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退烧

发热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人们通常将体温异常升高称为发热。发热对病人有益还是有害呢?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发热是人体抵抗和消除病菌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有人认为体温升高会给人体带来许多不良影响。目前医学研究证实发热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例如使对抗细菌的抗体产生增加;增强人体白细胞内消除毒素的酶活力及肝脏对毒素的解毒作用等等,从而抵抗一些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并促进人体恢复健康。

但发热对人体也有一定危害。若高热持续过久,可使人体内各器官、组织的调节功能失常,从而危害小儿的健康。发热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热使人体食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增强、增快,从而大大增加了机体对氧的消耗,加重人体内器官的工作负荷,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1、 发热时,人体产生热量过多,机体必须加速散热,以尽可能调整体温,从而导致心率增快,加重心脏负担。

2、 高热还可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小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惊厥;也可引起大脑皮层的高度抑制,表现为谵语、昏睡、昏迷等。婴幼儿表现更为突出,大部分婴幼儿高热时出现神志恍惚,还有部分婴幼儿出现高热性惊厥。高热性惊厥可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3、 高热还可影响人体消化功能。有时胃肠道运动缓慢,病人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有时胃肠道运动增强,病人出现腹泻甚至脱水。

4、 持续高热最终导致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这样不但不利于疾病恢复,反而增加了继发其它感染的危险。

了解了高热对小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家长可以知道小儿在高热同时出现哪些异常表现,另一方面则可根据这些表现给予适当的护理,而不致惊慌失措。此外,小儿发热期间,家长在仔细测量小儿体温的同时,应仔细观察病人的脸色是否苍白,呼吸是否增快,有无恶心、呕吐、腹泻,有无神志的改变,以及有无惊厥的发生,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何测量小儿的体温




小儿疾病常伴有发热,发热也是判断小儿病情轻重的重要方法。我国采用摄氏温度(℃)作为体温的度量单位,以体温的高低反映发热的程度。大家都知道利用体温计测定体温,但不一定都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体温表测量真实的体温。

在我国,多数人习惯以腋窝温度代表体温。实际上,通过三种途径可测量体温。除了测定腋窝温度外,还可测定口腔温度和直肠温度。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所测得

的真实体温的数值有所不同,如试体温的时间和条件不同,所测体温数值有明显差异;若采用相同的测定时间,则所测出的腋窝温度偏低,直肠温度最高,口腔温度介于两者之间。若测温的方法不同而固定测定温度的时间,分别为5、3、2分钟,则腋窝温度、口温和直肠温度的数值相近似。

一般市场销售的体温计也有三种,即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半导体体温计。目前,我国家庭常用水银体温计。这种体温计不能以数字形式显示体温,而且水银柱需经过甩动才能下降;但体温计价格便宜,易被普通家庭接受。电子和半导体体温计测量准确,可以数字形式显示体温,但目前的市场价格较昂贵,还未在我国家庭中普遍使用。

选择了体温计,还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保证所测体温的准确性。采用腋窝温度测量时,首先要将腋窝擦干,放置体温表于腋窝内,使上臂紧贴躯干将体温计夹紧,约5分钟后读取测量结果。将温度计的水银端置于舌下,病人闭嘴用鼻呼吸3分钟后也可读取口腔温度的测量结果。对于昏迷或不合作的小儿,多采用直肠测温的方法。

三种测定体温的方法各具优缺点。总体来说,直肠温度比较可靠,腋窝温度测量方法简单、方便。在寒冷环境中或腋窝过湿,腋窝温度可能低于实际的体温;当口腔内存有局部感染或口、鼻手术后的患儿,口腔局部温度多高于体温;而有直肠疾病、直肠手术后以及腹泻的小儿,这种途径测定的温度也不可靠。因此,对发热的小儿应认真注意测量体温的方法及准确性。

要知道,只有选择合适的途径,采用正确的方法测定出来的体温才具有实际意义。

怎样给孩子退烧




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信号。若疾病没有得到控制,即使热退下来还会再次升高;退热本身也不能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疾病。一般发热低于38.5℃时,可暂不给予退热治疗,如小儿精神、饮食等方面都较好,可密切观察一段时间;如精神很差,食欲明显减少,说明小儿病情不轻,应尽早到医院诊治。高热时(>38.5℃~39℃),无论小儿精神等各方面状况如何,均应及时给予退热治疗。退热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

1、物理降温 不使用药物而通过增加人体散热达到降温目的的方法为物理降温。小儿高热时,若周围环境温度不很冷,采用揭去被子、解开衣服等是促进人体散热的最好方法。包被过厚过严,反可加重发热,容易诱发高热抽风。周围环境较冷时,可将小儿移至较温暖处,采取上述方法。揭开衣服后,加用温湿敷更易于退热。温湿敷方法如下:将孩子的衣服脱去或暴露躯干部位

,用温毛巾(温度40~50℃)敷于暴露部位,及时更换毛巾,保持温度基本不变,最好能持续30分钟。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可给发热的小儿进行温水浴。水温同样应保持于40~50℃。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有时也可采用酒精擦浴的方法。用纱布浸泡30%~40%的医用酒精或白酒,涂擦腋窝、大腿根、颈部、肘窝等处。这些部位的大血管位置浅表,酒精的蒸发可带走一定的热量,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一般不提倡使用冰袋或低于体温的凉敷的方法。低于体温的温度可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不利于皮肤散热。对于医院有时采用的冰枕的方法,一般家庭不易效仿。冰枕主要适用于恶性高热或顽固性高热时,应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使用。孩子出现高热时,应用市售冰袋可防止体温继续升高。冰袋不是退热的主要方法。

2、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虽然效果不错,但作用较缓慢。对于有高热惊厥史或有抽风史的患儿,如不能及时或很好采用物理降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护士或家长进行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多种途径进行。一般家庭多选用口服途径。退热药物种类很多,对于小婴幼儿应该首选扑热息痛或含有扑热息痛的药物。目前医院常推荐的药物包括:百服咛、安佳热、恬倩、泰诺、美林等。这些药物均为水剂,适于小儿服用。对于较大的儿童,也可选择片剂药物,例如:阿司匹林、APC等。服用退热药物后,体温是否能很快下降,除与药物种类和剂量有关外,关键是能否使散热增加。也就是说,前面提到的物理降温是保证退热的前提。服用退热药物后,应注意避免仍然包裹孩子过厚、过严,孩子的体温不易降低;或被捂出大汗,引起脱水等不必要的并发症。

遇到孩子高热时,家长应根据孩子与自家的情况,选择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以使小儿温度尽快降至正常范围,且不致出现高热惊厥等危险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