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ICS XXX

B 20

备案号:XXX-200X

DB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XXX—200X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氨制冷压缩机 (1)

4.1 活塞式氨制冷压缩机 (1)

4.2 螺杆式氨制冷压缩机 (3)

5 氨制冷压力容器与管道 (7)

5.1 氨制冷压力容器 (6)

5.2 氨压力管道及管理 (12)

5.3 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阀门的安全使用管理 (14)

6 其它设备 (15)

6.1 安全防护装置 (15)

6.2 安全操作 (16)

6.3 充氨操作 (17)

7 安全设施 (17)

8 安全管理体系 (18)

8.1 组织 (18)

8.2 人员 (18)

8.3 文件和记录的要求 (19)

I

DB11/T XXX—200X

II

前言

为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全部技

术内容均为强制性条文。

本规程为首次制定。

本规程由北京制冷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制冷学会、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唐俊杰、徐庆磊、李鹏、孙大琪、李立元

DB11/T XXX—200X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氨制冷装置的操作、运行、维修和管理的安全技术规程,适应于采用氨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T 7778—2001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GB 9237—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T 18517—2001 制冷术语

SBJ 12—2000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B/T 4750—2003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制冷装置refrigerating plant

制冷机和耗冷设备的整体。包括全部管路、附件、控制设备、耗冷设备,它们通常是与制冷剂及载冷剂相接触的。

3.2 制冷系统refrigerating system

含有制冷剂的部件通过内部互相联接,组成一个封闭的制冷回路,制冷剂就在这个回路里循环吸热和放热。

3.3 制冷压力容器 pressure vessel of refrigeration

制冷系统中承受制冷剂流体压力的密闭容器。

3.4 制冷压力管道 pressure pipe of refrigeration

输送制冷剂流体的承压管路及其组成件。

4 氨制冷压缩机

4.1 活塞式氨制冷压缩机

4.1.1 安全防护装置

1

DB11/T XXX—200X

4.1.1.1 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并不得随意调整。

4.1.1.2 氨压缩机冷却水系统应设断水保护装置。

4.1.1.3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应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贮液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警报装置。

4.1.1.4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等转动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罩。

4.1.1.5 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汽侧、排气侧、中间冷却器,均应装有氨压力表。

4.1.1.6 每台氨压缩机都应单独设置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4.1.1.7 氨压缩机应设有电压表,并定时记录电压值。当电网电压波动接近规定幅度时,应密切注意电流变化、电机温升,防止电机烧毁。

4.1.1.8 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应设置温度计,以便观察和记录制冷装置的运转情况。

4.1.1.9 在氨压缩机的排气管道上,应设置止回阀,以避免制冷剂倒流。

4.1.1.10氨压缩机上的高压安全阀在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 1.5MPa时应自动开启;双级压缩机低压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0.5MPa时,应能自动开启,以保护氨压缩机。

4.1.2活塞式氨压缩机的安全操作

4.1.2.1 活塞式压缩机的开机、停机等正常操作,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4.1.2.2 氨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应符合出厂说明书的规定,没有规定的应按照下列条款进行

4.1.2.2.1 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的压力高0.14-0.3 MPa;

4.1.2.2.2 曲轴箱内的油面,当为一个视孔时,油面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2处;当为两个视孔时,应保持在下视孔的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油温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得低于44℃;

4.1.2.2.3 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4 MPa,压缩比不大于8;

4.1.2.2.4 单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40℃,双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20℃;

4.1.2.2.5 氨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70℃,滴油量不应超过1滴/分-2滴/分;

4.1.2.2.6 氨压缩机在运转中,气缸、曲轴箱内不应有异常声音;

4.1.2.2.7 气缸冷却水套的进出水温差为3℃―4℃;

4.1.2.2.8 吸气管道霜结至压缩机吸气阀法兰处为宜;

4.1.2.2.9 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4℃―14℃。

4.1.2.3 当库房内热负荷突然增加或系统融霜操作频繁时,要防止氨压缩机发生湿冲程。

2

DB11/T XXX—200X 4.1.2.4 当湿冲程严重而造成停机时,应缓慢加大气缸水套和油冷却器的水量,防止气缸水套或油冷却器冻裂。为尽快恢复其运转,可在氨压缩机的排空阀上接橡胶管,延至室外水池内,将机器内积存的氨液通过排空阀放出。必要时可用人工驳动联轴器,加速进程。

4.1.2.5 当氨压缩机间室温达到冰点温度时,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气缸水套和曲轴箱油冷却器内的水放出。

4.1.2.6 将配组双级压缩机调换为单级运行,或将运行中的单级压缩机调换为配组双级运行时,须先停机,调整阀门,然后才能按操作程序重新开机。严禁在运行中调整阀门改变运行方式。

4.1.2.7 配组式双级压缩,在运行中无论压缩机发生任何异常现象,必须先停止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转,然后再停止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转。

4.1.2.8 禁止向氨压缩机吸气管内喷射氨液。

4.1.2.9 活塞式压缩机所使用的润滑油,应符合GB/T16630—1996“冷冻机油”中的有关规定。由制冷系统中放出的冷冻油,必须经过严格的再生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4.1.3 活塞式压缩机的检修

4.1.3.1 检修的时间和内容应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没有要求的应按下列条款进行:

4.1.3.1.1 根据压缩机的累计运转时间和压缩机的完好状况,定期对压缩机进行检查、小修、中修和大修;

4.1.3.1.2 当压缩机运转3000小时―4000小时后,应进行小修,内容为拆卸活塞连杆组件,更换活塞环,拆卸气阀组件,更换严重磨损的阀片和气阀弹簧。检查并消除气缸、大头轴瓦工作表面上的拉痕。拆卸检查油封,研磨工作平面,更换胶圈;

4.1.3.1.3 当压缩机运转8000小时―10000小时后,应进行中修,除检查小修项目外,还应拆卸、检查、更换严重磨损的活塞销、大小头轴瓦、小头衬套。研磨内阀座和外阀座的阀线,拆卸检查油泵等;

4.1.3.1.4 当压缩机运转20000小时左右时,应进行大修,内容为将压缩机各部件完全拆卸,检查所有的零件,更换严重磨损的零部件;

4.1.3.1.5 长时间停用的,开机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符合技术要求后才能运行。

4.1.3.2 活塞式压缩机检修的正常装配间隙,零件磨损更换参考值,检修应注意的事项、拆卸、检查、装配、各部位配合间隙的测量方法,检修后试运转等内容,应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4.2 螺杆式氨制冷压缩机

4.2.1 安全防护装置

4.2.1.1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的自动控制及自动保护系统由压缩机启动控制柜和自动控制台组成,可

3

DB11/T XXX—200X

以实现机组的自动启动、停止、能量调节、安全保护、声光报警及数值显示等。自动控制及自动保护系统的工作条件及工作过程详见“螺轩压缩机控制器操作与设置手册”。

4.2.1.2 各保护项目的调定值如下

4.2.1.2.1 排气压力高保护:1.47 MPa;

4.2.1.2.2 喷油温度高保护:70℃;

4.2.1.2.3 油压与排气压力低保护:0.1 MPa;

4.2.1.2.4 油精过滤器前后压差高保护:0.04 Mpa。

4.2.1.3 螺杆式压缩机组,应设置吸排气止回阀,但当机组的排气阀为止回截止阀时,可不在单独设置止回阀。

4.2.1.4 螺杆式压缩机组停机期间的保护措施

4.2.1.4.1 如果在气温较低季节长时间停机,应将油冷却器等用水设备中的存水放净;

4.2.1.4.2 如果长时间停机,应每周开动油泵10分钟,每周盘一次联轴器;

4.2.1.4.3 如果停机超过3个月,除了上述措施外,应每3个月开启机组一次,运转时间30分钟。

4.2.1.5 油路系统恒压阀的设定值出厂前已调好,如使用过程中需要另行设定应由专业人员设定。4.2.2螺杆式压缩机的安全操作

4.2.2.1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开停机及其他的正常操作详见使用说明书。

4.2.2.2 轴封为机械式密封时,润滑油压力比排气压力高0.14―0.3 MPa;密封圈为O形环时,材料为丁腈耐油橡胶。

4.2.2.3 油分离器的操作

4.2.2.3.1 油分离器在运行过程中,手动旁通阀应保持开启状态;

4.2.2.3.2 当油分离器中无油时不能给加热器通电;

4.2.2.3.3 运行过程中应确保安全阀之前的截止阀处于开启状态;

4.2.2.3.4 回油阀应常开,在回油时利用视油镜之后的旁通阀开度控制回油量。

4.2.2.4 油冷却器的操作

4.2.2.4.1 油冷却器的最高进水温度不应高于32℃;

4.2.2.4.2 油冷却器运行时应定期开启平衡放气阀、放出油冷却器上侧的气体,然后关闭该阀;

4.2.2.4.3 在冬季气温低的情况下,停用冷冻机时,应放出油冷却中的存水。

4.2.2.5 油粗过滤器的过滤芯应定期清洗,清洗工作应在停机时进行。

4.2.2.6 油精过滤器的过滤芯应定期更换,更换工作应在停机时进行。

4

DB11/T XXX—200X 4.2.2.7 油泵初次启动前,应确保吸油管内充满润滑油,检查油泵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可用点动方法检验。正常工作时,油温最高不超过54℃。运转中,若出现噪音过大现象及油压力表指针抖动或摆动过大的情况时,应检查油粗过滤器是否堵塞和吸油管是否有气体存在,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时排除。

4.2.2.8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所用的润滑油,应符合GB/T16630—1996“冷冻机油”中N45冷冻机油的规定。

4.2.2.9 运转过程中注意事项

4.2.2.9.1 观察并记录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压力、排气温度、油压力、油温度等数据;

4.2.2.9.2 如果由于某项安全保护动作自动停机,一定要查明故障原因后方可开机,决不能随意采用改变调定值的方法再次开机;

4.2.2.9.3 突然停电造成主机停机时,由于旁通电磁阀没能开启,在排气与吸气的压差作用下,压缩机可能出现倒转现象,这时应迅速关闭吸气截止阀;

4.2.2.9.4 如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开机,应首先开油分离器上的电加热器并启动油泵使油循环,然后才能开机;

4.2.2.9.5 正常油位——油分离器内的正常油位在上侧视油镜与下侧视油镜之间,每次开机前应保证这一点。开机后油位可能下降,但低到一定程度时,液位开关能给出信号,自动停机。操作者应经常注意油位是否适合,必要时给予补油;

4.2.2.9.6 运转中加油——压缩机正常运转过程中,调节吸气截止阀,使吸气压力略低于大气压力。加油管一端接吸气过滤器上的加油阀,另一端插入油桶中,缓慢开启压缩机吸气过滤器上的加油阀,即可进行加油。加油速度必须缓慢,注意机器的声音变化,当压缩机出现异常声响或振动时,应关小加油阀开启度。

4.2.2.10 螺杆式压缩机常见故障及消除方法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4.2.3 螺杆式压缩机配组双级压缩的安全操作

4.2.3.1 单级压缩机开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均适用于配组双级压缩。

4.2.3.2 调整压缩机进、排气管道上的有关阀门,首先关闭低压机通向冷凝器的排气阀和高压机来自低压系统的吸入阀,然后打开低压机通向中间冷却器的排出阀及高压机通向冷凝器的排出阀和来自中间冷却器的吸入阀。

4.2.3.3 应先启动高压机,当中间压力降至0.1 MPa时方可开启低压机。当开启低压机吸入阀时,应注意中间压力与高压机电流不得超过规定要求。如有两台以上的低压机,应先启动一台,待运转正常后再启动另一台。

5

DB11/T XXX—200X

4.2.3.4 配组双级压缩,在运行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先停止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转,然后再停止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转。

4.2.3.5 当把配组双级压缩运转中的压缩机改为单级运转时,必须先停机,待调整好管路系统阀门后再开机。

4.2.4 螺杆式压缩机的检修

4.2.4.1 螺杆式压缩机检修的正常装配间隙、检修项目及期限,检修过程应注意的事项、拆卸、检查、装配、检修后试运转等内容,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4.2.4.2 如运转中发生事故,不应受该检修周期的约束,及时进行检修。

4.2.4.3 压缩机进行年度检验,如果发现滚动轴承,止推轴承,平衡活塞套,轴封出现严重磨损,应该及时更换。

4.2.4.4 螺杆式压缩机运行3年需要大修,大修时角接触推力球轴承必须更换。

5 制冷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

5.1 氨制冷压力容器

5.1.1 氨制冷压力容器的界定,以氨为制冷工质的压力容器为氨制冷压力容器。

5.1.1.1 氨制冷装置中,以下为氨制冷高压系统压力容器,立式冷凝器、卧式冷凝器、油氨分离器、经济器、附助贮液器(虹吸罐)、高压贮液器、放空气器、≥φ159×1415 毫米的高压气体、液体集管及充氨用的氨瓶。

5.1.1.2 氨制冷装置中以下为氨制冷低压系统压力容器、低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氨液分离器、低压系统集油器、中间冷却器、排液器、集油器、≥φ159×1415 毫米的低压气体、液体集管。

5.1.1.3 氨制冷装置中凡贮液压力容器大于或等于5立方米的为三类压力容器。

5.1.2 氨压力容器管理

5.1.2.1 氨制冷压力容器的材料:氨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所用材料应符合JB/T4750—2003的国家标准。氨制冷从业人员应熟悉和了解氨压力容器的材质,包括容器本体、封头、支座等材质。

5.1.2.2 氨压力容器的设计:使用单位进行项目设计或制冷装置维修设计必须由取得“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的单位进行设计。

5.1.2.3 氨制冷容器的安装:使用单位进行制冷装置的安装必须是已取得相应的制造资格的单位或者是经由国家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的单位进行。安装监理的监理工程师应具备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并通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培训与考核,应持证上岗。

5.1.2.4 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氨压力容器的安装应符合“氨制冷系统安装工6

DB11/T XXX—200X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5.1.2.5 氨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购买氨压力容器或进行压力容器招标时,应选择具有相应制造资格的氨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位。

5.1.2.6 使用单位购置的氨压力容器必须是在容器明显部位装设产品名牌和注册名牌。

5.1.2.7 氨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到所在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逐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5.1.2.8 氨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及时安排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并接受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验。在用压力容器应按照《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5.1.2.9 氨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应按固定式压力容器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气压耐压试验。

5.1.2.10 使用氨压力容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1.2.10.1 贯彻执行本规程和有关的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5.1.2.10.2 结合本单位特点工作性质制定氨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5.1.2.10.3 参加氨压力容器订购、设备进厂、安装验收及试车、试运行等工作;

5.1.2.10.4 检查氨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工作情况;

5.1.2.10.5 氨压力容器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5.1.2.10.6 编制氨压力容器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编制氨压力容器事故预案、事故抢救、事故报告、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

5.1.2.10.7 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报送当年氨压力容器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处理情况等;

5.1.2.10.8 负责氨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5.1.2.10.9 严格执行设备生产厂家规定的氨压力设备的使用年限,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到期应进行更换,替换的旧设备应解体后方可处理。

5.1.2.11 氨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建立氨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单位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技术档案的内容应包括:

5.1.2.11.1 建立氨压力容器档案(登记)卡;

5.1.2.11.2 氨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提供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图样和技术条件、安装使用说明书,氨压力容器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向用户至少提供以下技术文件:盖有设计单位资格印章和加盖竣工图章的竣工

7

DB11/T XXX—200X

图、产品质量证书、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等;

5.1.2.11.3 检验、检测记录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5.1.2.11.4 修理方案、实际修理情况记录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5.1.2.11.5 氨压力容器技术改造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件和资料; 5.1.2.11.6 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5.1.2.11.7 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5.1.2.12 氨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操作规程中,应明确该氨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即最高工作压力、操作程序、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部位,内容及紧急状态的处置和报告程序。

5.1.2.13 氨压力容器的工作压力、温度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有氨泄漏,安全附件失效危及安全的,接管、紧固件损坏,造成氨泄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本单位有关部门报告。

5.1.2.14 氨制冷系统过量充装氨液,高压贮液器、低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中间冷却器液位超过规定,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规定报告程序及时向本单位有关部门报告。

5.1.2.15 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氨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应采取紧急停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5.1.2.16 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应采取紧急停机,查找原因,加以消除方可再次投入运行。

5.1.2.17 氨制冷系统内存有压力及氨气时,不得进行任何维修,拆卸紧固件及焊接操作。

5.1.2.18 使用单位对氨压力容器进行修理和技术改造必须是由已取得相应的制造资格的单位,或者是经国家省级、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批准的单位。

5.1.2.19 氨制冷压力容器原则不允许使用单位做重大的修理或改造,如确需进行重大修理或改造,应经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同意并报施工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备案。修理或改造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修理或改造后图样、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经修理后的氨压力容器,必须保证其结构和强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5.1.2.20 对氨压力容器进行检验,修理人员需进入容器内部进行工作前,使用单位除必须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要求外,必须做好容器内残留氨气的清理,达不到要求的,严禁人员进入。

5.1.2.21 氨压力容器的设计灌氨量应执行《冷库设计规范》规定。

5.1.2.22 氨在用压力容器或氨制冷系统进行检修,应将容器内、系统内的氨液、氨气排放干净并进行8

DB11/T XXX—200X 多次空气循环,确保容器内或系统内无氨,检修工作方可进行。

5.1.2.23 氨压力容器被确定为监控使用的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提出监控使用措施和限定使用条件,并持评定报告和结论到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监控使用手续。

5.1.3 氨系统用安全附件及使用管理

5.1.3.1 氨制冷系统及氨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等。

5.1.3.2 使用单位选购的安全附件产品必须随带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在产品上装设牢固的金属铭牌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5.1.3.3 氨用安全阀在安装前,应经计量部门进行校验,并加铅封。

5.1.3.4 根据设计要求氨制冷系统、氨压力容器应装设安全泄放装置—安全阀,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在氨冷凝器、贮氨器、排液器、中间冷却器、低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等压力容器及氨制冷机等部位。

5.1.3.5 氨压力容器、氨制冷机和氨系统中所装安全阀的排出口必须装设导管,将排放的氨引至冷凝器操作平台不小于3米或机房附近最高建筑物屋檐不小于1米处,并应在管顶部加装180。弯头。氨制冷系统装设的安全阀,高压系统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开启压力为1.81 MPa/cm2,低压系统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开启压力为1.23 MPa/cm2。安全阀必须做到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并铅封。安全阀每开启一次,须重新校验,并铅封。

5.1.3.6 安全阀的阀芯与阀座密封不严且无法修复或阀芯、阀座粘死或弹簧严重腐蚀,生锈应停止使用予以更新。

5.1.3.7 氨制冷系统中所使用压力表和真空表应采用氨专用表,其精度要求:高压侧不应低于1.5级,低压侧不应低于2.5级,并宜带饱和温度刻度,其量程不得小于工作压力的1.5倍,不得大于工作压力的3倍。距观察地面2米时,其直径不宜小于100毫米,距观察地面2——3米时其直径不宜小于160毫米。压力表的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应超过3米。

5.1.3.8 使用单位对压力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由计量部门或具有计量校验资格的部门进行校验和维护。

5.1.3.9 氨压力表安装前应进行校验,在刻度盘上应划出指示最高工作压力的红线,并注明下次校验日期,压力表校验后应加铅封。

5.1.3.10 发现氨压力表存在下述问题之一时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5.1.3.10.1 检查同一系统上的压力表读数是否一致。不一致时确定有问题的压力表应立即更换;

5.1.3.10.2 超过校验有效期或铅封损坏的氨压力表;

5.1.3.10.3 指示失灵,表内弹簧管泄漏或指针松动;

5.1.3.10.4 表盘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

9

DB11/T XXX—200X

5.1.3.10.5 指针断裂或表外壳腐蚀严重;

5.1.3.10.6 有限制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不能回到限制钉处,无限制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距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的允许误差。

5.1.3.11 氨制冷系统用测温仪表校验和维护,应由计量部门或具有计量校验资格的部门进行校验与维护。

5.1.3.12 氨制冷系统温度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不受碰撞,减少震动的地点,安装内标式玻璃温度计应有金属保护套。

5.1.3.13 氨制冷系统新安装的测温仪表(温度计)应经计量部门鉴定合格,使用中的温度计应定期进行校验,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5.1.3.14 测温仪表超过校验有效期或铅封损坏,测量量程与其检测的温度范围不匹配的应立即更换。

5.1.3.15 氨用液面计在安装使用前应进行1 .5倍液面计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

5.1.3.16 氨制冷系统安装在中间冷却器、高压贮液器、集油器、排液器等,压力容器的液面计、油面计应采用板式液面计、油面计。在低压系统的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等应安装液面计。

5.1.3.17 氨制冷系统液面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液面计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应作出明显的标志。

5.1.3.18 氨系统液面计出现超过检修周期,玻璃板有裂纹破碎,阀件固死,出现假液位和液面计指示模糊不清的应停止使用并更新。

5.1.4 氨瓶的充装、使用和管理

5.1.4.1 氨瓶充装前须有专人进行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严禁充装:

5.1.4.1.1 漆色、字样和所装气体不符,字样不易识别气瓶种类的;

5.1.4.1.2 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5.1.4.1.3 不能判别装过何种气体或瓶内没有余压的;

5.1.4.1.4 超过检验期限的;

5.1.4.1.5 钢印标志不全,不能识别的;

5.1.4.1.6 瓶体经外观检查有缺陷,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

5.1.4.1.7 氨瓶不得用贮氨器或其它容器代替。

5.1.4.2 氨瓶充装时须遵守下列规定:

5.1.4.2.1 氨瓶充装系数不大于0.043 MPa/L,严禁超量充装,严格执行充装重量复验制度,发现充10

DB11/T XXX—200X 装过量的必须立即作减量处理;

5.1.4.2.2 认真填写充装记录,其内容应包括:充装日期、氨瓶编号、实际充装量、充装者和复验者姓名等;

5.1.4.2.3 称重衡器应保持准确,称重衡器的最大称值应为常用值的1.4—3倍,称重衡器的校验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5.1.4.3氨瓶每三年必须交由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验单位进行技术检验,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单位打上钢印,方可使用。

5.1.4.4 氨瓶在使用中须遵守下列规定:

5.1.4.4.1 禁止敲击、碰撞;

5.1.4.4.2 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烘烤;

5.1.4.4.3 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

5.1.4.4.4 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5.1.4.4.5 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

5.1.4.4.6 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5.1.4.5 氨瓶运输须遵守下列规定

5.1.4.5.1 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撞击;

5.1.4.5.2 氨瓶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用汽车装运时应横向排列,方向一致,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邦;

5.1.4.5.3 夏季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

5.1.4.5.4 车上禁止烟火,禁止坐人,车上应备有防氨用具;

5.1.4.5.5 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等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同车运输。

5.1.4.6 储存氨瓶须符合下列规定:

5.1.4.

6.1 旋紧瓶帽,放置整齐,妥善固定,留有通道,氨瓶卧放应头部朝向一方,防止滚动,堆放不应超过五层,瓶帽、防震圈等附件必须完整无缺;

5.1.4.

6.2 氨瓶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同室储存,以免引起燃烧、爆炸,并在附近设有抢救和灭火器材;

5.1.4.

6.3 储存氨瓶的仓库必须在距离厂房24米、距离住宅和公共建筑物40米以外的地方,仓库内不应有明火或其他取暖设备,氨瓶仓库的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5.1.4.

6.4 禁止将有氨的氨瓶贮存在机器、设备间内,临时存放在室外的氨瓶也要远离热源,并防止

11

DB11/T XXX—200X

阳光曝晒。

5.2 氨压力管道及管理

5.2.1 氨压力管道的材料

5.2.1.1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铝制无缝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 8163─1999和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GB/T 6893─2000的要求。

5.2.1.2 氨制冷系统的无缝钢管应根据管内的最低工作温度选用钢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2000的要求。

5.2.1.3 氨制冷管道的设计压力应采用2.5 MPa(表压)。管道系统应采用氨专用阀门和配件,公称压力不应小于2.5 MPa(表压),并不得有铜质和镀锌,镀锡的零配件。

5.2.2 氨压力管道的管理

5.2.2.1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属于<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管理范围,应列入GC2级范畴进行管理。

5.2.2.2 氨制冷压力管道的设计:使用单位进行项目设计或维修设计必须由取得“压力管道设计资格”的单位进行设计。

5.2.2.3 氨制冷压力管道的安装(新建、改建、扩建)必须由持有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承担安装。安装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防腐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应遵守“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

5.2.2.4 氨压力管道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其职责:

5.2.2.4.1 贯彻执行本规程和压力管道的技术规程、标准、健全本单位的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

5.2.2.4.2 应设专职或兼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氨压力管道管理工作。新建、改建、扩建的压力管道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时,有权制止和拒绝验收。

5.2.2.4.3 建立氨压力管道技术档案,并向企业所在地的主管部门和当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登记。填报重要压力管道使用注册登记表。

5.2.2.4.4 制定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计划,定期检验。

5.2.2.4.5 对氨压力管道操作人员和氨压力管道检查人员及专兼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5.2.2.4.6 对事故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应以书面形式报告区县市或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5.2.2.4.7 对氨压力管道应建立巡线检查制度,制定应急措施和抢救方案,定期组织演练。

5.2.2.4.8 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氨压力管道事故,并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防止事故发生。

12

DB11/T XXX—200X 5.2.2.5 氨压力管道在线检验

5.2.2.5.1 在线检验每年至少一次。

5.2.2.5.2 在线检验工作由使用单位进行,或委托具有压力管道检验资格的单位,从事在线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5.2.2.5.3 在线检验一般以宏观检查和安全保护装置检验为主,必要时进行测厚检查和电阻值测量。

5.2.2.6 氨制冷系统管道在线检查的重点部位

5.2.2.

6.1 氨压缩机吹气管道、排气管道。

5.2.2.

6.2 氨泵的出口。

5.2.2.

6.3 热氨冲霜的热氨气体管、排液管、热氨调节站(包括集管、各支分管)。

5.2.2.

6.4 氨管中的弯头、三通部位、大小头、支管连接部位、氨流动的死角等部位。

5.2.2.

6.5 支吊架吊点部位,管道焊接接口。

5.2.2.

6.6 曾经出现过管道安全隐患或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问题的部位。

5.2.2.

6.7 处于生产流程中,冷热交换频繁的管段或重要装置相连接的管段。

5.2.2.7 氨制冷系统宏观检查的主要项目

5.2.2.7.1 泄漏检查:检查管子及其组件的泄漏情况。

5.2.2.7.2 绝热层,防腐层检查:检查管道绝热层有无破损、脱落、跑冷等情况,检查管路等防腐层是否完好。

5.2.2.7.3 振动检查:检查管道有无异常振动情况。

5.2.2.7.4 位置与变形检查:管道位置是否有移动或变形、挠曲、下沉等现象,管道与管道、管道与相邻设备之间有无相互碰撞及磨擦情况。

5.2.2.7.5 支吊架检查:氨制冷系统中设置的吊架是否脱落、变形、腐蚀损坏或接头焊接部位开裂,刚性支吊架状态是否异常、连接配件是否松动或损坏。承载结构与支撑辅助钢结构是否明显变形,受力焊接接头是否有宏观裂纹。

5.2.2.7.6 阀门检查:阀门表面是否存在腐蚀现象,阀体表面有无裂纹,阀门连接螺栓是否松动,阀门操作是否灵活,阀门密封填料部位是否有氨泄漏,防腐层是否完好。阀门手轮与阀杆连接螺栓是否松动。

5.2.2.7.7 法兰检查:法兰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无松动和腐蚀现象。法兰的结合部是否严密,有无氨泄漏,法兰面是否发生异常翘曲,变形。

5.2.2.7.8 管道标识检查:检查标识是否有脱落。

13

DB11/T XXX—200X

5.2.2.7.9 检查员认为有必要的其它检查。

5.2.2.8 对氨系统中发生明显腐蚀或冲刷减薄的管道、弯头、三通、管经突变部位应采取定点测厚进行壁厚测定,或进行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测。

5.3 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阀门的安全使用管理。

5.3.1使用单位氨制冷压力容器、氨压力管道投入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及投入运行。

5.3.1.1 准备工作中主要应做好: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

5.3.1.1.1 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人员管理及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竣工验收资料汇总等;

5.3.1.1.2 现场管理:主要包括对氨制冷系统、氨压力容器、氨压力管道、安全装置等作必要的检查,并应符合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的辅助设施如脚手架、临时设施、临时电线等全部拆除,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对管路、阀门盲板应全部抽出,各阀门应处于规定的启闭状态。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防腐和保温隔热不应有遗漏。

5.3.1.2氨制冷装置中氨压力容器、氨压力管道的投入运行。

5.3.1.2.1 对投入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应检查无误,方能投入运行;

5.3.1.2.2 氨制冷装置中机器、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按步骤依次启动投入运行;

5.3.1.2.3 密切注意观察各制冷运行参数(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的变化,并及时调整;

5.3.1.2.4 当制冷系统各运行参数偏离规定值范围并通过调整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并按规定报告程序及时向本单位有关部门报告;

5.3.1.2.5 密切观察各安全附件运行情况,各仪表应保持指示灵敏、准确。对失灵的安全附件必须及时更换;

5.3.1.2.6 认真作好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

5.3.2 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控制。

5.3.2.1 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压力、温度控制,在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压力、温度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最大工作压力不应大于系统安全阀启跳压力。超过安全阀压力造成安全阀起跳应按事故处理,应查明原因,消除隐患方可再启动运行。根据制冷工艺需要低温下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主要应控制其工艺设计的最低温度。

5.3.2.2 氨压力容器的液位控制:高压贮液器、液位控制最高不得超过80%,最低不得低于30%。排液器的最高液面不得超过80%。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正常液位应控制在30%——50%,最高液位不得超过70%,并应装设高液位报警装置,中间冷却器应装设高液位报警装置。

14

DB11/T XXX—200X 5.3.2.3 多台高压贮液器之间应装设气体均压管和液体均压管,其气体均压阀与液体均压阀平时应处于常开状态以保证液位平衡,当停止运行高压贮液器进出液阀门关闭状态下,气体均压阀与液体均压阀应处于全开状态。冷凝器与贮液器之间应设气体均压管,气体均压阀应呈开启状态。

5.3.2.4 充满氨液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严禁同时关闭容器所有阀门和压力管道两端阀门。根据需要必须关闭时应将液体排出后再行关闭。

5.3.2.5 单独使用水冲霜的冷风机严禁将冷风机、供液阀、回气阀和排液阀门同时关闭。

5.3.2.6 氨制冷压力容器、蒸发器、压力管道操作时应避免温度和压力大辐度波动,加压、减压速度宜缓慢。禁止过快操作。

5.3.2.7 氨阀门的使用与保养。

5.3.2.7.1 氨制冷系统中所使用的截止阀、膨胀阀应选用具有制造资格的单位生产的氨专用阀门。其阀背设有“倒封”机构。氨制冷系统中使用的灰铸铁阀门限定公称压力不得大于1.0 mpa,使用温度不得低于-10℃。

5.3.2.7.2 氨制冷系统中所使用的阀门流向应与流体的流向一致。但只有总调节站膨胀阀上面的截止阀和系统加氨阀应反装。其它部位都不允许反装,尤其压缩机排气管路上阀门绝对不允许反装。

5.3.2.7.3 氨制冷系统中的阀门应加强日常养护工作。做到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法兰盘连接处,阀杆填料部位不泄漏,阀体不锈蚀。

5.3.2.7.4 应确保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阀芯的密闭性要严。发现不密闭的,要及时检修或更换,防止由于阀门关闭不严造成事故发生。

5.3.2.8 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上所装阀门,凡不经常使用阀门如加氨阀、排污阀、备用阀等平时均应关闭,并将手轮取下或阀轮打铅封。常用阀门,应在阀上挂上相应的写有“开启”或“关闭”字样的显示牌,或将全开阀门全打开后将手轮回转半圈以区别阀门开、关状态,杜绝错开错关。

5.3.2.9 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放空气器等设备的节流阀禁止用截止阀代替。

5.3.2.10 氨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按照《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6 其它设备

6.1 安全防护装置

6.1.1蒸发式冷凝器须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

6.1.2 在氨制冷机房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氨泵电源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氨泵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和氨泵控制屏旁应

15

DB11/T XXX—200X

增设按钮开关。

6.1.3 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12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氨制冷机房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6.1.4 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罩。

6.1.5 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在明显位置悬挂警示牌。

6.1.6 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及设有喷淋装置。

6.1.7 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库房内冷风机、蒸发管道、阀门等,其移动照明必须采用24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用具,潮湿地区采用12伏及以下的。

6.1.8 每台氨泵、水泵、风机,都应单独装设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6.1.9 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完好性。电缆管用不燃的绝缘材料包裹。大功率负荷电缆,不得直接与聚苯乙烯或聚氨脂保温材料接触。

6.1.10 制冷系统安全管公称管径应不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几个安全阀共用一根安全管时,总管的通径应不小于D32毫米,不大于D47毫米,安全阀泄压管应高出氨压缩机间房檐,不小于1米;高出冷凝器操作平台,不小于3米。

6.1.11 冷凝器与贮氨器之间应设均压管,运行中均压管应呈开启状态。两台以上贮氨器之间应分别设气体、液体均压管。

6.1.12 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等设备的节流阀禁止用截止阀代替。

6.1.13 氨制冷机房应装设蓄电池应急照明系统,一旦机房因意外停电,应急照明系统启动。操作人员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关闭调节站供液阀,对于无失电自动断路保护的供电系统,应立即切断电器总开关,并全面检查制冷系统所有阀门状态位置,按正常停机程序处理。压缩机能量调节应恢复到零位。6.1.14 制冷系统使用的冷冻油应定期采油样送化验部门鉴定,经检查不合格冷冻油应予以更新。

6.1.15 氨机房严禁明火取暖。

6.2 安全操作

6.2.1 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0.8 MPa禁止用关小或关闭冷凝器进气阀的方法加快融霜速度。热氨融霜时应先关闭供液阀,延时一定时间再关闭回气阀。热氨阀不得开启过快,防止由于管内液体在大压差下产生液锤。融霜完毕后,应先关热氨阀,再缓慢打开回气阀,待回气阀两侧压差≤0.1Mpa时再将回气阀完全打开。

6.2.2 冷风机单独用水冲霜时,严禁将该冷风机在分配站上的回气阀、排液阀全部关闭后闭路淋浇。

16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氨制冷企业安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氨制冷企业安全要求(包括厂区建设,制冷系统及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救援和安全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直接制冷系统及以氨为制冷剂、无相变介质为载冷剂的间接制冷系统的制冷企业,采用其他制冷剂的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36液体无水氨 GB 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 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28009冷库安全规程 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72冷库设计规范 GB 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 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SBJ 11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BJ 12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制冷系统 refrigeration system

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等设备,以管道、阀门、密封件等连接,制冷剂在该封闭的系统内完成制冷循环的系统。 3.2 直接制冷系统 direct-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 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与被冷却介质直接接触,达到直接冷却效果的制冷系统。指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制冷剂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桶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制冷)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3.3 间接制冷系统 indirect-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 液体载冷剂在制冷系统中被制冷剂冷却,然后输送到被冷却(或冷冻)物质(或空间)中循环,或者冷却流过被冷却的物质(或空气)的制冷系统。 3.4 快速冻结装置quick-freezing plant 将被冷冻产品的温度快速降低并顺利通过其最大冻结冰晶区域的冻结装置。 4基本要求 4.1氨制冷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及工程验收。 4.2氨制冷企业相关工程的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其中冷库(冷蔵库)、制冷系统设计应由具备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具备工程设计行业、专业、专项资质的单位承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应由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43制冷设备及安全设施应釆用具备相关生产资质企业制造的产品,并具有相关产品合格证书。 4.4制冷系统安装,施工单位应由具备以下条件: a)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 b)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安装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 1)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 2)GB级、GC2级压力管道安装单位配备相应数量起重工后,可以安装与其相联接的D级压力容器。 3)取得压力容器安装1级许可的单位。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压力管道)安装GC2级及以上。 4.5工程质量应符合SBJl1、SBJ12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4.6安全设施应按照“三同时”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

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技术指导书(试行)

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 技术指导书(试行)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 (安委〔2013〕6号)精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围绕专项治理工作 的技术疑点、难点和共性问题,制定本技术指导书。 一、专项治理概述 (一)目标任务 依据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 全国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情况全面开展大检查、大治理,实现安全培训全覆盖、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治理检查全覆盖,取缔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 条件的非法违法企业,治理整改一批液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提升一批安 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组织培训 (1)对辖区内的涉氨制冷企业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建立 基础台账,明确工作责任。 (2)制定本地区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深入企业大力宣传液氨使用安全知识和 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动员企业认真开展专项治理。 (3)以地级市为单位(涉氨制冷企业少的地区可以省(区、市)为单位、涉 氨制冷企业多的地区可以县级为单位),组织举办辖区内所有涉氨制冷企业主要 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部门和制冷车间负责人参加的安全培训班,重点 培训学习《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冷库安全规范》(GB28009-2011)和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特种设备、消防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本次专项治 理的工作要求。 2.自查自改、治理整改

(1)涉氨制冷企业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对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 的专项治理企业自查自改表,组织全员安全培训,认真进行自查自改,并于 2013 年11月底前将本企业开展自查自改的情况报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2)各地区要组织各有关部门监管人员和专家深入企业,按照液氨使用的有 关法规标准和专项治理的要求,帮助指导和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和自查自 改工作。同时,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专项治理执法检查表,进行全覆盖 的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3.检查验收、全面总结 (1)各省(区、市)要组织辖区内各市(地)、县(市、区)开展专项治理交叉互检,对专项治理检查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并于2013年12月底前将总结报告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2)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要组织开展省际交叉互检(互检方案和具体要求另 行通知),同时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 予以通报。 (三)氨的特性 液氨为液化状态的氨气,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腐蚀性,且 容易挥发。它是气态氨加压到0.7~0.8MPa时形成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由于其良好的热力学性能,液氨作为制冷剂被广 泛用于制冷系统。 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界定,氨属于第 2.3类有毒气体。详见附录1: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四)氨制冷原理 氨作为制冷剂,低压氨蒸汽经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压气体,经过氨油分离器 分离压缩机带出的冷冻油雾后,进入冷凝器被冷凝成高压液氨,进入贮氨器。高 压液氨经过节流阀降压后,通过直接膨胀供液、氨泵强制供液(低压循环桶)、 重力供液(氨液分离器)等方式送入蒸发器,吸收外界的热量(制冷)由液态转 化为气态,再次被压缩机压缩。为确保制冷压缩机吸入气态制冷剂,通过氨液分 离器、低压循环桶将未被完全蒸发的制冷剂液体留在容器中继续供给蒸发器吸热 制冷;通过集油器收集压缩机带到系统中的冷冻油,适时排除系统;通过空气分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和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关键词:涉案氨制冷、爆炸极限、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三级教育、三同时、四不放过。 正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纵观制冷行业现状,结合对近几年发生的泄氨事故,尤其是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和山东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泄氨事故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等原因外,涉氨制冷行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论认识不足、实际工作重视不够:涉氨制冷行业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食品药品冷冻冷藏及科研乃至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安全管理技术和措施方面认识和重视不够。由于行业的发展过快和无计划性、地方政府搞形象和业绩工程、非国有企业经济挂帅,不懂技术、不讲科学,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二、设计、安装、使用环节不连贯:虽然我国在氨制冷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氨制冷系统的理论和综合性研究方面还很贫乏。即使在现行的《冷库设计规范》、《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方面考虑得相对较少。长期以来,氨的毒性和可燃性被片面夸大了。一是由于人们对氨的理化性质不太清楚,二是发生过一些氨泄漏引起爆炸的事故。而在分析事故原因时,不是从设计、工程安装和操作维护上着手,使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环环相扣,互为依据,互相补充,努力做到本质化安全。虽然有些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有关技术知识、专业素质较差、不遵守操作规程等所致,但是很多事故都是在设计、安装环节,由于设及计、安装人员不了解或忽视了操作、维修的客观要求,给制冷系统埋下先天性的安全隐患。 三、防护意识和措施相对较弱:除了根据《冷库设计规范》、《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等要求实现制冷系统的本质化安全,还应不断完善安全设施和改进防护措施。如在系统中使用双安全阀、压力控制器、液位控制器等自动控制装置;根据氨制冷系统的用氨量设置相应的集纳池和控制系统,以便发生事故时紧急泄氨;在机房重点部位或关键点设有漏氨检测仪、消防喷淋装置、手拉式沐浴器和洗脸水盆、防毒面具和呼吸器等,确保在氨制冷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人员与设备安全。

氨制冷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Word 文档

总则 氨制冷是一个密封性的循环系统,每一个附属设备相互之间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关联。制冷机房又是制冷系统的心脏,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着各项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制冷工作岗位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冷工人必须做到技术熟练、积极上进、精益求精,对制冷系统中的每一根管道、每一个附属设备、每一个阀门、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做到全面了解和熟练掌握。 制冷操作工要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在带班班长的统一指挥下,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互相联系、紧密配合、坚守岗位、安全第一,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整个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一章:制冷压缩机 一、单级制冷压缩机操作: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查看记录,了解上次停机原因,若因事故停机或机器定期修理,应检查是否修复并已经 交付使用。 2、检查压缩机的技术参数: ①、检查压缩机与电动机各项运转部位有无障碍物,保护装置是否完整。 ②、检查曲轴箱压力,如果超过2kg/cm2,应当先设法降压.若经常发生此情况,应查明 原因加以消除。 ③检查曲轴箱的油面,正常油面应该是下玻璃视孔的2/3以上,上玻璃视孔的1/2左右。 ④检查各压力表阀是否打开,各压力表是否灵敏准确,对已坏的则应予以更换。 ⑤检查容量调节器指示位置是否在“○”位或缸数最少位置。 ⑥检查油三通阀的指示位置是否在“运转”位置。 ⑦检查电动机的启动装置是否处于启动位置。 3.检查高低压管道系统及设备,有关阀门是否全部处于准备工作状态: ①从压缩机高压排出管线到冷凝器,从冷凝器到调节站,从调节站到蒸发器的有关阀门 是否打开。各供液阀应是关闭的。 ②从蒸发器到压缩机低压吸入管线的有关阀门是否打开。压缩机的吸入阀应是关闭的。 ③压缩机若联接有中冷器管道的,其阀门必须关闭。 ④各设备上的安全阀的关闭阀应是经常开启的。冷凝器与高压贮液桶的均压阀应开启。 压力表阀,液面指示阀应稍开启。 4.检查贮液桶的液面: ①检查高压贮液桶的液面,不得超过80%,不得低于30%。

制冷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768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制冷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范本

制冷工安全操作规程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氟制冷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 对不同类型的制冷装置、不同的工况条件,结合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必须制订制冷压缩机及有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有关设备保养和维护检修制度。在这里,我们对常用的R-12、R-22制冷压缩机的“开车前准备、开车及仃车操作”作如下介绍: (一)开车前准备: 1 检查三相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2 检查曲轴箱油位是否在1/2正常位置; 3 检查自动控制器件是否在正常启动位置,对有能量调节装置的机组,应将油分配手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布200X-XX-XX实施200X-XX-XX发布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B11/T XXX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T7778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T185172000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T4750x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制冷装置 refrigerating plant制冷机和耗冷设备的整体。包括全部管路、附件、控制设备、耗冷设备,它们通常是与制冷剂及载冷剂相接触的。 3、2 制冷系统 refrigerating system含有制冷剂的部件通过内部互相联接,组成一个封闭的制冷回路,制冷剂就在这个回路里循环吸热和放热。 3、3 制冷压力容器 pressure vessel of refrigeration制冷系统中承受制冷剂流体压力的密闭容器。 3、4 制冷压力管道 pressure pipe of refrigeration输送制冷剂流体的承压管路及其组成件。4 氨制冷压缩机 4、1 活塞式氨制冷压缩机 4、1、1 安全防护装置 4、1、1、1 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并不得随意调整。 4、1、1、2 氨压缩机冷却水系统应设断水保护装置。 4、1、1、3 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应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贮液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警报装置。 4、1、1、4 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等转动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罩。 4、1、1、5 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汽侧、排气侧、中间冷却器,均应装有氨压力表。 4、1、1、6 每台氨压缩机都应单独设置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4、1、1、7 氨压缩机应设有电压表,并定时记录电压值。当电网电压波动接近规定幅度时,应密切注意电流变化、电机温升,防止电机烧毁。 4、1、1、8 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应设置温度计,以便观察和记录制冷装置的运转情况。 4、1、1、9 在氨压缩机的排气管道上,应设置止回阀,以避免制冷剂倒流。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最新版)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78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最新版)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和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关键词:涉案氨制冷、爆炸极限、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三级教育、三同时、四不放过。 正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

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纵观制冷行业现状,结合对近几年发生的泄氨事故,尤其是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和山东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泄氨事故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等原因外,涉氨制冷行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论认识不足、实际工作重视不够:涉氨制冷行业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食品药品冷冻冷藏及科研乃至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安全管理技术和措施方面认识和重视不够。由于行业的发展过快和无计划性、地方政府搞形象和业绩工程、非国有企业经济挂帅,不懂技术、不讲科学,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二、设计、安装、使用环节不连贯:虽然我国在氨制冷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氨制冷系统的理论和综合性研究方面还很贫乏。即使在现行的《冷库设计规范》、《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方面考虑

制冷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制冷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关于制冷作业操作、维修、保养规程 1、制冷作业操作、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过专门培训,取得有关部门发放的安全技术合格证方可从事作业。 2、所用电动设备、工具、包括梯子、折梯、支架、脚手架应符合安全规定。设备安全保护装置每年校验一次。 3、操作中应注意力集中,认真观察控制台各个信号灯的动态,如发生事故及时停机。 4、检修设备时须关闭电源,悬挂工作警示牌并有人守护。 5、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在当班期间,严格按照制冷机设备操作规程保养、操作设备;确保正常供给、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6、做好维修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制冷机设备运行资料、维修台帐的记录工作,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7、每日工作结束后做好现场环境卫生的保洁,认真整理用过的工具、仪器、等用具和设施,做好交接班准备工作 8、当班期间努力降低能源动力及其它辅助材料的消耗,避免不合理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做好设备维修档案和备件、材料消耗台帐的记录工作。 9、工作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进行安全生产,确保本岗位人员、设备的安全,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或向总经理汇报。

10、制冷设备更换润滑剂或干燥剂应充分抽空,对装有制冷剂的容器加热时温度不得高于40℃,严禁明火加热。 11、机房内不得设置产生明火的设施或温度过高的发热表面,同时设置灭火器材。 12、检修用照明灯采用36V以下电压,潮湿地面采用12V以下电压。 13、检修严禁使用氧气试压。 14、冷库制冷设备具有要以高度责任感进行认真的操作、维护、保养和检验,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15、操作人员要做到“四要”、“四勤”,定期考核评比、奖惩。“四要”:要确保安全运行;要保证库房温度;要尽量降低冷凝压力,要充分发挥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四勤”:勤看仪表;勤查机器温度;勤听设备运转有无杂音;勤了解进出货情况。 2、冷库安全管理制度 一、冷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工作时间,服从工作安排,保证安全生产。 二、制冷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库温要求按时开机停机,要经常检查维修保养机械设备,发现异常要及时维修并向领导报告。 三、制冷工要经常检查库房内的温度,否则,如造成经济损失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四、制冷工工作时间内不准脱岗喝酒、睡觉或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 五、冷库机房不准私留非工作人员住宿,闲来人员不准进入机房内。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208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 程标准版本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制冷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商业系统冷藏库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操作、维修和管理。商业系统各有关单位和企业所制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专业技术标准、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本规程服从于国家的有关规程和标准。

第二章安全装置 第一节安全防护 第三条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 第四条氨压缩机水套和冷凝器须设冷却水断水保护装置。蒸发式冷凝器须另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 第五条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必须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报警装置。 第六条在机器间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

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第七条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第八条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位,均需设置安全保护罩。 第九条禁止闲人进入机器间和设备间。 第十条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 第十一条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库房内冷风机、蒸发管道、阀门等,必须采用36伏以下电压

氨制冷系统四大部件及其制冷工作原理

氨制冷系统四大部件及其制冷工作原理制冷是指用机械方法,从一个有限的空间取出热量,使该处的温度降低到所要求的程度,这个过程是靠热传递来完成的。制冷技术是一项工艺极其复杂,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尤其是系统中的氨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使人窒息的气体,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生产都有潜在的较大的危害性。所以要求制冷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所属冷库设备的构造、结构、性能、特点、分布情况、工艺流程、运行原理,掌握安全操作技术,并具备查患排险能力,这样才能胜任制冷运行和管理工作。下面就围绕察尔森水库管理局冷库氨制冷设备四大主要部件及其制冷工作原理谈谈自己粗浅的理解和看法。 一、制冷工作原理 察尔森水库冷库属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它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氨罐、油分离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蒸发器、中间冷却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集油器,水冷却装置,各种阀门、压力表、测温仪和高低压管道组成。其中,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最基本的部件。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其工作过程是: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气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降温放热冷凝为高压氨液,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氨液,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氨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制冷剂需要通过上述四大件之外,还通过许多辅助设备,这些设备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实际制冷工艺流程是较为复杂的。制冷学原理是一个能量转化过程,即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又通过氨液在系统内不断地发生形态变化,进行冷热变换完成制冷。 二、活塞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活塞式压缩机是目前广泛用于大中型冷库的制冷机型。察尔森水库安装了一台6AW10型单级氨压缩机和一台8ASJ10型双极氨压缩机,均是大连冷冻机厂生产的。活塞式压缩机主要由机体、曲轴、连杆、活塞、进排气阀组、安全阀、能量调节机构,润滑系统和直联式电动机配装而成。 6AW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6”表示压缩机有6缸(3个排气缸,3个吸气缸),“A”表示以氨制冷剂,“W”表示气缸排列的样式如果字母W型,“10”表示汽缸直径为10厘米。该机活塞行程为200毫米,转速为960转/分,标准制冷量为2900000千焦/小时,电动机功率为37千瓦/小时,该机能将库温降至-30℃。 8ASJ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8”表示压缩机为8个汽缸,“A”表示氨制冷剂,“S”表示汽缸排列样式像扇子型,“J”表示单机两级,即在一台机体上没有低压级和高压级,两次压缩制冷。其中6个缸(3个低压吸气缸,3个低压排气缸)为低压级,2个缸(1个高压吸气缸,1个高压排气缸)为高压级,该机分设高压腔和低气腔两次分别做工制冷的目的是:分割高低压缸压力差,做梯级压缩制冷,以取得较低的温度,该机能将库温降至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

编号:SM-ZD-48370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和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关键词:涉案氨制冷、爆炸极限、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三级教育、三同时、四不放过。 正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兴起,有着“城市冰箱”美誉的大型冷库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冷库项目建设的无序性行业安全管理的滞后,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频发、

伤亡惨重。涉氨制冷行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纵观制冷行业现状,结合对近几年发生的泄氨事故,尤其是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和山东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泄氨事故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等原因外,涉氨制冷行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论认识不足、实际工作重视不够:涉氨制冷行业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食品药品冷冻冷藏及科研乃至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安全管理技术和措施方面认识和重视不够。由于行业的发展过快和无计划性、地方政府搞形象和业绩工程、非国有企业经济挂帅,不懂技术、不讲科学,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二、设计、安装、使用环节不连贯:虽然我国在氨制冷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氨制冷系统的理论和综合性研究方面还很贫乏。即使在现行的《冷库设计规范》、

2020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基本条件、安全技术培训(以下简称培训)大纲和安全技术考核(以下简称考核)要求与具体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化工类(石化、化工、天然气液化、工艺性空调)生产企业,机械类(冷加工、冷处理、工艺性空调)生产企业,食品类(酿造、饮料、速冻或冷冻调理食品、工艺性空调)生产企业,农副产品加工类(屠宰及肉食品加工、水产加工、果蔬加工)生产企业,仓储类(冷库、速冻加工、制冰)生产经营企业,运输类(冷藏运输)经营企业,服务类(电信机房、体育场馆、建筑的集中空调)经营企业和事业等单位的大中型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GB 9237-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工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operator 指对本大纲1范围中所指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大中型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 4. 基本条件 4.1 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4.2 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4.3 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4 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4.5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5. 培训大纲 5.1 培训要求 5.1.1 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复审培训。复审培训周期为3年。 5.1.2 培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应注意对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工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法律意识、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 5.1.3 通过培训,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应掌握安全技术知识(包括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5.2 培训内容 5.2.1 安全基本知识 5.2.1.1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冷与空调设备操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有关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国家标准、安全生产法规、规章的安全知识; 2)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word版本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为了适应我国冷藏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切实做好制冷装置安全技术工作,我们组织了有关方面的技术人员,对目前商业系统制冷机器、设备性能和技术装置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参阅了国外有关的标准资料,重新制定了《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现将《规程(暂行)》及随文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望及时报告我们。 1960年,商业部食品局制定的《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同时终止。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制冷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商业系统冷藏库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操作、维修和管理。商业系统各有关单位和企业所制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专业技术标准、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本规程服从于国家的有关规程和标准。 第二章安全装置 第一节安全防护 第三条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 第四条氨压缩机水套和冷凝器须设冷却水断水保护装置。蒸发式冷凝器须另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 第五条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必须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报警装置。 第六条在机器间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第七条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第八条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位,均需设置安全保护罩。 第九条禁止闲人进入机器间和设备间。 第十条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 第十一条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库房内冷风机、蒸发管道、阀门等,必须采用36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用具,潮湿地区采用12伏及以下的。 第十二条机器间外应设有消火栓。机器间应配置氧气呼吸器、防毒衣、橡皮手套、木塞、管夹、柠檬酸等必须的防护用具和抢救药品,并设在便于取得的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操作班组的工人,应熟练地掌握氧气呼吸器等的使用和抢救方法。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ICS XXX B 20 备案号:XXX-200X DB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XXX—200X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氨制冷压缩机 (1) 4.1 活塞式氨制冷压缩机 (1) 4.2 螺杆式氨制冷压缩机 (3) 5 氨制冷压力容器与管道 (7) 5.1 氨制冷压力容器 (6) 5.2 氨压力管道及管理 (12) 5.3 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阀门的安全使用管理 (14) 6 其它设备 (15) 6.1 安全防护装置 (15) 6.2 安全操作 (16) 6.3 充氨操作 (17) 7 安全设施 (17) 8 安全管理体系 (18) 8.1 组织 (18) 8.2 人员 (18) 8.3 文件和记录的要求 (19) I

DB11/T XXX—200X II 前言 为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全部技 术内容均为强制性条文。 本规程为首次制定。 本规程由北京制冷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制冷学会、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唐俊杰、徐庆磊、李鹏、孙大琪、李立元

DB11/T XXX—200X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氨制冷装置的操作、运行、维修和管理的安全技术规程,适应于采用氨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T 7778—2001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GB 9237—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T 18517—2001 制冷术语 SBJ 12—2000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B/T 4750—2003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制冷装置refrigerating plant 制冷机和耗冷设备的整体。包括全部管路、附件、控制设备、耗冷设备,它们通常是与制冷剂及载冷剂相接触的。 3.2 制冷系统refrigerating system 含有制冷剂的部件通过内部互相联接,组成一个封闭的制冷回路,制冷剂就在这个回路里循环吸热和放热。 3.3 制冷压力容器 pressure vessel of refrigeration 制冷系统中承受制冷剂流体压力的密闭容器。 3.4 制冷压力管道 pressure pipe of refrigeration 输送制冷剂流体的承压管路及其组成件。 4 氨制冷压缩机 4.1 活塞式氨制冷压缩机 4.1.1 安全防护装置 1

2021年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隐患整治指南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年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隐患 整治指南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年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隐患整治指南 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隐患整治指南 第一类 凡存在以下一般隐患的涉氨制冷企业,可直接整改,限期完成。 (一)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 整改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 [2013]6号) (2)《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第8.3.4条等。 技术要求: (1)涉氨制冷企业的氨压缩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并选用开式喷头,开 式喷头保护面积按贮氨器占地面积确定。开花水枪及开式喷头

的水源可由库区消防给水系统 供给。操作均可为手动。 (2)贮氨器设置水喷淋系统是按防液氨泄漏设计。在氨压缩机房贮氨器上方设置水喷 淋系统,并选用开式喷头,是为了当贮氨器发生泄漏时,同时打开喷头,稀释事故漏氨,保 护操作人员及时抢修并逃离现场。设置位置按贮氨器占地面积确定,即喷淋水能覆盖整个贮 氨器区域。开式喷头为通水后即喷水,所有布置的喷头同时喷水。 (3)开式喷头的水源可由库区消防给水系统供给,水量与库区消防给水系统分别计算, 喷水时间按0.5h计,操作均可为手动,控制阀门可设置在贮氨器附近并靠近氨压缩机房出 入口处。 (4)开式头设置高度高于贮氨器2米为宜。可采用单管式,水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 1.制定依据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 2.考试方式 实际操作、仿真模拟操作、口述方式。 3.考试要求 3.1实操科目及内容 3. I. 1科目1:安全用具使用(简称Kl) 3. I. I. 1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检测操作(简称K11) 3. 1.1. 2空调设备常用的低压电器认知(简称K12) 3. 1.1. 3钻削的安全操作(简称K13) 3. 1.1. 4万用表、钳型电流表、绝缘电阻表的正确操作(简称K14) 3. 1.1. 5使用人字架吊装设备的安全操作(简称K15) 3. 1.2科目2:安全操作技术(简称K2) 3. 1.2. 1制冷管道的连接操作(简称K21) 3. 1. 2. 24)12紫铜管喇叭口制作与连接操作(简称K22) 3. 1.2. 3热力膨胀阀的正确更换操作(简称K23) 3. 1.2. 4制冷系统的吹污操作(简称K24) 3. 1. 2. 5活塞式制冷压缩机_组部分的检修操作(简称K25) 3. 1. 3科目3: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除(简称K3) 3. 1. 3. 1氟利昂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内制冷剂回收操作(简称K31) 3. 1.3. 2水泵的安装操作(简称K32) 3. 1.3. 3三通修理表阀正确使用(简称K33) 3. 1. 3. 4空调和制冷系统中的管材认知(简称K34) 3. 1. 3. 5管道切割操作(简称K35) 3. 1. 4科目4:作业现场应急处置(简称K4) 3. 1. 4. 1砂轮磨削的安全操作(简称K41) 3. 1. 4. 2制冷压缩机零部件清洗的安全操作(简称K42) 3. 1. 4. 3空调水系统的压力试验操作(简称K43) 3. 1. 4. 4制冷设备充注制冷剂的操作(简称K44) 3. 1. 4. 5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简称K45) 3.2组卷方式 实操试卷从上述4个科目中,各抽取一道实操题组成。具体题目由考试系统或考生抽取 产生。 3.3考试成绩 实操考试成绩总分值为100分,80分(含)以上为考试合格;若考题中设置有否决项,否决项未通过,则

氨制冷设备的构造及制冷工作原理

浅谈氨制冷设备的构造及制冷工作原理 一、制冷系统的制冷工作原理: 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氨器、油分离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蒸发器、中间冷却器、紧急泄氨器、集油器、各种阀门、压力表和高低压管道组成。其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冷库排管)是四个最基本部件。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其工作过程是: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 气后排入冷凝器, 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完成一次制冷循环, 我局安装的就是一台6AW10型单级氨 轴、连杆、润滑系统和直连式电动机配装而成的。6AW10 3个排气缸、3个吸气缸),“A”表示以氨做制冷剂,型,“10”表示汽缸直径为10厘米。该机活塞行程为100千焦/小时,电动机功率为37千瓦/小时,该机能将库温降至-300C。 8ASJ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8”表示压缩机为8个缸,“A”表示以氨做制冷剂, “S”表示汽缸排列的样式如同字母S型,“J”表示单机两极,即在一台机体上设有低压级和高压级,两次压缩制冷。其中6个缸(3个低压吸汽缸、3个低压排汽缸)为低压级,2个缸(1 个高压吸汽缸、1个高压排汽缸)为高压级,该机分设高压腔和低压腔两次分别做工制冷的目的是:分割高低压缸压力差,做梯级压缩制冷,以取得较低的温度,该机能将库温降至-450C,标准制冷量为1100000千焦/小时,电动机功率为31千瓦/小时。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靠电动机的转动,来传动直连式曲轴,带动连杆、活塞和汽阀系统,在曲轴箱汽缸中作上下往复运动,来完成吸汽、压缩、排汽三个过程使低压氨气转化为高压氨气,排至冷凝器中,强迫氨气体分子在高压作用下在容器内聚集,形成液态氨。?????? 第十一章冷冻设备 第二节活塞式压缩制冷设备的附属装置 一、油分离器 而分离。 集油器是汇集从氨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冷凝器及其他装置中分离出来的氨、油混合物,使油在低压状态下与混杂的氨再进行分离,然后分别放出,这样既保证放油安全,又减少制冷剂的损失。 ???集油器的结构是金属立式圆筒形容器,筒体上有进油管、放油管、回气管及压力表等。较大的集油器装有玻璃管液面指示器。 三、贮液器 贮液器的功用是贮存和调节供给制冷系统内各部分的液体制冷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