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

2018届一轮复习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
2018届一轮复习浙科版 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

生态系统?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碳只依赖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

C.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有机物(碳)形式进行

D.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

【答案】A

【解析】全过程包括在生物群落中进行和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大气中的碳只依赖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2.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十分少,营养结构简单,相比于其他生态系统数量最少的是: ( )

A 人类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3.关于营养级的错误叙述是()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

【答案】A

【解析】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A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且逐级递减,B正确;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同时占几个不同的营养级,C 正确;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其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故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4.如图中a~d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的高低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群b种内斗争最激烈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b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最可能是最高营养级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答案】B

【解析】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b种群密度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A正确;生态系统

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则b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最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弱,B错误;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则a是最高营养级,C正确;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因为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基因多样性大的,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生物数量越多,竞争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基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5.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酵母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上述生物中,只有硅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虽然是生产者,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蚯蚓和酵母菌都是分解者;所以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以下关于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物体细胞中,分子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是DNA→RNA→蛋白质

B.在生物体中,不同细胞之间信息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

C.在动、植物体中,信息在不同组织、器官之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激素

D.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生物体细胞中,分子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是DNA→DNA→RNA→蛋白质,A项错误;在生物体中,不同细胞之间信息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项错误;神经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动物体中,信息在不同组织、器官之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神经冲动和神经递质,在植物体中,信息在不同组织、器官之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激素,C项错误;日照时间的长短属于物理信息,开花与植物种群的繁衍密切相关,所以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C.若A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B也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1.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 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2.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 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3.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 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 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5.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生态工程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生态工程作业 课时训练第75页1.某农户建立了小型的“蔬菜—鸡、猪—沼气”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系统属于人工干预下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在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除了考虑这三者的投入与产出外,还要考虑的投入。 (2)在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的生态工程。(填选项) A.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 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D.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答案(1)庭院分解者劳动者(2)D 解析(1)“蔬菜—鸡、猪—沼气”系统属于人工干预下的庭院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分析该生态系统 的经济效益时,除了考虑这三者的投入与产出外,还要考虑劳动者的投入。 (2)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的生态工程。

2.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 农业模式。 模式1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塘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塘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鱼塘投放鱼苗 4 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 (2)模式2中,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种、套种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

2009-2010学年度济宁市期末复习诊断测试卷 第 5 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 说明:1. 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2.本试卷分为i卷和n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把I卷各题答案用签字笔按序填写在答题 卡上,把n卷各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 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C .增加木材产量D .改善生态环境 2.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 .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 .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3.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D .声信息 4.在浮游植物T小鱼T海豹T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A . 1 kg B. 10 kg C . 125 kg D . 1000 kg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6.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 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 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i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7.不属于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措施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捕有害昆虫 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D.无论是能量流动的角度还是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说,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A. 2 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生态系统专题练习

生态系统专题练习选择题(1) 1. (09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竟争 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 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4.(09广东卷,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5.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 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 2)调查数据。 根 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 .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 .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 .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6.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9.(08广东理基)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1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2019-2020学年度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二节 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浙科版习题精选七十四

2019-2020学年度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二节生态工程在农业中 的应用浙科版习题精选七十四 第1题【单选题】 “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可代表CO2 ,“Y”可代表O2 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 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请选出以下说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一定会转入动物体的细胞中 B、我国已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 C、生态经济主要是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 D、可以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引入蛆蛹、食用菌可使原来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 C、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

2017 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6 ?长春模拟)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B.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C.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解析】选B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由于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所以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 2.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解析】选D。大部分土壤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故A B、C正确,D错误。 3.(2016 ?琼海模拟)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选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的细菌属于生产者,A 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的生命活动的需要,C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也属于分解者,D错误。 【易错提醒】 (1)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一定是生产者。 (2)腐生型生物(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及腐食动物等)一定是分解者。 4.(2016 ?昆明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是植物 B.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 .太阳光来自地球之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D.蛔虫为厌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解析】选D。在生态系统中营自养生活的生物是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生物和蓝藻等,A错误;细菌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细菌、异养型的腐生细菌和寄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B 错误;太阳光能是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从人体肠道中获取食物,属于消费者,D正确。 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 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专题学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 (2009-04-22 21:25:28) 转载▼ 标签: 生态工程 基本原理 分类:新课标生物选修3学案 学案 教育 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习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习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习过程: 【学习策略】 本节内容需重点掌握生态工程遵循的五项基本原理,应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其中前四个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自主探究】 一.生态工程 1.生态工程概 念: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3.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 类、、的工程体系。 提醒: 在概念中应注意三个方面:⑴涉及的学科只是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⑵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资料1,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 107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⑴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⑵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资料分析》资料2,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 108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五章 生态工程练习题

精选2019-2020年浙科版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五章生态工程练 习题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伦理性问题和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污染面广、难以防治等特点 B、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抗生素抗性增强从而威胁人体健康 C、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D、草原开发利用应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体现了整体性原理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的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B、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 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D、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还田,主要运用了协调和平衡原理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答案】: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考纲要求 3-5 生态系统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二、考点梳理 考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 1、概念:由与周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和的总和 3、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 4、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和。 例1、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变式1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 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考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包括、和)和能量(包括和) 2、生产者 (1)同化类型:型 (2)生物组成: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和以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3)地位: (4)作用: 3、消费者 (1)同化类型:型 (2)生物组成:包括、、和。 (3)地位: (4)作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此外,消费者对植物的和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1)同化类型:型 (2)生物组成:主要是,还有。 (3)地位:

(4)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枝落叶中分解成,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思考: 1、植物都是生产者吗?举例说明。 2、动物都是消费者吗?举例说明。 3、细菌都是分解者吗?举例说明。 例2、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变式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 B.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 C.动物都是消费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变式3、如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 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均可循环利用 考点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高中阶段仅指捕食链) (1)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2)基本模式:+ (3)书写原则:(起点)→动物→动物→动物 (4)环节:一般不超过个环节 2、食物链 (1)形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 (2)功能:是生态系统和的渠道 例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使其组成成分增多,食物网变得复杂,抵抗 力稳定性增强 C.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带答案

智慧树2018《生态文明》章节测试及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着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着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着作: A. 《寂静的春天》 B. 《增长的极限》 C. 《只有一个地球》 D. 《我们共同的未来》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2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 A. 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 B. 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 C. 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D. 签署气候变化协定 正确答案:D

3【单选题】(2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 A. 1972 B. 1973 C. 1974 D. 1975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2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上论述出自党的: A. 十五大报告 B. 十六大报告 C. 十七大报告 D. 十八大报告 正确答案:D

生态系统专题经典题型

会考复习资料三(生态系统专题经典题型) 1、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图 ⑴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和 ___________。因此,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除图中所表示出的各种生物外,还必 须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类群。 ⑵图中的各类生物中,____________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 ____________,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它是生态系 统中的___________。 ⑶图中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______________来维持生活,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 ⑷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能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供给______________再利用。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者。 ⑸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__________________。上图中包含___条这样的链条式联系。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应该是____________。 2、下图是是南极生态系统图虎鲸 企鹅 海豹 大鱼 磷虾小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⑴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 ⑵上图中还缺少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 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_________的。 ⑷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可知,上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是由地球上所有的及其生活的构成。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北师大版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非生物环境的是()。 A.土壤 B.水分 C.阳光 D.细菌 2. 看下图可知,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光合作用示意图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3. 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比其他动物少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它们的繁殖能力低 B.栖息场所有限 C.被人类大量捕杀 D.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较高 4.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不变 5.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则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A.A B.C C.D D.F 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使落红化作春泥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 7.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A.草→鼠→鹰 B.草→鼠→蛇→鹰 C.草→蝗虫→青蛙→蛇→鹰 D.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 8. 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9. 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10. 下列生物学观点不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不能进行 D.增加物种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 12. 我们通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 13.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 2 千焦/(平方米年)〕,该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可表示为()。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乙→丁→甲→丙 D.丙→甲→丁→乙 14. 下图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 A.草 B.鹰 C.蛇 D.兔 15.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C.青蛙捕捉害虫,可以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D.大量增加羊的数量,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的是()。A.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其枯枝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 B.被轻度污染的水体经过物理和理化作用而得到净化 C.由于大火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得到恢复更新 D.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 17.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挖命题 【考情探究】 分析解读生态系统在考纲中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其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能力要求为Ⅰ,其他考点能力要求为Ⅱ.本专题内容在近五年天津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出现.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集训】 考向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肉动物都为次级消费者 B.自养生物都为第一营养级 C.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 B.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 C.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的渠道 答案 D 考向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3.(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 C 4.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 B.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 C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 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下列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 电磁波 B. 植物分泌的物质 C. 蜜蜂跳舞 D. 昆虫的性信息素 3.实践证明:混交林要比纯种林生长良好,其本质原因是() A. 混交林适应性强 B. 混交林抵抗力稳定性高 C. 混交林恢复力稳定性高 D. 混交林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4.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等作用,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其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树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其直接价值 B. 完成红树林碳循环的两个关键成分是A和E C. 碳循环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 D. CO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5.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可以循环流动的 B.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传递形式不同 C.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D. 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可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6.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A. 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 被分解者分解 8.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A. 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B. 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 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 A. B. C. D. 11.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部分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具有的能量最多 B. 稻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 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D. 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提高能量传递率

高考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专题模板

专题八 卡上 一、单选题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 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2、(10分)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起始条件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3、(10分)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4、(10分) 如图为某一区域内共同生活的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d>b时,M与N的种间竞争激烈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5、(10分)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长度可作为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 ,有关食物 链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度越大说明能量传递效率越低 B.长度越小说明物质越不能循环

C.长度在不同生态系统中不同 D.长度能体现能量传递的单向性 6、(10分)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7、(10分) 下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小于① 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8、(10分)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 C.AB 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 A 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评卷人得分 二、读图填空题 下图中 A~D 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产活动过程。结合图回答相关问题。

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3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纲要求]生态系统的结构(I)。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 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范围:有大有小。 3. 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惑]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来源:学§科,网Z§X§X§“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 生产者:自养生物。 3.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4. 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判一判] 1.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V ) 2. 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X )提示消费者还可以是寄生或共生的微生物。 3 .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X ) 提示细菌种类繁多,各种成分都可以做,如硝化细菌做生产者、寄生细菌做消费者、腐生细菌做分解者。 4.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X ) 提示消费者为非必备成分。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连一连] [技巧](1)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 ⑵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3)分解者不占据营养级。 考点一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在下表中比较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费 者 的生物和营寄生 生活的生物(如 菟丝子) 物质循环,有利 于植物的传粉和 种子的传播 成分 分 解 者 营腐生生活的微 生物及腐食性的 动物(如蚯蚓、蜣 螂) 通过分解作用将 生物遗体、排遗 物分解为无机 物,供生产者重 新利用 异养型 物质循环 中的关键 成分 .确定下面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属于食物链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 解者可 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 与食物链的构成。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 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答案 C 解析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 作用,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 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 技法提炼 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判断技巧 1. 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再判断两者中有“ 3”个指出箭头的 D 为“生产者”,有“ 3”个指入箭头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 「 分解者 消费者 动物都是 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 消费者 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疋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 绿色植物 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 t \ .、八.~ X 生丿者 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易错警示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 1 ?如图表示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的是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 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F 列相关叙述中,错误 ( )

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

2019学年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 定性单元测试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小编准备了高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2.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 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 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 A.硝化细菌 B.蘑菇 C.酵母菌 D.霉菌 4.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声信息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6.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 A.1 kg B.10 kg C.125 kg D.1000 kg 7.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8.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