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国家玮讲

高考语文

主讲:国家玮

欢迎使用新东方在线电子教材

目录

高考语文 (1)

第一讲语文学习的本质及高三学习规划 (1)

第二讲现代文阅读准备课 (6)

第三讲现代文阅读——鉴赏类题目 (15)

第四讲现代文阅读——内容类题目 (15)

第五讲高考作文准备课 (27)

第六讲高考作文(夏季初级训练)——文气类文章构思及写作 (27)

第七讲一套卷读懂做会高考语文(初级) (29)

第一讲语文学习的本质及高三学习规划

北京: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

广东:另一面

江苏:故事与结局

福建:向X走

内蒙古:变味的善良

陕西: 危中寻机

浙江:生命的意义

山东:平凡的伟大

湖南:别把聪明打碎了

四川:你是天边的一朵云彩

河北:把握方向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的要领:深入

?深入的基本方式

?第一步:诚然既有大多数判断

?之后迅速拓展关键词内涵

?多重定语

?北京的符号

?

?

?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责任、平凡

?孤独中的道义担当

?尊重

?彼此最终源于共同的价值——担当、大爱

?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卞之琳

独自在山坡上,说不定有人,

小孩儿,我见你小孩儿,曾把你

一边走一边唱,〔也不爱也不憎〕

都厌了,随地好玩地捡起,

捡一块小石头像一块小石头

向山谷一投。向尘世一投。

?逆向思维的要领:象征

?我们都知道与别人思考不同、有新见很关键

?作文中的关键词

?名词的本意与象征意

?优秀的作文从对名词的二次定义开始

?今天上午西城一模作文材料是经典电影《天堂电影院》的经典台词:If you don't walk out, you will think that this is the whole world.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你是否认同?引发怎样的思考?写感悟。?

?福建:向X走

?四川:你是天边的一朵云彩

?河北:把握方向

?

?Today we have higher buildings and wider highways, but shorter temperaments and narrower points of view;

?今天我们拥有了更高层的楼宇以及更宽阔的公路,但是我们的性情却更为急躁,眼光也更加狭隘;

?We spend more, but enjoy less;

?我们消耗的更多,享受到的却更少;

?We have bigger houses, but smaller families;

?我们的住房更大了,但我们的家庭却更小了;

?We have more knowledge, but less judgment;

?我们拥有了更多的知识,可判断力却更差了;

?We have more medicines, but less health;

?我们有了更多的药品,但健康状况却更不如意;

?We have multiplied out possessions, but reduced out values;

?我们拥有的财富倍增,但其价值却减少了;

?We talk much, we love only a little, and we hate too much;

?我们说的多了,爱的却少了,我们的仇恨也更多了;

?We reached the Moon and came back, but we find it troublesome to cross our own street and meet our neighbors;

?我们可以往返月球,但却难以迈出一步去亲近我们的左邻右舍;

?We have conquered the utter space, but not our inner space;

?我们可以征服外太空,却征服不了我们的内心;

?We have higher income, but fewer morals;

?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但我们的道德却少了;

?These are times with more liberty, but less joy;

?我们的时代更加自由了,但我们拥有的快乐时光却越来越少;

?We have much more food, but less nutrition;

?我们有了更多的食物,但所能得到的营养却越来越少了;

?These are the days in which it takes two salaries for each home, but divorces increase;

?现在每个家庭都可以有双份收入,但离婚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These are times of finer houses, but more broken homes;

?现在的住房越来越精致,但我们也有了更多破碎的家庭;

?That's why I propose, that as of today;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说,让我们从今天开始;

?You do not keep anything for a special occasion. Because every day that you live is a SPECIAL OCCASION.

?不要将你的东西为了某一个特别的时刻而预留着,因为你生活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特别;Search for knowledge, read more, sit on your porch and admire the view without paying attention to your needs;

?寻找更我的知识,多读一些书,坐在你家的前廊里,以赞美的眼光去享受眼前的风景,不要带上任何功利的想法;?Spend more time with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eat your favorite foods, and visit the places you love;

?花多点时间和朋友与家人在一起,吃你爱吃的食物,去你想去的地方;

?Life is a chain of moments of enjoyment; not only about survival;

?生活是一串串的快乐时光;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

?Use your crystal goblets. Do not save your best perfume, and use it every time you feel you want it.

?举起你的水晶酒杯吧。不要吝啬洒上你最好的香水,你想用的时候就享用吧!

?Remove from your vocabulary phrases like” one of these days” or "someday";

?从你的词汇库中移去所谓的“有那么一天”或者“某一天”;

?Let's write that letter we thought of writing "one of these days"!

?曾打算“有那么一天”去写的信,就在今天吧!

?Let's tell our families and friends how much we love them;

?告诉家人和朋友,我们是多么地爱他们;

?Do not delay anything that adds laughter and joy to your life;

?不要延迟任何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欢笑与快乐的事情;

?Every day, every hour, and every minute is special;

?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是那么特别;And you don't know if it will be your last.

?你无从知道这是否最后刻。

?

?心智成熟从哪里见出

?为什么又是材料作文

?心智成熟的表现有哪些——诚信责任大爱

?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可避免的丢弃了什么

?阳光的香味

?灯火

?肖邦之夜

?看麦熟

?品牌

?

?另一个经验来自于清明前一天。我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她的父亲出了意外,至今仍躺在危重病房里;母亲正在外地出差,事情来得突然,一切都需要她来处理,而她正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孩子告诉我她近乎是流着眼泪写完了作文,因为这些日子的种种险情是她从未遇到过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她将这些经历写在了文章里。在课堂上只传递知识和思想,这是我多年讲课的原则;然而在那一刻,那个曾经让我感到奇妙无比的时间被无限延长的经验再次浮现,我决定作出改变,我突然意识到孩子将整件事情完整的动情的充满期望的告诉了我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课程还剩下五分钟的时候,我突然向所有的学生坦诚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破天荒地在我的文学课上朗诵了一首外文诗歌,并且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了她,当着所有人,我没有提及她的名字,我甚至没有勇气去看这孩子的眼睛,然而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我突然觉得我是多么爱这些孩子,每一个,我再次清醒地意识到时间正在某一个点被我无限延长。我获得了这么多年在课堂上完全没有过的“别一种幸福”,同时,也是祝福与释然.

?——国家玮:别一种幸福

?初级理解:转化表达

?转化表达在语言、符号、例子之间进行

?高级理解:问题解决

?学生跨过了方法的选择这个步骤

?情景识别

?专题训练模式的反思

?梅花引荆溪阻雪

?(南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4分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

溜索阿城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

?初级运用

?五个方法;一道题;请选择

?独立展开的问题解决(其中没有任何提示);直接情景下独立展开的问题解决

?高级运用

?间接情境下独立展开的问题解决

?情境改组(改变条件;改变结论;条件、结论皆改变)

?

表现手法

?

?05北京合欢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21.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

?

?05全国一日的春光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15.“我不信了春天”,作者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

?07全国总想为你唱之歌

?16. 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

?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表现手法

?手法

?写法

?方法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第二讲现代文阅读准备课

?你可以获得的进步;

?明了语文答题失误的根本问题不是你不会答“通过写、表达了”,关键是表达了后面的情感你通常答不出来,明了高考阅读的六大微观主旨;

?明了高考阅读题目的基本命题学规律——内容、鉴赏,以及每类题目的常规问法和变式问法;

?明了题目难度设置——读懂什么是难度0.7、0.5、0.3等,为下面的阅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主旨训练(共十篇,请详细写下每一篇文章的主旨)

文章一、怀念老陆

冯骥才

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如江南的水乡。

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而邂逅,大家聚在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隔膜。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从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嘘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从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我喜欢他这种无言的笑。温和、宽厚、理解,他总是欣赏着这些个性大相径庭的朋友们———甚至是享受。

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凡是读过他的《围墙》《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绵里藏针。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也来自他的小说观。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一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高晓声和汪曾祺都是这样。

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一次我去苏州拜访他。他陪我游拙政、网师诸园。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每条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推开望去,又一番风景。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

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领究竟在哪里了。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饭菜用罢,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又清爽又鲜美,顿时把这顿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大家连连呼好。老陆微笑着说:“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然后目光又是一闪,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

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他不但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还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小说艺术的玄机。

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第一次接待外宾就出了笑话。那天,他用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但楼门口地界窄,车子靠边,只能由一边下人。老陆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但老陆出于礼貌,让客人先下车,客人在里边出不来,老陆却执意谦让,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说声:“对不起”,然后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后来见到老陆,我向他核实这则文坛轶闻的真伪。老陆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

说起这摆手,我永远会记着另一件事。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开画展。租了一辆卡车,运满满一车画框由天津出发,凌晨途经苏州时,司机打盹,车子一头扎进道边的水沟里,许多画框玻璃粉粉碎。身在苏州的陆文夫却听到消息,亲自关照用拖车把我的车拉到车厂修理,还把镜框的玻璃全部配齐。使画展得以顺利开幕,否则便误了大事。不久在北京遇到他,当面谢他。他也是伸出那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他的义气,他的友情,他的真切,都在这摆摆手之间了。这一摆手,把人间的客套全都挥去,只留下一片真心真意。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气质:宁静、平和、清淡与透彻,还有韵味。

老陆去世那些天,提笔作画,不觉间一连画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乡。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江南水乡意境很特别,静得出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

我怀念老陆了。

文章二:绵绵土(2006年全国卷Ⅱ)牛汉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一般。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朴棱棱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家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文章三、高树鸣蝉(09海淀一摸)

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于夏天来说,是蝉。

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 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初夏的蝉鸣带着一丝燥热,渲染着夏的气息。但这时的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唱山海经,摆龙门阵,逍遥走漫长而烦躁的时光。于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标题也极富意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无想山,什么都不用想,就这样悠闲地度着时光好了。

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

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却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里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一曲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有如此感受。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此时却是怕听鸣蝉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螽斯这些东西,啼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白石道人的词句中,笔者最喜欢的,也以为最含深韵的咏蝉句: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 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不能因我们的由喜转悲,来苛责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西方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夜蝉之声。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唯有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是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

文章四:09西城一模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萧

①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②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已印上了它伟大的影子。读中国历史知道,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因地形、制险塞,就魏、燕、赵长城,来了个联络修筑,遂成就了雄伟的万里长城。秦始皇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血肉的结晶!

③瞏惜,在万年书屋,听主人说:有一次趁火车过南口站,站台小立,顺了荒旷的山麓眺望,遥瞻依地拔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人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的城墙,是雄壮的碉堡,再上去是穹窿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方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独立巍然,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④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走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⑤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能逐关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戌边将士的英雄传说。可是我还没去!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⑥朋友,你可想过,到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作一番辟草菜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你可想过,在兴安岭东南那一抹平坦的原野,惜春夏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养骆驼,榨牛奶么?不然,骑马去吧!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那边塞寒冬霏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汉代昭君曾戎装乘马出塞而去;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⑦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边关讨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⑧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一定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了,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⑨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文章五、09西城二摸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杰出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的画像。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

水池还在,天池正中,树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在那里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俯仰低徊,默想着徐渭的生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四绝的文学、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连应了八次乡试,连举人也未考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坐牢六次,先后因受刺激自杀九次。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⑦我想,设若命运对徐渭不这样安排,徐渭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在科举考试中从秀才到进士一路顺利,以他的才华,那也就成几品大员了。不但有锦衣玉食、红袖添香的幸福生活,很可能还会有宝马香车、随王伴驾的美好未来。(皇帝需要文学弄臣啊!)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献给名级当权者,如果碰巧遇上了袁宏道这样的吏部官员,即使不拉扯他给他个官职,在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⑧当我踱回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疯狂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它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时尚、摧眉折腰是不可想像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绘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垢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我们所有的今人。我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当年的大人先生们,痛斥当时龌龊的世俗,发几声长叹,给徐渭以深深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我了。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不说是王国,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它曾经蒙尘,曾经遭垢,曾经枯萎,但它却从不曾死亡。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而且,不管今后世事如何变迁,它也会永远葱茏下去。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历史中了。

文章六、阳光的香味(2006年全国卷Ⅰ)

林清玄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 ①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文章七、合欢树(05北京)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

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文章八、危险的生命(2010朝阳二摸)

命,究竟能忍受怎样的限度,是个古怪的,但也是个原初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人中很难讨论它,因为他们中很多人遇不上危险;早在风吹草动之际,他们就又变又叛了,不能与其讨论。人太油,不如草木。

在蒙古的阿拉杭盖,我看见了大自然对这问题的应答。那里是一处火山,我在散文《美女和厉鬼的风景》中把它称为鬼。它有“黄狗地狱”、“黑锅山口”等等一套恐怖得令人厌恶的地名系统。我猜那次火山爆发——那次恶的大喷发中,绝灭的太多了。草原和大陆都土崩瓦解,甚至连土壤都消失了。取代那一隅世界的是铁牙般的硬化熔岩,封闭千百里的炼渣壳,还有一个黑森林的地狱入口。

值得反复地描写的是火山口漆黑的斜壁上那一株株黄叶。真是美得令人心惊。风吹过时,那如金箔似的黄叶抖着,反射着耀眼的光。在黑洞洞的烧得铁硬的砾石斜面上,它们的根扎在哪里,它们若跌落折断会堕落到多深,不降雨时它们靠什么生存长大,这些细节是无法从哲人般的北杭盖获得解答的。

难怪牧人们如此恐惧。祭敖包①是—种不易解释的行为,而火山敖包对住在乌珠穆沁那样的肥美草原的牧人来说,更是无法想象。怀着祈求春雨祈求一羊双羔的善良愿望的老实牧民们,当他们看见马儿惊怕得后退,当他们看见步步逼近八面合围的狰狞黑牙时,他们不知怎样祈求了。

我看见一个骑黄膘马的喀尔喀老人。他朝一坯黑焦渣上摆奶酒瓶子,那瓶子放不稳。他的胡须和双手剧烈地颤抖着,当瓶子好不容易竖立在那砾石渣上时,他不顾一切地跪下去,匍伏在地。

瓶子倒了。跌下石渣块,在下面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上碎了。砰地一声,瓶子碎得像夭折了一条命。奶酒刹时间渗进了黑色的焦土,像无谓的流血。老人哭了起来,我不知后来他怎样离开,因为我不能再看下去。

就在那天,就在我急忙离开那个喀尔喀老牧人转过山脚以后,我突然看见了那些金叶子树。

真愧得很,我连那是什么树也没有弄清楚。树干笔直,有些像杉,叶盖呈一点伞形,也许是什么松。我只是记住了它们满身披着的、簌簌抖动的薄簿金叶。

我尝试走到了火山口的边缘上,但是我没有敢顺斜坡下去,朝下面的深处探险。一步踏动了那笔直下滑的黑渣,我猜会一直摔进无底的地狱。那时我暗自嘲笑过自己的软弱,我大声地吼过一声。可是,就像冒险和正义经常有着限度一样,我最终没有能迈出那自杀般的一步。

我也不愿像喀尔喀老人那样落泪。我只是苦苦地思想着那长满薄薄金叶的树,猜测它们怎样在极限的危险中获得生命。我找不到结论,那斜斜倾泻直下地心的黑烧烬实在黑得深不可测,那黑烧烬中挺拔直立的金叶树又实在太明亮了。

以前我只是对它的美赞叹过。如今我要寻找它存活的原因。活着,而且美,又是在那样的险境之中,三者之上应该有一个什么。

关于阿拉杭盖,我不会再写了。那儿于我是彻底的异乡。我只打算记住那些树,保留这一个印象。

或许,这个印象应该用画或摄影作品记录下来再传达给朋友和故乡人,或许这种印象只是少数人才需要的。但是,关于生命存在的处境问题,特别是关于生命、处境与美的问题,对今天的中国是急需的——至少我是这样考虑的。

在黑锅火山,除开那种金叶树外没有其它生物存活下来。这偏激地证明着一个观点:美则生,失美则死。(取材于张际志的同题散文,有删改)

文章九、肖邦之夜(2012西城一摸)

一年四季,秋夜在北京最美。去年北京许多秋夜因有一夜是傅聪演奏的“肖邦之夜”,更是平添了一分难得的美丽与温。音乐并非与北京无缘。北京有无数的夜晚,不止是在秋天,歌吹乐喧,多的是“嘣迪”和伪摇滚,也不乏洒吧的靡靡之音,还有大街上伪劣音箱里迸发出燥热的电子乐声。只是没有肖邦,肖邦似乎在遥远的巴黎或者华沙。

是傅聪为我们带来了肖邦,从异国他乡,从夜的深处。

傅聪走上台来,一件黑色的燕尾服,一头乌发如墨,大概是染的,微微有些谢顶。不知身体如何,记得过且过18年前功尽弃1981年他回国的那时候曾一再说他的身体好极了。我看他此次上台的台步不那么爽朗,他毕竟是64岁的人了。

他的手指却还是那样的美,虽然缠着绷带,依然柔若无骨,触动琴键时连琴键也变得柔软如一匹黑白相间的丝绸。我坐在楼上的第一排,他的手指看得格外清楚,清风临水一般掠过琴键,那美妙的琴声便像是荡漾起一圈圈清澈动人的涟漪,偌大的剧场和我的心都被这琴声抚摸得有些湿润了。

看傅聪坐在钢琴前弹奏,总让我止不住想起了柏辽兹当年看肖邦在钢琴前演奏时曾经说过的话:“他变成了一位诗人,歌颂着自己幻想中的主人公们奥西安式的爱情和骑士风度的功勋,歌唱出他的遥远的祖国。”在我眼中,他和肖邦在钢琴旁叠印着,融为一体。想想他和肖邦共同的身世,萍飘絮泊,浪迹天涯,便越会体味出柏辽兹话中的滋味。

坐在钢琴前,傅聪的确变成了一位诗人。他将肖邦的音乐演绎成为一首首透明的诗,鸟儿一样扑扇着翅膀从黑白键中飞出来,让今夜的天空多了几分并不仅仅是星星和月亮的明媚,也不仅仅是只飞翔着的蝙蝠那驮满沉重阴影的翅膀。

说实话,傅聪带来的肖邦的钢琴曲,有我许多的遗憾。我并不大想听肖邦的前奏曲,虽然才华横溢,乐思简练,情调丰富,但怎么也脱不出练习曲的痕迹,是太小的小品。而我想听的许多乐曲,他此次悭吝而未演奏,比如肖邦最著名的最富有诗意的被誉为“抒情诗篇”的升F大调和降D大调夜曲(作品15-2、作品27-2)。但他毕竟为我们带来了那样动听的降B小调、降E大调、B大调夜曲(作品9-1、2、3),明朗宁静,凝神沉思,琴里关山,梦中明月。还有F大调第二叙事曲(作品37),如歌如诉,如怨如慕,寒树依微,夕阳明灭。还有年轻时弹奏得到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走向世界的、他最拿手的挥洒自如的玛祖卡……这就够了,因为这毕竟都是一首首玲珑剔透的诗。在一个秋天的枫树已不再那样火红、银杏已不再那样金黄的污染的季节,在一个艺术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世界变得王纲解体却大王旗频频变幻的季节,一切都太散文化的世界之末,一颗赤子之心尚存,一粒诗的种子尚存,不仅保护得那样好,还能让它绽放出如此美丽清新的花朵来,已是实属不易之事了。

更何况,肖邦的前奏曲毕竟也有着动人的乐章,优雅慢板B小调的“雨滴”,和摇篮曲式降D大调的“雨滴”,会让我想起在马略尔卡岛上肖邦和乔治?桑在一起那短暂却幸福的时光;而升F小调的激情,降E大调的明朗,都让我听到明亮如凡高描绘出那一片金色阳光般的金属声响。

我不必埋怨傅聪为什么没有带来肖邦那些美丽而忧郁的夜曲,他大概不想把肖邦之夜弄得过分缠绵,甜蜜蜜如同一杯芬芳四溢的果汁。

是的,肖邦之夜并非是抒情之夜。那样,既误会了肖邦,也误会了傅聪。听肖邦,确实能听出缠绵和抒情,与肖邦只活到37岁的凄清身世对比明显,便越发对肖邦产生一种别样的情感。优秀的艺术家,都不会总自恋般咀嚼自己,而会拥有一份大感情与人类相通。听肖邦,当然能听到天赖纯净的自然、色彩缤纷的田园,听出静谧,听出飘逸,听出华美,听出典雅,听出耳鬓厮磨、喁喁絮语,听出游丝一缕、思绪万千,听出夜色如水、心律如歌,听出荷风送香、竹露滴清……但听肖邦,毕竟还能听出阴郁、痛苦、焦虑和庄严,听出激情澎湃、悲壮高亢,听出严峻如山、思念似海,听出秋风铁马、铜板金钹,听出碧海青天、长风明月,听出断鸿声远、天涯望尽,听出万里寒烟、一片冰心,听出栏杆拍遍、雕弓挽满,听出潮平两岸调,风正一帆悬,听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听肖邦,其实也就是在听傅聪。他是用肖邦的乐曲在钢琴上说着自己的心里话,或者说他是在和肖邦诉说着彼此的心里话。只不过钢琴上的肖邦是年轻时的肖邦,他去世时还不到四十,而钢琴旁的傅聪已进入老年,听傅聪便多了几分沧桑和达观。不过在我看来,除了年龄的差别,他们确实有着太多的相似,命运、情感、天性和对音乐的感悟、感觉。我想起17年前傅聪自己说过的话:“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也就理解了为

什么在这个秋夜他为我们带来的是肖邦,而且是这样演绎着肖邦,不愿意把肖邦仅仅演奏成一个“钢琴王子”式的、口香糖式的肖邦。

演出结束了,大家拼命地为他鼓掌,他双手抱在胸前深深地向大家鞠躬。

那晚的夜色真好,好像真的滤掉了许多喧嚣和燥热,好像真的充满着几分宁静和沉思,好像真的在路的远方、在夜的深处有关亲切的呼唤和等待……是因为有这美妙的琴声,像空气像花香一样弥散在夜色之中;是因为有肖邦向我们走来,用他那有些冰凉却柔软的手指,用他善感的心和美好的音乐,将夜色和我们一起拥抱。我知道以后会有许许多多的夜晚在等待着我们,但肖邦之夜并不多。也不能奢求夜夜都是肖邦之夜,那么,肖邦也就像夜夜狂欢未尽的迪斯科和卡拉OK一样不值钱了。许多的美好,就是这样的转瞬易失。回家的路上,起风了,吹起了尘土和落叶一起飘飘欲飞。

文章十、老孔的面孔(10年考前模拟)

国家玮

六年前,当我经过重重选拔进入北大研究生面试的时候,一位体格健硕、目光犀利的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按规定,面试的时间只有15分钟;可是我却和这位老师就鲁迅与张天翼两位作家的创作展开了辩论,他连珠炮似的发问彻底将我原先准备好的发言计划打乱了:你说张天翼作品构思和语言上的精到与独异,可是当时众多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在作品结构上往往更有味道、更加精彩,凭什么说张天翼就是独异的?你在赞赏张天翼小说文学性的时候,依据什么就认为鲁迅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如他?为什么你对鲁迅这般看不起?好,你说张天翼的《包氏父子》写得不错,你是否真看过,还是只读了教科书的介绍,我问你,这个故事的结尾你还记得么?……这些问题迅速激起了我的兴趣,紧张连同那些原先准备好的说词一并忘掉;我的倔脾气一下子冒了出来,一定要与这个挑剔的老师好好辩驳一番,这天我的面试时间用了将近1个小时。后来,我知道,这位在我看来既有睿智风度又显勇武气概的挑剔老师,在那年只招了我一个研究生。他,就是孔庆东老师。

?比起“孔先生”、“孔教授”这样的称呼,更多时候我还是愿意喊他一声“老孔”。在我的眼中,老孔总是有着几副不同的面孔。

?一旦混入人群,老孔的面孔是不易辨识的;大街小巷中最普通的老百姓什么样,老孔就是什么样——像任何一位父亲那样爱儿子;像任何一位儿子那样爱母亲;像任何一位老师那样爱学生;像很多东北人那样,老孔爱哼几句二人转,你很难说老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第一次和老孔以及孔门诸弟子见面,大家合意要去馆子撮一顿。中关村繁华的大街上,大师兄指着一家牛肉面馆,对老孔说,这就是传说中专卖100多块钱一碗牛肉面的地方。老孔听了,前额似乎有点亮晶晶的,远远地瞥了一眼,对我们笑着说,“100块钱,够我吃一年牛肉面的了”。老孔家离北大不算近,交通成了很大的问题。好在他有一台私家车——两个轮子的老牌结实耐用的自行车,每天早上乐滋滋的骑着它从家里出发,再伴着昏黄的月光从北大返回。遇到实在有急事的时候,就挤公交。一次,老孔赶时间要读一份材料,让我先去系里帮他取,在校门口等他。远远望见一辆特4驶来,从满车人中挤下来已经汗流浃背的老孔,用力向我这边跑来,他怕耽误我的学习时间。

④老孔忙,忙得很。作为学生,我总是不厌其烦地麻烦老孔,写了一篇得意的论文,要老孔说出个意见;突然听到一节让我兴奋的课,要跟老孔谈谈;要发表论文,自己没把握,要请老孔把关;母亲身体不好了,要请老孔帮忙,反正是生活、学习方方面面,只要有事,麻烦老孔是一定的。听大师兄说,老孔对于一般的电话和邮件基本是看都不看的,教学、讲座、研究、写书,太多的工作等着他去做,还要自由的生活,哪来时间答对这么多事情。但我的每一个电话,每一个邮件,每一次邀请,他都是第一时间应答。面对我的时候,老孔的面孔是父亲般的。

⑤老孔做学问,一丝不苟。面孔及其严肃,却又拿得起,放得下。既能走进书斋,又能走向现实。老孔无疑是个书虫,不过是个体格健壮的书虫。说他体格健壮,意思是老孔没有因为成天泡在书海里而成了书呆子;相反,我眼中的老孔精神健全,既有象牙塔的学者气质;又兼具中国最传统的知识分子身上秉有道义担当精神。老孔上课时,往往不苟言笑,他分析鲁迅作品,只选择几个点,引申开去,却句句发人深省。有人说老孔幽默,老孔最爱说的话就是却是“我不幽默”。你看他那些随笔、散文充满趣味,引人发笑;但细细品来,总是能从中读出忧愤深广的。能把忧愤深广的胸怀用充满趣味的言语说出来,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幽默”吧。

⑥老孔的这几副面孔,每每想起,便让我或觉感动,或觉温暖,或陷入沉思;这几副面孔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文章取材自国家玮的同名作品,原载《中国中学生报》,有删改)

第三讲现代文阅读——鉴赏类题目

你可以获得的进步

明了鉴赏题的两种小类——手法和作用题目的答法;

深入理解语文阅读的本质—象征,以及由此产生的文章分类:即单线文章与双线文章;

本次课,教师会在课上讲解母题,需要考生配合进行大量习题的演练。

文章:2005 北京合欢树

2005 全国一日的春光

2007 全国总想为你唱支歌

2009 全国彩色的荒漠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

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2010 全国大河家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僻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予,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

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有删改)

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各省模拟)怀念老陆

怀念老陆

冯骥才

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如江南的水乡。

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而邂逅,大家聚在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隔膜。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从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嘘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从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我喜欢他这种无言的笑。温和、宽厚、理解,他总是欣赏着这些个性大相径庭的朋友们———甚至是享受。

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凡是读过他的《围墙》《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绵里藏针。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也来自他的小说观。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一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高晓声和汪曾祺都是这样。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一次我去苏州拜访他。他陪我游拙政、网师诸园。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每条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推开望去,又一番风景。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

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领究竟在哪里了。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饭菜用罢,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又清爽又鲜美,顿时把这顿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大家连连呼好。老陆微笑着说:“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然后目光又是一闪,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

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他不但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还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小说艺术的玄机。

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第一次接待外宾就出了笑话。那天,他用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但楼门口地界窄,车子靠边,

只能由一边下人。老陆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但老陆出于礼貌,让客人先下车,客人在里边出不来,老陆却执意谦让,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说声:“对不起”,然后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后来见到老陆,我向他核实这则文坛轶闻的真伪。老陆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

说起这摆手,我永远会记着另一件事。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开画展。租了一辆卡车,运满满一车画框由天津出发,凌晨途经苏州时,司机打盹,车子一头扎进道边的水沟里,许多画框玻璃粉粉碎。身在苏州的陆文夫却听到消息,亲自关照用拖车把我的车拉到车厂修理,还把镜框的玻璃全部配齐。使画展得以顺利开幕,否则便误了大事。不久在北京遇到他,当面谢他。他也是伸出那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他的义气,他的友情,他的真切,都在这摆摆手之间了。这一摆手,把人间的客套全都挥去,只留下一片真心真意。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气质:宁静、平和、清淡与透彻,还有韵味。

老陆去世那些天,提笔作画,不觉间一连画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乡。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江南水乡意境很特别,静得出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

我怀念老陆了。

文章结尾写作者画画,妻子评画,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各省模拟)我还没见过长城

我还没到过长城

①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②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已印上了它伟大的影子。读中国历史知道,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因地形、制险塞,就魏、燕、赵长城,来了个联络修筑,遂成就了雄伟的万里长城。秦始皇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血肉的结晶!

③瞏惜,在万年书屋,听主人说:有一次趁火车过南口站,站台小立,顺了荒旷的山麓眺望,遥瞻依地拔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人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的城墙,是雄壮的碉堡,再上去是穹窿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方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独立巍然,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④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走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⑤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能逐关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戌边将士的英雄传说。可是我还没去!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⑥朋友,你可想过,到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作一番辟草菜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你可想过,在兴安岭东南那一抹平坦的原野,惜春夏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养骆驼,榨牛奶么?不然,骑马去吧!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那边塞寒冬霏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汉代昭君曾戎装乘马出塞而去;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⑦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