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

地理环境对晋商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摘要]晋商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长达500多年,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管理制、齐全的经营门类、广泛的分布范围以及巨大的财富积累在中国的商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也成为后来中国商业的典范,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晋商的兴盛是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的产物,故本文主要从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探讨晋商兴起、发展的原因。以便加深我们对晋商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晋商兴起发展原因

1引言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学术界对晋商的研究颇多。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其信用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用人制度等。还有一些学者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其礼仪、家族教育等。也有一部分学者研究其兴盛的原因,大部分学者认为先进管理制度、管理理念是其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某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其特定的地域环境,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分析晋商兴盛的原因。在探析地理环境对晋商兴起和发展的影响之前,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明清时期晋商的概况,以便我们对晋商的发展情况有直观的认识。

2 明清时期晋商的概况

晋商是指山西商人,山西简称为“晋”,而“晋商”这个词中“晋”通常是指现在山西省晋中地区,以平遥县、太谷县、介休市和榆次区为典型代表。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以会馆办事机构为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在明清时期,中国兴起了十大商帮,分别为山西商帮、陕西商帮、徽州商帮、江右商帮、广东商帮、山东商帮、江苏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福建商帮,其中晋商位居十大商帮之首,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这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晋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经商历史最长。据记载晋商起源于周朝的晋唐时期;但其作为商帮活动的时期是开始于明朝(1368-1398年),至清乾隆(1735-1799年)、嘉庆(1799-1820年)、道光(1820-1850年)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直到清末民初,晋商衰败。也就是说晋商作为商帮活动的时间从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晋商在商界称雄500年,长达五个多世纪。而其他九个商帮起源较晚,商帮的历史也比较短,如广东商帮形成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到20世纪初走向衰落,历经400余年;著名的徽商的商帮形成于明朝成化年间,即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中期衰落,历经100多年。

(2)资本实力雄厚。明清时期山西是全国的金融贸易中心,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这是因为山西商人资本雄厚,仅晋中几家有名望的商人的总财富加起来就与当时清政府的一年的财政收入相当,被称为“海内首富”。表1.1为当时的晋商富豪及其资产。

表1.1 明清时期晋商富豪资产表

地点商家数家族及资产

介休 2 侯氏资产七八百万两,冀氏资产三十万两

祁县 2 乔氏资产四五百万两,渠氏资产三四百万两

太谷 5 曹氏资产六七百万两,刘氏资产百万两内外,武氏资产五十万两,孟氏资产四十万两,杨氏资产三十万两

榆次 5 常氏资产百数十万两,侯氏资产八十万两,王氏资产五十万两,何氏资产四十万两,郝氏资产三十万两

★资料来源于徐珂:《清稗类钞》商务印书馆初版,1917年

(3)晋商分布广泛。晋商的足迹南起香港、加尔格达,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德堡,东到大阪、神户、横滨、仁川,西达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和阿拉伯国家。在当时的全国对外贸易中独占鳌头。康熙皇帝在江浙一带考察时说,“今朕行历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而土著者盖寡。”足见山西商人分布之广。尤其是在山西的票号、钱庄业发展后,山西的票号活动于全国。据记载在乾隆年间山西票号在苏州的就有81家,另外在俄国、日本、南洋等地也有山西的票号。据统计国内外,山西票号共133地,657家。可见晋商的分布范围是极其广泛的。(见图2.1)

(4)经营门类繁多。明清晋商经营行业很广泛,有“上自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包”之说。晋商的经营种类有:盐业、粮食业、棉布业、棉花业、丝绸业、茶业、绒货业、颜料业、煤炭业、铁货业、木材业、烟草业、药材业、纸张业、干鲜果业、饮食业、书业、鞋业、典当业、玉器古玩业、油业、铜业、洋货业、杂货业、账局、票号业等。其中又以盐、粮、布、茶、票、典、账为主要经营门类。

3 晋商兴盛的地理环境

傅筑夫先生曾说: 从长期看, 地理因素对历史上的一切发展变化都在起着潜在的决定性作用, 这种作用有时是通过经济因素变现出来,有时则与经济因素共同起作用, 而这些经济因素如追本溯源到最后,仍然是地理因素。按照这一思路来说晋商的兴盛也是由当时晋中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3.1晋商兴盛的自然地理环境

3.1.1优越的地理位置

山西省的经纬度为北纬34°34′—北纬40°44′,东经110°14′—114°33′。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以太行山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

位居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与中原汉图2.1 清末晋商票号分布图

民族农业地区两个不同经济区域的中间地带,是南北区域物资交换的要冲(如图3.1所示)。明清时期,山西是从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到西北、西南的必经之路,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民族交流的必经之地。所以山西有“路当孔道”的说法。交通的便利、优越地地理位置使晋商的发展成为可能。

图3.1 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图

3.1.2 复杂的地形地貌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如图3.2所示)

这样的地形地貌条件对山西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业生产方面的影响。山多川少、沟谷纵横的地形条件使得土地开垦难度较大,即使土地开垦出来农作物产量也不高,这样山西人的吃饭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为了生存山西人不得不另谋出路,这样山西人就走上了经商之路。二是对山西人性格的影响。山西东西为山脉,南面为黄河,北边是长城,相对封闭,这样的地形地势使得山西人形成了外向开拓与内敛自守的双重性格。这种性格就使得山西商人积极向外开拓市场,而又诚实自省,这也是晋商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图3.2山西省地形图

3.1.3 干旱的气候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东面由于太行山脉的阻挡,很难受到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少且雨水集中在夏季,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尤其是晋中地区干旱程度高(如图3.3)。而明清时期,山西的农作物的灌溉基本上是依靠天然降水,所以农业收成低,生活贫苦。为了改善生活状况,

山西人被迫走上经商之路。

图3.3 清代山西各地的旱灾等级分布图

3.1.4 丰富的物产资源

山西自古以来就以盛产煤、铁、盐和丝、棉、粮而称著全国。据《大明一统志》记载:代州、保德、曲沃、翼城、闻喜、垣曲产铜;交城、平陆产锡;临县产铅;临汾产矾。另外,麻纸、皮毛、棉布、砂器、酒等也是山西的特产,以质量高闻名。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辛,人们不得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工制作后出售,以换回自己需要的物资。因此,山西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人们从事商业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如榆次常家最初的资本就是靠常威在张家口贩卖山西的棉布、皮毛而积累的。

3.2 晋商兴盛的人文地理环境

3.2.1 众多的人口

山西县志中记载了大量灾民逃流情况,“晋俗倍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耕。”这段话揭示了山西人选择晋商的原因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不足,食不果腹。又如《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山西人口达到了4030450人, 是同时期河南人口 1891000 的两倍多。(见表3.1)人口过多、土地狭小导致外出谋生经商者增多。

表3.1 明朝山西与邻省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地方洪武十四年(1381)洪武二十四年(1391)洪武二十六(1393)

山西26.10 28.58 29.10

河北9.09 9.48 9.53

河南12.31 13.71 14.01

陕西8.63 9.98 10.27

山东33.69 36.78 37.43

★资料来源于王尚义:《晋商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

3.2.2独特的地域文化

(1)重商轻士的思想。明清时期,山西人把商业作为一项终身的崇高的事业来对待。他们吃苦耐劳,从创业、守业、拓业几十年从事商业活动,有些晋商甚至从十三、四岁就开始做生意一直到六七十岁。他们之后所以能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商业中,是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之中认为经商是发家致富的唯一出路。

他们重商轻士,重利轻名。从山西民谣“有儿开商店,强如做知县。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县官也不换。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良田万顷,不抵日进千文。要想富,庄稼带店铺。好好写字打算盘,将来住个茶票庄。” 可以看出山西人对商业的热衷。正是这种重商轻士、重利轻名的思想促使越来越多的山

西人不断地创业,将生意越做越大,也成就了晋商的辉煌。

(2)诚信、勤俭、耐劳、礼让、冒险的精神。山西地处游牧民族与中原的相交汇地带,在长期的民族交往融合的过程中,汉族的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在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下,山西人不仅具有中原儒家的崇礼守信、节俭谨慎的精神品质,而且也具有游牧民族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创业初期他们敢于闯荡、不畏艰险、吃苦耐劳,走西口,穿草原,涉流沙,去开拓西北、蒙古、俄罗斯市场,甚至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到日本、阿拉伯、欧洲去开发更广大的市场。而在创业后他们又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以义为重,使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3.2.3 有利的政策导向

明清时期的政策成为了晋商极大发展的契机。这些政策中最为主要的有:明朝九边重镇的设立、开中制的实施以及清朝《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的签订。

明朝初年,元朝败退回蒙古草原,却经常对明朝边地进行袭扰。明朝政府在山西北边加修长城,设九边重镇加强军事防御。在这九镇中,山西占据两镇,需要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而“开中制”是为满足军用盐供应而制定的。盐是生活必需品,且为国家专卖,贩卖利润极高。山西商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地为国家贩盐,很快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和丰富的商业经验。

清朝《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中规定两国商人可以过界贸易,北方与外蒙及俄国的贸易日见兴盛。山西商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经商经验抓住了与外蒙、俄国发展贸易的机会,他们不仅将茶叶、布匹、烟叶、丝绸等物品运销俄国,而且前往蒙古及俄国经商的更多,成为耀艳一时的国际性商人。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对晋商兴起和发展的影响可以知道晋商的兴起和发展有其特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也就是说晋商这一文化现象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晋商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我们以后研究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研究地理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辛德萱.从历史地理因素看晋商的兴衰[J].史哲争鸣,2010(02):154-155.

[2]郭士忠.也谈山西商人兴起的地理条件[J].太原师学院学报,2006,5(6):34-37.

[3]闫彩丽.晋商徽商兴起原因之比较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12(1):327-331.

[4]陈杨,管守新.晋商兴衰原因探究[J].晋商研究,2006(06):21-22.

[5]梁四宝,武芳梅.明清时期山西人口迁徙与晋商的兴起[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02):54-60.

[6]王佳,韩军青.山西明清时期旱灾统计及区域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9(03):166-170.

[7]韩秀兰.晋商兴盛的原因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6(17):22-23.

[8]吕艳伟.试述地理环境在晋商形成中所起的作用[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3(5):316-318.

[9]佘可文.初议历史地理环境中晋商的兴衰[J].人文地理,1997,(2):62-65.

[10]王尚义.晋商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