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CLARKE)和帕克(PARK)变换

克拉克(CLARKE)和帕克(PARK)变换
克拉克(CLARKE)和帕克(PARK)变换

克拉克(CLARKE)和帕克(PARK)变换

1918年,Fortescue提出对称分量法,为解决多相(三相)不对称交流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对称分量法是用于线性系统的坐标变换法。它将不对称多相系统(后面均以三相系统为代表)以同等待定变量的三个三相对称系统来代替,其中正序、负序系统是两个对称、相序相反的三相系统;零序系统是一个三相幅值相同、三相量同相的系统,用来反映三相量之和不为零的不平衡量。CLARKE 变换

首先是将基于3 轴、2 维的定子静止坐标系的各物理量变换到2 轴的定子静止坐标系中。该过程称为Clarke 变换,

PARK 变换

此刻,已获得基于αβ 2轴正交坐标系的定子电流矢量。下一步是将其变换至随转子磁通同步旋转的2 轴系统中。该变换称为Park变换

在矢量控制中包括以下系统变换

从三相变换成二相系统Clarke变换

直角坐标系的旋转(αβ静止)到(旋转d q),称为Park 变换反之为Park 反变换

关于park变换

从数学意义上讲,park变换没有什么,只是一个坐标变换而已,从abc坐标变换到dq0坐标,ua,ub,uc,ia,ib,ic,磁链a,磁链b,磁链c这些量都变换到dq0坐标中,如果有需要可以逆变换回来。

从物理意义上讲,park变换就是将ia,ib,ic电流投影,等效到d,q轴上,将定子上的电流都等效到直轴和交轴上去。对于稳态来说,这么一等效之后,iq,id正好就是一个常数了。

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观察点已经从定子转移到转子上去,我们不再关心定子三个绕组所产生的旋转磁场,而是关心这个等效之后的直轴和交轴所产生的旋转磁场了。

Clarke变换将原来的三相绕组上的电压回路方程式简化成两相绕组上的电压回路方程式,从三相钉子A-B—C坐标系变换到两相定子α-β坐标系。也称为3/2变换。

但Clarke变换后,转矩仍然依靠转子通量,为了方便控制和计算,再对其进行Park变换变换后的坐标系以转子相同的速度旋转,且d 轴与转子磁通位置相同,则转矩表达式仅与θ有关。

详解:

一,

最近在搞双馈反应发电机(下称DFIG),搞着搞着对乱七八糟的坐标变换上火了。尤其是双PWM的控制,好多文章上都用了开关函数。没错,在三相坐标下开关函数就类似于阶跃函数一样,很容易理解;但是被变换到dq0坐标系中就完全乱了。小整理一下,以下如有纰漏,请予以河蟹。

二,

派克变换在李光琦的那本《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中是这样定义:

(1)

把P作用到三相坐标上即可得到dq0坐标系下的对应量。

改变换的规定是定子三相绕组按顺时针依次间隔120°排列,每相线圈的正方向满足右手定则;对于旋转的dq0坐标系则是按q轴正方向超前d轴90°来安排;角度当然是以逆时针方向为正。图就不给了,有兴趣的话参见这本书的第33页图2-18。

值得说明的是,该书上所说的“定子各绕组电流产生的磁通方向与各该项绕组轴线的正方向相反时电流为正值”不影响派克变换,产生影响的是q轴的方向规定,比如,若将q轴正方向改为滞后d轴90°(即原来的正方向刚好相反),则P矩阵中第二行的负号可以全部去掉。

按照书上的指示,该矩阵将三相变量转换为了相对静止的dq0坐标系中的变量,求解微分方程的时候提供了方便。但是注意到,首先这个P不是正交矩阵,那么由P变换出来的电压电流量就不能满足功率守恒;其次还有一个模糊的疑问:对于三相平衡量,在一个平面里面就可以完全描述,怎么就到了用三个量描述了(由二维到三维)?三,

讨论之前,先铺垫几个公式。

首先是坐标变换公式。

任何线性空间的的坐标事实上都是由若干个线性无关的向量构成(最大无关组)。比如最常见的三维平直空间由三个向量确定:

(更正:把三个向量右上的字母T去掉)

这就是说任何该空间中的某点总能用这三个向量的某个线性组合确定,而且这种组合是唯一的。

现在约定空间中的某向量S即:

(2) (式中的系数即是所谓的坐标)写成下面的统一形式:

(3)其中:

B就相当于是坐标系中的基底。这里要把基底中向量按列向量的方式排列,于是在后面的推导中就方便一些。

好了,到这一步,基本可以看出一些猫腻。任何一点的坐标实际上都是(2)式所表达的形式,只是为了方便通常把基地向量给省去了。那么,不同的坐标系,区别仅在于基地矩阵B的不同。进而,由(3)式可知如果:

(4)

将此式代入(3)式有:

(5) 如果把上式等号左边第二、三项视为一个整体,可以看到同一个向量S现在由一个新的基底表示,即向量S在形的坐标系中被表示了出来。记:

(6)

则向量S又可以表示为:

(7)

至此,得到了坐标变换公式(6)。总结坐标的转换方法,可见(4)式很重要。该式左边的矩阵被分解,得到一个新基底矩阵和一个系数矩阵M(即坐标变换矩阵)。而后将M阵左乘原来的坐标列向量即可得到新坐标系下的坐标列向量。值得说明的是,在求取M的过程中,要先找好两个坐标系下的基向量组,然后一定要按列向量的方式排列开形成B矩阵。否则上面所有推导的公式将不再适用。

其次是三个坐标系的基底。

先不说明原因。

第一,xyz坐标系的基底不用说,就是上面提到的Bxyz阵。

第二,关于dq0坐标系,由于这是一个旋转的坐标系,故需要用一个角度(SIta)来表示其瞬时位置。把dq0坐标系看成xy两轴围绕z轴旋转的坐标系即可。

第三,关于abc坐标系,这是最重要的。它的基底这样规定:三个空间向量,它们在平面上的投影为三个互成120°的向量,且投影为单位长度;在垂直于平面的方向上,三个空间向量都指向相同的方向,对z轴的投影为1/3个单位长度;当然三个空间向量都是从原点出发,图从略。

四,

派克变换的初步推导。

先推倒从abc系到静止的xyz系的过度矩阵M1,如下所示:

这三个基地向量可以列出abc坐标系下的基底矩阵

利用(4)式,将Babc分解到Bxyz中

(8)

同理,再将Bxyz分解到Bdq0中

(9)

在Bdq0中各列的分别是d,q,0轴的基底向量,不难推得,

(10)

但是,拿(10)对比(1)式,很遗憾两者还是不一样,这说明可能中间作出的某些规定有问题,不妨换个思路考虑。

五,

通用相量和派克变换。

考虑一个三相系统的三相电压。式中的每个分量都有一个电压方程可以决定,但是由于人为的干预,可以做到让这三个分量在时间上两两相差120个电角度(极对数为一时电角度就是机械角度)。假设电压是三相平衡的(前提是三相对称,即使不对称,也可以用对称分量法转换为对称量来考虑),这就是说,

(11)

考虑一个平面上的三相轴abc,两两之间互成120°,正方向均由原点指向无穷远处。可以验证,如果设想有一个原点出发的向量在该平面上,并由这个向量出发向三个轴做射影,那么可以验证三个射影长

度(包括负长度)之和满足(11)式。需要注意,(11)式并不表示三个轴上的射影构成的向量之和正好是设想从原点出发的向量。(11)式只是说明在数值上的一个关系。

如果三相量不平衡,可以通过一个代换:

(12)

并记:

(13)

则ua'、ub'、uc'又能重新形成平衡量。(12)式也就是为何在(10)式中第三行出现1/3的原因。继续。如果三相量是平衡的,那么在平面上用两个不平行的轴就可以完全表征,三根轴实属多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知道一个点的位置可以有两个数确定。这两个数对应于横轴和纵轴上相应的刻度。对于三相轴,在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可以由其中任意两个轴确定。如果非要用三个数值描述平面上的一点也不是不可行,此时由三相轴到两轴的变换应该属于克拉克变换(Clark),变化矩阵不再是方阵。果真如此,写出变换方程后应该是两式三变量,显然方程不够用。但是三相平衡时就相当于补充了一个(11)式,此时方程组有唯一解。更一般的情况是给定(12)式,这样u0可以为0也可以不为0,总之u0是已知的,这样就包括了平衡与不平衡两种情

况。

从代数方面考虑,同步发电机运行的时候,电动势相量和电网电压相量之间会存在一个角度差,即功角。该角度是动态变化的。如果站在转子的角度上,这个功角在正常情况下只是作小幅变化,如振荡或者不动。但是如果站在定子上看则该角度的变化还要叠加上一个同步速。正是这个同步速的叠加导致了微分方程求解的困难。进一步考虑,如果能将这两个速度想减,则可以消去这个同步速的干扰,从而微分方程也好解了。

由恒等式:

(14)

(15)

可以想象上式中的Sita和Alpha都是带有同步速旋转的量,则等式左边的意义就是两式相减,实现了消去同步速的目的。应用上,将Alpha换作三相电磁量即可。最后在附上补充的(12)式,整个方程就是一个可逆的线性变换。将2/3提到整个矩阵外,则得到(1)式。六,

如果想不到(14)(15)式则要推导(1)式有些困难。从基底的角度去考虑派克变换的话则有助于理解,可是得到的结果却与派克原始变换不一样。

实际上(10)式也是可行的,变换本身没有错。上文中还提到过一个功

率守恒的问题,不妨说一下,派克变换并不是功率守恒变换,即abc 下的功率和dq0下的功率不一致。这是由于派克变换不是正交变换。刚才也提到(10)式并没有问题,那么对(10)式进行施密特正交化,并按列向量单位化,则可以得到如下矩阵:

(16)

可以验证(没验证),对(1)式进行上述整理后也是(16)式的形式。这样,从代数的角度和从几何的角度出发的两种坐标转换推导,最终在功率守恒这一原则下实现了统一。不过,有文献指出,(16)式中根号的出现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尽管派克变换不是功率守恒变换,但是认为的加以修正(系数)还是比(16)式应用起来简便,故派克变换是最常用的一种变换。

七,

其它问题。

dq0坐标中的0轴是z轴么?我认为0轴是什么不重要。因为从代数的推导过程中可以看出,0轴的存在是为了补充一个有用方程从而方程组有唯一解;但是另一方面,从几何的角度,0轴完全可以和z轴重合,此时z轴的意义代表着不平衡的分量。原本平衡的三相量如果用一个通用相量表示,则这个通用相量只在一个平面内旋转;如果三相量不平衡,这个通用相量就要在假想的空间中旋转(尽管空间的z 轴实际意义是不平衡量的大小)。与此相仿,如果对abc坐标系也用

几何的观点考虑,该系的基底就不能是仅存在于一个平面上,而是一个三维空间,正如上文所规定的那样。abc系中每个基底向量已经考虑了不平衡量的存在(三相不平衡量对每相来说都是一样的,这在(13)式中可以看出来),所以每个向量都有z轴的分量(对应0轴)。为什么说变换有好几种?在推导的过程中即可看出:比如对基底向量的不同规定,可以得出不同的变换阵;而然只要属于为建立dq0系而进行的变换,那么通过正交单位化总能得到(16)式(q轴的正方向会影响到第二行的符号)。如果不考虑0轴的存在,就是克拉克变换;甚至还有到四维空间的变换,这在输电线路上似乎要用到。不过对于研究DFIG来说,派克变换已经足够。

推荐一本书,阿德金丝的《交流电机统一理论》(B.Adkins, The General Theory of Alternating Current Machines)。

背景值及异常下限

求区域背景值的方法 就用黎彤的克拉克值就可以。。。 设:T=黎彤的克拉克值 E=光谱分析的测试值 E=2的(n-1)次方*T 求出的n值就是改元素的丰度值。n的大小就能反映他的富集程度。 新方法哦。。。。。 异常下限(threshold of anomaly)是根据背景值和标准离差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它是分辨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的一个量值界限。从这个数值起,所有的高含量都可认为是地球化学异常,低于这个数值的所有含量则属于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异常下限多用统计学方法求得,通常用背景平均值加上两倍或三倍标准差作为异常下限。[1 异常下限(threshold of anomaly)是根据背景值和标准离差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它是分辨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的一个量值界限。从这个数值起,所有的高含量都可认为是地球化学异常,低于这个数值的所有含量则属于地球化学背景范围。 通常异常下限求得,即采用“迭代法”来求得,具体操作为: 1、先计算背景平均值,及标准差。 2、背景平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差作为一个参照数,寻找分析数据中是否有大于这个参照数。有的话,删除。 3、删除后的数据,又进行计算背景平均值,及标准差。按背景平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差方法得出新的参照数,寻找分析数据中的大于这个参照数,有的话,删除。 4、循环执行第3步,直至数据不存在大于背景平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差的数时,才取这时的背景平均值加上三倍标准差的值为异常下限。 有时候可以用1.5,2 3倍标准差计算异常下限) 也可通过LOG10()函数将原数据转为对,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 近年来,随着分形理论的深入,采取分形技术也可求取一个拐点值,采取其中一个合适的值作为异常下限,从而圈定异常! 楼主这个算法是通常的生产中的经验,一般的都这么算。但楼主忽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算出来的是理论异常下限,生产中的异常下限,我们通常都要进行校正。校正主要是考虑该区域所处的大背景。 在excel中的计算方法 1选择数据,进行升序排列 在EXCEL中的公式中有计算标准离差的公式 平均值:X=average

1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名词解释 克拉克值: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常用单位有%,ppm,ppb,ppt)。 地球化学体系:根据研究需要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特定的物质区域)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元素丰度:将元素在宇宙体或者较大的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 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的现象。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共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多相平衡将发生移动,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 水-岩化学作用:由于地壳上部与水圈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统称为水-岩化学作用。水-岩化学作用是地表条件下范围广泛和极为活跃化学作用,对地表系统元素的组成、演化及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水-岩化学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上部,可一直延伸到上地幔。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共同离子效应:当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容化合物的溶解度将会降低,称为—。 总分配系数(D i):为了解微量元素在岩石与熔体间的分配行为,需计算微量元素在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和熔体间的总分配系数。总分配系数(D i)是用岩石中所有矿物的分配系数(K D i)与这些矿物在岩石中的相对质量分数(ωi) 之和来表示。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而言的,指在体系中质量百分比低于0.1%的元素,同时它们在体系的矿物相中不计入化学计量式的组分,不影响所在体系的物理/化学特性,近似服从Henry定律。 Eu:表征Eu与REE整体分离程度的参数。其计算公式为:δEu=2Eu n/(Sm n+Gd n)(n表示相对于球粒陨石标准化)。 放射性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核数,最终转变为稳定核数的同位素。 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元素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 稳定同位素:不能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同位素或由于衰变期长,其同位素丰度变化可忽略不计的核素。 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克拉克值之间的比值,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倾向于 集中的能力。 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浓集程度。>1,集中。<1,分散。 载体矿物:岩石中所研究的元素主要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

地理名词解释

1、宇宙天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岁差章动极移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 2、地壳克拉克值矿物岩石解理断口岩浆岩沉积岩层理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围岩的交代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沉积构造地槽型建造过渡型建造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质构造水平构造丹霞地貌倾斜构造单面山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板块大洋中脊地缝合线地质年代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 3、大气气溶胶大气成分干洁空气大气常数温室效应对流层辐射平衡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水平温度梯度气温直减率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露霜雾凇雨凇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冰晶效应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变率湿润系数水平气压梯度摩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层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埃克曼螺线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信风季风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气候厄尔尼诺沃克环流南方涛动南方涛动指数 ENSO 降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辐射径流土地退化 4、水分循环水圈洋海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海水盐度海水氯度潮汐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波浪的辐射沿岸流洋流摩

擦深度风海流倾斜流密度流水团河流水系流域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水位平均水位相应水位流速流量薛齐公式满宁公式巴甫洛夫公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变率径流系数河流的年正常径流量湖泊定振波沼泽地下水总矿化度硬度溶水性容水度持水性持水度给水性透水性地下水的动态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潜水潜水湖潜水流承压水冰川成冰作用雪线 5、地貌山地平原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产物风化壳块体运动崩落滑落蠕动倒石堆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溯源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流水的堆积作用坡积裙沟谷地貌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河漫滩牛轭湖离堆山河口三角洲洪积扇河流阶地河流袭夺准平原山麓面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斗羊背石终渍堤纹泥鼓丘冰水扇冰砾皋(阶地)锅穴蛇形丘冰面地貌冻土冰融作用石海石河 石环冻胀丘热融地貌热融滑塌热融沉陷冰锥风沙作用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积作用风棱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横向沙丘纵向沙丘黄土海岸带海蚀作用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台海积作用中立带泻湖大陆架大陆坡 6、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形态土壤剖面土层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松紧度孔隙土壤干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土壤的水分平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元素在宇宙体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丰度通常用重量百分数(%),PPM(百万分之一)或g/t表示。 2. 富集矿物:指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平均含量的那种矿物。 3. 载体矿物: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布于其中的那种矿物。 4. 浓集系数 =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克拉克值。为某元素在矿床中可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与其克拉克值之比。 5.球粒陨石:是石陨石的一种。(约占陨石的84%):含有球体,具有球粒构造,球粒一般为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基质由镍铁、陨硫铁、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组成。划分为: E群——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比较稀少;O群——普通球粒陨石: H亚群—高铁群,橄榄石古铜辉石 球粒损石;L亚群—低铁群,橄榄紫苏辉石球粒陨石; LL亚群—低铁低金属亚群;C群——碳质球粒陨石,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和含水硅酸盐,如 烷烃、芳烃、烯烃、氨基酸、卤化物、硫代化合物等。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重要信息。分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其非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星云的非挥发性元素丰度。 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的浓集程度。 1.陨石在地化研究中的意义:(一)陨石的成分是研究和推测太阳系及地球系统元素成分的 1陨石类比法,即用各种陨石的平均成重要依据:(1)用来估计地球整体的平均化学成分。○ 2地球模型和陨石类比法来代表地球的平分或用球粒陨石成分来代表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均化学成分,其中地壳占质量的1%,地幔31.4%,地核67.6%,然后用球粒陨石的镍—铁相的平均成分加5.3%的陨硫铁可以代表地核的成分,球粒陨石的硅酸盐相平均成分代表地壳

Matlab_Simulink中Clark变换和Park变换的深度总结教程文件

M a t l a b_S i m u l i n k中C l a r k变换和P a r k 变换的深度总结

Matlab_Simulink中Clark变换和Park变换的深度总结 最近搞三相并网逆变系统,对这个坐标变换产生了很多疑惑。调模型,排错,最后发现坐标变换这个地方出来的波形总是和我设想的不一样。以前认为坐标变换都是死的,带公式即可,经过这几天的研究,发现这里面真的有些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中的模块,我也发现了Simulink中和一些书上不一样的地方。而且现在这个坐标变换每本书上的表示方法都不一样,甚至字母都有好多种。下面我想基于MATLAB/Simulink深刻的总结一下三相交流控制系统常用的两个变换Clark(3-2)变换和Park(2-2)变换。 首先来搞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两个变换,在三相交流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还是经典的PI调节器。PI调节器可以对直流量进行无净差的调节,而交流量就不行,所以需要将三相交流分量转化为两项直流分量加以控制。 接下来看看Clark变换(3-2)原理。由于三相分量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20,角速度相等,因此三相分量存在信息冗余,这时,可以去掉一项将其化为两相,这就是Clark变换的作用。由于两项分量所在的坐标轴是静止的,所以我们把此坐标轴称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也就是说平面上的原来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的矢量,可以切换到两相静止坐标系表示。变换的原则是投影原则+等幅值等效原则(DPC时用功率等效原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令A与alfa轴重合,按照变换原则,计算投影ABC分量在alfa、beta上的投影,按照等复制变换原则导出变换矩阵方程如下。 11 1 222 333 A B C α β ???? -- ? ???? ? = ???? ? ???? - ??? ? Simulink中的3/2变换也是基于此变换进行的。但是,在电气工程中为大家熟知的三相正序的相序是,A为0,B为-120,C为120(也可以是-240).如果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方向进行坐标变换,那一定要将相序变为负序,也就是说A为0,B为120,C为-120. 如果坚持用传统正序,那么再按上式变换之后的坐标进行变换的话,beta轴就反向了。也就是说,采用A为0,B为-120,C为120的相序,利用上面的变换方程进行变换的结果是,beta滞后alfa 90°. A(alfa) C B Beta 下面再看Simulink中的波形图。 这是传统的正序的三相正弦交流电。(A为0,B为120,C为-120)下面用Simulink自带的坐标变换模块进行3/2变换。波形如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要点

绪论 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 1)元素及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2)元素的共生组合及 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5)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见微而知著,即通过观察原子之微,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过程之著。研究方法:一)野外阶段: 1)宏观地质调研。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2)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3)采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样品二)室内阶段:1)“量”的研究,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分配量。元素量的研究是地球化学的基础和起点,为此,对分析方法的研究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高灵敏度;第三是快速、成本低2)“质”的研究,即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鉴定和研究3)地球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4)归纳、讨论:针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归纳、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第一章 1.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元素在宇宙体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丰度通常用重量百分数(%),(百万分之一)或表示。 2. 富集矿物:指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平

均含量的那种矿物。 3. 载体矿物: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布于其中的那种矿物。 4. 浓集系数=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克拉克值。为某元素在矿床中可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及其克拉克值之比。 5.球粒陨石:是石陨石的一种。(约占陨石的84%):含有球体,具有球粒构造,球粒一般为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基质由镍铁、陨硫铁、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组成。划分为: E群——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比较稀少;O群——普通球粒陨石: H亚群—高铁群,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损石;L亚群—低铁群,橄榄紫苏辉石球粒陨石;亚群—低铁低金属亚群;C群——碳质球粒陨石,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和含水硅酸盐,如烷烃、芳烃、烯烃、氨基酸、卤化物、硫代化合物等。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重要信息。分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其非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星云的非挥发性元素丰度。 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的浓集程度。 7.地球化学省:在一个区域内不仅一两种元素丰度很高,对应矿床成群出现,而且在历史演化中,矿产产出率也特别高,这一区段叫地球化学省。 8.对角线规律:元素周期表内位于一条对角线的元素,相互之间容易发生类质同象。 9.地球化学异常:一个富含矿的区段,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无矿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常常反应矿产分布的异常。

地球化学名词解释

1、克拉克值:是指元素地壳中重量百分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平均含量/元素的克拉克值,它反映元素在地质体中集中和分散程度,大于1说明相对集中,小于1说明相对分散。 3、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作用称为地球化学迁移。 4、元素的丰度值:每种化学元素在自然体中的质量,占自然体总质量(或自然体全部化学元素总质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该自然体中的丰度值. 5、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的其它质点 (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的现象。 6、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载体矿物: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载体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但有时该元素在载体矿物中的含量并不很高,往往接近该元素在有时总体中的含量。富集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的那种矿物。 7、元素的共生组合:具有共同或相似迁移历史和分配规律的元素常在特定的地质体中形成有规律的组合,称为元素的共生组合。 8、元素的赋存状态:也称为元素的存在形式、结合方式、相态、迁移形式等,指元素在其迁移历史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与共生元素的结合性质。 9、亲氧元素:是指那些能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化合物的元素,如K、Na、Si、Al 等,通常以硅酸盐形式聚集于岩石圈。 10、八面体择位能:任意给定的过渡元素离子,在八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一般总是大于在四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二者的差值称为该离子的八面体择位能(OSPE). 这是离子对八面体配位位置亲和势的量度。八面体择位能愈大,则趋向于使离子进入八面体配位位置的趋势愈强,而且愈稳定。 11、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在液相和结晶相(固相)的共存体系,如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一些微量元素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造岩矿物晶格,称为相容元素,如Ni2+、Co2+、V3+、Cr3+、Yb3+、Eu2+等。另一些微量元素不易进入造岩矿物晶格,倾向于残留在熔浆或液相这中,称为不相容元素,如Rb、Cs、Sr、Ba等。 1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指阳离子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趋向于同某种阴离子结合的性质。分亲铁性(趋向于单质形式产出)、亲硫性(趋向于与硫形成强烈共价键的性质)和亲氧性(趋向于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的性质) 13、分配系数:从能斯特分配定律的表达式中可知:在温度、压力恒定的条件下,微量元素i (溶质)在两相分配达平衡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KD),此常数KD称为分配系数,或称能斯特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只受温度、压力的限定,而与溶质的浓度无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Clarke变换与Park变换

1918年,Fortescue提出对称分量法,为解决多相(三相)不对称交流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对称分量法是用于线性系统的坐标变换法。它将不对称多相系统(后面均以三相系统为代表)以同等待定变量的三个三相对称系统来代替,其中正序、负序系统是两个对称、相序相反的三相系统;零序系统是一个三相幅值相同、三相量同相的系统,用来反映三相量之和不为零的不平衡量。 CLARKE 变换 首先是将基于 3 轴、2 维的定子静止坐标系的各物理量变换到 2 轴的定子静止坐标系中。该过程称为Clarke 变换, PARK 变换 此刻,已获得基于αβ 2轴正交坐标系的定子电流矢量。下一步是将其变换至随转子磁通同步旋转的 2 轴系统中。该变换称为Park 变换 在矢量控制中包括以下系统变换 从三相变换成二相系统Clarke 变换 直角坐标系的旋转(αβ静止)到(旋转d q),称为Park 变换 反之为Park 反变换 关于park变换 从数学意义上讲,park变换没有什么,只是一个坐标变换而已,从abc坐标变换到dq0坐标,ua,ub,uc,ia,ib,ic,磁链a,磁链b,磁链c这些量都变换到dq0坐标中,如果有需要可以逆变换回来。 从物理意义上讲,park变换就是将ia,ib,ic电流投影,等效到d,q轴上,将定子上的电流都等效到直轴和交轴上去。对于稳态来说,这么一等效之后,iq,id正好就是一个常数了。 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观察点已经从定子转移到转子上去,我们不再关心定子三个绕组所产生的旋转磁场,而是关心这个等效之后的直轴和交轴所产生的旋转磁场了。 Clarke变换将原来的三相绕组上的电压回路方程式简化成两相绕组上的电压回路方程式,从三相钉子A-B—C坐标系变换到两相定子α-β坐标系。也称为3/2变换。 但Clarke变换后,转矩仍然依靠转子通量,为了方便控制和计算,再对其进行Park变换变换后的坐标系以转子相同的速度旋转,且d 轴与转子磁通位置相同,则转矩表达式仅与θ有关。 id、iq可以通过对iA、iB、iC的Clarke变换(3/2变换)和Park变换(交/直变换)求得,因此id、iq是直流量。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从地核到外层大气圈的整个地球。由于受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在现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上部) 。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必须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野外地质记录,系统采集各类样品,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料。到大自然中去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地质学分析地质历史的推理方法-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历史比较法的缺

陷。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 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2、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 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1)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情况,除与元素的克拉克值大小有关外,还决定于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称为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本质区别是:内部结构是否规则。 由非晶体调整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而向晶体 转变的作用,称为脱玻化作用。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

坐标变换总结Clark变换和Park变换

一个坐标系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坐标系的坐标的法则。 由于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压、电流、磁通和电磁转矩各物理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强耦合,并且其转矩正比与主磁通与电流,而这两个物理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在异步电机数学模型中将出现两个变量的乘积项,因此,又为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关键是有一个复杂的电感矩阵),这使得建立异步电动机的准确数学模型相当困难。为了简化电机的数学模型,需从简化磁链入手。 解决的思路与基本分析: 1.已知,三相( ABC )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三相绕组空间上互差120度,且通以时间上互差120 ω的旋转磁场。 度的三相正弦交流电时,在空间上会建立一个角速度为 1 又知,取空间上互相垂直的(α,β)两相绕组,且在绕组中通以互差90度的两相平衡交流电流时,也能建立与三相绕组等效的旋转磁场。此时的电机数学模型有所简化。 2. 还知, 直流电机的磁链关系为: F---励磁绕组 轴线---主磁通的方向,即轴线在d轴上,称为直轴(Direct axis)。 A---电枢绕组 轴线---由于电枢绕组是旋转的,通过电刷馈入的直流电产生电枢磁动势,其轴线始终被限定在q轴,即与d轴成90度,称为交轴(Quadrature axis)。 由于q轴磁动势与d轴主磁通成正交,因此电枢磁通对主磁通影响甚微。换言之,主磁通唯一地由励磁电流决定,由此建立的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十分简化。 如果能够将三项交流电机的物理模型等效的变换成类似的模型,分析和控制就变得大大简单了。 电机模型彼此等效的原则:不同坐标系下产生的磁动势(大小、旋转)完全一致。 关于旋转磁动势的认识: 1) 产生旋转磁动势并不一定非要三相绕组不可。结论是:

关于Clark变换与Park变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Clark 变换与Park 变换的理解 设三相交流系统各相电压为: cos cos(120)cos(120)a m b m c m u V t u V t u V t ωω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u b u c u 是指ABC 三相电压的瞬时值, m V 是指相电压基波幅值。 cos cos(120)cos120sin1201322 cos(120)cos120sin1201322 a m b m c m u V t V u V t V V V V u V t V V V V α αβαβ αβαβ ωω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01/23/21/23/2a b c u V u V u αβ???? ??? ?=- ? ? ???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a b c u u u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在要求的是如何找到一个矩阵P 使 a b c u V P u V u αβ?? ?? ? = ? ???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书上有两种表达式

11/2 1/21 1/2 1/222330 3/23/203/23/2P P ----???? == ? ?--?? ?? 与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WHY?? 为什么非得是这种表达形式? 由Clark 变换推出Park 变换 cos sin sin cos d q d q u u u u u u α βαααα+=??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os sin sin cos d q u u u u αβααα α?????? =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式(1.7)可以得: 2 2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d q d q u u u u u u αβαααα αααα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两式相加有: cos sin d u u u αβα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2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d q d q u u u u u u αβαααα αααα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两式相减有: sin cos q u u u αβα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得: cos sin sin cos d q u u u u αβααα α?????? =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将式(1.5)代入(1.13)中可得: cos cos(120)cos(120)23sin sin(120)sin(120)a d b q c u u u u u αααα αα?? ??-+?? ? = ? ?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化探复习题

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 有何意义?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1元素克拉克值反映了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决定着地壳作为一个物理化学体系的总特征及地壳中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总背景。既是一种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又为地球化学提供了衡量元素集中或分散程度的标尺2元素克拉克值影响着元素参加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强度),从而支配着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3自然界元素的浓度和形成矿物的数目受元素克拉克值制约4元素克拉克值是影响元素迁移和集中分散等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5元素克拉克值是进行金属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 2 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类质同象是指性质相近的原子、离子、配离子在晶体中以可变量彼此替换的现象。类质同象是微量元素重要存在形式,许多微量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矿物中,有些微量元素虽能形成独立矿物,但主要还是呈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其他矿物中3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有哪些?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1)独立矿物形式--指粒度> 0.001 mm,有特定化学性质,用肉眼或显微镜可见,可用物理方法分离出单矿物的赋存形式2)类质同象形式---特点是进入晶格,构成结构混入物.如要分离须破坏矿物的晶格3)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形式---直径<0.001 mm的包裹体,特点是不占主晶格位置,是独立化合物,但又不能分离出来或进行矿物学研究4)吸附形式--离子或化合物分子被吸附在粘土矿物的表面,或由于电荷不平衡而吸附异性离子的现象,存在于晶体缺陷或解理面中,是独立化合物,但不占主晶格位置5)与有机质结合形式---被有机物吸收,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4地壳中元素的基本分布和结合规律1地壳中SiAl为主形成以石英浅色为主2微生物元素分布服从概率分布规律既有随机性又有统计性3亲铁元素倾向于自然元素产出而电子不丢失丢氧硫的亲和力均衡4亲硫元素与硫亲和力强共价键化合物亲氧元素与氧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化合物亲气元素具挥发性的化合物亲生物元素生物圈中集于有机物的元素5元素含量在地质体上分布型式的规律?1单一地球化学作用形成的单一地质体化学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2由2个以上地球化学作用叠加形成的复合地质体化学元素含量偏离正态分布但两个β值相差不大的正态母体的叠加元素含量仍服从正态分布或似正态分布3常态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服从对数正态分布4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服从正态分布结合在一两种矿物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5通过扩散作用形成的元素含量对数正态分布通过对流混匀作用的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 6.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1)勘查地球化学是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物质成分作为找矿的基础,它所观测的不单是一些地质现象,或者是地质体(包括矿体)的若干物性参数。化探观测的是化学元素和其他地化参数,有些指示元素本身就是成矿元素或者为伴生元素,因此,可以说化探是一种直观的找矿方法。(2)勘查地球化学可以通过揭露原(同)生地化异常和次生地化异常,达到寻找岩石中埋藏不太深的盲矿和寻找第四纪覆盖层下面的隐伏矿体;目前发展的航空气测方法对于森林地带和草原覆盖地区的普查找矿具有十分广泛的前景。(3)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野外设备较为简单轻便,采样速度快、随着样品分析方法的改进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采用,化探已成为一种直接、快速、的找矿方法7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8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地球化学异常是指某些地质体或天然岩石、土壤、水、生物、气体中,一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地发生变化的现象。当异常高于背景时,则背景上限为异常界限值,背景上限又称异常下限。根据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及赋存介质划分:1)原生异常2)次生异常:根据次生异常赋存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②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④生物地球化学异常⑤气体地球化学异常9阐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1采样工作的布局为全面反映原生晕异常,采样点按一定规格布置。首先选择样品分布形式,同时考虑样品间距离。样品分布形式:规则测网、不规则测网和系统剖面2样品的采集与加工为保证样品具代表性,采样时要求以连续拣块或梅花点式采若干小岩块(一般5~7块,直径2~4cm)组合成一个样品,每个样品原始质量为100—200g取样时记录采样点附近地质特征组成样品的物质及风化程度等10阐述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1)采样工作的布局:有规则测网和不规则测网两种(2)样品采集与加工1)样品采集:注意其代表性与有效性。2)样品加工:使样品组成和粉碎程度符合测试要求。原始样品需干燥、分选与研磨才可送样分析11阐述水系沉积物地球

Matlab_Simulink中Clark变换和Park变换的深度总结

Matlab_Simulink 中Clark 变换和Park 变换的深度总结 最近搞三相并网逆变系统,对这个坐标变换产生了很多疑惑。调模型,排错,最后发现坐标变换这个地方出来的波形总是和我设想的不一样。以前认为坐标变换都是死的,带公式即可,经过这几天的研究,发现这里面真的有些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 中的模块,我也发现了Simulink 中和一些书上不一样的地方。而且现在这个坐标变换每本书上的表示方法都不一样,甚至字母都有好多种。下面我想基于MATLAB/Simulink 深刻的总结一下三相交流控制系统常用的两个变换Clark (3-2)变换和Park (2-2)变换。 首先来搞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两个变换,在三相交流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还是经典的PI 调节器。PI 调节器可以对直流量进行无净差的调节,而交流量就不行,所以需要将三相交流分量转化为两项直流分量加以控制。 接下来看看Clark 变换(3-2)原理。由于三相分量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20,角速度相等,因此三相分量存在信息冗余,这时,可以去掉一项将其化为两相,这就是Clark 变换的作用。由于两项分量所在的坐标轴是静止的,所以我们把此坐标轴称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也就是说平面上的原来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的矢量,可以切换到两相静止坐标系表示。变换的原则是投影原则+等幅值等效原则(DPC 时用功率等效原则)。 令A 与alfa 轴重合,按照变换原则,计算投影ABC 分量在alfa 、beta 上的投影,按照 等复制变换原则导出变换矩阵方程如下。 11122230A B C αβ????-- ????? =???? ???? ??? Simulink 中的3/2变换也是基于此变换进行的。但是,在电气工程中为大家熟知的三相正序的相序是,A 为0,B 为-120,C 为120(也可以是-240).如果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方向进行坐标变换,那一定要将相序变为负序,也就是说A 为0,B 为120,C 为-120. 如果坚持用传统正序,那么再按上式变换之后的坐标进行变换的话,beta 轴就反向了。也就是说,采用A 为0,B 为-120,C 为120的相序,利用上面的变换方程进行变换的结果是,beta 滞后alfa 90°.

park,clark和ipark浅析

原文地址:park,clark和ipark浅析作者:温暖小屋 相信做过电动机矢量控制或者直接转矩控制的朋友们肯定会对park,clark,ipark变换再熟悉不过了,肯定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写这个东西。其实我写这个东西只是为了加深自己对上面三种变化的理解,因为今天我在调程序的时候,这三个变换把我弄糊涂了。 好,下面先来介绍这三个变换。 Clark变换。为什么会有这三个变换呢,从宏观上来讲,三相异步电动机是三相对称的交流供电,那么既然三相对称,我们可以用两相交流电来产生和三相交流相同的磁场效应,这样一来,我们只剩下了两相。经过变换之后,以前三相对称,相隔120o,而经过变换之后,变成了两相想间隔90o的交流供电。计算过程如下: 变换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clark变换过程 我们看到Ia,Ib和Ic都三相对称的交流,而Iq和Id是两相间隔90°的交流电。那么变换之后的效果如下图1.2所示。 图1.2 clark变换后效果 在控制电动的过程中,clark变换的输入输出为图1.3所示。

图1.3 clark变换模块图 这里As和Bs是想间隔120°的输入正弦信号,而Alpha和Beta是想间隔90°的输出 正弦信号。所以这的As和Bs分别对应上面的Ia和Ib,而Alpha和Beta分别对应上面 的Id和Iq。 Park变换。我们知道,我们现在讨论的坐标都是在定子角度来看的,也就是静止坐标。我们知道,三相异步电动机是高耦合,非线性,多变量的系统,控制起来非常困难。矢量 控制的思想就是要实现三相电动机的解耦控制,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像控制直流电动机那 样去控制三相电动机,可以分别对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分别控制,有人问,怎么实现,我 回答:马上就可以实现。我们上面说了,clark变换就是将三相变成两相,但这时候还是静止的,但是相对转子是旋转的,我们要实现解耦控制,就要实现坐标相对转子静止,park 变换这个时候可以派上用场了。Park变换的输入输出如图1.4所示。 图1.4 park变换模块图 上面Alpha和Beta是相对定子静止的两相正弦信号,想间隔90°,而Angle是转子相 对定子的角度。通过这三个变量,可以将相对定子静止的坐标变成相对转子静止的坐标。 变换过程如图1.5所示。 图1.5 park变换过程

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

地球化学 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2、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填空】 (1)质: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成 (2)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 (3)动:元素的迁移和循环 (4)史:地球的历史和演化 3、地球化学研究思路:【简答】 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在宏观地质体变化和形成的同时,亦伴有大量肉眼难以辨别的化学组成变化的微观踪迹,它们包含着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地质作用信息,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剖析这些微观踪迹,从而揭示宏观地质作用的奥秘。即“见微而知著”。 第一章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组成 1、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界面名称: (1)地震波(P波和S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和弹性是不均一的。这种不均一性在地球的一定深度表现为突变性质。由此得出,地球内部具有壳层结构的概念,即认为地球由表及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界面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上地壳和下地壳分界面为康拉德面。上地壳又叫做硅铝层,下地壳又叫做硅镁层。大陆地壳由上、下地壳,而大洋地壳只有下地壳。【填空】 2、固体地球各圈层的化学成分特点:(分布顺序) 地壳:O、Si、Al、Fe、Ca 地幔:O、Mg、Si、Fe、Ca 地核:Fe-Ni 地球:Fe、O、Mg、Si、Ni

第二节元素和核素的地壳丰度 1、基本概念:【名词解释】 (1)地球化学体系: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有一定的空间,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并且有一定时间的连续 (2)丰度:研究体系中被研究元素的相对含量 (3)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 (4)质量克拉克值:以质量计算表示的克拉克值 (5)原子克拉克值:以原子数之比表示的元素相对含量。它是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所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数。 (6)浓度克拉克值:某一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 2、克拉克值的变化规律: (1)递减: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但Li、B、Be以及惰性气体的含量并不符合上述规律,其丰度值很低。 (2)偶数规则(奥多-哈金斯法则):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总分布量大于奇数元素的总分布量,相邻元素之间偶数序数的元素分布量大于奇数元素分布量。 (3)四倍规则(了解): 元素的质量数A除以4,可分为四类:4q+3、4q+2、4q+1、4q 3、“元素克拉克值”研究意义:【简答】 (1)是地球化学研究重要的基础数据 (2)确定地壳中各种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的总背景 (3)是衡量元素集中、分散及其程度的标尺 (4)是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 4、区域元素丰度的研究的意义:【简答】 (1)它是决定区域地壳(岩石圈)体系的物源、物理化学特征的重要基础数据(2)为研究各类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及区域成矿规律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3)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为工业、农业、畜牧业、医疗保健等事业提供重要信息

sin下关于Clark变换与Park变换

对Clark变换与Park变换的理解 设三相交流系统各相电压为: sin sin(120) sin(120) a m b m c m u V t u V t u V t ω ω ω = ? ? =- ? ?=+ ? (1.1) a u b u c u是指ABC三相电压的瞬时值, m V 是指相电压基波幅值。 cos() sin() m m V V t V V t α β ω ω = = sin sin(120) cos120sin120 13 2 sin(120) cos120sin120 13 22 a m b m c m u V t V u V t V V V u V t V V V β βα βα βα βα ω ω ω = = =- =- =- =+ =+ =-+ (1.2) 01 3/21/2 321/2 a b c u V u V u α β ?? ?? ??? ?=-- ? ? ? ?? ? ? - ???? (1.3) a b c u u u ++=(1.4)

a b c u V P u V u αβ?? ?? ? = ? ??? ? ?? (1.5) 203232311212P ?? -= ?--?? 由Clark 变换推出Park 变换 cos sin sin cos d q d q u u u u u u α βαααα+=?? -=? (1.7) cos sin sin cos d q u u u u αβααα α?????? = ? ???-?????? (1.8) 由式(1.7)可以得: 2 2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d q d q u u u u u u αβαααα αααα ?+=??-=?? (1.9) 两式相加有: cos sin d u u u αβαα=+ (1.10) 2 2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d q d q u u u u u u αβαααα αααα ?+=??-=?? (1.11) 两式相减有: sin cos q u u u αβαα=- (1.12) 可得: cos sin sin cos d q u u u u αβααα α?????? = ? ???-?????? (1.13) 将式(1.5)代入(1.13)中可得:

矿床学复习资料.doc

1、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矿床是矿产在地壳中的集中产地。 2、矿产:是自然界产出的有用矿物资源。 3、矿床学研究基本任务:1正确认识各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查明矿床的成因;2查明矿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化特征,认识矿床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以便预测在何种地质环境中,可以期望找到何种矿产和矿床类型。 4、矿产的种类: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有机矿产、地下水资源 5、矿点:有用组分百分含量达到工业要求(达到工业品位),但储量规模很小,难以大规模开发,一般为民采。 6、矿化点:有用组分有一定富集,其含量超过地壳平均值(克拉克值),但储量和品位达不到工业要求(低于工业品位)。 7、矿石: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份(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矿石=矿石矿物+脉石矿物 8、矿石矿物: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 9、脉石矿物:矿石中不能被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 10、脉石:矿体中的无用物质,包括围岩的碎块、夹石和脉石矿物,它们通常在开采和选矿过程中被废弃掉。 11、夹石: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它的厚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就得从矿体中剔除。 12、矿石品位:矿石中有用组份的含量。 13、矿石品级:即技术品级,指工业加工利用过程中根据矿石的品位及有益和有害组份的含量综合确定的。 14、矿石构造: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5、矿石结构: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6、同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 17、后生矿床:矿床的形成明显地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地质作用和在不同时间形成的。 20、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 21、母岩:矿体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它与矿床在空间上的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 22、矿床成因类型:按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因划分为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热液矿床 23、矿床工业类型是在矿床成因类型基础上,从工业利用的角度来进行矿床的分类。一般把一些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上起重要作用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工业类型。对铁矿床来讲,工业价值较大的有: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世界60%,我国48.7%)海相沉积型(世界30%,我国15%);岩浆型; 矽卡岩型;热液型等 24、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元素克拉克值。 2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矿床、岩石或矿物等)中的平均含量(元素丰度)与克拉克值的比值。 27、浓度系数是工业品位与该元素的克拉克值之比 28边界品位指用来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 29、工业品位指在当前能供开采和利用的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30、元素聚合成矿的方式:①结晶作用:岩浆结晶作用;凝华作用;蒸发作用②化学作用:化合作用;胶体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③交代作用④离子交换及类质同象置换作用 31、交代作用:溶液与岩石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组份的带入和另一些组份带出的地球化学作用,也称为置换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