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探究》

《中高职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探究》
《中高职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探究

岳园杰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传统的计算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条件下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环境下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新特点、中高职班级学生的基本素养等现状,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迁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对计算机基础课在中高职班级教育中所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绪论

近些年,为了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我校在技能培养模式和理论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改革的困惑:作为中高职教育的载体,如何利用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呢?本文针对此问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中高职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二、中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劳动者;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

由于受“读书做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文化和“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一直存在偏见和歧视,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始终面临着“生源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条件落后等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推进,劳动者素养工程被提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这些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使得近些年来我们的生源数量及素质、办学环境等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1岳园杰,1985年11月25日,女,安徽,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在职业教学中的发展,邮编:300350。

三、我校中高职班级的教学特点

为适应国家及天津市产业发展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校设置了不同层级的中高职教学班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班级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为我校输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但是,受传统教育环境的影响,我校生源多为普通高等教育筛选下来的初高中毕业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总体呈现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能动性差,自我意识凸显、身体动觉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具体到中高职班级,又主要呈现出如表1所示的不同特点。

表1 中高职班级学生及教学特点对比

鉴于上述特点,传统的灌输式、程式化教学显然难以适应我校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单纯地依靠调整实验、实习等时间配比往往又受制于各种条件。因此,必须要以创新的思想,立足实际,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为出发点,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激发不同层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利用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其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并融会贯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加以应用呢?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无论是课程设置、内容选择,还是教学的组织,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提高

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积极、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会促使学生将对教师的信赖会迁移到教学活动中,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2、丰富和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基于我校学生自制力差、学习动力不足的普遍现实,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形象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使疲乏的学生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了解学情,精心预设,科学设计教学流程。了解学情,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教师课前必须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已有经验,制定学习起点,预设学习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拓展课堂空间,丰富课堂内涵,从而使学生在获取课堂知识的同时,培养起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改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发展其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精神。

(二)优化计算机基础课课程设计,推进层次化教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越来越广泛,使得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越发凸显。因此,计算机基础课教师不应再简单地“照本宣科”,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而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计算机基础课。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充分研习教学大纲,合理分割教学阶段。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教案设计前,教师应当充分研究教学大纲,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割,划分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我校中高职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中职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实现扎实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正确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高职阶段主要达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的应用到实际案例的创作中的目的。基于此,将中高职班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划分为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操作应用、计算机实例拓展与提高等三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在实践中,根据中高职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特点,相应设计各个阶段持续的周期和所教授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见图1所示。

图1 中高职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划分对比示意图

2、及时掌握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不断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合理划分教学阶段,是开展层次化教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式”启发教学或“渐进式”引导教学,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按照上述教学阶段的划分,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将各中高职班级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如图2所示。

图2中高职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同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对比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校学生基础水平差,对学习普遍存在抵触心理,对计算机的认知多停留在电脑游戏上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利用学生的“游戏”心理,发掘其对计算机的兴趣点,进行对比教学,如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快捷方式与“CS、DOTA”等游戏的快捷方式对比等,提高学生对

计算机知识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要求计算机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跟踪计算机技术动态,获取社会热点信息,利用动态的课外知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最新知识的需求,充分发挥计算机教育的实践性、前瞻性特点。

3、积极开展互动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高职班级采用“导入式”启发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而对于中职班级,则采取“渐进式”引导教学,将枯燥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层次化的教学案例形式进行设计,通过环环相扣的实用型案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开展互动,形成良性的“反馈式”教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天天有新意,节节有亮点”。

(三)深入社会生活,助力学生与社会接轨。要积极关注社会变革,及时了解社会变革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岗位需求,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规划,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革新力度,帮助学生尽早地与社会接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五、小结

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推陈出新,时代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以动态、开放的思维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发掘中高职班级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参与教学的热情。本教学方法在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上实施几年来,受到学生的欢迎,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反馈”过程,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实现计算机教育适应“新常态”,服务新时代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试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论文(网络)》

【2】孙志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基于工作分析的课程开发实践思考.《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

【3】王东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吉林教育》.2012年. 【4】郑淑贞.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发展策略——以合作学习为例.《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

【5】张银玲.牛小梅.浅析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科技咨询.2006年. 【6】刘梅清.探析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优化路径.《中国职工教育》. 【7】牛红.面向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案例教学初探.《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

【8】杜朝晖.计算机职业教育中学科体系的结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2009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