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第一阶段的第一节课后总结

今天上午去参加正面管教第一阶段的家长培训,本着学习的心态加入到这次的培训中,整整一个上午的学习还是有相当的收获首先学习了正面管教用于安抚情绪的三个工具

A 积极的暂停角

B 行动大于语言

C 抱抱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正面管教的第一个工具 A 积极暂停角

所谓“暂停角”,是指成人或者孩子情绪均不佳时,可以选择让自己的情绪平复或冷静下来的一个地方,对于“暂停角”的理解,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不能够用于惩罚,只能够安抚情绪。所以,我们在着手暂停角的时候,就需要向孩子解释暂停角的作用是安抚情绪!

对于成人的暂停角,自己率先使用的时候,要让孩子看到效果,比如从暂停角出来的妈妈情绪已经恢复平静,不是刚才那个处于怒火中的妈妈!

成人使用暂停角时,记住要告诉孩子“(1)我生气的时候,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会使用暂停角。(2)使用以后我的情绪会变得好一点。(3)我的情绪变好以后,我会对你更好!”

对于孩子的暂停角,需要由孩子选择、布置、起名,孩子参与越多越好!

和我们的孩子坐下来,共同创造一个“暂停地方”,我们要先对孩子解释:“有时候我们会生气,这是正常的情绪。这时候我们需要点时间冷静下来。咱们来建个特殊的地方吧。不是惩罚你的地方,而是一个你喜欢的地方,你在那儿能冷静下来,能感觉更好,因为通常人们感觉更好,才能做得更好”(对于这段话,每个家长都可以根据自己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进行改写)

鼓励孩子给这个暂停角起个名字,如果孩子不习惯这种新方式,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你在自己的暂停角平静下来,感觉更好,并且行为更好。这个“暂停角”是家里“情绪安全”的开始。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暂停角”的使用方法,大家进行了角色扮演,很真实的还原了争吵中的夫妻双方(1)坚持争吵到底(2)有一方提出我现在很生气,我要离开冷静一下选择暂时回避,两种状态下双方心理的状态与变化!角色扮演不愧是最为高效的理解吸收工具,第一次的角色扮演,大家对于A工具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从暂停角回来的夫妻双方内心里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双方的火气降

温,情绪中出现了内疚,考虑对方感受的良性思维状态,说明“暂停角”这一工具的使用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不仅是对孩子,夫妻之间的矛盾处理中也相当实用!

然后,我们再一起来了解正面管教的第二个工具 B 行大于言

对于B,本期的讲师梁良通过一个小游戏很直观的解释了什么是行大于言:梁良的手放在下巴上,但是嘴里发出的指令是手放在额头上,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看到梁良的动作后放到了下巴上!这个例子说明,孩子吸收和模仿的是我们的行动,而不是我们的语言,所以家长要时刻记得身体力行,多做少说!

或者这个部分是大家都能够有切身体会的内容,所以,大家并没有在关于“行大于言”的问题上过多展示,但是“Less Talk More Action 少说多做”这句话被放大印在了我们的教材上!

最后,大家一起学习的是正面管教的第三个工具 C 抱抱

这个部分是我在今天的课程内容中体会最为深刻的一个部分,梁良采取的依然是引导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带领大家来体会第三个工具的作用!

在课程正式开始的时候,梁良的一张大表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栏为现在的挑战,一栏为人生成功的性格,梁良请大家在现在的挑战一栏中描述我们认为现在孩子存在的问题,不仅是自己的孩子,包括我们周围看到的其他孩子存在的问题,开了个头,大家的思维马上就被调动起来,脑海中所能够想到的不良特性都跃于纸间,很快,现在的挑战就写得满满的了。看着满满的一栏,我的内心甚至有些安慰,因为满栏的挑战里,我的孩子并不具备太多,同时,我也发现,周围的孩子共同的问题真不少,看来家长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是类似的!这一部分在大家描述完后,就被盖起来了,直到今天课程的最后内容,才重新又翻到大家面前。

在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暂停角与行大于言两个工具以后,大家的心态似乎比刚才平各了些,带着前面的收获,我们一起进入了最后的这个部分。对照着开始提出的挑战,梁良请大家再提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就是人生成功的性格有哪些,美好的词语成为挑战的鲜明对照,满满的期望又列满了,面对着我们的期望,梁良并没有给出太多的解释,我们开始分组的角色扮演。

两两一组,一方为妈妈,一方为孩子,扮演孩子一方的人必须要蹲下来,妈妈角色选择生活中容易爆发的恼火对着孩子一方发出来,双方开始激烈的矛盾冲突,一番激烈的争吵以后,作为孩子角色的一方说出对妈妈刚才怒火的感受。

随后妈妈角色的一组离开教室到门外,因为梁良要教妈妈角色一句话。加到教室里,大家再次就刚才的冲突进行角色扮演,在激烈争吵后,很多组出现了拥抱的场面,原来,梁良教给妈妈角色的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来,妈妈抱抱!来,让妈妈抱抱吧!”

妈妈在双方矛盾解决不了的时候停止一切话语,只对孩子说:妈妈抱抱!

然后所有孩子的角色再次表达自己感受到妈妈拥抱后的感觉,一切都不同了!妈妈爱的拥抱成为平息情绪的要素!

大家对于妈妈用爱来拥抱孩子有了深刻的体会,那么妈妈情绪不好的时候,向孩子索取一个爱的拥抱,会有什么感受呢?角色的扮演再次开始!

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给予拥抱,妈妈情绪不好的时候,也可以寻求孩子的拥抱,再次通过角色扮演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换位以后的感受,扮演孩子的一方表达出了很多积极真面的内心活动,上到这里,我的内心有些柔软起来,双方的拥抱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随后大家就拥抱以外的亲密接触方式展开了描述,突然发现,无数的动词被写在了黑板上,我也听到了很多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方式,通过前面扮演后的感受,大家得出一个结论,通过与孩子拥抱和亲密接触,除了缓和孩子的情绪,还能够和孩子间建立密切的联系,达到培养孩子平和,温暖,自信等等我们期望的气质!

大家突然发现,先前在纸上写下的期望人生成功的性格,即希望孩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通过拥抱和与孩子的亲密接触其实就能够实现很多,那么大家还苦恼于什么样的育儿手段或者方法呢?其实最简单的育儿方法就在自己的身上,多给孩子一些爱的拥抱,多和孩子有一些亲密的接触,如果我们希望二十年后我们的孩子依然能够拥抱我们,能够让我们亲一亲,亲一亲我们,那么我们先要让孩子能够拥有我们最温暖的拥抱!

课程的最后内容,家长互助环节,有一位妈妈提出了今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问题周围会围绕的人物,大家纷纷扮演起了她家庭里的各种角色!扮演过后,各个角色描述在事件中自己内心里的第一情绪反应和心理活动!这位妈妈,也在这一环节中发现自己原来内心里的想法并不是最真实的,她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心理活动和她最初的理解有差异!妈妈深深体会到了角色扮演的力量!

今天的所有课程就在大家的满足中结束了,我很期待着下周三的内容,因为我开始爱上“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第二节课课后总结(1)

在今天的课程正式开始前,大家一起分享了我们在上节课学习的“暂停角”与“抱抱”实践情况,有的妈妈通过运用行大于言,让孩子看到了从暂停角里出来的妈妈情绪有了好转,有的妈妈通过抱抱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了妈妈的爱,良好地进行了情绪的安抚,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平静的心态,听到这些积极的例子,我确实很感触,虽然我自己与豆拉的交往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的情绪不稳定问题,但是,通过“抱抱”的方式,让女儿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对于她的爱与信任,通过与她拥抱,让她感觉到自己的被爱,让她感觉到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在她身后支持与鼓励她,所以,我也由衷地感谢“抱抱”法,让我变得柔软,让我和豆拉之间更为亲密和平和!

言归正转,今天是正面管教的第二节课,课程开始,大家一起分享了节选自《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的一段话,这段话是描述婴儿出生时一系列的感受,我今天也将这段长长的话念给了豆拉听,她听得很认真,并要求我再次重复,也许是因为她有些感同身受吧!这段话最终有一个重要的结尾:“我们每个人天生有很多无名的恐惧,这种难以名状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焦虑,成了我们每日生活的背景音乐,不停地播放。”

通过这句话,我们了解到情绪是天生的,所以,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因为与生俱来的情绪不是想控制就能够控制住的!

阅读过节选后,我们大家一起进入情绪识别的学习中:

我们首先在写满了负面感觉的词语中挑选自己或者孩子常有的情绪

“Negative”Feelings“负面”感觉

愤怒悲伤愤恨无奈不安全恐惧不安骄傲忧伤自卑恼怒彷徨

绝望痛苦孤单惧怕仇恨嫉妒难过不满生气讨厌无助委屈

后悔挣扎懊恼腼腆焦虑压抑郁闷失落愧疚饥饿烦

躁着急

害羞苦恼不平崩溃

“Positive”Feelings“正面”感觉

平静高兴舒服美好舒畅轻松喜乐有趣快乐幸福满

意和谐

被爱平安和平愉快自然放松自由温馨贴心温柔柔

和温暖

自在安全光荣自豪清爽甜蜜美好得意满足开心兴

奋自信

轻松甜美充满希望爽

对应着我们的负面感觉和正面感觉,我们会作出的行为有哪些呢?

Behaviors行为

指责唠叨催促大吼沉默离开怒视打人干家务假哭真

哭吃东西

购物睡觉聊天上网旅游迁怒运动听歌砸东

西撕搓画听歌

看一看负面感觉时候我们的行为,再看一看正面感觉时候我们的行为,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负面情绪下还是正面情绪下,我们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一致的,在这里,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感觉是天然的,感觉会产生,也会消失,没有对或错的感觉!

一样的行为,背后的情绪可能是不一样的!

了解了正面与负面的情绪后,大家一起分享了一段关于“情绪诚实”方面的问题,孩子天生“情绪诚实”,他们自然真实地表达自己,但不让孩子情绪诚实的问题从孩子很小就开始了,家长或老师常常鼓励孩子做出和情绪相反的行为,比如,孩子感觉难过了,却被要求微笑;孩子感觉不服,却被要求道歉;孩子没有感觉,却被要求说“谢谢”;孩子感觉不公平,却被要求“不要埋怨了!”

渐渐地,我们学会了停止将自己最诚实的情绪表达给周围的人,甚至于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内心里认为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不会有好处。

我们孩提时代,即使受到很多其他鼓励,但唯独没有“情绪诚实”,父母就看不到真实的我们,当我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我们会尽量避免和父母来往,即使来往也是出于责任或内疚,我们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情绪诚实”方式,基本就是我们长大后对待自己情绪的方式。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觉得苦恼、不解:“我真不明白你怎么会这样!”这些父母深深相信自己“从头到脚”了解孩子,但孩子却不认为父母“了解我”(理解我)。

当我们的情绪被认可时,我们就不会担心因为自由表达了自己的感觉、想法、质疑和观点,而被拒绝或被惩罚,我们就会觉得“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父母也能了解更真实的我们。

当那个真实的我被接受后,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因为我们的安全感增强了,别人是否认同我们的想法,可能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接下来,这样的自信气质,也会吸引同样拥有强烈安全感的人,最后,随着成长,我们周围会有越来越多安全、自信、坦诚的人。

创造“情绪安全”的主要方法是“情绪认可”

正面管教——第二节课课后总结(2)

了解了情绪问题后,那么我们面对情绪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情绪发生时,其实就是一场战争,那么要消除战争,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共情,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工具

(1)Reflection“照镜子”(共情)

关键——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并教会孩子他们的感觉没有错,但行为不

可以

技巧——找到负面情绪的开始点

识别孩子负面行为后面的情绪

事实描述引起孩子负面情绪的原因

猜孩子的愿望(不是希望)

在这个工具中,我们一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练习如下语句:

“妈妈看得出来(知道/明白……),你现在觉得______(感觉词汇),是因为_______(孩子相信的原因)。我猜,你但愿______(孩子的愿望……)

例如:“妈妈看得出,你现在觉得既气愤又郁闷又难过,是因为你特别不想做作业只想看电脑,但妈妈不让你这样做,我猜,你希望能永远不用做作业,想什么时候看电视就看,而且妈妈还不管。“

认可,接受孩子的情绪和骄纵并不同,你明白孩子希望无节制的看电视,不代表你会让孩子这样做。

共情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以往的生活中,我确信我自己是没有那么丰富的情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所以,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能够运用的情绪词语也是相当贫乏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与孩子共情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没有办法找到共情点的情况,那么不容易通常有两个原因:第一,感觉得到可说不出来,找不到合适的词,第二,平时对孩子的观察不够,对孩子的深层性格了解不深。两个情况都是很普遍的,不是家长的错。

那么针对第一种情况,家长要不怕错,多表达,多说,多猜测,很快就能迅速准确地表达,一语中的。

针对第二种情况,和孩子有更多“高质量”的时间,对孩子的了解自然就深了,这样,“共情”的语言,会很快成为家长的“自然语言”。

共情是在情绪战争爆发时,消除战争的一个手段,与上一节课提到的“抱抱”工具有些类似,那么情绪暂时消除了,如何解决问题呢,很多妈妈都觉得,跟孩子下达指令,通常都是无效的,比如叫孩子来吃饭,喊着“快过来啊,怎么还不过来?”结果是孩子完全不理睬,或者孩子要求吃糖,无论妈妈怎么讲,孩子都是一句话“我就是要吃糖,我就是想吃糖!”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停地跳来跳去,无论妈妈如何喊减“跟你说了停下来,怎么还不停下来呢?”结果还是孩子自顾自地想跳就跳!面对这种种类似的问题,归结到一点上,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指令是无效指令,那么如何下达有效指令呢?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工具:

(2)Positive Language正面语言

关键——态度坚决,不是强硬,也就是正面管教所强调的坚定而温柔

技巧——清楚、具体的语言

有条件的许可

用孩子明白的暗号、手势

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做

对于“清楚、具体的语言”这一点,大家有一个角色扮演留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有一组妈妈和孩子,吃饭的时候,孩子就一直在旁边跳来跳去,妈妈角色重复了五遍请你像妈妈这样坐下来,当询问到孩子角色内心的感受时,饰演孩子角色的妈妈表示,在听到对方说到第三遍的时候,内心里就已经开始有所动摇了,也就是说坚定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够因为说了一遍没有效果而放弃!那位妈妈角色,在重复像妈妈这样坐下来的时候,身体同时作出了肢体语言,意味着有了清楚,具体的方式,孩子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有条件的许可”则在我们要学习的下一个工具中会有详细的阐述,这是一个关于给孩子部分选择权的问题!

“用孩子明白的暗号、手势”,我看到了一个不错的事例分享,一位家长为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头疼,总爱打断父母的谈话,总爱插嘴。可当大家停下来听她说的时候,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家长后来通过共情,与孩子聊天,表达理解孩子觉得无聊,想要人陪的这个想法后,两人约定了一个“心形暗号”,这样,不用打断大人说话的情况下,孩子做一个暗号或手势,意味着“我想说话”,妈妈看到暗号后也会回应相同的暗号,意思是“我知道了,请稍候!”两人愉快地约定让事情有了相当好的发展,孩子后来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告诉自己的朋友“小朋友最好不要打断大人的谈话,这样做不礼貌!”然后会摆出一个自己的暗号来!

我们经常苦恼于孩子的各式不良行为习惯,那么试着与你的孩子做一个约定,准备一个暗号,看到孩子的行为时,你也可以做出相当的动作,让孩子知道你的提醒,他们会停下来,因为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方式!

最后,大家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正面管教工具

(3)Choices选择

关键——给孩子部分自由和权力

技巧——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选项

头脑风暴

富有孩子气和创造力

关于“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选项”,是指家长要想好自己的底,提出一个孩子与妈妈都接受的选择

以孩子不愿意过来吃饭为例,你可以给孩子的选择是,

如果你现在过来,你可以选择愿意坐在爸爸身边还是妈妈身边?

你是愿意转着圈过来吃饭还是愿意直线跑过来吃饭?

你是愿意五分钟以后过来还是十分钟以后再过来吃饭?

其实事情的控制权最终还是在家长的手中,但是,我们给予了孩子部分选择的权力,孩子的内心里是能够接受的,我们要记得: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本节课的三个工具大家分享完毕了,在最后的PHP(家长互助)环节中,我们进行了一个角色扮演,这是一个关于叫“干妈”的小事件:

妙多要和妈妈去见妈妈的一位蜜友,妈妈和朋友的关系非常好,但是妙多对这样朋友却并不太熟悉,诚然妈妈事前已经告诉过妙多这是妈妈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也是妙多的“干妈”,但是,妙多对于这个并不常见的“干妈”显然不是太接受,聚会的地方到了,可是面对着妈妈再三告诉妙多这是干妈,叫干妈吧,妙多完全不给面子,就是不叫,甚至还喊着要回家,不愿意再待在这里!三位家长的表演很精彩,完毕后,大家开始分析这场“干妈”事件中各个角色的感受:

妈妈:不好意思,被孩子讨厌,怀疑,担心

女儿:莫名其妙,害羞,害怕,烦,讨厌,无奈,逃避

干妈:无奈,不好意思,对于妈妈一再要求孩子而反感,失望,不满,生气

在各个角色总结的感受中,我们发现,三个角色中,其实有些情绪都是相同的,那么,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场面,和孩子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如何解决孩子不爱打招呼这个问题呢?大家一起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提供了很多打招呼的方式:

1、妈妈小声说,孩子大声说!

2、和妈妈跑过去看看谁先到给阿姨打招呼!

3、和妈妈一起说!

4、把手做成喇叭状作为打招呼!

5、向对方微笑或者挥挥手代替打招呼!

6、使用各种语言打招呼!

7、选择多种方式,比如说拥抱!

8、用“肚子”说话,孩子不愿意表达出来,就告诉孩子在肚子里,在心里

打招呼!

不折不扣的头脑风暴啊,在大家如此多的选择项下,妙多妈妈对于打招呼这件事情想必是有了其他解决办法吧!

正面管教——第三节课课后总结(1)

上世纪70年代,托马斯格登在给孩子做心理辅导时提出了“我”句式,和“你”句式相对。1970年他将这个概念加入了他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书中。“我”句式通常用来表达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想法,而不会对听者造成冒犯和对立。“我”句式也可以用来表达建设性的批评。

大家先一起来看一看“你”句式:

报告还没写好吗?你动作真慢。

这么简单的作业也不会写么?你是有点笨么?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也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我们在对面孩子做作业慢,拖拉等问题的时候,因为火冒三丈时有可能会脱口而也上述的“你”句式,但是,当我们将这样的“你”句式列举出来,自己念出来的时候,自己也能够感受到那种指责,冒犯的情绪与态度,这不是正面的情绪,孩子听到,内心里不会愉快!

大家再一起来看一看“我”句式:

当……时(引起你感觉的原因),我觉得……(你的感觉)。我希望……(你的目的)。

我觉得……,我不太喜欢……(问题),因为……(问题的原因或引起的后果)。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我们可以将上述的“你”句式,使用“我”句式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

当你作业(报告)一直拖拉写不完时,妈妈觉得很(着急、烦燥、不安、无奈、沮丧……),我希望你现在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作业(报告)上,因为时间非常宝贵,我知道你也想尽快完成报告,你现在是否感觉有困难,我们可以一起解决!

针对改写“我”句式,大家一起进行了AB角色的扮演,妈妈通过表达我句式与孩子之间交流,孩子一方情绪上明显愿意接纳与配合!

“我”句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工具,这个句式实质上也是前两节课中共情工具的延续。

通过共情的方式让孩子的情绪平和下来,自己的情绪也能够平静下来后,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起解决问题”的六个步骤:

1、“我有件事想跟你谈谈,就是_____。我希望咱们能一起找到解决办法。你愿不愿意谈一谈?妈妈保证不发脾气、不生气,咱们都保证不互相指责?”

在这第一步中,大家不难看出,这句话的关键句子在于红色标部分,关键句子的表达,意味着给孩子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而这一点,在准备与孩子交流的时候,非常非常重要!

而____部分,我们需要向孩子陈述的是事件本身,不要带有任何的评价。

2、如果孩子不同意,告诉她/他:“好,我明白。等你准备好了咱们再谈。”

如果孩子同意,问:“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你的感觉是什么?”听孩子说完后,用“共情”重复孩子的话。

第二步中,孩子如果拒绝了我们,我们要说出红色标注的部分,因为我们需要给予孩子尊重。

3、然后问孩子:“你想不想听听妈妈的感觉是什么?妈妈的感觉可能和你的不一样,这很正常,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然后,诚实地告诉孩子你的感觉(不容易,多练习)

4、感谢孩子:“谢谢你听我说。”也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感觉。

在这六个步骤中,我们需要用四个步骤来与孩子共情,从而达到情绪安全,第二步与第四步传达出的信息是对孩子的尊重与平等,上述四个步骤完成以后,我们进入到第五步

5、问孩子:“你觉得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个问题/困难?”听孩子说,或/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不批评、点评、否定孩子提出的建议。可点头、微笑、“嗯”等表示听到了。

6、与孩子共同选择最可行的方式,最好由孩子自己选择。

前两节课中,我们曾经讲过给予孩子部分选择权,而在这第六步中,显然孩子的选择权更大了,其实孩子是知道什么方式是可行的,那么,充分体会到自主选择权后的孩子,自信会越来越多,被尊重,充满希望,平和,愉快等正面感觉会慢慢展现出来。

在基本的六步完成以后,梁良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建议,加入了第七步

7、我们先试试看,可以试行一周(一个月,三天……),如果方法不合适,我们再来改。

解决问题的办法看起来步骤很多,事实上只是一场对话而已。占用的时间并不多,形成习惯后,这样的对话会非常自然。多练习。

在接下来的内容里,大家AB角色开始演练解决问题的六个步骤,我首先列举一下我自己这一组的AB角色对话内容:

“我有件事情想跟你谈谈,就是关于你早上不想起床的问题。我希望咱们能一起找到解决办法。你愿不愿意谈一谈?妈妈保证不发脾气、不生气,咱们都保证不互相指责。”

孩子同意了,我接着第二步:“那么你对于你早上不想起床这件事情有什么想法,我叫你起床的时候你不愿意起来,你当时是什么感觉呢?”

孩子回答我:“我很睏,我就是想多会儿,没睡够,很累!”听完孩子的话,我回答:“我非常理解你那时感觉睏,很难受,因为我叫你起床而不满的心情,我也能够体会到那种感觉很不舒服,那么你想不想听听我的感觉是什么?妈妈的感觉可能和你的不一样,这很正常,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早上叫你起床,你还一直不起来的时候,我会为些而着急,当因为你不起床而时间不够的时候,我会感觉很不满,因为早上的时间确实很紧张,出门前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我很感谢你能够告诉我你当时的感受,也很高兴你愿意听听我的想法,那么我们俩一起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孩子告诉我:“她想再多睡五分钟”“嗯,还有吗?”“请奶奶来帮我穿衣服!”“嗯,还有吗”“……”孩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听完后,我询问“那么请你选择一个你认为当前最可行的方式吧!”孩子选择了“请奶奶帮助穿衣服!”,“嗯,那我们先试试看吧,如果这个方式不合适,我们再改进!”

在这里,有妈妈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孩子作出的选择是我们不能够接受的,我们该怎么处理呢,那么我们可以从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步重新再进行一轮,直到引导孩子作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选项!

在这个环节里,我听到了不少让我相当有感觉的事例,就我个人而言,由于该解决方式也基本是我与孩子之间交流与解决问题的模式,所以,我自己的角色扮演中我的感触并不明显,但是当我听到(1)玩IPAD,(2)解决夫妻间不做家务的矛盾(3)解决孩子与老人之间矛盾的扮演练习时,我的感触倒是颇深。

针对玩游戏的问题,通过以上七个步骤的扮演,最终的结果是孩子从每天三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自己愿意缩减到40分钟,而愿意作出这个改变的重点部分,

我感觉在于妈妈表达出了自己对于长时间玩游戏会造成眼睛视力下降,不利于健康这样一个后果的焦虑,担心,不安等情绪,让孩子体会到了妈妈对自己的关注与爱,那么如何和妈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化解妈妈对自己的焦虑,担心,不安情绪,孩子会选择对双方更为有利的一种选择,而且,孩子扮演一方确实也是从内心里顺着妈妈的引导就自己提出了缩减时间的解决办法。

针对夫妻间做家务的矛盾,丈夫爱玩游戏,对于妻子交待的家务总是忘记,双方进行了以上七个步骤的模拟扮演,当妻子表达出自己能够体会到丈夫在这里没有朋友,不熟悉环境,所以希望通过上网来缓解自己的无聊与苦闷时,丈夫的内心有了变化,于是,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时间,丈夫提出了妻子底线内的很多可行性解决办法,双方的语气与态度由最初的不满转化为最终的接纳、体谅和愉快,确实情绪上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针对孩子不尊重老人的问题,通过七个步骤的扮演,孩子表达出了自己处事的原因是什么,妈妈表达出了自己因为女儿这种行为而产生的内疚、不安、焦虑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了解到妈妈的这种种情绪后,女儿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办法,其中涉及到需要妈妈与老人后续沟通问题,那么该工具将再次被使用于与老人的沟通中。

相当好用的六个步骤,大家在初期使用的时候会感觉很不习惯,梁良请大家十指交叉,一手拇指在上,一手拇指在下,如果让两个拇指交换一下方向,开始我们确实会非常不习惯,但是,大家练习了五次以后,慢慢有点习惯了,这个小游戏告诉我们,反复地练习,才能够习惯成自然。

正面管教——第三节课课后总结(2)

今天的课堂是一个互相较多的课堂,因为我们刚进行过扮演,又要开始一个游戏,需要大家站一圈,然后一个人抛出一个公仔,连续抛出七个,不能够递到对方手中,要保证公仔全部在大家的圈内飞行,最后公仔不落到地上,能够全部回到抛公仔的人手中,有些类似于杂技中一个人抛多个球的意思吧!那么面对着大大小小的公仔,课堂上的所有家长开始想办法,从开始的制作规则,到抛公仔的距离调整,到解决最小的一个公仔很容易掉下来的问题,在多次尝试后,最终大家成功了,七个公仔能够有序地在所有家长中抛来抛去,不掉下来,然后回到抛出者的手中,那么我们为什么成功了呢?大家纷纷总结了刚才的经验:

1、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建立了规则

2、重复练习

3、有默契

4、具体而清晰的任务

5、照顾到了最差的情况是什么

6、控制了节奏,减慢了速度

7、可以犯错,可以改进,并且改进的机制非常民主,没有互相间的责备

8、大家一起合作

如果我们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做作业等一系列日常生活中都需要遇到的问题想像成这七个公仔,那么,我们如果让这些行为习惯有序地在我们的生活中飞起来,以上成功的原因,就是值得大家参考的了!我们不能够埋怨孩子日常行为和生活存在种种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有没有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让这些问题不再是问题,而是有序地在一日的生活中流转呢?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A person who never made a mistake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我理解为一个从不犯错的人,也绝不会有任何创新。

错误并不可怕,相反,错误是约好的学习机会,大部分情况,原因要么是已经过去的事情,要么是不能控制的别人,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原因,而是关注解决办法。

我们都会犯错,错误并不可怕,那么如何从错误中恢复呢?

1、意识到自己在这次问题中的部分或责任

2、和孩子“心连心”

3、和解,道歉

4、解决问题,关注解决方式而不是追究责任

我们不必害怕错误,但是我们需要学会从错误中恢复,当孩子也不惧怕错误的时候,孩子就会敢于创新与尝试。

在面对我们与孩子的战争时,我们需要思考,在这次“战争”中,我是否有做错的地方(意识)?问孩子,愿不愿意一起坐下来,因为“妈妈/爸爸想跟你道歉”(尊重)。简洁真诚地道歉,孩子通常会说“没关系”。问孩子,愿不愿意一同找到解决方法?他/她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最后部分,今天的家庭作业,和孩子一起制订生活规律表:

孩子需要并渴望明确的生活规律,因为规律给孩子安全感,帮助他们发展自律的性格。人类会惧怕很多事情。“未知”最容易让人产生担心和恐惧。

在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变化的生活中,规律,是让家庭和孩子觉得和平、安全、轻松的最理想方式。容易理解、完成,同时又具灵活性的规律表,会让孩子茁壮成长。

让孩子参考制作他们的日程表,会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也能够通过给予他们掌握自己生活权力的方式,减少和家长的“权力之争”;更因为是他们自己参与建立的规则,而能够提高他们遵守的愿望。

正面管教——第四节课课后总结(1)

在前面三节课中,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如何消除战争,如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正面管教中的另一个工具:鼓励!

在开始该项工具的学习前,我们先一起进入一个游戏的环节,每个人的脑门上都被贴上一张标签,我们并不知道那标签是好还是不好,贴完以后,大家互相看,然后使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对方的标签,很快,大家站成两列,好的标签,不好的标签,而且,100%正确。

在现实的生活中,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被贴上标签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什么是标签:社会学中,人们普遍理解和认可:“标签”的通用功能,是帮助人们区别不同事物、产品。而用于评价人时,“贴标签”是一种将人分类、对人下定义的方式。很多人认为这是歧视和偏见的表现。——维基百科

说到这里,引入了一段分享,大家一起回忆自己被贴标签的经历:有自己认为好的标签,有自己认为不好的标签,在分享的时候,讲师梁良还分享了自己的标签故事。曾经被贴上是脾气特别好的标签,结果,让自己想发火的时候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种种的大家分享的实例,最后的结论是,没有100%的好标签,有时候即使是当时听起来好的标签,在某些时间也会成为自己情绪的阻碍。

即然没有一个100%的好标签,那么我们对待孩子需要称赞或鼓励的时候,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呢?

今天要学习的新工具——鼓励表扬(而不是赞美)

赞美像糖果,可以偶尔使用。大部分人喜欢糖果,但是太多会令人上瘾,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创造不健康。

鼓励帮助人们对自己性格的长处和能力得到发展和信任。

关键态度——主角不是家长,是孩子(在向孩子表述的时候使用“孩子,你……”不要使用“我觉得你如何”)

使用技巧——(1)不贴标签,不比较

(2)对孩子的行为结果“照镜子”,就事论事,不就事论人

(3)关注孩子的感觉,不是大人的感觉

(4)指出孩子的小进步(即使再糟糕的情况,也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5)客观描述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然后总结为一两个“标签”词

鼓励表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孩子几乎所有的不当行为的原因,都可以认为是缺乏适当的鼓励表扬。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受到的鼓励越多的孩子,行为和性格会越好越健康——《孩子:挑战》

接下来,大家一起分享了摘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里面的一些实例,共同学习与体会关于鼓励这一工具的使用技巧

鼓励孩子可以让他们更愿意合作并更努力:

1、汉斯从不主动做家务,让我很苦恼。他已经9岁了,我觉得他应该承担责

任。星期二晚上,我让他收拾桌子。通常,他总是需要催好几次才行,可这次我没提醒他就去做了。我对丈夫说(也故意让汉斯听见):“弗兰克,看见汉斯干什么了吗?他收拾了桌子、盘子、盛沙拉的碗、餐巾纸、银器,还提醒你的啤酒!很尽职尽责。”当时没有看出汉斯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后来,我上楼去哄小孩子睡觉的时候,我让汉斯15分钟后过来。他说:“好的。”15分钟后,他上楼来,躺在床上,我说:“我让你15分钟过来,你15分钟后就过来了。这就叫做说话算数。”汉斯笑了。

第二天,汉斯晚饭前,进厨房来说:“妈妈我来收拾桌子。”我简直吃惊极了,对他说:“我没叫你,就过来了,我真的很感激!”

从那以后,我注意到他的很多变化。一天早上,他主动收拾床,又有一天早上,他早饭前就穿好了衣服。似乎我们越是看到孩子做的好的方面,孩子就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在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的鼓励方式使用到了鼓励技巧中的(4)(5),总结出了尽职尽责,说话算数的标签词语!

2、周末早上,我和丈夫多睡了一会儿,孩子们并没有像往常来吵醒我们。我

起床后,走到他们跟前说:“布莱恩(6岁),不进爸爸妈妈房间来,一定挺难的,需要很强的控制力。”布莱恩说:“我知道什么是控制力!意思是你想叫醒爸爸妈妈时,你知道不应该,所以不去!”

在以上的事例中,妈妈的鼓励方式使用到了鼓励技巧中的(3)(5),总结出了“控制力”这一标签词语。

3、麦克第一次把床收拾好,叫我进他房间。他激动得上蹿下跳。我没有告诉

他枕头露在了床单外面,也没说订单两边不一样齐。我只是说:“哇,床单差不多都把床盖上了!”

第二天早上,他又叫我进去看:“看,我把枕头盖上了,订单两边一样齐。”

我也非常吃惊。以前认为,让孩子进步,一样需要指出他的错误。但是是现在我觉得告诉孩子他做对的地方,他就会想办法提高自己的。

在以上事例中,妈妈的鼓励方式使用到了鼓励技巧中的(2)(4)

孩子的行为不尽如人意时,仍然可以鼓励孩子,以激励他们做得更好

1、我开车带孩子回家。6岁的詹妮弗想打开一袋爆米花,结果撤了一车。当时

我脑子里的反应是:“贪吃的孩子……难道就不能等到我们回家再吃吗?……

看看你干的好事!”但我没能这样说,而是用新学到的技巧描述:“爆米花到处都是,我们需要吸尘器吸一下。”我们回到家,詹尼弗立刻拿来吸尘器。

但又不小心一盆花,土撒了一床。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这确实不好处理。

她开始噼里啪啦掉眼泪。

正面管教

Chapter 1正面的方法 1.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值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2.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互动方式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 骄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3.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 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

点,就会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短暂加剧与严厉型管教所带来的无休止的权力之争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4.从通常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这一点来说,惩罚确实管用。惩罚的 长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 我们: #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退缩(Retreat)——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5.正面管教的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 意识和责任感。 6.“管教”(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或disciplini, 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受尊敬的领导人”。孩子们和学生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

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情绪脸谱 给孩子讲情绪的时候,总是“快乐”、“开心”、“伤心"几个词,下面这幅图能帮助我更全面的了解情绪。 Positive discipline Feeling Faces 正面管教情感脸谱 平静calm, 兴奋excited 难过sad,吃惊shocked,自豪proud,怀疑distrustful,心烦upset,无助helpless,疲惫tided,自信confident,被拒绝rejected,害怕afraid,坚决determined,无聊pored,厌恶resentful,生气angry,受伤hurt,好玩playful,嫉妒jealous,惭愧ashamed,紧张tense,恼怒annoyed,绝望hopeless,钟情loving,不知所措overwhelmed,迟疑uncertain,愤怒enraged,解脱relieved,孤独lonely,平和peaceful,沮丧depressed,憧憬hopeful,暴躁grumpy,内疚guilty,担忧worried 正面管教工具卡,是一套能够“不惩罚不娇纵”养育孩子的实用工具,内含52张卡片,每张卡片介绍一个正面管教工具: 供家长系统学习用 当遇到孩子的挑战不知所措时,也可拿出来看看,或许会找到灵感 可以跟孩子玩抽卡游戏:当遇到问题时,可以让孩子抽张卡片,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正面管教工具卡 提高家庭教教育技能的52张卡片 By Jane Nelsen and Adriana Garsia 作者:简.尼尔森艾德里安.加西亚 插图:波拉.格雷Paula Gary 翻译:张宏武Susie Zhang Positive Discipline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1)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时,还希望孩子能控制他们的行为吗? 2)创建你自己的特别暂停区,当你而要使用时告诉孩子。 3)如果你不能离开冲突现场,数到l0,或者深呼吸。 4)当你犯错误时,对孩子道歉。 修复错误三步曲 我们如何对待错误,比犯错误本身更重要。 当你有机会冷静下来后,使用这些步骤: l)承认(Recognize): 以负责而不是指责的态度承认错误。 2)和好(Reoncile) 道歉。孩子们是如此宽容大度。 3)解决(Resolve) 共同寻找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法。 近距离倾听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 荐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了博得上万点赞的清流!问题是胖揍管用吗?那问题来了,你说这也没用,那也没用,你来支个招呗,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好方法?今儿,大招来了! 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娇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娇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在这样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解决“熊孩子”的大招,更是培养好孩子的法宝。 作者简介 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估计现在更多啦)。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仅美国销量就超过4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目录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二、为什么要使用正面管教 三、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四、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五、当心逻辑后果 六、关注于解决问题 七、有效地运用鼓励 八、班会 九、家庭会议 十、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01 荐语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要……”句式,却很少说“你要……”“如

何做才能……”。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接收到最多的,也是来自父母、教育专家们的“你不要……”。 《正面管教》之谓正面,在于教我们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也在于作者正面讲述教育的细节和执行,一步一步教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既不娇纵也不严厉。 作者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 02 知行一刻 教养孩子的最好方式是以身作则。孩子犯错误,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习过正确的方法。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检视自己教养的缺陷,并及时弥补,是《正面管教》的重要理念之一。现在,分析一个你认为孩子犯的错误,反省自己有没有以身作则,改正自己并给他示范正确的方法。 案例: 乱七八糟的玩具和内省 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满客厅都是。 分析: 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让我心烦,觉得孩子又犯了错。但是,我反省自己,发现虽然天天跟孩子说,玩具玩完要收拾好,但是自己每次看完一本书,也没有及时放回书架上。而且,我也没有给孩子示范过,怎么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齐齐。 做法: 1、反省自己的习惯,和孩子一起探讨整洁环境的好处,以及做到整洁的办法。 2、和孩子一起,把家里的书收纳整齐,列出固定的整理书籍计划表。 3、和孩子一起,为玩具柜贴上醒目的标签,约定玩具的使用收放计划。 4、为孩子一步步示范归类、收放的步骤。 5、让孩子跟着我做一遍,检查孩子是否掌握。 6、让孩子独立做一遍,提出改进的意见。 7、当孩子完全掌握后,鼓励孩子保持 什么是正面管教 曾经,家长、老师们对孩子严厉控制、动辄惩罚。后来,很多人又矫枉过正,走向娇纵、溺爱。诚然,过度严厉或娇纵都不可取,但除了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doc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d o c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正面管教》讲述的主要就是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正面管教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1近段时间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也看了邓老师写的读书心得,当时很是心动,很认同书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的理念,认为与我的组织上课理念很是接近,但系统、完善、深刻的太多了。后来由于上班期间太忙,一直没能有时间仔细读这本书。后来,我迫不及待地买来这本书,仔细研读了一个多月,一边读,一边勾划,一边回顾和反思,记录自己的感悟。感觉自己以前的认识真是太肤浅了,此次阅读,对于正面管教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现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整理下来。 《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书中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这也正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大人制定了规则而不是由孩子们讨论制定却要求孩子们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且是以“我爱你,我这是为你好”的名义。我们嘴里说着爱,却面目狰狞,怪不得孩子们疑惑,反叛。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书中几次提到这样两句话:“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我很受触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劝阻不起作用时,我一向认为“做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惩罚会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并成为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样被惩罚的当时效果所愚弄,同时疑惑着孩子们为什么“不长记性”。 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责难、羞辱、或痛苦(肉体上的或精神上的)作为激励手段,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技能。对比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特别是对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惭愧,我所采用的教育管理方法,并不都能满足这些标准。很多时候我作为一名家长,帮孩子报兴趣班也没有考虑到孩子喜不喜欢就帮他报了,常常强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

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情绪脸谱 给孩子讲情绪的时候,总是“快乐”、“开心”、“伤心”几个词,下面这幅图能帮助我更全面的了解情绪。 Positive disciplineFeelingFaces 正面管教情感脸谱 平静calm,兴奋excited难过sad,吃惊shocked,自豪proud,怀疑distrustful,心烦upset,无助helpl ess,疲惫tided,自信confident,被拒绝rejected,害怕afraid,坚决determined,无聊pored,厌恶resentful,生气angry,受伤hurt,好玩playful,嫉妒jealous,惭愧ashamed,紧张tense,恼怒annoyed,绝望hopeless,钟情loving,不知所措overwhelmed,迟疑uncertain,愤怒enraged,解脱relieved,孤独lonely,平和peacefu l,沮丧depressed,憧憬hopeful,暴躁grumpy,内疚guilty,担忧worried 正面管教工具卡,是一套能够“不惩罚不娇纵”养育孩子的实用工具,内含52张卡片,每张卡片介绍一个正面管教工具:?供家长系统学习用 当遇到孩子的挑战不知所措时,也可拿出来看看,或许会找到灵感 可以跟孩子玩抽卡游戏:当遇到问题时,可以让孩子抽张卡片,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正面管教工具卡 提高家庭教教育技能的52张卡片 By JaneNelsen and Adriana Garsia 作者:简.尼尔森艾德里安.加西亚 插图:波拉.格雷Paula Gary 翻译:张宏武SusieZhang PositiveDiscipline www。pd-home。org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1)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时,还希望孩子能控制他们的行为吗? 2)创建你自己的特别暂停区,当你而要使用时告诉孩子。 3)如果你不能离开冲突现场,数到l0,或者深呼吸。 4)当你犯错误时,对孩子道歉. 修复错误三步曲 我们如何对待错误,比犯错误本身更重要。 当你有机会冷静下来后,使用这些步骤: l)承认(Recognize): 以负责而不是指责的态度承认错误。 2)和好(Reoncile) 道歉.孩子们是如此宽容大度。 3)解决(Resolve) 共同寻找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法。 近距离倾听 1)腾出时间,安静地坐在孩子旁边.

(完整版)52种正面管教方式

52 种正面管教方式: 一、解决问题:利用日常挑战和孩子一起练习解决问题。 1)在家庭会议中,或与一个孩子头脑风暴解决办法。 2)提启发性问题,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3)关于打架:“孩子们,你们可以解决的带着你的计划回来。” 4)关于家务活:头脑风暴需要完成的家务,请孩子创建一个计划。用一周时间来尝试。 二、日常惯例:帮助孩子建立日常惯例表,鼓励自律。 1)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 2)头脑风暴需要做的事。 (如:上床、早上起床、家庭作业等等) 3)拍下孩子做事的照片。 4)让日常惯例表做主:“你的日常惯例表下一项是什么?” 5)不要带有奖励,因为奖励会带走能力感。 三、决定你将做什么:决定你将做什么,而不是引发权力之争。 1)计划你将做什么,提前通知:“桌子摆好时我才开饭。”;“我在星期二和星期四帮你做功课,但不 是在最后一分钟。”;“完成家务活后我开车送你去朋友家。” 2)和善而坚定地执行你的计划。 四、认同感受: 1)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了解他们有能力处理。 2)不要修复、解救,或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 3)认同孩子的感受:“我能看出来你真的很(生气、沮丧、伤心) 。” 4)然后保持沉默,相信孩子能处理。 五、教孩子该做什么:教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1)教孩子“轻轻拿” ,演示,而不是说“别打碎了” 。 2)教完后,提醒“你该怎么轻轻拿?” 3)教孩子去外面玩球,提醒:“你该在哪里玩球?” 4)说:“你可以玩平底锅。”,而不是“不要玩灯” 六、关注于解决方案:关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责备。 1)发现问题。 2)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 3)选择一个对每个人都可行的解决方案。 4)尝试一个星期。 5)一星期后评估,如果没效果再重新开始。 七、特别时光:安排和平常不同的特别时光。 1)切断电话。 2)轮流选择你们一起头脑风暴出的都喜欢活动清单中的一项。 3)年龄指导:2-6 岁:每天10 分钟;7-12 岁:每周最少30 分钟;13 岁以上:每月一次,做青少年 不能拒绝的事。

正面管教是什么

正面管教是什么 你还在为孩子厌食、挑食而发愁吗?你还在为孩子晚睡赖床而烦心吗?你还在为孩子沉迷网络、手机而苦恼吗?也许在你看来,这些问题都是孩子的问题,家长也在努力帮他改变、纠正,但是收效甚微,甚至因此与孩子的关系也变得僵硬起来,孩子也渐渐学会了顶嘴、顶撞,甚至撒谎欺骗。今天我想说的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因为父母没有掌握先进的家教技术,没有学会正确有效的育儿方法,所以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也就无法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当你在感叹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的时候,当你羡慕邻居家的孩子更加优秀的时候,其实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别人的孩子一定不是天生就很优秀,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是父母之间的差距。 正面管教技术是全球500万家庭正在使用的家教技术,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实用的操作方法。这项技术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本人就是7个孩子的母亲和23个孙子的祖母,同时也是22本书的作者。这项技术被引入中国以来也是得到了万千家庭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南京也是率先将这项技术推向市场的领跑者,许多正面管教机构也因此应运而生,其中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正面管教讲师,比如诺敏老师等。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就是不惩罚、不骄纵;和善与坚定并行。它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第一,行大于言;第二,确保孩子感受到爱;第三,跟孩子有效沟通而不是无效沟通,真正地对孩子感兴趣,对他好奇,少说多听多问。理念和道理大家都懂,最难的就是坚持和正确地去做,让正面管教的理念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和孩子沟通的本能,最核心的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 今天先把这三个工具简单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后期关注“爱信少年”或者“南京正面管教”公众平台,我们都会有系统的介绍和分操作指南。行大于言就是,家长要用行为去给孩子做榜样而不是嘴上说,自己说了还没做到这种情况是要坚决避免的。第二点确保孩子感受到爱,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我们在发火的时候、生气的时候依然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说话方式比如“再不来妈妈就不要你了”、“作业做不完不要出房间”,换成“宝贝,妈妈需要你和我一起走”“妈妈在外面等你,做完作业我们去公园吧”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时刻感觉到父母和他在一起,而不是生气的时候就把他抛弃了、不是眼力只有

正面管教

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正面管教。 自我介绍下: 顺妈以省级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中级工程师(6年多设计 院工作经验);近4岁男孩妈妈(顺产、母乳倡导者,从顺顺出生开始关注亲子、育儿,有 500篇左右育儿日记、心得)美国注册CPDPE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受训与蒙特梭利教育法 并不断学习者! 关注与生活、学习(阅读)、成长、教育...... 那现在先请大家先想一想一个你在最近发生的让你觉得最头疼的事情?最后一个环节 是PHP,也就是家长帮助家长的环节! 请大家说一下当你听到“正面管教”或“管教”一词之后对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也 就是说你觉得管教应该是什么样的? 管教=惩罚??? 等一等 Positive:adj. 积极的;[数] 正的,[医][化学] 阳性的;确定的,肯定的;实际的,真实的;绝对的 Discipline:训练,训导;惩戒 Positive discipline更倾向于正面引导、训导 正面管教是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通过体验性教学,提出长期、有效而实用的解 决办法,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相互尊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 过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相互尊重的方式,正面管教结合和善与坚定,采用家庭会议、鼓励、 从错误中学习等多种工具和方法教孩子“自我约束”,让孩子学习终身受益的生活技能。通过 正面管教的学习,不仅帮助孩子提高情商和社会责任感,改进亲子关系,而且也让家长自我 成长,促进婚姻关系和家庭幸福。 4个人:正面管教是以个体学心理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①的思 想为基础的,这里就简称为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由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和琳。洛特完善和 传播。可以这么理解,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这两位男士提出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个理论让大家 看起来比较晦涩,可能只有部分的心理学人士才回去研究。二后两位女士,也就是简。尼尔 森博士和琳。洛特将其晦涩的理论更加生活化,更适合大众。 详细介绍一下简。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 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 奶奶或外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说、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 作的作者或全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 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角色这个人很了不起,很厉害,他的孩子一定很优秀,没什么让人 头疼的问题,即便出现问题她也能很好的解决。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来选取《正面管教》 书中的几段话读给大家听: “只有在我有孩子之前,才觉得自己是专家”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7篇)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7 篇)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第一篇: 2 寒假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 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 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

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 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看完书,我将作者如何进行赞扬作了简单几个小结: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52个正面管教技巧整理稿

52个正面管教技巧 01:拥抱 孩子感觉好会做得更好,你也是这样。拥抱帮助我们感觉好起来。 1)当孩子发脾气时,试试要求孩子给你一个拥抱。 2)如果孩子说,“不”,你再说一次,“我需要一个拥抱。” 3)如果孩子再次说不,就说“我需要一个拥抱。你准备好时来找我。”(然后走开)你可能会惊奇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02:有限的选择 选择是共享权利的细小步骤 1)该离开了,你是愿意象兔子一样轻快地跳,还是像大象一样重重的走到车前? 2)如果孩子还是不想走,和善而坚定地说:“留下来不是一个选择”,再次重复那两个选择。 3)给出两个选择后。赋予自主权,加上“你来决定”。 03:纠正前先连接 通过确保爱的信息得以传递,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我爱你,答案是,不行。” “对我来说,你远比分数重要。分数对你意味着什么呢?” “我爱你,相信我们可以找到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04:和善与坚定并行 “并行”二字把和善与坚定结合在一起,防止极端化。 从认同感受和/或表示理解开始。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选择。例如:1)我知道你不想刷牙,来,我们一起做。 2)你还想玩,同时又到了上床时间。你想听一个还是两个故事? 3)我爱你,同时,答案是“不”。 05:特别时光 安排和平常不同的特别时光。 1)切断电话。 2)轮流选择你们一起头脑风暴出的都喜欢的活动清单中的一项。 3)年龄指导 2-6岁:每天10分钟7-12岁:每周最少30分钟 13岁以上:每月一次,做青少年不能拒绝的事。 06:执行 如果你说出来,就是认真的。如果你是认真的,就去执行。 孩子知道什么时候你是认真的,什么时候不是。 如果你说:“穿好睡衣,刷好牙,八点钟我们就开始讲故事。”如果孩子到八点还没准备好亲切地指出时间,让孩子上床,不讲故事。

正面管教半天课程大纲

正面管教半天标准课程大纲一:讲师自我介绍+ PD简要介绍 二:暖场活动 三:体验活动 1.三列清单及打开拳头 2.大脑盖子/情绪管理 3.4种教养方式的讨论 4.授权与干涉(收玩具) 1)用提醒孩子能做什么来表示信任 2)用启发式问题 3)先接纳感受 4)验证孩子的知识面或理解力 5)先邀请合作,再提供选择 6)有限的选择(2有条件的许可) 7)说出你要什么或者你是什么意思(1清楚、具体的语言) 8)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3暗号、手势) 9)给与激励 10)建立连接并重新想办法 11)做你要做的(4) 5.说说孩子不听话的故事->感受(共情) 6.“不”语言/正面语言(语言和态度) 7.温度计/行大于言 五:感想分享和反馈表

课程安排:2015/1/25 下午13:30-16:30 课程介绍: 养育孩子是每位父母一生中最幸福,也最具挑战的事情。无论多爱孩子,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都难免遇到种种困扰、斗争,父母和孩子都可能经历生气、烦躁、无奈,甚至崩溃。该怎么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是孩子的第一间教室。父母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不惜投入,巨大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却往往忽略了父母自我的学习与提升。父母对了,孩子也就对了,育儿先育己。 【父母们的难题】 作为父母,你遇到以下的挑战和困惑了吗? 孩子脾气急躁…… 不好好吃饭…… 粘人、打人…… 跟家长对着干…… 睡前、起床、写作业拖拉、磨蹭…… 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比如逆反、执拗、难以专注、多动、哭闹、哼唧、顶嘴、撒谎、暴力行为、胆小孤僻等等,感到无比困扰? 无论跟孩子怎么讲道理,孩子就不听话,无法沟通,更不能了解您关怀的感受? 自己控制不住脾气,对孩子发脾气之后又内疚不安? 惩罚和奖励都不管用,有什么好的方法? 如何才能教给孩子责任心、合作、自主性、感恩和其他好品质?是否有一种既不娇纵也不惩罚的科学有效养育方法? 【关于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体系三十年前源于美国,它是基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家长教育课程。这个体系不仅能改善家长养育孩子的方式,也可以改善夫妻关系和家庭氛围,以及提升个人性格。“正面管教”体系与其他许多育儿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直接教孩子——正面管教课程有面对家长的、面对教师的,也有面对心理治疗师的,但都不直接面对孩子——确切地说,它教大人怎么对待孩子,是一种针对成人的培训。 正面管教以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由世界著名教育家、作家简·尼尔森和琳·洛特采用于儿童教育,通过即不惩罚又不骄纵的相互尊重的方式,结合和善与坚定,通过家庭会议、鼓励、从错误中学习等多种工具和方法,教孩子“自律”,帮助父母和儿童看护者了解孩子不当行为的核心,带给家庭更多的欢乐。

正面管教52工具

正面管教52工具 一、解决问题:利用日常挑战和孩子一起练习解决问题。 1)在家庭会议中,或与一个孩子头脑风暴解决办法。 2)提启发性问题,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3)关于打架:“孩子们,你们可以解决的带着你的计划回来。” 4)关于家务活:头脑风暴需要完成的家务,请孩子创建一个计划。用一周时间来尝试。 二、日常惯例:帮助孩子建立日常惯例表,鼓励自律。 1)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 2)头脑风暴需要做的事。(如:上床、早上起床、家庭作业等等) 3)拍下孩子做事的照片。 4)让日常惯例表做主:“你的日常惯例表下一项是什么?” 5)不要带有奖励,因为奖励会带走能力感。 三、决定你将做什么:决定你将做什么,而不是引发权力之争。 1)计划你将做什么,提前通知:“桌子摆好时我才开饭。”;“我在星期二和星期四帮你做功课,但不是在最后一分钟。”;“完成家务活后我开车送你去朋友家。” 2)和善而坚定地执行你的计划。 四、认同感受: 1)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了解他们有能力处理。 2)不要修复、解救,或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 3)认同孩子的感受:“我能看出来你真的很(生气、沮丧、伤心)。” 4)然后保持沉默,相信孩子能处理。 五、教孩子该做什么:教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1)教孩子“轻轻拿”,演示,而不是说“别打碎了”。 2)教完后,提醒“你该怎么轻轻拿?” 3)教孩子去外面玩球,提醒:“你该在哪里玩球?” 4)说:“你可以玩平底锅。”,而不是“不要玩灯” 六、关注于解决方案:关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责备。 1)发现问题。 2)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 3)选择一个对每个人都可行的解决方案。 4)尝试一个星期。 5)一星期后评估,如果没效果再重新开始。 七、特别时光:安排和平常不同的特别时光。 1)切断电话。 2)轮流选择你们一起头脑风暴出的都喜欢活动清单中的一项。 3)年龄指导:2-6岁:每天10分钟;7-12岁:每周最少30分钟;13岁以上:每月一次,做青少年不能拒绝的事。 八、共赢的合作:当父母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观点时,孩子感到深受鼓舞。 1)对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表示理解。 2)共情但不怜悯。 3)分享你有类似的感受或行为的情形。 4)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当孩子感到被倾听时才会听你的。) 5)关注于共同解决问题。 九、细小步骤:把任务细化,让孩子体验成功。例如:学前班儿童写自己的名字很吃力。 1)示范正确的执笔方法。 2)一次写一个字母。你写一个,让孩子写一个。 3)教技能,但不要为他们做。 4)当孩子能完成细小步骤时,就会放弃“我不行”的信念。 十、约定: 1)讨论,每个人表达对问题的感受和想法。 2)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解决办法,选择一个每个人都同意的办法。 3)对执行约定的最后期限达成一致。 4)如果约定没有被执行,避免判断和批评。使用非语言信号,或者问:“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5)如果约定仍然没有被执行,从第一步重新开始。 十一、非语言信号:家长经常说得太多,非语言信号可能比语言更“响亮”。 1)微笑,指着需要被捡起来的鞋。 2)和孩子约定在冲突中比语言更好的其他信号,或者对礼貌行为的提醒。 3)当你感到沮丧时,试试把手放大心脏部位,表示“我爱你”,你们都会感觉好些。

正面管教整理笔记

【正面管教工具卡—1:鼓励】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鲁道夫.德雷克斯 1、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感受到鼓励时,不当行为就消失了。 2、通过“纠正前先联结”来鼓励孩子。 3、这套工具卡的每个建议都帮助孩子感到鼓励,发展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帮助他们感到有能力。 【正面管教工具卡-2:一个词】 避免说教和挑剔。使用一个词作为友善的提醒。 1、“毛巾。”(指掉在地板上的毛巾。) 2、“狗。”(没喂狗的时候) 3、“盘子。” 4、“睡觉时间。” 5、如果事先共同达成约定,通常说一个词就够了。 【正面管教工具卡-3:特别时光】 安排和平常不同的特别时光。 1、切断电话。 2、轮流选择你们一起头脑风暴出的都喜欢的活动清单中的一项。 3、年龄指导 2-6岁:每天10分钟 7-12岁:每周最少30分钟 13岁以上,每月一次,做青少年不能拒绝的事。 【正面管教工具卡-4:关注于解决方案】 关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责备。 1、发现问题。 2、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 3、选择一个对每个人都可行的解决方案。 4、尝试一个星期。 5、一星期后评估。如果没效果再重新开始。 【正面管教工具卡-5:自然后果】 孩子提供体验选择的自然后果来发展适应性和能力 1、避免说教或“我告诉过你了。” 2、共情-“你全身都湿透了,一定很不舒服。” 3、安慰而非解救-“洗个热水澡可能有帮助。”

4、认同感受-“听上去很尴尬哦。” 【正面管教工具卡-6:激励】 很多错误都是以激励的名义犯下的。 1、我们从哪里得到的这样疯狂的想法,当孩子感觉糟糕时会做得更好? (惩罚) 2、孩子们感觉好时才会做得更好。(鼓励) 3、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来激发孩子的动力。 【正面管教工具卡-7:认同感受】 1.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了解他们有能力处理。 2. 不要修复、解救,或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 3. 认同孩子的感受:“我能看出来你真的很(生气,沮丧,伤心)。” 4. 然后保持沉默,相信孩子处理。 【正面管教工具卡-8:了解大脑】 当人沮丧时,会使用反击/逃跑的那部分大脑。 1. 当你或孩子沮丧时,不要试图解决问题。 2. 等待,直到度过冷静期(积极暂停),你们的理性大脑都开始工作的时候。 3. 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日程上(或者让孩子放),是给大家一个冷静期的另一个办法。【正面管教工具卡-9:花时间训练】 训练是教孩子生活技能的一项重要部分。 不要期望孩子没有经过一步步的训练就知道怎么做。“清洁”是什么意思? 1.一边做,一边和善地给孩子讲解。 2.和孩子一起做。 3.让孩子自己做,你监督 4. 当孩子感觉准备好了,让她自己做。

52种正面管教方式

52种正面管教方式: 一、解决问题:利用日常挑战和孩子一起练习解决问题。 1)在家庭会议中,或与一个孩子头脑风暴解决办法。 2)提启发性问题,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3)关于打架:“孩子们,你们可以解决的带着你的计划回来。” 4)关于家务活:头脑风暴需要完成的家务,请孩子创建一个计划。用一周时间来尝试。 二、日常惯例:帮助孩子建立日常惯例表,鼓励自律。 1)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 2)头脑风暴需要做的事。(如:上床、早上起床、家庭作业等等) 3)拍下孩子做事的照片。 4)让日常惯例表做主:“你的日常惯例表下一项是什么?” 5)不要带有奖励,因为奖励会带走能力感。 三、决定你将做什么:决定你将做什么,而不是引发权力之争。 1)计划你将做什么,提前通知:“桌子摆好时我才开饭。”;“我在星期二和星期四帮你做功课,但不是在最后一分钟。”;“完成家务活后我开车送你去朋友家。” 2)和善而坚定地执行你的计划。 四、认同感受: 1)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了解他们有能力处理。 2)不要修复、解救,或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 3)认同孩子的感受:“我能看出来你真的很(生气、沮丧、伤心)。” 4)然后保持沉默,相信孩子能处理。 五、教孩子该做什么:教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1)教孩子“轻轻拿”,演示,而不是说“别打碎了”。 2)教完后,提醒“你该怎么轻轻拿?” 3)教孩子去外面玩球,提醒:“你该在哪里玩球?” 4)说:“你可以玩平底锅。”,而不是“不要玩灯” 六、关注于解决方案:关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责备。 1)发现问题。 2)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 3)选择一个对每个人都可行的解决方案。 4)尝试一个星期。 5)一星期后评估,如果没效果再重新开始。 七、特别时光:安排和平常不同的特别时光。 1)切断电话。 2)轮流选择你们一起头脑风暴出的都喜欢活动清单中的一项。

种正面管教方式

52个正面管教工具 1、解决问题:利用日常挑战和孩子一起练习解决问 题。 1)在家庭会议中,或与一个孩子头脑风暴解决办法。 2)提启发性问题,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3)关于打架:“孩子们,你们可以解决的带着你的计划回来。” 4)关于家务活:头脑风暴需要完成的家务,请孩子创建一个计划。 用一周时间来尝试。 2、日常惯例:帮助孩子建立日常惯例表,鼓励自律。1)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 2)头脑风暴需要做的事。(如:上床、早上起床、家庭作业等等) 3)拍下孩子做事的照片。 4)让日常惯例表做主:“你的日常惯例表下一项是什么?” 5)不要带有奖励,因为奖励会带走能力感。 3、决定你将做什么:决定你将做什么,而不是引发 权力之争。 1)计划你将做什么,提前通知:“桌子摆好时我才开饭。”;“我在 星期二和星期四帮你做功课,但不是在最后一分 钟。”; “完成家务活后我开车送你去朋友家。” 2)和善而坚定地执行你的计划。 4、认同感受: 1)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了解他们有能力处理。 2)不要修复、解救,或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3)认同孩子的感受:“我能看出来你真的很(生气、沮丧、伤心)。” 4)然后保持沉默,相信孩子能处理。 5、教孩子该做什么:教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 做什么。 1)教孩子“轻轻拿”,演示,而不是说“别打碎了”。2)教完后,提醒“你该怎么轻轻拿?” 3)教孩子去外面玩球,提醒:“你该在哪里玩球?”4)说:“你可以玩平底锅。”,而不是“不要玩灯” 6、关注于解决方案:关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责备。1)发现问题。 2)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 3)选择一个对每个人都可行的解决方案。 4)尝试一个星期。 5)一星期后评估,如果没效果再重新开始。 7、特别时光:安排和平常不同的特别时光。 1)切断电话。2)轮流选择你们一起头脑风暴出的都喜欢活动清单中的一项。 3)年龄指导:2-6岁:每天10分钟;7-12岁:每周最少30分钟; 13岁以上:每月一次,做青少年不能拒绝的事。 8、共赢的合作:当父母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观点时,孩子感到深受鼓舞。 1)对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表示理解。 2)共情但不怜悯。 3)分享你有类似的感受或行为的情形。 4)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当孩子感到被倾听时才会听你的。) 5)关注于共同解决问题。 9、细小步骤:把任务细化,让孩子体验成功。 例如:学前班儿童写自己的名字很吃力。 1)示范正确的执笔方法。 2)一次写一个字母。你写一个,让孩子写一个。3)教技能,但不要为他们做。 4)当孩子能完成细小步骤时,就会放弃“我不行” 的信念。 10、约定: 1)讨论,每个人表达对问题的感受和想法。 2)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解决办法,选择一个每个人都同意的办法。 3)对执行约定的最后期限达成一致。 4)如果约定没有被执行,避免判断和批评。使用非语言信号,或者问:“ 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5)如果约定仍然没有被执行,从第一步重新开始。 11、非语言信号:家长经常说得太多,非语言信号可能比语言更“响亮”。 1)微笑,指着需要被捡起来的鞋。 2)和孩子约定在冲突中比语言更好的其他信号,或者对礼貌行为的提醒。 3)当你感到沮丧时,试试把手放大心脏部位,表示“我爱你”,你们都 4)会感觉好些。 12、了解大脑:当人沮丧时,会使用反击或逃跑的那部分大脑。 1)当你或孩子很沮丧时,不要试图解决问题。 2)等待,直到度过冷静期(积极暂停),你们的理性大脑都开始工作的时候。 3)把问题放在家庭会议日程上(或者让孩子放),是给大家一个冷静期的另一个办法。 13、选择轮:教孩子使用选择轮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1)(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列出每日冲突或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清单。 2)在一个圆形图表上的每部分写下一个解决办法,让孩子画图或注记。

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复习过程

正面管教52张工具 卡

正面管教52张工具卡+情绪脸谱 给孩子讲情绪的时候,总是“快乐”、“开心”、“伤心"几个词,下面这幅图能帮助我更全面的了解情绪。Positive discipline Feeling Faces 正面管教情感脸谱 平静calm, 兴奋excited 难过sad,吃惊shocked,自豪proud,怀疑distrustful,心烦upset,无助helpless,疲惫tided,自信confident,被拒绝rejected,害怕afraid,坚决determined,无聊pored,厌恶resentful,生气angry,受伤hurt,好玩playful,嫉妒jealous,惭愧ashamed,紧张tense,恼怒annoyed,绝望hopeless,钟情loving,不知所措overwhelmed,迟疑uncertain,愤怒enraged,解脱relieved,孤独lonely,平和peaceful,沮丧depressed,憧憬hopeful,暴躁grumpy,内疚guilty,担忧worried 正面管教工具卡,是一套能够“不惩罚不娇纵”养育孩子的实用工具,内含52张卡片,每张卡片介绍一个正面管教工具: 供家长系统学习用 当遇到孩子的挑战不知所措时,也可拿出来看看,或许会找到灵感 可以跟孩子玩抽卡游戏:当遇到问题时,可以让孩子抽张卡片,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正面管教工具卡 提高家庭教教育技能的52张卡片 By Jane Nelsen and Adriana Garsia 作者:简.尼尔森艾德里安.加西亚 插图:波拉.格雷 Paula Gary 翻译:张宏武 Susie Zhang Positive Discipline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051329.html,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

正面管教整理笔记

【正面管教工具卡一1鼓励】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鲁道夫?德雷克斯 1、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感受到鼓励时,不当行为就消失了。 2、通过纠正前先联结”来鼓励孩子。 3、这套工具卡的每个建议都帮助孩子感到鼓励,发展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帮助他们感到有能力。 【正面管教工具卡-2: —个词】 避免说教和挑剔。使用一个词作为友善的提醒。 1、毛巾。”(指掉在地板上的毛巾。) 2、狗。”(没喂狗的时候) 3、盘子。” 4、睡觉时间。” 5、如果事先共同达成约定,通常说一个词就够了。 【正面管教工具卡-3:特别时光】 安排和平常不同的特别时光。 1、切断电话。 2、轮流选择你们一起头脑风暴出的都喜欢的活动清单中的一项。 3、年龄指导 2-6岁:每天10分钟 7-12岁:每周最少30分钟 13岁以上,每月一次,做青少年不能拒绝的事。 【正面管教工具卡-4:关注于解决方案】关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责备。 1、发现问题。 2、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 3、选择一个对每个人都可行的解决方案。 4、尝试一个星期。 5、一星期后评估。如果没效果再重新开始。 【正面管教工具卡-5:自然后果】 孩子提供体验选择的自然后果来发展适应性和能力 1、避免说教或我告诉过你了。” 2、共情-你全身都湿透了,一定很不舒服。” 3、安慰而非解救-洗个热水澡可能有帮助。”

4、认同感受-听上去很尴尬哦。” 【正面管教工具卡-6:激励】 很多错误都是以激励的名义犯下的。 1、我们从哪里得到的这样疯狂的想法,当孩子感觉糟糕时会做得更好? (惩罚) 2、孩子们感觉好时才会做得更好。(鼓励) 3、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来激发孩子的动力。 【正面管教工具卡-7:认同感受】 1.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了解他们有能力处理。 2. 不要修复、解救,或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感受。 3. 认同孩子的感受:我能看出来你真的很(生气,沮丧,伤心)。” 4. 然后保持沉默,相信孩子处理。 【正面管教工具卡-8: 了解大脑】 当人沮丧时,会使用反击/逃跑的那部分大脑。 1. 当你或孩子沮丧时,不要试图解决问题。 2. 等待,直到度过冷静期(积极暂停),你们的理性大脑都开始工作的时候。 3. 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日程上(或者让孩子放),是给大家一个冷静期的另一个办法。【正面管教工具卡-9:花时间训练】 训练是教孩子生活技能的一项重要部分。 不要期望孩子没有经过一步步的训练就知道怎么做。清洁”是什么意思? 1?一边做,一边和善地给孩子讲解。 2?和孩子一起做。 3?让孩子自己做,你监督 4. 当孩子感觉准备好了,让她自己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