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度量理论和方法研究

信息系统安全度量理论和方法研究
信息系统安全度量理论和方法研究

3)本研究得到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06040004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No.07CTQ010)资助。吕 欣 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计算机科学2008Vol 135№111 

信息系统安全度量理论和方法研究3)

吕 欣

(国家信息中心 北京100045)

 

摘 要 随着国家信息化工作的纵深推进,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政府、重要行业和企业对信息安全的依赖性越来

越大,投入逐步增加,并越来越意识到“度量”在信息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信息安全度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信息安全度量的核心要素和建模方法。综合考虑信息安全能力、信息安全费用和信息安全措施等因素,给出了基于“基线”的信息安全度量模型,并研究了信息安全模糊综合度量方法。关键词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安全度量,指标体系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Metrics :Theoretics and Methodology

L U Xin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45,China )

 

Abstract As information security lost continues to rise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contend that metrics initia 2tives will become critical to manag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rmation se 2curity metrics theory was introduced and the several key steps to implement metrics program were defined.Considering the security capabilities ,security cost and security countermeasures ,we addressed a baseline 2based information security metrics model and applied the f uzzy synthetic techniques to information security metrics.K eyw 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Security metrics ,Evaluation indices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非传统安全的一个重要领域[12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信息安全提到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并重的高度。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了《20062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成为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科学判断和掌控我国信息安全态势,加强信息安全度量理论和方法研究,提升国家信息安全决策和管理水平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

度量(Metrics )和测量(Measure )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测量是通过计数提供对离散因素的精确描述[426]。度量是通过收集、分析、报告与性能相关的数据以协助决策、提高性能和明确责任的过程。度量的目的是为了监控被测对象的状态,并能根据度量结果,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被测对象的性能。

安全度量提供了一个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制,并能维持组织信息安全状况的持续改进。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信息安全度量是关于信息技术或产品的安全度量、信息安全风险分析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已形成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如ISO/IEC 17799[7],ISO/IEC 1333521[8],ISO/IEC 15408[9]等。这些标准对信息技术的安全性评估方法、系统或资产的风险

分析要素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本文重点研究信息系统安全度量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为组织信息安全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本文认为,信息安全度量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呈现出的安全威胁;?信息系统配置的符合性,检查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安全策略的实施,人员和管理流程等是否满足组织的安全策略;

?安全风险评估;?补救(Remediation ),通过安全测度,给出信息系统中哪些设备和主机需要修复,哪些系统需要升级,并对已经损害的系统和设备进行恢复。

信息安全度量是业界公认的一个难题[1,3]。信息安全度量一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信息系统安全不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是多少?通常情况下,常常通过分析某个信息系统在一段时期内发生安全事件的多少来分析一个系统是否安全。然而,一段时期信息安全事件(如网页遭受篡改)的数量少于以前,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种可能是系统增加了安全防护措施,系统变得安全了;第二种可能是外部攻击少了,即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第三种可能是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信息的吸引力降低了,致使黑客的视线被吸引到其它地方。因此,实施信息安全度量至少需要考察三个方面的因素:防护措施和能力的变化、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和信息自身价值的变化。因此,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增加了信息安全度量的复

?

24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

杂性,也决定了对信息安全的度量是多维的,而且各个维之间还存在着非线性的复杂关联。

信息安全度量需要注意的另一个概念就是安全的相对性。说“一个对象(如密码算法或系统)是安全的”隐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该对象针对谁(即什么水平的攻击者)是安全的,在多长时间内是安全的。这是因为很多安全的概念都是以某些数学假设为基础的,即假设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有限,且计算时间有限。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评估至少要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①信息和信息系统自身价值判断;②外部安全环境变化,即对手的攻击强度;③时间因素的分析;④保障措施的强度和费用等。

2 信息安全度量的基本原理

科学的信息安全度量一般包括目标定义、需求分析、建立度量模型、设定安全基线、信息系统改进和安全控制等内容。

(1)明确度量目标

度量目标就是一个组织实施信息安全度量的动机,它影响着度量所采用的指标以及相应的安全基线。信息安全度量的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信息安全度量的长期目标包括:分析和判断信息安全态势、信息安全控制的有效性、为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等。信息安全度量的短期目标包括:了解对某一项安全项目投入的效益、为调整近期的安全策略提供决策依据等。

(2)

定义信息安全需求

图1 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系统,全面、准确地分析其安全需求是实施度量的基础。本文建议通过以下步骤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

1)界定研究对象,明确本系统信息安全的使命、目标和功能,分析系统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给出信息系统业务描述,包括本信息系统主要业务应用、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

3)针对本系统信息安全建设的使命、信息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承载业务的重要程度、风险分析的结果、系统遭到攻击破坏后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本信息系统的安全的总体需求。

4)进一步明确系统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安全属性的需求程度。(3)确定度量指标

根据组织的度量目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确定度量指标。度量指标的选取要遵循两个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在信息安全度量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有些度量指标可以量化,而有些则无法进行直接量化。因此,需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信息安全度量所建立的模型,应满足量化计算的可行性,否则,会

导致无法计算而得不到最终的评估结果。

选取度量指标要以产生可计量的数据为导向,以便于比较。例如可以采用公式以便于分析,或选择参考点以追踪变

化。百分比和平均数也是度量中常用的方法,有时也可以使用绝对数,这都取决于被考察对象的性质。

(4)建立度量模型

建立度量模型有两个任务:一是分析各度量指标所占的权重;二是将各度量指标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合成,且要保证模型的科学性。

(5)设定信息安全基线

“基线”对应的英文是Baseline ,其含义是a standard

measurement or fact against which other measurements or facts are compared ,它是一种用于度量或在度量中用于比较

的基准。“基线”的概念已经应用于信息安全标准或规范当中,如美国联邦信息处理标准FIPS199。本文把信息安全基线定义为特定条件下实现其安全使命和功能的基本安全需求。

信息安全基线是为了度量不同时段的安全状况所开发出的一套指标集,它将信息系统当前的安全状况与基线进行度量比较,可以了解当前的安全状态。基线会随着组织及其信息系统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个组织增加了50名新员工,或新配置了无线局域网办公环境,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会发生新的变化。这时,就需要为系统更新或添加新的安全基线指标。

(6)制定信息安全度量制度

建立了信息安全度量模型和基线,就可以对组织的信息系统实施安全度量了。但是,确定信息安全度量周期、建立专职队伍、实施人员培训、将安全度量纳入组织的日常管理等等,则需要建立一套与度量目标相一致的度量制度。

3 信息安全度量的理论模型设计

安全基线为建立信息安全度量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和标准,同时信息安全度量的结果又反作用于基线,并能对保障基线进行动态调整(如图2所示)。基线控制流程可表述为

:

图2 信息安全基线控制流程

安全基线方法为组织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经济的解

决方案,组织不需要花费力气制定各自的安全解决方案,它们可以根据基线目录来选取安全措施,以满足其需求

图3 信息安全基线度量模型

在信息安全基线度量模型中(见图3),记信息安全能力

?

34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

为IA、信息安全费用为CS T、信息安全措施为C、时间计为T。对某信息系统A的安全度量可表述为IA,CS T,C和T 的函数:

S=(IA,CS T,C,T)(1)

(1)信息安全措施

信息安全措施是指为实现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等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如加密、认证、P KI、信息隐藏和灾难备份技术等。

(2)信息安全能力

信息安全能力(IA能力)度量用于考察网络系统的预警能力、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追踪反制能力。IA能力度量的数据主要来自某个时段的历史数据和试验数据。

1)系统预警能力

主要由预警时间和预警空间两个指标进行度量。预警时间指标可以从漏洞信息发布到利用此漏洞实施攻击实际发生的时间差,以及某种攻击方式的出现到某大规模蔓延之间的时间差统计得到。预警空间指标可以用预警信息发布时,被度量对象已经遭受该类型攻击或脆弱性被利用以实施攻击的空间范围来做出评价,为统计值。

2)安全防护能力

指使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来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可靠性等。该指标可以从研究对象单位时间内(如一年)基于某一个(多个)安全属性(如:保密性)的安全事件的数量、事件起因分析、风险级别、造成的损失、潜在威胁估算等实施度量。同时,可运用渗透测试等手段进行实验分析。

3)隐患发现能力

隐患发现能力指数主要由检测技术的有效性(如漏报率和误报率),检测制度的完备性和检测的实时性等指标合成。

4)反应处置能力

反应处置是对发生的安全事件、破坏行为和过程,能及时做出处理,限制潜在的损失和破坏。可从不同规模(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安全事件的反应时间、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处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评。

5)系统恢复能力

系统恢复能力主要针对系统遭受不同规模的攻击和破坏后,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的度量,包括对系统灾备能力、容错能力、修复能力等的度量。

6)追踪反制能力

追踪反制能力主要由攻击源追踪能力、攻击路径追踪能力和取证能力等指标构成。

(3)信息安全费用

信息安全费用包括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和财务资源等内容。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人员培训、专职人员等;时间资源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安全运营和安全维护等所占用的时间因素;财务资源包括购置一切信息安全软、硬件产业和服务的财务支出。

基于以上定义,特定信息系统的安全基线方程可表示为:

f B=F(IA B,CS T B,C B)(2)

设当前某信息系统I的安全保障状态为P,且满足f P≥f B,我们则说当前系统P满足信息安全基线要求。否则,系统不满足信息安全基线要求。对于同一信息系统的两个不同安全策略P和P′,如果IA P=IA P′,C P=C P′,且CS T P<

CS T P′,则我们称信息安全策略P优于信息安全策略P′。

4 信息系统安全度量方法

在第一部分我们就提到,信息安全度量具有复杂性和相对性。对于信息系统A,我们很难说它目前的状态是安全的或不安全的。信息安全的概念不是“非此即彼”的概念(如图4(a)所示),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信息系统的安全状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价值的变化进行着复杂的演化,因此,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界定就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在信息安全度量方法的选择上,本文引入“模糊综合度量法”,

其度量过程如下:

(a) (b)

图4 安全的相对性

(1)按照信息安全度量指标体系,建立度量因素集:

U=u1,u2,

…,u n

这一步的目的是建立度量指标体系的层次分析模型,对被度量指标进行逐层分解,直到最基本指标为止,形成度量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2)建立度量等级集

V=v1,v2,…,v m

这里,被度量指标对各评语等级的隶属度通过该模糊向量表示出来,体现了度量的模糊性。评语等级的个数m的取值范围通常是4≤m≤9。

(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R=

r11r12…r1

m

r21r22 (2)

……

r n1r n2…r nm

,(0≤r ij≤1)(3)

其中,r ij为U中指标u i对应V中等级v i的隶属关系。

(4)确定指标的权重向量

权重反映了本层指标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可采用A HP[6]方法获得,权向量可表示为W=(w1,w2,…,w n), W是表示指标重要程度的模糊子集。

(5)综合度量

对指标集U上的模糊子集W,通过模糊关系R变换为评语集V上的模糊集B,称为综合度量的等级模糊子集,表示为B=W?R=(b1,b2,…,b m)

“?”为广义模糊合成算子,可根据实际情况取不同的度量模型,b j表示综合度量结果为等级v j的隶属度,可按最大隶属度原则选择与最大的b j所对应的等级v j,也可给每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分值,再求其加权和,得出综合分值。

(6)度量结果向量的归一化处理

对每个度量指标的计算结果都是一个模糊向量,不能直接用于各度量指标间的排序比较,因此,需要对模糊度量结果向量B进行归一化处理:

b j′=

b

j

m

i=1

b i

(4)

(下转第198页)?

4

4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

(1)若N D 5P i [X Y ]Αs

P j [W Z ]和N D 5P j :W

s

Z

成立,则N D 5P i :X s

Y 也成立。其中X =x 1,…,x m ,W =w 1,…,w m ,Y =y 1,…,y n ,Z =z 1,…,z n 。

(2)若N D 5P i [X Y ]Αs

P j [W U ]、N D 5P i [X Z ]Αs

P j

[W V ]、N D 5

P j

:W

s

U 成立,则N D 5P i [X Y Z ]Αs

P j

[W UV ]也成立。其中X =x 1,…,x m ,W =w 1,…,w m ,Y =y 1,

…,y k ,U =u 1,…,u k ,Z =z 1,…,z n ,V =v 1,…,v n 。

(3)设∑={P i [X Y]Αs

P j [WU ],P i [X Z]Αs

P j [WU ],P j :W

s

U}。若T i △P i ,T j △P j 满足∑,T i 1ΑT i ,T i 1∴P i ,则val

(N i 1(y b ))?val (N i 1(z b ))(b ∈[1,n])。其中X =x 1,…,x m ,W

=w 1,…,w m ,Y =y 1,…,y n ,U =u 1,…,u n ,Z =z 1,…,z n 。

证明:(1)设T i △P i ,T i 1ΑT i ,T i 1∴P i ,T i 2ΑT i ,T i 2∴P i

满足val (N i 1(x a ))≤val (N i 2(x a ))(a ∈[1,m ])。由N D 5P i

[X Y]Αs

P j [W Z ],则存在T j △P j ,T j 1ΑT j ,T j 1∴P j ,T j 2ΑT j ,T j 2∴P j 满足val (N j 1(w a ))?val (N i 1(x a )),val (N j 1(z b ))?val (N i 1(y b ))和val (N j 2(w a ))?val (N i 2(x a )),val (N j 2(z b ))?val (N i 2(y b ))成立(b ∈[1,n])。由val (N i 1(x a ))

≤val (N i 2(x a ))得val (N j 2(w a ))≤val (N j 1(w a )),又由N D 5P j :W s

Z 得val (N j 2(z b ))?val (N j 1(z b )),所以val (N i 2

(y b ))?val (N i 1(y b )。即若T i 1ΑT i ,T i 1∴P i ,T i 2ΑT i ,T i 2∴P i 满足val (N i 1(x a ))≤val (N i 2(x a )),则val (N i 1(y b ))?val

(N i 2(y b )),所以N D 5P i :X

s

Y 成立。

(2)设T i ,T j ∈N D ,T i △P i ,T j △P j 满足P i [X Y ]Αs

P j

[W U ],P i [X Z]Αs

P j [W V ],P j :W

s

U 。设T i 1ΑT i ,T i 1∴

P i ,则有T j 1ΑT j ,T j 1∴P j ,T j 2ΑT j ,T j 2∴P j 满足val (N j 1(w a ))?val (N i 1(x a )),val (N j 1(u b ))?val (N i 1(y b ))且val (N j 2(w a ))?val (N i 1(x a )),val (N j 2(v c ))?val (N i 1(z c ))(a

∈[1,m ],b ∈[1,k ],c ∈[1,n])。所以val (N j 1(w a ))?val

(N j 2(w a )),则val (N j 1(w a ))≤val (N j 2(w a )),由P j :W

s

U ,则val (N j 1(u b ))?val (N j 2(u b ))成立。又由val (N j 1(u b ))

?val (N i 1(y b )),则val (N j 2(u b ))?val (N i 1(y b )),所以对于每个T i 1ΑT i ,T i 1∴P i ,则存在T j 2ΑT j ,T j 2∴P j 且满足val

(N j 2(w a u b v c ))?val (N i 1(x a y b z c )),所以N D 5P i [X Y Z]Α

s

P j [W UV ]成立。

(3)设T i ,T j ∈N D ,T i △P i ,T j △P j 满足P i [X Y ]Αs

P j

[W U ],P i [X Z]Αs

P j [W U ],P j :W

s

U 。设T i 1ΑT i ,T i 1∴

P i ,则存在T j 1ΑT j ,T j 1∴P j 和T j 2ΑT j ,T j 2∴P j 满足val (N j 1(w a ))?val (N i 1(x a )),val (N j 1(u b ))?val (N i 1(y b ))和val (N j 2(w a ))?val (N i 1(x a )),val (N j 2(u b ))?val (N i 1(z b ))(a ∈[1,m ],b ∈[1,n])成立。所以val (N j 1(w a ))?val (N j 2(w a )),则val (N j 1(w a ))≤val (N j 2(w a )),又由P j :W

s

U ,

则val (N j 1(u b ))?val (N j 2(u b ))成立,所以val (N i 1(y b ))?

val (N i 1(z b ))也成立。证毕。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在不完全信息环境下的XML 强闭包依赖理论。通过对XML 强闭包依赖的研究,对XML 文档中的不确定性数据进行了约束,为研究不完全信息环境下的XML 数据库的外键奠定了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对不完全信息环境下XML 函数依赖和闭包依赖的范式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Buneman P ,Davidson S ,Fan W ,et al.Keys for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puter Networks ,2002,39(5):4732487

[2]

Buneman P ,Fan W ,Weinstein S.Pat h constraint s on st ructured and semistructured data ∥Proc.ACM PODS Conference.1998:1292138[3]Vincent M W ,Liu Jixue.Functional Dependencies for XML ,AP 2Web ,2003:22234

[4]

Vincent M W ,Liu Jixue .Multivalued Dependencies in XML ,BNCOD ,2003:4218[5]Fan W ,Libkin L.On XML integrity constraint s in t he presence of D TDs.Journal of t he ACM ,2002,49(3):3682406

[6]Fan W ,Simeon J.Integrity constraint s for xml.Journal of Com 2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 ,2003,66(1):2542291

[7]Vincent M W ,Schrefl M ,Liu Jixue ,et al.Generalized Inclusion Dependencies in XML ∥APWeb 2004,LNCS 3007:224233

[8]郝忠孝.空值环境下数据库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9]

Levene M ,Loizu G.Null Inclusion Dependencies in Relational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put ,1997(136):672108

[10]Vincent M W ,Liu Jixue ,Liu Chengfei .Strong functional de 2

pendencies and t heir application to normal forms in XML.ACM Trans.Database Syst ,2004,29(3):4452462

(上接第44页)

得到归一化向量:

B ′=(b 1′,b 2′,…,b m ′

)(5)结束语 度量是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安全度量是收集安全证据的过程,它包括度量模型、度量指标、度量基线和度量方法等关键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信息安全度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给出了一个基于基线的信息安全度量模型,并研究了信息安全模糊综合度量方法。信息安全度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在今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将侧重于对信息安全度量的共性技术和工具的研究,以及在信息系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吕欣.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和趋势.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安全年鉴,2007:54268

[2]

Zhang K .A t heory for system security ∥Computer Security Foundations Workshop ,1997.Proceedings.1997:1482155

[3]Maconachy W V ,Schou C D ,Ragsdale D ,et al.A Model for In 2formation Assurance :An Integrated Approach ∥Proceedings of t he 2001IEEE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Assurance and Securi 2ty.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2001:3062310

[4]L ü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rmation Security Assurance Evaluation for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 ∥CIS2006: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LNAI.,Vol 4456.Springer ,2007:8692877

[5]

Fowler K ,Schmalzel J.Why do we care about measurement ?.Inst rumentation &Measurement Magzaine ,IEEE ,2004,7(1):38246

[6]秦寿康,等.综合评价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 2curity management ,BS 7799,London ,1999

[8]

ISO/IEC 1333525: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rmation technology —Guidelines for t he management of IT Security —Part5:Management guidance on network security ,2001

[9]ISO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rmation Technology 2Security Techniques 2Evaluation Criteria for IT Security ,2005

?

891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安元科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产品说明书 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

安元科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1. 产品概述 (1) . 产品简介......................................................... (1) . 产品特性......................................................... (3) . 系统环境需求 (4) 网络版 (4) 单机版 (4) . 产品定位......................................................... (5) 2. 产品模块及功能介绍 (6) . 系统功能简介 (6) .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9) 用户登录及主程序界面 (9) “系统”菜单 (10) 安全基础信息 (12) 安全生产管理 (31) 安全教育与培训...................................................... (41) 防救灾应急预案 (44) 安全统计与分析...................................................... (45) 3. 客服信息 (49)

1. 产品概述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系列之一,旨在响应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对生产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号召,辅助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软件产品。产品采用主流的开发工具和数据库软件为企业量身打造,力求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较完善的功能。 产品开发采用两种基于用户选择的模式:通用产品开发和定制产品开发。其中通用产品开发完成的软件产品整合了企业生产中的共性的功能,而定制开发的软件系统则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下面对“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等进行展开介绍。 . 产品简介 公司开发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软件。软件包括基础数据管理、事故隐患管理、设备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安全教育管理等功能模块。目前有单机版、网络版两个版本。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要,并且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模块配置,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差异化的需求。 产品能帮助企业掌握整体的生产安全和消防安全状况,对重大危险源信息实现动态管理、汇总分析,对事故隐患,及时地、科学地提出预防方案和整改措施,以更好地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此产品能帮助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第三章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3. 1安全评价概论 3. 1.1国内安全评价历程 安全评价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系统的安全评价原理和方法产生于保险业。它作为安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方法,机械、冶金、矿山、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开始应用安全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SCL)、故障树分析(FA T)、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FA)、事件树分析(ET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等,有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将安全检查表和故障树分析应用到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此外,一些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部门都制定了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 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劳动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的科研项目。

1987年,员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了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评价标准》,1997年又对其进行修订。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捉我过安全机械工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标准的修订版采用可国家最新版的安全技术标准,覆盖面更宽,知道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计分更趋于合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危险程度分级,通过对机械行业1000多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30余年事故统计分析结果,用18中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来衡量生产经营单位固有的危险程度,并作为划分为县等级的基础;而是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包括综合管理评价、危险性评价、作业环境评价3个方面,主要评价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绩效。该方法才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打分赋值予以评价。 由原化工部劳动保护研究所提出的化工厂诶西安成都分级方法、是在吸收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危险指数评价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物质数、物量指数和工艺参数、设备系统数、厂房系数、安全系数、环境系数等,得到工厂的固有危险指数,进行固有危险性分及,用工厂管理的等级修正工厂固有危险等级后,得到工厂的世纪危险等级。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已应用于我国100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化工危险程度分级方法和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等也在相关行业的几十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实见。此外,我国

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编制要求 (带*号的内容建议书不作要求)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 、 项目名称 2 、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3 、 编制单位 4 、 编制依据 5 、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 、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 、 经济与社会效益* 8 、 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调整情况* 9 、 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量、信息量等分析与预测 * 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第五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本期项目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6、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7、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9、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10、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 11、其它系统建设方案

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14、建设方案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说明*第六章项目招标方案* 1 招标范围* 、 2 招标方式* 、 3 招标组织形式* 、 第七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 环境影响分析* 、 2 环保措施及方案* 、 3 消防措施* 、 4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 第八章节能分析* 1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 2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 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 4 能耗指标* 、 5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 第九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评估及管理制度V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虹微公司管理文件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评估及管理制度 ××××–××–××发布××××–××–××实施 四川长虹虹微公司发布

目录 1概况 (3) 1.1目的 (3) 1.2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2正文 . (3) 2.1. 术语定义 (3) 2.2. 职责分工 (4) 2.3. 安全漏洞生命周期 (4) 2.4.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 (4) 2.4.1原则 (4) 2.4.2风险等级 (5) 2.4.3评估范围 (6) 2.4.4整改时效性 (6) 2.4.5实施 (7) 3例外处理 (8) 4检查计划 (9) 5解释 (9) 6附录 (9)

1概况 1.1目的 1、规范集团内部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评估及管理,降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2、明确信息系统安全漏洞评估和整改各方职责。 1.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虹微公司管理的所有信息系统,非虹微公司管理的信息系统可参照执行。2正文 2.1. 术语定义 2.1.1.信息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 保护、维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也可包括真实性、可核查性、抗抵赖性、可靠性等性质。 2.1.2.信息安全漏洞 Information security vulnerability 信息系统在需求、设计、实现、配置、运行等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产生的缺陷,这些缺陷以不同形式存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之中,一旦被恶意主体利用,就会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损害,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1. 3.资产 Asset 安全策略中,需要保护的对象,包括信息、数据和资源等等。 2.1.4.风险 Risk 资产的脆弱性利用给定的威胁,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的潜在可能。风险的危害可通过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影响进行度量。 2.1.5.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本制度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设备以及应用系统等。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计算机网络失密、泄密时间发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管理,由公司信息部负责。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信息部安全职责 第四条信息部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及业务数据的安全管理。明确信息部主要安全职责如下: (一)负责业务软件系统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与业务软件软件的安全运行; (二)负责银行卡刷卡系统服务器的安全运行与终端刷卡器的正常使用; (三)保证业务软件进销调存数据的准确获取与运用; (四)负责公司办公网络与通信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维护; (五)负责公司杀毒软件的安装与应用维护; (六)负责公司财务软件与协同办公系统的维护。 第五条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信息安全事件、事故。 第三章信息部安全管理内容 第六条信息部负责管理公司各计算机管理员用户名与密码,不得外泄。

第七条定期监测检查各计算机运行情况,如业务软件系统数据库出现异常情况,首先做好系统日志,并及时向总经理汇报,提出应急解决方案。 第八条信息部在做系统需求更新测试时,需先进入备份数据库中测试成功后,方可对正式系统进行更新操作。 第九条业务软件系统是公司数据信息的核心部位,也是各项数据的最原始存储位置,信息部必须做好设备的监测与记录工作,如遇异常及时汇报。 第十条信息部负责收银机的安装与调试维护,收银网络的规划与实施。 第十一条信息部负责公司办公网络与收银机(POS)IP地址的规划、分配和管理工作。包括IP地址的规划、备案、分配、IP地址和网卡地址的绑定、IP地址的监管和网络故障监测等。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者盗用IP地址。 第十二条公司IP地址的设置均采用固定IP分配方式,外来人员的电脑需要在信息部主管领导的批准下分配IP进行办公。 第十三条用户发现有人未经同意擅自盗用、挪用他人或本人的IP地址,应及时向信息部报告。 第十四条信息部负责公司办公网络与通信网络的规划与实施,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擅自挪动或关闭部门内存放的信息设备。 第十五条办公电脑安全操作管理

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 安全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的概念及要求: 安全评价: 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预评价: 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 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运行正常后,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 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 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安全评价, 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 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第 2 页共 4 页

专项安全评价: 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 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事故、事件、事故隐患、危险、风险、重大危险源、系统、系统安全、安全系统工程的概念;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危险: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风险: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它有两个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安全:是指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安全程度。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安全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 3 页共 4 页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研究.doc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研究 ----论信息系统安全 姓名:陈丹婕 [内容提要]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是信息时代存在的一种客观对象,针对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研究对保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系统地、全面地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研究。然后从信息系统管理角度和技术角度对漏洞做了区分,并且从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存在的宿主和起因对其类型进行了分析,对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定义做了明确。最后从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研究的主体、客体、行为和属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生命周期的概念,使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研究能够从标准规范、知识体系、关键技术与基础理论等多个方面有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展。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安全漏洞 信息系统中在设计、编码、实现、配置、运行中无法避免地会出现错误,这些存在的错误有些会成为影响系统安全的漏洞。漏洞作为信息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引发系统不安全的核心要素,是攻守双方争夺的焦点,漏洞的危害性由互联网的迅速传播而被放大,作为信息战所使用的主要博弈手段之一,对于漏洞的掌控程度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关于漏洞的方面研究缺乏理论化、系统化,存在滞后性、无序性,而漏洞作为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一种客观事实的研究需要持续、系统开展。目前已有规模庞大的软件漏洞被披露,系统配置和网络层面上的缺陷也不断地被提出,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关于漏洞利用、检测、描述等方面的技术已经被大量地开发和使用,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围绕如何管理漏洞、降低风险的指导性规范,国内外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报告,可以作为参考,同时各种科学相关理论和技术为漏洞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本文从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定义、类别和描述属性等方面对漏洞研究进行了论述,并综合各个角度和各类参与者,提出了漏洞生命周期的概念,为漏洞研究提出了一个整体性的研究思路。 一、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概念 (一) 漏洞的相关定义 在30多年的漏洞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根据自身的不同理解和应用需求对计算机漏洞下了很多定义。1982年,邓宁(Denning)给出了一个访问控制漏洞的定义,他认为系统中主体对对象的访问安全策略是通过访问控制矩阵实现的,对一个访问控制漏洞的利用就是使得操作系统执行违反安全策略的操作; 1994 年,阿莫罗索(Amoroso)提出一个漏洞是导致威胁潜在发生的一个不利的特性;林德斯科(Lindskog)等人将一个漏洞定义为破坏发生的可能性超过预设阈值的地方; 1998年,克鲁索( Krsul)指出,一个软件漏洞是软件规范(specification)设计、开发或配置中一个错误的实例,它的执行能违犯安全策略; 2002年,汪立东认为一个漏洞是软件系统或软件组件中存在的缺陷,此缺陷若被发掘利用则会对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造成不良影响;2004年,邢栩嘉等人认为计算机脆弱性是系统的一组特性,恶意的主体(攻击者或者攻击程序)能够利用这组特性,通过已授权的手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格式 XXXX信息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公司 2010年9月

目录 1.编写依据和原则......................................................................................1... 1.1编写依 据.............................................................................................. (1) 1.2项目意 义.............................................................................................. (1) 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1.. 3.需求分析...............................................................................................2.... 3.1应用需 求.............................................................................................. (3) 3.2功能需 求.............................................................................................. (4) 4.建设目标和内容...................................................................................... 5... 4.1实施范 围.............................................................................................. (5) 4.2总体目标和建设内 容.............................................................................................. ..6 4.3阶段目标和建设内 容.............................................................................................. ...7 4.4主要创新 点.............................................................................................. (7) 4.5与其他系统的关 联.............................................................................................. (8) 5.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8... 5.1总体结构及主要功 能.............................................................................................. ..8 5.1.1产量分析子系统 (8) 5.1.2开发形势分析子系统 (9) 5.1.3作业管理子系统 (10) 5.1.4指标分析 (10)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080068.html,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研究 作者:孟磊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受 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网络安全漏洞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旨在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一定的安全知识,提高用户的防范意识。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漏洞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074-01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系统资源是共享的,用户可以直接访问网络和计算机中的文件、数据和各种软件、硬件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政府部门、军队、企业的核心机密和重要数据,甚至是个人的隐私都储存在互联的计算机中。因计算机系统的原因或者是不法之徒千方百计地进入或破坏,会给国家、社会、企业及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成因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硬件漏洞,软件漏洞和协议漏洞三个方面。漏洞的出现有的是不可避免的逻辑错误,有的是管理员的不规范操作所遗留,有的则是入侵者的恶意利用篡改所造成。比如一个程序的出现,开始可能并没有发现很多可以利用的漏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入侵者的侵入方式不断优化,这个程序可能出现很多很多的安全漏洞。这就需要我们使用者和开发者也要不断完善已经开始使用的程序。软件如此,硬件亦是如此。 (一)网络协议漏洞。网络协议包括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在开放系统参 考模型出现前十年就存在了,也是因为它出现的比较早,因此有关它的漏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发现和恶意利用。TCO/IP协议以及其他一百多个协议构成了TCP/IP协议簇。TCP/TP协议被认为是“开放的”,因为从其最初的版本直到目前的最新版本都是公开的,并且是不收费的。这就更加给非法入侵者提供了便利,例如smurf攻击、IP地址欺骗。网络协议最大的弱点是就非常容易信任,因此入侵者可以随意篡改数据而不被发现。 (二)操作系统漏洞。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被称为“缓冲区溢出”。入侵者输入很长的一段字符,长度超过了程序的检测长度,超出的部分即入侵者的攻击代码占据了缓冲 区的内存就可以逃过系统的检测而被执行,入侵者就成功的达到了目的。而程序设计者往往为了简单而没有设计检测过长的字符,这一点便常常被入侵者利用成功。还有一中系统漏洞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湖南有线鼎城网络有限公司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非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中,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指以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网络为主体,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构成的处理涉密信息的人机系统。 第三条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实行分级保护与分类管理相结合、行政管理与技术防范相结合、防范外部与控制内部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同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第二章系统管理人员的职责 第一条公司的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由使用部门制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具体技术工作由总工办承担,设

置以下安全管理岗位: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密钥管理员。 第二条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主要职责是:信息系统主机的日常运行维护;信息系统的系统安装、备份、维护;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备份管理;应用系统访问权限的管理;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服务器平台的运行管理;网络病毒入侵防范。 第三条安全保密管理员负责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技术管理;主要职责是:网络信息安全策略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涉密计算机的安全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管理;违规外联的监控。 第四条密钥管理员负责密钥的管理,主要职责是:身份认证系统的管理,密钥的制作,密钥的更换,密钥的销毁。 第五条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要遵循“从不单独原则”、“责任分散原则”和“最小权限原则”。 第六条新调入或任用涉密岗位的系统管理人员,必须先接受保密教育和网络安全保密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七条公司负责定期组织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有关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有关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09-12-07T15:56:37.64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上旬刊供稿作者:余凯[导读] 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着来自人文环境、技术环境和物理自然环境的安全风险,其安全威胁无时无处不在余凯(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摘要:本文阐述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信息安全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总结了解决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需采取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安全 0 引言 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含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信息系统连续正常运行。 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着来自人文环境、技术环境和物理自然环境的安全风险,其安全威胁无时无处不在。对于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而言,不可能试图单凭利用一些集成了信息安全技术的安全产品来解决,而必须考虑技术、管理和制度的因素,全方位地、综合解决系统安全问题,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1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于企业,而企业的信息系统普遍都经历了由点及面,由弱渐强的发展过程,并在企业内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信息一体化应用。随着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开展以及各种业务系统的逐步深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对信息系统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甚至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越来越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信息专业人员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环境,如:设备分布物理范围大,设备种类繁多;大部分终用户信息安全意识贫乏;系统管理员对用户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少数用户恶意或非恶意滥用系统资源;基于系统性的缺陷或漏洞无法避免;各种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严重威胁着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如何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体系,以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展必须面对并急需解决的课题。 2 企业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模型分析 2.1 从关于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几个认识上的问题: 2.1.1 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要有系统的观念。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必须是系统性的不能指望只从任何一方面来解决。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系统和用户组成,因此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人和技术的因素; 2.1.2 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是动态的、变化的; 2.1.3 信息系统的安全的相对的; 2.1.4 信息安全是一项目长期的工作,需制定长效的机制来保障,不能期望一劳永逸。 2.2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所采取的策略: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多年的实际系统管理经验我认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在充分分析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系统完备的安全策略并采取先进、科学、适用的安全技术能对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和防护,使系统具有灵敏、迅速的恢复响应和动态调整功能的智能型系统安全体系。其模型可用公式表示为: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策略+防御体系+实时检测+数据恢复+安全跟踪+动态调整 其中,风险评估是指经过充分的分析找出各种可能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各种因素(包括技术的和管理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可能对对信息系统安全产生的风险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可能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的分析和报告,是安全策略制定的依据;安全策略是系统安全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是整个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和纲要:防御体系是根据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所采用的相应的技术防护措施,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心所在;实时检测是随时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对系统进行的各种攻击;数据恢复是在安全防护机制失效的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和响应,及时地恢复信息,减少被攻击的破坏程度,包括备份、自动恢复、确保恢复、快速恢复等:安全跟踪是指记录和分析安全审计数据,检查系统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判断是否违反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动态调整旨在为改善系统性能而引入的智能反馈机制,使系统表现出动态免疫力,取得较好的安全防护效果。在此安全体系模型中,“风险评估+安全策略”体现了管理因素,“防御体系+实时检测+数据恢复”体现了技术因素,“安全跟踪”则体现了制度因素,并且系统还具备动态调整的反馈功能,使得该体系模型能够适应系统的动态性,支持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动态提升。 3 信息安全管理中管理因素的应用 在安全保障体系中,“风险评估+安全策略”体现了管理因素 3.1 为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企业必须成立专门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由企业主要领导负责,通过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对企业的信息安全实行总体规划及管理。具体的实施由企业的信息主管部门负责。 3.2 企业应该出台关于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标准。标准中应该规定信息系统各类型用户的权限和职责、用户在操作系统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范、信息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流程、信息保密;系统的帐号和密码管理、信息安全工作检查与评估、数据的管理、中心机房管理等信息安全的相关的标准,而且在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补充及完善。 3.3 积极开展信息风险评估工作。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工作,主动发现系统的安全问题。 3.3.1 信息网的网络基础设施(拓扑、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 3.3.2 信息网网络中的关键主机、应用系统及安全管理 3.3.3 当前的威胁形势和控制措施。 通过对企业信息网内支撑主要应用系统的IT资产进行调查,对存在的技术和管理弱点进行识别,全面评估企业的信息安全现状,得出企业当前的全面风险视图,为下一步的安全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方向。为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4 加强信息系统(设备)的运维管理,包括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3.4.1 建立完善的设备、系统的电子台帐,包括设备的软、硬件配置以及其它相关的技术文档; 3.4.2 规范系统管理的日常各项工作,包括设备安装、系统安装以及各项操作都进行闭环管理;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 (1) 安全评价的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即: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 相关性原理:相关性是指一个系统,其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 类推原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过程。常用的类推方法有:1)平推推算法,平推推算法是根据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来推算所缺的有关指标的方法。2)代替推算法,代替推算法是利用具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有关资料、数据,来代替所缺资料、数据的方法。3)因素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是根据指标之间的联系,从已知的数据推算有关未知指标数据的方法。4)抽样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是根据抽样或典型调查资料推算总体特征的方法。5)比例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用某一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实际比例,推算另一个类似的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有关指标的方法。6)概率推算法,根据有限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可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的概率。 惯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就叫惯性。利用惯性原理进行评价时注意惯性的大小,惯性的趋势。

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样,在一个系统中许多有关安全的因素也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 安全评价原则,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则。 (3) 安全评价的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根据被评价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变化规律; 定性定量评价,在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定性定量的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简要的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种信息数据的高效快捷管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是,也应该看到,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安全方面,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旦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网络攻击,如果安全系统防范能力不足,将会导致比较严重的信息泄露、信息失窃等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计算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提升安全防范效果做出有益探索。 标签:信息失窃;加密技术;解密函数;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引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传输和使用效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享受其信息高效快捷的同时,信息安全已经成了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最近几年计算机信息泄露、信息失窃等事件陆续不断发生,更是让人们认识到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事关重大,需要我们加大对信息系统安全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本文正是基于此,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影響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就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能够安全的存放和传输,不会被外界系统所入侵和泄露,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得到有效保障。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窃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这种方式信息窃取者直接以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然后窃取信息。第二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用户使用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射的电磁波进行收集和恢复,从而实现对用户信息数据的窃取。第三类,将一些虚拟的程序植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在用户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一旦不小心被虚拟程序找到信息漏洞,就会使得信息失窃。第四类,病毒传播破坏正常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病毒入侵之后窃取用户大量数据。第五类,干扰技术破坏用户计算机系统的反应时间,破坏系统的正常信息存储和传输功能,从而达到信息窃取的目的。 2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研究 2.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发展比较成熟的一项安全防护技术,现代很多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其实就是在防火墙技术上衍生出来的。防火墙技术,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是为了阻挡外界不安全因素而设置的一道网络屏障,其主要功能就是阻止那些没有经过正常授权的用户访问。防火墙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XX年 前言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中商产业研究院每年完成项目数量达数百个,在养老产业、商业地产、产业地产、产业园区、互联网、电子商务、民营银行、民营医院、农业、养殖业、生态旅游、酒店、机械电子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案例,可对同行业项目提供具有参考性、建设性意见,为客户设计该项目的建设方案,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及建设工程方案、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和评价;内容详实、严密

地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的必要性。我们策划编制的信息系统集成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发改委、投资商与金融机构的审慎下处于同行领先水平。 【出版日期】20XX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订制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主要经济指标说明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二、经营业绩 三、资质证书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市场分析 一、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发展现状 二、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三、信息系统集成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产品方案

信息系统安全考题

网络安全试题 1.(单选题)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A) A、拒绝服务 B、文件共享 C、BIND漏洞 D、远程过程调用 2.(单选题)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B) 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C、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3.(单选题)一个数据包过滤系统被设计成只允许你要求服务的数据包进入,而过滤掉不必要的服务。这属于什么基本原则?(A) A、最小特权; B、阻塞点; C、失效保护状态; D、防御多样化 4.(单选题)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5.多选题 HASH加密使用复杂的数字算法来实现有效的加密,其算法包括:(ABC) A、MD2; B、MD4; C、MD5; D、Cost256 6.使用Windows2000的组策略,可以限制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权限,该实例是何种功能的应用? (A)(单选)A、访问控制列表;B、执行控制列表;C、身份验证;D、数据加密 分析:注意这里的访问控制列表跟执行控制列表的区别。 访问控制是在大门外,能否进入,就是进入后,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有权限设置。 执行列表则是进入大门后,里面的程序使用。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 7.网络安全工作的目标包括:(多选)(ABCD) A、信息机密性; B、信息完整性; C、服务可用性; D、可审查性 8.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9.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B)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10.WindowsNT和Windows2000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可以防止:(B) A、木马;

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报告 专业: 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名称:可行性分析方法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成绩: 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了解系统规划的主要目的及任务; 2、掌握系统可行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及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自行确定一个分析对象(企业或者组织等等),完成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验步骤: 教务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随着网络科技日趋进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始采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校事务进行管理。它以网络为平台,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各方面的管理,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修改手段,以成为日常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管理软件。鉴于内江师范学院目前使用的教务管理网站技术老旧且访问速度缓慢、功能不全面,现为筹划设计一教务管理系统,求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各方用户的需求。 A O 1.2 背景 项目名称:内江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项目提出者:内江师范学院 用户:内江师范学院软件开发单位:重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本项目与其他软件或其他系统的关系:工作于所有高校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定义及其参考资料等 2 可行性研究的准备 2.1 要求 主要功能:用户进入系统时,均需输入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 性能要求:查询效率尽可能做到精准,信息维护做到简单实用,不需要过多的人员培训,要求性能稳定,不能出现数据丢失、错误等情况。 输出要求、输入要求、安全与保密要求等 2.2 目标 1.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 2.处理速度的提高;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doc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产品说明书 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产品概述 (1) 1.1. 产品简介......................................................... (1) 1.2. 产品特性......................................................... (3) 1.3. 系统环境需求 (4) 1.3.1. 网络版 (4) 1.3.2. 单机版 (4) 1.4. 产品定位......................................................... (5) 2. 产品模块及功能介绍 (6) 2.1. 系统功能简介 (6) 2.2.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9) 2.2.1. 用户登录及主程序界面 (9) 2.2.2. “系统”菜单 (10) 2.2.3. 安全基础信息 (12) 2.2.4. 安全生产管理 (31) 2.2.5. 安全教育与培训...................................................... (41) 2.2.6. 防救灾应急预案 (44) 2.2.7. 安全统计与分析...................................................... (45) 3. 客服信息 (49)

1. 产品概述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系列之一,旨在响应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对生产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号召,辅助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软件产品。产品采用主流的开发工具和数据库软件为企业量身打造,力求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较完善的功能。 产品开发采用两种基于用户选择的模式:通用产品开发和定制产品开发。其中通用产品开发完成的软件产品整合了企业生产中的共性的功能,而定制开发的软件系统则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下面对“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等进行展开介绍。 1.1. 产品简介 公司开发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安全管理的软件。软件包括基础数据管理、事故隐患管理、设备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安全教育管理等功能模块。目前有单机版、网络版两个版本。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要,并且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模块配置,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差异化的需求。 产品能帮助企业掌握整体的生产安全和消防安全状况,对重大危险源信息实现动态管理、汇总分析,对事故隐患,及时地、科学地提出预防方案和整改措施,以更好地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此产品能帮助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