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打扫路人》第三课时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天游峰打扫路人》第三课时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天游峰打扫路人》第三课时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作业评改,学会《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写人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2.通过评改,欣赏同学们文章中的优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中写人的写作方法。

一、回顾作业要求。

千金难买回头看,只要肯用心,一字值千金。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留下课后作业,出示作业要求: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写人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题目自拟。

你从《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学到了怎样的写人方法?师生回顾并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作业要求的再次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提炼了写作方法也确定了评改的要求】

二、作业评改

1.欣赏性点评作业

指名读

过渡语:看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写人的方法学会了,俗话说,学以致用,学到了能否运用得好,今天就来看看大家用的怎样?谁愿意把作业让我们共同享受一下,无论请到谁,请同学们给点掌声好不好?让我们掌声有请。。。。。。同学,来朗读他的习作,大家可要仔细听,注意发现文章的精彩之处和不足的地方,待会请大家交流一下。

发现文章精彩之处了吗?看谁具有伯乐的慧眼。来夸夸他。

如让学生先读一读,再夸一夸:这个片断好在哪儿?作者进行了哪方面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什么?读了他的描写,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时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

我觉得写的好,因为他(她)写出。

我觉得写的不太好,因为他(她)没写出。

如:

生:我觉得他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来写,因为他写出了人物的。。。。。。的特点。

师:他学会《天游峰的扫路人》中外貌的写法,抓住了人的长相来写,真精彩。

生说:他还能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特点。

师:具体说说。

生:(说具体语句交流,哪句话或哪个词语写的好的)

师生交流

师:这篇文章写的还好在哪?(侧面衬托的写法)

过渡语:这位同学已经掌握了《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写人方法,真好!掌声再次送给他。

【设计意图:是教师引导学生就一篇优秀的作文共评共赏的过程,评价中仅仅围绕《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学得的写人方法,通过自主合作,发现文章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在交流过程中,就倾听、表达、思维等能力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个过程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过程。】

2.诊断性的点评作业

指名读较差的一篇习作,可以联系《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内容说说。

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先说文中有哪些优点?后说文中哪些不足?

随着该生的作文情况而定,适时赏读《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的精彩语句。

赏读人物的语言描写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的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作者写人物语言时为什么要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这样写使语言更加优美,人物描写的更加细腻)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习这种方法。

好的文章都不是一挥而就的。

再联系该篇作文如何修改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帮助每个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同时是对《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写作方法的学习的一个提升的过程。】小结:

评价一篇写人的文章怎样,不仅仅是从典型事例、语言、动作、神态来评价,还要看是否把事情写清楚,是否有错字、漏字、错的标点符号,是否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谋篇布局等等方面。

三、自改习作自己再修改,再完善

怎样改呢?有人曾请教过叶圣陶先生,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这里的念,就是大声读作文,反复大声读作文了,就会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为了不影响别人,你可以小声地念。

指出修改的方面。明确修改要求:

(1)字词句:错别字、用词得当、语句通顺、是否存在病句。

(2)典型事例:事件过程叙述清楚,具体、完整。

(3)表达:能够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表现当时人物的真实感受,也可从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的某些特点。

师巡视

适时指点

【设计意图:作文是改出来的,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在自己修改和相互修改

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提升的基础上进行自改,是个活学活用的过程。如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修改后再交流

相信在大家的精心修改后,大家的文章定会更出色。

仍请刚才第二位同学的作文,修改后读。

老师给予肯定。文章不厌百回改,重在改,越改越精彩。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学生作品修改结果的肯定,将会进一步树立学生们习作的信心,激发起作文的兴趣。】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课后你可以把你的文章传递给你写的这位熟悉的人,与他共赏。下课

【设计意图:以总结学生的表现为结尾,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余味无穷的感觉。】

板书:天游峰的打扫路人

外貌

正面描写语言

动作

抓住典型的事例

神态

(写人)

。。。。。。。

侧面衬托景物描写

别人描写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就是对写人文章写法的一个简单概括,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

2020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word版教案

第3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2.通过练习,体会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出示小猴图)还记得它们吗,上一次我们在小猴子分桃子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4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

谈话:猴妈妈准备了一盘桃,要把这盘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2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让学生图上分一分,涂一涂。 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引导:一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一份是,2只小猴取走这盘桃的几份?(2份)是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2只小猴一共分得2个,2个是。 2.试一试。 (1)出示问题: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2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3份、4份呢? 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明确: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1份是2个,每份就是,2份就是2个,是;3份就是3个,是;4份就是4个,是。 (2)辨析:有的同学认为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2份就是这些桃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练:(21)牛顿第三定律 Word版含答案

牛顿第三定律 1、下列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的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C.没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2、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拉车加速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减速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C.只有当马拉车匀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才可能等于车拉马的力 D.马拉车时不论车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大小始终相等 3、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时,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的是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不一定相反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以卵击石”的结果是鸡蛋破碎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 B.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小相等 C.鸡蛋对石头的力大于石头对鸡蛋的力 D.鸡蛋对石头的力就是石头对鸡蛋的力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止叠放了三个苹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苹果由于放在最上面,所以1号苹果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B.1号苹果受到的支持力是由2号苹果的弹性形变产生的 C.1号苹果对2号苹果的压力和3号苹果对2号苹果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2号苹果对3号苹果的压力与3号苹果对2号苹果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 B.榔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玻璃和榔头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7、如图所示,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车加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B.只有当马车匀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才等于车对马的拉力 C.马对车的拉力与车对马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任何运动状态马对车的拉力都等于车对马的拉力 8、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小球和弹簧的受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理高一上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物块A 、B ,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 、B 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 与B 间、B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 、B 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A . 13 B . 14 C . 15 D . 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两物块刚好滑动,对A 物块受力分析如图 沿斜面方向,A 、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1cos 45f N mg μμ==?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sin 45cos45T mg mg μ=?+? 对B 物块受力分析如图

沿斜面方向,B 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3cos 45f N mg μμ='=??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2sin 45cos453cos45mg T mg mg μμ?=+?+?? 两式相加,可得 2sin 45sin 45cos45cos453cos45mg mg mg mg mg μμμ?=?+?+?+?? 解得 15 μ= 故选C 。 2.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设小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F 缓慢增大 B .F 缓慢减小 C .N 不变 D .N 缓慢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水平力F .已知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我们可以看成小滑块每一个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应用力的合成得出: G F tan θ= N G F sin θ =,由于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所以θ减小,

第三章 3第1课时 羧酸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关于羧酸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羧酸是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弱 B.羧酸能够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C.羧酸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只有羧基 D.羧酸不能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解析:羧酸的酸性一般比碳酸的强,A项错误;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羟基被醇中的—OR取代,B项正确;羧酸中的α-H较活泼,易被取代,C项错误;羧酸在强还原剂如LiAlH4的作用下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D 项错误。 答案:B 2.某同学在学习了乙酸的性质后,根据甲酸的结构()对甲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下列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B.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C.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能与单质镁反应 解析: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具有醛与羧酸的双重性质。 答案:C 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醇、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酸,它们的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

解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条件下,根据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知乙酸酸性强于碳酸;苯酚溶液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说明苯酚酸性很弱,弱于碳酸的酸性;乙醇是中性的非电解质溶液;溶液pH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①②③④,故A正确。 答案:A 4.下列化合物既显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解析:酸性、酯化是羧酸的性质,说明分子中含有—COOH,能发生消去反应则含—OH。 答案:B 5.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的原料之一。莽草酸是A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下: (提示:环丁烷可简写成□) (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WORD 教案6 学习目标: 1.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明白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明白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稳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难点: 平稳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要紧内容: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大量实验事实说明,自然界中一切力的现象,总是表现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甲物体施给乙物体一个力的同时,甲物体也受到乙物体施给的一个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的一个叫做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另个就叫做反作用力 (或作用力)。谁叫作用力,谁叫反作用力是随意的。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探究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方法一、用弹簧秤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改变不同的条件,观看两弹簧的读数大小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秤前先进行调零。 2、拉伸弹簧秤时不能超过量程。 3、将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 方法二、用力传感器探究 投影演示传感器,介绍传感器的用法 A 把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结论: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同时变化。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成效,可不能抵消。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F= -F' 3.注意:既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之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稳力 相 同 点 大小 方向 是否共线 不 同 点 性质 作用时刻 作用对象 作用成效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稳无恙”是不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 课堂练习: 1、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依照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因此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担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担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判决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3牛顿第三定律同步检测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第三章相互作用——力3牛顿第三定律 一、选择题 1.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而后才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的合力为零C.弹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 D.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3.如图,一小孩用水平力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未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孩对木箱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箱所受的重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所示,壁虎在竖直玻璃面上斜向上匀速爬行,关于它在此平面内的受力分析,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5.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图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 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 ) A.先有F1后有F2 B.一旦人离开跳板,F2立即消失,F1依旧存在 C.因人离开跳板前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F2大于F1 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帆船即利用风力前进的船。帆船运动是依靠自然风力作用于帆上,由人驾驶船只行驶的一项水上运动,它集竞技、娱乐、观赏和探险于一体,备受人们的喜爱,帆船加速前进时,风对帆船的推动力与水对帆船的阻力的关系是(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word版本

第3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第2题,第94页第3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4、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加深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认识,会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搭。 2.会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数据。 3.培养分类的能力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复习导入】 1.出示下面一组图形。 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生2:这些图形是按规律排列的。

2.揭示课题。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和找规律。(出示课题) 【复习讲授】 1.复习认识图形。 (1)认识平面图形及用平面图形拼成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94页第2题的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它们都属于什么图形? 生2:平面图形。 师:对!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3:有小朋友们用这些图形拼搭的小房子、帆、船、人。 生4:我还看到了小朋友们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拼一拼。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下面我们也来拼一拼,好吗? 生:好! 学生活动: ②4个□拼图,看看可以拼成哪些图形。 ②试着用学过的图形,拼成一个有趣的图案。 汇报、交流、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探讨了图形有拼组,发现图形之间有很多的关系,

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发明家,高兴吗?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去获取更多知识吧。 2.复习分类与整理。 (1)出示水果卡片图,进行分类。 师:这是小红收集的水果卡片,你能帮小红把这些卡片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1:按水果的种类分可以分成3类。第一是苹果,第二类是梨,第三类是桃。 生2:我是按卡片的形状分的,也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是□,第二类是○,第三类是△。 生3:我是按卡片颜色分的,也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是红色的,第二类是黄色的,第三类是蓝色的。 师:大家想出了按水果的种类、按卡片和形状、按卡片的颜色等方法来分类。下面我们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一下,填在表中,看谁整理得最快!最好! (2)出示统计表,进行整理。

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网络】 概念 【学习要求】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学评价】 1、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2、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引入】 观察:踢足球 思考:人用力踢足球时,足球对人有力的作用吗? 点击关键词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互动探究1-1】 观察:手拉弹簧 思考:手对弹簧施加了弹力f ,弹簧对手施加了 作用力f ’吗? 观察:把两根条形磁铁甲、乙放在水平桌面上, 为减小摩擦,可垫上试管,磁铁的N 极相互靠 近。 思考: 甲磁铁受到乙磁铁的磁力F 作用,乙磁 铁受到甲的磁力F ’作用吗? 【经典范例】 例1-1 静止在水平桌上的书,涉及到的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有几对( ) A .一对 B .二对 C .三对 D .四对 分析:书受到两个作用力,即重力和支持力。这两 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对桌 面的压力。 思维点拔: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分析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点击关键词 2、牛顿第三定律 【互动探究2-1】 观察:A 、B 两个弹簧相互拉 思考:(1)A 对B 的作用力的大小,B 对A 的作用力大小是什么关系?方向呢? (2)如果A 对B 的拉力变大,这种关系是否变化? 观察:下图是计算机上显示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思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典型例题】 例题2-1 鸡蛋碰石头,鸡蛋会碎,说明石头对鸡 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这种说法正 确吗? 分析: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一切相互作用的物体。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等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因为鸡蛋的承受力小于石头的承受力,所以鸡蛋会碎。 【跟踪训练】 训练2-1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拉车时,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才能前进 B .物体A 静止在物体B 上,A 的质量是B 的质量的10倍,所以A 作用于B 的力大于B 作用于A 的力 C .轮船的螺旋浆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浆一个反作用力 D .发射火箭时,燃料点燃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空气施加的反作用推动火箭前进 思维点拔:马拉车时,车和马的运动是由车受的合力或马受到的合力决定的,而不只取决于相互的拉力。 牛顿第三定律 与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习导航 课堂互动 学习札记 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3第三课时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第三课时 Section A(1a-1e) I.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in Tokyo want to leave for the smaller, ___________ _(cheap) and quieter parts of Japan. 2. I'm _________ (outgoing)than my sister. 3. Eric looks a little_________ (fat )than his brother. 4. It seems that this problem is as _________ (difficult) as that one. 5. I think Linda dances_________ (well)than Kate. Ⅱ.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每空一词 6.玛丽的头发比我的长。 Mary's hair is _________than _________. 7. Lily is less hard- working than her brother.(改为同义句) Lily is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her brother. 8.史密斯先生和格林先生对我们一样友好。 Mr. Smith is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us_________ Mr Green. 9.我的文具盒比迈克的贵。 My pencil box is _________ _________than Mike's. 10.为了保持健康,你应该吃更少的肉和更多的蔬菜 To keep healthy, you should eat _________ meat and _________vegetables. 11.他太有趣了以至于他经常逗笑他的朋友。 He is so funny that he often _________his friends _________.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导学案

《4.5牛顿第三定律》基础导学 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主学习】 一、演示实验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 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 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且总是产 生,同时,同时.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 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总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 物.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 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3.重要意义 ①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性质和四个特征。 三个性质是: A.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B.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C.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四个特征是: A.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B.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 C.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D.同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2020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练习八word版教案

第3课时练习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的理解,能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难点: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回顾: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揭题: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1题。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涂色。 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比较:图形的周长与它们的面积之间的区别。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周长表述的是线的长短,面积表述

的是面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2题。 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边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别拼成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完成后展示学生的拼法,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3题。 先估计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4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四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学生反馈后,教师指出:因为1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有几个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八”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提示学生:将超过半格的看成1格,不满半格的忽略不计。 交流时着重让学生体会到用割补法把不完整的图形割补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数学思想。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八”第6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教案2

必修 1.4.5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 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 这两种力混淆。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三、教具 1.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弹力的小车、弹簧片、细线; 2.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摩擦力的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 3.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静电力的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 4.演示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磁场力的小车、磁铁等; 5.演示两个学生间相互作用力的小车、绳; 6.演示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的弹簧秤。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的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牛顿第三定律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三单元 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巩固(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句读.(dòu) 读.书(dú) 经传.(zhuàn) 传.道(chuán) B .逡.巡(qūn) 峻.急(jùn) 藩.篱(fān) 吐蕃.(fān) C .近谀.(yú) 须臾.(yú) 度.长絜大(duó) 长度.(dù) D .老聃.(dān) 冉.冉(rǎn) 苌.弘(Chán ɡ) 长.者(zhǎnɡ) 答案 B 解析 “蕃”应读“bō”。 2.下列对通假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亡” 涂有饿莩 “涂”通“途” B.???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C.??? 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D.???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答案 A 解析 A .“无”通“毋”,不要。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作《师说》以.贻之 以.刀劈狼首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之所以.. 为圣 C.??? 犹且.从师而问焉不出,火且. 尽 D.??? 享国之.日浅以致天下之. 士 答案 D 解析 D .都是结构助词,的。A.连词,来/介词,拿。B.用来……的、……的凭借/……的原因。C.连词,尚且,还/副词,将要。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③南. 取汉中,西举巴、蜀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⑤席. 卷天下,包举宇内 ⑥序八州而朝. 同列 ⑦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 ⑧外连衡而斗. 诸侯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⑩不耻. 相师 A .①⑥⑧/②③⑤/④⑦/⑨/⑩ B .①⑩/②③⑤/④⑦/⑥⑧⑨ C .①②③⑤/④⑦/⑥⑧/⑨/⑩ D .①②⑤/③④⑦/⑥⑧⑨/⑩ 答案 C 解析 ①②③⑤名词作状语;④⑦名词活用作动词;⑥⑧使动用法;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⑩意动用法。 5.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14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配套题库 3.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Word版含解析

3.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 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两方面问题:①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②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这样两方面问题,不只是反映惯性大小,故B错. 答案 D 2.物体A的质量为10 kg,物体B的质量为20 kg,A、B分别以20 m/s和10 m/s的速度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惯性比B大B.B的惯性比A大 C.A和B的惯性一样大D.不能确定 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故B的惯性比A大,选项B对,A、C、D都错. 答案 B 3.如图3-1-1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图3-1-1 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 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

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 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动能减小,返回舱所受合外力做负功,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缓冲火箭向下喷气而获得向上的反冲力。火箭开始喷气前匀速下降拉力等于重力减去返回舱受到的空气阻力,火箭开始喷气瞬间反冲力直接对返回舱作用因而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 答案 A 4.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解析根据惯性的定义知:安全带与人和车的惯性无关,A错、B对,系好安全带主要是防止因刹车时人具有向前的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C错、D对. 答案BD 5.如图3-1-2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1-2 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解析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正确、A错误;人所受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不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B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三第3课屈原列传第3课时word导学案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屈原列传》【课型】新授课【学案序号】8 【课时】第三课时【使用日期】 【学法指导】 《屈原列传》虽属史传文章,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褒贬的感情。我们学习这篇列传,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夫对话等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来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学习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自主学习 课前自读课文11-12段,完成下面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江滨.()渔父.()三闾.大夫()啜.()弹冠.()怀瑾.握瑜.()自令见放为.() 2.解释加点字 子.非三闾大夫欤.()()自令见放为.()新沐.者必弹冠()葬乎.江鱼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遂自投汩罗以.死()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竟.为秦所灭() 3.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被发行吟泽畔()是以见放() 不凝滞于物()而自令见放为()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合作探究 1.文章第11节,记叙屈原与渔夫的对话,写出了几种人生观,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12节又提到了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有什么作用? 3.司马迁写人物传记,除传末赞语之外,多不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把意见寓于叙事之中。本传却是另一种写法,这就是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试分析。 评价作业 一、完成《伴你学》26-29页练习 二、阅读《伴你学》29-30页拓展平台 撷英咀华 一、名家点评 1.王逸:“屈原之辞,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辞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 2.刘勰:“故《离骚》、《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招魂》、《大招》,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利)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3.李白:“屈平词赋悬日月(屈原的诗歌像高悬在天空的太阳、月亮一样光芒万丈)”。 4.杜甫立志“窃攀屈宋宜方驾(我要努力攀上屈原、宋玉诗词的高峰同他们并驾齐驱)”。 5.北宋邵博:“《楚辞》文章,屈原一人耳。” 6.苏轼:“吾文终其身企幕而不能及万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7.清沈德潜:“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著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古来可语此者,屈大夫以下,数人而且。” 8.王国维:“大诗歌之出,必须侯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

2020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练习六word版教案

第3课时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

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 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 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别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完整版)高中物理天体运动多星问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双星模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 天体物理中的双星,三星,四星,多星系统是自然的天文现象,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万有引力的规律,他们的运动规律也同样遵循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条基本规律。双星、三星系统的等效质量的计算,运行周期的计算等都是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为出发点的。双星系统的引力作用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F ' = F ,作用力的方向在双星间的连线上,角速度 相等,1 = 2 = 。 【例题 1】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 T ,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 r ,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 G ) 【解析】:设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 m 1、m 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 r 1、r 2,角速度分别 为ω1、ω2。根据题意有 1 = 2 ① r 1 + r 2 = r ②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有 G m 1m 2 = m w 2r ③ r 2 1 1 1 G m 1m 2 = m w 2r ④ r 2 1 2 1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r 1 = m 2 r ⑤ m + m 1 2 根据解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知 2 1 = 2 = T ⑥ 联立③⑤⑥式解得 4 2 3 m 1 + m 2 = T 2G r 【例题 2】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 发现了 LMCX3 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 A 和不可见的暗星 B 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 、B 围绕两者连线上的 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 4-2 所示.引力常量为 G ,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 A 的速率 v 和运行周期 T.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课题]: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即叫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接着提问:“在鼓掌时手掌有什么感觉?”鼓掌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先在水平桌面铺上一排小玻璃管(减小摩擦力),然后在玻璃管上面铺一张轻质的硬纸片,在纸片上面放置一个小型电风扇。当开动电风扇的时候扇页会带动附近的空气使空气由静止变为运动形成风,同时电风扇也在向后移动。说明空气对扇页也有一个推力,风扇和空气之间产生了一对作用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1.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通常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牛津上海版(深圳)三下Unit 3《Sounds》(第三学时)word教学设计

unit 3 Sounds 第三学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交通工具的单词:plane,ship,bus,bike,train,car。 2.复习句型:What can you hear?和I can hear....这两个句型。 3.理解故事,并表演故事。 2学时重点 1.在故事中加深学生对What can you hear?和I can hear....这两个句型的理解。 3学时难点 1、能生动形象的表演故事。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Step1Warming up 1.Greeting . 2.Ask and answer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3.Introduce one of my good friends ,Bingo, show a picture,and then sing a song together. 活动2【讲授】Step2Presentation 1.Today is Sunday.Bingo is boring,he would to go out.Now, let's see what can he hear on the road. 2.Play a sound(plane). 3.Ask one student:"What can you hear?",and review the new words. 4.The students answer "I can hear a plane." 5.Play all the sounds and let the students guess. Show the pictures. 活动3【活动】Step3Consolidation 1. Bingo is missing his way home.He goes to a forest.Now let's see what happened in the forest. 2.Show a picture of the story"Gu Dong is coming." 3.Show three questions to the students. 4.Ask the students to watch a video and after that, answer the questions. 5.Play the story. 6.Solve the questions by asking some stud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