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 《认识天气》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 《认识天气》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 《认识天气》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教学设计

1、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了解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方面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记录表,喜羊羊头饰或者手偶,等。

三、教学重点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四、教学难点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今天是什么天气?你觉得这种

天气怎么样?(若学生说“天气好”或“天气不好”,师追问“具体的,你觉得今天天气体哪里好/不好?”)

2.讲话: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天气。板书“天气”。

二、活动一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师准备一个“喜羊羊”手偶或者头饰,教师扮演喜羊。

1、创设情境谈话,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从中国海南三亚回来,三亚是天然的温室,每天天气都非常的温暖,太阳高照,还有微微的海风吹拂,你看我拍回来的照片(课件出示海南风景图)。请学生谈谈看到图片你觉得这种天气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初步认识晴天的天气现象)

认识雪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像这种阳光明媚的天气,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的名字吧。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它的名字。

3、师:(出示图片晴天),我们可以在记录表上写上“晴天”。记录时除了可以写字,还可以用画符号的方式来记录天气,小朋友们那你能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晴天?

4、师:小朋友想象力可真丰富,设计了这么多形象直观的天气符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喜羊羊”环游中国时用什么符号来记录晴天的。

展示天气符号。

5、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和你设计的一样?仔细观察,找出差异。

6、师: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你的爸爸妈妈是通过什么知道天气情况呢?(生各抒己见)现场播放天气预报,我们一起聆听,除了晴天还会有哪些天气呢?

7、师:你们都听到哪些天气呢?(生把听到的各类天气说出来后,教师总结:阴天、雨天、风、雪天、雾)出示五张不同图片的天气,请学生分别说说每张图片你看到什么?知道了哪些天气的信息,引导学生找出五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8、师:那我们记录这五种天气时,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请你们根据这五种天气的特征设计出最合适的符号。

9、师巡视,可以适当指导。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让老师佩服,我们看看“喜羊羊”怎么记录这几种天气的。和我们设计的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最好能自己制作一套天气符号图)

10、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六种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天气?(板书:多样的天气)表示天气的符号还记得吗?《活动手册》翻到第5页,完成“画出天气符号”。

课间休息:天气歌

三、活动二获得天气信息的方法

1.谈话:如果我想知道明天、后天的天气,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看天气预报,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看到天气预报呢?(教师可以准备报纸,现场拨打气象电话,广播录音)

2.(课件)是不是这些办法?(我们班小朋友还想到了课件中没出示的一些办法,真棒!)

四、活动三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谈话:接下来,想给我们班小朋友一个关于天气的挑战。有勇气参与挑战的小朋友举手。那我们一起看看《活动手册》第5页下面,“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大家怎么来完成这个观察记录表?

有时候一天中天气会变,那我们怎么记录呢?

在记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

2.小结:我们认识了天气,以后就可以细细地去观察天气,好好地去记录天气。我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我们来听听关于他的故事(播放视屏)。

七、板书设计:

认识天气

天气符号图片

教学后记:

2、《天气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影响的实例。

2.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查阅整理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资料。

3.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

4.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观察和长期的记录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及动植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天气现象记录本,各种关于天气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要下雨了》,故事里藏着一些科学现象呢,大家要认真听哦。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二)考一考。了解下雨前小动物们的行为。

师:故事听完了,老师要考一考大家。要下雨了,小动物们都有什么表现呀?

小白兔为什么要直起身子不割草了呢?

生:天气很闷。

师:“天气很闷”时会让小白兔感到怎样?

生:由于空气潮湿,小白兔感到不舒服

师:小白兔看见燕子和平时一样吗?(小燕子平时飞得高)小燕子为什么飞得低呢?

生:小燕子要捉虫子。

师:同学们,虫子的翅膀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一个大铁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小燕子要捉虫子,自然也就飞得低了。鱼儿和小蚂蚁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生:鱼儿觉得水里闷,要出来透透气,小蚂蚁在搬家呢。

师:是啊,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比平时少了,小鱼觉得在水里很闷。下雨时,雨水向低处流,流到蚂蚁的洞里,所以蚂蚁要把家搬到高处水淹不着的地方。

你们还知道别的小动物下雨前有什么表现吗?大家多多观察,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相机板书:要下雨了,燕子低飞,鱼儿出水,蚂蚁搬家

(三)说一说,感知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1.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小白兔躲在家里了。小蝴蝶躲在哪里呢?

(出示教材中四幅图片):小蝴蝶又在哪里啦?蝴蝶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蒲公英的形态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变化与天气有关吗?

2.我们大自然中的天气是多姿多彩的,有时会下雨,有时会天晴,有时会刮风。小白兔听说你们上一周记录了一些天气现象,都有哪一些呢?一起来说一说,分享分享吧。

课间休息,听赏《自然天气歌》

(四)连一连,根据天气现象,选择适合从事的活动。

1.小白兔看到了xx班的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纪录得很详细,说得很热闹。它想再次考考大家,下面这些活动,要选择什么天气来进行会更合适呢?

出示天气符号和活动项目图片,进行连线游戏。

晴雨雪风

堆雪人放风筝干农活运动会晒衣服

2.人们会在适合的天气中去选择合适的活动来开展,小蜜蜂也会根据不同的天气选择是否外出采蜜哦。(交流不同天气下蜜蜂选择的活动方式。)

(五)想一想,知道一些恶劣天气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提醒孩子们注意事项。

1.小朋友们非常聪明,知道根据不同的天气,选择适合从事的活动。但天气是变化多端的,有时也会发脾气,雷雨天气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遇到这种天气,大家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哦。

2.雷雨天气,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出示图片,教育孩子们雷雨天气应该注意的事项,保护自身

的安全。

(六)总结,在大自然中,天气是多姿多彩的,变化多端的,小朋友们可以继续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不同的天气会对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天气的影响

要下雨了燕子低飞鱼儿出水蚂蚁搬家

天晴了蝴蝶飞舞

刮风了传播种子

下雪了堆雪人保护庄稼

雷雨天保护自己

……

教学后记: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 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2.科学探究 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实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科学态度、STSE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科学探究欲,并愿意将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难点: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实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烧杯,石块,水, 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橡胶塞,漏斗,吸管,水槽,乒乓球,有盖但去底 的矿泉水瓶,水,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演示实验——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实验操作1: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现象:水溢出来了。 (2)实验操作2: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现象:水溢出来了。

(3)思考: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 (4)学生汇报 (5)小结: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后面倒的水进不去了。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部分水。这种占地方的现象,可以称为占据空间。 2.提出问题——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新课学习 1.灌水入瓶 (1)介绍实验装置:教师出示并介绍预先组装好的实验装置(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不透气)。 (2)教师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 (3)思考: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 (4)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水灌入瓶中? (5)学生实验设计汇报,教师进行方法小结:想办法让瓶内的空气跑出来,水才能灌进去。 (6)各组领取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同时做好实验记录。 (7)实验情况全班交流。 (8)教师小结:空气也占据空间。 3.“听话”的乒乓球 (1)介绍实验材料:教师出示并介绍实验材料(盛有适量水的水槽,有盖但去了底的矿泉水瓶,乒乓球)。 (2)学生预测: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使它浮在水面,将去掉的瓶身对准乒乓球竖直压入,乒乓球会被压到水下吗? (3)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继续探究:你能想办法控制它的位置吗? (5)班级交流:说一说乒乓球“听话”的秘密。 (6)全课总结。 (三)整理,下课。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体温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记作(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记作(100℃)。 4、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5、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 6、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7、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8、(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9、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点火时要(斜向上)点火,灭时要用(灯帽盖灭)。 10、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夏天电线变长;③被踩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会鼓起来;④架设高压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冬天容易断裂;⑤在铺设铁轨时要在铁轨间留缝隙;⑥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不能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 11、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或是从一个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1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13、为什么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会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要穿厚一点,会感到暖和? 答: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14.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玻璃、铝)等,如:炒菜用的锅大多用(铁)或(铝)制成;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如: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 15、保温设备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弱)的材料,散热器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强)的材料。 16、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冬季,我国北方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有(下雪、雾凇、大雾)等;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是(炎热多雨)。 17、我知道有关天气的成语有:风雨交加、风和日丽、狂风暴雨、骄阳似火、滴水成冰。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空气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土壤”“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和“学蔡伦造纸”6个主题单元;组织物质领域、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工程4个领域的内容,共22课;选择儿童常见的矿泉水瓶、电子科、纸风车、昆虫、鱼、鸟、兔子、狗、土壤、七巧板、积木、气球、生射器、量筒、温度计、纸等为探究对象,布设丰富多样的50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制作、实验、测量、模型模拟、调查、阅读、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活动,进而学习空气的特性,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土壤的成分和种类,物体的形状、质量和体积,物体的热胀冷缩等有关科学知识,学习认识事物特征、性质、变化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比较,描述、动手做实验和设计制作等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并通过“冷与热"“学蔡伦造纸”两个单元的学习,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措施 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重重培养兴趣和习惯。三年级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制作等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学习内容和教学学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本学期科学课教学,既要了解本学期各单元的救学目标,更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1)问题情境导向,激活探究兴趣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没见过的、不了解的小物充满兴趣,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证据"等问题,这是科学课教学非常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既有教育价值、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科学课的热爱;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随着科学课的教学逐年增长,而不是衰退。为此,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溶解 第一课它溶解了吗 1.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溶解。 2.科学探究 观察溶解实验,能如实描述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学生能寻求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推盐的溶解过程。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 1.科学知识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2.科学探究 能通过实验观察,辨认不同物品能否溶解在水中;依据实验结果,按能溶解、很难溶解把物品(例如厨房的调料品)分类。 第三课自制泡泡液 1.科学知识 知道制作泡泡液的简单配方。 2.科学探究 通过不断调制和比较,用不同的原材料找出多种泡泡液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对比找到最优方法;制作出能吹出很多或很大泡泡的泡泡液。 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 第一课观察兔子的反应 1.科学知识 知道兔子可通过眼、耳、鼻、舌等感知环境,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2.科学探究 初步发展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提高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判断的能力。

第二课观察蜗牛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2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蜗牛对不同气味有嗅觉反应。蜗牛对声音变化无明显反应。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蜗牛,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辅导下,初步学习利用对比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比较、描述能力。 第三课有趣的动物反应 1.科学知识 能举例说出2—3种动物利用某种感官(眼、耳、鼻、舌等)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做出反应的事例;进一步感受到多样的动物做出多样的反应。 2.科学探究 能观察、比较环境变化下,动物做出反应的情况,并进行如实描述,力求准确;发展利用不同方式获取动物反应的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搜集动物反应资料的能力。 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 第一课发光发热的太阳 1.科学知识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探究 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获取太阳发光发热的证据;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影响的认识。 第二课看太阳认方向 1.科学知识 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是有规律的。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 划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安排了“走近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常见的材料”“常见的工具”5个主题单元,共计14篇课文,设计了33个探索活动。 教学目标 “走近科学”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为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学生,设计了简单、有序、操作性强的系列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开启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之旅。 “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有目的、较细致地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物体的异同,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学习分类的方法,认识到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为后面有

关观察并认识事物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工具的结构与功能的活动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技能上做好了准备。 “常见的材料”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区分材料,描述材料的特征,强化技能的培养的同时,通过对纸、塑料这些材料某些特征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初步经历了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常见的工具”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操作、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体会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选取不同的工具,为发展学生对技术的认识,理解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课时安排 走近科学1~4课4~5课时 探访大自然1~3课3~4课时 认识天气1~2课2课时 常见的材料1~3课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附答案)

湘科版科学三上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共30分】 1、固体和液体相比有什么不同?()。 A.固体有确定形状,液体没有 B.固体有自己的颜色,液体没有 C.固体可以测量出大小,液体不可以 2、以下能保护土壤的活动是()。 A.挖土烧砖 B.植树造林 C.过量喷漆农药 3、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摄氏度。 A.70 B.100 C.37.5 4、下面这些动物,不属于鸟类的是()。 A.鸵鸟 B.企鹅 C.蝙蝠 5、拿一只空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到水不能流进瓶子里,原因是空气()空间。 A.占据 B.不占据 C.不能确定 6、瓶装饮料不装满的原因是()。 A.商家为了多赚钱 B.好看 C.防止热胀破裂 7、量筒上的单位是()。 A.毫升 B.克 C.摄氏度 8、某一温度计从0℃到10℃有5个格,其中每一个刻度表示()摄氏度。 A.1 B2 C.3 9、关于造纸,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代造纸的设备越来越先进,造出的纸用途也更广泛 B.再生纸是以回收的废纸为主要原料造出来的纸张 C.造纸不会造成工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是很环保的 10、陶艺店的土可以搓成球,扔在地上不散开,这种土应该是()。 A.壤土 B.黏质土 C.砂质土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任何庄稼生长。() 3、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4、固体和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 5、人的身体里有水但没有空气。() 6、测体温前,必须先把玻璃管里的液柱甩到玻璃泡里再进行测量。() 7植树造林、开展宣传活动、清除白色垃圾都是保护土壤的做法。() 8、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无孔不入,且占据空间。() 9、我们在花园里能闻到花香,炒菜时能闻到菜香,所以空气也是有气味的。() 10、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三、简答题【共11分】 1、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如果会流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至少3种)【3分】 2、动物的种类繁多,你能根据以下分类举例吗?( 每一类至少举例两种动物)【8分】昆虫:鱼类: 鸟类:哺乳类: 四、综合题【共39分】 1、我来比较。(用“√“表示肯定)【5分】 2、人们在热气球下方点火,使热气球升到空中。【8分】 (1)使热气球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A.热空气上升 B.冷空气上升 C.火上升 (2)想要热气球升得更高,要()。 A.加大火力 B.减小火力 C.关掉火力 (3)下列哪种物品的工作原理和热气球不同?()。 A.走马灯 B.孔明灯 C.风筝 (4)在自然界,流动的空气会形成()。 A.雷 B.风 C.雨 3、造纸与环保。【8分】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教案-第1、2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果刀、西瓜一个。 分组材料:橘子(自带或提前准备)。 三、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难点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西瓜:“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西瓜,老师 带来西瓜可不只是给你们吃的哦。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观察这 个西瓜,了解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西瓜。 2.板书“观察西瓜”。 二、活动一观察西瓜 1.“这个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眼睛看:我们发现了这个西瓜的很多特点。这个西瓜还有很多秘密,我们还可以什么方法呢? 2.指导学生观察西瓜 分别让学生上讲台来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师指导学生有序地展开观察活动,整体看形状、颜色、花纹等,用手摸一摸表面,轻敲时听声音;由外向内,看颜色、看组成部分;闻气味、尝味道,描述西瓜的样子,为将来买西瓜时挑选好瓜积累感性经验。) 3.指南车教你挑选西瓜小密招:(课件出示图片) 一看瓜皮: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楚,深淡分明,西瓜纹路整齐就是好瓜。颜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 二看瓜藤:瓜藤若是直直的一条线,就不要,但若是卷曲圈起来的,就很甜。 三看瓜脐:瓜脐越小越好,相反的,瓜脐越大皮越厚,越难吃。 四摸瓜皮:用手指摸瓜皮,感觉瓜皮滑而硬则为好瓜,瓜皮粘或发软为次瓜。 五听声音: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发出“嗒、嗒”声的是生瓜。 六掂一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份量就越轻。一般同样大小的西瓜,以轻者为好,过重者则是生瓜。 课间休息或课间游戏 4.小结:我们刚才观察西瓜时用到了哪些器官?眼、耳、鼻、舌、手是我们观察时常用的感官。 5.小组讨论:在生活中,眼、耳、鼻、舌、手还帮我们发现什么? 6.小结各感官的作用(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

湘版科学三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020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文档

2020 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 教学计划文档 Contract Template

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 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 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何 种称谓,这些都是计划的范畴。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20xx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完美版)

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7 课题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性。并懂得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2、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中需准备的、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及早准备。 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重点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难点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入学教育 1、让学生再次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 2、重新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3、总结上期考评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发新书。 三、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上课时需要用到的,自备的材料 用具。 四、进行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选定课代表及组长,并明确其工作职责,根据班上 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一般为4-6人一组。 板书:后记:

第一单元溶解 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 28 课题1、它溶解了吗?第1课时总2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STSE 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 活的自主意识。 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把看 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 1.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儿去了呢? 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3.想一想:你们有哪些办法找到盐的“踪迹?” 4.小组交流后,谈谈想到的方法。 5.师及时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6.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7.学生实验,及时记录。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8.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 师相机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 2 :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师: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 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

湘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检测卷 一、知识广场(18分,每空1分) 1.空气和水、石块-样,可以_________。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天平_________;用镊 子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到天平的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3.空气受热时会_________流动,受冷时会_________流动。 4.中华秋沙鸭在野外的数量其实比大熊猫还要_________。 5._________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是大熊猫_________和_________后代的理想地区。 6.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_________、最_________的森林生态系统。 7.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_________。 8.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9.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为动物生存提供_________。 二、判断大厅(10分,每题2分) 1.我国土壤颜色繁多,主要有红土、棕土、黄土、黑土和紫色土。( ) 2.纸风车转动是因为空气的流动。( ) 3.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一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

度值。( ) 4.鳄鱼也是鱼的一种。( ) 5.丹顶鹤属于珍稀动物。( ) 三.、选择乐园(20分,每题2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代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B.天平用完后,要用手轻轻地把砝码放回到砝码盒中 C.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将海绵压入水里,海绵的反应是( )。 A.变硬 B.表面产生气泡 C.变软 3.下列关于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飞的不一定都是鸟 B.鸟类的羽毛没有什么功能 C.羽毛是鸟类特有的 4.金鱼、草鱼、鲫鱼都属于( ),它们终生生活在水中。 A.昆虫 B.鱼类 C.珍稀物种 5.蚂蚁是用( )来交流信息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2.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湘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科学始业课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点】 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为之努力。【教学难点】 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 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教学过程】 一、 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 三、 讲小故事 1.讲身边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

课 题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教学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

新湘教版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教案

湘教版(新)小学二年级下科学 教案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 第一课推拉游戏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2. 科学探究通过“推手”、“拔河”游戏,观察、体验推力、拉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更多推、拉活动的感受与体验,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的相同与不同。 3. 科学态度、STSE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建立力与改造自然之 间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拔河用的小木棍、弹簧、纸箱子及相关课件。学生准备: 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读一读:推一推,拉一拉,你推我拉做游戏,玩玩小弹簧,捏捏橡皮泥,变化之中寻道理。 (二)新课学习 1. “推手”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各伸出一只手,两掌相对并接触在一起。

宣布开始后,两人手掌都向对方用力推手,看谁最先被推动。游戏中脚后移动者为胜。时间一到,立即停止游戏并归位。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我推它,它也在推我!我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叫推力。 2. “拔河”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同时分别握住同一根小棍的两端。宣布开始后,两人开始用力向自己这边拉。游戏中小棍后离开手或脚后移动者为胜。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又有什么感受? (4)小结:我拉它,它也在拉我!这种力叫拉力。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见的力。 3. 感受生活中的拉力和推力。 (1)拿出一根弹簧,两手用力向外拉开,感受拉力。 (2)准备一个纸箱子,用力使纸箱子移动,感受推力。 (3)交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 4. 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 (1)课件展示教材P3 四幅图。(帆船在海上前进、动物拉雪橇等)并逐一分析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 (2)练习:课件展示活动手册练习题图片。判断推力和拉力。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力与形变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 科学探究通过对球形、方形、柱形等多种形状橡皮泥的挤压、拉伸,比较施力前后橡皮泥形状的变化,发现力有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的作用效果;通过对弹簧、海绵等更多材料的研究,分析归纳出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通过对橡皮泥和弹簧等材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 【实施时间】1993-06-09【发布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报告》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报告 国务院: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1988年为48.7%,1991年达到79%。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抽查合格率,1989年为69%,1991年达到79%。工程倒塌事故1988年为29起,1991年减少到7起。但一些困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工作、影响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工程质量急剧下降,事故不断增多。1992年工程倒塌事故上升到20起,为上年的3倍;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31起,为上年的2.4倍。不仅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还严重威胁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政治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地方盲目追求高速度,不按基建程序办事,忽视和放松了质量和安全工作。二是新组建的农民建筑队大量涌现,又未按规定进行培训,缺乏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队伍整体素质下降。三是有些建筑施工企业重产值、抢进度,“以包代管”,忽视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四是法规不健全,监督管理工作跟不上。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加以改变。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决定》(国发〔1992〕41号),现就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报告如下:一、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工作领导与管理 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忽视质量和安全,速度、效益就难以实现。建国以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建设规模扩大,施工队伍骤增的时候,容易产生工程质量水平下降和伤亡事故增多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采取切实措施,扭转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滑坡趋势,并力争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质量与安全教育,大力提高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勘察设计单位及广大建设职工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公德公范。并实施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常抓不懈,把质量与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能,搞好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形成健全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严格管理。对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企业,公开曝光,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并处罚企业主要负责人;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各项法规 要通过深化改革,搞好建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用市场来检验工程质量的好坏,实现优胜劣汰。这是提高工程质量行之有效的途径。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和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完整版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③夏天电线变长;④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 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三个:①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 5.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不同。 6.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_、玻璃、铝等;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 简答题 1.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 答:常见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 2.架设高压电线时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答:因为电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拉得太紧,冬天受冷容易断裂。 3.在铺设铁轨时为什么要在铁轨间留缝隙? 答;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不留缝隙,夏天受热容易变形。 4.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为什么不能装的太满? 答:因为啤酒或饮料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 5.妈妈做好的汤放在桌子上没人吃,为什么变少了? 答:因为汤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汤过一会儿变冷了,体积变小了。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声音 第1课各种各样的声音 声音是多样的。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第2课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第3课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4课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应用:(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 第5五课噪声控制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级”,单位:分贝。 噪声的危害: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中,谈话就感到困难。 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方面控制噪声 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保护听力的方法:①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②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③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④远离噪声。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 第1课我们的消化 1.人类对人体研究历史 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pōu)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