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_图腾与文字的起源

陶文_图腾与文字的起源
陶文_图腾与文字的起源

?语言论丛?

陶文、图腾与文字的起源

龚 敏

(攀枝花市倮果中学,攀枝花617009)

摘 要 历史学家、文字学家及考古学家对文字的起源众说纷纭。本文主要探讨了汉字起源问

题,认为汉字可能起源于原始图腾。

关键词 甲骨文;陶文;图腾;文字起源

远在几百万年前就开始出现了人类,尽管那时还处于蒙昧时期,但人类自有区别于动物的明显特征:

人类能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劳动并且有了第二信号系统———语言。人们主要依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而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究竟起源于什么?是甲骨文?是半坡陶文?还是原始社会的图腾?历史学家和文字学家众说纷纭。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浅显的探讨。

关于中国文字即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就异说纷纭。最普遍的说法是黄帝时仓颉创造文字,此传说见于《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世本》等书。而当代的史学家一般定论是文字起源于甲骨文,现在的中学教材也采用这种说法。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甲骨文已是相当进步的文字,它的字数多到四、五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各种造字方法和使用方法,还有比较系统的语法和句法,这样的文字绝非初创时期的汉字局面,所以不能认为甲骨文是我国文字的起源。

?

63?第17卷第4期V ol 1171N o 14 攀枝花大学学报Journal of Panzhihua University 2000年12月Dec 12000

以把所有这些有刻划符号的陶器都归纳为“半坡类

型”

(如图二)。它们有着以下的共同点:第一,符号皆为刻划而划,大多刻于陶器烧成之前;第二,符号

有固定的位置,一般在钵口沿外面的黑色带纹上,

个别在钵底;第三,符号仅见于特定的陶器种,绝大

多数是陶钵,只有个别是盆或不能鉴别的器种;第

四,每件陶器一般只有一个符号,只有少数几件有

两个刻在一起的符号;第五,符号的形状有很多变

化,但出于不同地点的陶器有同形的符号(如图三、

图四、图五、图六、图七)。

郭沫若先生认为,这些简单的符号就是中国的

早期文字,它们代表花押和族徽。这里的花押和族

徽即是部落氏族的图腾。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

“图腾”一词出自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族的方言,

义为族徽标记,后来被西方人类学家所采用。中国学者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是清末的严复,他在翻译

英人《社会通论》时加按语说:“图腾者,蛮夷之徽

帜,用以自别其余众者也,北美之赤狄,澳洲之土

人,常画刻鸟兽虫鱼,或草木之形,揭之为桓表,而

台湾生番,亦有牡丹槟榔诸新名,皆图腾也。由此

推之,古书称闽为蛇种,盘瓠大积,诸此类说,皆以

宗法之意推言图腾,而蛮夷之俗,实亦有笃信图腾

为其先(祖先)者,十口相传,不自知其怪诞也。”

如果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图腾”大致当于姓,即

氏族或民族所由起源的物种,《说文解字》:“姓,人所

生也。古之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

为姓。”所谓“母感天而生”,其实就是原始人的民族起源神话。原始人起初并不了解人类诞生与男女性

交的内在联系,以为女祖先是由于感受某种动物、植

物或其它非生物的精灵而怀孕,于是把该种动物、植

物或其它非生物作祖先感生加以崇拜,并把它的形

象刻画在氏族旗帜或祭器上,作为本族的徽号和名

称(即姓氏)。这种感生物,即所谓图腾。

原始人不仅以感生物为图腾,还以天象山川及

动植物为图腾进行崇拜。因为原始人的生活环境

有三个层次:上层是天象,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

电;下层是大地,包括江河湖海,原野山陵;中层是

与人相伴的动物植物。与此相适应,原始人的图腾

崇拜中的某一阶段的自然崇拜对象也形成天象、山

川土地、动植物三大类别。

?

73?第17卷 龚 敏:陶文、图腾与文字的起源 第4期

原始人把这些图腾的形象加以刻画而得的图形,我认为这是原始象形文字的起源。当然这并不是主观臆断,这也是以大量的考古发掘为依据而作出的结论

。以上种种材料表明:文字可能起源于原始图腾。

参 考 文 献

[1]先秦史[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2]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M]1济南:齐鲁书社,19861

[3]文物[Z],1973(2),1977(2),1983(11),1987(12)1

[4]西安半坡[Z],1983(4)1

[5]考古与文物[Z],1980(3),1983(4),1988(5,6)1

[6]考古学报[Z],1972(1),1981(1)1

[7]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Z],1992(1)1

[8]摩尔根1古代社会[M]1

[9][德]格塞罗1艺术的起源[M]1北京:商务印书馆1

[10]龚维英1原始崇拜纲要[M]1

[11]周谷城1中国通史[M]1

[12]汪宁生1从原始记事到文字的发明[M]1

[13]康殷1文字源流浅说[M]1

?83?第17卷 攀枝花大学学报 第4期

语言的起源与进化

语言的起源与进化 10生物科学2班22号陈莹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密码,关于语言起源的研究由来已久。关于语言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神授说、拟声说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至今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用进化论的思想研究语言的传统一直非常盛行。我们试图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语言的起源与进化,以期能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语言起源;进化;语音;劳动;思维 1.对语言的起源与进化的思考 在人类的认识史上,关于语言起源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不解之谜。关于语言起源的研究从来都没有停止对人类的困扰。不断有学者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诸如手势、契约说、感叹说、本能说、摹声说、神授说、进化说、劳动说、嘴势说、约定俗成说、人类本源说等等。这些假说在不同层面体现了人们对语言起源的探讨,对人类语言这一种神奇特征的猜测和推断。 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至今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用进化论的思想研究语言的传统一直非常盛行。根据进化说的研究成果,人类的祖先在大约40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直立行走。人类的喉部和声道的结构发生变化,空腔逐渐有可能发出越来越复杂的信号,最终产生语音。综合人类学、分子生物学和考学的证据,在10万年前到四万前之间,人类应该有了一些相当发达的原始语;从大约四万年前,这些原始语应该在词汇和语法上迅速丰富起来,开始向现代语言过渡。进化说虽说还不能够界定语言起源的具体时代,但是,这一假设说断言:语言的起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是与人类进化相伴而行的,语言在大约一万年以前就已经成为现代语言的完整系统,换句话说,它与现代的语言已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了。2.劳动与进化的关系 劳动与语言作为区分人类与他动物的最重要的两个标志。近年来考古发现和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古猿开始向人转化,约在1400万年以前。从猿到人转变这一历史过程,是由生产活动从动物的形式到真正有意识的人的形式的过渡所推动的。因此,人体的结构及器官的形态功能的形式、社会组织的形式、意识和语言的产生,也能从劳动形式的发展过程中求得解释。劳动有其形成过程。这个过程从开始到人类脱离动物界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纯粹的本能活动;伴随有一定的智力的劳动萌芽状态的活动,这种活动伴随有一定的意识萌芽,是劳动直接前身;最后发展为在自觉目的的指导下的制作和实用工具的活动,这是人类的真正的劳动。劳动促使人脑具有了形成意识和形象思维,发音器官与语言起源关系密切的条件的产生和进化。 3.语音条件的必然进化 在语言起源的最初阶段,一开始猿人发出的是不分音节的呼叫或连缀的声音。在群居动物中,如果说动物的嘶鸣或猿猴的报警都能够代表一定的含义或传达要求的话,那么在初民的共同觅食或劳动进行的相互呼叫,就更要有协调行为要求的意义。初民的呼叫能反复地刺激已经抬起来的头脑,神经以及相应的发音器官。 从南方猿脑模外表形态看来,与语言有关的区域已有分化的扩展。这种扩展,反映在出名的部分音节的连缀呼叫中,可能出现了口形不同的几个的元音,这与工具的出现,生产劳动的发展带来的杂食的增多密切相关。咀嚼着形态、韧性、硬度各不相同的食物,锻炼了空腔及舌功能的增大,从而使呼叫的语言中分化出来,这是人属成员在漫长的生存实践中从事语言尝试的最大成果。这几个元音节,于是语言由萌芽阶段开始向前迈步了。 4.语言与思维 谈到语言的起源就不能回避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出现先后的问题,因为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精)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 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例如,通过对英语的历时比较,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等四个阶段。其语法演变的总趋势表现为从一个综合型的语言逐步向一个分析型的语言发展,即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语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作用词的运用。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的语言史及其分科(如词源学、古今比较语法学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象限Ⅲ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组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proto-language,找出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发展规律. 例如,语言学家通过对印欧语系诸语言之向的历时比较研究,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这些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关系,推断出原始印欧语的大致形式。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与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这就形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又称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发端于十八世纪末,到了十九世纪,逐步发展成为语言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字的发展史

文字的发展史 1.1.1 文字的萌芽时期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字的创造和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在人类社会中,文字的起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先有语言,再有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原始人利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为了便于流传,记录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便产生了文字,人类用声音表达语言,文字用形象表达声音。也就是文字的萌芽时期。我国的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符号以及美国印第安人的结绳和画书都属于萌芽的文字。文字的萌芽得益于图画。在古代的原始绘画当中,人类的祖先,创造了各种形象的符号,这些洞穴中的涂鸦之作,奠定了原始文字的基础。我国原始时期、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 石器、玉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几何形、符号等文字的雏形。从最初的以图形为主的象形文字,发展到利用抽象的符号记录事件和思想,文字的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学生: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妇),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这是十二属相,是不是有点像简意画。

辩论的起源与发展

辩论的发展与起源 只要有人与人相处的地方,就有辩论;只要有辩论的地方就有雄辩。雄辩,作为人类语言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寓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寓于人们本能的竞争潜意识之中;雄辩,作为辩论中一种独特的语言交流形式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雄辩在辩论中的特殊地位。 既然说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那么,就可以说“辩”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雄辩作为辩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语言沟通中所起的作用也就非常重要了。 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正是人与人在相处之中无法躲避的竞争性、排他性和残酷性的反映。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胜与败的结果大抵是出于谋略加枪炮的对话;而在和平年代,枪与炮似乎不再为人们所崇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因此就没有竞争了,人人都可以高枕无忧地去尽享天伦之乐了。 有赞成就会有反对;有建设就会有破坏;有深度就会有浮躁;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样东西——语言。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即使把世界分成无数个具象的分支,那么,这无数的分支也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矛盾体彼此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排斥和互相依存中的一种载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导致不同的观点。这一切,都是产

生辩论的温床,也都是产生通过雄辩来宣扬某中立场观点的正确性的一种手段。 1. 西方之辩 其实,雄辩并不是近几年才发明出来的产物。仅就西方而言,早在古希腊时代,演说和辩论就破手社会重视,乃至连学校的教育也注重了多学生在演说能力方面和背诵名家警句方面的培养。这样,口若悬河者开始逐渐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当时的雅典是比较开明的奴隶制城邦,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繁荣带来了思想领域的活跃。雅典学派林立,各种学说之间相互论辩极为盛行,因而,对有关“谈说之术”的研究也居于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390年,苏格拉底在雅典创立了第一所修辞学校,对后世影响很大。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在其《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酥》一书中曾经指出:苏格拉底的一生是“谈话的一生”。这位自诩为“雅典牛虻”的哲学家成天蓬头垢面,到处找人辩论,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记录苏格拉底辩论的一部分精彩的实录。 古罗马人先是传承了古希腊人的论辩风格,并将其推至各种领域,能言善辩、巧言令色者俯拾皆是,后经教育家们去粗取精,自成一体,使得演说论辩发展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不仅如此,古罗马还造就出一大批在语言修辞方面具有很高水平的雄辩家。西塞罗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演说和论辩造就了无数的辩士,辩士所及之处,也从先前的

“语言和语言研究”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语言和语言研究 语言和文字曾经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可是在语言文字的神奇作用面前,人们又把它当做神物崇拜起来。他们用语言来祝福,用语言来诅咒。他们选用吉利的字眼做自己的名字,做城市的名字,做器物和店铺的名字。他们甚至相信一个人的名字跟人身祸福相连,因而名字要避讳。皇帝的名字、长官的名字、祖宗和长辈的名字不能叫,一般人也都在“名”之外取一个“号”,彼此不称名而称号。在后世,认为这是礼貌;在远古,这是人身保护。现代各地口语里也常常有些词语起源于避讳;不久以前,很多行业有各自的避讳字眼。从前有些人家,因为小孩儿不懂得避讳,在堂屋里贴一张纸条“童言无忌”,意思是小孩儿说的话不算数。 文字的发明,古人更加认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淮南子》里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最能表示文字的神力的是符箓,这是跟口语里的咒语相当的东西。一般的文字也都沾上迷信的色彩,有字的纸不能乱扔,要放在有“敬惜字纸”标签的容器里,积聚起来烧掉。文字里边当然也有避讳,嘴里不能说的名字,纸上也不能写;必得要写就得借用同音字,或者缺一笔。 语言研究的开始和发展 语文学的兴起有了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有了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于是有了书册,世代相传,成为经典。为了方便后世的人读通这些经典,有人出来加以解释,这样就产生了语文学,这是语言学的早期形式。把语言文字从崇拜的对象改变为研究的对象(或研究兼崇拜的对象),这是一大进步。 为了读通古书而产生语文学,这是中国与西方──印度、希腊、罗马相同的,但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西方用的是拼音文字,中国用的是汉字。汉字自成一种体系,跟语言的配合关系比较复杂。这就使得中国的语文学和西方的语文学呈现不同的面貌。 中国语文学的重点是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语文学的著作大致有四种形式:①随经典本文加注字音字义,往往跟“串讲”相连。也有汇集成书的。如陆德明的《经

语言的发展起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1720089.html, 语言的发展起源 作者: 来源:《双语学习》2014年第08期 语言的发展与起源关于语言的起源,现当代的欧美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突发型模式,认为语言是现代人的独有特征,语言能力是随着脑子增大而在晚近迅速出现的一种能力;一种是连续型模式,认为语言随着人属的进化而开始,通过作用于各种认识能力的自然选择而逐步成熟。 从古至今,语言起源的学说大致有几类: 1神授说。神授说主要盛行时期为从远古至十七世纪。其主要依据来自于基督教《圣经》中。语言神授说产生于人类的蒙昧时期,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和神话色彩,也具有鲜明的文化标识性。 2人创说。人创说主要盛行的时期是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十七世纪,现代科学已经有了初步发展,欧洲已经摆脱基督教会的愚昧统治,哲学理性主义兴起,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以往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此时变为了上帝是按人的模样创造的,由此语言也成了人的创造物。 3进化说。二十世纪初至今仍然被普遍认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领域内的科学家们开始对语言的起源问题有了兴趣。他们用比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使用的更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起源。有一批动物学家潜心研究人类近亲黑猩猩的语言能力,发现黑猩猩不仅可以用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简单的交际,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交流信息。人类语言由动物似的叫唤声进化而来,是依据现代科学提供的新资料作出的关于语言起源的新构想,而不完全是主观拟测。 语言起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人类感受、认识客观事物能力的丰富和提高,具有了初步的联想、分类、概括能力;二是人类的喉头、口腔和声道必须能进化到能发出清晰的声音;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口耳相传,语言一开始就是音义结合体→音义结合的符号,语言一开始就与人的抽象思维相连。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原始语言应该是一致的,随着语言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这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不能脱离社会同时发挥交际职能。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行业用语、术语、阶级方言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是因地域的隔离引起的,差异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也有表现。通常在共同语产生之前,一个社会大致经过这样的语言发展过程:方言--通用语--共同语。所有方言中某一种方言被确立为基础方言,在这一基础上,成为通用语,进而成为共同语。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加深学生对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体验和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教学难点:各历史时期书体演变及风格、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目视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出书法作品。师:同学们都知道,书法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仍放射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书法艺术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第24页第二段落“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陶器只就有刻划的图形和符号,学者认为这就是简单的文字。而且这种符号是用刀刻出来的。刀痕非常清晰。这表明五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经以刀代笔,创造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 2.播放多媒体幻灯:远古时期的文字符号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设问1:这些文字符号的字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象形。 3.通过播放多媒体幻灯,举例说明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造字和仓颉象形造字等说法,但谁也不能断言。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文字在出世并投入使用之后,有一个成熟过程,在这段道路上,是靠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两条腿前进的。早在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用笔来描画或者作记号。倘若"书画同源"之说有道理,那么文字史或者书法史起码不晚于此。 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

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语言和语言研究”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语言和文字曾经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可是在语言文字的神奇作用面前,人们又把它当做神物崇拜起来。他们用语言来祝福,用语言来诅咒。他们选用吉利的字眼做自己的名字,做城市的名字,做器物和店铺的名字。他们甚至相信一个人的名字跟人身祸福相连,因而名字要避讳。皇帝的名字、长官的名字、祖宗和长辈的名字不能叫,一般人也都在“名”之外取一个“号”,彼此不称名而称号。在后世,认为这是礼貌;在远古,这是人身保护。现代各地口语里也常常有些词语起源于避讳;不久以前,很多行业有各自的避讳字眼。从前有些人家,因为小孩儿不懂得避讳,在堂屋里贴一张纸条“童言无忌”,意思是小孩儿说的话不算数。 文字的发明,古人更加认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淮南子》里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最能表示文字的神力的是符箓,这是跟口语里的咒语相当的东西。一般的文字也都沾上迷信的色彩,有字的纸不能乱扔,要放在有“敬惜字纸”标签的容器里,积聚起来烧掉。文字里边当然也有避讳,嘴里不能说的名字,纸上也不能写;必得要写就得借用同音字,或者缺一笔。 语言研究的开始和发展 语文学的兴起有了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有了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于是有了书册,世代相传,成为经典。为了方便后世的人读通这些经典,有人出来加以解释,这样就产生了语文学,这是的早期形式。把语言文字从崇拜的对象改变为研究的对象(或研究兼崇拜的对象),这是一大进步。 为了读通古书而产生语文学,这是中国与西方──印度、希腊、罗马相同的,但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西方用的是拼音文字,中国用的是。汉字自成一种体系,跟语言的配合关系比较复杂。这就使得中国的语文学和西方的语文学呈现不同的面貌。 中国语文学的重点是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语文学的著作大致有四种形式:①随经典本文加注字音字义,往往跟“串讲”相连。也有汇集成书的。如的,慧琳的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内容提要] 汉文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记事符号,了解、探索和研究汉文字,必须追溯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并在汉文字的演进过程中找出它的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轨迹。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起点,也是我国汉文字的起源、发生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的文字还处于汉文字的原始时期。中国的汉文字的出现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生过程。我们应当把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从其结构中追溯它的历史发生、整合的情况。这样,我们才能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汉文字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文字起源发生 汉文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记事符号。了解、探索和研究汉文字,必须追溯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并在汉文字演进过程中找出它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轨迹。我们在研究、探讨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时,可以从一些古代岩画遗迹和石器上考察到一些汉字的意向和形迹。 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起点,也是我国汉文字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的文字还处于汉文字的原始时期,但这时汉文字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汉文字起源与劳动,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我们的远古祖先在不断的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并日臻完善且贯穿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始

终。 关于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传统的说法有结绳说,刻契说,八卦(牺氏:即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又戏牺皇,皇羲,中国传说中人类的始祖。《易.系词上》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背负“河画”而出,伏羲据之以作八卦。)说等。这些在早期文字中都可以找到痕迹,但都没有形成一种符号系统。但从战国开始,又在民间流传一种“仓颉造字”的说法;汉代在谶讳迷信流行的情况下,这一说法更为流行,并加以神话性的润饰。这种说法虽不可信,但在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个别英雄人物对长期流传约定俗成的表意符号进行整理、润色,推动原始文字的发展,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迷,主要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文字方面的资料掌握挖掘甚少。尽管如此,许多专家学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辛勤探索所提出的各种不同的关于汉文字的起源发生理论,已为我们今天研究这一历史性课题奠定了基础。 史前岩画(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中的某些符号已近似于文字,在中原和沿海地区也有不少重要的发现。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岩画的国家。岩画的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狩猎、放牧、祭祀、神灵、动物、舞蹈、战争、房屋、车辆、生殖、手印、图案、符号等,其中有些符号已近

语言的起源和演变

语言的起源和演变 2011040910326 英语3班封怡帆 内容摘要:语言是离不开语言是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变化对语言的变异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细致复杂,向社会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的不断丰富,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一、语言的起源 1、18世纪以前——语言神授说 自远古以来,人类就一直为这个问题所困惑。初民社会普遍相信,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某种神力的创造,所以人的语言理所当然地被看作这一神力的恩赐。在西方,典型的语言神授说见于《圣经》,并且由于《圣经》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成为从宗教到学术各界的正统说法。直到17、18世纪,语言神授说仍主导着大多数学者的思维。 2、18世纪——语言起源的科学探讨的开始 同时,一些有头脑的学者开始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其中最有名的三位是:孔狄亚克(E. B. de Condillac 1714-1780),卢梭(J. J. Rousseau 1712-1778),赫尔德(J. G. von Herder 1744-1803)。孔狄亚克在《人类知识起源论》(1746)中探讨了语言起源问题;卢梭在1754年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论及同一问题,后来又专门写了一本《论语言的起源》,在他逝世四年后问世。 18世纪中叶以后,语言起源问题已成为欧洲学界关注的焦点,许许多多学者加入了辩论的行列。1769年,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甚至决定设立专奖,以征求有关语言起源问题的最佳解答。来自欧洲各国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这场竞争。一年后,最终有三十篇论作呈交科学院。在这些用德文、法文、拉丁文等写成的作品中,有六篇受到评审人士称赞,还有一些被认为写得不错,但是获得科学院奖并由科学院指定出版的只有一篇,那就是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 3、19世纪——“一项不体面的活动” (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对语言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对具体语言的特点及语言亲属关系的关注上。 (2)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起源的不可论证性,所以,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规定,不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一、语言的起源 (一)语言产生的三个条件 1、心理条件 语言是由词和组词成句的规则构成的。要掌握一种语言,首先必须掌握词,能掌握一个词的词义。我们知道,词义具有概括性,因此要掌握语言,人就必须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瓜”。同时,要掌握语言,还必须具备记忆能力、计划能力、学习能力。先看记忆能力。要掌握词汇和语法,要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再看计划能力。说话人必须持续不断地预先做出计划,决定说什么,并对想说的东西进行组织,才能把话说得前后连贯一致。最后看学习能力。人类具有惊人的学习能力,不仅表现在他能够学会复杂而难以掌握的事物上,还表现在学习的速度上。与其他灵长目动物相比,人类通过模仿学会执行简单任务的速度要快得多。举例来说,在日本鹿儿岛上的一小群短尾猴中,要使洗土豆和扔麦子这样的行为扩散开来,需要8年的时间。与此相反,人类的婴儿出生不久就能进行模仿,而儿童通常到三岁时已经能说流利的母语了。这是语言产生的心理条件。 2、生理条件 要掌握一种语言,还应该能掌握一个词的音。我们知道,词的音是由音位构成的。一个词的音往往包含几个不同的音位。而这些音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出来的。因此要掌握语言,人就必须具备灵活发

音的能力。这是语言产生的生理条件。 3、社会条件 要产生语言,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配合越来越频繁,相互之间产生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需求。这是产生语言的社会条件。在人类的祖先所生活的非洲东部大草原上,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强悍的食肉动物和它们的猎物如同军备竞赛般共同进化了数百万年。早期的人类为了在那里生存下来,不得不依靠建立比有蹄类动物的种群更大、更有组织的社会性群体。 (二)语言起源的时间 人类社会是在什么时间具备产生语言的三个条件从而产生语言的呢?据遗传学家、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大概是在距今五万年前的旧时器时代晚期,也就是晚期智人时期。据古人类学家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这个时期,智人的脑容量已经与现代人的脑容量基本相同,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智人的口腔和牙齿的构造也与现代人的基本相同,具备了灵活发音的能力。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个时期,在人类文明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里程碑,例如一些山洞里的壁画,埋葬死人的坟墓以及墓里陪葬的花草。从这些可以认为那时的古人已经有了艺术和宗教的萌芽。同时大约在五万年前,有证据证明人类第一次在航海的技术上有了突破,能从亚洲的南部迁徙到澳大利亚。是什么原因使古人在那个时候有了这些突破而有个大跃进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发明了语言。语言能使人能互相沟通从而组织起来去完成一个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能传递知识、积累知识,能

语言起源与人类进化

语言起源与人类进化 摘要:本文论述了语言起源、发展和人类进化这一互相伴随的过程,而后研究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描述了语言演化与人类发展;思维产生与语言出现这两组问题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urse of human and language evolution, 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ought. The author also describes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 between language evolu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beginning of thought and language. 关键词:语言起源、人类进化、思维 Key words: Origin of Language, Human Evolution, Thought 由原始人向现代人进化的过程中,语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同时人类的进化,比如脑容量的增加,发音器官的改善也成为了现代语言出现的有利条件,也推动了原始语言向现代语言的演变。恩格斯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语言。在生存环境迫使下,人类被迫群体生活与劳动,于是群体当中的成员出于交往的需要,就会用某种方式来彼此交流,经过不断的尝试,语言被认为是一种最好的沟通方式而确立下来。 一、原始人与语言的起源 关于语言起源有很多种推测,包括Jespersen归纳的语言起源于人类自然发音倾向的“噗噗理论”;起源于人类模仿外部声音的“叮咚理论”和“汪汪理论”;起源于劳动号子的“嗨吆喝理论”;以及Jespersen本人主张的语言起源于人类以唱歌的方式进行情感宣泄的“啦啦理论”,尽管听起来各有一定道理,却只是推测和臆想。近年来人们提供了一些关于语言起源的新理论,比如早期人类用闲话替代彼此理毛以维持人际关系的“理毛理论”和欺骗行为导致脑容量和智力的增加从而使语言成为可能的“欺骗理论”,还有一些学说认为语言源于手势的“手势理论”,于是关于语言起源的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实际上语言怎样起源是个难以验证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人类进化与语言起源、发展这一伴随的过程。 大约四五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逐渐与南方古猿明确脱离,当然后者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与其共存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一系列跨越几百万年的发展阶段后,大约在200万年以前古能人(homo habilis)出现了,古能人的出现启动了一场虽然缓慢,但是不可逆转的扩张运动,大约在公元前150万年到120万年之间,出现了全新的物种直立人(homo erectus)。直立人不仅脑容量翻了一倍,而且制出的工具更加规则和对称。大约在公元前20万年到3万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智人(homo sapiens)。南猿颅底基本是平的,跟黑猩猩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其声道也不具备人类的发音能力,150万年左右的直立人的颅底开始略显弯曲,这表明其喉的位置已经略微下降,其声道应能发出一部分人类语音,直到古智人时期,其颅底的弯曲度才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这意味着其声道结构基本形成现代人的样子,能发出全范围的人类语音,也就是说,能发出任何语言的任何音,因此可以推断原始语言应当产生于古智人出现之后。 根据W.A. Foley的研究,人类最早的语言产生于元音化,这使得有区别性叫喊的数目开始增加,这些可能就是最早的词汇,古能人开始用有声手段来促进交流,从古能人到古直立人的过程中,词汇的数量在增加,用来表义的符号串的长度也在增加,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在增强,所以在直立人中可能出现了原始的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汉字的历史如果从殷商甲骨文算起,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曾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其中甲骨文、金文、篆文为古文字,隶书和楷书为今文字。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 甲骨文的特点。 二.金文: 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彝器款识”、“铭文”或“铜器铭文”。 三.篆文 “篆文”又称“篆书”。 “篆书”可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 (一)大篆 (二)小篆 四.隶书 “隶书”有“秦隶”和“汉隶”之分。 (一)秦隶(古隶) (二)汉隶(今隶) (三)隶变 附:草书(章草、今草、狂草) 五.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 楷书的草写体是“行书”。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 一.什么是汉字的结构 (一)汉字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二)分析汉字结构的意义 二、“六书”的名称及其由来 三、“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许慎:“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大体可分为两类: 1.独体象形 2.依附象形(象特定背景下的物体之形) 3.象形字的特点及局限性 (二)指事 许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又可分为两类: 1.纯符号指事 2.象形兼指事 3.指事字的特点及局限性 (三)会意: 许慎:“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字可以分为三类: 1.由几个相同形体的象形字组成的会意字 2.由几个不同形体的象形字组成的会意字 3.非全部由象形字组成的会意字 4.会意的特点及局限性 (四)形声 许慎:“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可以分为六类: 1.左形右声 2.右形左声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报告 464班刘永美研究课题: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问题的缘起: 文字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正确地传承下去;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发展;正因为有了文字,科技才能不断进步;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社会活动的痕迹才能被记载,减少了重复的研究等不必要的麻烦。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使无形的东西在有形的文字的记录下变的清晰而有意义,所以文字的产生,更快的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明,更快的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结晶,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时间的延伸,汉字也在改变着,更加的简洁,方便我们的使用。我们作为汉字的使用者,更应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汉字。 故,我们小组决定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作为研究学习的课题! 研究该题目的意义: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人类书写语言的符号和跨时间、跨地域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文字记载了人类的知识与社会活动,是一种更精确更易保留的沟通形式。文字的出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后世人少走弯路、减少了重复研究。文字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时间虽无形,却对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字能记载岁月、保留时间,而时间可以使文字更加完善、更加通俗易懂。但是,时间也是文字的一个破坏因素,正如大自然风化金字塔,时间也正腐蚀着文字,腐蚀着文字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时间总是赋予文字新的含义,新的理解,让有的文字失去了原有的美感与意义,甚至是理解的上的误差,有时甚至造成了对于文化的误解。即使是同样的文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解读,一些语言的精髓也就很难被后世人所理解,所以人们应更重视文字的这种历史力量,更关注它的发展与传承。 研究计划: 该报告的完成方式①上网查找资料、②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③向老师咨询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方式查找、归纳、整理,最后总结出该学习报告。 该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图书: 课内:语文书历史书 课外:《中国通史》《文史百科》 通过这次研究得出的结论: 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是流传到现代的唯一的历史硕果,是文字家族中的最老的寿星。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发展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汉字作为中国人衡量文化精华的标尺,深深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自然而然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图腾。从甲骨文起源,金文的出世,到大篆,小篆的飘逸,再到隶书,行书草书的刚劲,最后到我们如今最为广泛使用的优美的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