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小学奥数工程问题题型大全及答案

冀教小学奥数工程问题题型大全及答案
冀教小学奥数工程问题题型大全及答案

奥数之工程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一件事,制造某种产品,完成某项任务,完成某项工程等等,都要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它们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在小学数学中,探讨这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应用题,我们都叫做“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方法总结:

一:基本数量关系: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二:基本特点:设工作总量为“1”,工效=1/时间

三:基本方法:算术方法、整体思想、组合法、比例方法、方程方法、假设法

四:基本思想:分做合想、合做分想。

五:类型与方法:

一:分做合想:1.合想,2.假设法,3.巧抓变化(比例),4.假设法。

二:按劳分配思路:每人每天工效→每人工作量→按比例分配

三:休息请假: 1.分想:划分工作量。2.假设法:假设不休息。3.方程法

四:周期工程

休息与周期:已知条件的顺序:①先工效,再周期,②先周期,再天数。

1..天数:①近似天数,②准确天数。

2.列表确定工作天数。

交替与周期:估算周期,注意顺序!

注水与周期:1.顺序,2.池中原来是否有水,3.注满或溢出。

五:工效变化。

六:比例:1.分比与连比,2.归一思想,3.正反比例的运用,4.假设法思想(周期)。

七:牛吃草问题:1.新生草量,2.原有草量,3.解决问题。

一、用“组合法”解工程问题

专题简析:

在解答工程问题时,如果对题目提供的条件孤立、分散、静止地看,则难以找到明确的解题途径,若用“组合法”把具有相依关系的数学信息进行恰当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基本单位,便会使隐蔽的数量关系立刻明朗化,从而顺利找到解题途径。

例题1。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5天完成,若甲队做5天,乙队做3天,只能完成工程的7

30

,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几天?

【思路导航】此题已知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和是

1

15

,只要求出甲队货乙队的工作效率,则问题可解,然而这正是本题的难点,用“组合法”将甲队独做5天,乙队独做3天,组合成甲、乙两队合作了3天后,甲队独做2天来考虑,就可以求出甲队2天的工作量730 -115 ×3=1

30

,从而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所以

1÷【115 -(730 -1

15 ×3)÷(5-3)】=20(天)

答: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20天。 边讲边练:

1、 师、徒二人合做一批零件,12天可以完成。师傅先做了3天,因事外出,由徒弟接着做1天,共完

成任务的

3

20

。如果这批零件由师傅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2、 某项工程,甲、乙合做1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5

24

。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独做2天,再由乙队独做3天,能完成全部工程的

13

24

。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3、 甲、乙两队合做,20天可完成一项工程。先由甲队独做8天,再由乙队独做12天,还剩这项工程

的8

15 。甲、乙两队独做各需几天完成? 例题2: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2天可以完成。甲队先做了3天,再由乙队做2天,则能完成这项工程的1

2 。

现在甲、乙两队合做若干天后,再由乙队单独做。做完后发现两段所用时间相等。求两段一共用了几天? 【思路导航】此题很容易先求乙队的工作效率是:(12 -112 ×3)÷2=1

8

;再由条件“做完后发现两段

所用时间相等”的题意,可组合成由两个乙队和一个甲队合做需若干天完成,即可求出相等的时间。

(1) 乙队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12 -112 ×3)÷2=1

8

(2) 两段时间一共是

1÷(18 ×2+1

12

)×2=6(天)

答:两段时间一共是6天。

边讲边练:

1、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5天完成。若甲队先做5天,乙队再做4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

8

15

。现由甲、乙两队合做若干天后,再由乙队单独做。做完后发现,两段时间相等。这两段时间一共是几天? 2、 一项工程,甲、乙合做8天完成。如果先让甲独做6天,再由乙独做,完成任务时发现乙比甲多了3

天。乙独做这项工程要几天完成?

3、 某工作,甲单独做要12天,乙单独做要18天,丙单独做要24天。这件工作先由甲做了若干天,再

由乙接着做;乙做的天数是甲3倍,再由丙接着做,丙做的天数是乙的2倍。终于完成了这一工作。问总共用了多少天?

例题3:移栽西红柿苗若干棵,如果哥、弟二人合栽8小时完成,先由哥哥栽了3小时后,又由弟弟栽了1小时,还剩总棵数的

11

16

没有栽,已知哥哥每小时比弟弟每小时多栽7棵。共要移栽西红柿苗多少棵? 【思路导航】把“哥哥先栽了3小时,弟弟又栽了1小时”组合成“哥、的合栽了1小时后,哥哥又独做

了2小时”,就可以求出哥哥每小时栽总数的几分之几。

哥哥每小时栽总数的几分之几 (1-1116 -18 ×1)÷(3-1)=3

32

一共要移栽的西红柿苗多少棵 7÷【

332 -(18 -3

32

)】=112(棵) 答:共要移栽西红柿苗112棵。 边讲边练:

1、 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师、徒合做12小时可以完成。先由师傅加工8小时,接着再由徒弟加工6小时,

共加工了这批零件的3

5 。已知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做1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 修一条公路,甲、乙两队合做6天可以完成。先由甲队修5天,再由乙队修3天,还剩这条公路的

3

10

没有修。已知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2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3、 修一段公路,甲队独修要40天,乙队独修要用24天。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工,结果在距中点750米

处相遇。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例题4:

一项工作,甲、乙、丙3人合做6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工作6小时后,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23 ;如果甲、乙合做3小时后,丙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2

3 。如果由甲、丙合做,

需几小时完成?

【思路导航】将条件“甲工作6小时后,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2

3

”组合成“甲工作4

小时,甲、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2

3 ”,则求出甲的工作效率。同理,运用

“组合法”再求出丙的工作效率。

甲每小时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3 -16 ×2)÷(6-2)=1

12

丙每小时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3 -16 ×3)÷(6-3)=1

18

甲、 丙合做需完成的时间为: 1÷(

112 +118 )=71

5

(小时) 答:甲、丙合做完成需要71

5

小时。

边讲边练:

1、 一项工作,甲、乙、丙三人合做,4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做4小时后,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

成这项工作的

1318 ;如果甲、乙合做2小时后,丙再做4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11

18

。这项工作如果由甲、丙合做需几小时完成?

2、 一项工程,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乙、丙合做10天可以完成。现在先由甲、乙、丙合做3天后,

余下的乙再做6天则可以完成。乙独做这项工程要几天就可以完成?

3、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0天完成,乙、丙两队合做8天完成。现在甲、乙、丙三队合做4天后,

余下的工程由乙队独做51

2

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这项工程需多少天可以完成?

4、 一件工作,甲、乙合做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5小时完成。现在由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

由乙6小时完成。乙独做这件工作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例题5:一条公路,甲队独修24天可以完成,乙队独修30天可以完成。先由甲、乙两队合修4天,再由丙队参加一起修7天后全部完成。如果由甲、乙、丙三队同时开工修这条公路,几天可以完成? 【思路导航】将条件“先由甲、乙两队合修4天,再由丙队参加一起修7天后全部完成”组合成“甲、乙

两队各修(4+7)=11天后,再由丙队单独修了7天才全部完成。”就可以求出丙队的工作效率。

丙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 【1-(

124 +130 )】×(4+7)=140

三队合修完成时间为 1÷(

124 +130 +1

40

)=10(天) 答:10天可以完成。 边讲边练:

1、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甲、乙合做4小时后,乙又用6小时才完成。这件工作始终

由甲、乙合做几小时可以完成?

2、 一条水渠,甲队独挖120天完成,乙队独挖40天完成。现在两队合挖8天,剩下的由丙队加入一起

挖,又用12天挖完。这条水渠由丙队单独挖,多少天可以完成?

3、 一件工作,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乙、丙合做10天可以完成。如果甲、丙合做3天后,由乙单

独做,还要9天才能完成。如果全部工作由3人合做,需几天可以完成?

4、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30天完成,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加入,两队又合做了12天。这时

甲队调走,乙队又继续做了15天才完成。甲队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二、特殊工程问题

专题简析:

有些工程题中,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很不明显,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运用一些特殊的思路,如综合转化、整体思考等方法来解题。

例1:修一条路,甲队每天修8小时,5天完成;乙队每天修10小时,6天完成。两队合作,每天工作6小时,几天可以完成?

把前两个条件综合为“甲队40小时完成”,后两个条件综合为“乙队60小时完成”。则 1÷[

15×8 +110×6

]÷6=4(天) 或1÷[(15×8 +1

10×6 )×6]=4(天)

答:4天可以完成。 边讲边练:

1、 修一条路,甲队每天修6小时,4天可以完成;乙队每天修8小时,5天可以完成。现在让甲、乙两

队合修,要求2天完成,每天应修几小时?

2、 一项工作,甲组3人8天能完成,乙组4人7天也能完成。现在由甲组2人和乙组7人合作,多少天

可以完成?

3、 货场上有一堆沙子,如果用3辆卡车4天可以完成,用4辆马车5天可以运完,用20辆小板车6天

可以运完。现在用2辆卡车、3辆马车和7辆小板车共同运两天后,全改用小 板车运,必须在两天内运完。问:后两天需要多少辆小板车? 例2:

有两个同样的仓库A 和B ,搬运一个仓库里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甲和丙在A 仓库,乙在B 仓库,同时开始搬运。中途丙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同时搬完,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设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的工作量为“1”。总整体上看,相当于三人共同完成工作量“2” ① 三人同时搬运了

2÷(110 +112 +1

15 )=8(小时)

② 丙帮甲搬了 (1-110 ×8)÷1

15

=3(小时) ③ 丙帮乙搬了 8-3=5(小时)

答:丙帮甲搬了3小时,帮乙搬了5小时。 边讲边练:

1、 师、徒两人加工相同数量的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自己任务的

110 ,徒弟每小时加工自己任务的1

15

。师、徒同时开始加工。师傅完成任务后立即帮助徒弟加工,直至完成任务,师傅帮徒弟加工了几小时?

2、 有两个同样的仓库A 和B ,搬运一个仓库里的货物,甲需要18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9小时。

甲、乙在A 仓库,丙在B 仓库,同时开始搬运。中途甲又转向帮助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同时搬完。甲帮助乙、丙各多少小时?

3、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完成任务时,甲做了全部零件的5

8

,乙每小时加工12个零件,甲单

独加工这批零件要12小时,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例3:一件工作,甲独做要20天完成,乙独做要12天完成。这件工作先由甲做了若干天,然后由乙继续做完,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14天。这件工作由甲先做了几天?

解法一:根据两人做的工作量的和等于单位“1”列方程解答,很容易理解。

解:设甲做了x 天,则乙做了(14-x )天。

120 x+1

12

×(14-x )=1 X=5

解法二:假设这14天都由乙来做,那么完成的工作量就是

112 ×14,比总工作量多了112 ×14-1=1

6

,乙每天的能够做量比甲每天的工作两哦了

112 -120 =130 ,因此甲做了16 ÷1

30

=5(天) 练习3:

1、 一项工程,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4天完成。若甲先做若干天后,由乙接着做余下的工程,直至

完成全部任务,这样前后共用了6天,甲先做了几天?

2、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3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40天完成。甲队单独做若干天后,由乙队接着做,

共用35天完成了任务。甲、乙两队各做了多少天?

3、 一项工程,甲独做要50天,乙独做要75天,现在由甲、乙合作,中间乙休息几天,这样共用40天

完成。求乙休息的天数。

例4:甲、乙两人合作加工一批零件,8天可以完成。中途甲因事停工3天,因此,两人共用了10天才完成。如果由甲单独加工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解法一:先求出乙的工作效率,再求出甲的工作效率。最后求出甲单独做需要的天数。

① 甲、乙同时做的工作量为18 ×(10-3)=78

② 乙单独做的工作量为1-78 =1

8

③ 乙的工作效率为18 ÷3=1

24

④ 甲的工作效率为18 -124 =1

12

⑤ 甲单独做需要的天数为1÷

1

12

=12(天) 解法二:从题中得知,由于甲停工3天,致使甲、乙两人多做了(10-8=)2天。由此可知,甲3天的工作

量相当于这批零件的2÷8=1/4 3÷[(10-8)÷8]=12(天)或 3×[8÷(10-8)]=12(天)

答:甲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

练习4:

1、 甲、乙两人合作某项工程需要12天。在合作中,甲因输请假5天,因此共用15天才完工。如果全部

工程由甲单独去干,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2、一段布,可以做30件上衣,也可做48条裤子。如果先做20件上衣后,还可以做多少条裤子?

3、一项工程,甲、乙合作6小时可以完成,同时开工,中途甲通工了2.5小时,因此,经过7.5小时才

完工。如果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要多少小时?

4、一项工程,甲先单独做2天,然后与乙合作7天,这样才完成全工程的一半,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

比是3:2,如果这件工作由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例5:放满一个水池的水,如果同时开放①②③号阀门,15小时放满;如果同时开放①③⑤号阀门,12小时可以放满;如果同时开放②④⑤号阀门,8小时可以放满。问:同时开放这五个阀门几小时可以放满这个水池?

从整体入手,比较条件中各个阀门出现的次数可知,①③号阀门各出现3次,②④⑤号阀门各出

现2次。如果1

15

+

1

10

+

1

12

+

1

8

再加一个

1

8

,则是五个阀门各放3小时的总水量。

1÷[(1

15

+

1

10

+

1

12

+

1

8

+

1

8

)÷3]=1÷[

1

2

÷3]=6(小时)

边讲边练:

1、完成一件工作,甲、乙合作需15小时,乙、丙两人合作需12小时,甲、丙合作需10小时。甲、

乙丙三人合作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2、一项工程,甲干3天,乙干5天可以完成1

2

,甲干5天、乙干3天可完成

1

3

。甲、乙合干需几天

完成?

3、完成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需20小时,乙、丙两人合作需28小时,丙、丁两人合作需30

小时。甲、丁两人合作需几小时?

4、一项工程,由一、二、三小队合干需18天完成,由二、三、四小队合干需15天完成,由一、二、

四小队合干需12天完成,由一、三、四小队合干需20天完成。由第一小队单独干需要多少天?

三、周期工程问题

专题简析:

周期工程问题中,工作时工作人员(或物体)是按一定顺序轮流交替工作的。解答时,首先要弄清一个循环周期的工作量,利用周期性规律,使貌似复杂的问题迅速地化难为易。其次要注意最后不满一个周期的部分所需的工作时间,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例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2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8小时。若甲做1小时后乙接替甲做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做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问完成任务时需共用多少小时?

把2小时的工作量看做一个循环,先求出循环的次数。

①需循环的次数为:1÷(1

12

+

1

18

)=

36

5

>7(次)

②7个循环后剩下的工作量是:1-(

1

12

+

1

18

)×7=

1

36

③余下的工作两还需甲做的时间为:1

36

÷

1

12

=

1

3

(小时)

④完成任务共用的时间为:2×7+1

3

=14

1

3

(小时)

答:完成任务时需共用141

3

小时。

边讲边练: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0小时完成。如果按甲、乙;甲、乙……的顺序交替

工作,每次1小时,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完成?

2、一部书稿,甲单独打字要14小时,乙单独打字要20小时。如果先由甲打1小时,然后由乙接替甲打

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打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打完这部书稿共需用多少小时?

3、一项工作,甲单独完成要9小时,乙单独完成要12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

作,每人每次工作1小时,完成这项工程的2/3共要多少时间?

例2:一项工程,甲、乙合作262

3

天完成。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恰好用整数

天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比上次轮流做要多半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做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由题意可以推出“甲先”的轮流方式,完成时所用的天数为奇数,否则不论“甲先”还是“乙先”,两种轮流方式完成的天数必定相同。根据“甲先”的轮流方式为奇数,两种轮流方式的情况可表示如下:甲乙甲乙……甲乙甲

乙甲乙甲……乙甲乙1

2

竖线左边做的天数为偶数,谁先做没关系。竖线右边可以看出,乙做一天等于甲做半天,即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2倍。

①甲每天能做这项工程的1÷262

3

×

2

1+2

=

1

40

②甲单独做完成的时间1÷1

40

=40(天)

答: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要40天才能完成。边讲边练:

1、一项工程,乙单独做20天可以完成。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轮流交替做,也恰好用整数

天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轮流交替做,比上次轮流做要多半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由甲独做几天可以完成?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6天可以完成。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轮流交替做,恰好也用整数

天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轮流交替做,比上次轮流做要多1

3

天才能完成。这项工

程由甲、乙合作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3、一项工程,甲、乙合作123

5

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第一小时甲做,第二小时乙做,这样轮流交替做,也

恰好用整数小时完成。如果第一小时乙做,第二小时甲做,这样轮流交替做,比上次轮流做要多1

3

时才能完成。这项工程由甲独做几小时可以完成?

4、蓄水池有一跟进水管和一跟排水管。单开进水管5小时灌满一池水,单开排水管3小时排完一池水。

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依次各开1小时,多少小时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

例3:一批零件,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恰好用整数天数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做到上次轮流完成时所用的天数后,还剩60个不能完成。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5:3。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

由题意可以推出“甲先”的轮流方式,完成时所用的天数为奇数,否则不论“甲先”还是“乙先”,两种轮流方式完成的天数必定相同。根据“甲先”的轮流方式为奇数,两种轮流方式的情况可表示如下:甲乙甲乙……甲乙甲

乙甲乙甲……乙甲乙剩60个

竖线左边做的天数为偶数,谁先做没关系。竖线右边可以看出,剩下的60个零件就是甲、乙工作效率的差。

甲每天做的个数为:60÷(5-3)×5=150(个)

乙每天做的个数为:60÷(5-3)×3=90(个)

答:甲每天做150个,乙每天做90个。

边讲边练:

1、一批零件如果第一天师傅做,第二天徒弟做,这样交替轮流做,恰好用整数天完成。如果第一天徒弟

做,第二天师傅做,这样交替轮流做,做到上次轮流完成时所用的天数后,还剩84个不能完成。已知师、徒工作效率的比是7:4。师、徒二人每天各做多少个?

2、 一项工程,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恰好用整数天完成。如果死一天乙做,第二

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要多25 天才能完成。如果让甲、乙二人合作,只需25

8 天就可以完成。现在,

由乙独做需要几天才能完成?

3、 红星机械厂有1080个零件需要加工。如果第一小时让师傅做,第二小时让徒弟做,这样交替轮流,恰

好整数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第一小时让徒弟做,第二小时让师傅做,这样交替轮流,做到上次轮流完成时所用的天数后,还剩60个不能完成。如果让师、徒二人合作,只需3小时36分就能完成。师、徒每小时各能完成多少个?

例4:打印一部稿件,甲单独打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打要15小时完成。现在,甲、乙两人轮流工作。甲工作1小时,乙工作2小时;甲工作2小时,乙工作1小时;甲工作1小时,乙工作2小时……如此这样交替下去,打印这部书稿共要多少小时?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把6小时的工作时间看做一个循环。在每一个循环中,甲、乙都工作了3小时。

① 每循环一次,他们共完成全部工程的(112 +115 )×3=9

20

② 总工作量里包含几个9/20:1÷

920 =229

③ 甲、乙工作两个循环后,剩下全工程的1-920 ×2=110

④ 由于

110 >112 ,所以,求甲工作1小时后剩下的工作由乙完成还需的时间为(110 -112 )÷115 =1

4

⑤ 打印这部稿件共需的时间为:6×2+1+14 =131

4 (小时)

答:打印这部稿件共需131

4 小时。

边讲边练:

1、 一个水池安装了甲、乙两根进水管。单开甲管,24分钟能包空池灌满;单开乙管,18分钟能把空池灌

满。现在,甲、乙两管轮流开放,按照甲1分钟,乙2分钟,甲2分钟,乙1分钟,甲1分钟,乙2分钟……如此交替下去,灌满一池水共需几分钟?

2、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15小时完成。现在,甲、乙两人轮流工作,甲工

作2小时,乙工作1小时;甲工作1小时,乙工作2小时;甲工作2小时,乙工作1小时……如此交替下去,完成这件工作共需多少小时?

3、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50天完工,乙单独做需60天完工。现在,自某年的3月2日两人一起开工,

甲每工作3天则休息1天,乙每工作5天则休息一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52

75

为几月几日?

4、一项工程,甲工程队单独做完要150天,乙工程队单独做完需180天。两队合作时,甲队做5天,休

息2天,乙队做6天,休息1天。完成这项工程要多少天?

例5:有一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个工程队每天轮做。原计划按甲、乙、丙次序轮做,恰好整数天完成

呢感。如果按乙、丙、甲次序轮做。比原计划多用0.5天;如果按丙、甲、乙次序做,比原计划多用1

3

天。

已知甲单独做13天完成。且3个工程队的工效各不相同。这项工程由甲、乙、丙合作要多少天完工?

由题意可以推出:按甲、乙、丙次序轮做,能够的天数必定是3的倍数余1或余2。如果是3的倍数,三种轮流方式完工的天数,必定相同。如果按甲、乙、丙的次序轮流做,用的天数是3的倍数余1。三种轮流方式做的情况可表示如下:

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

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1

2

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1

3

从中可以退出:丙=2

3

甲;由于乙=甲-

1

2

丙=甲-

2

3

甲×

1

2

,又推出乙=

2

3

甲;与题中“三个工程队的

工效各不相同”矛盾。所以,按甲、乙、丙的次序轮做,用的天数必定是3的倍数余2。三种轮流方式用的天数必定如下所示:

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

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1

2

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1

3

由此推出:丙=1

2

甲,丙=

2

3

①丙队每天做这项工程的1

13

×

1

2

=

1

26

②乙队每天做这项工程的1

26

÷

2

3

=

3

52

③甲、乙、丙合作完工需要的时间为1÷(

1

13

+

1

26

+

3

52

)=5

7

9

(天)

答:甲、乙、丙合作要57

9

天完工。

边讲边练:

1、有一项工程,由三个工程队每天轮做。原计划按甲、乙、丙次序轮做,恰好用整数天完成呢感。如果

按乙、丙、甲次序轮做。比原计划多用1

3

天;如果按丙、甲、乙次序做,比原计划多用

1

4

天。已知甲

单独做7天完成。且3个工程队的工效各不相同。这项工程由甲、乙、丙合作要多少天完工?

2、 有一项工程,由三个工程队每天轮做。原计划按甲、乙、丙次序轮做,恰好整数天完成呢感。如果按

乙、丙、甲次序轮做。比原计划多用12 天;如果按丙、甲、乙次序做,比原计划多用1

2 天。已知甲单

独做10天完成。且3个工程队的工效各不相同。这项工程由甲、乙、丙合作要多少天完工? 3、 有一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个工程队每天轮做。原计划按甲、乙、丙次序轮做,恰好整数天完成呢

感。如果按乙、丙、甲次序轮做。比原计划多用12 天;如果按丙、甲、乙次序做,比原计划多用1

3 天。

已知这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同时合作,需137

9 天可以完成,且3个工程队的工效各不相同。

这项工程由甲独做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4、 蓄水池装有甲、丙两根进水管和乙、丁两根排水管。要注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

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要4小时,单开丁管要6小时。现知池内有1

6 池水,如果按甲、

乙、丙、丁,甲、乙、丙、丁……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多长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四、比例解工程

五、工资分配、最优配置型

例题1:甲乙丙三人合修一段围墙。甲乙合修6天修好围墙的

31,乙丙合修两天修好剩下围墙的4

1

,剩下的三人又合修了5天才完成。三个人共得工资3600元,这三个人分别应分得多少元?

边讲边练:建造一幢楼房,先要挖好地基,甲乙两个工程队在招标会上承诺:甲工程队15天完成,乙工程队12天完成。由于乙工程队承诺的天数较少,就让乙工程队施工,施工3天后,承建商感到时间还是慢,就又请乙工程队来参加,直到完工。承建商共支出360000元。合理分配,甲乙两个工程队各应领取多少元?

例题2:甲乙两人合干AB 两项任务,甲独做A 工程需9天,B 工程需12天,乙独做A 工程需3天,B 工程需15天。至少几天能完成任务?

边讲边练:有甲乙两个工程,张三单独做完甲工程需要12天,单独做完乙工程需要15天,李四单独做完甲工程需要8天,单独做完乙工程需要20天。张三李四二人共同完成这两个工程最少需要多少天? 例3: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0天,乙独做需15天。如果两人合作,由于相互干扰,工作效率就会降低,甲只能完成原来的

54,乙只能完成原来的10

9

。现在要8天完成这项工程,两人合作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人合作要多少天?

六、工程问题的知识迁移与综合

打扫卫生,整理图书馆,手机充电,蜡烛燃烧……都可以看作工程问题处理

例题1、(一中)小明的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智能手机,这个手机插上充电器从没有电到充满电需2个小时,在非充电状态下持续玩游戏,该充满电的手机可以工作6个小时。有一天小明打开手机准备玩游戏,发现手机提示仅剩10%的电了。于是小明插上充电器开始一边玩一边充电,玩了1个小时后,小明关上手机去学习了,问继续充电多少分钟才能将手机充满电?

例题2:(2015西分)一批零件,甲单独做24小时完成,乙单独做30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作,为了提高工作进度,两人的工作效率各提高

31。当完成任务的5

1

时,因为其他工作的影响,使得每小时少做21个零件,结果共用了12小时完成。则整个任务共有零件多少个?

边讲边练:1、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两成之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一、答案:

练1 1÷【(320 -1

12

)÷(3-1)】=30天

1、

乙:1÷【(1324 -5

24 ×2)÷(3-2)】=8天

甲:1÷(1324 -1

8

)=12天

2、

乙:1÷【(1-815 -1

20 ×8)÷(12-8)】=60天

甲:1÷(120 -1

60

)=30天

练2 乙队的工作效率:(815 -115 ×5)÷4=1

20

总共的天数:1÷(115 +1

20 ×2)×2=12天

1、

1÷【(1-1

8

×6)÷3】=12天

2、

甲做的天数:1÷(112 +118 ×3+1

24 ×3×2)=2天

总共的天数:2+2×3+2×3×2=20天

练3 师傅每小时做这批零件的(35 -112 ×6)÷(8-6)=1

20

这批零件共有10÷【120 -(112 -1

20 )】=600个

1、

甲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1-310 -16 ×3)÷(5-3)=1

10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0÷【110 -(16 -1

10 )】=600米

2、

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 140 :1

24 =3:5

这段公路的全长 750÷(12 -3

3+5 )=6000米

或 750×2÷(5-3)×(5+3)=6000 米

练41、甲队的工作效率(1318 -14 ×2)÷(4-2)=1

9

丙队的工作效率(1118 -14 ×2)÷(4-2)=1

18

甲、丙合做需要的时间1÷(19 +1

18

)=6小时

2、 乙队每天能做全工程的【1-(16 ×3-110 ×3)】÷(6-3)=1

15

乙队独做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1÷

1

15

=15天 3. 乙队每天能做全工程的【1-(110 ×4-18 ×4)】÷(512 -4)=1

15

乙队单独做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1÷1

15

=15天

3、

乙队的工作效率【1-(14 ×2+15 ×2)】÷(6-2-2)=1

20

乙独做这件工作需要的时间1÷1

20

=20小时

练5 1、乙每小时做这件工程的(1-112 ×4)÷(6+4)=1

15

甲、乙合做完成需要的时间1÷(112 +115 )=62

3

小时

2、 甲、乙两队完成的工作量(1120 +140 )×(8+2)=2

3

丙队单独挖需要的时间1÷【(1-2

3 )÷12】=36天

3. 乙的工作效率【1-(16 ×3+110 ×3)】÷(9-3-3)=1

15

丙的工作效率110 -115 =1

30

三人合做需要的时间1÷(16 +1

10

)=5天

3、

甲队的工作效率【1-130 ×(12+15)】÷(24-15)=1

90

甲队单独做需要的时间1÷1

90 =90天

二、答案:

练1 1÷(14×6 +1

8×5

)÷2=7.5小时

1、 1÷(13×8 ×2+1

4×7 ×7)=3天

2、

(1)共同运两天后,还剩这堆黄沙的

1-(13×4 ×2+14×5 ×5+120×6 ×7)×2=1

4

(2)后两天需要小板车:14 ÷(1

20×6 ×2)=15辆

练2 2÷(110 +1

15

)-10=2小时

1、

2÷(118 +112 +1

9

)=8小时

甲帮乙:(1-112 ×8)÷1

18 =6小时

甲帮丙:(1-19 ×8)÷1

18

=2小时

2、

解法一:12×(58 ÷112 )÷(1-5

8 )=240个

解法二:12÷(8-5)×5×12=240个 练3 1、(14 ×6-1)÷(14 -1

12

)=3天

1、

甲:(1-140 ×35)÷(130 -1

40 )=15天

乙:35-15=20天

2、

40-(1-150 ×40)÷1

75

=25天

练4 1、5×【12÷(15-12)】=20天 1、 48-48÷30×20=16条

2、

2.5×【6÷(7.5-6)】=10小时

练5 1÷【(115 +112 +1

10

)÷2】=8小时

1、

1÷【(12 +1

3 )÷(3+5)】=9.6天

2、

1÷(120 +130 -1

28

)=21小时

3、

1÷【(118 +115 +112 +120 )÷3-1

15

】=54天

三、答案: 练1 1、

(1)需循环的次数

1÷(16 +110 )=15

4 >3

(2)3个循环后剩下的工作量 1-(16 +110 )×3=1

5

(3)最后由乙做的时间

(15 -16 )÷110 =1

3 小时

(4)需要的总时间 2×3+1+13 =71

3

小时

2、 (1)需循环的次数

1÷(114 +120 )=140

17 >8

(2)3个循环后剩下的工作量 1-(114 +120 )×8=4

140

(3)最后由乙做的时间 4140 ÷114 =2

5 小时

(4)需要的总时间 2×8+25 =162

5 小时

3、

(1)需循环的次数

23 ÷(19 +112 )=24

7 >3

(2)3个循环后剩下的工作量 23 -(19 +112 )×3=1

12

(3)最后由乙做的时间 112 ÷19 =3

4 小时

(4)需要的总时间 2×3+34 =63

4 小时

练2 1、

提示:甲的效率是乙的2倍

20÷2=10天 2、

提示:乙的效率是甲的2

3

1÷【16 ×(1-13 )+16 】=33

5

3、

提示:乙的效率是甲的2

3

1÷(1÷1235 ×3

3-1+3 )=21小时

4、

(1)需几个周期

12 ÷(13 -15 )×3=15

4 >3

(2)3个周期后剩下的水 12 -(13 -15 )×3=1

10

(3)需要的时间

2×3+1+(110 +15 )÷13 =79

10 小时

练3

1、 师傅:84÷(7-4)×7=196个

徒弟:84÷(7-4)×4=112个 2、 提示:乙的效率是甲的(1-25 )=3

5

1÷(1÷258 ×3

5-2+5 )=7天

3、 3小时36分=33

5

小时

师、徒效率和:1080÷33

5 =300个

师傅每小时的个数:(300+60)÷2=180个 徒弟每小时的个数:(300-60)÷2=120个 练4 1、

提示:把6分钟看作一个循环 (1)

每循环一次的工作量 (124 +118 )×(1+2)=724 (2)

总工作量里面有几个724

1÷724 =33

7

(3)

3个循环后剩下的工作量

1-724 ×3=1

8

(4)

一共需要的时间

6×3+1+(18 -124 )÷118 =201

2 分钟

2、

提示:把6分钟看作一个循环 (1)

1个循环的工作量

(112 +115 )×(1+2)=9

20 (2)

总工作量里面有几个920

1÷920 =22

9

(3)

3个循环后剩下的工作量

1-920 ×2=1

10

(4)

一共需要的时间

6×2+110 ÷112 =131

5

小时

说明:2个循环后,是由甲接着干2小时,所以直接用110 ÷1

12

3、

提示:把12天看作一个循环

12天中甲的工作量

150 ×(3+3+3)=9

50

12天中乙的工作量 160 ×(5+5)=1

6

总共需要的天数

5275 ÷(950 +1

6 )=2

(12天减去最后休息的1天) 12×2-1=23天

完成全部任务的52

75 为3月24日。

4、

提示:把7天看作一个周期

1÷(23 ×5+2

3 ×6)=15

7×15-1=104天 练5

1、 提示:按甲、乙、丙的顺序轮流做,所用的整数天数为3的倍数余2,否则与题意不符。由此推出丙的效率是甲的2

3

,丙的效率也是乙

的34

。 (1)

丙的工作效率17 ×23 =2

21

(2)

乙的工作效率221 ÷34 =8

63

(3)

甲、乙、丙三队合做的天数1÷(17 +221 +863 )=217

23

2、

提示:按甲、乙、丙的顺序轮流做,所用的整数天数为3的倍数余1,否则与题意矛盾。由此可以推出丙的效率是甲的1

2 ,乙的效率是

甲的34

(1)

丙的效率110 ×12 =1

20

(2)

乙的效率110 ×(1-12 ×12 )=3

40

(3)

甲、乙、丙三队合做的天数1÷(110 +120 +340 )=44

9

3、

由题意可以推出,丙的效率是甲的12 =24 ,丙的效率是乙的2

3

,进而推出甲、乙、丙工作效率的比是4:3:2。

1÷(1÷1379 ×4

4+3+2

)=31天

4、

提示:每四个水管轮流打开后,水池中的水不能超过2

3

,否则开甲管的过程中水池里的水就会溢出。

(1)

水池里的水超过2

3

时需要几个循环

(23 -16 )÷(13 -14 +15 -16 )=30

7

>4

(2)

循环5次以后,池中水占

16 +(13 -14 +15 -16 )×5=3

4

(3)

总共需要的时间

4×5+(1-3

4 )÷13 =2034

小时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 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十(倍数+1)。 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十(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十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X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 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 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 (6) 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十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十速度差。 (7) 周期问题 (8) 还原问题 (9) 归一问题 (10)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 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 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 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 X 1 = 3.14 3.14 X 2 = 6.28 3.14 X 3 = 9.42 3.14 X 4 = 12.56 3.14 X 5 = 15.7 3.15 X 6 = 18.84 3.14 X 7 = 21.98 3.14 X 8 = 25.12 3.14 X 9 = 28.26 2. 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X 8= 1000 25 X 4 = 100 125X 3= 375 625X 16= 10000 7X11X13=1001 25X 8= 200 125X 4= 500 37X 3=111 3.100 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 单位换算: 1 米=3 尺=3.2808 英尺=1.0926 码 1 公里=1000米=2里 1 码=3 英尺=36 英寸 1 海里=1852米=3.704 里=1.15 英里 1 平方公里=1000000 平方米=100 公顷=4 平方里=0.3861 平方英里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10000 平方厘米

学生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数码 例如,1989年“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6:两个四位数相加,第一个四位数的每一个数码都不小于5,第二个四位数仅仅是第一个四位数的数码调换了位置。某同学的答数是16246。试问该同学的答数正确吗?(如果正确,请你写出这个四位数;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思路一:易知两个四位数的四个数码之和相等,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这两个四位数相加的和必为偶数。 相应位数两数码之和,个、十、百、千位分别是17、13、11、15。所以该同学的加法做错了。正确答案是 思路二:每个数码都不小于5,百位上两数码之和的11只有一种拆法5+6,另一个5只可能与8组成13,6只可能与9组成15。这样个位上的两个数码,8+9=16是不可能的。 不要把“数码调换了位置”误解为“数码顺序颠倒了位置。” 2.尾数法 例1比较 1222×1222和 1221×1223的大小。 由两式的尾数2×2=4,1×3=3,且4>3。 知 1222×1222>1221×1223 例2二数和是382,甲数的末位数是8,若将8去掉,两数相同。求这两个数。 由题意知两数的尾数和是12,乙数的末位和甲数的十位数字都是4。 由两数十位数字之和是8-1=7,知乙数的十位和甲数的百位数字都是3。 甲数是348,乙数是34。 例3请将下式中的字母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由3和a5乘积的尾数是1,知a5只能是7; 由3和a4乘积的尾数是7-2=5,知a4是5;……不难推出原式为 142857×3=428571。 3.从较大数想起 例如,从1~10的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其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 思路一:较大数不可能取5或比5小的数。 取6有6+5; 取7有7+4,7+5,7+6;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题型一: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单一量 单一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或总量A÷(总量B÷份数B)=份数A 【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先求出一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再求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题型二: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先找出“总数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题型。所谓“总数量”可以指货物总价、几天的工作量、几亩地的总产量、几小时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一份数量=份数

【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解决问题。 【例】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剪裁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问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解:先求这批布总共多少米——3.2×791=2531.2(米) 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题型三: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简单题目直接套用上述公式,复杂题目变通后再套用公式。 【例】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直接套用公式——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题型四:和倍问题

六年级奥数题型分类

六年级奥数: 第一类:比和比例问题 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二类:上坡问题 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三类:长方形和正方形 如下图,一个边长为3a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截口是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都和对面打通).如果这个镂空的物体的表面积为2592平方厘米,试求正方形截口的边长。(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四类:工程问题 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5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3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问:多长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精确到分钟)(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五类:几何问题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三角形APB的面积为2,且2AD=BC,EP:PB=1:2,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第六类:飞镖比赛 在新年联欢会上,某班组织了一场飞镖比赛.如右图,飞镖的靶子分为三块区域,分别对应17分、11分和4分.每人可以扔若干次飞镖,脱靶不得分,投中靶子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若恰好投在两块(或三块)区域的交界线上,则得两块(或三块)区域中分数最高区域的分数.如果比赛规定恰好投中120分才能获奖,要想获奖至少需要投中-------次飞镖. 第七类:发帽子 小明和8个好朋友去李老师家玩.李老师给每人发了一顶帽子,并在每个人的帽子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这9个两位数互不相同,且每个小朋友只能看见别人帽子上的数.老师在纸上又写了一个数A,问这9位同学:“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A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4人举手.老师又问:“现在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24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6人举手.已知小明两次都举手了,并且这9个小朋友都足够聪明且从不说谎,那么小明看到的别人帽子上的8个两位数的总和是----------. 第八类:计算综合 一个长方形能把平面分成2部分,那么三个长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备选题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一.可重复的排列求幂法: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 复,把不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客”,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店”, 则通过“住店法”可顺利解题,在这类问题使用住店处理的策 略中,关键是在正确判断哪个底数,哪个是指数 【例1】(1)有4名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每人限报一科,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2)有4名学生参加争夺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冠军,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3)将3封不同的信投入4个不同的邮筒,则有多少种不同投法? 【解析】:(1)43(2)34(3)34 【例2】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解析】:完成此事共分6步,第一步;将第一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有7种不同方案, 第二步:将第二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也有7种不同方案,依次类推,由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67种不同方案. 【例3】8名同学争夺3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性有()A、38 B、83 C、38A D、3 8 C 【解析】:冠军不能重复,但同一个学生可获得多项冠军,把8名学生看作8家“店”,3项冠军看作3个“客”,他们都可能住进任意一家“店”,每个“客”有8种可能,因此共有38种不同的结果。所以选A 二.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解析】:把,A B视为一人,且B固定在A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 424 A 种【例2】(2009四川卷理)3位男生和3位女生共6位同学站成一排,若男生甲不站两端,3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 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包含公式)

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包含公式)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小学奥数解题技巧——线段图解题(含有练习题)

线段图解题 主要容:1、线段图解题的方法和技巧;2、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3、用线段图解题。 重难点:1、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2、较复杂的线段图问题。 意义:利用线段图解决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文字分析方法,线段图可以直观清晰地将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线段图解题方法和技巧: 什么是线段?那就是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就叫做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常用来表示有限的量,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 1、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量的大小,并对应的标上数据; 2、根据题意,有的可能只需要一条线段,有的可能需要多条线段; 3、画多条线段时,要一端对齐,方便比较大小; 4、画多条线段时,一般先画最小的量。 5、虚实结合。“比……多”时,多的部分画实线;“比……少”时,少的部分画虚线,且立即标上数据; 二、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 1、和的关系:用一条较长线段来表示“和”,将组成“和”的各分量依次标在该线段上。当出现多种数量关系时,和关系还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 例如:甲的文具数量为5个,乙的文具数量为2个,那么甲乙的和是多少? 2、差的关系:从小到大依次画出各个量,并保持一端对齐后,另一端多出的部分线段即可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差。 例如:数学考试后小明的得分为100分,小强的得分为95分,那么小强比甲的5个 乙的2个 7个文具

小明少几分? 小强的得分: 小明的得分: 3、倍的关系:先画出最小的量,再画跟它成倍数关系的量,是它的几倍就画几段线段。可将最小的量看作1份,则其它的量是它的几倍,就是几份。 例如:甲的年龄为5岁,乙的年龄为甲的3倍,那么乙的年龄为几岁? 甲的年龄: 乙的年龄: 注意:在同一个问题中,一条线段只能代表一个数量(若两个数量相等,则可用等长的线段来表示),与这个数量有大小或倍数关系的其它数量应该在这条线段的长度上分别延长(或缩短或等长延长)来表示。 练习:用线段图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 2、王强的得分比军的得分少3分。 3、甲乙的弹珠总数为17颗。 三、用线段图解一般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今年共有27岁,其中甲比乙大了3岁,求甲乙今年各多少岁? 示意图: 乙的年龄: 甲的年龄: 分析:题目中既出现了“和”关系,又出现了“差”关系,那么我们画图时,就要先表示出“差”关系,再用大括号来表示“和”关系。 计算过程:甲:(27+3)÷2=15岁乙:27-15=12岁 拓展:已知两个数的和、差,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可进行推导)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练习: 27岁 小明比小强多的5分 甲的3倍,即甲的线段长度的3倍

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数题型分类讲义 (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分类讲义含答案 图形问题 专题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一、专题解析 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那么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巧求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呢?还需同学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5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同时向左、右、上、下平移(如图b),转化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和原来5个小正方形重叠后的图形的周长相等。因此,所求周长是18×4=72厘米。 练习1 1、右图由8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2、右图由1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组成,下方长方形长为50cm,求这 个图形的周长。 3、有6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如例题中所说的这样重叠着,求重叠后图 形的周长。

【例题2】 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截掉的192平方厘米分成A、B、C三块(如图),其中AB的面积是192-4×4=176(平方厘米)。把A和B移到一起拼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而此长方形的长就是这块木板剩下部分的周长的一半。176÷4=44(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44×2=88(厘米)。 练习2 1、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米,宽减少2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 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3、有一块长方形广场,沿着它不同的两条边各划出2米做绿化带,剩下的部分仍是长方形,且周长为280米。求划去的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题3】 已知下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图形的周长由六条线段围成,其中三条横着,三条竖着。三条横着的线段和是(a+b)×2,三条竖着的线段和是b×2。所以,整个图形的周长是(a+b)×2+b×2,即2a+4b。 练习3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一 正整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正整数。相邻的两个正数整数之间相差1。0: 0是一个数,是一个自然数,也是一个整数,但不是正整数或负整数。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 C等。 0是一个偶数。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负整数: 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差1。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正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百分数等。 负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负百分数等。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者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 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7 12的分数单位是1 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0.3g、0.24g g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0.25g、 g g 0.423 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 也是无限小数,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因数×因数=积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定律:a-b-c=a-(b+c)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还有上篇哦,需要的在历史消息找下。六、消去思路 对于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数学题,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其中一个未知数进行转化,进而消去一个未知数,使数量关系化繁为简,这种思路叫消去思路,运用消去思路解题的方法叫消去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考虑的。例1 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6小时,师傅做了8小时,一共做了312个零件,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等于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分析(用消去思路考虑): 这里有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两个未知量。如果以徒弟每小时工作量为1份,把师傅的工作量用徒弟的工作量来代替,那么师傅8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这样的几份呢?很明显,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那么8小时里有几个2小时就是几个5小时工作量,这样就把师傅的工作量换成了徒弟的工作量,题目里就消去了师傅工作量这个未知数。 然后再看312个零件里包含了多少个徒弟单位时间里的工作量,就是徒弟应做多少个。求出了徒弟的工作量,根据题中师博工作量与徒弟工作量的倍数关系,也就能求出师傅的工作量了。

例2 小明买2本练习本、2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0.36元,小军买4本练习本、3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60元,小庆买5本练习本、4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75元,问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 分析(用消去法思考): 这里有三个未知数,即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我们要同时求出三个未知数是有困难的。应该考虑从三个未知数中先去掉两个未知数,只留下一个未知数就好了。 如何消去一个未知数或两个未知数?一般能直接消去的就直接消去,不能直接消去,就通过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使它们之间有两个相同的数量,再用加减法即可消去,本题把小明小军、小庆所购买的物品排列如下: 小明2本2枝2块0.36元小军4本3枝2块0.60元小庆5本4枝2块0.75元 现在把小明的各数分别除以2,可得到1本练习本、1枝铅笔、1块橡皮共0.18元。接着用小庆的各数减去小军的各数,得1本练习本、1枝铅笔为0.15元。再把小明各数除以2所得的各数减去上数,就消去了练习本、铅笔两个未知数,得到1块橡皮0.03元,采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出练习本和铅笔的单价。七、转化思路解题时,如果用一般方法暂时解答不出来,就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或改

小学奥数各种题型基本公式

一.和差: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二.和倍: 和÷(倍数和)=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三.差倍: 差÷(倍数差)=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互相给:和不变,给×2=差 四.年龄问题 几年前=小年龄-(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 几年后=(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小年龄 五.鸡兔同笼 普通鸡兔:腿数÷2-头数=兔子数 (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低价物(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高价物(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错题数

(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对题数(高价×总物±差的数)÷(高价+低价)=低价物(高价多就减,少就加) 六.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份数×每份数+盈=总数 份数×每份数-亏=总数 七.行程问题 路程=s 速度=v 时间=t 基本:v×t=s s÷v=t s÷t=v 比例关系:V×T=S 等号两边成正比,等号左边成反比相遇: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1=v2 追击: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2=v1 v1= S÷t- v2 多次相遇:

二次相遇共走三个全程, 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基本版:总时间=总路程÷总时间 分数版:V平=2÷(1/V平+1/V回) V回==1÷(2/V平-1/V去) 八.等差数列 (首项+尾项)×项数÷2=和 中间项×项数=和 (尾项-首项)÷公差+1=项数 首项+公差×(项数-1)=尾项 尾项-公差×(项数-1)=首项 九.方阵问题 实心方阵: 每边数×每边数=总数 (每边数-1)×4=每层数 每层数÷4+1=每边数 (半层数+1)÷2=外边长 (半层数-1)÷2=内边长 空心方阵: 大实心方阵数-小实心方阵数=总数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 ;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 :(和-差)÷2= 较小数 ;和 -较小数 =较大数 方法② :(和+ 差)÷2=较大数 ;和- 较大数 =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 15;差是 5; 求这两个数。方法:(15-5)÷2=5 (;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 +1)=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1 倍数(较小数) =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 50;大数是小数的 4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50÷( 4+1) =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 -1 )=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 80;大数是小数的 5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80÷( 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小年龄 ; 几年前年龄 =小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 ;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 树 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段数 +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 =全长÷株距 ; 株距 =全长÷棵数 ;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 =段数-1= 全长÷株距 -1 ; 株距=全长÷(棵数 +1 )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棵数 =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 =棵数×棵距;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 =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 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 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