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134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134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文章编号 1002-1329(2003)09-0049-06

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冷红 郭恩章 袁青

摘要 气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住屋为代表的地方建筑的形式和构造上,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解的逐渐深入,气候条件尤其是极端气候条件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寒地城市为例,分析气候因素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着重剖析不同阶段的气候城市设计对策。

关键词 城市设计;气候感应;可持续发展;寒地城市

THE ST UDY ON THE CL IMAT E SENSIT IVE U RBAN DESIGN

LENG H ong,GU O Enzhang,

YUAN Qing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c l-i mate on human settle m e nt is not limited to t 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the loc al building.Since ec ologica 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 opm ent are more conc erned,the effect of clim ate on the urban space is attra ct ing researc hers atten-tio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clim a t e on urban planning and de sign and it also provide s so-lutions to the climate sensitive ur-ban de sign at differe nt sta ges w ith w inter cities as a n example. KEYWORDS:urban de sign;c l-i mate sensitivity;sustainable deve-l opm ent;w inter city

中图分类号 T U982 290

文献标识码 A

1 气候城市设计的必然性

众所周知,以气候为代表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定的地理环境必然会

形成一定的人文现象。法国哲学

家孟德斯鸠(C Montesquieu,

1689~1755)认为 气候王国才是

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 美国学者

亨亭顿(Ellsw orth,Huntington;

1876~1947)在 气候与文明 一

书中写到,一个民族不管是古代

还是现代,若没有气候促进因素,

就不能达到文明的顶峰。气候是

人类文化的原动力、人口移动的

主因、能源的主宰以及区别国家

特性的重要因素。这些观点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以气候为代表的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

影响。

多年来,居住在不同气候条

件下的人们一直在为建设与自然

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做着不懈的努

力。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寒冷干

燥的气候决定了其古代民族的居

住形式以穴居和半地下穴居为

主, 无屋宇,并依山水掘地为穴,

架木于上,以土覆之,状如中国之

冢墓,相聚而居 。 北美洲爱斯

基摩人将营地位置选在能避免过

分暴露在北极酷烈的自然力的地

方,用冰制造的圆顶小屋也一直

被人们描绘成是北极严寒和多风

气候条件下理想的生态居屋。在

设计领域,人们一直在不断研究

和努力以适应气候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除了早期适应气候

的、朴素的乡土生态居屋设计思

想以外,对于建筑如何适应地域

和气候影响的研究,在20世纪上

半叶在一些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

进行了。1963年,V 奥戈亚提出

生物气候地方主义 的设计理

论,强调设计的出发点是人体生

物舒适要求以及特定设计地段的

气候条件,建筑设计应适应气候。

此后,气候和地域条件逐渐成为

许多建筑师进行设计的重要影响

因素。

然而,气候的影响并不仅仅

局限于以住屋为代表的地方建筑

的形式和构造上,随着人类生态

意识的增强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科学理解的逐渐深入,气候对

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普遍关注。虽然人类征服

自然环境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

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

利气候条件带来的影响,但这些

却往往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生态

环境作为代价的。在可持续发展

观的倡导下,城市现代化发展模

式正从重视人对自然改造的 以

人为本 向重视自然与人为环境

达到生态平衡的 以环境为中心

逐步过渡和转变,人类与其生存

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已成为走

向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因

此,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

上,研究适应气候等地域特征的

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作为贯

彻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具体策

略之一,理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

化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

烈,这种竞争已经在逐步摆脱以

往的资源优势的竞争,主要表现

为掌握技术和资本的人才间的竞

争,而人才对于适宜居住的城市

空间环境的追求也成为新一轮城

市竞争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

素,气候条件尤其是极端寒冷或

干热的气候条件正是影响城市空

间环境塑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

此,研究城市空间环境发展如何

适应地域和气候影响,将建筑设

计的气候感应理念,扩展到城市

设计领域,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

49 2003年第27卷9期

论,通过气候感应的城市设计手段创造生态适居的城市空间环境,克服由于地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那些位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城市如高纬度地区的广大寒地城市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

此外,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特色趋同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全国从南到北,无论在何种自然条件和气候类型下,一些设计师们似乎在趋向于运用同样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这一问题除了广泛地存在于建筑设计领域外,还存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如

地处不同地域居住区规划设计模式的相互模仿、城市广场设计的千篇一律等。其结果是一些城市传统的地域文化在逐渐丧失,城市景观及空间环境设计缺乏特色。因此,积极探索适应地域和气候影响的城市设计对策在创造生态适居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同时,也使得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当前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以地处北方的广大寒地城市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城市很长一段时间总是与严寒、黑暗、冷风、冰雪相伴,因此气候条件对其发展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从气候的负面影响方面来看,绝大多数寒地城市在漫长的冬季面临诸如城市生活不活跃、能源及物质损耗加大、城市景观单调、生活环境质量降低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寒地城市吸引力逐渐下降、人才外流、竞争力下降的客观事实。而且长久以来,许多寒地城市的设计者和决策者们所关注的似乎一直是城市空间环境在较为温暖季节情况下的状态,往往会忽视冬季的季节因素,缺乏按照季节特点的需要进行设计的相关对策。因此,只有充分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将寒地城市设计与气候设计结合,研究不同设计层面气候感应的设计对策,才会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环境、文化

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城市自身竞争能力,并有利于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创造冬季适居的城市空间环境。

2 寒地城市设计的气候影响要素

对于寒地城市虽有无数的定义,包括从季节温度、日照时间、降水形式到购买冬装的季节性商业活动和滑雪季节的长短等不同角度,但是直到今天,尚无官方正式的定义。在欧美国家,这类城市被称为 冬季城市 (Winte r citie s),在日本,这类城市被称为 北方城市 。而在中国,多年来,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多习惯于称这类城市为 寒地城市 。

实际上,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

在全国范围内,寒地城市数量是很多的,按照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国土面积广阔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都属于北方寒冷地区。北半球北纬45 及以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每年有两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日平均最高温度在0 以下的的高纬度地区城市称为 寒地城市 的说法

,我国寒地城市数量还会增加。寒地城市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出现在冬季,温度一般低于0 ;降水经常以雪的形式;白昼及日照时间短;上述三个特征持续时间长和季节变换明显。

根据寒地城市气候特征,追求满足人在生理及行为心理方面对于所处环境感觉的热舒适度应成为寒地城市设计重要的出发点,主要受以下几方面气候要素的影响:2 1 气温

气温是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主要因素,身处不同地域的人们满足户外热舒适的气温是不同的,比如加拿大著名的寒地城市 埃德蒙顿市规定户外热舒适温度为8 ~29 ,而美国热带

沙漠城市凤凰城地方规定的户外热舒适温度则为13 ~35 。气温还是划分气候类型的重要参数,同时也是气候设计的重要依据。在严寒地区城市设计的出发点和设计对策以保温为主,与炎热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别。2 2 风

风以风向和风速两个变量来描述。风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合理的街道走向、建筑物布局和其它相应的设计手段来创造舒适的风环境。在严寒地区需要屏蔽冬季盛行风进行保温,并通过设计 风道 将夏季盛行风引入城市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同时,合理的建筑物布局尤其是合理的高层建筑布局能够降低人在外部空间环境中由于局部地区高风速引发的不舒适,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这一点尤为重要。

2 3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来自太阳的电磁波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地理纬度、天空云量和海拔高度都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太阳辐射的强弱和不同地区对日照要求的差别使得城市布局、建筑群体组合和单体都有所不同。严寒地区冬季充足的日照条件对于人们身心健康是极大的促进因素,因此城市设计应以最大限度地获取阳光为出发点,不仅通过合理的日照间距获得室内日照条件的满足,还应充分关注室外活动场地的日照条件。2 4 降雪

降雪或降雨加雪是寒地城市主要降水形式之一。北美、亚洲的寒地城市冬季以降雪为主,北欧的寒地城市冬季雨加雪较多,频繁的降雪带来雪清理和利用方面的问题,有效的城市空间组织可以为积雪的清理和利用提供便利条件。

3 气候感应的寒地城市设计对策

气候感应的寒地城市设计应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冬季热能损耗、降低由于户外

2003年第27卷第9期

50

红 郭恩章 袁青 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寒冷、降雪和刮风对人体生理和心理造成的不舒适程度作为其出发点。但是,其设计宗旨并非创造具有与夏季一样的冬季生活环境,而应是发挥北方城市特色,使得冬季生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

并且令人愉快享受。

图1

丹麦哥本哈根旧港色彩丰富的建筑立面

图2 高层建筑附近的气流型

总的来说,气候感应的寒地城市设计对策应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3 1 宏观层面的对策3 1 1 城市形态与结构

从能源消耗和追求舒适的角度出发,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由于位于严寒地区的城市冬季时间漫长,气温低,因而物质损耗大;冬季降雪及雪后路面结冰,对交通出行影响很大。针对这些问题,寒地城市运动的积极倡导和推动者,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寒地城市协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诺曼 普莱斯曼认为,在寒地城市应积极采取集中紧凑的城市形态并且合理地提高建筑密度,这样有利于减少交通需求,并有利于节约能源。此外,在同一社区内提倡多功能的土地利用,混合居住、办公、零售、工业及休闲功能,有利于社区内部功能自我完善,同样可减少交通需求。对城市不同功能区加以整合,使居住、工作、休闲场所之间有便捷的联系,布局合理,有利于减少长距离交通出行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虽然这些对策对其它城市也同样适用,但在寒地城市,它们的意义更为重大,可以有效地减少冬季由于寒冷和冰雪带来的交通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布局密集的建筑和城市会使日照条件恶化,因此寒地城市建筑密度的提高应以满足日照条件为基础。3 1 2 城市整体景观

在城市整体景观方面,冬季气侯寒冷,万物萧疏,景观单调,给人心里感觉沉重而压抑,适宜的城市色彩设计策略和夜景观设计策略有利于调整生活在漫长冬季里的寒地居民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

与人类情感密切相关,并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和心境,而城市色彩主要由城市建筑及其环境来体现。一些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如俄罗斯、冰岛、芬兰、挪威、丹麦等,城市的色彩极为丰富,而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些小村庄也以明快的色彩闻名。在许多气候寒冷的城市,红色、粉色和金色都是受居民喜爱的颜色。在哈尔滨市总体城市设计中,设计者结合寒地城市的气候特点,以 明快、含蓄、温暖、和谐 的

原则,设计建筑色彩,确定城市总体色彩以明快的暖色系为主基调,以此为基础调整变化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既丰富多彩又统一和谐的寒地城市色调。

在夜景观设计方面,广大寒地城市一年中有几个月甚至半年处于冬季,天黑较早,丰富的夜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人在夜晚对城市的认知程度,适宜的夜景灯光效果可以在漫漫冬夜中为人带来温暖、舒适的感觉,明

亮的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在灯光的设计方面,钠灯的灯光在寒冷的冬季比水银灯光更具有吸引力。

此外,充分发挥寒地城市冰雪资源独特的魅力,进行高质量的冰雪景观设计,对塑造城市整体景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寒地城市的冰雪景观规划作为总体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从城市宏观的层面上对城市冰雪文化景观的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如确定城市冬季冰雪活动主要场所的选址、分布、等级、规模、容量以及性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深入研究

冬季利用城市公园、广场、街道和河流开展冰雪活动的方式;进行寒地城市冰雪旅游和活动线路的安排和组织等。哈尔滨市总体城市设计中充分结合松花江沿江绿带和贯穿市区的马家沟河生态廊道规划建设两条城市 冰雪观光走廊 ,使得城市一年四季景观皆宜。

3 2 中观层面的对策3 2 1 建筑群体布局

建筑群体布局主要包括适宜的朝向选择、日照间距控制、建筑密度及高度控制等。不正确的建筑朝向和布局会导致长长的阴影,过高的建筑密度使得户外环境阴暗,而高层建筑的存在则意味着风效应的产生(图2)。研究表明,比周围环境高出许多的高层建筑会造成近地风速过高,密集的高层建筑布局还会产生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在严寒地区这些都会降低行人热舒适度。比如1970年代中期,位于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阿尔伯塔政府电话大楼下面的人行道曾经产生风速高达144km/h 的冬季大风,而多伦多商业银行综合体的高层建筑

51

2003年第27卷9期

红 郭恩章 袁青 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图4

适当的建筑高度组合利于改善风环境

图3

围合的建筑群体布局和适宜的朝向改善院落内小气候

图5 拉尔夫 厄斯金设计的瑞典某居住区

表1 建筑群体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阶段

建筑群体特点室内气候环境

室外气候环境

1930年代以前的老工业城市密集的低层、多层阴暗

阴暗

1940、1950年代分散的三层住宅光线充足、日照良好光线充足、日照良好1960、1970年代多层、高层光线充足、日照良好

多风后现代1980、1990年代

密集的高层

阴暗

多风、阴暗

注:表中资料根据Ulla Westerberg Climatic planning -Physics or symbolism?

Arch &Comport Vol0,no1,p65中的内容整理。

也阶段性地产生这类冬季风,以至于楼下的行人必须借助于绳子,才能安全通过其下面的开敞广场。

20世纪伴随着西方城市的发展,建筑室内外气候环境质量的演变很好地说明建筑群体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看起来,发展到后现代社会,建筑的室内外气候环境质量又回到了1930年代以

前。因此,合理进行建筑群体布局,

尤其在冬季最大限度追求热舒适的严寒地区刻不容缓。

适宜的建筑群体布局,能够改善寒地城市局部环境气候尤其是风环境。对于围绕高层建筑可能出现的局部高风速区,可以通过降低建筑物高度或

改变布局的方式加以改进(图3)。

对冬季寒风进行有效的屏蔽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对策,以研究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而著称的英国建筑师拉尔夫 厄斯金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其提出的 风屏蔽 设计对策,即在场地北部建造环绕的长板式多层建筑,可以

为其院落内部的开放空间、公共设施、儿童游戏场地以及其他层数较低的住宅抵御北向的寒风提供有效的屏蔽,这一对策有效地改善了冬季居住生活环境,提高了户外活动的舒适程度(图5)。厄斯金认为,住宅和城市应该像鲜花一样向着春夏的太阳开放,并背向阴影和寒冷的北风,同时对平台、花园和街道提供阳光的温暖和寒风的防护。3 2 2 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气候感应的寒地城市设计对策主要应针对严寒地域的特点创造舒适的冬季公共空间环境,以使居民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寒冷的冬季使大多数居民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室内公共空间虽然可以为人们提供常年的气候防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但却无法满足人们对蓝天、阳光、水、花草和树木等自然要素的向往。因此,在寒冷地区,除了大型室内公共中心以外,还应注重通过城市设计手段创造半室内化空间,既有效地实现气候防护,增加环境的舒适程度,又通过自然要素的引入满足人与自然接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比如在欧洲和北美国家的一些社区中应用较多的室

内商业街,这种由产生于19世纪欧洲的拱廊通道(PASSAGE )形式演变而来、上方覆盖玻璃顶的半室内化街道,将室内艺术装饰与室外的阳光、植物等因素结合,兼有室内、室外的双重特点,能够为市民提供全年的气候防护,为生活在高纬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所乐于接受。我国的寒地城市在

2003年第27卷第9期

52

冷红 郭恩章 袁青 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以哈尔滨为例,由于气候的原因,在严寒的冬季,市民的出行明显减少,而室内空气质量差、商品摆放拥挤、缺少绿化和休息设施的百货商场对市民又缺乏吸引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冬季的哈尔滨城市中心

缺乏活力。

图6 布拉格某大型室内商业街

图9

英国苏格兰高地某小城防雨雪室外连廊

图7

赫尔辛基某社区室内街

图8 斯德哥尔摩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室外屋

檐下

此外,寒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还应充分关注冬季步行者的需求。冬季气候寒冷,多风雪,不受季节影响的城市步行空间环境是很受市民欢迎的。北美的一些寒地城市如加拿大的卡尔加里、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等在城市中建设冬季封闭的人行天桥步道系统,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在城市地下修建完善的人行系统,这些系统连接着百货商店、银行、市政厅、火车站、写字楼等公共设施,在冬季利用率很高。而加拿大的渥太华为了使地面的街道生活更具活力,在商业街区的人行道上设计可随温度和季节开启和封闭的玻璃顶盖,顶盖内部设有加热器,既方便人们在严寒的冬季出行和购物,又不远离街道生活;欧洲寒地城市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以及英国北部苏格兰高地的一些城市等,由于冬季经常频繁降临大量的雨加雪,设计师采用附接建筑物的盖顶或将屋盖延伸的方式,既遮挡雨雪,又可以使行人充分享受户外景致(图6-9)。我国的哈尔滨结合地下人防系统和商业街开发,在城市中心区建设了局部的地下人行空间系统,但由于范围较小、不成体系,且过分注重商业开发使行人通道狭窄,同时缺乏与主要公共建筑的联系等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3 2 3 开放空间规划设计

在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地域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减少开放空间在冬季和夏季在利用率方面的差异,增强开放空间冬季的活力。首先,在开放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应避免设在有可能频繁产生近地高风速的地段,并注意设在建筑阴影区之外,保持充

足的日照。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在避风条件下坐着,人的舒适温度底限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是11 ,而在阴影下则是20 ,这意味着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的绿地和广场可以延长人在户外活动的季节。

其次,寒地城市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本来适宜生长的绿化品种就受到限制,有些寒地城市又只注重春、夏等温暖季节的绿化景观设计,而忽视冬季的季节因素,使得冬季景观较为单调,导致公园等绿地冬季利用率不高。因此,应结合气候特点,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在绿地规划设计和环境塑造上符合季节变化,使得绿地在一年四季中可分别展示不同的生态景观。

此外,在开放空间的活动支持方面,不同季节应设计安排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做到四季兼顾。欧美一些国家的城市广场在设计中十分注重活动支持,如英国伦敦的百老汇(Broadw ay)广场、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巴黎市政厅广场等,夏季可为音乐会和其它形式的娱乐活动提供舞台,冬季则作为溜冰场,吸引大批的溜冰爱好者和观赏者,活跃了空间气氛。与之相反,我国许多寒地城市的广场冬季都处于萧条冷寂的状态,还以哈尔滨为例,最常见的就是冬季在各大主要广场摆放一些冰雕,但除了有游客路过时观看,对于市民来讲,却无法带来任何新鲜的感受。毕竟对于哈尔滨这样的旅游城市来讲,由于冬季有游客存在,广场还不至于过于冷寂,但对于其他寒地城市,广场冬季确实是少有人问津。实际上,寒地城市的开放空间冬季除了可作冰雪作品的观

53

2003年第27卷9期

红 郭恩章 袁青 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图10

丹麦哥本哈根滨水区木制座椅和堤岸图11 英国格林威治某广场可供休

憩的木制台阶

图12 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某

游园内室外小品

图13 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某

游园内室外小品

赏场地,还应尽可能创造让市民及游客参与活动的机会,如提供自己动手作冰雕、雪塑的场地以及提供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活动支持,如溜冰等等,增加冬季户外环境对市民及游客的吸引力,增加开放空间的活力,这一点对于改变寒地城市开放空间冬季利用

率低下的局面尤为重要。3 3 微观层面的对策

针对寒冷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各种园林建筑小品。木、塑料和特殊的复合材料比金属、混凝土和石材更能为人们在一年较长的时段中提供舒适的感觉,因此应大力加以提倡,如可以将室外座椅以及儿童游戏设施等

设计成木制或仿木制。有些寒地

城市的广场中用于市民小憩的座椅,就是不适当运用了大理石材料,在冬季增加了人体的不舒适感受,所以极少有人使用。此外,在寒地城市公共场所还可设计冬季避风并且加温的休息亭及公交车候车亭,减轻寒冷带给人体的

不适,尤其是住区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场地内,温暖的临时休息空

间对于延长冬季户外活动时间十分有效;其他对策,如采用色彩较为鲜艳的室外环境小品以改变冬季室外场地单调灰暗的景观,丰富人的视觉感受对寒地外环境质量的提高均有较大的帮助(图10-13)。

4 其他对策的思考

气候感应的城市设计,除了采取上述不同层面上宏观、中观、

微观的设计对策以外,还应进一步考虑管理和技术支持层面的对策响应。

在管理层面,应针对不同地域和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和城市设计导引,以利于加强对不同地域城市建设的指导,比如加拿大一些寒地城市适应严寒气候,针对街道、公园、开放空间、居住和商业建筑、停车场地和绿化植被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寒地

城市设计导则,并且对颜色、建设材料、照明和植物配置、冰雪清除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在技术支持层面,寒地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还有赖于新技术的支持,比如日本一些寒地城市铺设通过加温方式可溶化积雪的人行道,达到快速融雪的目的,方便居民出行。北欧一些寒地城市也在积极研究冬季路面冰雪的清除技术和道路的维护技术。此

外,还有针对严寒地区的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技术、废物循环技术等,这些都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注释(N ot es)

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11.

张碧波,董国尧,主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 北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283.

刘德明,著.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博士论文].哈尔滨建筑大学,1998.

William C R ogers,J eanne K Hanson.T he Wint er Cit y Book.Edina M in -nesota:D orn Books,1980,21. 宋德萱,编著.建筑环境控制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17. Norman

Pressman.

North ern

Cit yscape O ntari o:Wint er Cities A s -sociat ion,1995,107.参考文献(Ref erences)

1 董卫等,编著.可持续的城市与建筑

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 V ladimir M atus,Hardcover,W iley.

Design for Nort hern Cl i mates:Cold -Climat e Plannig and Environ m ental Design[M ].John &Sons,Incorpo -rated,1988.

3 宋晔皓,著.结合自然整体设计:注

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研究[博士论文][D].清华大学,1999.

4 M adis Pi hlak.O u t door comfort:Hot

desert and cold w int er cit ies [J ].Arch.&Comport.V ol0,no1。5 U lla West erberg.Climat ic planning-Physics or symbolism?[J].Arch &Comport.V ol0,no1.

6 Jah Geh l,Lars Ga mzoe.Copen hagen:The

Da nis h Archi t ecture Pre ss,2001.

作者简介

冷红(1970-),女,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博士生。郭恩章(1934-),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青(1970-),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 2003-06-08

2003年第27卷第9期

54

红 郭恩章 袁青 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章概述 环境艺术作为以建筑为母体,向界面内外两个空间拓展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综合艺术,是涵盖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公共造型艺术、规划设计各专业知识所构成的综合体。 景观投标方案 一、方案投标工作内容 1.被邀请或报名参加项目设计投标; 2.通过资格审查签定投标协议书,领取招标书、图纸资料; 3.研究招标书并参加项目答辩会; 4.收集相关资料; 5.构思方案、基本平面,确定设计初步方案; 6.制作投标书; 7.参加唱标,表述设计。 二、方案投标程序 1.首先与投资方、业主进行初步的沟通和了解。 2.设计阶段。 3.制作标书。 三、方案设计表现形式 文字、图表、数据、分析图、平面、剖面、轴测、效果图、动画、模型、多媒体演示、精彩的解说,这些方面的人力、物力、时间均需要提前设计。 第二章城市环境设施 环境设施三环境艺术中重要的设计内容,它遍布于我们所有外部空间环境中,环境设施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直接满足人们特定需求,同时其作为一种“城市元素”,将直接反映环境空间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造型要素,也是环境艺术中的一部分。根据其使用功能,可分为装饰设施、庆典设施、道路设施、服务设施、卫生设施和休息设施等。 定义与内容 如从使用者的角度,将城市看作一个大的生活场区的话,可将其定义为“城市家具”。 分为:1.休憩设施、2.照明设施、3.公共服务设施(通讯、小卖部、候车厅、电话亭、地下入口等)、4.卫生设施(垃圾箱、小型厕所)、

5.指示系统、 6.安全系统、 7.交通系统。 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必须实用,在注重使用的过程中力戒对公共空间的过度侵占和照搬其他文化及需求。 2.合理性原则。要充分重视放置与保养的合理性。 3.易感性原则。必须将物体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结合起来。 文脉分析的意义 作为特定城市大环境中的城市元素,其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要尽可能使每个设计与城市整体设计方案相协调,它的造型、色彩、材料的选择都是依附于环境的考虑,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都需要有不同的考虑。 现代人的审美观主要表现为古典化、地方化和高新技术化三种倾向,城市元素的设计要根据调查文脉与成果而考虑如何平衡三种风格取向的关系。 外部条件分析内容 1.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土地、水、植物、环境景观特征、地形等); 2.人文历史条件(种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遗产等); 3.实现与展望(设计内容、条件标准、可借鉴引用的前人经验、期望的目标等); 4.结论的得出(尊重设计项目外部条件创造出遵循设计原则、指导思想的作品)。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又叫人体工学或人类工程学,人机工程是探讨人与环境尺度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机工程学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认识,并将有关的知识应用在相关的设计中,从而使环境适合人类的行为和需求。 内容: 1.生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基础知识。 2.心理学: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警觉、拥挤、领域、私密性、向光性等方面。 3.环境心理学:研究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刺激与效应、信息的传递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世界的气候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图表阅读,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理解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2.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3.通过参与气候分布、气候特点的活动,培养对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提问: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红、冬雪”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展示图片: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纬度差异、海陆差异) 提问:同样是二月,造成海南、大兴安岭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同样是夏季,造成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景观差异的因素又是什么(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转承:中国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会更大。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推进新课 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根据气候特征将世界气候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气候特征各不相同,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活动参与,感知规律 1.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学会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呈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气候特征。(以地中海气候为例,学习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如何分析一地的气候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启发点拨。 (1)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因为呈现的是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因此需要观察、分析气温和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即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差异。如果有季节差异,往往用冬季、夏季来描述;如果差异不大,往往用终年、全年等来描述。 (3)依据不同的气温,可以用“寒冷、炎热、高温、温和”等词来描述;降水可以用“多雨、少雨、干燥”等。 (4)仔细阅读数据,依据数据分析气候特征。 2.活动二:贴一贴,说一说──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提问: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描述,运用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来描述某地气候特征,并说说分析的理由。 呈现:多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自己判断。(温带季风气候、热带

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以安全与舒适为环境设计的基本目标,从多角度、多层次指引新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的形成,对城市环境设计产生指导、明确发展方向。本文从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入手,谈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及走向。 【关键词】人的城市;环境设计;发展趋势;指导价值 【作者单位】周渝,四川传媒学院。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该书提出的人与城市完美融合,打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理念为我国城市环境设计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握书中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并追求城市环境与人生存环境的平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 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楼林立、现代智能成为城市环境的新标签。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人类努力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实践工作从未停止。1929年,美国人clerance 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的城市环境设计概念,并成为当时历史时期构成城市的主要“细胞”[2]。后经过英国、瑞典以及苏联等国家的发展,这一环境设计理念演变为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念。在200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城市环境设计历经了“都市主义→非都市主义→新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3]。反观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构成城市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由“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而来,完成新中国初期城市环境的组织构成,生存空间舒适性追求也由点缀形式的绿化向大面积的绿化方向发展,形成了观赏性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的设计离不开人对城市空间的全新理解,城市环境设计形式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追求。但对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目前城市建设的步伐相对落后,仅仅满足于公路的拓宽、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虽然也为人们出行、生活服务带来便捷,但却始终无法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未得到全面统一。《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城市完美融合的经典案例,以及打造安全、舒适城市环境的可行性。该书对城市发展空间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解读,为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指导。 二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解读了城市环境设计的几个特点。 一是复杂性。城市环境设计内涵丰富,涵盖面较广。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可以被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区域以及地域文化决定了其不同的特点。如书中对水之城、山之城、平原之城、文化之都、城郭都市、宗教都市等城市结构的阐述。 二是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表现出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综合性的特点。城市环境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发展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不同城市风格各异的规划特点。如书中阐述的那样,城市环境设计当中包括观看、感受、巡游与认知,分别从景观、环境感知、移动点控制以及认知出发,将城市环境设计中的综合性因素进行拆解,分析过程更加确切。 三是渐进性。城市环境设计在执行阶段,要求协调各方面的根本利益,解决多种矛盾与相关问题。但从复杂性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城市环境设计的变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人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创造者,从最开始的设计环节到环境建设,每个活动因素的协调程度、密切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城市环境建设周期。 四是安全性与舒适性。人与城市,强调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营造与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书中强调安全二字,是针对生存空间的安全而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安全,无非是预防犯罪与城市灾害。预防犯罪指的是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要构建一个易于防范的空间环境,将社区安全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可见,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复习资料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复习资料 一 1.在传统的环境设计中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 2.开放性的场所空间分自然的开放空间和人为的开放空间,下列当中哪种不属于自然性的开放空间?河川公园山坡湖泊 3.公共空间是指具有开放、空开特质的、由______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公众和艺术家 4.公共艺术在80年代有了较完整的界定:它是一种艺术,不仅是为______而塑造,更具有一些“社会功能”的性质。艺术功能 5.以下公共设施中哪种不属于安全性设施?座椅人行道天桥路栅 6.文艺复兴后期建造的圣彼得广场是典型的________风格。巴洛克 7.天安门广场是属于哪种类型广场?纪念性 8.中国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典范是______ ?颐和园 9.美国正真意义上的第一座城市公园是______?中央公园 10. 1967年美国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______设计完成了第一个口袋公园。罗伯特·泽恩 11 美国现代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是______?小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 12 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格局最早出现在______。汉上林苑建章宫 13 “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______。霍华德 14印度新德里莫卧儿花园中的道路系统形式是______?中心对称式 15最早吸收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到造园中,对欧洲造成很大影响的国家是?英国 16.以下公共设施中哪种属于标志性设施?广告牌 18伊恩·麦克哈格的著作()奠定了当时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设计结合自然》 19.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的是______。圣马可广场 20在西班牙的格拉纳达市有一座被称作“红堡”的伊斯兰园林经典之作?阿尔罕布拉宫 21印度新德里莫卧儿花园中的道路系统形式是______?中心对称式 22光明城市的提出者是?柯比西埃 23.我国最早的园林雏型是商周时期的______。囿 24居住小区中心游园服务半径以()为宜。400-500米 25居住区级道路车道宽度一般为______?4--6米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标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标准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属B类课程。该课程根据商业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了解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掌握空间快速方案表现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职业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商品展示的含义和特征,学习专卖店的交通流线和平面布局设计,了解设计中的基本尺度以及常见的陈列方式,掌握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2、通过对典型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娱乐设施娱乐项目的功能分区、基本设施、人体工程、设计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并熟悉娱乐建设项目设计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细部做法。 3、通过对餐厅设计的概念、分类、细部空间的规划、家具、照明和色彩、以及餐厅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餐厅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 4、通过对酒店设计装修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酒店各种基本设施,交通

流线、空间规划方法。熟悉酒店室内装修工艺、材料及细部做法,掌握酒店室内装修概念设计到方案设计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公共空间设计思维方式,熟练运用图形思维技巧,解决公共空间范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程序。 2、通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学习,掌握室内设计的图纸设计制作、设计方案表达、设计表现及对于设计原理熟练运用的能力。 3、通过公共空间课程项目化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项目管理、设计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沟通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品德; (2)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3)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4)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案定稿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 设计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世界的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课时:共三课时 课程标准: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学与教的步骤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讨论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与生物课进行整合。利用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与语文进行整合。 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教放在第二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联机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2009-11-16 10:34 1、城市形象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城市形象设计最早起源于远古城邦的识别,远古城邦名称的出现就是各城邦为了与周围城邦区别开来而进行的早期城市形象设计。但是,那个时期的城市形象设计还是一种无意识的、功能和目的单一的城市形象设计。现代城市形象设计的理性和自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归纳起来,城市形象设计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文化形象)。每个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时代。 (1)、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作为聚落空间,其形象设计基本上体现在对城市形体空间的研究和设计上,故这阶段可称为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西特的“视觉有序”、柯部布西埃的“现代城市”为代表,这一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核心在于人造的形式方面,而不是抽象组织,设计者都注重物质形态,把城市本身看做设计的主体,而城市中的人的需求往往凭知觉想象。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西方社会逐步想信息化和休闲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人对和平和人性的渴望,成为世界性的人心所向,而工业文明的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的弊端也已暴露无遗:工业文明时代强调单一主体性和普遍性,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传统差别消失,到处都是灰色的水泥森林,城市之间的功能雷同,没有差别、特色与个性。这种城市形象设计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虽然芒福德《城市文化》在1938年出版,已经提到城市新的形象设计概念,直到现代城市具备五十年代后才被人接受,标志着城市形象设计进入了第二阶段-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历年不在是仅仅局限在对外在形象的设计上,更多的是注重人的心理、生理、行为规范方面的需求,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更多关注生活其中的人,注意他的需要,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实际上城市形象设计已经演化到城市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同时并进,创造美好形象的过程。 我国城市形象设计直到90年代才流行起来,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对城市形象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就起主要研究内容看,城市形象设计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设计师的定义,城市形象重要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显现,因此城市形象设计就是城市环境设计,通过环境的设计来设计美好的城市形象。第二类是社会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反映在它的历史和文化上,城市形象问题实际上是文化问题,城市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通过挖掘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来赋予城市个性和特色。第三类是区域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设计既要涉及到物质环境有要涉及到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挖掘,所以要在对城市环境改造的同时创造城市的特殊。我倾向于第三种定义。 2.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现状 城市形象设计的内容和观点很多,但是代表性的流派有三个:城市设计派、CI设计派和综合派。 2.1 城市设计派---城市设计派强调城市形象的视觉有序和美观,以可识别性作为城市形象的评价标准。他们认为城市形象的构成要达到视觉上的可见,就是必须表现为物质的形式,因此主要从城市物质形态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往往通过结构性的要素和标志性的要素来塑造城市的特色。这一学派主要以视觉和美学的角度来设计,但并不反对历史和文化对城市形象的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标准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13079 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学时:36 编写执笔人:张伟审核人:倪勇 编写日期:2016年08月20日 审核日期:2016年08月20日 授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公共设施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码:513079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开设学期:4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6 2、课程定位 2.1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通过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讲解,由宏观到微观的介绍在 景观设计实际项目时各个环境设施的设计,其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 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练习,全面的开发学生 对外部空间格局从规划到施工大样图的训练。 2.2课程任务 培养学生全面地认知、理解并掌握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运作 规律,在专业设计单项中能掌握更接近产品的设计能力,协调人与城市 环境关系的作用,让学生更确实把握公共设施与产品设计的这一关系。 主要针对景观设计师助理,绘图员、公共环境设计等岗位开设,主 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做方案设计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总平图的规划设计 及各个分析图、立面图、节点图、大样图的设计水平。 2.3课程衔接 在本课程的设置上,先后有素描、色彩、速写、设计概论、三大构 成、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I(Photoshop\Coreldraw)、计算机辅助设计Ⅱ(3DMAX)、建筑工程制图、建 筑透视、人类工程学等课程的开设。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对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方法、程序、及设计表达能力。同时以设计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案例实训,熟悉领会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材料、工艺、管理、预算、施工综合项目策划、设计与运作能力。 教学中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景观项目设计的基础知识,讲授现代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和现代住宅庭院设计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课题。分别对住宅景观设计、别墅小庭院设计、城市广场与街道绿地三个模块的设计训练,使同学具备园林规划设计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设计能力。 2、具体目标 2.1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思维方式,熟练运用图形思维技巧,解决公共环境范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程序。 (2)、通过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学习,掌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图纸设计制作、设计方案表达、设计表现及对于设计原理熟练运用的能力。(3)、通过公共环境设施课程项目化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项目管理、设计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沟通的能力。 2.2 知识目标 (1)理解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特征,学习居住区公共环境的交通流线和平面布局设计,了解设计中的基本尺度以及常见的陈列方式,掌握居住区的空间设计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2)通过对典型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娱乐设施娱乐项目的功能分区、基本设施、人体工程、设计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并熟悉娱乐建设项目设计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细部做法。

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创新途径

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创新途径 发表时间:2018-11-21T11:33:34.05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下作者:孙综豪 [导读] 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功能的具体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公共空间的设计,整个城市的布局合理性会更加突出。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城市的良性发展,需要做综合的设计,这样,城市功能的发挥会更的完美。本文主要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新的途径和导向做具体的分析,旨在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关键词: (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功能的具体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公共空间的设计,整个城市的布局合理性会更加突出。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城市的良性发展,需要做综合的设计,这样,城市功能的发挥会更的完美。本文主要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新的途径和导向做具体的分析,旨在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创新途径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一、“用户体验”的人文精神 就当前的实践总结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创新途径之一是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的人文精神体现。就此途径的具体利用来看,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是强化景观体验。从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们对特定环境的体验追求,所以以景观体验为依据做环境设计的创新性表现十分突出。就具体的园林设计来看,其反映的是园主对景观的观赏性需求。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环境设计中,需要以景观体验为主,考虑参与艺术、交互艺术以及数字艺术等,这样,景观体验感会更强,环境设计的人文精神突显更加突出。 第二是强化社交体验。从具体作用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交流、活动的空间,因此在环境设计的时候需要重视空间在社交方面的作用。简单来将,就公园这类的公共空间而言,人是景观的一部分,在具体的活动中,人们能够对他人的活动行为进行观看,也能够参与到其他人的活动中,这就体现了一种社交性,因此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需要对空间环境的体验感进行强化,这样,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意义。 第三是事件体验。目前的社会,体验式消费在持续升温,所以大众对于空间赋予个人的特殊体验关注度在普遍性增强,如果将社交体验视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常态,那么空间内的体验活动,比如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等会成为空间内能够被定期激活的事件,将事件体验和空间体验进行结合,空间和活力以及魅力会得到长期的保持。从事件体验的角度出发做环境设计的考虑,需要对事件发生的必要性设备做设计考虑,比如公园内的体育锻炼设备,文娱活动场所等,这些会成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考虑的重点。第四是定制体验。所谓的定制体验,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化。空间的规划设计者对人的生理、心理特殊需求做考虑,从而设计出具有个性化需要的场所环境,这样可以满足更多人的个性需要。 二、“城市自然”的生态意识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第二个重要的创新途径是以“城市自然”为目标,做生态意识体现。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的当前社会,人们对美好的生态环境有强烈的渴望,所以在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强调生态意识,构建城市自然十分重要。以下是城市自然设计的重要内容。第一是做好弹性景观设计,以应对气候问题和生态危机。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以低碳理念、可持续理念以及弹性理念为基础做环境的规划和设计,这样,空间内的景观可以更好应对上述环境问题,其在具体作用的发挥方面会更加显著。 第二是做好应对资源短缺现状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从目前的社会资源需要分析来看,水资源、森林资源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具体的回应:其一是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设计雨水收集系统,这样,其可以将空间降水做收集处理和利用,这样,空间环境不仅通过设计做了改善,其利用价值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二是做都市森林重建。主要指的是在公共空间环境中合理规划用地,树木增植为主要的内容,这样,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场所。 第三是做好应对能源危机的节能再生环境设计。从目前的具体数据统计来看,城市能源的消耗占据能源总消耗量的75%,这对于能源利用控制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做好空间系统的具体分工和明确,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可再生资源做积极的利用。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要体现生态意识,所以各个方面的设计都需要和生态挂钩,这样,公共空间的设计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城市自然”的内涵。 三、“学科技术”的景观技术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第三个创新途径是以“学科技术”为交叉的景观技术创新。此途径的具体利用为景观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帮助,以下是具体的分析。第一是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和最新的园艺技术做结合。从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带等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和设计的重点,因为其能够为城市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空间增加而服务。再者,利用屋顶花园以及垂直绿化带可以将城市的自然元素构造得更为多样,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利用最新的园艺技术和环境设计做融合,这样,环境设计的创新性加强,现实了利用的实效性。 第二是与公共艺术实践进行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作用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所以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需要为群众交流和活动考虑。而群众的具体交流和活动又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公共健康等内容,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将环境设计和公共的艺术实践进行结合,这样,空间的作用价值发挥更会更加显著,艺术实践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也能得到突显。 第三是强化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数字技术体现着一种时尚感,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将环境设计和数字技术进行结合,整个空间环境的设计会更具现代化的气息,这样,城市空间的现代化十足,时尚的意味明显,其在具体作用发挥方面会更加显著。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从中强化人地关系这一主题。教材在该内容上主要抓住两各方面:以实例分析说明,一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地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教材注重以活动为主、讨论气候变暖为题,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理、归纳、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3.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教学重点: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综合分析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银”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多媒体展示投影:1组图.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城市环境的改造——从改造一个垃圾桶开始

城市环境的改造——从改造一个垃圾桶开始 冯敏芝 摘要: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造出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而真正要做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就得从“小”抓起。本文就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对比外国城市垃圾分类的发展,指出中国城市垃圾分类的改善刻不容缓,发现作为垃圾分类关键一步的垃圾桶的使用不当与设计不足并就此提出改造垃圾桶的创造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城市环境垃圾分类垃圾桶 城市规划的模式一般被认为要从大到小,例如先控规后详规,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由 于城市化加速而日渐涌现出各种问题的城市环境。 可是就城市公共环境这方面, 在普罗大众”占据”城市而不是专家政要“占据”的角度来看,真正要做到改善环境,就要从最身边,最公共的设施做起。 1 城市垃圾桶的重要性 1.1 源于垃圾分类欠缺而造成的环境问题 据广州市环卫研究所介绍,目前广州每天产生生活垃圾4 500 t, 每年约产生219万t 垃圾, 并以每年6% 左右的幅度增长,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居住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广州从1998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并被列入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然而十年后,垃圾分类试点仍处于“初级阶段”,收效甚微,垃圾混运混合处理的现象十分普遍。绝大部分试点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宣传垃圾分类,也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动员活动,但是市民实际参与率低,一提起垃圾分类,大家都举双手赞成,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大部分人都嫌麻烦,因而很少甚至根本就没居民参与其中。 1.2 国外垃圾分类的发展

1.2.1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实施垃圾分类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垃圾的分类规则非常详细和严格, 几乎细致到了极点, 如果你不嫌麻烦甚至可以找到一根针该属于哪一类。初到日本, 你会因为看到排成队的垃圾箱而吃惊。由于要实施垃圾分类, 所以一般情况下, 在放垃圾箱的地方会通常最少都会摆放七八个,而且每个垃圾箱上都清晰明了地印有如下文字或图案。 1.2.2 美国 美国旧金山首位率先规定人们必须把垃圾分类后分别投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绿桶垃圾由垃圾公司免费回收并加工成优质的有机肥料销售;蓝桶垃圾分类后送往加工企业循环利用;黑桶垃圾则被送到垃圾场填埋。 回望国外这么多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得如此好的城市,我们自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走的第一步是提高民众的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意识,而这个时候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垃圾桶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国外垃圾桶的设计 国外有很多垃圾桶的设计,从功能上、人性上来讲都是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如有些垃 圾桶可以从三个角度投入,便于人们使用;分类垃圾箱一般用特定的颜色表示特定的垃圾类别;分类垃圾的图形标识说明通俗易懂、形象;线条简洁,容易清洁;尽可能地多选择用明确且典型的实物图形传递信息;开口一般都足够大,除了部分室外的垃圾桶,基本都没有盖子,可以实现垃圾桶的无障碍投放等等。 3 中国垃圾桶的弊端 就简单地来探讨对广州大学的校园垃圾桶状况吧。外观好看的垃圾桶可是一代又一代的接着换,而且也好像是越换越“先进”,由以前没有分类标志的单个垃圾桶变成了有分类标识字样的双个垃圾桶。像其他是校园或城市的一般垃圾桶一样,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这环保做得可真有模有样。可问题是,看看学校的垃圾桶,垃圾真有被分类放吗?“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识形同虚设,两个垃圾桶的作用等同于一个,什么垃圾都乱仍一通。有文化有教养的大学生尚且如是,何况是一些社会人士呢?他们会那么有闲情逸致的慢慢给你琢磨后,然后再扔吗?答案当然是:不会。有些人连垃圾都不愿往垃圾桶内扔,何况还要去分类呢?而且就垃圾桶本身,现在国内很多城市还有一些异形垃圾桶,比如青蛙垃圾桶,熊猫垃圾桶什么的,那种开口小,自身又特别容易搞脏的;又或者是垃圾桶的设计过于普通陈旧,引起不了人们使用的兴趣;又或者使用渗沥液收集功能很低的垃圾桶,垃圾桶周围反而成为城市中最为需要清理的地方。所以中国城市的环境质量一直没有一个大的飞跃。在这里,我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发表时间:2017-12-28T17:14:16.69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2期作者:刘素[导读] 本文概括了环境艺术设计和社会学的关系,并且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说明。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本文概括了环境艺术设计和社会学的关系,并且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说明,同时分析了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如此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34-02 1.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1.1 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有的关于地面环境和关于美化的设计是广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而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设计属于狭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环境设计都是为了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等等好多的学科。因为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设计。如今环境设计和社会学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而形成了环境社会学,因为这门科目的有趣性,使更多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加入其中,研究的领域变得更加宽泛,而世界各国也开始高度的关注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1.2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才可以得以实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分为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它既是技术也是一种生态需求,并且展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往往被人们忽略,人们提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往往会想到它的功能、美学和生态价值。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对象指向具有社会性的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人,而这些人必须存在于一定社会环境和关系中的人。想要对环境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对人进行研究,而研究人就必须能够对社会性进行研究,这样就会使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趋向更加稳定的方向。其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突出公共性。对于公共空间来说,这种公共性不仅仅指的是物质空间上,而且还代表着一种社会意义的环境——人——社会这样的一种关系。在公共空间中人与人进行自由交流和言论中所涉及到的公共性问题成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而公共空间的承担价值体系可以延伸到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 如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得到满足,使人们之间能够更好的相处,使人与社会和谐相互,使社会秩序能够获得更好的维护和改善。所以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能够带给社会更多的意义。 2.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2.1 社会意识形态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受到上层建筑的重大影响,在古代因为受到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意识的支配便形成了古代城市,古代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充斥着皇权专制意识。比如说隋唐的“里坊制”,就体现了宫殿不与居民相参的方式。而我国近代被帝国主义侵占过的青岛、上海等地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就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氛,展现出了资本主义特征。 2.2 公共空间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因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了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环境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站在公共空间形式的角度来看,原始社会拥有着单一的公共空间形式,都是以大房子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氏族成员的房子,展现出了带有血缘的社会关系。宋朝的瓦子,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有了大量的商业中心,比如说夫子庙、城隍庙等等。公共空间开始向集会方向发展。工业革命带给社会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公共空间有了更加充分的细化,公共空间能够为大众呈现更多的作用和价值,而公众也越来越喜欢公共空间的形成,如此展现出了很强的社会性。 3.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3.1 市民的教育价值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种高深的艺术,艺术能够表现一种社会生活,能够使作者的思想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一定会教育和教化公众,会对公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公共空间中人和人是能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而环境与人也是可以产生影响的,所以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来使人的素质和社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因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体现社会价值的所在,那么它的设计必定是卓越的,因此会严重的影响到公众的审美价值。所以说在审美经济的时代,审美教育能够展现出市民的综合素质,一定要引导大众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要引导和提高市民的审美水平,能够带给公众更好的主流审美观念。 3.2 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能够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能够给城市带来更好的形象,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城市建设的外在部分得到了足够的发展,那么就会向着精神方面进行发展。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可以提供给人们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人们在交流中提生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另外,环境设计的具体要素和市民的交流促进了良好的精神文明程度的建设。比如说要用雕塑来体现城市的精神,这便带给市民足够城市归属感,能够加强市民的文明建设,能够使城市与社会一起向前发展。 3.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于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来说,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建设,使城市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上,能够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产生一种新的认识,能够改变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看法,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因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够使带给人们一种责任意识,使人们体会到只有改变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才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繁荣,最终带给社会更多的和谐,使社会得到飞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