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编码理论》习题答案(高教-王育民-李晖-梁传甲)

《信息与编码理论》习题答案(高教-王育民-李晖-梁传甲)
《信息与编码理论》习题答案(高教-王育民-李晖-梁传甲)

信息与编码理论习题解

第二章-信息量和熵

2.1解: 平均每个符号长为:154

4.0312.032=?+?秒

每个符号的熵为9183.03log 3

1

23log 32=?+?比特/符号

所以信息速率为444.34

15

9183.0=?比特/秒

2.2 解: 同步信号均相同不含信息,其余认为等概,

每个码字的信息量为 3*2=6 比特; 所以信息速率为600010006=?比特/秒

2.3 解:(a)一对骰子总点数为7的概率是366

所以得到的信息量为 585.2)36

6

(log 2= 比特

(b) 一对骰子总点数为12的概率是361

所以得到的信息量为 17.536

1

log 2

= 比特 2.4 解: (a)任一特定排列的概率为

!

521

,所以给出的信息量为 58.225!

521

log 2

=- 比特 (b) 从中任取13张牌,所给出的点数都不相同的概率为

1352

13

13

521344!13C A =? 所以得到的信息量为 21.134

log 1313

52

2=C 比特.

2.5 解:易证每次出现i 点的概率为

21

i

,所以

比特比特比特比特比特比特比特398.221

log 21)(807.1)6(070.2)5(392.2)4(807.2)3(392.3)2(392.4)1(6,5,4,3,2,1,21

log )(26

12=-==============-==∑

=i i X H x I x I x I x I x I x I i i

i x I i

2.6 解: 可能有的排列总数为

27720!

5!4!3!

12= 没有两棵梧桐树相邻的排列数可如下图求得,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图中X 表示白杨或白桦,它有????

??37种排法,

Y 表示梧桐树可以栽种的位置,它有???? ??58种排法,所以共有???? ??58*???? ??37=1960种排法保证没有两棵梧桐树相邻,因此若告诉你没有两棵梧桐树相邻时,得到关于树排列的信息为

1960log 27720log 22-=3.822 比特

2.7 解: X=0表示未录取,X=1表示录取; Y=0表示本市,Y=1表示外地;

Z=0表示学过英语,Z=1表示未学过英语,由此得

比特比特

比特

比特

6017.02log 21

412log 2141910log 1094310log 10143)11(log )11()1()10(log )10()1()01(log )01()0()00(log )00()0()(8113.04log 4

1

34log 43)()(02698.04

1104

35

log 104354310469log 10469)

1()

01(log )01()0()00(log )00()0;(104352513/41)522121()0(/)1())11()1,10()10()1,00(()

01(104692513/43)104109101(

)0(/)0())01()0,10()00()0,00(()

00()(4512.04

18

5log 85

4383log 8

3)

1()

01(log )01()0()00(log )00()0;(8

5

51/4121)0(/)1()10()01(8351/43101)0(/)0()00()00()(,

25

12

25131)1(,2513100405451)

10()1()00()0()0(,

5

4

511)1(,51101432141)10()1()00()0()0(,

4

1

)1(,43)0(2222222222222

2

222

2=?+?+?+?=

=====+=====+

=====+=======+==+======+========??+========+=========??+========+=========+======+========

?=========?=

========-===?+=

===+======-===?+?=

===+=========x y p x y p x p x y p x y p x p x y p x y p x p x y p x y p x p X Y H X H c x p z x p z x p x p z x p z x p z X I z p x p x y p x y z p x y p x y z p z x p z p x p x y p x y z p x y p x y z p z x p b x p y x p y x p x p y x p y x p y X I y p x p x y p y x p y p x p x y p y x p a z p y z p y p y z p y p z p y p x y p x p x y p x p y p x p x p

2.8 解:令{}{}R F T Y B A X ,,,,==,则

比特得令同理03645.0)()(5

.0,02.03.0)

2.05.0(log 2.0)()2.05.0(log )2.05.0()2.0

3.0(log )2.03.0(5.0log 5.03.0log 3.0)

5log )1(2.02log )1(5.0log )1(3.05log 2.0log 3.02log 5.0(2.0log 2.0)2.05.0(log )2.05.0()2.03.0(log )2.03.0()

()();()(2.0)(,2.05.0)(2.03.0)

1(3.05.0)

()()()()(5.0max 2

'2222223102231022222==∴==+-=---++-+=-+-+-+++-----++-=-===-=+=-?+=+==p p I p I p p

p p I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X Y H Y H Y X I p I R P p F P p

p p B P B T P A P A T P T P

2.9 & 2.12

解:令X=X 1,Y=X 1+X 2,Z=X 1+X 2+X 3, H(X 1)=H(X 2)=H(X 3)= 6log 2 比特 H(X)= H(X 1) = 6log 2

=2.585比特 H(Y)= H(X 2+X 3)

=

6log 6

1)536log 365436log 364336log 363236log 36236log 361(2222222+++++ = 3.2744比特 H(Z)= H(X 1+X 2+X 3)

=

)27

216log 2162725216log 2162521216log 2162115

216log 2161510216log 216106216log 21663216log 2163216log 2161(

222222222++++++

= 3.5993比特

所以

H(Z/Y)= H(X 3)= 2.585 比特 H(Z/X) = H(X 2+X 3)= 3.2744比特 H(X/Y)=H(X)-H(Y)+H(Y/X)

= 2.585-3.2744+2.585 =1.8955比特

H(Z/XY)=H(Z/Y)= 2.585比特 H(XZ/Y)=H(X/Y)+H(Z/XY) =1.8955+2.585 =4.4805比特 I(Y;Z)=H(Z)-H(Z/Y) =H(Z)- H(X 3)

= 3.5993-2.585 =1.0143比特 I(X;Z)=H(Z)-H(Z/X)

=3.5993- 3.2744 =0.3249比特

I(XY ;Z)=H(Z)-H(Z/XY) =H(Z)-H(Z/Y) =1.0143比特

I(Y;Z/X)=H(Z/X)-H(Z/XY) = H(X 2+X 3)-H(X 3) =3.2744-2.585 =0.6894比特

I(X;Z/Y)=H(Z/Y)-H(Z/XY) =H(Z/Y)-H(Z/Y) =0

2.10 解:设系统输出10个数字X 等概,接收数字为Y,

显然101

)(101)()()(919

===∑∑==i j p i j p i Q j w i i

H(Y)=log10

比特奇奇

18log 81

101452log 211015)

(log )()()(log )()(0)

(log ),()(log ),()(22,2

222=????+???=-

-=--=∑∑∑∑∑∑∑≠====x y p x y p x p x x p x x p x p x y p y x p x y p y x p X Y H x y x i y x y x

所以

I(X;Y)= 3219.2110log 2=-比特

2.11 解:(a )接收前一个数字为0的概率 218

0)0()()0(==∑=i i i u p u q w

bits p p

w u p u I )1(log 11log )0()0(log )0;(22

1212

1-+=-== (b )同理 4

18

)00()()00(==∑=i i i u p u q w bits p p w u p u I )1(log 22)1(log )00()00(log )00;(21

2

2121-+=-== (c )同理 818

0)000()()000(==∑=i i i u p u q w

bits p p w u p u I )1(log 33)1(log )000()000(log )000;(28

1

3

2121-+=-== (d )同理 ))1(6)1(()0000()()0000(42268

18

0p p p p u p u q w i i i +-+-==∑= bits

p p p p p p p p p p w u p u I 4

2264

24

2261

4

2121)1(6)1()

1(8

log ))1(6)1(()1(log )0000()0000(log )0000;(+-+--=+-+--==

2.12 解:见2.9

2.13 解: (b)

)

/()/()

/(1

log

)()/(1log

)()

/()/(1

log

)()/(1log

)()/(XY Z H X Y H xy z p xyz p x y p xyz p xy z p x y p xyz p x yz p xyz p X YZ H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

(c)

)

/()

/(1

log

)/()()

/(1

log

)/()()/(X Z H x z p xy z p xy p xy z p xy z p xy p XY Z H x

y

z

x

y

z

=≤=∑∑∑∑∑∑(由第二基本不等式)

)

1)

/()

/((

log )/()()

/()/(log

)/()()

/(1log

)/()()

/(1log

)/()()/()/(=-?≤=-=-∑∑∑∑∑∑∑∑∑∑∑∑xy z p x z p e xy z p xy p xy z p x z p xy z p xy p x z p xy z p xy p xy z p xy z p xy p X Z H XY Z H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由第一基本不

等式)

所以

)/()/(X Z H XY Z H ≤

(a)

)/()/()/()/()/(X YZ H XY Z H X Y H X Z H X Y H =+≥+

等号成立的条件为)/()/(x z p xy z p =,对所有Z z Y y X x ∈∈∈,,,即在给定X 条件下Y 与Z 相互独立。 2.14 解:

(a) )/()/()/()/()/()/(Z X H Z XY H Z Y H YZ X H Z Y H Y X H ≥=+≥+ (b)

)

()/()()/()/()

()/()/()/()/()()/()()/(0)(,0)/()/()/()

()/()/()/()/()/()()/()/()/()/()()/()/()

/()/()()

/()/()/()()/()

/()()

/()/()()/()()/()()/(XZ H Z X H Z H Z X H Z X H Z H Z Y H Y X H Z Y H Y X H YZ H Z Y H XY H Y X H Z H Z X H Z Y H Y X H Z H Z Y H Y X H Z Y H Y X H Y X H YZ H Z Y H Y X H Y Z H Y X H Y H Z Y H Y X H Y X H Y Z H Y H Z Y H Y Z H Y X H Y H Y X H Y Z H Y H Z Y H Y X H Y H Y X H YZ H Z Y H XY H Y X H =

+≥

+++=+∴≥≥≥++++=

++=

+++=

+++

++≥++

+=+

注:

b

a a

b a a a a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a +≥

+→

+≥+→≥→>>≥22

1121221121210,0 2.15 解: (a)

)/()/(),(0

)/()/(),(≥+==+=X Y H Y X H Y X d X X H X X H X X d

(b)

),()/()/()/()/(),(X Y d Y X H X Y H X Y H Y X H Y X d =+=+=

(c)

),()/()/(),(),()

/()/()/()/()/()/()/()/()/()

/()/()/()/(),(),(Z X d X Z H Z X H Z Y d Y X d X Z H X Y H Y Z H Z X H Z XY H Z Y H YZ X H Z Y H Y X H Y Z H Z Y H X Y H Y X H Z Y d Y X d =+≥+∴≥+≥=+≥++++=+同理

2.16 解: (a)

1

)

()

,(),()()/()/()()()()()()(),(≤=

∴=++-+≤-+=XY H Y X I Y X S XY H X Y H Y X H XY H Y H X H XY H Y H X H Y X I

又由互信息的非负性,即0);(≥Y X I 有0);(≥Y X S ,所以

1);(0≤≤Y X S

(b) 1)

()

()()/()()(),(),(==-==

X H X H XX H X X H X H XX H X X I X X S

(c) 当且仅当X 和Y 独立时,I (X ;Y )=0,所以 当且仅当X 和Y 独立时,0)

()

,(),(==XY H Y X I Y X S 。

2.23 解: (a)

?

?

?

≤≤-=其它

,01

1,)(2

1x x p X

比特1log )(11

1

1=-=?-dx X H C (b) 令y

dy dx x y 21

,

2=

= ???

??≤=其它,01,21

)(y y

y p Y 比特

443.0log 121log

21)(log )()(210

2-=-=-=-=?

?+∞

∞-e dy

y

y

dy

y p y p X H Y Y C

(c) 令2

3

1,

3-==z dz dx x z

?????≤==-其它

,01,61)

()(3

2

z z dz

dx x p z p X Z 比特

3.0log 26log )6log(61)6log(61)(log )()(221

01322

22-=-=+=-=???---+∞

-e dz z z dz z z dz

z p z p X H Z Z C 2.28 解:

(a) 由已知,

???≤<-=-=其它,013,)(4

1

1y y p x ?

??≤<-==其它,031,)(4

1

1y y p x ???????≤<≤<--≤<-===+-=-====∑∑其它,031,11,13,)1()1()1()1()

()()()(814

1

8

1y y y x y p x p x y p x p x y p x p xy p y w x y x x y x x

x y x x

xy (b )

bits

dy dy dy Y H 5.28log 4log 8log )(23

1

8

121

1

4121

3

8

1=++=

???---

bits

dy

dy X Y H 24log 4log )(23

1

412

121

3

4

1

2

1=+=?

?

--

bit X Y H Y H Y X I 5.0)/()();(=-=∴

(c)由

??

?

??-<-≤≤->=1,111,01,1y y y v 可求得V 的分布为

???

? ??-=111101V

再由)/(x y p 及??

?

??-<-≤≤->=1,111,01,1y y y v 可求得V 的条件分布为

{}{}?

?

?-+-∈+++---∈=)1,1(),1,1(),(,0)1,1(),1,0(),1,0(),1,1(),(,)/(1x v x v x v p .

),;();(5.0)/()();(1)

1/(log )1/()1()1/(log )1/()1()/(5.12log 4log 2)(2222

1241变换没有信息损失可见V Y V X I Y X I bit

X V H V H X V I bit

x v p x v p x p x v p x v p x p X V H bit V H v

v

→==-=====--=-=-=-==+?=∴∑∑

第三章 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

3.1解:长为n 码字的数目为D n ,因此长为N 的D 元不等长码至多有:

1)

1(1

--=∑=D D D D N N

k i

3.2 解:

????3

2

22100991

1001000100122

10011000100110755.7004.0996.0004.0996.0996.01,100)(13

3.125051log 5051

49501001100)(-?=??-??--=====++=++=C C C P a b N C C C M a a e 因此有

的序列出现的概率的事件序列中含有三个误组率为长为所需码长为因此在二元等长编码下的序列数目为

和更少个的事件序列中含有两个长为

3.3 解: 3.4 解:

{}bit a p a p a p U I B

bit a p a p a p U I A a a a a U c bit a p a p a p a p a I B bit a p a p a p a I A b B A B A a k k k k k k k k 0)

()

1(log )1()1;(32.1)()

1(log )1()1;(,

,,,)(0)()

(log )()1(log )1;(32.1)

(1

log )()1(log )1;()(.,.,,)(2

4

12

4

1

4321112112

1121121===========∑∑==对码对码对码对码均是唯一可译码和码但码不是异字头码码是异字头码的字头任一码字不是其它码字中码

3.5解:

(a )二元Huffman 编码

%

2.9926

.3234.3log )()(26

.3)(234.3)(log )()(210

1210

1=======-=∑∑==D U H R U H n a p bits

a p a p U H k k k k k k η编码效率

平均码长

(b )三元Huffman 编码

注意:K=10为偶数,需要添一个概率为零的虚假符号 %6.963

log 11.2234

.3log )()(11

.2)(2210

1=?===

==∑=D n U H R U H n a p n k k k η编码效率

平均码长

3.6解:二元Huffman 编码 (a )二元Huffman 编码

%

995.1485.1log )()(5

.1)(485.1)(log )()(23

123

1

=======-=∑∑==D

U H R U H n a p bits

a p a p U H k k k k k k η编码效率

平均码长

(b )

%

990

.397.2log )(2)(0

.3)(97.2)(2)()(229

121222=========∑=D n U H R U H n a p n bits U H U U H U H k k k η编码效率

平均码长

(c )

%

32.99487.4455.4log )(3)(487

.4)(455.4)(3)()(2327

1321333=========∑=D

n U H R U H n a p n bits U H U U U H U H k k k η编码效率

平均码长

3.10 傅P186【5.11】 3.11 解: 3.12 解: 对

3.13 解:

(a)根据唯一可译码的判断方法可知,输出二元码字为异字头码,所以它是唯一可译码。

469.01.0log 1.09.0log 9.0)(22=?-?-=U H 比特 (b)因为信源是二元无记忆信源,所以有 )()()()(21in i i i S P S P S P S P =

其中{}1,0,,,),,,(2121∈=in i i in i i i S S S S S S S

43046721

.0)(,1,104782969.0)(,1,10531441.0)(,1,1059049.0)(,1,106561.0)(,1,1729.0)(,1,1081.0)(,1,109.0)(,1,11.0)(,1,188,1877,1766,1655,1544,1433,1322,1211,1100,10===========================S p l S S p l S S p l S S p l S S p l S S p l S S p l S S p l S S p l S

可计算每个中间数字相应的信源数字的平均长度 6953.5)(,18

1==∑=-

i i i l S P L 信源符号/中间数字

(c) 根据表有

1,48,27,26,25,24,23,22,21,20,2=========l l l l l l l l l 可计算每个中间数字所对应的平均长度

7086.2)(,28

2==∑=-

i i i l S P L 二元码/中间数字

4756.0_

1

_2=L L 二元码/信源符号

编码效率为0.4756/0.469=98.6% 精选题

1.傅P191【5.15】

2.傅P192【5.16】

信道及其容量

作业:4.1 4.3 4.5 4.8 4.9 4.10 4.12 4.14 4.1解:

(a) 对称信道 (b) 对称信道

(c) 和信道(课堂教学例题)! 4.3解:

(a): 可先假设一种分布,利用信道其容量的充要条件来计算(课堂教学例题) (b): 准对称信道! 4.5解:课堂教学例题

4.8解:该题概率有误,应把1/32改为1/64。 每个符号的熵为

bits p p S H i i i 2log )(28

1=-=∑=

采样频率Fs 为 Fs=2W=8000 Hz 所以信息速率R 为

bps 101.628000H(S ) Fs R 4?=?=?=

4.9解:每象点8电平量化认为各级出现的概率相等,即H(U)=3 bits 所以信息速率R 为

bps 7102.760050030R ?=???= 4.10解:

bits s kb 62210382.560310009.293,/9.29)10001(log 3000)N

S

(1Wlog C s 603T 1000,dB 30N S

3KHz,

W ?=???=+?=+=?====为分钟可能传送话音信息所以

4.12解:31N

S

8KHz,

W == 高斯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C 。C R ,bps ,R 。,C R bps C ,C 。C bps bps R bps ≤=?>=?=+?=+

=高斯高斯

高斯因则一定可以实现如故无法判定是否能实现的大小关系与信道容量但无法判定即的信道容量大于高斯信道因此时信道容量如该信道不是高斯信道不可实现如该信道是高斯信道所以4445422103,104,,,10410104)311(log 8000)N

S

(1Wlog C 4.14解:

第五章 离散信道编码定理 习题5.1 解:DMC 信道

???????

?????

????=2131616

12131

3

16121P 有

4

1

)()(,21)(321===x Q x Q x Q

247

)2131(416121)(31

)6121(413121)(83)3161(412121)(321=

+?+?==+?+?==+?+?=y w y w y w

因为

32)()()()(3212

1111111=?==y w x y p x p y x P

21)()()()(31312

1212121=?==y w x y p x p y x P

72)()()()(247612

1313131=?==y w x y p x p y x P

72)()()()(247314

1323232=?==y w x y p x p y x P

73)()()()(7214

1333333=?==y w x y p x p y x P

所以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为: 33121x ,x 判为判为和y y y 。 译码错误概率为:

2411)21

1(41416121))(1)(()()()(3332131=-?++?=

-++=x y p x Q x Q x y P x Q p e

若按最大似然译码准则译码为:332211x ,x ,x 判为判为判为y y y 译码错误概率为:

21)211(4121412121))(1)(())(1)(())(1)((333222111=-?+?+?=

-+-+-=x y p x Q x y P x Q x y P x Q p e

可见,最大似然译码的译码错误概率大于最大后验概率译码的译码错误概率。

第七章 信道编码

1. 设(7,3)码的生成矩阵为

??

??

?

?????=111100001101100011101G (1) 写出该码的一致校验矩阵H ; (2) 写出该码的所有许用码字;

(3) .写出该码的“译码表”---标准译码表或简化(伴随式)译码表; (4) 写出接收矢量R=1000001的错误图样,并译相应的许用码字;

(5) 写出该码在BSC(错误转移概率为p)中传输的(平均)正确译码概率p c 的表达式;

(6) 写出该码在BSC(错误转移概率为p)中传输的漏检概率P ud (也称不可检测错误概率)的表达式.

解: (1) G 不为系统码形式,我们通过初等行变换变为系统码形式

??????????=111100001101100011101G ~??

???

?????111100001010110011101 ~??

??

?

?????100111001010110011101 因此

??

????

????????=11110001010100

11000100110001H (2) 由C=MG 得该码的许用码字为

0000000,0111001,1101010,1010011,1011100,1100101,0110110,0001111 该码的最小汉明距离为4。

(3) 该码的标准阵由16个陪集构成, 在BSC(错误转移概率为p<1/2)应将重量最

首为可纠正错误图样.

(4) 接收矢量R=1010101出现在标准译码表的第五列, 译码输出为1011100, 错误图样为0001001.

(5) 该码标准译码表的陪集首重量分布为 A 0=1,A 1=7,A 2=7,A 3=1,A 4=A 5=A 6=A 7=0 所以正确译码概率p c 为

4326777

)1(5)1(7)1(7)1()1(p p p p p p p p p A P i i i i c -+-+-+-=-=-=∑

注意:i=0

(6) 该码的重量分布为

A 0=1,A 1=A 2=A 3=0,A 4=7,A 5=A 6=A 7=0

所以该码在BSC 中传输的漏检概率P ud 为

3477

1

)1(7)1(p p p p A P i i i i ud -=-=-=∑

注意:i=1

基本不等式经典例题精讲

新课标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典题精讲(3.4基本不等式) 典题精讲 例1(1)已知0<x <3 1,求函数y=x(1-3x)的最大值; (2)求函数y=x+ x 1的值域. 思路分析:(1)由极值定理,可知需构造某个和为定值,可考虑把括号内外x 的系数变成互为相反数;(2)中,未指出x >0,因而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需分x >0与x <0讨论. (1)解法一:∵0<x <3 1,∴1-3x >0. ∴y=x(1-3x)= 3 1·3x(1-3x)≤3 1[ 2) 31(3x x -+]2= 12 1,当且仅当3x=1-3x ,即x= 6 1时,等号成 立.∴x= 6 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 12 1 . 解法二:∵0<x <3 1,∴ 3 1-x >0. ∴y=x(1-3x)=3x(3 1-x)≤3[ 23 1x x -+ ]2= 12 1,当且仅当x= 3 1-x,即x= 6 1时,等号成立. ∴x= 6 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12 1. (2)解:当x >0时,由基本不等式,得y=x+x 1≥2x x 1? =2,当且仅当x=1时,等号成立. 当x <0时,y=x+ x 1=-[(-x)+ ) (1x -]. ∵-x >0,∴(-x)+ ) (1x -≥2,当且仅当-x= x -1,即x=-1时,等号成立. ∴y=x+x 1≤-2. 综上,可知函数y=x+x 1的值域为(-∞,-2]∪[2,+∞). 绿色通道: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积的最大值,关键是构造和为定值,为使基本不等式成立创造条件,同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具备. 变式训练1当x >-1时,求f(x)=x+ 1 1+x 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x >-1?x+1>0,变x=x+1-1时x+1与1 1+x 的积为常数.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卷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包括( A ) A.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B.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 C.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D.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2.高等教育分为( D ) A.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B.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 C.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D.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3.《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C ) A.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B.与全民所有制企业同类人员大体持平。 C.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D.高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同类人员。 4.《教育法》中关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一条款属于( B ) A.操作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抑制性规范。 5.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内容有( D) A.学科、专业设置权 B.招生权 C.教学自主权 D.以上都对 6.《教育法》中关于“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一条款属于( B )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允许性规范 D.权利性规范。 7.根据《教师法》规定,对教师的考核应当( B ) A.公开、公正、公平 B.客观、公正、准确 C.公平、客观、准确 D.客观、公正、公开 8.《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A )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B.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C.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 D.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9.下列各项中,( D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A. 学校资金 B.学校名誉 C. 教师讲课 D.学生受教育权 10.教育法的( D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实施 B.适用 C. 解释 D. 遵守 11.就现行法而言,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主要采取( B )责任原则。 A.公平 B.过错 C.严格 D.补偿 12.构成教育法律规范的要素有三个,请把下列选项中不是的挑出来:( D )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法律责任 13.不属于我国人身伤害责任认定的归责原则的是:( C )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教育法基本原理 1、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①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则;②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③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2、试述教育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纵向和横向结构 3、试述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4、我国有哪些现行有效的教育法律? 七部 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最新修改 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教育法制与教育管理 1、如何理解教育法制。 三种含义: 1)、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和制度,是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合。 2)、指有关教育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活动过程。 3)、将其理解为依法治教,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和方式来管理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2、试述教育法制的特征。(P36) 1)能保障国家教育权的有效行使;2)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3)能保障学校自主办学;4)有完善的立法制度和法规体系;5)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6)有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7)有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文化。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业。具体而言,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有关教育的治理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从事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 依法执教包括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1)加强制度建设。2)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第三章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1、简述教育立法的程序。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3)教育法律的通过;4)

高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6 某台主频为400MHz的计算机执行标准测试程序,程序中指令类型、执行数量和平均时钟周期数如下: 求该计算机的有效CPI、MIPS和程序执行时间。 解:(1)CPI =(45000×1+75000×2+8000×4+1500×2) / 129500=1.776 (2)MIPS速率=f/ CPI =400/1.776 =225.225MIPS (3)程序执行时间= (45000×1+75000×2+8000×4+1500×2)/400=575s 没有错误,但是不严密,指令数量的单位是MIPS. 1.7 将计算机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处理速度加快10倍,但该功能的处理时间仅为整个系统运行时间的40%,则采用此增强功能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多少? 解由题可知:可改进比例= 40% = 0.4 部件加速比= 10 根据Amdahl定律可知: 采用此增强功能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到原来的1.5625倍。 1.8 计算机系统中有三个部件可以改进,这三个部件的部件加速比为: 部件加速比1=30;部件加速比2=20;部件加速比3=10 (1)如果部件1和部件2的可改进比例均为30%,那么当部件3的可改进比例为多少时,系统加速比才可以达到10? (2)如果三个部件的可改进比例分别为30%、30%和20%,三个部件同时改进,那么系统中不可加速部分的执行时间在总执行时间中占的比例是多少? 解:(1)在多个部件可改进情况下,Amdahl定理的扩展: 已知S1=30,S2=20,S3=10,S n=10,F1=0.3,F2=0.3,得: 得F3=0.36,即部件3的可改进比例为36%。 (2)设系统改进前的执行时间为T,则3个部件改进前的执行时间为:(0.3+0.3+0.2)T = 0.8T,不可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为0.2T。 已知3个部件改进后的加速比分别为S1=30,S2=20,S3=10,因此3个部件改进后的执行时间为: 改进后整个系统的执行时间为:Tn = 0.045T+0.2T = 0.245T 那么系统中不可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在总执行时间中占的比例是: 1.9 假设某应用程序中有4类操作,通过改进,各操作获得不同的性能提高。具体数据 (1)改进后,各类操作的加速比分别是多少? (2)各类操作单独改进后,程序获得的加速比分别是多少? (3)4类操作均改进后,整个程序的加速比是多少?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双基自测 1.(人教A 版教材习题改编)函数y =x +1 x (x >0)的值域为( ). A .(-∞,-2]∪[2,+∞) B .(0,+∞) C .[2,+∞) D .(2,+∞) 2.下列不等式:①a 2+1>2a ;②a +b ab ≤2;③x 2+1 x 2+1≥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3 3.若a >0,b >0,且a +2b -2=0,则ab 的最大值为( ). A.1 2 B .1 C .2 D .4 4.(2011·重庆)若函数f (x )=x + 1 x -2 (x >2)在x =a 处取最小值,则a =( ). A .1+ 2 B .1+ 3 C .3 D .4 5.已知t >0,则函数y =t 2-4t +1 t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考向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1】?(1)已知x >0,y >0,且2x +y =1,则1x +1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当x >0时,则f (x )= 2x x 2+1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训练1】 (1)已知x >1,则f (x )=x + 1 x -1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已知0<x <2 5,则y =2x -5x 2的最大值为________. (3)若x ,y ∈(0,+∞)且2x +8y -xy =0,则x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考向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例2】?已知a >0,b >0,c >0,求证:bc a +ca b +ab c ≥a +b +c . .

最新《高等教育法规》考试卷(A卷)参考答案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 〈〈高等教育法规》考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5分,计20分) 1. 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3分)。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1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合格教师人才的选拔机制(1分)。 2. 学业证书制度 〈〈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3分)学业证书是颁发给受教育者的表明其受教 育程度及其达到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凭证,通常与国家学制系统相联系(2分)。 3. 教师权利 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权利,是指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2分),以及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2分),并为法律所确认、设定和保护(1分)。 4.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法律意义上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 (3分),其中既包括学制系统以内实施学历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1分),也包括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1分)。 二、辨析题(每小题5分,计20分)要求辨明正误,分析清楚,言之成理。 1. 教育法律所调整的学校社会关系是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的关系。 错误(2分)。教育法律所调整的学校社会关系不仅仅是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学 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管理的权责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等(3分)。 2. 政府相对于高等学校的职责主要是指政府作为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责。 错误(2分)。政府相对于高等学校的职责既包括政府作为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责,也包括 政府作为高等学校的举办者所具有的职责(3分)。 3.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错误(2分)。根据〈〈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 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3分)。 4. 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正确(2分)。〈〈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 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3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计24分) 1. 简述教育方针的基本内涵 〈〈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分)。这一规定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2分),二是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的目的(2分), 三是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培养途径(3分)。 2. 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参见〈〈教师法》第八条的规定,共六个方面的义务,每写出一个方面约1-1.5分,给满8分为止。 3. 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根据〈〈高等教育法》,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 (1)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原则 (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原则 (3)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原则 (4)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权利平等原则 (5)保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原则 (6)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原则 (7)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协作原则。 以上全答出给8分,每小写一个要点扣1分。 四、论述题(计36分)

电大教育法学形考作业任务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教育法学》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教育法学》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5是客观题(01任务_A 、02任务_A 、05任务_0001),任务3、任务4是主观题。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1、任务2、任务5试卷,直到出现这几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01任务_A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2.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3. 政府规章是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A. 错误 B. 正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此项规定为义务性规范。 A. 错误 B. 正确 5. 学校教育权属于国家教育权的范畴,学校教育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得放弃和转让。 A. 错误 B. 正确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颁布于()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已于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A. 1980 B. 1986 C. 1994 D. 2006 2. 下列方法中,()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要素或某些侧面加以比较,确定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间的关系或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运行规律的学习方法。 A. 文献阅读法 B. 调查研究法 C. 比较研究法 D. 系统思考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体现了教育的()原则。 A. 平等性 B. 终身性 C. 公共性 D. 方向性 4. 《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A. 行政法规

高教版多学时机械基础习题

高教版多学时机械基础习 题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机械基础》第三章习题 (多学时) 一、填空题 1、杆件的基本变形有:;;;。 2、内力:。分析杆件内力的唯一方法 是,其内容可概括为、、、。 3、低碳钢拉伸时试件单位长度的变形ε,称为,公式为: 。在拉伸过程中应力值σp称为材料的;σe称为材料的;σs称为材料的;σb称为材料的。 4、应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为;另一种是相切于截面的应力,称为。 5、杆件拉压变形,轴力为拉力时,应力为;轴力为压力时,应力为。通常以正号表示;负号表示。 6、胡克定律的两个表达式是、。 7、低碳钢拉伸变形的四个阶段是阶段、阶段、 阶段、阶段。 8、杆件拉压时的内力称为;剪切时的内力称为;圆轴扭转时的内力称为;直梁弯曲时内力称为。 9、杆件拉压时,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表达式为。 剪切时单位面积上的剪力称为,表达式为;挤压面上单位面积所受的挤压力称为,表达式为。在圆柱形构件上,用代替挤压面。即A J= 。 10、在工程中,以扭转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称为。 11、圆轴扭转时,力偶距、功率、转速的关系式为。 12、圆轴扭转时,在横截面上无应力,而只有垂直于半径的 应力。它的分布规律是:圆轴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应力与改点所在

圆周半径成,方向与过改点的半径,且上应力最大。切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13、提高抗扭能力的方法是、。 14、以弯曲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称为。它的基本形式有、 、。梁上各横截面的为零,为常数时的弯曲变形,称为。通常将只发生弯曲变形或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弯曲应力的表达式为。提高抗弯能力的方法是、、、 。 15、常用的塑性指标是拉断后的和。表达式分别为、。 16、在制造零件的过程中,对零件施加载荷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则材料的比例极限和屈服极限有所提高,但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 17、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条件为,运用强度条件,可解决、、等三种类型问题。 18、材料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时的应力,称为极限应力。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其的应力;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其的应力。 二、选择题 1、安全系数反映了强度储备的情况,塑性材料一般取安全系数S 为;脆性材料一般取安全系数S为。 A、2—— B、—— C、—— D、12——15 2、下面不属于剪切破坏的是。 A、铆钉连接 B、键连接 C、钢板用对接焊缝连接 D、销连接 3、下列实例中属于扭转变形的是。 A、起重吊钩 B、钻孔的钻头 C、火车车轴 D、钻孔的零件

(完整版)基本不等式题型总结(经典,非常好,学生评价高)

基本不等式 一. 基本不等式 ①公式:(0,0)2 a b a b +≥≥≥,常用a b +≥ ②升级版:22222a b a b ab ++??≥≥ ??? ,a b R ∈ 选择顺序:考试中,优先选择原公式,其次是升级版 二.考试题型 【题型1】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求最值使用原则:一正 二定 三相等 一正: 指的是注意,a b 范围为正数。 二定: 指的是ab 是定值为常数 三相等:指的是取到最值时a b = 典型例题: 例1 .求1(0)2y x x x =+<的值域 分析:x 范围为负,提负号(或使用对钩函数图像处理) 解:1()2y x x =--+- 00x x <∴->Q 1 2x x ∴-+≥=-1 2x x ∴+≤ 得到(,y ∈-∞

例2 .求12(3)3 y x x x =+>-的值域 解:123 y x x =+- (“添项”,可通过减3再加3,利用基本不等式后可出现定值) 12(3)63 x x =+-+- 330x x >∴->Q 12(3)3x x ∴ +-≥- 6y ∴≥, 即)6,y ?∈+∞? 例3.求2sin (0)sin y x x x π=+<<的值域 分析:sin x 的范围是(0,1),不能用基本不等式,当y 取到最小值时,sin x 不在范围内 解:令sin (0,1)t x t =∈, 2y t t =+ 是对钩函数,利用图像可知: 在(0,1)上是单减函数,所以23t t + >,(注:3是将1t =代入得到) (3,)y ∴∈+∞ 注意:使用基本不等式时,注意y 取到最值,x 有没有在范围内, 如果不在,就不能用基本不等式,要借助对钩函数图像来求值域。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试题

1、我国高等教育法治的背景(他人完成,尚未整理) 答:(一)我国法治理念的变化:1.以人为本2.尊重和保障人权3.正当程序原则。 (二)教育法律范式的转型1.从单向度的政府选择模式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相互博弈模式;2.从制度意义上的公益性到实践意义上的公益性;3.从教育效率到教育公平。 (三)事业单位改革。传统事业单位制度存在(1)功能的多样性(集政治、社会保障、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2)管理主体的多头性;(3)资源的不可流动性;(4)成员与单位关系的人身依附性等弊端。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包括:(1)从单位到法人:管理自主权(2)从财政拨款制到分类管理:经费体制改革(3)从任命制到聘任制:人事制度改革(4)从平均分配到差别分配:分配制度改革。 2、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通过,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 我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方面的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02年12月28日通过,03年9月1日起施行)。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3、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高等学校应当以章程为依据,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实施办学和管理活动、开展社会合作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育计划制定;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育考核和评价。 (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即招生权):权限法定原则、平等原则、公开原则、信赖保护原则 (4)学籍管理权: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学籍管理权与奖励、处分权是紧密联系的,基本学、内容有学生的政治思想、成绩与考核、升级、留级、降级、转学、休学、退学、报到与注册、考勤、奖励与处分等。 (5)学业学位证书颁发权:标准制定权、申请审查权、证书颁发权,典型案例: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博士证书案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7.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8)拒绝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权9.其他合法权益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17版教材)

绪论 教育法治化就是(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 P1,教育法治化包含内容: 1,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教育法治化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只有有了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才能使教育事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有法可依。 2,教育执法。教育法治化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通过教育法律法规去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3,教育守法。教育守法是教育法治化的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只有在被教育主体遵守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规范和引导作用。 P3,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4个特征: 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教育法治的权威化体现在在教育领域法的权威化和法治的权威化。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任何主体对教育的干预和影响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教育关系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职责必须明晰、规范并加以保障和保证。 4,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法治精神蕴含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也体现了主体的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观念。 P7,教育法治化与依法治教的关系。 依法治教主要侧重于教育管理,从内涵上要比教育法治化狭窄,没有教育法治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教育法治化则体现了法治时代的精神与理想,体现了法治时代对教育的影响和要求。依法治教强调缘法而治,教育法治化则强调法治精神。 P7,教育法治化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必然要求教育事务的治理也必须在法律的规则和框架下运行,也就是要求依法治教或者教育法治化。 教育法治化促进依法治国。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同时教育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教育法治化的发展能够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合格人才,从而有力促进依法治国,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

高教版多学时机械基础习题

《机械基础》第三章习题 (多学时) 一、填空题 1、杆件的基本变形有:;;;。 2、内力:。分析杆件内力的唯一方法是,其内容可概括为、、、。 3、低碳钢拉伸时试件单位长度的变形ε,称为,公式为: 。在拉伸过程中应力值σp称为材料的;σe称为材料的;σs称为材料的;σb称为材料的。 4、应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为;另一种是相切于截面的应力,称为。 5、杆件拉压变形,轴力为拉力时,应力为;轴力为压力时,应力为。通常以正号表示;负号表示。 6、胡克定律的两个表达式是、。 7、低碳钢拉伸变形的四个阶段是阶段、阶段、 阶段、阶段。 8、杆件拉压时的内力称为;剪切时的内力称为;圆轴扭转时的内力称为;直梁弯曲时内力称为。 9、杆件拉压时,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表达式为。 剪切时单位面积上的剪力称为,表达式为;挤压面上单位面积所受的挤压力称为,表达式为。在圆柱形构件上,用代替挤压面。即A J= 。 10、在工程中,以扭转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称为。 11、圆轴扭转时,力偶距、功率、转速的关系式为。 12、圆轴扭转时,在横截面上无应力,而只有垂直于半径的 应力。它的分布规律是:圆轴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应力与改点所在

圆周半径成,方向与过改点的半径,且上应力最大。切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13、提高抗扭能力的方法是、。 14、以弯曲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称为。它的基本形式有、 、。梁上各横截面的为零,为常数时的弯曲变形,称为。通常将只发生弯曲变形或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弯曲应力的表达式为。提高抗弯能力的方法是、、、 。 15、常用的塑性指标是拉断后的和。表达式分别为、。 16、在制造零件的过程中,对零件施加载荷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则材料的比例极限和屈服极限有所提高,但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 17、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条件为,运用强度条件,可解决、、等三种类型问题。 18、材料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时的应力,称为极限应力。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其的应力;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其的应力。 二、选择题 1、安全系数反映了强度储备的情况,塑性材料一般取安全系数S 为;脆性材料一般取安全系数S为。 A、2——3.5 B、0.2——0.35 C、1.2——1.5 D、12—— 15 2、下面不属于剪切破坏的是。

不等式典型例题之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5.3、不等式典型例题之基本不等式的证明——(6例题) 雪慕冰 一、知识导学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两个实数大小顺序和运算性质的直接应用,比较法可分为差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差法)和商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商法). (1)差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b≥0a≥b;a-b≤0a≤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差:考察不等式左右两边构成的差式,将其看作一个整体;②变形:把不等式两边的差进行变形,或变形为一个常数,或变形为若干个因式的积,或变形为一个或几个平方的和等等,其中变形是求差法的关键,配方和因式分解是经常使用的变形手段;③判断:根据已知条件与上述变形结果,判断不等式两边差的正负号,最后肯定所求证不等式成立的结论.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多项式、分式或对数式时一般使用差值比较法. (2)商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若a,b∈R + ,a/b≥1a≥b;a/b≤1a≤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商:将左右两端作商;②变形:化简商式到最简形式;③判断商与1的大小关系,就是判定商大于1或小于1.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含有幂、指数式时,一般使用商值比较法. 2.综合法:利用已知事实(已知条件、重要不等式或已证明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推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从“已知”看“需知”,逐步推出“结论”.即从已知A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从而得出结论B. 3.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进而转化为判定那个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用分析法证明书写的模式是:为了证明命题B成立,只需证明命题B1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证明B2为真,从而又有…,……这只需证明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B必为真.这种证题模式告诉我们,分析法证题是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 4.反证法:有些不等式的证明,从正面证不好说清楚,可以从正难则反的角度考虑,即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凡涉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存在”、“不可能”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5.换元法:换元法是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变量较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的不等式可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代换,以便简化原有的结构或实现某种转化与变通,给证明带来新????

高等教育法规试题

高等教育法规试题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教育行政法规是由( C )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教育部 2.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 B )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 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3.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 C ),培养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A.传授专业知识 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4.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D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A.低于 B.高于

C.同等于 D.不低于或者高于 5.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6.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 D )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 聘任合同。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 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 D.双方平等自愿 7.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 C )。 A.党委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Omega-shaped expansion bends. Valve installation location should be easy to operate,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requirements for wiring, maintenance, check the import and export orient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system design or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requirements. Hanger root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structure of the beam or the soleplate, hanger rod when any movable parts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vertical, rigid hangers shall not be greater than 3 ?, elastic

高教版多学时机械基础绪论习题

. 1 《机械基础》绪论习题 (多学时) 一、填空题 1、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零件是机械制造的基本单元,构件是机器的基本单元。机器由机构组合而成,而机构是由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组成。 2、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是由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 部分,传动部分组成。汽车的变速箱属于控制部分。 3、零件丧失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要求的性能时,称为失效。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因强度不足而出现的断裂;过大的弹性变形或 塑性变形;摩擦表面的过度磨损、打滑或过热;连接的 松动;压力容器、管道的泄露;运动精度达不到要求等。 4、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应力可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 5、在静应力作用下,零件强度不能满足工作要求时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塑性变形或断裂;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零件的失效

. 1 形式是疲劳断裂 。在接触应力作用下,零件的失效形式是疲劳点蚀;在挤压应力作用下,零件的失效形式是表面塑性变形或表面压溃。 6、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机械零件的强度可分为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根据破坏部位和破坏形式的不同,机械零件的强度可分为体积强度和 表面强度;

7、根据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可将摩擦分静摩擦和动摩擦;根据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根据摩擦副的摩擦状态可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液体摩擦、混合摩擦。 8、一个机件的磨损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磨合磨损阶段; (2)稳定磨损阶段;(3)剧烈磨损阶段。 9、磨损根据磨损机理和破坏特点可分磨损、粘着磨损、________磨损、 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 10、机械中的润滑形式有流体润滑、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边界润滑、 混合润滑。其中流体润滑又有流体静力润滑和流体动力润滑两种情况。 11、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有钢、铸铁、铜合金、铸造锡基和铅基轴承合金、 工程塑料、橡胶。 12、机械零件的材料选用原则是使用、工艺、经济性。 13、实行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必修5--基本不等式几种解题技巧及典型例题

均值不等式应用(技巧)技巧一:凑项 1、求y = 2x+ 1 x - 3 (x > 3)的最小值 2、已知x > 3 2 ,求y = 2 2x - 3 的最小值 3、已知x < 5 4 ,求函数y = 4x – 2 + 1 4x - 5 的最大值。 技巧二:凑系数 4、当0 < x < 4时,求y = x(8 - 2x)的最大值。 5、设0 < x < 3 2 时,求y = 4x(3 - 2x)的最大值,并求此时x的值。 6、已知0 < x < 1时,求y = 2x(1 - x) 的最大值。 7、设0 < x < 2 3 时,求y = x(2 - 3x) 的最大值 技巧三:分离 8、求y = x2 + 7x + 10 x + 1 (x > -1)的值域; 9、求y = x2 + 3x + 1 x (x > 0)

的值域 10、已知x > 2,求y = x2 - 3x + 6 x - 2 的最小值 11、已知a > b > c,求y = a - c a - b + a - c b - c 的最小值 12、已知x > -1,求y = x + 1 x2 + 5x + 8 的最大值 技巧四:应用最值定理取不到等号时利用函数单调性 13、求函数y = x2 + 5 x2 + 4 的值域。 14、若实数满足a + b = 2,则3a + 3b的最小值是。 15、若 + = 2,求1 x + 1 y 的最小值,并求x、y的值。 技巧六:整体代换 16、已知x > 0,y > 0,且1 x + 9 y = 1,求x + y的最小值。

17、若x、y∈R+且2x + y = 1,求1 x + 1 y 的最小值 18、已知a,b,x,y∈R+ 且a x + b y = 1,求x + y的最小值。 19、已知正实数x,y满足2x + y = 1,求1 x + 2 y 的最小值 20、已知正实数x,y,z满足x + y + z = 1,求1 x + 4 y + 9 z 的最小值 技巧七:取平方 21、已知x,y为正实数,且x2 + y2 2 = 1,求x 1 + y2的最大值。 22、已知x,y为正实数,3x + 2y = 10,求函数y = 3x + 2y的最值。 23、求函数y = 2x - 1 + 5 - 2x(1 2 < x < 5 2 )的最大值。 技巧八:已知条件既有和又有积,放缩后解不等式 24、已知a,b为正实数,2b + ab + a = 30,求函数y = 1 ab 的最小值。

高等教育法规试题

《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法规》 一.单选 1、( A )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 D、教师法 2、(D )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的、普及的、免费的教育制度。 A、学校教育制度 B、职业教育制度 C、扫除文盲教育制度 D、义务教育制度 3、( B )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学术性称号,表明其获得者达到了一定的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 A、学历 B、学位 C、学业 D、职称 4、( A )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职务制度 C、教师聘任制度 D、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5、( A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A、教育 B、科学技术 C、人才 D、农业 6、( B )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别于企业组织的根本特点。 A、营利性 B、公益性 C、强制性 D、系统性 7、教师考核应当( B )、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A、主观 B、客观 C、公开 D、公平 8、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D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低于 B、高于 C、不低于 D、不低于或者高于 9、下列各项中,属于《高等教育法》的最突出特点是(A )。 A、立足教育改革 B、突出高校地位 C、注重人才培养 D、关注高校教师 10、高等学校的( A )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A、校长 B、党委书记 C、董事长 D、举办者 1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D )毕业学历。 A、大学专科 B、大学本科 C、研究生 D、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 12、高等学校实行教师( B )。 A、委任制 B、聘任制 C、选任制 D、转任制 13、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 B )。 A、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党委书记负责制 D、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4、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 C )。 A、2至3年 B、3年 C、4至5年 D、5年 15、( C )是实施科教兴国的主力军。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成人教育16、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大学必须设有(A )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 A、三个 B、六个 C、八个 D、十个 17、高等学校设立( A ),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 A、学术委员会B学位委员会C专业设置委员会 D、教学指导委员会 18、高等学校应当为(D )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A、毕业生B、结业生C、肄业生D、毕业生、结业生 19、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 A )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校长 B、党委书记 C、人事处处长 D、教务处处长 20、下列各项中,属于教育领域的特殊救济制度是(D )。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 C、校内调解制度 D、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教育法规的作用是(ABCD)。 A、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规范教育行政权力运行 C、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 D、保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2、下列各项中,属于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是(ABCD)。 A、依法治教原则 B、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原则 C、教育公共性原则 D、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原则 3、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 ABC )”。 A、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四有”公民 4、国家实行( ABCD )的学校教育制度。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5、下列各项中,属于学生享有的权利是(ABCD )。 A、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B、获得学金权 C、公正评价权 D、申诉权、诉讼权 6、下列各项中,属于学生履行的基本义务是(ABCD )。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

(完整版)学前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教育法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教育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3)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法律性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2、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当依法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2)行政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一些特殊情况。 (3)可以对行政法律责任的机关众多。 (4)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需要依据行政程序。 3、幼儿为本 幼儿为本即幼儿本位之意,本可以解释为基础、主体、根本、本原、本质、出发点、目的等。幼儿为本一般是相对于设计本位或成人本位而言的,两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毫不考虑教育对象的极端的社会为本的教育,不仅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根本不能被称之为教育;同样,完全脱离所处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所谓遗世独立的幼儿为本的教育也是不存在的。今天我们倡导的幼儿为本,绝不是反对幼儿教育为社会的需要服务,而是通过培养身心协调、全面发展的幼儿,在既体现幼儿教育的人本取向的同时,又体现幼儿教育自身的社会价值。 4、教育法律规范 每部具体的教育法都是由若干行为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个行为规则就是一个教育法律规范。也就是说,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5、正式解释 正式解释又称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或官方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答:(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该条新增“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 2、教育法的适用。 答:教育法的适用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教育法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