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标准教案

最新 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标准教案
最新 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标准教案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对接广播电视、高级秘书、公共关系、广告、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上承“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下接“文化产业调研与项目策划”。“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主要讲授网络传播理论和网络传播实务两方面内容,主要涉及网络媒体中的新闻传播者、网民、网络传播效果、网络新闻、移动互联网、网络公关等方面内容。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新闻和广告等各方面专业人才。本课程

在培养学生调查、策划、执行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结合理论和案例,向学生传授网络传播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掌握调查、策划、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扩充与网络新闻、网络广告、网络互动组织、媒介融合等领域的知识;注重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课堂实践,让学生参与课堂,并制作出有独立思考、有完整内容的专题节目。

2、具体方法:采用专题教学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介绍网络传播的实务,第二阶段主要讲解网络传播的相关理论。由于新媒体日新月异,教材上的知识迅速被淘汰,学生难以从教材中获得新趋势、新知识;教师的讲授囿于其自身积累与平日观察,视野也有所限制;学生仅听教师讲解,难以掌握获知新媒体知识之方法;因此,教师每周在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之后,专门设立一个专题。该专题由教师提出方向,学生选题、策划、主持、讲解、参与互动,组织一个40分钟的专题(课程),并冠以《新媒体观察》之名。项目流程:每位同学需要参与最少1次;学生组队;小组根据每周的内容确定选题的方向(或者小组自报方向);小组将选题、设想报给教师;小组策划一个专题;专题的时间是40分钟;专题形式不限,可以是辩论式、研讨式、讲解式……(但需要分成至少三个栏目)。教师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教学进度,学生根据每周进度选择新鲜的话题进行专题讲解,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理论+实践”、“课堂+课外”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继续深化所学知识并最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整个课程设计将社会调查、节目策划与口语表达

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懂得如何分析优秀的网络传播案例,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和业界动态。

2、提高学生洞察、调查、策划等能力,使之建立起创新、务实的实践精神。通过分析优秀案例和课堂实践“新媒体观察”,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网络传播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调查能力、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在媒体、政府部门、企业就业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1、培养网络传播案例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

2、掌握网络新闻、网络政务等网络传播专业人员必备的技能、拥有良好的专业意识;

3、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快速跟踪新技术和文化市场需求的能力;

4、培养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调查研究能力;

5、具有独立参与策划或参与团队策划能力,具有较强的项目执行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无。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

(二)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与设计)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人:杰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一、概念比较题(共5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5 分) 1.IPTV/ITV/NGB/DTV ①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②宽带互联网视听业务又叫做iTV,是中国电信推出的新一代交互式宽带视频服务,通过电视接入宽带网络,享受直播、点播、回看节目,使用增值应用。 ③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是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核心技术为支撑,有线无线相结合、支持“三网融合”业务的、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网,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务等行业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服务遍及千家万户。 ④数字电视(DTV):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电视形态。 2.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①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进行连续及时的报道,完整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 ②所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在的必然联系。 ③连续报道的时效性强,时空集中;系列报道的时效性差,时空跨度大。连续报道按时间顺序进行,每次节目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系列报道没有时间上的承接关系,侧重反应事物空间上的平行关系,报道顺序随主观而定。在题材选择上,连续报道多为事件性新闻,特别是那些突发性

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4.14.)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人)审定日期06B156010122吴美慧2015.8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表 课程代码开设学期适用专业周课时理论课时考核方式课程类型 推荐教材名称 参考教材名称 前修课程后续课程 06B156010122课程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第1学期英文名称 Th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image recognition 建筑设计技术 4周 /学期10总课时40学分4 20实践课时20作业次数10报告次数2 考核方法笔试机考设计(论文)其它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作者 白金波陈中玉 张增宝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名称《建筑制图与识图》作者赵艳敏吴俊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名称初等数学 代码 名称建筑 CAD 、建筑施工技术 代码06B156030122 ; 06B156030130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现行制图标准; 2.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 3.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二)能力目标 1.会用绘图仪器制图; 2.能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常见的工程形体投影图; 3.能熟练的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4.会绘制是施工图的放样图; 5.具有绘制一般建筑物视图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 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采用设备演示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各种 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绘图的思路和方法;能规范地绘制图纸。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 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识图和制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本课程学习情境设置: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按照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理论 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学习情景共设计了 2 个: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2.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梁结构、板结构等)。 (三)学习子情境设计 2个学习情景所对应的子情景合计7个子情境。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第17卷第4期2009年10月 系统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Vo1.17No.4 oct ,2009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刘建香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从复杂网络模型的演化入手,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从两方面进行综述:一是对国外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介绍,包括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进展的总体概括、复杂网络动力学行为以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研究介绍;二是国内根植于本土的复杂网络的研究,包括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复杂网络拓扑性质、动力学行为,以及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研究等。并结合复杂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复杂网络;演化;拓扑;动力学行为中图分类号:N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08(2009)04-0031-07 收稿日期:2009-01-05 作者简介:刘建香(1974—),女,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系统工程。E-mail :jxliu@https://www.360docs.net/doc/129527383.html, 0引言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而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所组成的。如果用节点表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系统的元素,两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系统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网络就为研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 的描述方式[2、3] 。复杂网络作为大量真实复杂系统的高度抽象[4、5],近年来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 点,随着复杂网络逐渐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已有学者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学者对国外的研究进展情况给出了有价值的文献综述,而方锦清[6]也从局域小世界模型、含权网络与交通流驱动的机制、混合择优模型、动力学行为的同步与控制、广义的同步等方面对国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括,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介绍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的综述文献。本文从复杂网络模型的演化入手,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对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的研究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1.复杂网络模型的发展演化 网络的一种最简单的情况就是规则网络 [7] ,它 是指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来表示,也就是说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遵循既定的规则。但是对于大规模网络而言由于其复杂性并不能完全用规则网络来表示。20世纪50年代末,Erdos 和Renyi 提出了一种完全随机的网络模型———随机网络(ER 随机网络),它指在由N 个节点构成的图中以概率p 随机连接任意两个节点而成的网络,即两个节点之间连边与否不再是确定的事,而是由概率p 决定。或简单地说,在由N 个节点构成的图中,可以存在条边,从中随机连接M 条边所构成的网络就叫随机网络。如果选择M =p ,这两种构造随机网络模型的方法就可以联系起来。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对于大量真实的网络系统而言,它们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介于两者之间。1998年,Watts 和Strogatz [8]提出了WS 网络模型,通过以概率p 切断规则网络中原始的边并选择新的端点重新连接 31--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概论复习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人:杨杰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一、概念比较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IPTV/ITV/NGB/DTV ①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②宽带互联网视听业务又叫做iTV,是中国电信推出的新一代交互式宽带视频服务,通过电视接入宽带网络,享受直播、点播、回看节目,使用增值应用。 ③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是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 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核心技术为支撑,有线无线相结合、支持“三网融合”业务的、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网,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务等行业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服务遍及千家万户。 ④数字电视(DTV):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电视形态。 2.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①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及时的报道,完整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 ②所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③连续报道的时效性强,时空集中;系列报道的时效性差,时空跨度大。连续报道按时间顺序进行,每次节目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系列报道没有时间上的承接关系,侧重反应事物空间上的平行关系,报道顺序随主观而定。在题材选择上,连续报道多为事件性新闻,特别是那些突发性的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系列报道的题材大多为典型报道和反映各方面成就等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

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人)审定日期06B156010122吴美慧2015.8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表 课程代码06B156010122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开设学期第1学期英文名称 The architectural drawing and image recognition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技术 周课时 4 周/学期10 总课时40 学分 4 理论课时20 实践课时20 作业次数10 报告次数 2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核方法笔试机考设计(论文)其它课程类型 通识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 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推荐 教材名称 名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作者 白金波陈中玉 张增宝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是否 参考 教材名称 名称《建筑制图与识图》作者赵艳敏吴俊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否高职高专 教材 是否前修课程 名称初等数学 代码 后续课程 名称建筑CAD、建筑施工技术 代码06B156030122;06B156030130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现行制图标准; 2.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 3.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二)能力目标 1.会用绘图仪器制图; 2.能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常见的工程形体投影图; 3.能熟练的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4.会绘制是施工图的放样图; 5.具有绘制一般建筑物视图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采用设备演示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绘图的思路和方法;能规范地绘制图纸。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识图和制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本课程学习情境设置: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按照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学习情景共设计了2个: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2.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梁结构、板结构等)。 (三)学习子情境设计 2个学习情景所对应的子情景合计7个子情境。 1.各种绘图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第一章 1.1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 印刷术国家>公民 电报 互联网 变化: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1.2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 人人是记者;监督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1.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去中心化: ①原因: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②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再中心化: ①原因: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1.4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精英“冷眼旁观”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意义:安全(信息,一时形态) 政策推行 措施:可操作的“解释框架” 1.5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全球化”与“个人化” 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 后现代性特征:碎片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 即:吉登斯“意向性” 问题:中国媒体面对现状怎么办? 即:媒体转型措施。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2.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类比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2.2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2.3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1.硬件设备终端划分 ①计算机 ②手机与便携式电子设备 ③数字电视机 *户外LED 2.软件属性分 ①web1.0

广播电视编导与新媒体简历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19xx.xx.xx 民族:xx 政治面貌:xxxx XX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与新媒体专业20XX届XX方向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xxxxxxxx@https://www.360docs.net/doc/129527383.html, 求职意向及自我评价 期望从事职业:记者、主持人、主编、排版设计(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平易近人,有自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迎接挑战,勇于面对压力。具备电视节目的前期策划、采访、后期剪辑技术,具备电视节目的拍摄技术,熟悉各型号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相机的使用。对待工作,善于沟通,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强,敬业爱岗,诚实守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多才多艺,乐观开朗向上,有进取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努力用自身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教育经历 20xx.9~20xx.7xx大学xx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与新媒体专业xx学士 学分绩点(GPA) x.x (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获得××大赛“一等奖” 20xx年获得校级“优秀团员” 20xx年获得院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项目/科研经历 20xx年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实践/工作经历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记者 主要工作:主要负责正刊和特刊专题的策划、采访与写作,对房地产行业最新最热门新闻进行深度挖掘与报道,对知名房地产界人士进行专访。长期跟线的企业有中国奥园、星河湾地产、中海地产、合生创展、中原集团、合富辉煌、至道地产、瀚华建筑设计等等,在与其接触中,对各企业的发展特点有了深入地认识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电视台外景主持 主要工作:在山东泰山电视台《天天说事》栏目专题部担任采访记者、摄像记者、录音员、出镜记者、后期配音及后期编辑制作人员,在《新闻零距离》栏目中担任出镜记者,编导及后期新闻配音职务,随后在成都《星地产》节目做过几个月外景主持,在成都文艺广播电台做过一个月的广播剧配音 个人技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一级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级甲读写能力精通优秀的听说能力 本专业证书 记者证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与CAD 学时:80 (一)课程性质 《工程制图与CAD》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之一。培养学生识读水利工程图和房屋建筑图的技能,该技能是水利工程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预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模式,以实际工程中典型的水工建筑物为案例,以拟定的实训题目为任务,图物对照进行读图和绘图,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的需要来进行,让学生在完成具体训练的过程中来发展职业能力;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完成工程建设岗位上相应的工作任务。

(五)课程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见附表15) (六)教材选择 1、程时甘主编.现代机械制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程时甘主编.现代机械制图习题集.北京: 电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水利工程制图》及《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河海大学出版社印翠凤张牧主编 2、《房屋建筑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凌卫宁李柯主编 (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1、网络资源利用 教师借助网络课程,完成与学生的教学交互,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同时学生通过互联网精品课程网站共享型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专业课程。 2、实训资源利用 学生通过实训能随时验证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自主学习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中心去完成某项仿真或真实工作项目。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专业绘图实训室 (九)教师要求 专职教师两名 (十)教学组织与设计 实施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模式,以实际工程中典型的水工建筑物为案例,以拟定的实训题目为任务,图物对照进行读图和绘图,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 (十一)考核方式 考试与考查结合,平时与阶段结合,随堂实训占重要组成。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去掉“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复杂网络研究概述,入门介绍

复杂网络研究概述 周涛柏文洁汪秉宏刘之景严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近年来,真实网络中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发现激起了物理学界对复杂网路的研究热潮。复杂网络区别于以前广泛研究的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最重要的统计特征是什么?物理学家研究复杂网络的终极问题是什么?物理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现象对拓扑结构是否敏感?物理学家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原因和意义何在?复杂网络研究领域将来可能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从整体上概述复杂网络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复杂网络小世界无标度拓扑性质 A short review of complex networks Zhou Tao Bai Wen-Jie Wang Bing-Hong? Liu Zhi-Jing Yan Gang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iscoveries of small-world effect and scale-free property in real-life networks have attracted a lot of interest of physicists.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complex networks that known from regular networks and random networks? What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study of complex networks? Are physical processes sensitive to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networks? What are the reason and meaning that physicist come into the research field on complex networks? What are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concentrate on those questions above and give a general review about complex networks. Keyword: complex networks, small-world, scale-free, topological characters 1 引言 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复杂系统都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网络加以描述。一个典型的网络是由许多节点与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一些边组成的,其中节点用来代表真实系统中不同的个体,而边则用来表示个体间的关系,往往是两个节点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系则连一条边,反之则不连边,有边相连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被看作是相邻的。例如,神经系统可以看作大量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1];计算机网络可以看作是自主工作的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如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2]。类似的还有电力网络[1]、社会关系网络[1,3-4]、交通网络[5]等等。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考虑网络的时候,往往只关心节点之间有没有边相连,至于节点到底在什么位置,边是长还是短,是弯曲还是平直,有没有相交等等都是他们不在意的。在这里,我们把网络不依赖于节点的具体位置和边的具体形态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网络的拓扑性质,相应的结构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那么,什么样的拓扑结构比较适合用来描述真实的系统呢?两百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最初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认为真实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表示,例如二维平面上的欧几里德格网,它看起来像是格子体恤衫上的花纹;又或者最近邻环网,它总是会让你想到一群手牵着手围着篝火跳圆圈舞的姑娘。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数学家们想出了一种新的构造网

广告学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差异

广告学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差异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码相机的快速普及,让全民摄影的时代到来,让人人皆为记者成为可能。同时,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瓜分着传统媒体的市场。而在传统媒体市场,摄影记者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他是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在社会舆论监督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那么,在新媒体时代的形势下,摄影记者该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以寻求更大的发展呢? 新媒体时代的图片传播现状 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传播优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记者。信息发布者遍布世界各地,其数量远非传统媒体可以企及。在上世纪末,各省市都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强调视觉成为报纸激烈竞争的主要手段。各大都市报相继推出《视觉周刊》、《影像》、《镜像》等摄影报道栏目。然而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后,数码技术的普及速度令人瞠目,短短几年,人手一机已不是神话。首先,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往往由于专职摄影记者的缺席,拍到现场第一张照片的是使用小型相机或手机的市民,紧接着专门的拍客应运而生。例如《都市快报》开辟了“快拍快拍”摄影专栏,专门刊发读者来稿;《新快报》视觉新闻形成了“城市快镜”与“手机部落”并存的局面。特别是“手机部落”栏目的设立,追求“人人做记者,拍摄身边事儿”,结合编辑思

路、虚假图片控制、话费奖励政策等综合手段,让百姓参与新闻监督、行使话语权,体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民主,实现了新闻图片的时效与报网互动。在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在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广泛性方面的优势已越来越少。对于预先计划好的活动事件,摄影记者固然可大显身手,但对于突发事件则显得力不从心从事件的发生到媒体做出安排,再到摄影记者赶往现场,其间必定耗费一定时间,而事件现场却可能拥有几乎无处不在的信息发布者、目击者,他们在事故现场用相机、拍照手机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如xx年7月的伦敦地铁爆炸案,事后在电视上播出的爆炸场面多为事故现场目击者手机拍摄的视频。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在信息的清晰度及质量等方面也许还难以与专职摄影记者匹敌,但单从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效性而言已经完超摄影记者,这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颇有魅力。 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中,并不意味着摄影记者将被淘汰。以新闻的时效性为例,从报纸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新媒体,时效性的渐进印证了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对新媒体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相对的,‘新’相对‘旧’而言……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既然电视、广播以及网络都未曾取代报纸,那么依附于新媒体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完全取代不了摄影记者。 摄影记者的不可替代性

广播电视编导与新媒体自我简介自我鉴定 个人简历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 XX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与新媒体专业 20XX届 XX方向 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 期望从事职业:记者、主持人、主编、排版设计(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平易近人,有自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迎接挑战,勇于面对压力。具备电视节目的前期策划、采访、后期剪辑技术,具备电视节目的拍摄技术,熟悉各型号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相机的使用。对待工作,善于沟通,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强,敬业爱岗,诚实守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多才多艺,乐观开朗向上,有进取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努力用自身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 xx大学 xx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与新媒体专业 xx学士 学分绩点(GPA)(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获得××大赛“一等奖” 20xx年获得校级“优秀团员” 20xx年获得院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记者 主要工作:主要负责正刊和特刊专题的策划、采访与写作,对房地产行业最新最热门新闻进行深度挖掘与报道,对知名房地产界人士进行专访。长期跟线的企业有中国奥园、星河湾地产、中海地产、合生创展、中原集团、合富辉煌、至道地产、瀚华建筑设计等等,在与其接触中,对各企业的发展特点有了深入地认识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电视台外景主持 主要工作:在山东泰山电视台《天天说事》栏目专题部担任采访记者、摄像记者、录音员、出镜记者、后期配音及后期编辑制作人员,在《新闻零距离》栏目中担任出镜记者,编导及后期新闻配音职务,随后在成都《星地产》节目做过几个月外景主持,在成都文艺广播电台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识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视图、绘图技巧,熟练绘制工程图纸。具备独立运用AutoCAD设计和制作工程图的能力。达到专业绘图员等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概念、制图基本知识; 2.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3.熟练掌握《工程制图》国家标准; 4.掌握零部件图样的计算机绘制方法和图纸要求; 5.掌握徒手绘制工程图样方法; 6.掌握利用工具按国家标准绘制工程图样方法; 7.掌握AutoCAD绘制工程图样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读中等难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2.能正确查阅《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并根据国家标准正确绘制工程图样; 3.能够利用手工和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 4.能独立运用AutoCAD设计方案、绘制工程图样; 5.能使用各种工具拆装部件或机器;能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工程图样; 6.能使用技术测量工具进行零件、装配体测绘。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 三、参考学时64 四、课程学分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008修改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能在新闻媒体网站、商业网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和网络产品运营工作或新媒体传播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为适应新媒体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熟悉新媒体的内容策划和制作,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全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专题制作技能; 3、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产品策划和推广技能; 4、具备全媒体素养和整合沟通能力; 5、具备适用的外语及计算机能力。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文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核心知识领域)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评论、新媒体广告、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调查与统计分析、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军训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计6学分。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 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3、新闻学专业实行“三学期制”,即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之外,增加一个“第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研究

113  第2卷第6期传媒论坛 广播电视当前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不断去强化自身去抓紧机会,积极探索出一条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互补不足,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各项事物都在不断优化。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新媒体能够优化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交流方式,实现碎片化的传播。现阶段,新媒体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人们能够从自身的需要及时间等方面出发,运用移动终端设备自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和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在点播、互动等方面均有很大优势。在新媒体的应用下,人们在自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时,还能够和媒体间开展有效互动,甚至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由此可知,新媒体令社会信息的收发与传播等更加开放。除此之外,人们还能够自由地选择信息接收的方式,这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居民能够从自身需求入手,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在新媒体运作的过程中,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当下的人们更喜爱新媒体。通过这些可知,广播电视媒体要想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积极与新媒体融合,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励。从广播电视行业的实际情况看,新媒体的出现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在这种情况下生存与发展下去,其必须加强创新,对各个方面进行优化。所以,广播电视必须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只有这样,其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此,笔者就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广播电视应积极开发独立自由的新媒体传播渠道 对于当前很多传统媒体而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生存环境下,很多占有市场优势、资金实力雄厚的传统媒体都应当积极开发独立自有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增加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其应当根据开发需要而配置相应的团队,在新媒体节目的研发与推广方面多下功夫。企业还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控制好节目的版权,从而使得自身的节目传播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有效保护。不仅如此,传统媒体还应该基于当前的媒体环境而积极创建新媒体公司,并且开发更多的新媒体视频移动客户端。这些都是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 重要基础,只有做好这些工作,广播电视才能够持续妥善媒 体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传统广播电视企业未能够与时俱进,没有参与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其缺乏必要的服务器等技术设备、高水平的新媒体人才、雄厚的资金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从政策、资金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其帮助,从而令传统广播电视企业能够快速与新媒体融合,实现蜕变。 (二)广电集团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新媒体的发展 从当前我国传媒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各传媒企业间有着突出的差异。在传统媒体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有的电视台为了降低风险与压缩成本,其主动与新媒体协作,以此来实现双方的共赢。然而大部分的合作内容都集中在产品制作、节目播出等方面,很少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路径进行合作。这也导致其节目播出后反响平平,效果差强人意。 (三)广播电子与新媒体的融合中应加强网络科技的应用 在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显著加快。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开始加强网络科技的应用,推出卫星现场直播等节目。不仅如此,在网络科技的应用下,更多先进的图像技术和音频技术被应用进来,新闻节目一改往日枯燥与呆板的情况,变得更加生动与形象。在当前社会下,公众对于新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广播电视媒体企业应加强网络科技的应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还有相当一部分广播电视媒体企业在视频传播方面深受带宽、网速等基础条件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广播电视在与新媒体进一步融合时,相关领导应对网络技术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积极引入先进的网络技术,从而为两者的融合提供技术保障。 三、结束语 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相关领导应对广播电视的现实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其应采取多种措施,如积极开发独立自有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强化网络科技的应用、加强业内协作等。相关人员应加强创新,不断优化节目质量,从而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明.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研讨[J].新闻研 究导刊,2018,9(21):255. 摘 要:在当前社会中,新媒体正不断崛起。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更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必须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在本文中,笔者先论述了新媒体的概念,总结了新媒体的特点,从受众基础、广告市场、人才分流、媒体格局等多方面探讨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的作用,指出当前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应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并提出了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融合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6-0113-01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研究 卡木兰·地里夏提 (乌鲁木齐广播电视集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作者简介:卡木兰·地里夏提,男,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研究方向:电视节目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