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蚕的饲养

小学科学蚕的饲养
小学科学蚕的饲养

蚕的饲养

实验原理: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实验目的:

1.通过对蚕卵进行细致地观察,能较准确地描述蚕卵的特点。了解一些养蚕的基本知识。

2.学生初步树立对生命的爱心及责任心。

3.学生通过饲养,用测量、文字、画图、拍照等方法记录饲养过程。

实验材料:蚕卵,蚕茧,养蚕用的孵化盒、饲养盒蚕卵,放大镜,蚕宝宝饲养手册,蚕宝宝成长档案。

实验过程:

蚕,是蚕蛾的幼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北部,主食为桑叶,也可用鹅菜补充。茧是由一根长度为300~900米(1000~3000英尺)连续的丝织成的。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功效。成虫的蛾不能飞,它又被称为“蚕蛾”,只是用于产卵以繁殖后代。因为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中文学名:蚕蚕蛾是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士把蚕茧带到欧洲。蛾体中型,雌、雄触角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小,无单眼,体翅灰白色,翅脉灰褐色。蚕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字形丝圈。每织20多个丝圈(称一个丝列)便动一下身体的位置,然后继续吐织下面的丝列。一头织好后再织另外的一头,因此,家蚕的茧总是两头粗中间细。家蚕每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cm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1500~3000m。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变蛾。

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

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蚕蛹美食(18张)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五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叶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五龄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彩蚕

抽到长达1.5km长!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家蚕有很强的食欲。它们昼夜不停地吃桑叶,所以生长得非常快,俗称蚕食鲸吞。脚部有吸盘,可吸在粗糙的物体上。当它们头部的颜色变黑的时候即表明它们将要蜕皮。在完成四次蜕皮之后它们的身体会变为浅黄色,皮肤也变得更紧,这表明它们将会用丝茧来包裹自己,在茧中变态成蛹。

如果允许蛹变态为成虫,自然地将茧溶解并钻出的话,由于茧被它破出洞,丝线将会变短,不能用于纺丝织绸,所以要在其尚未破茧以前将蚕茧放入沸水中杀死蚕蛹,并使得茧易于拆解。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功效。

成虫的蛾不能飞,它又被称为“蚕蛾”,只是用于产卵以繁殖后代。一般雌蚕蛾要比雄蚕蛾胖一些。因为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下面介绍一下蚕种、蚁蚕、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

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mm,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cm,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 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

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1~2龄适宜温度26~27℃,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相对湿度85%。

2.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kg;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一张蚕用叶3kg;3龄用自顶芽数下第5~6叶,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kg;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4.眠前处理:(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

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给桑量宜偏少。

大蚕饲养:

1.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2.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3.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达到良桑饱食的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4 、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5.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呈蜡黄色,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放好,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湿度85%为宜。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4~5天即可采茧出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活动准备:白纸若干张、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书和纸师:书和纸是一对好朋友,可是他们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吵架?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地说:"哼,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 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请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 1.到底纸能不能稳稳地站起来,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纸,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3.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的手真巧,通过折、卷等方法,使纸站了起来,纸这会儿开心极了。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 师:可是,书这会儿又说了:"我不仅能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猜测:纸也能托起书吗? 2.到底能不能,我们试一试。(幼儿再次实验)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进行小结。 四、提升难度(幼儿第三次实验)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可以任意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让它变小、变矮能托起更多的书。 3.幼儿操作尝试,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教师总结: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和纸的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 六、活动延伸: 1.工人叔叔阿姨根据纸的这些特性,用纸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 2.我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再找找身边还有什么物品是跟纸的特性有关的。

小蚕饲育技术要点

小蚕饲育技术要点 一、饲育特点 1、对温湿度要求严格,按小蚕标准化饲养技术规范表严格操作。 2、对桑叶质量要求严格,需要水分含量较多,含有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适熟叶,以满足小蚕迅速成长的营养需要。 3、及时扩座匀蚕,小蚕成长快,必须随着蚕的不断生长,扩大蚕座面积,通过匀蚕使蚕座内分布均匀,食桑机会均等,使蚕发育整齐。 4、加强消毒防病,蚕龄越小,对病原的抵抗力越弱,对农经及有毒物质抵抗力弱,必须加强对消毒防病以及防止农药中毒工作。 二、饲育形式 主要以盒帐育为主,在小范围内,创造高温多湿的环境,保持桑叶新鲜,利于蚕的正常生长,保全蚕头数量,为壮蚕期蚕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三、饲育技术 1、采桑和贮藏:小蚕用叶以叶色为主,叶位作为参考,收蚁当时的叶色绿中带黄,叶位从芽梢顶端由上而下2-3位叶,1龄以嫩绿色,叶位2-3叶,2龄以绿色5-6叶,3龄叶色浓

绿色,止芯芽叶(三眼叶)。1龄蚕吃叶点点被吃破(20%左右)大部份未吃穿上面一层表皮者为1龄适熟叶。 采桑分朝采和夕采。朝采不采露水叶,夕采在太阳西斜时进行,小蚕用叶少,贮桑半天至1天为宜,贮桑环境要求低温、多湿、偏暗、不易通风,以缸贮为主。 2、调桑和给桑:调桑包括选叶、称量、整理、切桑。1-2龄采用正方形切叶,大小是蚕的2倍,3龄可粗切叶饲喂。给桑:覆盖育每天3-4次,普通育5-6次,各龄初期和将眠时,给桑量要偏少,中食期逐渐增加,盛食期量要多,要求给桑分布均匀叶重叠少,给桑后要整座,给桑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3、扩座匀蚕除沙。扩座以蚕簇扩座,加网分箔为主,要求不伤蚕,座面平整。小蚕1龄不除沙,2龄起除,眠除各1次,3龄起除、中除、眠除各1次。 四、眠起处理 是养蚕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处理不当会影响蚕的健康发育。 1、眠前加网适时,饱食就眠。 2、提青分批,见眠后6-8小时,仍有部分蚕未就眠,加网提青,提出未眠青蚕给以良桑,放室内高处,促其就眠,缩小开差。 3、眠中保护。要保持眠座干燥、安静,避免强光直射、振动、风吹等刺激。温度比饲育期低0.5-1℃,湿度前干后湿以利脱皮,适当调箔,使

桑园套种前胡的技术要点

桑园套种前胡的技术要点 前胡为常用中药,性微寒,味苦、辛,有疏风清热、止咳祛痰之功效,多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膈满闷,咯痰黄稠。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天目山北麓,以盛产白花前胡为其道地药材而闻名。为稳定和发展宁国市的蚕桑生产,我们自1999年以来,利用宁国市种植前胡的技术与市场基础,对桑园间作前胡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探讨,结合科学养蚕套种前胡取得了较好收益。每667m2桑园套种前胡鲜产量达到300~500kg,可增加蚕农收入2800~5400元。现将桑园套种前胡的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1 生长习性与生长期 1.1 生长习性 野生前胡喜湿润凉爽,多生于海拔200~1500 m的山区向阳坡疏林缘、草丛、灌丛、路旁和山谷溪沟边。耐寒、耐旱、怕涝。前胡为深根植物,在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壤土生长迅速;平畈地、荫蔽过度、排水不良的地块生长不良,且易烂根;干燥瘠薄的沙土、质地粘重的粘土和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1.2 生长期 前胡生长期从4月中旬(气温达10 ℃以上)开始至11月底(气温降到12 ℃以下)结束长达220d,大致分为4个阶段。 幼苗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从种子萌发嫩芽到幼苗具有2片真叶。 盛叶期(5月中旬至7月上旬):2片真叶间抽出1~2片基生裂叶,真叶逐步退化,基生裂叶逐渐长大,转入叶片旺盛生长阶段,至7月上旬地下根长约3 cm,直径0.5 cm,植株高达20 cm。 根茎膨大期(7月中旬至10月上旬):种子繁殖地当年几乎不开花,但根茎随着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不断增长并储藏营养,至10月上旬地下根能长到20~30cm,根茎芦头处直径达2~4 cm;春天小苗移栽品和多年生前胡植株,6月底就有部分抽苔孕蕾,随后便逐渐开花结籽,根部木质化,不能药用;至10月上旬没有开花结籽的植株根茎直径能长到4~5cm。 成熟收获期(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从植株主杆顶端先熟,依次到下枝、侧枝,果实由青色转为紫黑色并陆续谢落后植株生长停止,叶子从下部向上逐渐枯黄,即可收获。

认识沙石中班科学教案

认识沙石中班科学教案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习用沙、石来表现各种造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 知道准备:1、平时散步、参观、春游及秋游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用沙、石做的各种建筑,看石人、石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游戏中让幼儿玩沙,科学桌上放置幼儿捡的各种石头。 物质准备:每人一块石头,每组一个盆,放上水,供给幼儿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黄沙(粗的和细的),玩沙工具若干,有关石头建筑的图片,沙盘两个(分别装干沙和湿沙)

1、探索活动:沙、石的由来。 ⑴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是先有石,还是先有沙?” ⑵做沙、石的实验。 将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用吹风机吹,观察其变化。 教师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而在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大石头可在变成小石头,小石头 可变成粗沙。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⑶让幼儿再次做上述沙、石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2、探索活动:认识石头。 ⑴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⑵启发提问:

①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②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③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④把石头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 ⑶教师帮助幼儿,形成认识: “你听了其他小朋友的发言,你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教师小结石头的特征。 ⑷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看),还可用来做工艺品。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桑蚕养殖历史

养蚕历史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蚕丝织成绢片、丝带和丝线。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蚕桑也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时对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才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又出现日晒和笼蒸。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元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嘉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国的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文化价值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浙江省吴兴的郊外,发现五千年人人类遗留的东西,其中有古代的丝织品,证明很早以前我国就会养蚕,传说黄帝的妃子螺,教人民种桑树、养蚕、抽丝、织布,让大家有好的衣服穿。二千多年前,中国人制造的丝织品传到欧洲,当时欧洲人还不会养蚕抽丝,不知道这么美丽的布料是怎麼做出来的,由于欧洲人很喜欢买丝织品,商人要运送很多丝织品到欧洲,於是开辟一条运送丝织品到欧洲的路,这条路称作丝绸之路。 我国广阔的原野上生长着许多桑树,有乔木,也有灌木。在桑树上生息着好几种昆虫,它们取食桑叶或蛀食树干。在些昆虫中,有一种吐丝作茧的鳞翅目昆虫引起了先民的注意,这就是桑蚕。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子。人们发现这种茧壳浸湿后,可以拉出长长的银色丝缕,这丝缕可捻成线,也可织成绸。这比起当时的衣服原料麻布和葛布来,要漂亮得多了。随着先民生活的定居,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蚕茧,即开始了人工饲养,并把蚕移到室内来驯养。 我国除桑蚕外,还有柞蚕、樟蚕、樗蚕、天蚕等。柞蚕(AntheraeapernyiGuerin-Meneville)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原产山东莱州(掖县),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现盛产于辽宁、河南等省。柞蚕最早见于《尔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蚕丝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曾经由官方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其主要饲料树种是栎属(Quercus)各种的叶子。 在古人眼里,蚕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这是一个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并赋予丝绸神秘,高贵的人文色彩,使之蕴涵浓厚的哲学意味。丝绸文化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蚕的一生》习题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6 课《蚕的一生》习题 一、填空题。 1. 从卵里孵出的蚕是蚕的__________________ ,蚕蛾是蚕的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蚕的一生经历 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四种形态。在图中相应位置 填出对应的形态。 2. 蚕卵里孵出的_________________ 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成蛹,从蛹里出 来的________________ 交配产卵, ________________ 是蚕生命的结束。 3. 蚕的一生经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_________________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天。 4. 蚕蛾的胸部有_________________ 足。 5. 从卵里出来的蚁蚕是蚕的___________________ ,蚕蛾是蚕的 _________________ 。 6. 二、判断题。 1.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种形态。() 2. 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3. 幼虫阶段的雌蚕和雄蚕也能交配产卵。() 4. 蚕蛾从茧里钻出来后,茧里有蚕蜕下的皮。() 5. 蚕的幼虫和成虫样子是完全不同的。() 6. 蚕卵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 7. 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8.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3 个月。() 三、选择题 1. 和蚕相同,蜜蜂的生命过程经历的四种形态也是()。 A. 卵→幼虫→若虫→成虫 B.卵→幼虫→蛹→成虫 C.卵→蛹→幼虫→成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 活动目标 1、观察平坦的纸和褶皱的纸可以承担的重量。 2、知道纸的形状不同,所承受的力量不同,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活动概要 -在各种形状的纸上放上书本,思考怎样形状的纸可以承受书本的重量,了解纸的力量。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 活动纸-纸的力量(用纸可以制作椅子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纸的力量】,调查我们周围纸的力量,推测平坦的纸和褶皱的纸可以承担的重量。 - 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纸? - 用纸可以干什么? - 纸可以承受多大的重量? - 把纸铺开可以放几个硬币? - 把纸折叠起来可以放几个硬币? 【展开】 2. 观看视频【纸的力量】,了解实验目标,备品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平铺的纸和折叠的纸哪个承受的力量大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1)在书上放好折叠的纸和没折叠的纸。 2)在纸上放硬币。 【活动:在纸上放硬币。】 3. 分别往折叠的纸和没折叠的纸上放硬币,观察纸能承受的力 量。 - 往纸上放硬币,哪种纸力气更大呢? - 折叠的纸和没折叠的纸哪个可以放更多的硬币呢? - 为什么这种纸可以放更多的硬币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纸的力量(坚固的纸桥)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 实验后一定要洗手。 ?活动评价 - 比较根据纸形状的不同,所承受力量的不同,并理解其中的道理,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把纸折叠几次或是把纸揉成一团所承受的重量高于把纸平铺着时 所承受的重量。所以把几张纸放在一起的话就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 根据纸折叠的样子的不同所以承受的力量也不同,纸可以承受压缩的力量,但是不能承受拉伸的力量。

种桑养蚕 大蚕饲养技术及要点

大蚕饲养技术规程及要点 1.领取蚕苗前二天,要对蚕房进行彻底消毒→清洗→消毒工作。 2.在养蚕中,工作前要洗手消毒,贮桑地方设防专用鞋,发现病弱蚕及时捡除;熟蚕后的残桑要远离蚕房堆放,最好当批烧掉。 3.第一天领回蚕苗,先在蚕房地板上撒布一层新鲜石灰,每张蚕苗均匀撒成畦形约共22平方尺。蚕苗下地后喂蚕前15分钟在蚕座上撒布一层防僵粉(灭僵灵1包、石灰粉3斤搅匀即可),然后将切成长短10厘米的桑叶均匀地喂给第一次桑叶于蚕网上。 4.从第二天起,每早喂蚕前16分钟在蚕座上先撒布一层石灰,然后喂蚕。 5.第三天喂足二天十小时左右后开始有眠蚕时,喂给切碎的桑叶,直至95%以上眠定。 6.第四天早上撒布石灰(不能撒防僵粉)提青,提掉迟弱的不眠蚕。 7.第五天放桑(5龄第一次桑)。当眠蚕经过22-24小时,已有98%蚕脱去旧皮,抬起头部左右摆动,口呈黑褐色时,先在蚕座上撒防僵粉后盖上胶网,约10分钟在网上喂给刀切碎桑,经过2-3小时在给第二次桑(切碎桑),即行换屎和分床工作。 8.第六天早上先扩座,均座,把蚕分布均匀,然后撒上石灰15分钟后给上条桑。 9.第七至第九天蚕处于盛食期,是增产蚕茧关键时刻,要给足饱食,一般分早上(6点)、午(2点)、夜(9-10点)给三次桑,夜的比白天多给二、三成桑,每次割回来的桑或给桑前必须松桑散去热气。条桑要立贮、覆盖薄膜。蚕房前后开对流窗,加强蚕座通风透气、防热、防焗工作。 10.第十天见有5%熟蚕,晚上10点喷脱皮激素(按师傅要求喷),随后未熟蚕的适量喂给至全部熟蚕。 11.第十一天熟蚕(透明、不食桑,爬在桑叶上摇头吐丝)可捡起上蔟,塑料簇每片放6斤熟蚕(可结3斤多茧),并搭成“八”字。上蔟地方要通风、干燥,室内开扇排湿,上蔟后定时上、下调簇2-3次。 12.第十三天(上蔟第二天)及时拾下簇面蚕另行上蔟,死的捡出以防污染好茧。 13.第十六天见化蛹呈黄褐色时宜采茧。动作要轻采轻放。好茧、下茧(细小茧、畸形茧、双宫茧)分装,并用竹箩装运出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石头》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石头》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入手。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各种形状各异、有趣的石头,可以玩,可以变成各种石制品,于是我和孩子们商量,开展一个科学活动《神奇的石头》,先引导幼儿去寻找各种各样有趣的石头,活动中再以幼儿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引导幼儿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让他们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认识石头种类的多样性,知道他们各有特性,让幼儿用开放敏锐的心去感受,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尽情的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最根本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 3、引发幼儿对周围石头的兴趣,关心周围的物质世界。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形状各异的石头;装满水的玻璃缸;内装纸盒、积木、雪花片、酸奶瓶的小筐;泡沫板、橡皮泥、擦手巾 2、人手一份:水彩笔

3、石头制品:石狮子、假山、石茶具、石头画、石臼、石雕等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探索石头奥秘的兴趣。 带幼儿参观“石头展览馆”,通过看、摸、玩等形式感受石制品,了解其名称用途,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石头制成)。 二、第一次玩石头,初步发现石头的秘密。 告诉幼儿每块石头都藏着许多不同的秘密,以寻找秘密的方式比 比谁找的秘密最多。 1、引导幼儿玩石头,用看、摸、掂、捏、敲、滚等方式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感知石头的不同特征。 2、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石头摸上去凉凉的,颜色有灰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石头的形状有的是尖的、有的是圆的,鹅卵石是椭圆形的,很硬、有点重…… 三、第二次玩石头,进一步感受石头特征。 指导幼儿把石头放在水中玩,然后再往水里投入塑料、积木、纸 盒与石头比较,发现问题。

蚕的一生教案

观察蚕的一生 活动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观察蚕宝宝的一生,描述蚕不同时期的变化,会记蚕的成长日记。 2.经历饲养小动物的大致过程,感受动物由小变大的变化。 3.能够对“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4.能够对“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二、知识与技能 1.学会饲养小动物。 2.知道蚕在不同时期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一生会发生变化和“昆虫”的身体结构等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珍爱并善待蚕宝宝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2.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的意趣。 活动建议 1.此活动最好是在春季天气温度较稳定时进行,上课前2~3天,用毛笔给蚕卵洒上少量的水,放置在较温暖的地方。 2.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学生完成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蚕卵。 3.学校或者学校附近有供学生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桑树。

4.把学生回家饲养和在学校饲养相结合,定期交流饲养的经验,为饲养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活动准备 蚕卵、放大镜、毛笔、纸盒 活动过程 一、蚕宝宝出生 1.分发蚕卵(这时已有小部分蚁蚕出壳或正在出壳)。 2.观察蚕卵(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描述其特征。(蚁蚕不能用手去捏,只能用干毛笔轻轻的去刷。) 3.探究:怎样饲养蚕宝宝?你准备喂它吃什么? 4.实验探究: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 (1)预测实验结果,做好记录。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贴好标签。(在盒子的侧面分别标注吃莴笋叶或吃桑叶的蚕) 5.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蚕宝宝细微的变化,保留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二、蚕宝宝的成长(两周后进行) 1.交流饲养蚕宝宝的经验,展示自己的蚕宝宝。 2.描述蚕宝宝的不断成长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观察蚕宝宝是怎样蜕皮的 (1)交流蚕宝宝蜕皮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2)探究: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蚕宝宝没有手,怎样蜕皮的?蜕一次皮有几块?它是从哪里开始蜕皮的?蜕皮后的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3)展示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小蚕饲育操作规范

小蚕饲育操作规范 养好小蚕是蚕茧丰产的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要养好小蚕,必须遵循以下技术。 一、狠抓消毒,严防蚕病 小蚕抵抗力弱,特别是夏、秋蚕,因连续多次养蚕病源多,毒力强,易发生蚕病。 1、蚕前消毒 蚕前要做到一扫、二洗、三晒、四消。蚕室和周围环境经打扫清洗后,要求达到手摸无灰尘,眼不见垃圾;蚕具要洗净,正反面要反复曝晒,并进行一次蒸汽消毒;蚕室、蚕具先用液体消毒品全面喷洒消毒1-2次,消毒液的配制:含有效氯1%的漂白汾溶液;1%的防消散和2%的石灰浆混合液;2%的甲醛与1%的石灰浆混合液;任选其中1-2种喷撒均匀,喷湿为止。最后进行一次熏烟消毒,可用毒消散、防消散、硫磺等,按其说明进行,然后开门开窗等烟气散失后1-2天即可。最后蚕室周围墙和地面也要用石灰水或2%的漂白粉溶液消毒一次。 2、蚕期中消毒 蚕期中要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对蚁蚕和2-4龄起蚕用小蚕防病一号或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1两加11.5斤的新鲜石灰粉混合均匀或用防消散1份和石灰粉40份混合均匀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各龄眠中要撒新鲜石灰粉一次(也可混合焦糠),三龄蚕要添食蚕用氯霉素1-2次,每次加清水半斤,喷雾在5斤桑叶上添食喂蚕,注意现配现用。蚕期中室内可根据情况用防消散混合焦糠或麦草进行熏烟,用量每立方米3克,密闭60分钟,立即打开门窗排除烟气,对防僵病有一定效果。为了防止浓病的蚕座感染,每龄龄中撒新鲜石灰粉一次(1-2龄用焦糠石灰粉,3龄用石灰粉) 3、建立清洁卫生制度,要坚持做到换鞋入室,门口撒石灰,每次除沙后、采桑、切桑,给桑前要洗手,每天应对蚕室、贮桑室地

面用有效氯0.5%漂白粉或2%石灰水消毒一次,换下的塑料布和小蚕网要及时洗晒并用消毒药品消毒。并注意及时淘汰病弱小蚕和迟眠蚕。 4、为了保持蚕座清洁卫生和干燥环境,减少遗失蚕,一龄一般不除沙,2-3龄起眠除各一次。 二、继续补催青,适时合理收蚁 为了提高一日孵化率,达到一次收齐,缩短收蚁时间,不伤蚁体,保证蚁体健壮,必须进行补催青,适时收蚁。 1、从催青室取回蚕种,立即摊开放在蚕匾中,上盖湿匾,温度26℃,相对湿度85%,并遮光黑暗保护,如转青卵发育齐,第二天早晨5-6时感光,促使孵化,按时收蚁。如遇转青卵发育不齐,则温度降低到23℃,相对湿度80%,这样因黑暗和温湿度偏低就可控制发育快的,不会孵化,而对发育慢的胚子仍然促进其继续发育,一直保护到第二天晚上12点,再升到目的温湿度,同时检查蚕卵,如有少数苗蚁,用叶引出或用鸡毛扫净,到第三天早上按规定时间感光,即可促使孵化,其孵化率可达95%以上,两天就能全部收齐。如因夏秋期温度较高,无法控制到24℃,则应按时采取分批收蚁,不要迟延,避免蚕体虚弱。 2、收蚁适期,春蚕和晚秋蚕在上午9时开始收蚁,10时前结束。夏蚕、早、中秋蚕,要在上午8时开始收蚁,9时前结束。 3、收蚁方法:先将桑叶切成以一条半蚁蚕体的宽度,6-7条蚁蚕长的长条叶,按比蚕种纸略大一点的面积把长条叶和小方块叶均匀地撒在蚕座上,再将蚕种纸连同孵化的蚁蚕扣在桑叶上,经10-15分钟后,蚁蚕就全部爬在桑叶上,即可揭去蚕种纸,如蚕种纸上还有未爬尽的蚁蚕,再撒点桑叶,等爬到桑叶上,再用鸡毛轻轻扫下,最后用鸡毛、蚕筷定成长方形的蚕座,立即喂一层小方块叶,在喂第二次桑叶前进行蚁体消毒,再给第二次桑叶。 三、掌握标准温度、湿度 小蚕的体温较室温偏低,且体水率散发快,对高温适应性和多湿抵抗

“研究蚕的一生”自然长周期探究活动汇报

“研究蚕的一生”自然长周期探究活动汇报 海桐小学褚兰兰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当前小学自然教师应该关注的。开展小学自然长周期探究活动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2006年起,我带领学生们就“植物的向光性”、“蚕的一生”等课题展开过一些小小的研究。接下来我就以“蚕的一生”的课题研究为例,谈谈本校开展长周期探究活动的情况。 一、内容选择 三年级自然课中有“家蚕的一生”这一内容,学生们普遍对蚕的生长充满了好奇。他们有许多疑问,比如: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蚕卵孵化的快慢?除了桑叶,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雌雄蚕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蚕茧的颜色会不一样…… 大家有许多猜测,但这只不过是猜测,我们决定就蚕的一生来展开研究。 二、制定方案 2007年2月我在三(1)、三(3)班挑选了一部分对自然探究活动特别感兴趣的同学,成立了蚕宝宝研究小组并确立了总课题。 通过学生们讨论,我们决定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以小组的形式制定研究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⑴第一阶段: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蚕卵孵化的快慢? ?温度小组:研究温度的高低是否会影响蚕卵孵化的快慢? ?光照小组:研究光照的多少是否会影响蚕卵孵化的快慢? ?湿度小组:研究湿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生活环境小组:研究生活环境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⑵第二阶段:不同的食物对蚕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⑶第三阶段:为什么蚕宝宝结的茧颜色不一样? 这次探究小组的成员中有4位曾在2006年研究过“植物的向光性”。对于如何制定研究方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记录,如何总结,他们比其他的一些队员显得更有经验。因此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让他们分别担任了温度小组、光照小组、湿度小组、生活环境小组的组长。组员则是在组长招募、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由我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使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发挥最大作用,小组成员间能优势互补。 我还在研究过程中,将权力下放,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怎么设计本小组的实验,实验记录表怎么设计,记录哪些方面,怎么记录,需要什么材料,由谁准备这些材料,什么时间开始活动等。 三、活动实施 ⒈对时间的安排(以第一阶段为例) 第一阶段有四个小组,共16位学生,分别来自三年级不同的班级。其中除4位学生以外,其他12位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长周期探究活动,再加上我们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这么多同学一起来进行,显然不合适。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纸折叠后产生的弹力。 2、尝试折叠各种纸,感知纸的弹力大小与纸的折叠次数、纸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乐意在集体和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卷筒纸的纸芯、报纸、白纸、卡纸、手揉纸、记录表、铅笔等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探索报纸的弹力 1、报纸有弹力吗? 教师手拿一张报纸说:“这是一张报纸,它的力量特别大,你们信不信?” 教师操作验证。 2、提问:“是谁把纸筒弹起来的?” 、“报纸的弹力从哪里来?” 3、幼儿动手操作,感受报纸折叠后产生的弹力。 二、探索报纸弹力的大小与折叠次数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演示。 2、“你的纸筒弹起来了吗?你是怎么让纸筒弹起来的?请你试一试,试给大家看一 看。” 3、讨论:同一张报纸折叠,为什么纸筒弹起的高度不一样? 4、幼儿再次操作,感知如何使报纸的弹力变大。 三、探索不同种类纸的弹力大小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猜测不同的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变化。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猜测三种纸折叠相同的次数后弹力的大小一样吗?请幼儿在记录表上用大小标记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自己的猜测 2、幼儿操作验证,并记录在记录表上,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大记录表上记录 教师总结 五、结束活动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活动反思:(一研)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一开始我就进行了报纸弹力的实验,然后告诉幼儿报纸有弹力, 再让幼儿照着我的样子去操作,这样致使幼儿在操作时没有悬念,兴趣不浓。如果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报纸的这些秘密,那么幼儿的兴趣也许就更浓了。探索的目的性也就更强了。另外,在幼儿讲述猜测结果时,教师最好准备一张大记录纸,便于汇总。

种桑养蚕实用技术要点

种桑养蚕实用技术要点 一、种桑实用技术要点 (一)桑树生长生育的环境 (1)温度:桑树需要在一定的适温范围才能正常生长。气温在5℃以上时桑根开始进行呼吸。气温在12℃以上时在水份充足的情况下,则冬芽萌发,枝、叶在25℃—30℃随温度的增加而加速生长。 (2)光照:桑树是喜阳的植物,要有充足的阳光才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正常生长。 (3)水分:桑树全株含水量占60%,水分不足会妨碍桑根和新销的生长,叶片凋萎下垂,严重时枯黄脱落;水分过多,土壤通透性差,缺氧,叶质差,桑树生长不好,过长时间的水淹也会使桑树死亡,水分过多的桑叶养蚕不好。 桑树是深根性植物,耐旱不耐涝,所以选择桑园时地下水位宜低于地面3市尺以下,因桑树的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地表以下20—30公分的上层。 (4)空气:空气也是桑树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桑树晚间需要吸入氧气,日间要吸入CO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5)桑树生长需要各种营养元素,这里主要指N、P、K。 N:是桑叶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成份。 P:能促进细胞的分裂,根茎的生长、叶绿素的形成,增强树体的抗逆性。 K:有助营养物质的转运,充实根茎,促进成熟。 除以上主要素外,还需要钙、镁、硫、硼、锌、铁、铜、锰等微量元素。 (6)土壤: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它的生长与土层的结构、PH值、水分、养份有着密切的关系,桑树的适应性较强,可在PH值4.5—9的范围,即在偏酸、偏碱性土质中生长,砂土、红壤土都能种,但在中性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 (二)繁植桑苗:桑树的繁植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植等方法,这里主要讲种籽繁植。 1、苗地的选择和整理 育苗地应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且无青枯病危害的沙质壤土。播种前要翻整土地,亩施腐熟有机肥40—80担作基肥。苗床高4—5寸,宽4尺,工作行一尺,龟背形防积水。

中班科学教案 泥土和石头

泥土和石头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区分泥土和石头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 (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 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 (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 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 (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 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 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 (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材料准备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活动评析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 不一样的石头

大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石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石头 来源: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崔凤 【设计意图】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观赏;能玩游戏;还能对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我们的河边、马路、山上、造房子等地方都可以看见它们,这些不起眼的石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我小时候也特爱玩石子棋、收集石子的游戏。在与孩子们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头,激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咦,这石头怎么都是白白的?”、“石头是哪来的呢?”、“石头可以用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起来,顺着孩子们的兴趣,思路,我决定带孩子一起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秘密。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和认知兴趣,并在做做玩玩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石头的多样性(出处、特性),丰富地理知识。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验材料、用书同幼儿人数。 【活动重难点】 1、幼儿能说出三种石头不一样的现象。 2、教师对三种石头产生不同现象后的反复引导。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石头。(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二)基本部分 1、欣赏石头风景图 大千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石头风景中吧! 2、提问、猜想、记录

(1)提问:在大自然中,石头成为美丽的风景,石头又分为哪几种,每种石头又叫什么? (幼儿讨论)并且介绍石头的正确名称观看课件,了解石头名称。 (2)猜想: ①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是哪一种? ②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写字的是哪一种? ③你觉得三种石头摸上去最光华的哪一种? (3)纪录: 幼儿把猜想记录在《幼儿用书》的猜想表格中。 3、幼儿动手实验,感知石头的特性, (1)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在手中,感受那个摸起来最光滑。 (2)用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在黑卡纸画画,哪个可以画出来。 (3)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进水中,会发现哪个能浮起来。 (4)把自己发现记录在《幼儿用书》的发现表格中(教师帮助幼儿认读书中相应的正确答案)。 4、通过课件帮助幼儿了解石头更多的用途。 石头有这么多的秘密,小朋友们知道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幼儿所说,师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如:石头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用来盖房子、造桥、铺路……有些石头经过工人叔叔加工成我们的日常用品,如石磨、茶几和漂亮的工艺品石獅子、玉镯、玉佩…… (1)一般的岩石、鹅卵石、大理石、花岗岩可用于铺路、造桥、盖房子等。 (2)玉石、红蓝宝石、钻石是较为名贵的石头,可以制作装饰品。 (3)本地盛产的名石——寿山石,特别名贵,可做成工艺品。 (三)结束部分 石头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利用教具,探索石头的玩法,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四)活动分享 打开《幼儿用书》本次活动栏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孩子们能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三种石头的不同特点,得到了最直接的经验。同时,孩子们对试验很感兴趣,也很专注,因此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反思

(封面) 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幼儿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报纸、宣纸、牛皮纸的不同承受力并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用记录表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纸条提水”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纸力量也不同,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活动难点: 尝试改变纸的力量。 活动流程:

感知了解“纸的材质”---猜测验证“纸的力量”---尝试改变“纸的力量”---拓展延伸“纸制品的方便”。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纸条(报纸、宣纸、牛皮纸)、矿泉水若干;有柄小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教师操作材料:报纸做的购物袋一只;有柄小筐一只;矿泉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纸的材质是不同的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纸:报纸、宣纸、牛皮纸,这三种纸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 师幼小节:它们的颜色、用途不同,有的软软的、薄薄的,有的硬硬的、粗糙的,它们的材质是也不同的。 3. 如果用这三种纸来做购物袋,谁能装最重的物品,为什么? (环节自评:报纸、宣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性接触到的物品,此环节加上牛皮纸后直点主题式的导入,鼓励幼儿再现对报纸、宣纸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发现这三种纸的材质不同,形成新经验。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测和假设。) 二、纸条提水实验:找出承受力最大的纸 1. 究竟谁做购物袋最合适呢?我们来做个“纸条提水”实验。 2.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取一张纸条,两手提起装有水的小筐,看看这张纸最多能提几瓶水(从装一瓶水开始),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每种纸条都要试一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