图生成出来,对侵蚀与沉积位置进行预报,并对侵蚀与沉积相对 应的微地形起伏变化进行模拟[2]。 总之,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广泛,且价值显著。为了提高水 土保持研究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可以合理、科学地利用土壤侵蚀模型。 2.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从如前所述的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且发 展至今具备了成熟的模型基础。下面将从国外、国内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 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2.1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 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 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 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