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曲《野蜂飞舞》赏析

教育前沿

282 2015年24期

管弦乐曲《野蜂飞舞》赏析

李艳娜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1100

摘要:野蜂飞舞,是俄国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一首插曲,是一首非常诙谐幽默的音乐小品。乐曲一开始便以快速的半音进行为我们描绘出一副野蜂飞舞的画面,充满了情趣。关键词:管弦乐;野蜂飞舞

中图分类号:I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4-0282-01

野蜂飞舞,是俄国乐曲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创作者是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44-1908)。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俄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1856年,进入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并认识了巴拉基列夫,得到他的赏识,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以后成了“强力五人集团”的主要成员。在鲍罗丁、穆索尔斯基、达尔戈梅斯基死后,他为他们的作品续完未竟之稿,改稿、校订或配器,为整理朋友们的作品做了大量的工作。1871年起,他被彼得堡音乐学院聘为教授,在培养学生、著书立说、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成绩卓著。

代表作有十五部歌剧。此外,交响乐作品也很有名,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和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又名《撒旦王的故事》)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野蜂飞舞。是俄国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一首插曲。四幕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完成于1900年,是根据俄国文豪普希金的小说改编而成的。《野蜂飞舞》是其中的一个片段,是一首非常诙谐幽默的音乐小品。最初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由于此曲的非凡表现力和所具有的简捷明快的节奏,也常作为音乐会的独立曲目。后来被改编成为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单簧管、二胡等各种乐器演奏的独奏乐曲。

歌剧叙述萨旦王喜获独生子后,因受奸人的恶意中伤,将爱儿和王后,装在罐里流放汪洋中。后来母子安然漂流到一个孤岛上,王子终于平安长大。某日,王子救了一只被大黄蜂蜇伤的天鹅,不料天鹅却变成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公主。这时明白了王后的无辜的父王,也带了侍从,乘船来到这孤岛,找到久别无恙的王子。全剧最后在大团圆与欢乐中结束。

故事大概情节是:从前,在民间有三姐妹,大姐和二姐都好吃懒做,爱虚荣,还幻想有一天能当上皇后。她们什么重活都不干,全部推给三妹米利特利莎来做。萨旦王娶了米利特利莎后,让她的两个姐姐一个在皇宫做织布工,一个当厨娘。两个姐姐嫉妒妹妹,决心害死妹妹。不久,米利特利莎有了身孕,而萨旦王因为出征,没能见到小王子出生。两个姐姐给萨旦王写信,诬告皇后生下的是一只怪兽。萨旦王听信谗言,以为是妖魔脱胎,紧急派使者回宫,降旨将皇后母子装进木桶投入大海。这个木桶被投进大海之后,没有沉下去,却漂到一个叫布阳岛的孤岛上。王后母子死里逃生,在这个孤岛上相依为命,生活了十几年,母亲给孩子起名叫格维冬。王子长成为一个漂亮、勇敢的青年。有一天,空中有一个兀鹰正袭击一只天鹅,王子发现后立即营救。他有弓射中了兀鹰,这时天鹅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主,并向救他的青年表示要报恩。原来,她是中了魔法才变成天鹅的。王子表示希望能见到父王,公主前来相助。根据她的建议,王子化作一只野蜂,急速地飞过大海,去会见他一生从未见过的父亲沙皇萨尔坦。萨旦王认识到错误后,派人到各海岛寻找无辜的王后和王子,但是织布工和厨娘千方百计阻止萨旦王派人寻找。最后萨旦王带了侍从,乘船来到孤岛,找到了久别无恙的皇后和王子。

这首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又名《大黄蜂的飞行》)的原曲谱上记有:从海面的远方,飞来一群大黄蜂,围绕到天鹅的四周,盘旋飞舞。《野蜂飞舞》就是表现野蜂飘洋过海回去报仇时的一段音乐。这支曲子是a小调,活泼的快板,乐曲从快速下行的半音阶开始,然后是上下翻滚的音流,生动地描绘了野蜂振翅疾飞,袭击两个坏人的情景。

《野蜂飞舞》可以当作欣赏交响乐的入门作品,因为即使一个对交响乐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音乐中野蜂飞舞的动态气势。该曲作为歌剧的幕间序曲,主要是给歌剧后面的内容作引子或做铺垫的。作曲家在这里想要表现的是一只施了魔法嗡嗡作响的飞舞的野蜂,这只野蜂正跟随着航行的海船从遥远的海岛飞往萨尔丹沙皇的皇宫。乐曲忽强忽弱,如同野蜂的时远时近,时快时慢,时高时低,充满了情趣。这些都能通过快速密集的音型结构,错落有致的配器音响,对比强烈的力度标记,异中求新的和声布局,循环反复的演奏技法以及活越激动的速度要求传递出去。既表现了野蜂盘旋飞舞的情景,又表现了王子归心似箭的焦急心情,为其后复仇的情节作渲染和铺垫。

《野蜂飞舞》这支曲子就是描写野蜂袭击织布工和厨娘时的戏剧音乐,乐曲具有"无穷动"的体裁特点,是音乐专业术语。“无穷动”指以快速的音符演奏的器乐曲,是一种从头到尾贯穿着急速节奏(通常是十六分音符的乐曲)乐曲。音乐基本主题音乐一开始就通过强劲短促的十六分音符的全奏,预示了整首乐曲的强烈气势和紧张气氛。然后音乐直接进入到一个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半音级进的音阶走句中。在经过了两个八度以上的急速下行后,异常强大的合奏音响突然转成仅由弦乐器演奏的微弱音响,音乐的基本主题在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的快速跳弓上清晰地呈现出来。它在小三度以内的半音之间的下行级进和在纯四度跳进之后的半音循环构成了整首乐曲的性格特点,生动地描绘出野蜂疾驰而过的音乐形象。在这种半音循环的反复出现中,纯四度的跳进就成为音乐基本主题在后面不同乐器上出现的标志,象征着野蜂上下盘旋,四处飞舞,寻找复仇对象.这段旋律强而有力,给你一种怒气冲冲的感觉,并在这种富有人格化的色彩中干脆利落地结束全曲。

参考文献

[1]魏景舒,魏羽.G弦上的深沉咏叹——小提琴世界名曲《G 弦上的咏叹调》赏析[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1(1):36-38.

[2]陈海.科普兰舞剧音乐《小伙子比利》组曲欣赏[J].音乐时空,2014(2):138.

[3]李长明.唢呐协奏曲《泡桐》赏析[J].魅力中国,2014(1 9):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