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挑战性”问题设计与教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d10032614.html,

小学数学课堂中“挑战性”问题设计与教学的思考

作者:赵莉莉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47-01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目标。而提出"挑战性"问题则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调查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挑战性"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以利于提高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一、"挑战性"问题设计应富有科学性,激活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提问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挑战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挑起学生的求知欲

望。一个"挑战性"问题,需要我们老师对要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步步引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设计科学问题,抓住知识的关键之处,让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极大地提高数

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半圆平均分成8个、16个相等的小扇形,然后剪开,重新拼合,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接着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引出科学题:(1)请大家认真观察,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有哪些联系?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出来的图形会怎么样?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比较宽松的思维空间,通过思考,学生要说的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抓住两图形之间

的内在联系,中等生只是在语言条理上差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说出一二来。这样便有利于学生理解,发现形变面积不变,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原来圆的半径。(2)完成上述的发现后,老师可以再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上面的发现,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那么,圆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这样一问,学生们疏通了思路,明确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快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r=πr2。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挑战性"问题设计应具有针对性,训练学生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