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密度与深度对比

保险密度与深度对比

保险密度与深度对比

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及在全球排名

2011年,中国入世10周年,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亦十载有余。截至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2010年相关数据尚未公布)。世界第7 亚洲第2,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从权威渠道得知的独家数据,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以1630470亿美元的总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较2008年排名下降一个名次。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4.01%。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美国,总保费收入113974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28.03%。其次是日本,总保费收入50595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12.44 %。第3是英国,总保费收入309241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7.61%。 与中国水平相当的是意大利,总保费收入169360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4.17 %,位列第6位,2008年,则位列中国之后。 世界前十大保险市场总计保费为3107733,占据了世界76.43 %的份额。而关于亚洲市场的中国地位。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2009年全世界保费规模(寿险和非寿险)为40660亿美元,其中欧洲占39.6%(2008年41%),北美占30.5%(2008年32%),亚洲比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占24.3%,排名第三。 就亚洲市场而言,在研究涉及的10个国家/地区中,如果用保费收入来衡量市场份额,2009年日本仍在10个国家或地区中稳居状元,拥有53%的市场占有率。中国则与2008年一样,依然占据榜眼位置,由2008年16%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至17%。韩国位列第三,拥有10%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于2008年萎缩了1%。印度在亚洲市场占有率约为6.8%。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一共占有20.2%的市场份额,小于中国和印度市场占有率之和。密度第64 深度第44 。 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则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首先,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08经济班刘想念20084083031) [内容摘要]: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突飞猛长。我国的保险业从1980年以来,也不甘落后,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关系原理,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基础,对中国从1980年到2008年的保险行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保险业与经济发展、人口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对保险业、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一些情况的分析从而为保险领域的一些决策作出依据,并预测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键词]: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经济发展、GDP、人口数量、保险产业、回归分析 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

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现状 根据本人的研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开发不足,且保险市场尤其是广大 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 2.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3.由于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 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4.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而且部分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 加上理赔相对比较困难,使得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5.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外国保险企业参与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企 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从1980—2008的保费收入和GDP、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图中所用数据均以当年的价格计算)

2013年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数据公布2页

2013年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数据万一网公布 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 根据保监会公布,2013年原保险保费172222375万元,2013年GDP568845亿元,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 由此计算得出,2013年度保险密度1265.7元,与2012年度相比增长10.7% (2012年度保险密度为1143.8)。2013年度保险深度3.03%,与2013年度相比增长16.7%(2012年度保险深度2.98%)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但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既是我国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因素在保险业上的显现,也是我国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此前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保险密度方面,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 此外,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1%,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16.8%,接下来依次是中国香港(11%),韩国(10.4%)以及新加坡(6.8%)。日本作为规模最大的市场,保险深度为9.9%。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却分别只有3.4%(2008年为3.3%)和5.2%(2008年为4.6%),也说明了这两个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保险深度最低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只有1.3%。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我国保险深度要争取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要达到这一目标,保险业需要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最新全国保险密度与深度调查

最新全国保险密度与深度调查2013-05-16

根据最新公布数字,初步计算出中国内地各省区2012年保险密度和深度。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险密度为1143.8元,保险深度为2.98%。 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保险密度为1143.8元。比上年提高79.4元,同比增长7.46%。

2012年,全国各地区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北京(4572元)、上海(3497元)仍位居前两位,浙江(1802元)超越天津(1758元)位居第三。 保险密度排名前十位中,有9个来自东部地区,只有重庆来自西部,位居第十。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其中西藏、贵州、青海、宁夏、甘肃、广西、云南等省保险密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0%。 2012年,在保险密度提升的同时,保险深度受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影响略有下降。数字显示,2012年,保险深度为2.98%,较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四川排名仍居前三位。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但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既是我国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因素在保险业上的显现,也是我国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此前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保险密度方面,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 此外,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1%,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16.8%,接下来依次是中国香港(11%),韩国(10.4%)以及新加坡(6.8%)。日本作为规模最大的市场,保险深度为9.9%。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却分别只有3.4%(2008年为3.3%)和5.2%(2008年为4.6%),也说明了这两个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保险深度最低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只有1.3%。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我国保险深度要争取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要达到这一目标,保险业需要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图表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中国保险排名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分析

2010年中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NO.1 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NO.2 太平洋保险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3 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NO.4 友邦保险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 NO.5 新华保险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6 泰康保险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7 中宏保险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NO.8 阳光保险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9 华安保险 (华安保险集团) NO.10 大地保险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现状 根据本人的研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开发不足,且保险市场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 2.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3.由于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 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4.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而且部分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加上理赔相对比较困 难,使得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5.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外国保险企业参与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从1980—2008的保费收入和GDP、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图中所用数据均以当年的价格计算) 图一:中国从1980—2008保费收入的增长情况

11级金融 世界保险密度和深度

世界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11级金融班20110420) [内容摘要]: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突飞猛长。我国的保险业从1980年以来,也不甘落后,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关系原理,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基础,对中国从1980年到2008年的保险行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保险业与经济发展、人口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对保险业、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一些情况的分析从而为保险领域的一些决策作出依据,并预测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键词]: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经济发展、GDP、人口数量、保险产业、世界各国及地区 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有

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2006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09.4亿元,增长22.6%;寿险保费收入3592.6亿元,增长10.7%;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539.4亿元,增长19%。保险深度2.8%,保险密度431.3元。保险公司盈利状况继续改善,投资收益稳步增加。全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3年最好水平。 目前,我国保险业的覆盖面还比较窄。从养老保险看,我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件,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以上的水平。从财产保险看,我国家庭财产保险投保率仅为5%左右,公众责任保险的投保率不到10%,即使机动车辆保险,投保率也只有30%,而在发达国家,这些险种的投保率一般在80%以上。 2006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规模为17883.3亿元,增长26.83%。从保险公司资本类别来看,中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7121亿元,占比95.7%,仍然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外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为762亿元,占比4.3%。 尽管保险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吸引了国外竞争者蜂拥而至,但外资保险所占市场份额依然较小。2006年,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

我国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我国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一、保险密度的含义及其变化 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了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一国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928.4亿元,保险密度379元,保险深度2.7%,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1倍、2倍和提高了0.9个百分点。2006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09.4亿元,增长22.6%;寿险保费收入3592.6亿元,增长10.7%;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539.4亿元,增长19%。保险深度2.8%,保险密度431.3元。而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密度为1062元/人,较上年提高100元。保险密度区域差异仍然明显,总体呈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态势。北京、上海、天津仍然位居前三,西部地区保险密度总体水平偏低,但提升速度较快。 二、保险深度的含义及其变化 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深度取决于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保险业的发展速度。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1%,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16.8%。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分别只有3.4%和5.2%。而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在保险密度提升的同时,保险深度却略有下降。报告显示,2011年,保险深度为3%,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下降幅度最大。 如果将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则相去甚远。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保险密度方面,早在2007年,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由此可见,要提高普通百姓的保险意识,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加强保险保障功能,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从国际保险市场发展规律和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看,保险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 ㈠首先,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①国民经济全局发展是发展保险业的前提,为保险业提供了充足的保源。全球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各国的经济增长与其保险业的发展是正相关的:经济发展中的数量型和结构型因素,如经济增长、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所有制结构变迁,对保险业发展具有显著、积极、直接的影响;而经济发展中的质量型因素,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则较为间接和轻微;此外,从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人口结构层面上分析保险业,还可以揭示出我国保险业目前仍处于数量型扩张、深化程度不足的阶段性发展特点。 ②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保险业是政策敏感度很强的行业,有关立法、政策和制度等因素是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而且社会保障政策、货币金融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因素也对保险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就财政政策而言,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对保险业的发展,包括对公司盈利、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的改进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保险业的税收政策是否合理和完善,关系着保险产业政策的实现以及保险业的发展。就货币政策而言,不同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新型险种的开发、保险需求的引导以及投资收益有着重要影响,对保险业来说主要是中央银行的

中国保险排名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分析

“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启。2011年,中国入世10周年,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亦十载有余。截至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从权威渠道得知的独家数据,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以1630470亿美元的总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较2008年排名下降一个名次。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4.01%。 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美国,总保费收入113974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28.03%。其次是日本,总保费收入50595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12.44%。第3是英国,总保费收入309241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7.61%。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则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 首先,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密度121.2美元,位列全球64位,且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 位列第一位的是荷兰,保险密度6554.6美元;第二名是瑞士,保险密度6257.6美元;再次是丹麦,保险密度5528.9美元。日本和美国则分别位列第9、第10。

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但值得一提的是,保险深度位列第一位的是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深度达到16.8%;第二名是荷兰,保为险深度达13.6%;再次是英国,保险深度达12.9%。中国香港则位列第5,保险深度为11.0%

2010年中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NO.1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NO.2太平洋保险(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3中国人寿(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NO.4友邦保险(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 NO.5新华保险(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6泰康保险(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7中宏保险(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NO.8阳光保险(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NO.9华安保险(华安保险集团) NO.10大地保险(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业水平的差距。

中国大陆保险密度和深度仍相当低

中国大陆保险密度和深度仍相当低 12 月7 日,履新38 天的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打破网络上关于他上任60 天缄默期的传言。面对应邀参加保险消费者座谈会的各行业代表,项俊波开门见山,直言消费者利益保护:保险消费者是保险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 基。没有保险消费者,就不存在保险市场,也就不需要保险监管。只有切实维 护好消费者利益,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保险业的发展道路 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只有妥善处理好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才能坚定广大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心。只有想消费者所想,急消费者 所急,办消费者所需,保险监管工作才能把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落到实处。 十几年来,中国保费收入突飞猛进的速度在西方看来不可思议。尽管如此,中国大陆保险的密度和深度仍然相当低,社会对保险业的认知程度和美誉 度也不高。今年7 月,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北京大学和零点调查公司发布了一份家庭寿险需求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家庭的寿险认知程度仍 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市场上的寿险产品,仅有27.2%的家庭表示了解其相关信息,而明确表示不了解的比例超过半数(51.2%),农村表示不了解的比例更高(54.2%)。 诚如项俊波主席所言,这些年来,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 服务经济社会大局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一些长期以来 逐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暴露和显现出来,社会各界对保险业还有一 些不满意的地方,有些意见还比较尖锐。 保险理赔难服务不到位保险条款复杂等,都直接、间接对保险业造成了 负面影响。无论是销售时的误导、欺诈,还是理赔时的推诿、塞责,抑或是一

保险密度和深度

?什么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什么意思? 2008-08-13 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个国家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仅占GDP的8.7%,而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这一比例超过20%; 保险深度在中国仅为2.7%,而世界平均水平为8%; 保险密度在中国为人均47美元,而世界的平均水平为512美元,相差极为悬殊。 金融 ?在过去四年中,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大大减少了,主要原因是投资激增和全球大宗商品高价。我们预测2012 年经常账户余额为 GDP 的1.9%;更小的贸易顺差将加强减缓人民币升值的需要,详见下文。 ?资本账户公开似乎已经成为2015 年的一个软政策。改革者似乎相信这个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目标将有利于推进国内改革。我们预测2012 年会有进一步促进外国投资者(包括央行)进入在岸资本市场的举措。国家外管局可能还

会提高个人购买外汇配额。离岸人民币市场在2011 年 ?迅猛发展,尽管四季度受全球避险情绪拖累、 离岸人民币存款增长减速。中国政府很可能将继续寻找发展这 个市场的途径。 ?点的幅度再下调五次。 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继续追问: 就是说经济增长出1元价值,央行就印一元货币对吧?今年我国的货币超发42亿,是央行多印了这个意思吗 补充回答:基本上是这样的高连奎:中国面临的不是货币超发造成的通货膨胀 2011年10月18日 10:44:34 中国面临的不是货币超发造成的通货膨胀 人民币少发下的价格膨胀 通货是钱的意思,通货膨胀就是钱多了,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学术上的通货膨胀却不是这个意思。大家平时所讲的通货膨胀是价格上涨的意思,指标就是CPI。CPI高了,就高呼通货膨胀来了。 但是,以CPI上涨为标志的物价上涨与以货币超发为代表的通货膨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通货膨胀本身是一种货币现象,但物价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研究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补偿职能,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来重要贡献。虽然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发展水平还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因素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变量。人口总量、人口的结构因素(如年龄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教育结构)等对保险需求和保险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总人口不是保费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主要因为中国保险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保险业发展在城镇和农村之间极不平衡。目前,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中,主要是人口结构因素在发挥作用。我国保险费收入的总量较高,但是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既是我国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因素在保险业上的凸现,同时,也是我国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教育水平等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保费人口 GDP 保险密度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收入 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本国当年GDP的比例。 主要内容:①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水平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②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我国保险业面临的问题以及怎样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补偿职能,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来重要贡献。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1980-1992年),允许一些境外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增进中外保险业的相互了解和合作;试点阶段(1992-2001年),199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外资保险公司设立的条件、业务范围、资金运用等方面的内容。该年9月美国友邦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我国的外资保险公司;过渡阶段(2001-2004年),我国加入了WTO,标志着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全面开放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12月11日,保险业“入世”过渡期结束,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开放的新时期。其具体数据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表(1)1990-2007年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情况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内容摘要]: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突飞猛长。我国的保险业从1980年以来,也不甘落后,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关系原理,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基础,对中国从1980年到2008年的保险行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保险业与经济发展、人口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对保险业、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一些情况的分析从而为保险领域的一些决策作出依据,并预测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键词]: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经济发展、GDP、人口数量、保险产业、回归分析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二.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现状 根据本人的研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开发不足,且保险市场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 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由于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而且部分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加上理赔相对比较困难,使得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外国保险企业参与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从1980—2008的保费收入和GDP、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图中所用数据均以当年的价格计算) 图一:中国从1980—2008保费收入的增长情况 图二:中国从1980—2008GDP的增长情况 图三:中国从1980—2008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 从图中不难看出:中国在1980—2008年间,保费收入、GDP、人数量的增长呈正相关。自1980年以来,中国保费收入取得了连续多年较大幅度的增长。1980年,我国的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但是到了2008年已达到9784亿元,保险费以年均33.6%的速度增长,保险业务稳步增长。在此期间,中国的人口数量也以一定的速度增长,中国GDP出现了稳步增长,年均9.8%。三者呈现出了明显的正相关发展态势。 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因素: 1、由图可知,很明显:中国1980—2008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发展表明了中国经济的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