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修改稿3)

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修改稿3)
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修改稿3)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2010年校级科研创新项目

研究课题: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研究成员:王江涛马佳宁刘明旭袁强指导教师:杨政军

目录

1.低碳经济的提出 (2)

2.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态度与政策 (4)

2.1我国低碳经济的意义及动态 (4)

2.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4)

3.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6)

4.我国物流产业的政策与措施 (7)

5.我国发展低碳物流所面临的现状及挑战 (9)

5.1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9)

5.2我国低碳物流面临的制约因素 (10)

6.西方发达国家的低碳物流 (13)

6.1美国的低碳物流 (13)

6.2欧洲国家的低碳物流 (13)

6.3日本的低碳物流 (14)

6.4西方国家低碳物流的启示 (15)

7.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建议与措施 (18)

7.1宏观方面 (18)

7.2微观方面 (20)

8.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4)

基于现代物流低碳之道的研究

摘要:哥本哈根会议中的低碳核心可以为物流信息化赋予新的内涵。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层出不穷的时候,低碳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由此衍生出新的词汇低碳物流。根据我国现状和环境的缺陷、紧迫以及当今节能减排的经济形式,分析物流业的发展形式,得出低碳物流是大势所趋,是物流业最终的选择。在我国存在诸多羁绊此趋势的因素,为此提出其发展策略,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持续发展低碳之道

1.低碳经济的提出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低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

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这一表态轰动了整个经营领域的经济方向。进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这既是兑现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郑重承诺,又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以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CO2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低碳经济倡导能源经济革命,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真正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绿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就是低碳经济。分析而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这种发展形态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会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原生态低碳经济,发展到工业社会的高碳经济,再发展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三个阶段依次演进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建立在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更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性自觉的经济发展战略。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全球性,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超越主权国家的范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清洁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低碳经济要求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人类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等进行改革,所以它是为适应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为此,许多国家已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美国、日本、欧洲已经在低碳产业领域投下了重注,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也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的态度与政策

2.1我国低碳经济的意义及动态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CO2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先后于1998年签署、2002年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九五”计划(1996-2000)提出了节能率平均每年为5%,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温室气体)的目标。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APCE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在节能减排上已经下了很大决心,并取得一定成效。

2.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1)加快构建和形成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

我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要积极地吸收低碳经济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逐步纳入国家

发展规划和政策法律体系中。建立起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要制定《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法,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权利和义务,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3)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

要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要研究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与择机推出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经济政策。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4)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5)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国家要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战略,积极鼓励低碳技术的发展。推动低碳经济要着力于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现代经济发展要由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向以低碳或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二是能源消费结构由石化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化洁净能源绿色结构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关键是:一方面研发新技术,推进石化能源排发低碳化;另一方面是构建低碳化的新能源体系。旨在实现整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低碳或无碳化。

3.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根据我国2001年发布的《物流术语》标准中给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可以看到,物流的功能主要包含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几个方面,意思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业务功能来实现商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其实物流的本质是服务,为了实现消费者所期望的“物美价廉”的服务。作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就应该尽可能地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竞争力。这就涉及到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涉及到需要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可以理解为“低碳物流”的本质。对低碳物流的本质内涵还没有明确的说法,笔者认为,所谓“低碳物流”,就是在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中,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思想来提升整个物流的管理水平,实现物流对环境及经济的良性促进和循环发展。

国务院于2009年3月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也是10大振兴产业中惟一的生产性服务产业规划,它充分表明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国家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这一规划的发布为我国的物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在低碳经济的形式下也随之带来了挑战,谁最快改革并发展自己的低碳之道,谁就会在浪潮中屹立不倒。物流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要有什么样的物流发展层次来适应经济的发展,这二者要保持动态平衡,任何一方不会超过或者滞后于对方,否则,就会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即商流决定着物流。然而在这个前提下的低碳思想不是限制,而是机会。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每个政府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最终分给企业的机会是最大的,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碳排放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个机会。因为低碳物流的含义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如何减少物流领域的碳排放;二是怎样通过优化的方式来运作物流系统。这就体现到企业的核心实力以及价值观,在这种环境下取得的成就是事半功倍的,当然低碳物流会促进经济更加持续、循环和良性的发展。

4.我国物流产业的政策与措施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通知内容是: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下发,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制定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好统筹协调、改革体制、完善政策、企业重组、优化布局、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规划》的振兴政策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

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3)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2010年11月10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在北京开幕。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近年来,交通运输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国家物流业调整为契机,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服务领域的功能,支持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将紧紧结合自身的定位,找准切入点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编制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和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一是推动中国运输体系的发展,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用,深化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为推进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二是推进主要港口和公路货运场站作为重要切入点,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部分港口和公路的货运厂站转型。三是深入探索我国交通运输物流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模式,开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的试点示范工作。并研究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四是大力发展稳抓运输,提高道路运输的效率和水平。

5.我国发展低碳物流所面临的现状及挑战

5.1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

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5.2我国低碳物流面临的制约因素

低碳物流的政策法规也还不完善,对低碳物流的宣传力度也极其有限,大的环境氛围还未营造出来,政府部门和物流企业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低碳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低碳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观念上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低碳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在以往观念中,普遍认为物流公司就是货运公司,就是运输货物而已,没有什么高科技和技术含量,因此,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注重思想上的重视,而无实际行动和保障措施作为保障,更何况面向的是低碳物流?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低碳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与时代的发展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低碳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低碳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低碳产品、低碳标志、低碳营销和低碳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低碳消费、低碳享用和低碳保障,而其中的低碳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低碳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低碳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低碳物流的未来。

(2)政策性的差距。低碳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低碳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低碳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低碳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低碳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

物流业发展的合理**上为物流的低碳化铺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增强城市物流的低碳化功能。尽管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计,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因此,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低碳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是我国发展物流在政策性问题上必须正视的大事情。

(3)技术上的差距。低碳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低碳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低碳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低碳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低碳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低碳物流更是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低碳物流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物流低碳化对我们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途。如今世界上的一些大的物流公司进入中国,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故必须要加快物流的低碳化建设,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如若不然,就会失去竞争力,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低碳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稚嫩的物流业就将遭受巨大打击。可以说,发展低碳物流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此外,除了宏观方面的政策等问题,还有实在性的物流问题,也就是说,我国当今物流横向链条当中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从微观方面讲,解决这些问题就完成了一半的低碳效果。

从物流的定义来看,这其中至少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单从运输来说,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各种运输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小轿车52%、货运汽车31%、海运6%、航空3%、铁路3%、其他5%。而动辄上千公里汽车运输的行业怪状,用高等能源换取低等能源的现象广泛存

在于煤炭、农作物等基础资源的物流过程中,在使社会物流成本陡然增加的同时,也使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在存储的环节中仓储问题也是没有一定的标准,高耗能建筑成为当今中国节能降耗的一大死角,据国家建设部发布的信息,中国建筑90%以上不节能。以英国为例,有数据表明,商业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英国碳排放总量的18%,加上住宅排放份额,建筑物能源消耗要对英国温室气体的45%负责。那么中国的物流仓储设施建设又将排放出多少不必要的二氧化碳?就搬运、包装而言还是以细微的比较可以看出现状的不足,这与国情相关,但也不足以当做不能低碳处理的理由。包装和装卸搬运运作不合理,同样会为社会带来额外的碳排放。可以概括为:(1)忽视包装材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数据,选择高排放低效能材料作为物流包装,以及过度包装;(2)野蛮的装卸搬运带来的商品和包装材料损耗增加;(3)托盘和集装箱空返多、社会化租赁程度低;(4)使用非标准化包装带来装卸搬运能耗的增加;(4)包装和装卸搬运设备不合理使用产生的碳排放。

单从物流上的低碳现状来看大都是技术的壁垒,科技的提高纵然会使运作的方法改善,但从宏观上讲也有很大的缺陷。首先是政策法规缺失,碳减排知易行难,制约低碳物流的市场化。一是政府尚未出台有关碳税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企业认为低碳物流只是一种理念,短时间内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物流成本。三是消费者低碳意识缺乏,无法通过消费行为激励企业实施低碳物流。其次,物流人才短缺,低碳与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比较薄弱我国通晓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稀缺,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屈指可数,企业在节能降耗的物流装备和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投入微乎其微,导致低碳物流研究举步维艰。最后是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提供低碳物流服务的基础多数物流企业仅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本服务,而在物流信息服务、库存与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规划、方案设计、物流策略与评价等更高层次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应用落后。

6.西方发达国家的低碳物流

6.1美国的低碳物流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且十分频繁,因而美国对低碳物流很是关注。政府不断通过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企业在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准时制生产、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美国现阶段低碳物流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物流企业多功能化。传统的物流企业只是提供保管和运输服务,购买、仓储、运输三者相对独立,仓库隔断可购买者与运输者的联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购买者不但要考虑购买成本还要考虑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因此促使了物流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现在物流企业在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桥梁,承担了其间的储存、运输、包装、配送、咨询等业务。

(2)物流企业高技术化。以往的物流处于手工作业阶段,购货与运输制单均由人工完成,订单通过电话、邮寄完成。效率低,成本高。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条码技术、信息分析与分拣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等使储运流程大大加快。

(3)物流企业向全球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现在的物流企业都与国际贸易紧密结合在一起。如美国纽约市的APA运输公司的货代公司在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代办处,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工作。

6.2欧洲国家的低碳物流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

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欧洲最近又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运行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海洋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FFE)也很重视低碳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订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对低碳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低碳物流的全新理念(重点在于规划和兴建物流设施时,应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限制危害人类生态最烈的公路运输的发展,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来经营物流活动,加大对低碳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欧洲的低碳物流发展主要体现在配送中心及其连锁超市广域网系统的改进。连锁店经营,是商品大流通、大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特点是在一个地域内,设立许多中小型规模的商店,各店与配送中心完全网络通信,各店由同一个配送中心远程控制,采取统一进货、统一价格、集中配送、单店分销模式,这样能加快商品周转、扩大销售、降低进货成本。

6.3日本的低碳物流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作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把物流行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生命线,特别出台了一些实施低碳物流的具体目标值,如:货物的托盘使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等,来减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负荷。

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内三项低碳物流推进目标,即含氮化合物排出标准降低3成到6成,颗粒物排出降低6成以上,汽油中的硫成分降低1/10;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车二氧化氮限制法,并规定了允许企业使用的5种货车车型,同时在大都市特定区域内强制推行排污标准较低的货车允许行使的规制;1993年除了部分货车外,要求企业必须承担更新旧车辆、使用新式符合环境标准的货车的义务。另外为解决地球的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各种社会问

题,日本政府与物流业界在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积极实施在干线运输方面推动模式转换(由汽车转向强化对环境负荷较小的铁路和海上运输)和干线共同运行系统的建构,在都市内的运送方面推动共同配送系统的建构以及节省能源行驶等。在2001年出台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中,其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地球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6.4西方国家低碳物流的启示

(1)绿色包装

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我国现在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就是因为大量使用了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引起的。

绿色包装主要是指采用环保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等的包装。比如要促进生产部门尽量采用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可折叠式的包装,并建立适当的包装回收制度。

①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②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③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④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2)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即仓库要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

①仓库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车辆空载的几率,这两种做法都会大大的增加运输成本。

②仓库建设还要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环境的影响。例如,易爆易燃和化学制品的储存仓库不能建在居民区或离居民区太近;有害物质不能建在重要水源附近等.

③在新建物流中心时,还应该考虑旧有的物流设施,以免建了新的,就放弃旧的,浪费基础设施。

(3)绿色运输

众所周知,运输过程中车辆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危险原材料或产品也可能引起的爆炸、泄漏等事故。低碳物流首先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同所缩短路线和降低车辆空载几率,实在节约燃料和减少排放的目标。主要做法是:①共同配送。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的企业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企业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②运输方式的灵活。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克服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运输过程的效率和资源消耗。

另外还可以通过改进内燃机技术减少燃料消耗或者使用燃气等清洁燃料替换石油,进一步提高能效。在运输过程中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露问题,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

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5)废弃物物流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国内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是由于目前处理设施、技术、人力的不足,导致可处理能力有限,待处理的数量巨大,使得废弃物处理困难, 比如近年来大量的不可降解包装造成的污染。大量废弃物的出现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发展低碳物流必须要考虑废弃物方面的物流。

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

(6)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低碳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求经济效益。因此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树立绿色观念,顺应绿色潮流,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

7.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建议与措施

7.1宏观方面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普及低碳观念。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明确表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且,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现阶段,人们对于低碳经济还比较陌生。因此,要促进我国物流行业有效健康发展,首先就要普及全民的低碳生活观念,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到低碳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积极主动地推进低碳物流的发展。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国民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向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提供有益的信息进行引导,使低碳生活理念逐渐得到普及。

此外我国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立法:1、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如英国对与政府签署自愿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2、财政补贴。政府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英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措施。如英国的电力供应者被强制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由2005—2006年的5.5%提高到2015—2016年的15.4%)。与此相应,英国政府对电力供应者提供了一定补贴。3、税收优惠。对低碳经济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美国政府规定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20%—30%可以用来抵税,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还可享受10%—40%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欧盟及英国、丹麦等成员国规定对可再生能源不征收任何能源税,对个人投资的风电项目则免征所得税等。

(2)逐步开发低碳技术。低碳物流的实现最终要依靠先进的低碳技术,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强调大力开发低碳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少数高端物流企业应

在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以清洁发展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手段,积极自主研发低碳能源核心技术,通过与发达国家相关企业合作,引进低碳技术领域的创新思维,配合清洁能源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发新型低碳技术,并将这些新型技术应用在物流领域中,从而推进低碳物流的实现。

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能源低碳和排放低碳,从两个方面来讲,对能源依赖较大的物流行业要低碳化,表现在对新能源的利用和革新新能源利用方式两方面。首先,要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采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和环保低碳型物流设备。排放低碳化有以下几点:1、利用低碳运输方式。汽车尾气排放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低碳物流诉求下,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研究发展铁路物流的政策,如未来500公里以上的货物运输尽可能用铁路,实现低碳物流。2、使用低碳能源机动车。充分运用市场准入等行政管理手段,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引导运输企业加快老旧车辆和高耗能车辆更新步伐,鼓励发展专用车型和绿色环保车型,积极发展挂靠运输、集装箱运输、厢式货车运输、零担快运等现代化运输方式。在城市客运领域,开展净化能源改造工程,对公交车出租车车辆推广应用天然气燃料,降低碳排放。并要利用公交车更新机会,推广使用一批新能源的公交车,为净化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作出贡献。这样,通过道路运输结构的优化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从宏观上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总量,减少能源消耗。3、大力推行I/M制度。I/M是世界上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对在用车进行强制性定期检测,并对出现故障的车辆进行强制修理的制度。该制度可防止在用车辆因故障而引起的排放超标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用车辆的能源消耗。4、大力发展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逆向物流的一种,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比如用于运输的托盘、集装箱,其他物流包装等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当前,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犹为重要。另一方面,要加强分拣加工包装设备的研发力度,大力推行可回收容器用于加工包装。例如,循环利用一个废旧集装箱,可节约1.7吨钢材和0.4立方米木材,减少二氧化碳3.49吨。5、消费低碳化。例如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6、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坚持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政府要鼓励高等院校在物流专业课程中融入环境教育,如环境科学;其次,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弥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第三,加强物流师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物流师资培训力度,优化师资

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主题班会教案图文稿

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主题 班会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主题班会九年级(2)2017年9月6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同时,绿色循环经济是社会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大势所趋。 2. 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和参与监督企业的环境效应的落实。 3. 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树立低碳意识,节能环保,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绿色。 教学重点:使孩子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节约习惯。认识到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教学难点:体会到人情比金钱更可贵,并从花零用钱的过程中建立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引出班会主题 观看视频音乐《地球,你好吗》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完毕)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地球,你好吗》,你们说现在的地球还好吗(学生回答)如果不好,地球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有什么联系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怎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呢这是今天主题班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解的内容。 二、认清现状,介绍“低碳”及“低碳生活” 我们的现状。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策略 摘要 低碳环保逐渐成为21世纪的发展主题,从而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更好的推动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应正确认识到绿色物流的主要内容,并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及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制定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目标及措施,完善物流管理体制,制定物流环保法规,构建新型绿色物流系统。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现状发展 正文 一.绿色物流的含义及内容 所谓绿色物流,就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

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也 是我国发展绿色物流亟待逾越的障碍。 (2)绿色运输。是指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 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首先是要对货运网点、 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 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 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绿色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3)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 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4)绿色包装。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 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绿色包 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 用制度等。 (5)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所有与资源循环,资源替代,资 源回用和资源处置有关的物流活动,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 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常被发达国家作为建设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举措。 实施逆向物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废物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1低碳经济概况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含义与解释也存在诸多不同。但普遍认同的概念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力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换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先进技术、有效制度或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量,达到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作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属于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资源相对匮乏。如水资源位于我国第19位,与全国水资源人均量相比,仅为其20%;与全国矿产资源占有量相比,仅为其25%,与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相比,仅为其1/7。由此可见,河南省属于资源贫困省,但河南经济总量却位于全国第五位,河南2009年单位GDP能耗值为每一万元1.156吨标准煤,比全国均匀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为142.8万吨/亿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开始向国家战略提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

应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 在煤、石油与天然气三者中,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要远远多于石油与天然气,而河南资源条件为“富煤、少气、缺油”,该条件在能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河南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选择低碳能源方面十分有限。自2002年起,河南省煤炭生产量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就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超过80%。以2012年为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在76.3%,石油为12.1%,天然气为7.1%,4.5%为水电、核电及风电比例。通过计算得出,一吨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4.12吨,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每吨多出的比例分别为30%、70%,由此可见,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较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低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能源,造成资源浪费。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智能低碳物流发展策略探讨

智能低碳物流发展策略探讨 物流业属于新型服务产业之一,对我国经济做大做强有重要意义,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我国物流业做到低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就以信息技术牵引低碳物流发展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标签:信息技术;智能低碳物流;策略 低碳经济是人类积极应对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量过高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产生的概念。而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连接的纽带的物流产业,占据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位置。实现低碳经济是与现代物流的支持分不开的,同时由于物流业本身作为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大户的特殊角色,发展低碳经济位置特殊。而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高端服务业就需要走低碳经济道路,以发展低碳物流发展低碳经济。当下我国政府已经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要战略性举措。 1低碳物流发展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特征的经济行为。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能源消费高效化,形成低碳能源与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求创新和政策创新。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全球化石能源价格上涨是市场对资源稀缺性的反应,尽管对全球经济增长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对化石能源的高效使用、清洁开发、节约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也给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乃至无碳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低碳物流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会使得各行各业加快脚步进行信息化。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都拥有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仓储等综合运输体系网络以及出色的物流管理人力和信息技术。低碳物流运用信息技术,将一系列软件和硬件设施,帮助监控、优化和管理整个物流过程,如优化运输网络设计的软件,使用集中的输送网络,运行可以促进灵活传递到客户的管理系统等。通过ICT优化秩序,可以在全球范围的运输过程中减排16%,在存储过程中减少27%。 2牵引智能低碳物流发展主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被视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来源。与其他资源不同,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下)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下) 1.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改革试点。 A.国家森林体制 B.国家公园体制 C.国家城市公园 D.国家地质公园 2.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划定()。 A.生态红线 B.保护红线 C.生态保护红线 D.基本红线 3.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下不属于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的是()。 A.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5% B.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C.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 D.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4.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 A.国家节约计划 B.国家节约行动 C.国家节水行动 D.国家节水计划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2.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下属于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是()。 A.全面整治黑臭水体 B.加大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C.严禁“洋垃圾”入境 D.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在平衡发展与保护关系方面,习总书记表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正确 错误 2. 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低、资源环境成本高、经济社会效益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正确 错误 3. 我们要致力于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正确 错误 4. 绿色发展是指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 正确

全球现代物流业发展综述

全球现代物流业发展综述 “现代物流”的概念最早在1927年由美国学者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应用物资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军用物资供应,取得良好效果。故战后这一管理模式被推广到商界并逐渐普及。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并迅速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欧洲国家的物流业也是在美、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也已达到较高水平。总体上讲,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无论在规模总量、企业能力和先进技术应用上都代表了世界的较高水平。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低碳物流、面向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的物流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物流成为国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第一,全球物流业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发展。据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美国Armstrong & Associates统计,2010年,全球物流业市场规模约为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物流业市场规模高达万亿美元,占全球的%,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中国,物流业市场规模约为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日本物流业市场规模约为4749亿美元,占全球的%,位居世界第三;德国物流业市场规模约为2752亿美元,占全球的%,位居世界第四;巴西、法国、印度、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等国物流业市场规模分别为2424亿美元、2376亿美元、1999亿美元、1932亿美元,1910亿美元和1558亿美元,依次位居世界第5、第6、第7、第8、第9和第10。从主要区域看,2010年,亚太地区物流业市场规模为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是全球最大物流市场。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物流市场,占据了该地区50%的市场份额,印度、越南市场也在不断发展,预计未来10-15年全球物流业的发展仍将以亚太地区为重心;北美地区物流业市场规模为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欧洲地区物流业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气候变化 冷旭盛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10环本10112103115,温州,浙江,中国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在中国倡导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排放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1.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提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在实质内含上与我国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种发展模式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表述即低碳经济或低碳社会。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据预测可知,全球变暖的情况还会继续发展,并且对人类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从适应和减缓气候

低碳经济和低碳物流

低碳经济和低碳物流 一、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近,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顶层第一项(共十一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其中对“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凝练为方向、支撑、落脚点、着力点和推动力五个方面,而“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作为一个着力点提出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有关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专家提出的项目建议和相关咨询意见,决定由管理科学部设立2010年第1期应急研究项目《低碳发展的特征、路径及战略研究》,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给以高度重视。重视的原因是由于以使用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中,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象灾难、海平面上升,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已经开幕,我们注意到低碳技术成为这届世博会的一个重要亮点。从世博会开园仪式,展品物流,新能源汽车,LED景观照明,到2万吨世博垃圾的处理,都坚持低碳的设计理念,应用新的低碳技术运营。这些技术和理念的展示不是即兴和随意的,而是表明上海城市未来60年的进程,要走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2010上海世博会留下了低碳发展的宝贵经验,是一次难得机会,我们要用好这笔遗产。 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低碳基础之上,通过低碳发展、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发展碳吸收技术,以及节能减排、产业升级、消费模式更新和制度创新,大幅提高单位碳排放的生产效率,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代表着一种新发展模式的出现,必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物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低碳物流目前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定义。本文试图分析低碳物流的科学内涵,探讨低碳物流发展的特征、路径和战略。 二、低碳物流的内涵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是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考虑,旨在减少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Grenhouse Gas, GHG)总量而提出的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气候变化已被确定为未来几十年内各个国家、政府、商业界和居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过去和当前的行为,包括通过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CO2)和其它温室气体,将对未来的全球气候造成影响。 我们用低碳经济与现代物流两个概念之交集来定义低碳物流。低碳物流(Low-Carbon Logistics)是指在管理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时,寻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 “低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根据实施低碳物流的不同主体,即政府、企业和住户,低碳物流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低碳社会物流、低碳企业物流和低碳住户物流。这三个层面分别关注不同的问题。以政府为主实施的为低碳社会物流;以企业为主实施的为低碳企业物流;以住户或个人为主实施的为低碳住户物流。 低碳社会物流的领域涉及建造和管理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制定碳税(Carbon Tax)、总量管制和交易(cap-and-trade)规则等相关的政策。例如,提高海陆空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水运和铁路作为物流干线网,鼓励创新控制排放技术, 投人资金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政策层面主要是研究解决那些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一致的问题, 通过法律、政策价格、税收等, 促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 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一致起来。

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1T14:18:22.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张然 [导读]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而智慧城市的出现更是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城市形态的根本改变。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而智慧城市的出现更是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城市形态的根本改变。智慧城市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化数字城市,其本身具有着生态化与低碳化特性,对于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够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多种能源浪费的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进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多年的实际经验,对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智慧城市的实际特性,分析和论述了绿色低碳发展在智慧城市之中的重要体现,从而使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明确智慧城市与绿色低碳发展结合的要点和重点,促进我国城市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作用 一、智慧城市的主要特色 (一)数字化与信息化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理念被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之中,使智慧城市更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各个城市之间的交互与共同发展。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全面变革。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城市,而智能化技术在网络城市系统之中也建立了多个全智能化的应用模块,为城市之间的协同运作带了了切实可靠的技术依托。而在城市运行之中,也会在数据库之中存储海量的信息数据,依托于云计算技术,将海量的信息进行汇总,将其分配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之中。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之中,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而随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全面对接,能够提升人们对于城市的联系性和感知性,使城市生活更具有智能化,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智慧化[1]。 (二)生态化与低碳化特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这也导致了城市的宜居程度变的越来越低。智慧城市在建设之中,不仅在于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要能够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以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为核心思想。智慧城市在运作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对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城市产业的低碳化优化,将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转变到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消耗的发展方向上来,提升多种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使城市能源和物质资源达成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的效果,使过去传统城市之中依靠高排放的煤炭资源产业转换到依靠无污染无碳的能源消耗产业上来。同时,智慧城市也更加倡导城市居民的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理念,反对能源浪费的情况,加强对于环境质量的检测,提升环境治理和管理的效果,降低城市之中的环境负担,提升城市的宜居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和谐性,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三)公共性特色 在城市建设之中,城市提供的公共性产品和服务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这也公共产品和服务往往属于公益性质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也就是说,智慧城市提供的产品与相应的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公共性特征。虽然说在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城市的边界和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拓展,然而从地理特征角度来说,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身的区域属性,每个城市会因为自身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导致城市历史文化和居民生活习惯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独特简直。而对于智慧城市来说,其公共性产品不仅要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使用需求,同时要能够彰显出城市的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从而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彰显地区居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身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建设规模较大,时间消耗较多,风险系数较高,因此必须考虑到每个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综合城市建设之中的多种问题,从而使智慧城市建设既能够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根本需求,同时也能够继承和弘扬城市长期以来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特色。 二、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 智慧城市的建设为产业的绿色化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城市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调整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从城市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必须向着第三产业进行转移,而第三产业本身的排放量较低,而经济附加值较高。在多个产业结构之中,如何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淘汰高污染和高消耗的落后产能并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全面应用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产业转型的重点内容。而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出发,低端产业向着高端产业已经成为了必然,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作用下,智慧旅游产业和艺术文化创新产业已经成为城市之中较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能够使城市经济在低碳循环的角度下进行建设。而能源结构的调整是以能源低碳循环为核心进行调整的,这种调整措施能够改善传统城市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清洁煤的技术,将过去高碳煤能源转变为低碳煤能源,同时要能够加大新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自然界分布较广,可再生性较强的能源作为城市的基本能源,比如说风能、水能或者太阳能等等,全面降低城市发展对于煤炭能源的依赖程度。另外,在城市能源开发的过程之中,要能够以物资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为基本原则,全面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在进行能源保护时,要尽可能减少无度开发和无节制开发能源的情况,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3]。 (二)推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智慧城市生产与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使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更具有先进性。科技的发展使智慧城市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天然优势,提升城市的功能性与服务水平,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医疗服务与教育服务的协调性。而智慧城市生产与管理模式的改变,也要根据我国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依托,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的推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智慧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是当前环节环境压力与生态压力的有效途径,为城市的低碳化转型提供了可靠途径。这也就要求了城市的规划人员能够明确低碳化转型理念,提升智慧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效力。同时,城市政府需要制定多种可行的制度与保障措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效力,使低碳经济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赢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进而为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个较为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4)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全文分为几个文档,可在店铺中按标题找到) 目录 一、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1) 八、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2) 七、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二十一)强化法律法规支撑。推动完善促进绿色设计、强化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污染治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扩大绿色消费、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法律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和问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配合。 (二十二)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按照覆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健全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实行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管理。完善节能环保电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落实好居民阶梯电价、气价、水价制度。 (二十三)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继续利用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摘要: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一般物流单向作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实施绿色物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国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Green logistics based on mainte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logistics one-way function relation change. As a new kind of logistics mode, the green logistics requirem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ha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but Chin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to these question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helps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so tha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green log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引言 高群钦,路克久,陈安宇(2009),根据物流的发展认为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底;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排放;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产生边角废料照成的废弃物等[1]。因此,丁东升(2009)认为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做到物流去环境共存[2]。 2绿色物流的文献统计 依据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历程,收集2008年至2011年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涉及绿色物流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分析总结这些文章中所研究的绿色物流的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最全版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

中国经济报告发表文章系列: “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京缘资本执行总裁龙黎明壹、“绿色基金”的形成和发展 绿色产业基金,专指由基金管理X公司管理的专门投资于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事业发展的X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绿色基金的投资理念是:环境保护和金融投资的目标融合,绿色基金的核心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它将投资者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金融投资目标结合在壹起。它不是追求纯粹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绿色基金不仅仅从经济角度出发,而且考虑投资对象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 英国于1988年率先推出了第壹只绿色基金——Merlin生态基金(即当下的Jupiter生态基金),人们能够将钱投入到他们较为关心的环保型企业中去。受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保主义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绿色基金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生态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共同基金纷纷涌现。 国外的很多实证研究表明,绿色产业基金的投资效率且不壹定比壹般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低。由于其投资对象的特定性使得他们对这些X公司的了解更为深入,投资目标的选择更加合理,总体的投资收益从长期来见反而可能高于壹般的投资基金。例如,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施罗德气候变化基金(SchrodersClimateChangeEquity)12个月回报率为20%,高于其参照标准MSCI全球指数。 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是全球专门从事清洁能源和低碳投资的投资银行集团。CCC管理着全球最大的碳基金,管理三只共

计8.5亿欧元的碳基金,投入能产生碳减排信用的X公司和项目。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项目涉及可再生资源、合同能源、甲烷气体、城市垃圾填埋、煤气层利用等众多领域。如吉林长岭风电、深圳下坪垃圾填埋气利用、平顶山煤业集团煤矿瓦斯利用。至今,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在中国低碳领域投放的资金达到了10亿美元。 不过,尽管国外的绿色基金发展较为迅速,但我国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二、中国迫切需要设立“绿色基金”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加之能源安全存在隐患,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和环境代价的双重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则成为破解这种困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9月下旬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到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从首次正式使用碳排放强度指标的概念,到宣布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再到明确量化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大国责任方面的积极姿态。其后于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中国正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由此,中国亟待制定和完善包括碳金融、碳排放交易、碳税收在内的壹系列经济激励措施。 当前,发达国家促进低碳产业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正趋于成熟。在此形势下,我国需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基金”、“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运营经验,制定和完善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严重程度高于经济危机。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国如何在控制疫情的同时,提振经济、保障民生,成为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应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步伐,深入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培育绿色新动能,促进经济复苏。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涵盖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但并非三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有助于统筹三者关系、促进其协同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在新时代,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为核心,统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与商业模式创新,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和就业机会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代价,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目标的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需以六大子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主要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绿色贸易体系和绿色消费体系等六大子体系构成,各子体系之间存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大势所趋和机遇所在,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市场主体容易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过度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损害他人利益,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面临着较大的外部性阻碍。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前期投入大、融资难、投资短期回报低、回报周期长、市场不明朗等实际困难。单纯依靠市场主体的自发行动,无法有效克服环境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问题。同样,单纯依靠政府推动绿色发展,也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低、政策成本高等政府失灵问题。加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内在要素的关联性、复杂性,更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政策工具,形成系统的政策架构,为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由此,需从市场、政府和公众三个主体维度,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治理体系。针对市场主体的政策,如绿色金融、绿色税收、绿色补贴、排污收费、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主体绿色创新、投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

低碳物流的几点思考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经济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各行各业也开始探究产业“低碳化”问题。而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物流业如何践行低碳,也成为物流企业和相关行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针对低碳物流的研究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在低碳的角度下对绿色物流等进行理论探讨,如低碳经济下我国物流产业的绿色发展趋向、从低碳经济谈包装业如何实现绿色经济等,尚未对低碳物流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为此,本文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低碳”的特性,提出低碳物流管理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为低碳物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 低碳物流的思考 目前学术界尚未对低碳物流做出一个定义。我国物流标准术语中也未对低碳物流做出定义。但低碳物流的定义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依据之上。低碳物流不是单纯的绿色物流,也不是单纯的物流低碳化,而是要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对低碳物流进行合理的分析。 物流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概念,包含了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诸多要素,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低碳物流,低碳物流是一个系统,在解决系统的问题时,任何一个要素都要考虑到。因此,我们不但要考虑低碳运输、低碳包装等一些物流系统的低碳化问题,还要从一些更加实质化的角度去思考低碳物流。 2 实现低碳物流的有效途径 如何实现低碳物流,笔者认为应从物流信息化、逆向物流、构建供应链和实现绿色物流等途径进行思考。

2.1 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物流信息化是实现物流低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实质就是用有效的信息流代替多余的物流。 (1)在公认的碳排放量最大的运输领域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对运输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极大地提高运输质量,避免运输过程中的空载,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真正的实现运输过程的节能减排。 (2)在库存管理的过程中,用信息库存代替物料,使仓储和库存成本降到了最低。DELL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用供应商信息网络,有效地控制原材料和零配件库存的供需信息,不但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最大限度的挑战了“零库存”。 (3)在物流领域实现信息化,还可以减少一些纸质的浪费,如在EDI平台上进行电子数据交换,可以通过电子订单等一些电子单据有效的替代传统的纸质单据。不但减少浪费,还可以提高检索效率,真正的实现低碳。 2.2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

2020年(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案

中国经济方案发表文章系列: “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京缘资本执行总裁龙黎明 壹、“绿色基金”的形成和发展 绿色产业基金,专指由基金管理XX公司管理的专门投资于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事业发展的XX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绿色基金的投资理念是:环境保护和金融投资的目标融合,绿色基金的核心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它将投资者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金融投资目标结合于壹起。它不是追求纯粹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绿色基金不仅仅从经济角度出发,而且考虑投资对象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 英国于1988年率先推出了第壹只绿色基金——Merlin生态基金(即当下的Jupiter生态基金),人们能够将钱投入到他们较为关心的环保型企业中去。受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保主义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绿色基金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生态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共同基金纷纷涌现。 国外的很多实证研究表明,绿色产业基金的投资效率且不壹定比壹般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低。由于其投资对象的特定性使得他们对这些XX公司的了解更为深入,投资目标的选择更加合理,总体的投资收益从长期来见反而可能高于壹般的投资基金。例如,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施罗德气候变化基金(SchrodersClimateChangeEquity)12个月回报率为20%,高于其参照标准MSCI全球指数。 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是全球专门从事清洁能源和低碳投资的投资银行集团。CCC管理着全球最大的碳基金,管理三只共

计8.5亿欧元的碳基金,投入能产生碳减排信用的XX公司和项目。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项目涉及可再生资源、合同能源、甲烷气体、城市垃圾填埋、煤气层利用等众多领域。如吉林长岭风电、深圳下坪垃圾填埋气利用、平顶山煤业集团煤矿瓦斯利用。至今,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于中国低碳领域投放的资金达到了10亿美元。 不过,尽管国外的绿色基金发展较为迅速,但我国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二、中国迫切需要设立“绿色基金”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加之能源安全存于隐患,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和环境代价的双重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则成为破解这种困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于此背景下,从2009年9月下旬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到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从首次正式使用碳排放强度指标的概念,到宣布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再到明确量化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展示了中国于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大国责任方面的积极姿态。其后于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中国正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由此,中国亟待制定和完善包括碳金融、碳排放交易、碳税收于内的壹系列经济激励措施。 当前,发达国家促进低碳产业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正趋于成熟。于此形势下,我国需借鉴发达国家于“绿色基金”、“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运营经验,制定和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两型社会”等发展目标日益清晰。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部署,要求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根据这个新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范畴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对孪生姐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提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概念。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就谈不上人们的生活活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生活活动,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生产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